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怎样滚得远的听课笔记
10月9日,我在本校听了一堂四年级的数学课,上课的内容是怎样滚得远,这是一堂数学活动课,这一教学内容被安排角这一单元的后面。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位成三个方面:1、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获取相关知识,如斜面的构造与作用;2、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巩固相关技能,如角的度量、统计、求平均数等;3、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相关意识,如实验意识、探索意识等。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感觉到执教老师对上述教学目标认识不够到位,对教材的把握有点僵化,就事论事,照本宣科,没有能够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体现出来,学生学得不主动。具体来看,我觉得以下一些问题应该在教学中加以重视,并要精心设计相关的活动环节与流程。
思考之一:情景导入,怎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心向?要让学生主动经历从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出示了书上的主题图,一幅是运油桶,另一幅是运木材,看后让学生想想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现象,此时学生纷纷说了一些内容,但大多与主题图有些不符合。对此,老师也没加以理睬,而是径直揭示了本课研究主题,照本宣科:你知道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吗?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了解。
这一教学环节听下来,当即给人以一种不太好的感觉:突兀!刚开始是对斜面构造的认识,紧接着由老师直接抛出课题,学生对这个研究主题的产生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他们的思维方向还来不及转换,就稀里糊涂地跟着老师的的指令走了。
那么如何顺应学生的学情与思路,让学生经历问题产生、发现的过程,并引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愿望呢?我觉得可以对教学情境进行再加工,使活动情景更切合学生实际,并且要在活动情境中让学生自然而然的遭遇问题。当教师通过课本上的主题图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认识了斜面这个物理装置后,可以继续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滚弹珠比赛、游戏(设置成斜面坡度不同、弹珠大小型号相同的情况),这个游戏的基本原理也是与斜面有关的,在游戏中让学生发现有的同学的弹珠滚得较远,有的滚得近些,让学生发现这一事实,并初步思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交流中明确弹珠滚得远近是与斜面的斜度有关的,紧接着便水到渠成地引入本课研究的主题: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怎样滚得远》听课笔记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怎样滚得远》听课笔记怎样滚得远听课之二
思考之二:自学汇报,怎样让学生有效把握实验步骤和注意点?学生介绍,教师追问要点。
对于实验步骤的学习,老师采用的是先用课件播放说明,再由老师逐步解说并板书相关操作要点:搭、滚、量。因为这一内容并不适宜让学生去探究,所以老师采用课件说明的方式本身也是无可厚非的。可是这个接受学习的过程能否做得更有意义一些呢,这是可以加以探讨的。
老师先借助课件播放实验方法,然后并不是由老师对课件播放内容加以复述,而是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来具体说说这个实验的做法,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紧扣一些关键之处加以追问,让全班同学都能够实验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样的学习过程,真正体现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比起老师的一味灌输,效果显然要好一些,因为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番思考。
思考之三:示范实验,怎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过程?让静态的文本展现出动态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发展轨迹中提升数学思维方式。
接下来的教学,是老师示范实验过程,在示范过程中,老师一上来便又一次照本宣科:反复做几次多次这样的实验,记录每次量得的距离,并求出它们的平均数。并事先把表格出示了,其中包括第一、第二、第三次滚动的长度,还有平均数一栏。在示范过程中也邀请一个学生上台协助老师完成测量工作。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也比较投入,可是从感觉上来说总觉得有些不舒服,总是老师一手包办,不给学生任何思考、回味的空间,学生到头来只是满足于依样画葫芦,自己数学思维方式并没有得到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本质并没有去加以思考。比如为什么要把实验设计成反复做几次多次这样的实验,记录每次量得的距离,并求出它们的平均数?正因为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认真思考,所以又是只能由老师加以说明:为了避免偶然性因素。然而这种解释,是不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痕迹的。
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一提,教材中为我们呈现得较多是静态的文本和图片,我们教师如果对此不加以研究,而是简单的加以表述和呈现,以静态呈现到静态灌输,往往是违背了编者意图的。其实在这些静态的文本和图片的背后,往往还隐藏着一个动态的发展和展现过程,只不过限于书本的篇幅和文字的表述,不便把这个过程详细地展开,而我们教师则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学环节进行精细化的设计,把这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再现出来,让学生在发展轨迹中提升数学思维方式。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可以对这个学习过程设计如下:
1、老师示范搭出一个30度角的斜面后,让学生上台滚透明胶带圈,并测出滚动的长度。
2、老师看似无意确是有意地询问:哪位同学还向来滚一滚吗?于是再让一名学生来滚第二次,并记录长度。在此,发现两次实验结果不同,于是引发了在滚第三次的愿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记录单上并没有全部呈现出第一、第二、第三次以及平均数一栏,而是在记录时逐个加上。
3、在学生们通过实验得出三个不同数据后,老师再次引发思考:到底该取哪个数据呢?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主动地提出求平均数的想法,这也是让学生再一次体会了平均数的意义。
【怎样滚得远的听课笔记】相关文章:
小学听课笔记09-08
《鸟的天堂》听课笔记07-03
《鸟的天堂》的听课笔记09-19
热是怎样传递的听课反思09-18
有关《鸟的天堂》的听课笔记08-29
《鸟的天堂》听课笔记摘选08-28
有关《鸟的天堂》听课笔记07-22
小学听课笔记及简短点评稿08-12
教师怎样听课评课心得12-30
《鸟的天堂》教师听课笔记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