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荐)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阿勒泰》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1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偶遇一本能够触动心灵、引领我们回归本真的书籍,实属难得。《我的阿勒泰》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新疆阿勒泰地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卷,让我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久违的宁静与纯粹,同时也对当下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知。
初读《我的阿勒泰》,仿佛被一股清新脱俗的风拂面而过。李娟的文字,如同山间清澈的溪流,不加雕饰,却能直击人心。她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阿勒泰的四季更迭、风土人情,以及那些看似平凡却又充满生命力的日常琐事。在这些文字中,我看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温柔,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最让我动容的是,李娟笔下的阿勒泰,不仅仅是一片地理上的`疆域,更是心灵的栖息地。那里的人们,无论生活多么艰辛,都能以一种乐观、坚韧的态度去面对,他们的笑容里藏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精神力量,让我深刻体会到,幸福并不总是与物质条件成正比,内心的富足与平和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在《我的阿勒泰》的陪伴下,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往往被各种外在的喧嚣所包围,忽略了内心的声音,忘记了生活的本质。我们追求着更高的职位、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车子,却忽略了身边的小确幸,忘记了停下脚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我的阿勒泰》提醒我,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珍惜眼前。我们应该学会放慢脚步,去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去聆听内心的呼唤,去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浮躁与焦虑,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互助是何等重要。在阿勒泰那片广袤的土地上,人们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之间的情谊却异常深厚。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这种团结与互助的精神,正是我们现代社会所缺乏的。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去经营人际关系,让爱与温暖在我们的生活中流淌。
《我的阿勒泰》不仅是一部关于新疆阿勒泰的散文集,更是一部引导我们回归本真、寻找幸福的心灵之书。它让我学会了以更加平和、宽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去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美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灵原乡。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2
这本书记录了作者李娟在阿勒泰的日常生活,用最平凡的事件和语气,写出了她自己内心的思考和感慨。她既回忆过往,也分析当下,而且还向往未来。
我很喜欢作者的清醒和理性。“因此,无论我干什么,都不曾‘醉’过,不曾真正地、彻底地投入过。真让人沮丧——课堂上不能好好听课;考试不能集中注意力;与人交谈时总是心不在焉;睡觉辗转难眠;梦境乱七八糟,没条没理没根没据;走路撞电线杆,往水渠里栽;谈恋爱恍恍惚惚,三心二意,半途而废……”与其说李娟任何时候都是稀里糊涂的,不如说她任何时候都保持着高度清醒,不愿意全心投入各种各样的热烈和饥渴之中。我总觉得太过分的投入和热情,会换来冷静下来以后的难堪。因为激情很快就会褪去,但是一头栽在里面,做出冲动的、不计后果的的傻事,需要偿还并且会不断地回味,不断地想起、不断地懊悔,一点点折磨你。所以我也宁可活的乱七八糟一点。与其说这样是对生活没有追求,我倒觉得这是种很高级的生活方式。因为什么都没有太在意,所以情绪不会因为一件事而剧烈的不稳定,这样活着最自由也最快乐;因为对其他人的情绪也不那么在意,所以活着只为了自己开心,这也是一件很棒的事。
我也很喜欢这整本书里的语气和讲述的事情。比如李娟的母亲想养一匹别人给他们用来抵债的马,她们母女俩的那种紧张又犹豫,但又感到新奇的.心情,是非常非常真实的。包括后来她冷静下来后思考马的饲料够不够的问题,均令读者极易产生共鸣的情绪,因为李娟在这本《我的阿勒泰》里写的故事是淳朴、真实的,不带着矫揉造作、弄虚作假的感情。或者比如她和妈妈去买烟和布料,因为语言不太通而产生的趣事。她妈妈的那种自信和较为大条的神经属实是很生动有趣,而李娟跟在妈妈后面,听着她把化纤笃定的说成是塑料,听着她认真的把名叫相思鸟的烟叫做小鸟烟,觉得在店员面前有些没面子,觉得有些无奈但又敌不住真的好笑。
总的来说,《我的阿勒泰》这本书清晰又轻松,让矫情的写作作品们感到羞愧,李娟的文字里也透露出极天真率直的气息。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3
“《我的阿勒泰》你看过吗?”一位朋友问我。我立马高兴地回答:“看过啊!我十分喜欢这本书,我想把它推荐给你。”
《我的阿勒泰》这本书记录了李娟一家人在阿勒泰的故事。她在书中描绘了新疆的风景,讲述了新疆的风土人情,赞美了新疆人的友善。
新疆的生活时不时给李娟带来一些小惊喜。“我弯腰从脚边土壳中抠出一枚小石子,擦干净后发现是一块淡黄色渗着微红血丝的透明玛瑙。”我看到这里时不禁想起在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上,一片红色闯入眼帘。低头仔细一瞧,那是玛瑙!阳光照在玛瑙上,它们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分外迷人。李娟在一个大雪天和家人、小狗一起去散步。雪地上没有一个脚印,白的那样纯洁。她们踩在雪地上,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在她们身后是一排排错杂的脚印,这成了雪地上的一道风景。一望无际的雪地上,三只小狗正欢快地玩耍,时不时发出一声叫唤,多么有趣。
新疆的人大多十分友善。一个女人有一次在悬崖边用一个木桩救下了自己的丈夫,后来她就把这个木桩留在了悬崖边,想着它也许能帮到更多的人。在弹唱会上或舞会上,一群不认识的人也会在一起喝酒、说话、玩耍、论家常……李娟大年三十在村里放烟花,阿勒泰的人是不过这个节日的,可是她们一点儿也不抱怨她吵,遇见她时还说:“你们昨天屋子那里好漂亮!”他们是淳朴善良的!
李娟写作时也不忘用家乡方言。《有关外婆》这篇文章中,作者写道:“晓得啥子哟,不干不净不得病”,“老天爷!清汤寡水的,老子要挽起裤脚跳下去才能捞到几颗米。”作者写得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她在雪中散步,三只小狗中的阿黄不听话,她说:“哼,现在再听话再摇尾巴也没有用了!不理你!”我看到这里时乐不可支。李娟竟然对一直顽皮的小狗生气。我觉得读她十分亲切,像孩童一般。戈壁滩上,风沙相交,这让作者十分不舒服。可她却拿起笔,在纸上“唰唰”几下,又记录下她在茫茫沙漠上的痛苦及一路发生的趣事儿,让人身临其境。
我把这本书放在书架的中间位置,常常拿出来翻阅,爱不释手。我也要把《我的阿勒泰》这本书推荐给你,希望你也能感受一下有趣的新疆生活。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4
最近有一部由马伊琍出演的短剧《我的阿勒泰》挺火的,我来蹭蹭流量,我没有看剧,我担心剧情会破坏我的观感,而我半个多月前就看完这本书,但还没有写出读后感,到今天觉得可以写点什么了。
这本书带给我的感悟不深,不像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那样有更多对生命,生存层面的启发和激励。
对我有感而发的是它呈现在眼前的是我不熟悉的广阔的阿勒泰地区广袤的地势和地貌的场景,伴随着景色的描写,更有那些个场景之下与之紧密联系的人文景观,即生活在这里的哈萨克牧民生活,以及作者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深切感受。
同时我get到,尽管那里的生活在我们眼里并不舒适,环境的荒蛮,天气的恶劣,生存的不易…凡此种种的影响,却在作者笔下的大篇幅文字里并没有给我带来“不方便”,“苦难”,“逃离”的感受,传给出的是哈萨克牧民的快乐,自由,奔放的民族特色,以及作者李娟身处其中那种深深的,浓浓的生命体验感,而非沉重感。
我最喜欢这篇《在荒野中睡觉》,反复看了好几遍,李娟对荒野里经历的风,雨,星空等描写太太太精彩了,用词准确细腻贴切,呈现真实境遇,触摸真实感受,让我叹为观止。
观世界—观景—观己
看到上面的这一行文字,让我想到“向往”这个词。都市里的'人向往外面的世界,走出去看到越多美景,见过越多世面,可能在内心铸就越多的“标准”,于是“追随”便成为一种动力(追随可以开阔眼界,享受美好,但可能限制人的灵性),而作者李娟在她的阿勒泰的世界里,无论徜徉浸润于大自然中,还是来往于人情世故中,她的现场“捕捉”感觉贯穿其中,捕捉景致,捕捉感受于当下,这是她的创作灵性所在。
最后我有些疑惑和感慨,作者李娟高中没毕业,家庭缺失,于母亲生活在阿勒泰山区里,跟着牧民随季节冬夏牧场颠沛流离地转场,做点小生意…我就疑惑是什么滋养了她,浸润了她,是她的原生家庭?她的生活环境?还是…?让她如此自由灵动,开阔奔放,文思泉涌,成就了今天的作家李娟呢?可能答案就藏在书里,也可能不需要答案了!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5
生活的本意是生存、活着。有人说,生活是为了生存而活着;有人说,生活是在世上舒舒服服地活着。我认为生活不仅是为了生存,为了物质生活而活着,更是要有意义、有价值的活着。虽然人生苦短,但是这样也不枉到世上走一遭了。
热爱生活的事例倒不少,只是我们缺少了一双心灵的眼睛。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多时因患病而失聪、失明。她并没有被困难打倒,在老师的帮助和教导下,她克服种种困难学会了识字,学会了说话,并逐步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她利用自己所学,写了《我的人生故事》、《走出黑暗》等一系列名著,到世界各地演讲做报告。她建立了慈善机构,帮助和她一样的残疾人士。她的爱心行动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和赞同,当时的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她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她还获得了“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海伦凯勒从小就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没有享受到一个正常孩子的童年生活。她这一生从来没有想过如何舒服安逸的.生活,虽然身残,但志不残,她一心想着如何帮助更多的人,如何为贫穷的人做更多的贡献,这样的生活,才是有价值的活着。
李娟写的《我的阿勒泰》一文,是作者热爱故土的真实写照,是用她在新疆一点一滴的生活故事编写了这本书。李娟从小在新疆长大,那时候的新疆非常落后,人烟稀少,没有什么公路,出去乘车不方便,用的电话也只有卫星电话,这种电话不但贵,而且语音效果差,一到阴雨刮风天就卡壳。新疆的气候变化无常,不下雨时闹旱灾,雨下得多时就闹洪灾。夏天有冰雹,冬天天冷时闹雪灾,还时常闹蝗灾。可尽管这样,李娟仍然选择生活在这儿,主要是她热爱这里的土地,热爱这里的生活吧!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塞涅卡曾说:“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活,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时间来衡量生活”。
生活如水,淡然朴实,淡名利,淡世绘,淡荣辱,淡诱惑,内心宁静,清澈透明;人生如茶,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一颗静心,看清凉世界。你既想真正热爱生活,就得参悟出这生活的滋味。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6
一个新疆乌市的同学,在塔城挂职锻炼两年多的时间,最近告诉我她要回乌市了。闻听此言我对她说了一堆祝贺的话,比如热烈庆祝她渡劫成功啦,终于要回去坐办公室啦,还有马上有机会高升啦等等。微信里她好像停顿了下来,过了几分钟对我说,刚开始她来的时候也有这种想法,毕竟一大家子都在乌市,全家人都让他牵肠挂肚。但是经过这两年在这里的工作和生活,她越发的喜欢了这个北疆之地。她给我发了一些照片,有生活工作的照片也有很多美丽的风景照,告诉我这里不光是风景美丽,而且人非常的质朴,善良,勤劳,他觉得现在反而不想回去了,还想在这里继续挂职锻炼。甚至有把家人都接来的冲动。塔城和阿勒泰同属北疆,自然地我俩就聊到了最近大火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为家乡好好的自豪了一把。
作为一个孩童阶段在新疆长大的人来说,很遗憾我没有去过阿勒泰,为了有所弥补,匆匆找到了这本李娟的同名散文集《我的阿勒泰》读一读。
李娟的散文写的好,自不需要我这样的文学渣渣来评价。她的散文读起来就像是一泓甘泉,细细的流到你的心间,让你感觉到久违的宁静,平和,朴实无华。中学时老师总说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我总是很难把握其中的奥义,我的认知里散文就要往跑题里写,要天马行空,要不怎么叫形散呢!但每次散文习作之后老师总是在全班面同学面前问我:“你写的是实验作文吗?”我错愕表情的背景音乐,就是同学们的哄堂大笑。
李娟的散文我觉得应该选出一篇进入中学课本,让现在的孩子们也能感受到散文的美。因为她就是写我们这个时代发生的人和事,借用一句广告语来说就是“这么近,那么美。”比很多现在入选的.课文对于孩子来说更容易理解和体会。她的散文,是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实的描写,有这样的生活,有这样的体验才有这样的文章,清新自然,真情流露。
高中的时候,我也尝试着写了很多关于新疆的散文,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但老罗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创作冲动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创作才能。语文老师给我的评语是“无病呻吟”外加一个白眼,这个中肯的评价让我彻底没有了写作的兴趣,但到了现在这个油腻年纪,有时半夜睡不着的时候也会偷偷地想:他是不是扼杀了一个摇篮中的马尔克斯或是莫言?
我认真的读完了《我的阿勒泰》,思绪万千,洋洋洒洒写下冗长的读后感。你读完是不是也一样呢?推荐一读!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7
“北疆之北是阿勒泰,她是狂野的梦,她是山野的风。”李娟和母亲、姥姥蛰居在新疆少数民族中间,经营着一家流动的杂货铺和裁缝铺。她跟随牧民不断辗转,走遍了阿勒泰的各个角落,见识到了这片土地上的人物风情。《我的阿勒泰》讲述的就是作者李娟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生活中的点滴。
不同于那些强烈的戏剧化冲突,或者经过反复修饰打磨的文字,李娟干净清新的文风直抵人心。全书语言真诚质朴,不刻意也不煽情,和未经美化过的照片一样不多加矫饰,真实到像是在一个悠闲的午后,和作者面对面,听着她絮絮叨叨地回忆这些年生活中的人、物、事。喜欢吐舌头的外婆,夏天深绿广阔的草场,古老热闹的弹唱会,李娟用满满的画面感全方位展示了阿勒泰地区人们的生活,真实又鲜活。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人彻底放松下来,静下心来感受生活的平淡美好。
全书洋溢的是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热爱在于感受生活而不是评价生活。阿勒泰的冬季漫长寒冷,物资匮乏,在这里生活殊为不易。然而除了少有的几篇透露出负面情感之外,李娟笔下的`生活是美好鲜活的,是充满希望的。胖医生的专家门诊、在荒野中的午觉、吻在天空中的云,她用不动声色的幽默,让生活焕发出别样的温暖、美妙与喜悦,每每读来总让人忍俊不禁。这种充满治愈力的文字让枯燥单调的生活变得可爱丰盈起来,我似乎能以此感受每一寸阿勒泰土地强烈的心跳。
更难得的是李娟字里行间流露的肆意洒脱,比如:“还有一些夜里,每当帐篷顶篷又被风撕裂了一道缝……雨水一串串淌了下来……于是就摸索着,在床板下取出早就准备好的一堆塑料袋子,左一块右一块拼凑着蒙在被子上——只要水不落到身上,管它落到哪里。天亮了再说吧。”“我永远忘不了中途投宿的那些夜晚,那些孤独地停留在空旷雪白的盐碱滩上的破破烂烂的土墙房子旅店,还有旅店上空辉煌灿烂的星空……”李娟在新疆的荒野居无定所,她和母亲、姥姥一样,坚强果敢,风来感受风,雨来感受雨,这样的洒脱与坦然,就像她笔下在夜空里“不顾地挥霍着有限的激情”的焰火,是“奇迹”般的情景,给人蓬勃向上、肆意生长的力量。
不妨跟着李娟一起,坐着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在河边捡花纹美丽或奇形怪状的卵石,躲在漏雨漏风的帐篷里,感受远离喧嚣吵闹的纯粹生活吧。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8
偶尔翻了翻孩子读的书,一篇文章勾起了我的一些回忆。
《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看似平平淡淡的语调,写出了一个出门在外的孩子对家人深深的眷恋。想起了那些年,我也是初离家乡,数着指头计算回家的日子,每到快要回家时,也是转遍大街小巷去采购,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要买上礼物。都买了些什么呢?几乎不记得了,但是,那种心情却永远忘不了。城市里商品琳琅满目,一路看去恨不得把它们都搬回家,可是财力有限,于是总想给每个人挑一个最适合的礼物,于是总会从天亮逛到天黑,逛到两条腿实在走不动了,最后可能是给弟弟妹妹每人买件衣裳,给爸爸买点茶叶。给娘的礼物最难买,因为给她买的吃的最后都会落进我们的口里,娘总是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要。我给娘买的衣裳也总是不合适,拿回去换是不可能的了,幸好我娘手巧,不合适的.地方就自己动手改改再穿。于是每次买衣裳我都是往大了买,因为大改小总比小改大要容易的多。
我们这些从农村进城的孩子,在家时总是想着脱离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一旦离开了家乡,见识了外面的世界,心里却又充满着矛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心总是无处安放。一方面想家,想回到家人身边安闲自在;一方面又恨家乡的落后,恨不得把家人全都带离那片土地。就是这种感觉凝结成浓浓的乡愁吧?每逢秋风一凉,不管身在何处,心总会不由自主的飞回那个久违的家乡。
现在在城市安了家,爸妈妹弟也都进了城,家乡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房子,这回不用再牵挂那个老家了吧?却不是。夏天的午后,一声蝉鸣,一个场景忽然就跃入脑海:太阳热烈地炙烤着大地,风吹过来,像把人脸上嘴里的水分全部抽走了一样,大人在麦场上轧麦子,我坐在场边,盼着下点儿雨凉快凉快,又怕下雨会淋了麦子,就这么忍着,支楞着耳朵等一个声音——“冰棍儿——”或者冬天,外面大风呜呜吹着,我们一家人围在炉子边上,爸爸洗了山芋削好皮递给我们说:“尝尝吧!咱家的新山芋比苹果都好吃。”
很多很多的回忆,这一下子竟然都涌了出来,原来家乡是深深地刻在骨头里的,不管离开多远,离开多久,她其实一直在心里呀。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9
余华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说,海明威写《老人与海》的时候,就单纯的写老人与海,至于后来人们从老人和海身上解读出了其他的什么意义,那也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今天在看《我的阿泰勒》时,看到作者写外婆的这句话,“她那暂时的欢乐,因这‘暂时’而显得那样悲伤”。我不由得想起前段时间发生在老爸身上的事。也不知道这句话与我爸有何关系,但是心里老想着他的事,看什么都能想到他。
因为年前老爸在老家和别人发生了一点小摩擦,村委会电话打到我手机上,不想打扰在外地的'哥哥姐姐,我努力去解决此事。我把这事作为周工作写到我的备忘录上,可是一个星期了,我不知道怎么解决,不知道怎么与老爸沟通,不知道怎么与对方沟通,不知道怎么与村委会沟通。想着老爸七十多了,为什么还要惹些让人烦心的事。可是我想着我小时候不也犯过一些错误,不也是老爸在后面为我解决为我撑腰吗?小时候我觉得我并没有错,而老爸却需要给别人道歉,因为这样的道歉平息了对方的怒气。那中年的我也可以放低姿态,因不是老爸的错误而说对不起,让对方顺气,让老爸继续骄傲,让我安心踏实。因为有些事情谁都没有错,总有一方要先做出让步。有时候放低姿态并不让我卑微,反倒让我开心,因为这样解决了烦忧,带来了快乐。杨绎先生如是说:一个女人最重要的能力,不是你把自己打扮得多么漂亮,也不是你赚钱有多么厉害,而是无论发生任何事情,你都有快乐起来的能力。此刻,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我让自己快乐了,我做到了老爸护我小,我护老爸老。我把备忘录上这件事情后面打了个√,代表此事已完成,压在心中一个星期的大石头终于卸掉了。备忘录上的这个√只需要一秒就能打上,而完成这件事情我准备了一周,准备了好多的勇气和智慧,最后收获了成长,快乐与和谐。
她那暂时的欢乐,因这“暂时”而显得那样悲伤。所以作者是希望外婆一直快乐。快乐因为难得而珍贵,快乐转瞬即逝,外婆一闪而过的快乐,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快乐还没开始,作者的悲伤已然袭来。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07-22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12-22
(推荐)《我的阿勒泰》读后感6篇05-24
《选我选我!花路米》读后感05-1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范文04-03
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读后感02-05
《我的小学》读后感 -读后感05-15
《我的大学》读后感04-14
我与地坛读后感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