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南渡北归》心得范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南渡北归》心得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读《南渡北归》心得范文1
通常说起历史,人们多会想起一些著名的战役,想到的是战士们的英勇献身,可是这部《南渡北归》却带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读历史。大家都明白鲁迅弃医从文,用思想来影响国人,但其实,大师们所做的还远不止这些。
书中记载了这么一段历史:1930年9月,梁思永等人到东北进行考古调查,为嫩江流域古代文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也才有了两年后有傅斯年撰写的《东北史纲》,书中第一条便是近年来考古学者人类学者在中国北部以及东北之努力,已证明史前时代中国北部与中国东北在人种上及文化上是一事。由此事实依据驳斥了日本人满蒙在历史上非中国领土的理论,给日本指鹿为马者当头一棒,为中国人大出了一口志气。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初梁启超坚持鼓励自我的儿子学习考古,尽力发展国内的考古业的原因了吧。文人们有自我捍卫国家尊严的方式,相比上战场冲锋陷阵,文人们所做的更多是幕后的事,而这些,又如蔺相如和廉颇文武共行般是不可或缺且相辅相承的。
这本书,带给我更多感动的'则是那一代大师们在战乱中奋力保护祖国文化,传承祖国文化的那种坚持,数年颠沛流离,数次哀叹山河破碎,可也许是时代造英雄,这一代文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旧保留了进行学术探究的严谨态度,也才有了我们此刻看到的那一本本著作,和那些一点一点被抢救回来的文化。
而对这一历史温情感受最深的60后作家岳南也传承了这种精神,这本《南渡北归》他写了八年,数次进行实地考察,就如他在采访中所说:我看到他们当年用什么锅,睡的什么床,描述的时候就更加真实。而大家也会发现,书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有详细的解释并附上了具体的资料来源。
最终说一说这本书的封面一行大字: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我想这也许是欠妥的,不一样的时代需要不一样的人才,此刻也有着很多为发展而努力奋斗,作出大贡献的青年人。但这句话也应当作为对后世的一个警示,在争着评教授职称,为金钱所迷惑双眼的此刻,更应当有些人能够一心扑进科学,把全部生命奉献给自我所从事的学科。
推荐这本书,就如作者岳南所说的这样,期望你们能在这套书中读到人文的,追求自然的和自由的生活的那一种,历经苦难而不悔的那种,生活的勇气和精神得到张扬的那种历史温情。
读《南渡北归》心得范文2
《南渡北归》讲的是民国时期中国大师的群体命运变迁历史。资料夹杂了各类官方文献和野史趣闻,和作者爱憎的感情交织在一齐,勾勒出悲怆又真性情的一个个人物。乱世成就英才,各种挑战人性的底线的事情,让人更加多思而复杂。苦难,是不幸,也是幸运。
选择——从卢沟桥事件说起
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张自忠将军,卢沟桥事件开启了这段颠沛流离的历史,当时北平守军是宋哲元、张自忠。卢沟桥之前,张自忠认为能够和平解决与日本的冲突,撤防撤军,私下签订《香月细目》。被社会视为“准汉奸”、“自以为忠”。
后参加多场对日战争,1940年,张自忠在对日的枣宜会站中全军覆没,战死。
别人做的选择,是基于他当时所获得的信息而做确实定。上帝视角来审判他人的选择时,你在局内未必会做的更好。 传闻——从一个风流韵事说起
故事:广为流传的版本中,林徽因将徐志摩失事飞机残骸悬于卧室,彼时至今各类小文章据此有了各种猜想,演绎,脑补一系列的故事推测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不和睦,熬成一碗碗的鸡汤。 在另外一个版本里,林徽因保存的飞机残骸有两片,另一片是其胞弟林恒对日空战阵亡的飞机残骸。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貌,感情这种事或者当事人也讲不清楚。别人告诉你一些事情,是为了论证他的道理。你信不信他的论据,你的道理是什么?
资历——陈寅格的那份学历
故事:陈寅格太有才华,也许他的大脑就是一个超级电脑。阅历丰富——多国游学;超强记忆——引文据典,涉猎广泛;逻辑严谨——从《琵琶行》推断歌女家乡,所嫁人情景等;简直是天生的学问家,被称为“教授的教授”。
陈寅格游学多地,哈佛、柏林转了一圈,却没有拿一份博士文凭回来,完全为求职而求职。也正是这一点,让好友吴宓聘用他做教授时费力力气。
要么让自我拥有陈寅格那份出色的才华,要么就脚踏实地一步步做事情。
读《南渡北归》心得范文3
《南渡北归》让我从另一个视角看历史。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只知道傅斯年、梅贻琦、陈寅恪等这些人的名字。如果不读这本书,我不知道在这些人名字的背后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和厚重的历史。如果不是读这本书,我会认为用伟大来形容一个人的人格似乎太矫情。但读了《南渡北归》这本书,我知道,用伟大形容这一颗颗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璀璨珍珠,实在不够。我甚至为自己以前不清楚这段历史而深感羞愧!
掩卷长思,感触最深的是那一代人的信仰。那个年代的留学生,没有一个人想在国外长久地呆下去,也根本没有人想做这样的梦。那时的海归与几十年后的新生代“海龟”有较大的不同,在当年海归的梦想里,有成就一位学术界大师的心愿,没有捞个大官或弄个百万富翁的追求。心中装满的是科学救国、振兴民族的理想与抱负。在他们回国后选择职业的时候,也没有人会考虑到地域、薪资、职称的问题。那一代留学回国的知识分子身上的高尚品格唤醒了失落的灵魂,这让我明白了,简单而执着的人在任何逆境中都有充实的人生,而抵不住诱惑的心灵,终究没有依托。
《南渡北归》第三部“离别”中有的部分写得过分实在,怒气和怨气都跃然纸上,有点儿像中国的工笔画,重彩。相比之下杨绛先生写的《干校六记》,更像是中国的水墨画,写意,叫读者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去体会平淡中的惨痛。
也许是家庭与年龄的原因,我读《南渡北归》第三部“离别”更加有感触,也更想走近那个时代了解那段历史。
家父郭可信1941年夏考大学时也曾赶上空袭,不过招考的大学和考生都有准备。考试时间过半赶上空袭,试卷有效,否则在警报过后用第二份考题重考,考生也都分配有躲警报的防空洞。家父就是在这隆隆的炸弹声中考上当时在遵义的浙江大学化工工程。当时的浙大找不到一个地方可以容纳一千多名师生,只好在遵义、湄潭和永兴场三处。那时遵义都没有电灯,更别说是湄潭和永兴场了。当时一年级的`学生上课住宿都在永兴场的江西会馆及楚馆。二年级学生理、农在山清水秀的湄潭,文、工、师范在历史名城遵义。黔北比较偏僻交通不便,好似远离战火的一块安乐土。加上风景优美,更有名师授业,难怪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来到湄潭后说浙江大学很像剑桥,有一种田园诗般的乡土生活和宁静的学术空气。
家父1946年夏从浙大化工系毕业后考上公费留学,去瑞典学冶金。九年后,学成归国。
出国前家父在杭州灵隐寺留影
这三个月的时间,与大时代完全交融在一起,忘却了自己,也忘记了整个世界。所谓安静,那是真正安静的三个月,自己仿佛是一粒穿越时空的浮尘,在那战乱频发、炮火纷飞的年代,跟着那一个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穿梭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感受着他们的感受,呼吸着他们的呼吸。情恸难抑之处,泪水长流,不能自已。
我通过《南渡北归》这本书,走近那个年代,走近父亲……读完已两月有余,灵魂似乎还在那段历史中徘徊,深感与父亲同在,不愿归来……
读《南渡北归》心得范文4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这几个字赫然印在封面最显眼处,貌似绝决的含义透露出特定时代下的万般无奈与凄凉。那些以往离我们很近的大师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自然生命是远去了,但其卓绝的奉献和高昂的灵魂却不是时代能够抹杀的。乱那么隐,治那么现的大贤处世法那么,我想在任何时代都是奏效的。那么意思已经很明显,大师是有,但他们是否愿意出此刻聚光灯下,就要取决于他们对这个时代的'看法了。
我以往看到过有一些活泼在各大媒体上的知名学者,自封大师。那时,我跟绝大多数人一样,疑惑“大师”这一大多数情景下属于得道高僧的称谓,怎样会用来给学者冠名。那么看完《南渡北归》,我想我对真正的“大师”有了一个具象的认识。他们学高身正,难道不就是得道之人,不就是“大师”吗?和尚修道在寺庙,大师修道在红尘。他们,其实就是最不普通的普通人。
他们是一群可爱的普通人,分解出来就是可怜、有爱。身赴台湾的胡适,临死都不明他们是一群可爱的普通人,分解出来就是可怜、有爱。身赴台湾的胡适,临死都不明白以往谩骂他是“美帝国主义走狗”的小儿胡思杜已经自杀,还饶有深情地在遗嘱中提出给小胡分遗产,其状堪怜。一心维系家国命运的梅贻琦,虽然在台湾新竹完成了重建清华的夙愿,但直到生命弥留之际再也没有见过爱子梅祖彦。考古界的巨擘李济,因为海峡两岸的政治对垒,因故旧凋零、思亲情重,最终也郁郁而终。台湾之于中国,是领土的割裂;而大陆之于台岛上的异乡人,那么是整个思念的寄托。这份家国情怀,可能是大师们都有的一种普世情怀吧。
1946年,林徽因完毕了九个年头的颠沛流离,跟家人回到了一向以来念兹在兹的北平,满怀深情地重访每一处故地。抗战完毕之时,虽然已受尽病痛折磨,但她依然选择了放弃赴美治疗的时机,选择了“和祖国一齐受苦”。在生命的最终九年,她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建立事业。这位“智慧女神”的化身,就像一位勇士一样与病魔作着斗争,紧紧守护在祖国的身旁。我想:她的一生,是对得起金岳霖对她“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哀挽,以及终生未娶的痴情的。
当下,有人不乏嘲讽地说,此刻的生活事故多了,故事却少了,而大师的故事却是少之又少了。我真诚地期待:《南渡北归》不会是一曲挽歌,而是大师故事的一个变奏,是开启大师时代的一把小小的钥匙。
【读《南渡北归》心得】相关文章:
南渡北归读书笔记4篇03-30
南墙根儿北墙根儿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04-14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小析陶潜务农之内涵(网友来稿)04-14
30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野马归野读书心得09-23
庄子《知北游04-14
度与渡的区别(网友来稿)04-14
渡荆门送别教案04-23
归有光《归氏二贤传》原文及译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