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八戒照镜子》有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八戒照镜子》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八戒照镜子》有感1
上周末晚饭后,我翻开桌子上的一本书,无意间,一张滑稽的图片吸引了我,我好奇地翻回去看了一下书名,是“八戒照镜子”,有趣!
于是,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书中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取经,来到雾气山前,唐僧让八戒去化些斋饭,八戒往前走,到了一座“原真寺”。内有一面“写真镜”,八戒借“写真镜”把自己照成了一个丑八怪,他一气之下砸碎了它。经“原真寺”老方丈指点,八戒继续走。不久,到了“无真寺”,庙里有一面“无真镜”,把八戒照得异常美丽,八戒便不愿离去。悟空前来找八戒,见一个马屁精正在拼命吹捧他。悟空用棒打死了那马屁精,让八戒恢复了原形,随即又打碎了“无真镜”,八戒还沉迷其中。
一口气看完书,忽然,我脑中闪现一个疑问:我呢?如果我是八戒,我会乐于照哪一面镜子呢?如我站在这两面镜子前,我会看到:“写真镜”中的我,是存在些许的缺点,是不够完美的,但却是真实的自我。而“无真镜”中的我却是“美化”的,无可挑剔的“美人”,但那却是虚幻的'我,一旦离开“无真镜”,定会还我以“真面目”。
“美化”,并不是贬义词。环境一经美化,就会使人心旷神怡;行为一经美化,就会使人温文而雅。但是,缺点一经美化,则使人忘之所以。虽然《八戒照镜子》是个荒诞的故事,但却道出了严肃的生活哲理。
其实,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要面对这两面镜子。有些人在吹捧的“无真镜”里,真是自说自美,一不小心就会迷失了自己,从而丧失自己人生的目标。而一些人则会在批评的“写真镜”前,冷静地思考,正视不足,以便能扬长避短,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此时,我也豁然开朗。如果我是八戒,我会在“写真镜”前驻足,欣赏“真我”的风采,让我能“知不足而后自反。”
读《八戒照镜子》有感2
寒假里的一天,我随手拿起一本放在桌上的书,一张滑稽的图画便映入眼幕,一看标题——《八戒照镜子》我立刻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大意为:唐僧师徒经过一座云雾缠绕的大山前,唐僧让八戒前去化斋。八戒走了许久,发现一座“原真寺”,寺内有面“原真镜”,八戒往前一站,发现自己身上的毛病都被照出来,“原形毕露”。大怒砸了镜,转身来到不远的“无真寺”,寺内也有一面镜,名曰“无真镜”,八戒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异常美丽,便依依不舍,久久不愿离去……
美化,并不是贬义词。环境一经美化,就使人心旷神怡;语言一经美化,便使人和颜悦色;行为一经美化,则使人文雅潇洒。但是,缺点一经美化,使人昏昏然而忘乎所以。一面“原真镜”毫不隐瞒地照出了八戒的`丑态,使他勃然大怒,抡耙就砸;而“无真镜”前,夯呆子却心花怒放,手舞足蹈,从而忘了自己的真实面。这个简单的故事以其荒唐的情节,道出了严肃的生活哲理。——正视缺点,缺点并不可怕。人无完人,是人,总是有缺点的,关键在于“知错就改”。这个道理,许多人小时便听到,可不少人却不愿接受现实,面对缺点,选择逃避。
这与傻八戒有何两样?自古伟人大都善于自我解剖,发现缺点,并立刻改正。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唐太宗,还为减小自己的缺点而广泛开言路。相反,如果逃避缺点,将受到严惩,如《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和大臣就因自己的行为受到了惩罚,出了丑。批评与吹捧,正是人们在生活中面对的两面镜子。不少人在“无真镜”前:“暇庇既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但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有美就会有丑。丑,并不可怕,关键在你怎样面对。我们在“原真镜”前面冷静对待,镇静思索,正视缺点,才能走遍天下,不为迷惑。
【读《八戒照镜子》有感】相关文章:
《照镜子》教案07-05
《照镜子》教案08-30
照镜子大班教案07-29
照镜子教学反思06-18
《照镜子》大班教案10-03
中班教案《照镜子》10-17
照镜子大班教案11-11
照镜子中班教案05-18
中班照镜子教案01-20
小班社会照镜子教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