研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4-05-08 16:30:2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研训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研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研训心得体会

研训心得体会1

  第一段:引入暑假研训的重要性及内容安排

  教师暑假研训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新教育观念的重要机会,也是教师自我提升的时刻。本次暑假研训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教学方法、班级管理、心理疏导等内容。通过这些培训,教师们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教学水平,为新学期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方法方面的培训中,我了解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合作学习等。通过尝试多媒体教学,我发现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对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入。在班级管理的培训中,我学习到了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如何管理好班级纪律。这使我更加有信心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心理疏导的培训则让我明白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使我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

  第三段:研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应对策略

  在参加研训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大的一项是时间压力。研训的时间相对较紧,内容也相对较多,有时候很难平衡好工作与生活的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合理安排好每天的时间,确保在安排研训和休息娱乐之间找到平衡。此外,我还积极与其他教师合作,互相学习、交流,共同面对挑战。

  第四段:研训收获对教学的影响及展望

  通过这次研训,我不仅获得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责任。作为一名教师,教育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行这份责任。我相信这次研训对我的`教学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将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我的教学中,创造一个更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课堂。同时,我也期待未来能参加更多的研训,不断提高自我的同时,也与更多优秀的教师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五段:总结全文,强调教师研训的重要性和自我提升的意义

  总的来说,教师暑假研训是提高教育水平和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研训,我们不仅能了解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还能与其他教师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断学习和学习新知识是教师们必不可少的任务。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暑假研训的机会,不断追求进步,一起为青少年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训心得体会2

  本次培训收获很多,下面我分享下在学习的理念、心理课程的设计、心理咨询技术的应用三个方面的收获。

  一、终身学习的理念

  清华大学心理系樊富珉教授这样说:心理学是杂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心理学这条路是走不长远的,当然其他的专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我只是心理学的老师,所以我只对心理学有发言权。樊富珉教授的这几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尤其是第三天上沙盘技术的实践与应用课程时,我发现每一种心理技术都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增加新的内容,如果还停留在读书时所掌握的沙盘技术而进行实际操作,在某种程度上讲,一线的心理教师就是在浪费来访学生和自己的时间。要想丰富知识,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至关重要。

  二、心理课程的设计

  北京教育学院的迟希新教授分享了他的几个教案,他说分享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去再加工,回到自己的学校去实践这几节课,而是要告诉我们:只要你用心做,任何一个心理主题的课程都能非常精彩,为什么没有人给中小学心理课程竖起大拇指称赞,是因为研发课程的我们还没有勇气攥起拳头拼搏。他展示的几个主题司空见惯,但是却让我们耳目一新,最受启发的就是“感恩”主题,迟希新教授说,这是个被嚼烂的主题,心理老师可以上,德育处、教导处、班会课都可以上,那么心理老师要带领学生体会和感悟的,必须有所突破。否则就像拿着盆,打上水,强行给父母洗脚一样,流于形式。迟教授的课程设计,导入部分花了很大心思,他喜欢用图片导入,这种导入方式也是很普遍的一种,但是有所不同的是,他不只是用图片还是用心在导入。

  他选择了一张四十几岁的儿子和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告别的画面切入,他保证这张图片没人看过,因为是他亲手拍的,他说那个画面对自己的触动很大,才会给自己的学生去看,常常为了找到适合的几张图片,他会神游在网络上几个小时,不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坚决不用。从迟教授的一天课程中,我学会的不只是一些课程设计的方法,而是深刻感悟:教育,要做个有心人!

  三、心理技术的应用

  “澄清”是心理老师与来访学生会谈时,最常用的技术,往往一线的'心理老师,认为这是应用了无数次的技术,根本不需要再考虑如何使用的问题。课上张渝鸿教授亲自指导我们现场进行“澄清”,发现很多老师,并没有达到预澄清的效果,张教授说:咨询过程是一个难于量化的过程,但是你所掌握的关于心理咨询技术的知识是可以量化的,再简单的方法都不要小看它,小看它的同时我们可能已经高估了自己。关于团体辅导与班级心理课的融合问题,张教授的见解也很独特,以往我的最大顾虑就是,团体辅导人数最多12人,要把团体辅导带进课堂,要么只带了一个空架子,要么只关注了一部分学生,其他的人仅仅是出现在课堂上而已,所以我是拒绝把心理课上成团体辅导的。

  张教授的观点改变了我的想法,她说:教育得从实际出发,现在高中生的学习时间特别紧张,每个班级的人数至少40人,不可能分班团体辅导,那你就要找到方法,把团体咨询的技术和效果植入到心理课堂上,什么样的心理老师最优秀,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只敢想的事情。她列举了如何让学生分享感受和体验的例子。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都抒发感受是团体辅导的最大优势,但是心理课上做到这点很不现实,我们常用的处理方式是分组讨论,张教授给我们的建议是,渐增人数,不断增补成员的讨论方式,我们看了实拍录像,果然有想象不到效果。所以我现在我坚信:只要肯钻研,肯思考,没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

研训心得体会3

  20xx年3月9日到3月17日,我们“国培(20xx)”乡村教师团队研修项目英语班学员走进了淮北师范大学的校园,为期八周国培进行提升,开启了一段不寻常的培训者专业发展的反思之旅。

  在本次国培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充分感受到淮北师范大学的领导们、教授们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专心、公心与精心,这是一种让我们肃然起敬的职业精神与社会担当,是新时代教育强国的希望所在。

  一、专心做培训,在理念指导下,做有温度的培训

  作为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淮北师范大学有着一批国内基础教育、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这使得本次培训的专业理念有着很高的站位。培训前的需求调研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培训主题设计、课程建构提供充足的依据;周启加、叶小宝、李书影等专家学者高屋建瓴的理论引领学员解决实践困惑;以结果导向为考核标准的培训提升了培训的实际效果,多次与专家、教师面对面研讨学员的培训,切实提高了国培学员的培训实际操作能力。在同伴协作、系统思维等方面也有着可圈可点的经验做法。在专业理念的指导下,培训点燃了国培学员向学的热情,在师生对话、学员研讨中,培训的热度越来越高,这种有温度的培训传递了一种专业的力量。

  二、公心做教育,以分享为主题,让国培学员满载而归

  培训过程中,各位专家学者毫无保留地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基础教育的改革动向,分享了理论心得、分享了实践经验、分享了精彩也分享了生活。这种分享激发了我们无限的好奇心,希望得到各项目在课堂教学实践落地的路径及效果。

  为期八周的国培,项目组先后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坐下来三种方式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评估了淮师大的教师培训项目在助力教师成长方面的'成效。请进来环节中,安徽省英语教研员杜效明、赵杰先后从自身专业成长的角度分享了他们个人在英语教育理论、实践能力方面的提升,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方面的可喜变化。走出去的环节,我们分别深入西园中学、梅苑学校、实验小学等,亲身体验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以及分级阅读项目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正向影响。坐下来环节是本次培训的一个亮点,项目组安排了专门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请一位培训专家与小组学员进行近距离、面对面的培训指导,在第四组的中,徐修安老师对每位学员的培训方案和教学设计进行了点评,并给出了建设性的修改建议。这种理论解读+现场展示+解决问题的培训内容和方式让我受益匪浅,也以亲历者的身份对国培项目在设计理念、实施策略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理解

  三、精心为学员,在细节中见成效,做专业有品味的培训

  淮北师范大学本次国培班的培训管理与服务让我非常敬服,在教学管理上高标准、严要求,在课程管理上有文化、有品味,在培训服务上有爱心、有温度,所有学员在八周的时间里,高度认可淮师大各位老师的服务精神。这种服务一方面是对培训学员在专业领域的支持与扶助,各种培训材料的无私分享、专业知识的快速解答、培训资源的总结归纳;另一方面是对学员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培训细节上,很多地方都体现出淮师大国培项目的培训文化,桌明几净的教室,冒雨接送的班主任老师、培训期间精心安排的文化考察活动,这些细节体现出的是以人为本、以学员为中心的培训理念和高度的职业精神。

  四、用好学员资源,在相知中相惜,共同书写教师培训新篇章

  学员是培训中的另一个巨大的资源,用好学员资源可以使培训产生1+1>2的效果,这在本次培训中体现的比较充分。两次学员论坛,让我们在教室里就了解到省内各地市的相关情况、各地教师发展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在培训、教学研究方面的优秀实践经验,同学们互传互带,互帮互助,在共同追求卓越教师培训、超越自我认知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相约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培训结束后,继续网络上的联系,共同书写教师培训新篇章。

  八周的培训马上就要结束了,来自皖南四市的一线教师、教研经验的教研员们,我们感到一种深深的责任感。进入新时代,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地位,教师是影响教育最核心的要素,作为教师培训者,我们一方面要与高校专家携手从理论层面为教学明析辩理,将一线教师的教学智慧提炼为可以与其他教师共享的教学成果,一方面要深入教学现场,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为外语课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一线教师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们任重而道远,教师培训,我们永远在路上。

研训心得体会4

  连续三天的校本研训获得已经结束了,这是非常难忘的三天,这三天美好的感觉是在事务性的行政工作中难以感受到的,这也引发了我对自身定位的重新思考,也泛起我对未来更美好的种种忧虑和猜想。我要感谢所有聆听我讲述故事的朋友!因为有了你们,我们才能相见;因为有了你们,我才能叙述;因为有了你们,我们才能对话;因为有了你们,我才拥有美好的享受……真心谢谢你们!研训活动开始之前,我是这样理解研训活动,研训活动结束之后,我有了更深的感受,于是我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和朋友们分享。

  1、相见:生命的真诚相遇……

  我们天天与自己相见,也许并不能与自己相遇,我们天天和自己在一起,也许我们并不能和自己同行;我们每天与一些人相见,也许并不能与每一个人相遇;我们天天和同事在一起,也许我们并不能和他们同行;我们每天与学生相见,也许并不能与每一个学生相遇。我们的眼前常常是模糊的,流动的人和模糊的人群。我觉得我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希望天天与真实的自己真诚相遇,我希望用自己的生命以最真诚的方式与你相遇在温暖的教育生活中。

  2、叙述:生命的温度传感……

  当我们用一种温和、平缓的方式叙说故事的时候,那叙述是一种多么美好的表达方式,他使我们的生命弥散出一种温感,这种温感可以在叙述与聆听之间自然流动。所以无论是我们面对老师们的课堂,还是我们面对学生的.课堂,都应该彼此的叙述有生命的故事,彼此聆听他人的生命故事,让彼此的生命自由呼吸,让这种生命的气息在教育的空间里自由平缓地流动。也许此时这里不是美好的存在,也许我们明天相约在那里,便是美好!

  3、对话:生命的交往表达……

  对话,是建立在一种平等基础之上的。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还是难以摆脱“等级文化”和“行政文化”的束缚,这种文化让每一个个体生活在被动之中,上面安排工作,我完成工作,上面安排任务,我们接受任务,上面说什么,我们做什么。这种文化剥夺了我们对话的机会,使我们散失了对话的能力。同时我们又转而习惯性剥夺学生的对话机会,进而使他们也散失对话能力。这正是消极文化常常具有的腐蚀性和传染性,我们要创建一个开放的环境,建立各种对话的平台,让生命拥有自由表达的机会。翻开美好的书页,找一个有美好愿望的人,我们才能与真诚和美好说话。

  4、建设:生命的积极赞美……

  我们生活在消极的文化之中,我们就会变得消极。我们生活在积极的文化之中,我就会变得积极。我们跟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读什么的书就显得很重要。对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更多人更多的是指责,批评,作为教育者,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是这样的“消极角色”。我们要带有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审视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去面对和解决问题。今天也许我们也许不能净身脱离“消极文化”的困扰,但我依然需要在这样的困境中需找属于自我的积极,我们应该成为积极文化的建设者和积极文化的赞美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美好的人。

  这次中层改选,也许有朋友要离开中层岗位,我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与困惑!平时很难得把内心的感谢说出来,也借这一段话表达对朋友们的感谢,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爱护、宽容、理解、帮助、支持……谢谢你们!每一位真诚相遇的朋友。有很多的感激,有很多的不舍,很多的无奈,很多的遗憾……还好大家在同一个家庭之中,我们仍然可以以另一种更美好的方式相聚,谈论更多关于美好的人和事!像文质先生说的那样吧!减少一些无聊的应酬,增加一些美好的聚会!减少一些无奈的消极,增加一些美好的积极!

研训心得体会5

  xx月5日至8日,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全国翻转课堂课题大会,除听了微视频制作的有关培训外,我们还去一中现场观摩他们的翻转课堂。此次学习虽说几经辗转,一路舟车劳顿,但受益匪浅。

  我现场观摩了一中初一语文的“翻转课堂”二节课,一节是“自学质疑课”,一节“训练展示课”,通过聆听报告、现场观课,对“翻转课堂”有了初步的理解。

  我理解的“翻转课堂”,可以说是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将传统教学方式中“对知识的传授环节(老师授课)”与“学生的知识内化环节(学生完成家庭作业)”进行了“翻转”。随之而来的是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师生角色的变化,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知识的讲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与指导者,学生则转变成为学习的主动研究者,不是简单的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学生可以自己掌控学习的节奏,开展个性化学习,在课堂上,侧重的是问题的探究,而不是知识点的讲解。

  一、“一中”翻转课堂的特点:

  一中的翻转课堂采取的是“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两段”是指“自学质疑课”与“训练展示课”这两种课型。

  在初一语文《皇帝的新装》的“自学质疑课”上,学生借助教师课前设计的“自学质疑学案”及教师上传的微课视频(微课视频可以反复观看,也可以自由地拖动或暂停),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把握学习节奏。本节课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内容,完成自读教材、预习题并做好课堂笔记以及疑难问题,然后小组长汇总本组问题,在组内能解决的就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自学质疑课小组疑难问题报告单”提交给老师,老师再有的放矢地进行解答与点拨。

  “训练展示课”上,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课训练的目标,然后老师根据第一节课同学们自学环节遇到的疑难突破进行点拨提升。之后,请同学上黑板完成学案中“训练展示”的有关问题,并请同学们自己讲解点评答案,老师只是偶尔点拨。

  (二)“四步”则指的是教师备课的四个步骤:

  课时规划——难点精选——教学设计——微课录制

  (三)“十环节”是指学生学习的十个环节:

  自学质疑课:目标导学―学案导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

  训练展示课:目标导学——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

  通过观课,我感觉“翻转课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在“学案”与“微课视频”的辅助下,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掌握本课的学习点,老师不用担心“漏掉”知识点,学生在自主质疑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及提出质疑的能力,还在与其他同学的相互探究中提高了解决问题及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翻转课堂”同时对老师在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了。过去老师是“课前备什么,课上就讲什么”,而“翻转课学”则要求教师在课前制定好课题的计划,制定教学难点与重点,还要掌握录制微课的技术。老师要做到“学生提出什么疑难问题,老师就能解答什么问题”。

  二、一中的“翻转课堂”的'有优缺点:

  个人认为,一中的“翻转课堂”与我们在做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符合教育规律,学生通过思考与探究,将知识内化,只是“翻转课堂”更好地运用了数字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更好地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只有匆匆地听一堂课,一中的“翻转课堂”的缺点目前还不好评价。

  三、我们如何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

  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翻转课堂”要求老师对文本教学内容重难点的把握和教学设计的要求较高,对微视频的制作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有很有难度的。我个人认为,我们可以先在五年级的一个班进行试点(因为六年级下学期面临毕业考,四年级学生又太小),学校成立一个“翻转课堂”研究团队,从文本的挖掘,教学内容的设计,微视频的制作等方面全力进行配合,实验一段时间后,总结了一些适合我校的方法后,再增加实验班,在不断的磨课和尝试实验中步步推进,逐步全面推开。

研训心得体会6

  行为铸就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是影响人生命运的一种力量。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小学教师担负着对孩子教育的任务,要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学生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10月26日,学校集团就“如何培养和规范一年级学生的习惯”组织了一年级教师研训会,翟老师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鲁老师精彩的示范课不时博得我们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两位老师把她们多年来在一线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和现代教学理论相结合,引起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强烈的共鸣!

  面对孩子入小学后出现的不适应症状,我们要家校联合,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向家长提出要求,同时身为老师,我们要与孩子多沟通,对孩子要多关心,多放手,尽快让他们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一年级是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例如遵守纪律的习惯、良好的写字习惯、热爱读书的习惯。作为一年级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习惯:

  一是明确要求

  明确告诉学生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哪些上课不允许做,哪些在校期间禁止做,使学生的是非观念更明确。结合本班的情况和孩子的心理特点,把各个习惯养成的要求编在儿歌和口令之中,简单明了的口令是调控注意力的法宝。

  二是寓教于乐。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游戏往往就是学习,学习往往是游戏。游戏得不断创新,我们要不断地创设情境,投其所好,带领他们畅游知识的海洋。要学会“变化”,注意教学形式、手段的变化。

  三是树立榜样

  我们老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经常用身边的伙伴、优秀的小组给他们做榜样,激励他们像优秀的孩子学习。

  四是恰当评价。

  老师要简洁明了地、不断地鼓励、表扬、提醒学生。表扬要实指性,具体性,忌空泛。要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拉近师生的距离。班级要形成一套评价机制,设立竞赛和奖惩制度,要孩子有个看得见的奖励。

  五是融洽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老师要密切生生关系,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要利用这个机会和他们进行交流。

研训心得体会7

  20xx年3月20日,我参加了在古柏举行的“读写结合,提高效益”主题研讨活动。看了夏爱菊老师执教的《螳螂捕蝉》、沈明军执教的《爱如茉莉》,以及聆听张老师关于读写结合的专题讲座,关于“读写结合”,下面谈谈个人肤浅的认识。

  一、读有所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两节课上,老师均能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感悟文章含意、情感。我感受较深的是两位老师对于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理解课文比较到位。例如夏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转来转去”“毫不介意”,感悟少年劝阻吴王的决心。沈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直奔”“每天”等词语品味爸爸对妈妈的关心和爱。不过学生的思维应该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如《螳螂捕蝉》中“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终于”一词也不能放过,这是少年劝阻吴王计划实施的第一步,是前提,也是少年的良苦用心有“回报”了。《爱如茉莉》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病房中,爸爸妈妈相互体贴、关心时,抓住了“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映儿,来帮我揉揉胳膊和腿”,我觉得此时也应让学生感悟爸妈心甘情愿为对方付出,以及为对方付出后的开心。

  二、写有依托

  写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教学《螳螂捕蝉》时,教师是这样设计写的'训练的:教师让学生想想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吴王决定收回攻打楚国的命令,并且解释这个决定。吴王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我记得有位学生说:其实我并不想攻打楚国,我是考验考验你们是否衷心,然后宣布取消攻打楚国的旨意。我觉得这位学生没有正真理解课文,没有透彻地认识到吴王刚愎自用、知错就改的性格。课文应是学生写的依托,写应该建立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之上,不能曲解课文。我觉得这种情形下,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评价这位学生的练笔,把学生引上“正途”。另外写的“立足点”非常重要,沈老师在执教《爱如茉莉》时,出示句式,让学生写写爸爸照顾妈妈那夜的情形,学生能展开想象练写,进一步体会了爸妈间的爱,依托于阅读,对读有促进,读写结合紧密,效果较好。

  以读促写,以写助读,相辅相成,相互提高,就可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研训心得体会8

  提倡“科研兴师,特色办学”,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以本校研训为动力,根据教育实际将理论研究引入到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渗透问题研究,形成自立探究,团体合作解决学校教学实际问题的学术活动模式,校本研训。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导是开展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

  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和管理问题是学校的共性问题,教师教学中感兴趣的问题,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教学中说不清楚的问题,是教学实际问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办学品位的提高是校本研训的终极目标。

  校本研训是创办特色学校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培养“教学科研”型教师的基本途径,是各级科研部门职能发挥的基础平台,是实现科研工作重心下移,发挥教师主动性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之路。

  教师的个体学习与自我反思是教师在教育学中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 ,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师不能“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能够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具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检查、评价,反馈并对自己进行教育的能力。反思不是一种能够被简单地包扎起来供教师运用的技术,而是一种面对问题和反映问题的主人翁方式,理智和情绪交织在其中,虚心、责任感和全心全意是反思性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

  实践,教育观念直接影响者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每位教师都应该时时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反思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各种教学策略技能应用的有效性,应用课件和多媒体技术是否合理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校本研训的基本方法:

  第一:叙事研究法

  第二:课堂观察法

  第三:课例研究法

  第四:案例教学法

  第五:团队学习法

  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一点点滴滴的小事都可以成为叙事研究的素材,还要善于思考引导学生确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扬起思维的风帆。

  教师要探索有效的严讯方法,把新课程的改革推向纵向发展。

研训心得体会9

  教师成长的关键是任职后的继续教育。在继续教育中,校本培训有其特殊的意义:校本培训更多以教育现实问题为着眼点,兼顾全体教师,有利于在实践中训练和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可以在校内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培训。校本研训,应该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准研训内容,做活研训的形式,抓实研训保障。

  一、确准研训的内容

  作为学校,首先要考虑研训内容是否教师之所需。本学年根据目前我校发展的实际状况,我们首先努力确准研训的内容,为教师的工作需要打“前哨”。

  1.根据区教育局“改进学教方式,促进有效教学”的精神,我们开展“借微格教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的系列研训。

  2.针对班班已经配备电子白板这一新的教学设备,我校进行电子白板使用的专题系列培训。

  二、做活研训的形式

  1.课题驱动式:申报省教科规划课题《借微格教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制订了详细的研究方案。邀请湖师院的专家,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微格教室使用的培训。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安排组内研讨课,在微格教室内上课;课后,依据各个不同角度的.全程视频录像,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诊断,从而促改进教学,逐步改进学教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组成员汇总此项研训的相关资料。

  2.专题研讨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培训,先通过视频让全体教师了解白板的有关使用知识,再由校内教师讲座,教师练习上课使用;然后进行沙龙式的培训:教师们坐在一起,相互探讨,反馈困惑,由信息技术教师进行难点解疑。

  3.教研共同体式:改变以往“师徒结对”式的教师专业成长互助方式,建立“教研共同体”。“ 教研共同体”较之以前的“师徒”模式,开阔了视野,能从多种角度理解知识和看待问题,可以在不同思想的碰撞和争论中激发智慧和灵感。“三人行必有我师”,能使个人在与他人的研讨中发现自身的弱点和缺陷,从其他团队成员身上学到好的思想、品格、行为习惯和技能、方法。“教研共同体”中的成员已不再是单独的一个人,而成为承担整体学习使命的团队成员,并从团队中获得接纳感、安全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动力源泉真正来自内心的需求。成员之间以共同的愿景为目标,共享学习资源,互帮互助,成为不可分割的学习共同体。显然,在这样的教研共同体之中,学习的成果必将大大超过个体学习者的总和,而且能使每一个成员在教研共同体中最充分地施展自身的优势潜能,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做实研训保障

  学年初由教科室牵头,学校各科室参加,进行年度校本研训计划的讨论,确定研训主题、人员形式及评价等。

  1.研训时间保障:确定各研训主题的具体实施时间,由校长室检查监督研训时间是否得以确保,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调。

  2.研训评价保障:学校制订较为完善的研训评价机制,建立每位教师的校本研训学籍库,每次研训,加强对参训教师的登记管理,确保全员参加。根据区研训中心的审核,学校给每位教师进行学时申报,并与校教师绩效考核挂钩。

  作为学校,应该明确:造就雄厚不竭的教师资源靠的就是务实、不懈的校本研训。同时,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动员全体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投入到校本研训中去。校本研训成功与否,应当看是否实现了全体教师的主动参与。

研训心得体会10

  26、27日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前沿课堂观摩研训会,通过本次外出教育培训,收获很多,受益匪浅,使我真正体会到讲课是一种非常有魅力的艺术。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收获实在是太多了。

  静下心来回味一下这两天收获的是什么?我感觉我收获的是差距,是我个人跟那些名师之间的差距,这些差距有语文素养方面的,有教学经验方面的,也有备课的技巧方面的。通过听了名师的教学,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1

  我们现在所教的语文,正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转型,正在改革中创新。而我平时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大部分时间还只是在为教课文而教课文,没有真正达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课程内容”这一质的飞跃。其实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的应该是课文的留白,教的应该是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李祖文老师的整本书教学《尼克代表我》,先从“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再让孩子读尼克的描写部分,找出“我”和尼克的共同点,让学生说为什么尼克能代表我,使学生能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通过教学,学生明白了以后遇到困难与挫折都可以和朋友沟通,哪怕是不会说话的流浪狗和布偶也可以。李老师做的就是深入解读文本,然后设计情景,让学生能够深入文本,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努力地朝这个方向靠拢。

  2

  语文课堂应该是简单深入,而不能肤浅繁琐,让教师成为课堂的表演者。让我印象深刻就是何捷老师《说说我自己》,这位有“魔力的作文老师”,他的课堂生动有趣,先让学生从最简单的写起,写我的基本样子,之后指导学生写出特别之处,让大家见识到“我”的与众不同,最后在通过绘本介入,学生写出“不知道”后,在同伴中建立一个全新的“我”,三个层次,循序渐进,不断引导学生涉及全新的写作领域,体验从不同角度介绍自己的写作乐趣,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同时也使学生的作文表达真情实感。

  3

  语文课堂应该有一定的'梯度,教学的各个环节应该是环环相扣的。毛老师教学的《鹬蚌相争》这一课,教师在课堂进行前说了一个小故事。本来以为这只是一个游戏,其实这是为课堂中的一个环节埋下了伏笔,寓意的揭示通过前面提出的故事来引出道理。这种润物无声有梯度的课堂应该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

  总的来说,这两天的听课让我学习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这将对我以后的教学产生很大的启迪作用。我一定会认真总结,反思,在初中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总指导下,加强自己的语文功底,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踏踏实实地教学。

研训心得体会11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的发展,教师研训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教师研训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还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在我参与的教师研训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与交流的重要性,并从中受益匪浅。教师研训课程的内容丰富多样,覆盖了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通过参与这些课程,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学目标,我能更加灵活地选择和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了我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研训还提供了与其他教师交流的平台,我们可以互相借鉴经验,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我不仅拓宽了自己的教学思路,还建立了宝贵的教师网络,为我今后的教学事业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

  教师研训虽然好处多多,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时间的安排是一个挑战,因为繁忙的工作安排和日常的教学任务,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参与研训。其次,教师研训的内容和方式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我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工作和学习的比例,确保能够兼顾两者。同时,我也跟随教育发展的步伐,积极寻找新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并针对学校的需求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提高我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教师研训不仅对于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养有着积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一个经过研训的教师能够以更好的方式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研训还能够促进学校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竞争力。因此,教师研训是促进教育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变革,教师研训的形式和内容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变化。未来的教师研训需要更加贴近实际,符合教育的需求,并更加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研训还需要注重整体的规划和评估,确保研训的效果和影响力。只有不断适应和引领教育的发展,教师研训才能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推动教育的进步。通过这篇文章,我总结了我在参与教师研训中的收获和感受,并对未来的教师研训提出了一些展望。教师研训不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交流,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推动教育的进步。

研训心得体会12

  参加本次活动,使我们知道了“四个有效”,指的是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评价、有效作业。通过学习与实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四个有效”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有效备课”是“四个有效”的前提,就是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什么”指教学的内容,而教学内容不能等同于教材内容,这是参加本次研训活动我获得的最大认识。因为“教材内容”往往必须经过适当删削、裁剪之后才能变为“教学内容”,否则,教学很难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如我们看的一节名师王xx的录像课《与象共舞》,就打破阅读理解的常规,把阅读教学明确地指向写作,如果教师贪多求全,企图把众多内容“最大化”地教给学生,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就是这样的,也造成了学生的依赖性,自己不再探究。因此,“有效备课”要做到六个方面的“清清楚楚”:教什么、在什么起点上教、教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这样教、怎样教、教得怎样,既备课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在充分保证对教材内容全盘兼顾的前提下适度彰显自身的个性,以便“集中火力”地解决某一问题,做到因“课”制宜。总而言之,细读文本,正确把握教材,合理制定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有效教学”首先要确立学生主体观,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从课堂预习、问题预设、教学设计、学生听讲等方面,做扎实、做到位,才能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针对问题的预设,我认为应做到:

  1、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问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结果。如果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浪费时间也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思维、发展智力。

  3、 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有效评价”应遵循引导性、激励性、艺术性的原则,开启学生积极学习的心智,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引发向上的动力,建立足够的学习信心;改变那种单一、模式化的语言或形式。

  “有效作业设计”,就是要减负增效,对于语文课来说,听说读写思多方面涉及,形式要多样,如朗读、阅读、背诵、书写、听、讲、谈、表演、观察、记录等等,改变以往单一的、大量的、充分的抄写形式。

研训心得体会13

  通过这学期的校本研训,使我认识到,教师工作是一种既辛苦有很难看到成绩的工作。所以我们只能在这种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奇迹,不能谈任何客观因素,只有默默的去干好自己应该干的事。本学期的工作,有成绩、有提高、也有不足之处。

  校本研训工作的学习培训,让我知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要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规定自己,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学生,师生关系融洽。要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之中,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和带动学生。从小培养树立学生的正义感、责任感和自信心,起到表率作用。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课堂教学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课改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规定,自然而然我们就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去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来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充分利用合理的使用一些教学手段去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成长学生个性,让学生全面成长,从小养成终生体育意识,为孩子们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整个体育教学,突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既保证了学生得到积极锻炼,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快,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在课程改革推动的今日,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规定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现实,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课标,研究好学生,使我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规定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研训心得体会14

  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础。本年度,学校从师德教育、基本功技能提高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教育的艺术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将我的参训体会小结如下:

  在本年度的校本培训中,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如教师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和成 长目标等等。普通教师与专家的比较表明,教师的'知识不仅有量与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 性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而专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以给教师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

  通 常某一类专门的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把教师当成了学生,从基本的教育理论到各科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就是全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有 它的优点,但针对性不够,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而校本培训就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教师之 间、校长与普通教师之间,每人的长处、短处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轻教师课堂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课的进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等,校 长、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就可针对这些常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这些指导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在课堂外、办公室里。所以,这样的培训模式针 对性强,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 校本培训与时俱进,从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对教师们顺利实现“三年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研训心得体会15

  20xx年12月7日,我非常有幸参加了“20xx年全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论坛暨“前沿课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教学观摩研训会”。聆听各位领导专家的专题报告,观摩各位专家教师的前沿课堂,感悟颇多。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

  北师大易进教授就当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从目标、方向和任务三方面进行了主旨报告。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既是对教师的挑战,更是机遇。易教授提出:语文教学与培养人文底蕴相融合;语文教学与品质培养相融合。易教授对于如何培养学习语文的积极态度有着丰富的建议:宽松和谐的氛围、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有针对性的指导、丰富且可选择的活动主题和内容、审美体验、积极反馈……这将给我的课堂实践带来巨大的帮助。

  二、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编写理念与教学思路指要

  北京教科院李英杰博士就“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编写理念与教学思路指要”做专题报告。李老师强调用好统编教材,旨在用好语文要素。

  1.定位要素,凸显教材的教学功能

  使用统编教材,要关注单元导语页,把握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同时很多语文要素本身具有抽象性,需要在单元整体定位之下,基于对课文本身的深入研读,联系课后习题、课前导语、交流平台及语文园地等,具体确定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教学要求。

  2.整合要素,突出学科的关键问题

  统编教材中的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的综合,而不是具体的训练点。教师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分析,突出语文要素的关键价值,体现语文要素的落实过程。

  3.关联要素,构建学生的发展路径

  定位课文的'教学重点后,不要急于“扎猛子”式的课文分析与教学准备;而是要先把握大背景,建立语文要素的前后失联,在学生整体发展的视角下审视单元的教学功能。

  4.转化要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情景运用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

  三、前沿课堂《少年闰土》

  陈娟校长的《少年闰土》,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语文要素,做适时引导,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值得我学习。陈校长的课堂能让孩子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循循善诱,重视孩子思维能力训练和朗读训练。语文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结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教材、教学目标,一步步启发学生,启发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四、前沿课堂《有你,真好》

  高老师本节习作课采用先写后教的教学策略,突破先教后写将孩子禁锢到固定模式里,让学生真正创作,爱上写作。高老师的课堂导入更是生动幽默,足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五、前沿课堂《呼风唤雨的世纪》

  于松建老师的《呼风唤雨的世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于老师的开场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学生放松思维便活跃起来!课后于老师讲述“明”师之路。于老师的课堂与讲座风趣幽默,他的睿智让我折服。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肩负的责任,不仅要在备课上需要花费功夫,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还要用心去感受孩子哪里不理解,多多关注学生,注重情境教学,让我醍醐灌顶。

  六、前沿课堂《桥》《诺曼底号遇难记》

  刘月霞老师在熟悉学生过程中让生知道“会倾听会记忆会观察会思考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真好!刘老师讲课充满激情,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中,并适时渗透学习方法:“倾听、记忆、观察、思考、合作”。

  一天的培训真是收获满满,感谢组织单位的精心组织及各位专家的精彩呈现。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我们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研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校校本研训项目工作总结07-22

关于校本研训工作计划四篇09-22

研学心得体会10-02

研学心得体会(实用)11-08

关于研学的心得体会10-10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10-27

研学心得体会汇集10-16

小学研学心得体会01-04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06-15

高中研学采茶心得体会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