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新魂:鲁迅》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读《民族新魂鲁迅》有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民族新魂鲁迅》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民族新魂鲁迅》有感1
“鲁迅先生是在文化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民族英雄”。敢于在无路之中寻找出路,这是时代从来没有的创新思想和革命精神,没有丁点奴颜媚骨,是现在“民族新魂”的塑造者之一。
提到鲁迅,我想起了《朝花夕拾》,我想起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每当听到鲁迅这两个字,我的内心无比的有魄力,因为他是中国的民族新魂,中国文学革命的主将,他是中国文坛上的奇迹,掀起了文学的浪潮,为中国文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从他出生起,他便有了梦,一个他十分向往的梦——做一名医生,到日本学医,救治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他痛恶庸医,于是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他要改善中国“东亚病夫”的面貌。但好景不长,鲁迅的梦想,一次又一次被现实击碎。直到课堂上放映关于日俄战士的画片,忽然看见久违的一个中国人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的中国人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绑着的是替俄国做军事侦探的中国人,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为热的是来鉴赏示众盛举的人。这时,鲁迅做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决定——弃医从文,从医到文的变化是鲁迅一生的转折,以文为药,治疗国民精神上的疾病。电影事件让鲁迅明白,民众的疾病,不仅仅只在表面,而在内心的精神。放弃学医,改为学文,拿起手中的笔,看似是耍脾气,但是鲁迅的'内心却无比的愤怒,燃烧起了救国的决心。
在日本时,鲁迅先生经常问朋友关于中国的很多问题,中国人怎么样?中国人怎么做才是好的?中国要怎么才能站起来?鲁迅先生下定决心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鲁迅先生的小说在日本受到了很多人的打击,大家难以理解小说内容,一本小说只能卖出几十本,因此让鲁迅先生不得已只能回国。鲁迅先生回国以后,思想上极其烦闷,辛亥革命也曾经使鲁迅先生有一些奋力,但是后来袁世凯称帝,这些奋力便逐渐消散了。到了五四运动时期,鲁迅先上内心的压抑、烦闷、不满全部都爆发了,他的感情像火一般炎热!
此后,鲁迅先生便拿起了手中的笔,从社会的最底层写出社会的黑暗,写出中国人民的愚昧,也向全世界呼喊。他陆陆续续写了很多散文集、杂文集。他用笔描绘出了不同的文化现象,果断无情的揭露,激情的抒发。
鲁迅先生用笔给中国人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将跌倒的中国人扶起,不停地鼓励他们。他以笔为武器,与社会抗争,他在历史上不可抹去,他是一位文学英雄。
他是鲁迅,他是民族新魂。做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要时刻以鲁迅精神激励自己,不放弃,不妥协,强国有我!
读《民族新魂鲁迅》有感2
鲁迅用一支匕首一般的笔唤醒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人。一张瘦削的脸皮,浓密的“一”字胡,透出了坚强与刚毅,那犀利的目光刺穿了寂静的黑夜。他的灵魂与青山同在。
鲁迅于1881年9月在绍兴东昌坊口出生。16年后踏上了出外求学路程,“去寻找别样的人们”。一个人的青春岁月,时常是苦恼与快乐的相伴、信心又时常与茫然相随。正是这个时候,已经长大了的青少年突然惊奇地发现,原来世间的事情是如此的复杂,连黑与白都有可能变得不明晰和不确定起来,无法认定的'事情越来越多。
鲁迅在生命日渐消沉的时候,才开始写起小说来激励青年,而鲁迅又给五四注入了别样的新鲜活力与深邃的思想光芒他到日本学医,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维新的信仰。鲁迅在作家梦开始的地方曾写道,“学医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弃医从文:要想改变人们就要先改变人们的精神。他从仙台辍学回到了东京,迈出了文学的第一步。随后他发出了“狂人”般的呐喊,从此一部白话小说诞生了,他就是《狂人日记》赋予鲁迅新的生命---《新青年》它是文学的,艺术的,精神的,思想的不朽生命,最终鲁迅成就了自己的文学梦。有梦便有希望在。人生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做梦,寻梦。
掩卷深思,《民族新魂--鲁迅》告诉我最多的道理是没有谁的一生是风平浪静,人生就是要经历过磨难才会更精彩。在梦中找到自己,相信自己、相信未来不是梦!
读《民族新魂鲁迅》有感3
正值八月中旬,烈日高照。在骄阳之下,踏破铁鞋,寻觅了许多天,终于捧上了这本《民族新魂:鲁迅》。傍晚时分,在月光之下翻开书本,鲁迅那高挺厚重的身影,仿佛化为一轮明月,呈现在我面前。在皎洁的月光下静静品析,恍然明白:原来英雄的童年也五光十色,耀眼却同样充满着历练与波折。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那一刻,一个全新的鲁迅展现在我的眼前:幼年的小鲁迅与我们所敬仰的那个他简直是判若两人:不仅有看星星,听故事和水陆道场游玩的美好回忆,而且不失百草园中寻蟋蟀、吃萝卜,黄瓜、打青蛙的乐趣。步入童年,调皮的他还会时不时的闹上一阵:在曾祖母面前假装摔倒,哈哈大笑、把砖头抛到隔壁家、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站在石井栏上往下跳,凡此种种。随着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变革,致使家庭从小康落入困境的一系列苦涩经历觉醒了鲁迅,使他从悲剧中看到了世人的真正面目,继而决定远走绍兴,毅然起行“走异路,逃异地,寻别样的人们”。
回顾鲁迅的一件件往事,我思绪万千。孩提的鲁迅顽皮而坚忍;童年时期的鲁迅爱读书、思考,才思泉涌;青年的'鲁迅恍然醒悟毅然离乡,走上求学之路;中年的鲁迅开始意识到要治精神之“病”,发出狂人呐喊……一次次,在艰苦与困顿中;在迷茫与恍惚中,鲁迅并没有沉入深渊,而是越挫越勇,逆流而上。他在历练与苦难中,陶冶情操,锻造出坚韧不拔的人格之美;面对社会的一次次强烈打压,他不惧不畏、顽强拼搏。鲁迅的思想,在他的奋力抵抗与拼搏之下,一点点,如雨后春笋般在人们心中生根、萌芽,新生于人们的思想之中。是鲁迅用刚强和汗水换来了中国人民的新生!任何一个梦想的实现,都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辛,努力。
他曾说过“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所向往的目标”。面对我们未来的学习生活,更是需要这种顽强向上,面对挫折,永不低头,逆流而上的“鲁迅精神”。挫折不是绊脚石,我们应该把它们当做垫脚石。每一次攻克一个难关都是将挫折踩在脚下,都是在更近一步地接近成功。
“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绝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鲁迅一生的挫折和历练,激励着我。作为新时代中学生,我们更应当告别童稚,刻苦学习,勇于实践,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不断向上进取,在人生中寻求真理,迈步跨越,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时代的有用之人。
读《民族新魂鲁迅》有感4
《民族新魂:鲁迅》是现代作家青春剪影丛书中的一册,介绍的现代作家鲁迅,主要内容包括:翰林爷爷起名字、寄名出家长庆寺、看着星星听故事、水陆道场尽情玩、百草园里故事多、牛穿鼻子进私塾等。
从他睁开眼看世界,他便有了梦,很美满的一个梦到日本,学医,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直到课堂上放映关于日俄战事的画片,“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鉴赏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从医到文的转化,是鲁迅一生的转折,以文为药,治疗国民精神上的疾病,电影事件使鲁迅明白,民众的疾病不在表面,而在精神。放弃学医,看似是耍脾气,细想却能明白鲁迅内心的.愤怒与救国的决心。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将对敌人毫不留情的讽刺,对人民的敬重表现的淋漓尽致,当时或许没有人能理解鲁迅所做的意义,但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毅然决然的选择一条道路,将目标变为现实。不为登上高峰,只愿为人民服务。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鲁迅为了让人民得到精神的解放,创造的文学作品大多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揭露民众的麻木不仁”。《朝花夕拾》是鲁迅一生中的主要阶段的概括,从最初的百草园到学习的三味书屋,再到日本留学,不同时期的鲁迅表现出的精神面貌是不同的,从最初的懵懂无知,渐渐的转变为内心深邃,忧国忧民的文豪志士,从最初的爱家人转变为爱国家。
鲁迅被誉为民族新魂并非毫无依据,鲁迅一生为国家的崛起而奋斗,虽未实现目标,却一直在不断奔向目标,或许目标是遥不可及的,但不断的努力,一定会让我们距离目标越来越近,只要心中有梦,不放弃,即便不能实现,也可以不断靠近。
当遇到困难的时候,直面困难一定远胜不断逃跑,只有直面困难,才会发现,困难其实并不难,只要坚持,万事皆可成!
读《民族新魂鲁迅》有感5
"有梦便有希望在,人生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做梦寻梦。但也如鲁迅所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如果真的无路可走了,还是要做梦,回忆青春的梦。没有了梦,便只剩下了绝望。"在张俊的《民族新魂·鲁迅》中,序言中的这般话,使我感触最深。鲁迅先生年少的梦想使我深受感动。先生从未停止追梦,而是为梦想不断奋斗不断努力。
《民族新魂·鲁迅》是现代作家青春丽影丛书中的一册,介绍现代作家鲁迅,主要内容包括,翰林爷爷起名字、寄名出家长庆寺、看着星星听故事等。
鲁迅先生出生于书香世家。幼时的他十分坚强,有着超乎常人的忍耐刀与毅力和决心。先生种痘时,只是一个二岁的'幼儿,而面对医生的小刀,毫不畏惧,抵着嘴,咬着牙,不哭也不闹。初尝酸、甜、苦、辣、威五味时,不但不恼,而且还咂咂嘴,津津有味。他不畏痛苦、勇于面对挫折的精神,幼时便体现出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父亲的离世,这些因素都使他开始怀有了一个梦想。他到日本学医,想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直到鲁迅先生看到日俄战事的短片,鲁迅先生仿佛如梦初醒,找到了救国的关键。
民众人的疾病不不表面,而在精神人医到文的转化,是鲁迅一生的转折。以之为药,治疗国民精神上的疾病;化笔为刀,刺破敌人为装的糖衣。放弃学医,是鲁迅内心的愤怒与救国的决心。
从最初的百草园到学习的三味书屋,再到日本留学,不同时期的鲁迅表现的精神是不同的。人人量初的槽懂无知,渐渐地,内心变得深邃,成为一名忧国忧民的豪志士。鲁迅被誉为民族新魂,是理所当然的。鲁迅用尽一生为国家崛起而奋斗,不断奔向目标。也许目标离我们很远,但经我们不懈的努力,一定能让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近。
有了梦想,成就了先生的伟大,有了梦想,我们也可以与众不同。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要有梦,为梦想奋斗坚守为国为民的信念。明天会因梦想而更美好。让我们一起追逐梦想吧,少年。
读《民族新魂鲁迅》有感6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诗是我第一次认识鲁迅先生,他对敌人的绝不屈服和对人民的无私奉献让我震撼,当我翻开《民族新魂——鲁迅》这本书时,这个不苟言笑的革命家瞬间化成一个淘气可爱的孩子——樟寿。一页一页地读下去,这个孩子成长为奋进的少年,在逆境中前行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1881年9月25日早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传来特大喜讯,周家的长房长孙出生了,京城做官的祖父给他取名“樟寿”,小樟寿在族人的`宠爱下慢慢长大,那时的孩子都要种痘来预防天花,就是在手臂上刮出开口,再滴上浆水,这种听起来就很痛的方法,2岁的小樟寿却抿着嘴,咬着牙,不哭不闹,这种坚毅就能看出他后来家道中落却愈是发奋的影子了。
孩童时的樟寿爱坐到大人身旁,听大人讲故事,什么嫦娥奔月,老虎学艺,墨猴吃墨,白蛇传……这样的故事让樟寿着魔,让他对院墙外的那些事更加好奇,他想要走出院门,就像后来的他想走出封建社会的大牢一样。
自从爷爷进了大牢,家里就从天上掉到了地上,硕大的院落空了大半,父亲也卧床不起,母亲整日愁眉苦脸,大夫来了一次又一次,药方开了一张又一张,从“原配蟋蟀”到“三年陈仓米”,从“平地木”到“败鼓皮丸”,樟寿觉得这些药方奇怪,但还是尽力去找,可父亲还是去世了。父亲去世以后,樟寿去了日本学医,想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病人的疾苦。
可到了日本,他发现他错了,中国人真正的苦难不是身体的病痛,而是思想的愚昧。他看到在中国人被行刑的时,围观的中国人却似看戏般笑呵呵的,他觉得窒息、痛苦,化“野草”为“狂人”,用鲁迅这个笔名写下白话文《狂人日记》,借狂人说出“救救孩子”,表明了自己下定决心,要带着中国人逃出“吃人”的迷宫。
鲁迅曾在《呐喊》序言中写到: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梦醒来却无路可走,鲁迅的一生就是这样:梦见中国人健壮了,醒来不仅不健壮,反倒愚昧至极;梦到封建垮台,醒来“吃人”普遍;梦到“好的故事”,醒来“白色恐怖”……
但是他还有梦,他没有放弃梦,因为他知道,没有梦,那剩下的就只有绝望。
他开始发掘童年的梦,他使出原来打陈家狗,折“撒尿签”时的勇敢,在“白色恐怖”之下矗立不动,在《秋夜》中写下“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的一生都在为改变中国人民的愚昧思想做努力,他愤慨,写下了《药》,企图让人们从病态生活中解脱;他渴望,写下《故乡》,希望下一代会有“新生活”;他无奈,写下《阿Q正传》,改造国人的魂灵……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坎坷的,从家道中落的少年到伟大的中国民族魂,他的坚韧、不屈不挠让我敬仰,人的一生又有谁不经历些挫折磨难呢?
在困境中成长,在逆境中奋进,只要有方向,怀揣梦想,纵使荆棘丛生,也能开出最艳的花!
读《民族新魂鲁迅》有感7
他是一棵树,屹立于狂风之上,他是一盏灯,照亮祖国的前方,他是一位老师,是全中国的老师,他曾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他,便是鲁迅。
鲁迅,他的坚强从小便表现出了,在种痘时,他不哭不闹,在“尝五味”时,他不但不恼,而且还咂咂嘴,津津有味的,若是寻常孩子,绝对又哭又闹,不给糖,就一直哭。这也为鲁迅先生能有今日之成就做了一个铺垫。
他从小变非常爱读书,从祖父制定的《鉴略》。到《二十四孝图》还有《花镜》,做梦常常想到的《山海经》。把家中的藏书都看了一个遍,却还是不满足。
他小时候家中可是书香门第,爷爷是翰林,父亲是秀才,可惜后来家道败落,以前那些对他和善的亲戚们,一个个都变了脸,衔太太不复往日的温柔,和蔼的兰爷爷想把他们家的房子变成差房子,他变卖家中财产,想给父亲治病,黑心的`商人低价收购,庸医要各种奇怪的药引,却始终治不好父亲的病,救不了父亲的命,这便是人性。
读完这本书,我感慨良多,鲁迅在如此情况下,他既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悲观放弃,本文最后鲁迅离开了绍兴,走上了一条外出求学的道路,鲁迅在如此情况下还能勇于面对生活,而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去努力学习,不去拼搏。
读《民族新魂鲁迅》有感8
“有梦便有希望,人生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做梦寻梦。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梦醒来,无路可走,如果真的无路可走了,还是要做梦。回忆青春的梦,没有梦,便只剩下了绝望。”假期中读了张俊的《民族新魂鲁迅》。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序言中的这段话,我被童年时的先生为梦想所做的努力而感动。他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融入他的世界!
鲁迅先生生于书香世家。幼时的他就以坚强,有忍耐力而与众不同。先生两岁种痘时,抿着嘴,咬着牙,不哭不闹。尝酸、甜、苦、辣、咸五味时,不但不恼,而且还咂咂嘴,津津有味,与常人不同,这也许是先生从小为梦想做的第一次努力吧。
好读书,是先生为梦想做出的最大努力,先生七岁时,开始跟兰爷爷读《鉴略》,孩童心性觉得读书更好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先生从启蒙第一本书《鉴略》开始到《孝经》,做梦常想《山海经》。守增祖母孝时读《于越先生贤像传》,避难黄埔庄时读《荡寇志》,用所有压岁钱买堂哥兰星的《花镜》。父病及丧期间读抄兰爷爷的《鉴湖竹枝词》,抄写了《桐华阁诗钞》、《野菜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阅读使幼年时期的先生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为梦想的扬帆起航做足了准备。
先生不但好读书,还具有质疑精神。先生读《孝经》时便对卧冰求鲤的王祥、哭竹求笋的孟宗等人提出质疑。跟子京公公读书时,则勇敢地纠正公公:“东方朔不是东方书,应该念东方朔。”先生被誉为斗士,这种质疑精神大概是从小养成的吧。书中还重点写了先生从小不畏强权,避难黄埔庄时,打死陈财主家的狗并与陈财主理论;在三味书屋时,带同学们折“撒尿签”。故事中也许有童年的孩童稚气,但也反映出先生从小就有不屈不挠,不畏强权的精神。
先生的梦想。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家道的变化而变化的。最初在三味书屋读书时。读“上为国家效力,下为黎民百姓解忧。”便树立了最初懵懂的为国、为民的理想。而后是父亲生病时因迟到被寿先生责罚,在书桌上刻下“早”字,树立了守时的.理想。最终,不满17岁的先生离开家乡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去追梦。
鲁迅先生是民族的灵魂,他可能是我们普通人永远也无法企及的目标。但梦想不同。因为有了梦想,所以成就了先生的伟大,也许因为有了梦想,我们也可以从此与众不同。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早早的树立理想。并为了自己的理想多读书,读好书,多向伟人巨匠们学习,只要我们付出足够的努力。为梦想做出足够的知识储备,坚守为国为民的信念,相信我们也会成功。明天会因梦想而更美好。努力吧,少年!
【读《民族新魂鲁迅》有感】相关文章:
《民族新魂:鲁迅》读后感12-19
民族心 民族魂--鲁迅作品综合品读活动(网友来稿)04-14
民族之魂--汉语(教师中心稿)04-14
谈谈鲁迅小说中的民族描写(沪教版)04-14
读不读鲁迅(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鲁迅伤逝读书心得06-16
鲁迅呐喊读书心得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