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时间:2024-07-08 12:47:1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好,就要学习、反思、和总结。要想在教学上能进步,就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理论知识来的教学。因此我参加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现将这次新课程学习总结如下:

  (1)我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时代的需要。

  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搜集和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的要求。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学习。

  (2)我真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

  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应倡导、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的认识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修养。

  (3)教学中,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学生学习的者。

  教师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语言交流,也可以表情、动作来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了综合性学习的。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能力。自主性地要注重和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也有很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新课标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学中也逐渐体现并在课堂上实践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涉及了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能力几个。看完新课程标准,阅读和写作的体会颇有感触。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的途径。读或读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

  20xx年7月7日,我们认真学习了崔允漷教授《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和吴刚平教授《义务教育新方案新课标》的主题讲座。两位教授针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深入解读和精彩阐述,让我们受益匪浅。

  两位教授均强调了核心素养,新课标“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是义务教育课程建设的五个基本原则之一,“素养导向”贯穿于课程编制,课程实施的全过程。我觉得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文化,创新知识,促进人的发展。我们通过教育传承文化,把优秀的,符合时代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给下一代,同时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注重培育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我们教的是课文,是知识技能,留下的是素养。两位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是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结晶。那么,让学生形成更加正确的世界观,不断地形成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结合这次学习两位教授的对核心素养的深入解读和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入手,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乐学求知中不断提升核心素养。

  兴趣是基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

  兴趣,学生心中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才会主动地探究、学习。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学习,合作探究中学习,创设的情景中学习,在品读感悟中学习,在老师的赏识和激励中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在乐学求知中不断提升核心素养。

  二、注重阅读,在积累沉淀中提升核心素养。

  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我觉得离不开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知识积累沉淀到一定程度,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素养。吴刚平教授指出:学生的阅读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什么,怎么读。我们老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知书达理”,学生读的`书多了,自然就会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优秀的品格、能力。所以我们要加强阅读的指导和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的积累和沉淀中不断提升核心素养。

  三、培养能力,在自主创新中提升核心素养。

  吴刚平提出新方案新课标中关键词“育人为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理念很重要,从原先的知识为本到育人为本的转变尤为重要,它关乎我们国家的未来,关乎每个学生的未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们作为老师不能越俎代庖,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引导组织下,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探究,主动地获得知识。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是获得,不是老师讲授的死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印象深刻,也会创新地灵活运用。学生这样学习,不但获得了知识,学习能力也不断得到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还存在着直接灌输的现象,这样有时候是节省时间,但“育人为本”是以培养学生为目的,而不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所以,我们老师应该大胆地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地、合作交流地、灵活创新地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不断去实践和研究。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切切实实践行课标精神,为培育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

  今天听了周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周老师透彻的分析中更加了解了小语课程标准,“修订版”的主要变化和它的具体改动。今后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身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小语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题地位,把发言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管能动性。因教学几年来都是从事小语中高段教学,对新课改中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并不是很清楚了解,通过本次学习,我不仅了解了新课改中第一、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也加深了对第三学段新课改的新目标与内容。这也给了我新的起点,今后我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和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教科书各种编辑审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备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落脚点,有效第实施语文教学,这也是本次学习之前我不重点关注的内容。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道授业的我们,必须在《课程标准》的改革春风下,培养出具有现代社会语文素养的新生代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4

  5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洛阳市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活动。上午听了张琳老师老师做的报告《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下午听了两节课《蚂蚁的救助》、《小熊和小鹿》,收获最大的是张琳老师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精彩解说,让我对小学语文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并充满了兴趣。

  对于新课标,自己学习的时候总觉得新课标的内容枯燥、泛味,许多概念在脑海中十分混乱。但在张琳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中,我突然发觉新课标上的内容变得生动了,并且十分有道理。小学语文新课标确实值得我们去探究。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呢?这个问题我想用张琳老师问我们年轻教师的话来回答。她是这样说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你是否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你是否经常阅读课外书籍?你是否坚持写教学日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有一手好字,无论是粉笔字、钢笔字还是毛笔字。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师习惯了用多媒休上课、打印教案,板书也随之减少,字就不那么注重了。许多年轻老师的字与老一辈的老师相比,真是有着天壤之别。一手好字是对一名语文老师的基本要求。

  其次,语文老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现在的年轻老师大多历经寒窗苦读,有着较高的学历。个人素养方面不用怀疑,但是知识储备方面呢?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代,我们老师的知识是否能跟上时代的节拍呢?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一下。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看课外书的同时,是否自己也坚持每天学习呢?现在,我们接触的`越来越多的是电子书籍,读书也不像以前那样细细咀嚼了,更多的是囫囵吞枣式的读。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快餐文化”。当然也有的老师沉醉在其他活动当中,早将阅读抛之脑后了,只靠着肚子里仅剩的那一点点墨水去浇灌祖国未来的花朵。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坚持每天阅读,每天写点教学日记。我们要为学生树立一个终身学习的榜样。语文老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漫长、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再次,更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针对学习写字能力普遍下降的现象,修订特别加强了写字教学的分量。虽然会写字量减少了,但“新课标”对写字的质量要求提高了。一至二年级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规范、端正、整洁。三至四年级就要求学生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并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到了五六年级,则要求硬笔书写楷书整齐美观,并有一定速度,同时能用毛笔写正楷字。为了能让各个学段的学生达到书写的要求,语文“新课标”还在第三部分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小学1-6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效果。

  最后,关于阅读教学,更加突出地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此次修订的语文“新课标”更加强调学生学习语文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关于阅读教学,更加突出地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教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虽然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学习和探究却是无限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并将新课标的理念运用在日常教学当中。多学习、多思考,多请教,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质量,才能在具体教育教学中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5

  8月27日这天,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更加深了我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培训学习,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了反思,对于语文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现就些许体会总结如下:

  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这将能更好的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落到实处。

  通过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小学老师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生成点。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感情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既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还要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究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咋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通过培训,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很多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这必将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6

  暑假,我认真的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颇多,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

  深入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透过教学任务的完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用心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潜力。

  二、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

  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修改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善,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到达《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三、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

  把听说读写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善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用心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理解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四、在教学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

  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同伴、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关注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新课程标准提倡构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构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

  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们要不断学习,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潜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7

  最近我参加了xx的小学语文教师职务培训。培训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受益匪浅。在培训学习中,聆听了xx等名师的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我也更坚定了自己教书育人的思想,要逐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去做,完善自己,要坚定不移地热爱自己的教学事业。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就应有一桶水。那么这桶水从哪里来,而此刻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这样我们的知识才能时时处于更新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而不是为应付读书而读书。

  二、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务必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热爱,首先就应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作为教师,就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爱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他们给予各方面的关注,从心灵上、思想上、身体上、学习上去关心、热爱、帮忙,把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转成“我们”的关系。

  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透过培训,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

  “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所有学生。

  三、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向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此刻,需要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主角,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理解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四、我们要做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

  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渠道。把传授语文知识作为语文教师的全部职责,这一向是语文教师教学思想中的误区。在语文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学习语文知识,也要培养语文潜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教师要用心利用教育资源,开发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所带给的空间。体现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面,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把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结合起来,努力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无愧于“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这一称号。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8

  有幸参加了线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的网络专题培训。xx教授围绕20xx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以“价值引领,以文化人”“素养为纲,任务导向”“立足生活,时间主线”“强调情景,主题统整”四个方面为主线,阐述了新课标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听后,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

  xx教授的讲座,使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教师的教法有了新的认识。

  1、课程实施增强情境性,实践性

  其实,我们在准备公开课时,往往会让孩子做很多的实践准备,比如,搜集资料、拍照片、带实物道具,课前小采访、假期小调查……这些都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新版的课程标准更突出了这个实施特性,这其实是育人核心素养目标的一大展现,也要求学生更高的参与度、更强的思辨能力、更好的审美体验。这也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转变观念,情境性和实践性不仅仅体现在公开课中,更应该切实融入家常课里。

  2、课程内容的变化带动教与学的变革

  核心素养要求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无一不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变革。这都带动着我们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相应地改变。教师的能力要求越高了,我们需要学习和教的内容也更多了。唯有终身学习,才会适应时代变革。

  3、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让我认识到语言文字积累、实用性阅读、文学阅读、思辨性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渗透学习任务群,不断地去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阅读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沁入,提高学生认知理解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本次线上学习,我不仅快速有效地理解了语文新课标,并且能精准抓住新课标的重点、难点,尤其是新课标的变化和特点。这对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学习,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努力,积极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9

  9月12日,我作为XX小学语文工作室的一员有幸聆听了XX市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吕蔚屏为我们带来的20xx版语文新课标的培训。之前在网络上学习过郭华、温儒敏等教育专家对20xx版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初识新课标,加上专家的解读仅停留在理论,培训内容与课堂联系不够紧密,所以一知半解。但是今天通过X老师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大,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X老师在培训前就这一版课标给老师们提出了几个重要问题,让老师们进行了解和思考,首先是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提炼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二,我们能看到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新增加了课程内容这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这一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重大变化。第三,我们能看到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新增加了学业质量,这是这么多年来在我们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当中首次出现学业质量。最后一个变化是在课程实施部分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按照课标前言中的总括,这一版课标修订主要有5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第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这一版课标的总目标一共有九条,覆盖了五个方面。其中第一条目标是关于立德树人的相关要求,后边的8条目标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相关要求,这样从总目标构建了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X老师又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进行了解读,这样使我们在理解上更透彻,运用中更明确。

  培训的最后将语文要素的几个方面通过例题直观的展现了出来。培训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培训后对我个人而言,使我对新课标不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更知道以后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的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0

  近日,我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我们的语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语文味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地方。如果对一篇文章的解读把“工具性”无限制的放大,那势必上成了自然科学,抹煞了语文文字的深刻内涵,摒弃了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再也谈不上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相反,如果单单着眼于“人文性”,只注意分析作品里的思想情感,而不顾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只注重文本内容对学生的影响,那又上成了思想品德课,丢弃了“语文课程也是实践性课程”这一基本理念。

  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来!它要培养人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这方面的价值,当然它也要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 语文本体 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觉得必须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课程观

  教学是师生合作、探究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是教学的根本方法。教学中,应重视语感、发展语感,让学生有话说、放心说、开心地说、有时间说,应以讨论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去说,而不是加以限制,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应关注师生互动,尤其是学生的动,不是一二个或浅层次的回答,而是大多数学生的深层次的思维的动,并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讨论,对于答案,求同的时候,更要求异,不可强求统一标准;应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应经常性地开展活动,努力实现学科的三维目标。

  2、树立全面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独特的人,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能只关心“优等生”,冷落“后进生”,而是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后进生”身上也有特长,问题是老师能不能发现这些学生的特长,并指导他们发挥特长,逐步成才。总之,学生是有情感的、有潜能的、有个性的、独立发展的人,而不是被管的、不懂事的、任意摆布的人。老师是学生的伙伴,师生是平等的,老师应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

  3、树立现代的教师观

  要搞好素质教育,教师要树立现代的教师观。首先更要重视改善师生关系。因为教师的劳动最终是要通过学生体现出来,而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如果与教师有一定的隔阂,或者配合的不好,其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那么他学习的效果一定不会太好。因此树立现代教师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的职责,是任何一名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和保证。民主和谐,是师生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作风,要经常征求学生的意见;一些班团活动、文体活动,要让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多给他们一些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注意在教学中注意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他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有摈弃过时的师生观,树立新型的师生观,才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学习,我想到的还有很多,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学习,切实地做到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1

  新课程培训给我们语文教师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作为新教材的执教者,既倍感幸运,又觉任重而道远。手持新教材,该如何使用它呢?显然,我们要杜绝那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它。力求转变教材的地位,转变师生的角色,转变教学的方式,创设充满生命、充盈快乐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创,以此来提高教学的功效。现将本学期培训体会总结如下:

  一 、开放学法,让学生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1、在唱一唱中感受音律美。音乐不仅能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还能激活大脑、引起遐想。教材中的《春天在哪里》描述了春天的风、雨、雾、阳光,在学文之后让孩子跟着音乐唱一唱,孩子们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在情感上与课文产生强烈的共鸣。

  2、在画一画中感受色彩美。色彩缤纷的图画是一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北师大教材很好的把握了学生的这一认识规律。很多课文都可以通过让学生将语言还原为画面来加深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家是什么》,我就让学生画一画全家福来感受家的温馨。《忆江南》让学生通过画江南美景来体会江南风光的美丽。学生通过画一画,在感受色彩美的同时,对课文也会有所感悟。

  3、在演一演中感受角色情感。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表演。我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给孩子表演的机会,让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课文形象进行再创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狼和小羊》一文中,让学生合作表演,体验文章情境,在互动表演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角色,体会狼的凶狠,羊的温和。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信进取的空间

  新课程走进学校后,教师们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注重引导教师形成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逐步地发生变化。如教师在上《小水滴去旅游》这课时,教师先出示小水滴,学生随文识字“滴”。老师板书课题,随即小水滴不见了,到哪去了?生发挥想象得到答案:去旅游了。进而交流理解“旅游”。学生的思维广泛而活泼,令教师激动不已,于是也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并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新课程实验中,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课堂成为自信进取的空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是隔绝的,他们之间不像以往那样是为“表演”而捏在一起的,而是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自发和自主地建构起来的。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识字方面

  新教材的识字教学提倡在阅读中识字,就是用课文识字取代一个个生字的孤立识字,使识字的语言环境变得丰富多彩。我们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字字过目读文的习惯,一开始让学生用手指指着读的地方,手指到那里就读到那里,帮助学生眼睛跟着字跑,这样做就是帮助学生在读文,多与文字见面,从而达到文熟字悉的目的。但识字如果仅靠课本内的短文还是不够的。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课本中多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因此,识字教学必须是开放式的。除了课文,我还规定学生每天保证有15分钟以上的课外阅读时间。此外,我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如认认校名、专用室名、路名等。

  2、“听”的.方面。

  听的要求就是要学生做到听人讲话态度认真,注意力集中,还要边听边想,边听边记。我就根据这些要求设计了评价表,从听得态度、习惯、方法上去评价,并采取用自评、同伴评、家长评与老师评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效果较好。比如第三周我们评比“听”具体评价目标就是学生是否听得认真,是不是像录音机一样把老师讲的内容听清了。学生刚开始对要求还不能完全明白,老师就有意识地随堂评价:“××听得很认真,因为他把老师刚才说的话记住了。”“××听得真认真,因我老师说的这句句子他能一字不差地重复一遍。”“老师发现××听得似乎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小耳朵竖得直直的,老师知道他一定听得很认真。”经过一周的训练,学生明白了认真听的要求,初步学会了“听”,于是在评价表上绝大部分学生都得到了笑脸奖章。经过几周后,我们又再评价“听”,但评价的要求提高了,如专心听别人的发言,听清主要意思,不重复别人说的话。如此循序渐进,学生就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

  3、“读”的方面。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水平有限,朗读时容易出现唱读、顿读的现象。作为教师不可操之过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急于求成,但要狠抓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即用小手指读,读到那儿指到那儿,眼睛跟着字“跑”,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加以纠正,传授正确的指读方法——及手指点在字的下面,眼睛跟着小手“走”,只有做到心到、眼到、手到,才能做到口到。渐渐地,孩子们养成了字字过目练朗读的良好习惯,识字的效益大大提高,由此学生读文时的障碍也逐步减少了,朗读的速度也开始渐渐加快。此外,我们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习惯,允许学生带喜欢的书到学校里和同伴一起读,鼓励学生每天回家读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的课外书,经常组织同学交流,爱看书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巩固生字,发展语言,做到识字、阅读、发展语言三促进。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第六条提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各学段中关于汉字书写也提出明确的要求:1-2年级: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3-4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5-6年级: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因此,搞好写字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课标的要求我谈谈教学中自己在训练学生书写时的几点做法:

  一、教会学生正确的坐姿及握笔

  坐姿要正,手势要准。 写字,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姿势,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坐姿与手姿笨拙不堪。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写字的工整、标准,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在一年级入学开始就要进行要求坐姿要正,手势要准。

  写字的正确坐势和握笔应该是:上身平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一尺左右。正所谓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离桌沿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和“八个字”(头正、身正、肩开、足安)。坐势端正了,还必须心气平静,心正则笔正,笔正字才美。可以教一些儿歌帮助孩子们加深写字的要求。

  对学生的坐姿和握笔,教师除提出整体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抓落实,必须要求学生做到位。可以经常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使学生的.正确坐姿和握笔得到强化。

  二、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

  1、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汉字的笔画。

  汉字是一种形体艺术,每一个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构成的。要写好每一个字就得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力求做到笔画准确,字有动感。所以在低年级学生写字指导中,在认识基本笔画的同时,就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写好汉字起个良好的开端。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汉字的偏旁。

  大部分的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这些偏旁的书写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这个偏旁的书写,就可以运用到带着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得更好。

  3、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学生写字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说出每个字的结构,是属于左窄右宽,是上紧下松,或是上小下大,还是左、中、右宽窄略等等不同情况,仔细观察每一笔或每个部件在田字格的位置后,才让学生识理写字,自主练字,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要学生写:“惠”字,让学生观察分析后,懂得“惠”是属于外框扁型时,左右的竖画要向内收,展肩收脚,不要上下垂直。这样结构合理了,字才会美观。

  4、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重心。

  汉字以形象为主,规范汉字的重心是均衡的,重心偏上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偏下则使字笨拙臃肿,偏左或偏右又使字倾斜不稳。可见,重心稳了字才会正,字正如人正,人正走四方永不倒。

  三、重视及时给学生写字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3

  3月1日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有关解读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后我对新课标的中提到的几点有了很深的体会.尽在《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观,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教师“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通过考察、访问挖掘本地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想让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广的影响,我们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善于钻幽探微,透彻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把教科书中直接呈现的(即显性的)价值取向和隐含于其字里行间(即隐性的)价值取向,都能呈现给学生,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体验语文的`美。现代社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已不再仅仅限于课堂。因此,我们教师要重新认识自己,向学生学习,要真正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总之,《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方法多元化了,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化了。

  我认为以前单纯传授知识逐步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内容上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

  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还有量化的标准。

  在我这十几年的教学中,我们承认素质教育结出的累累硕果,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的现实。问题不是出在这样的提法不对,关键是如何去实施,要去营造一种氛围。正如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中阐述的:没有与之适应的生活是无法进行教育的。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对新课标学习掌握的不到位的话,其结果必然是轰轰烈烈的学习,平淡无味的实践。可以说是“穿着新鞋走老路”。所以说,加强学习是工作的重心,实践是学习的核心,这次我们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课标吸取来的经验在实施过程中还得要再接受考验的。一切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构建学习实践—提高—再学习再实践的良好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讲,课标的实施是复杂的,任务是艰巨的,所以,以为一学就会,一看便能实施的任何想法都是错误的!透视种种现象,可以使我们在学习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调整、完善自己,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4

  近期,课题组组织成员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在组内进行了深刻的交流,对比自己的教学,颇有感触。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创新意识才能推动社会进步,而语文课堂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沿阵地。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的确,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不少都是语言材料中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使用频率较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感受中国文字的语言魅力呢?这是我们语文教者在教学中应该深思的问题。

  3.“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自动化的行动方式。学习习惯有优劣之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活动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而低劣的学习习惯将严重阻碍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甚至影响人的一生。研究语文学科的特性和习惯的特点.不难发现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性。而习惯则有长期性、渐成性、固定性和自动性等特点。因而语文学习习惯就是学生在语文读、写、听、说过程中, 逐步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自动化了的语文行动方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适合语文学科特性的,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挥较大促进作用的行为。它是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语文学习能力是它的发展。所以有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会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4.“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5.“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多少年来,初中生阅读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中考,而很少享受到阅读带来的愉悦和激情,这是我们阅读教学亟待改革的现状。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其思维,丰富其情感,又能训练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这成了教者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6.“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多角度、多层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加以提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5

  近期,根据工作室及课题组的安排,组织全体老师认真地在网络上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学习后,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

  在教学实践中,应力求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一、在识字教学方面

  低年级识字教学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新课标对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不要求急于赶进度,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而且必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儿童识字起步阶段就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方法来优化识字的途径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才能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如何把这么大的识字量落实下去呢?经过这次的学习发现我们教师在“认识”和“学会”两项要求的把握上出现了一些混乱。“会认”的字只要整体上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就可,不需要做任何的字形分析等一些拔高要求的举措。我们要明确:新教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识字量,目的是让学生尽早进入提前阅读,也就是说,识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阅读。大量的生字在要求会写的时候还会出现,根本无须过早地进行分析,这样就可减少大量的识字时间,更好地用于课外阅读。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认得准,记得快呢?就要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二、在写字教学方面

  教学低年级学生写字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现在,我们很多孩子的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写字质量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而我们很多教师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把字写正确就行了,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他的问题是小问题。新课标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三、在阅读教学方面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学生读书的时间少,对内容的理解就不够深入,即使老师讲得再动听也是事倍功半,因为我们不能代替学生也无法代替学生,只有让他们通过读去感悟才能真正体会。

  四、在习作教学方面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真正体现我手写我心。“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写作课程的设计,写作教学的过程,都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写作过程的愉快,让他”愿意“、”高兴“、”能够“、”容易“进行书面表达。就如专家说的那样,给孩子一百分的作文那又如何?只要孩子愿意学、乐学,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1-06

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最新12-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1-25

课程标准学习的心得体会12-08

课程标准的解读心得体会01-03

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12-26

新课程标准研修心得体会06-12

小学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1-29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最新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