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葡萄沟听课报告

时间:2024-05-13 10:30:29 听课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葡萄沟听课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葡萄沟听课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葡萄沟听课报告

语文葡萄沟听课报告1

  有幸听了郑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股清新、和谐之美感似泉水不由自主的从心中涌出。这节课郑老师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层层解读文本,感悟词句,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以读为经,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文,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语言的美,感悟音乐的美,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书写美”延伸课文,知识拓展是本节课又一亮点。“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

  曾经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语文葡萄沟听课报告2

  今天我们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的语文教研活动。吴茜茜老师给我开了一个好头。在她精心准备下,我们观看了这堂课。我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现在,我结合上次去参加的二年级备课会潘老师讲的,先来说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做到随文识字,识字教学独特、新颖、有效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新教材的更多地采用了“随文阅读识字”的编排方式。所以,对于低段语文教师来说正确认识随文识字,优化识字教学环节,提高识字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摒弃了以往常见的读字、组词、繁琐地分析字形等集中识字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有趣味的随文识字的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意,掌握字形。

  如教学疆字时,出示出示地图,了解新疆的地理位置,然后说疆是边际的意思,新疆就在我国的`边际,它是我国的一块不可缺少的领土,左边的弓里写个土。(在国与国之间,那就是边疆,我们造起了弯弯的城墙,犹如万里长城,这些城墙都是用土筑成的,在城墙的这边,一田又一田,过了一山又一山,人们幸福安康地生活着!)让每一个学生都记住了这个复杂的字,也理解了这个字的意思。潘希白老师说,现在我们很多低段的老师把要求会认的字过多的去分析去细化,给孩子增添了不少的负担,因为他们每课要写的字已经不少了,还要去记这些会认的字是什么结构什么偏旁之类的,不是很有必要,会认的字只是感悟就可以了,换个环境也认识就达到要求了。这一点,我感觉自己平时也没把握好度,要反省反省。

  如对“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处理得比较好。吴老师出示够,问孩子知道“够”字右边为什么写个“多”?孩子说,吃个够就是吃很多很多,所以写个多,这样就让孩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这个字的意思,又掌握了字形,值得我们学习。

  还有“蜜”与“密”的区别教学,也是精彩极了!看到这个蜜,你想到了什么?由蜜蜂想到蜂蜜再联系蜜桃蜜糖蜜枣来了解这个字的意思让人眼前一亮。接着这个字也读密,为什么是“山字底”?孩子们又想到山上有茂密的树林,所以是山字底,这样一比较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也让每一个学生掌握了这两个形近字,我相信孩子以后就不那么容易把这两个字弄错了。

  二.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充分地读,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读、体会,重难点突出,如对“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这一句朗读指导处理得就非常好。先指导学生读好“一大串一大串”,让学生读出葡萄的多,一个个读得不亦乐乎。再通过观看图片感受葡萄的颜色美,有了直观的感受后再进行指导朗读,学生也有了自己的体会。再指导朗读过程中,吴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如“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等。并区别“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不同。

  三、不足:个人觉得最后的美羊羊巩固生字的练习,这样处理是否恰当?既然说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了,巩固的时候是否也不要脱离语言环境,换个语言环境再次识记这些生词,是否效果更好一点呢?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初浅看法。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所提问题有不当之处还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语文葡萄沟听课报告3

  郭老师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品读语言,欣赏语言。一上课,郭老师先通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给学生欣赏了荷花美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郭老师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再选择喜欢的句子读,不仅让学生领略到荷花的美,更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美,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一、贴近新课程,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体参与、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教者用“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荷花好,是怎样具体写荷花美好的?”这一个大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读书自悟,给了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在学生探究汇报的过程中老师相机知道了修辞方法如何排比、比喻等。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了“冒”字为什么用的好?换一个词行不行?和“如果把眼前的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大的了不起。”用这些词句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进行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引导搜索、拓展延伸了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课标》提出“努力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引导学生积累了很多有关荷花的诗、文。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想下去,从开始想像蜻蜓、小鱼会说什么。到后来想象还有哪些什么呢?这种想象能力的训练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设计。

  四、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学生整体感知的时候,出现了荷花的配乐画面、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多次出现荷花的画面。在结尾学生在读体会全文时,又加入了优美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美妙的境界。

  五、教学中学路清楚,学生学有所获。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

语文葡萄沟听课报告4

  《棉花姑娘》是一年级第二学期中的一篇课文,是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根据本文的特点,娄赛赛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写字,指导朗读,积累词语上。让学生自己体会课文角色的内心世界,读好“盼望”的语气。这一堂课上得非常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力。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特点,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动画、多媒体课件等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来看图。教师以自己生动的语言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乐学。在学习课文时适时地利用精美的课件,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的学生个个兴奋不已,完全沉浸在课堂的学习气氛当中。

  二、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

  查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读文,使学生积累了规范而又富文采的语言,又能帮助学生感悟语言。整堂课,教师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分别用了学生自由读,在指导重点段落时又进行男女生对读、分角色朗读、到后来的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帮助学生体会请别人帮忙那种请求的语气。表演棉花姑娘惊奇地问,以情导读,以情促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让学生在课上很愿意朗读,就逐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触摸文本,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亲历读书过程,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感悟着语言的形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比如在教学生字上有侧重点,并不是面面俱到。;娄教师运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来进行识字教学,并有记字方法的反馈,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同时,多种合作的形式,体现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配合,课堂气氛融洽。整节课,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确是一堂好课。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学语文是快乐的,在娄老师的这堂课上,我相信学生都能感受到这一快乐。

语文葡萄沟听课报告5

  这首诗开头的假设语句以“如果……”领衔的诗行,几乎以一种迫不及待的态度,用诘问宣泄着诗人江河内心蓄积已久的苦闷与祈盼:在没有光明的暗夜,星光接济着人们心灵的渴望,并阻止人们心灵与思想的最后沦落,虽然星光未免微弱了些,但毕竟是一份“遥远的安慰”。

  意象的选取也许是很精心的,当一种压抑的时代氛围不断地扼杀个性与人格,黑暗已掩盖了光明,但在苦难而坚定的英雄乐观心灵,“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精神始终昂扬着。这样,黯淡的星星便会冲破层层云障,化为期望的光亮。但若不是无奈,谁又会主动择取只有星星的暗夜呢?“谁不愿意/每一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诗是完美的,它注定要成为心灵逃避压抑、苦闷现实的归宿,但这样的审美往往十分遥远,尽管每个字都成为一颗小星,寄托着密密的心愿,甚至震颤了心弦,却仍无法将一切化做现实。之后又由“谁不愿意”的句式引出夏夜,由“谁不喜爱”的句式引出春天,这些都是诗人渴望的,这种渴望不仅仅在于诗意的.万物,还在于一切摆脱寒冷僵死状态、充满新鲜蓬勃的活力。显然,这些营造的诗意隐喻着诗人美丽浪漫的理想,虽因现实之故,理想与生活相距遥远,星星、萤火、睡莲、白丁香的意象却仍是那么生动。

  现实是严酷的,随着民族十年杯具的加深,思想之花便蒂结出自由的果实。在江河,他不悲观于恶劣的现实环境,相反,第二节重复假设语句,仍以其强力的诘问“谁还需要……,谁还会……”,试图找出一个极平凡而公正的答案:即使在厄运之中,人依然向往光明、自由、美。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念,诗人便不再顾惜“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的生存状态,也不再理会如星星颤抖、白雪覆盖、夜晚冻僵的现实境遇,一心向往无比完美的理想王国;只是太遥远的缘故,诗人的目光便多少有些胧了。诗人借助于不断重复的“谁不愿意”和“谁不喜爱”句式,复叠强化着一片沉积已久、不可宣泄的情绪。最后在英雄主义情绪的支配下,充满浪漫与乐观的意象涌出诗行,成为人格与生命的自我激励。从抽象的概念到富于生动色彩的具象,“星星”意象的变奏直接地成为由弱至强的英雄乐观精神的投射,而且,由于两段式的诗节构成以及诗节内部存在的情绪与意象比较化了诗人英雄乐观的浪漫精神。

  应对杯具现实,一种是逃避,一种是介入,介入的方式则有乐观与悲观之分,而任何一种单纯的方式都不可能持久,江河也应如此。《星星变奏曲》在情绪整体上显示了某些豪迈色彩,但诗人对杯具本身的认识似乎并不深刻,而且,过多的浪漫向往使诗又近于稍稍浅薄了,这也许是一种苛求吧。

【语文葡萄沟听课报告】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听课报告12-08

小学语文听课报告12-08

语文说《丑小鸭》听课报告11-14

小学语文听课报告11篇12-08

语文听课心得03-01

小学语文听课心得12-12

语文听课教学反思03-26

数学听课报告10-26

美术听课报告05-06

中学语文听课心得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