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念奴娇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念奴娇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念奴娇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题目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人教版本第三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宋词,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这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对前两篇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词的发展脉络和文学常识,也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词的能力,因此《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著名词人苏轼的一首豪放派词,是作者游览“赤壁”时的所见所想,作者以古怀今,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仰慕,联系自己的处境,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诗歌鉴赏和诗歌的背诵默写为必考的内容,其中表现手法既是高频考点,又是我校学生的薄弱环节。
二、学情分析。
本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这样就有利于正确理解词的鉴赏手法。但是高一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处理综合能力较低,知识面较为狭隘,习惯于被动接受式教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单元教学要求和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确定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朗读、背诵。
2、能力目标:学会诗歌中情景交融和对比两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学习作者从容旷达的胸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从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来讲,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中阶段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享受,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更重要的是,诗歌阅读题也是高考中的一大难点。本词又是辽宁高考诗词默写的必背篇目。因此我确定本课的:
(二)教学重点:朗读、背诵。
(三)教学难点:学会诗歌中情景交融和对比两种表现手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中我一直坚持着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宗旨,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诗词中有意象和意境,我会用多媒体展示形象的图片和声音,营造类似的情境,再现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联想,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能描绘出当时的情景,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苏轼当时的情感。
学法上,针对高一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处理综合能力较低,知识面较为狭隘,习惯于被动接受式教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我设计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引导学生多多朗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我将朗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语文是个开放性的学科,因此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用彩色笔勾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 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我准备了六个环节。
环节1:导入:
我设计的导语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歌词是出自哪里?
三国中有无数的英雄,你最喜欢那个人物? 让学生一个词概括理由,这样提问一两个同学。再问问有没有喜欢周瑜的,如果有同学喜欢,英雄所见略同。(准备两种可能性)但是在一个大文豪苏轼的笔下偏偏何独爱周瑜,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导入,消除了学生上课开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容易打开课堂局面,让学生能畅所欲言。然后顺势提出了和课文相关的问题,自然导入。
环节2:理解内容
理解是鉴赏的基础,为了引导学生很好的理解这首词,我又将这一环节分成几个步骤:
首先,释题,题目是文学作品的眼睛,引导学生关注题目,学会借题目分析隐含的信息是理解文学作品内容主旨的重要步骤。
赤壁,怀古 ,咏史诗,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作一些猜测,或者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这首词,会更有目的性。
“念奴娇”为词牌名,题目是“赤壁怀古”,说明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古人,借古战场抒发自己的感情。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把握作者的人生经历和诗风,有助于学生更准确的理解诗词,为学生理解词的内容作铺垫。
学生们对苏轼并不陌生,所以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自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明确的方式。
第三步:朗读。
诗词的学习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我设计了学生“四次读”
第一次学生齐读—读准字音,做到不添不漏不错。
此时我会设置问题,上下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能不能用词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来?
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读,第二次自读——读懂内容
读过之后,学生一般都能找出概括词上下片内容的一句话: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第三次单个读,然后范读(学生范读或老师范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针对我两个班的情况,有播音班的学生,找他们读,一是可以鼓励学生,二是这些学生读的都很不错,可以作为范读的蓝本。
通过三次读学生充分熟悉了本词的内容,同时也体会了豪放派的文章的高亢激昂、铿锵有力,为他们的背诵和鉴赏教学做了铺垫和基础。
环节3:赏析。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设置两个题,让学生讨论完成,分析之后,再次感悟性齐读一遍。
1、通过朗读我们初步体会了词人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的?
2、浪淘尽千古的风流人物是谁?怎样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
这一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学生发言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赏析上片的过程中,我会展示我的幻灯片,引导学生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当时的场面,重点描绘“乱石穿空——”,尽可能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并掌握表现手法。
赏析下片的过程中,当时英雄很多,但是单单写到了周瑜,先引导学生分析周瑜,再分析出对周瑜的敬慕之情,此时我会引导学生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学生就能分析出对比的手法,并且体会作者“人生如梦”的情感。
环节4:课堂小结。
这首词中运用了情景交融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上片写景,下片写人,描绘了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赤壁之景,由景写到了功成名就的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壮志难酬的苦闷。
环节5:高考链接。
这首词是09年宁夏的高考题,难度适中,题型设置和本课教学紧密相连,通过这首词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达到知识的巩固和迁移,而且能学会答题,同时也是一个反馈,可以掌握学生对本课的掌握程度。
环节6:背诵。
背诵的方式采取小组连环(自己点名)比赛式背诵,表扬为主
先带着学生利用课件作为提示背一两遍,然后给他们时间自己背,最后小组比赛背。这样比赛式的背诵不但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协同配合的精神。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
六、板书设计。
力求清晰、完整,突出重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上片: 赤壁美景 ——情景交融
乱穿 (形)
惊拍 (声) 豪放 洒脱
卷雪(色)
下片:缅怀古人 周瑜——苏轼
年龄 24 47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壮志难酬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成才之路》28页古诗鉴赏6、7题。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背诵,学生学会了分析诗歌鉴赏中的两种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和对比,达到了考纲的要求,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提高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突破了重点难点。语文是灵活的学科,学生当堂学会了不等于可以灵活运用,还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引导学生多多积累,灵活运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念奴娇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首先我简单分析一下教材。这篇课文选自中国文学第三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诵读宋词经典,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所选的都是宋词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词写于1082年,作者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时,所写的一首怀古词。文中作者以古怀今,不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仰慕,还有对自己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感叹。不仅是苏轼的代表作,也堪称宋词中的经典。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
一、说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分别确定如下: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标为中心,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一是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二是技能目标,初步学习一些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三是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从容旷达豪迈的胸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愫。全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而难点在于: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
二、下面说一下这堂课的教法和学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堂课的教法和学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诵读感悟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雄阔,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文章,感悟意蕴,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让学生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陶冶情操。
〈2〉情景教学法
根据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利用多媒体,配以形象的图片,生动的语言,模拟实景,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直观的感受情境和意象,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合作探究教学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使得语文学习更为自主互动。
三、说教学过程
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六大教学板块。
(一)备
即课前预习准备。
1、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等途径大量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和赤壁之战及周瑜的一些基本情况。这个环节在于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词义
3、精心设计预习思考题。
(二)导 导入新课
首先是播放音乐。我播放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首曲,展示了“赤壁之战”的精彩片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提问,作者生平、思想、写作背景等内容,检查预习情况,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三)读 本节课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基础。
(1)学生试读
根据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试着读课文,考虑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将疑难之处标出。我认为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朗读时更具有针对性。
(2)听录音、范读
多媒体播放此词的朗读,让学生与自己前面的试读对比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
(3)学生朗读
a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指名一学生配乐朗读,全班同学和老师纠错。
B纠正读音,纠正节奏,调整感情。
c留出四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一边朗读,揣摩作者的感情,一边理解词意。
使学生在诵读之中初步体味词的意境,获得感性的认识。加强对文章主旨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四)品
此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部分,主要通过情景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教学法来解决问题。分三步:
1、想象画面,描述意境
采用了我在古诗词教学中经常用到的闭目想象描绘法,学生闭上眼睛一边认真听老师的范读,一边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然后用素描的技法画出来,我再用多媒体展示图画,学生与自己的相对照,找出优点和不足,随后用老师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创设情境达到情感体验。
2、设计情景,探究问题
(1)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这一内容,为何不写长江平静之景。
(2)词的上片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特别提出“人道是”三个字?
(3)作者对三国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向往,但为什么尤其羡慕周瑜?
(4)“多情应笑我,……”是否与苏轼一贯的乐观情绪相抵触?”人生如梦,……”是说苏轼消极,还是积极。突破本课的难点。
课堂上,教师只以一个组织者的身份,对于某些问题,教师并不给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都给以肯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的养成。
3、炼字炼词,品味语言
此环节主要结合课后练习三进行。帮助学生学会从诗句,字词着眼,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体会古人炼词炼句的功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锤炼语言的能力,逐步学会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点
(五)悟
悟:豪放词风,体会豪放词的风格。引导学生
A.从写“景”之中悟壮阔宏伟之豪放
B.从写“人”之中悟叱咤风云之豪放:
C.从抒“情”之中悟旷达感奋之豪放:
知识目标豪放词的特点 情感目标 从容旷达的胸襟。
(六)练 课外拓展、迁移知识
比较阅读杜牧的诗歌《赤壁》,让学生把握竟象与意境,寻找二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提高诗词语言鉴赏能力,总结并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在比较中求同求异,开拓学生思维。
这就是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讲课时的语言要有力度和气势,尽量营造一种和作品豪放风格相吻合的课堂氛围,以感染学生,走进作品。
四、说板书及作业
1、板书基本上是按讲课思路来安排的,力求简洁精练。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理解讲课思路,更好的掌握课堂内容。
2、作业:
a、背诵课文
b、查找一首怀古诗词,试着进行赏析,并写出赏析性的文章。
念奴娇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职高语文基础模块第五单元第15课的词曲四首之《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请指教!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编选的是二位唐朝诗人和四首著名词曲作品,要把诵读放在首位,并将诵读贯穿于单元教学的整个过程。
李白诗歌的豪迈奔放、清新飘逸之浪漫主义手法与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浅近和平易之现实主义风格的比照。
苏轼的咏史、怀古、抒情,成就慷慨奔放的豪放(派)代表,李清照的婉转悱恻、唯美愁思当推婉约(派)的典范,辛弃疾词的丰厚深奥,表达了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格,蕴含着婉约的基调;马致远剧作的短小精悍,突出了借古讽今、笑看功名的叹世主题,抒发着豪放的曲调。
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六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曲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语言风格,进一步体会两位诗人,两位词人和一位曲作者的创作风格。
通过诵读古诗词曲,增加语言积累,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掌握诵读技巧,理解古诗词曲的语句和主题。并在学生理解古诗词曲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通过鉴赏,体味词曲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古诗词曲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古诗词曲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
《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怀古词作,借咏史抒发对建功立业的景仰和壮志难酬的愤懑,胸襟豪放开阔。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豪放派风格的文学作品以及以后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
《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了解苏轼和豪放词的艺术特点;通过朗读、背诵,把握作品的`意境;通过学习,认识豪放派的艺术风格;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梳理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为:词作中名句的积累。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豪放派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为:引导学生从诵读入手,在主读懂的基础上,背诵该词。同时反复诵读,理解作内容,品位、感悟豪放派词的风格特点。理解“人生如梦”。
二、学情介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对苏轼的诗文……
三、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对此,针对教学重点主要采用了诵读法、分析法、讨论法,针对教学难点主要采用合作探讨式教学法,而对于诵读部分则采用想像法。
四、学习方法
赏析是诗词学习的能力指点,比较是诗词学习的迁移提升,而诵读则是诗词学习的核心环节,在课堂上安排以下三个步骤的学法引导。
1、运用诵读法,感受词的语言和意境。
2、运用分析法,掌握词风特点。
3、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作者的“人生如梦”。
五、教学过程
导入:古之文人雅士,每当登高望远,必有所触动;每临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湖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由此形成了中国诗词王国里的一朵奇葩——怀古诗词。宋代文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感悟东坡豪放的词风。
(一)泛读,了解背景
学生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以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为背景音乐)
请学生自由谈论对苏轼的生平情况及对其的认识和看法。然后老师总结,归纳重点,并介绍本首词的创作背景:苏轼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但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于是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词就是作者在此时写就的。
(二)、朗读,感受意象
播放名家朗诵,想像滚滚长江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受本诗雄奇壮阔、气势非凡的意象。
正音,集体朗读。并思考:题为“赤壁怀古”,本词描绘了赤壁哪些景观,这些景物有何特点?思考为什么不写长江平静之景?
提示: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作者抓住了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基调:豪迈、奔放
(三)、研读,探究情感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的诵读全词。然后自由讨论如下问题:
1、对活动在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具有怎样的情感?
提示: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从中可见。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锦绣河山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的英雄人物,而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诸多的英雄人物中,作者为何要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思考把周瑜换成孙权或诸葛亮好不好?理解写周瑜形象的作用,体会用典的贴切。
提示:虽然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但只有周瑜符合作者的审美要求:婚姻美满、英俊潇洒、少年得志、功成名就,于是作者选取了周瑜的三个方面“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把一个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形象生动。在周瑜身上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同时也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东坡当年47岁,不但无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因而感慨万千。
3、在下阕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慨?“人生如梦”的感叹是否消极?与前面的壮阔之景和英雄周瑜是否协调?
提示: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这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可结合苏轼的生平思想及创作背景来分析)
(四)、选读,迁移知识
比较赏析杜牧的《赤壁》,思考问题:
1、诗篇开头借什么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引起了“思古之幽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诗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什么?
3、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上述所学及自己的了解,学生自由发言,归纳总结怀古诗词特点
(五)、熟读,达到背诵
抽查背诵,总结全词。这首词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五、说板书设计——展示个性特征
板书设计要体现“四性”:一是程序性,展示教学流程或思维流程;二是概括性,体现对主要教学内容的概括;三是指导性,就是对学生的思维有启发作用;四是艺术性,看起来赏心悦目。
上阕:(写景)(怀古)
所见:大江、故垒所想: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惊涛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怀古)(伤今)
所忆:(周郎)雄姿英发所慨:多情善感
风流潇洒早生华发
才华横溢人生如梦
布置作业:
1、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并预习《一剪梅》,试从语言色彩、意象选择、意境特点等角度作简要归纳两首词的不同之处。
2、背诵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说课稿 篇4
尊敬的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人教版本第三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宋词,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这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对前两篇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词的发展脉络和文学常识,也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词的能力,因此《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著名词人苏轼的一首豪放派词,是作者游览“赤壁”时的所见所想,作者以古怀今,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仰慕,联系自己的处境,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诗歌鉴赏和诗歌的背诵默写为必考的内容,其中表现手法既是高频考点,又是我校学生的薄弱环节。
二、学情分析。
本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这样就有利于正确理解词的鉴赏手法。但是高一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处理综合能力较低,知识面较为狭隘,习惯于被动接受式教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单元教学要求和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确定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朗读、背诵。
2、能力目标:学会诗歌中情景交融和对比两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学习作者从容旷达的胸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从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来讲,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中阶段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享受,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更重要的是,诗歌阅读题也是高考中的一大难点。本词又是辽宁高考诗词默写的必背篇目。因此我确定本课的:
(二)教学重点:朗读、背诵。
(三)教学难点:学会诗歌中情景交融和对比两种表现手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中我一直坚持着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宗旨,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诗词中有意象和意境,我会用多媒体展示形象的图片和声音,营造类似的情境,再现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联想,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能描绘出当时的情景,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苏轼当时的情感。
学法上,针对高一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处理综合能力较低,知识面较为狭隘,习惯于被动接受式教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我设计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引导学生多多朗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我将朗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语文是个开放性的学科,因此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用彩色笔勾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我准备了六个环节。
环节1:导入:
我设计的导语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歌词是出自哪里?
三国中有无数的英雄,你最喜欢那个人物?让学生一个词概括理由,这样提问一两个同学。再问问有没有喜欢周瑜的,如果有同学喜欢,英雄所见略同。(准备两种可能性)但是在一个大文豪苏轼的笔下偏偏何独爱周瑜,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导入,消除了学生上课开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容易打开课堂局面,让学生能畅所欲言。然后顺势提出了和课文相关的问题,自然导入。
环节2:理解内容
理解是鉴赏的基础,为了引导学生很好的理解这首词,我又将这一环节分成几个步骤:
首先,释题,题目是文学作品的眼睛,引导学生关注题目,学会借题目分析隐含的信息是理解文学作品内容主旨的重要步骤。
赤壁,怀古,咏史诗,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作一些猜测,或者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这首词,会更有目的性。
“念奴娇”为词牌名,题目是“赤壁怀古”,说明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古人,借古战场抒发自己的感情。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把握作者的人生经历和诗风,有助于学生更准确的'理解诗词,为学生理解词的内容作铺垫。
学生们对苏轼并不陌生,所以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自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明确的方式。
第三步:朗读。
诗词的学习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我设计了学生“四次读”
第一次学生齐读—读准字音,做到不添不漏不错。
此时我会设置问题,上下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能不能用词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来?
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读。
第二次自读——读懂内容
读过之后,学生一般都能找出概括词上下片内容的一句话: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第三次单个读,然后范读(学生范读或老师范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针对我两个班的情况,有播音班的学生,找他们读,一是可以鼓励学生,二是这些学生读的都很不错,可以作为范读的蓝本。
通过三次读学生充分熟悉了本词的内容,同时也体会了豪放派的文章的高亢激昂、铿锵有力,为他们的背诵和鉴赏教学做了铺垫和基础。
环节3:赏析。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设置两个题,让学生讨论完成,分析之后,再次感悟性齐读一遍。
1、通过朗读我们初步体会了词人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的?
2、浪淘尽千古的风流人物是谁?怎样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
这一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学生发言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赏析上片的过程中,我会展示我的幻灯片,引导学生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当时的场面,重点描绘“乱石穿空——”,尽可能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并掌握表现手法。
赏析下片的过程中,当时英雄很多,但是单单写到了周瑜,先引导学生分析周瑜,再分析出对周瑜的敬慕之情,此时我会引导学生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学生就能分析出对比的手法,并且体会作者“人生如梦”的情感。
环节4:课堂小结。
这首词中运用了情景交融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上片写景,下片写人,描绘了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赤壁之景,由景写到了功成名就的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壮志难酬的苦闷。
环节5:高考链接。
这首词是09年宁夏的高考题,难度适中,题型设置和本课教学紧密相连,通过这首词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达到知识的巩固和迁移,而且能学会答题,同时也是一个反馈,可以掌握学生对本课的掌握程度。
环节6:背诵。
背诵的方式采取小组连环(自己点名)比赛式背诵,表扬为主先带着学生利用课件作为提示背一两遍,然后给他们时间自己背,最后小组比赛背。这样比赛式的背诵不但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协同配合的精神。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
六、板书设计。
力求清晰、完整,突出重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上片:赤壁美景——情景交融
乱穿(形)
惊拍(声)豪放洒脱
卷雪(色)
下片:缅怀古人周瑜——苏轼
年龄2447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难酬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成才之路》28页古诗鉴赏6、7题。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背诵,学生学会了分析诗歌鉴赏中的两种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和对比,达到了考纲的要求,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提高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突破了重点难点。语文是灵活的学科,学生当堂学会了不等于可以灵活运用,还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引导学生多多积累,灵活运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念奴娇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题目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人教版本第三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宋词,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这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对前两篇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词的发展脉络和文学常识,也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词的能力,因此《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著名词人苏轼的一首豪放派词,是作者游览“赤壁”时的所见所想,作者以古怀今,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仰慕,联系自己的处境,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诗歌鉴赏和诗歌的背诵默写为必考的内容,其中表现手法既是高频考点,又是我校学生的薄弱环节。
二、学情分析。
本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这样就有利于正确理解词的鉴赏手法。但是高一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处理综合能力较低,知识面较为狭隘,习惯于被动接受式教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单元教学要求和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确定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朗读、背诵。
2、能力目标:学会诗歌中情景交融和对比两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学习作者从容旷达的胸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从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来讲,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中阶段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享受,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更重要的是,诗歌阅读题也是高考中的一大难点。本词又是辽宁高考诗词默写的必背篇目。因此我确定本课的:
(二)教学重点:朗读、背诵。
(三)教学难点:学会诗歌中情景交融和对比两种表现手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中我一直坚持着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宗旨,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诗词中有意象和意境,我会用多媒体展示形象的图片和声音,营造类似的情境,再现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联想,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能描绘出当时的情景,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苏轼当时的`情感。
学法上,针对高一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处理综合能力较低,知识面较为狭隘,习惯于被动接受式教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我设计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引导学生多多朗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我将朗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语文是个开放性的学科,因此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用彩色笔勾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我准备了六个环节。
环节1:导入:
我设计的导语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歌词是出自哪里?
三国中有无数的英雄,你最喜欢那个人物?让学生一个词概括理由,这样提问一两个同学。再问问有没有喜欢周瑜的,如果有同学喜欢,英雄所见略同。(准备两种可能性)但是在一个大文豪苏轼的笔下偏偏何独爱周瑜,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导入,消除了学生上课开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容易打开课堂局面,让学生能畅所欲言。然后顺势提出了和课文相关的问题,自然导入。
环节2:理解内容
理解是鉴赏的基础,为了引导学生很好的理解这首词,我又将这一环节分成几个步骤:
首先,释题,题目是文学作品的眼睛,引导学生关注题目,学会借题目分析隐含的信息是理解文学作品内容主旨的重要步骤。
赤壁,怀古,咏史诗,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作一些猜测,或者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这首词,会更有目的性。
“念奴娇”为词牌名,题目是“赤壁怀古”,说明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古人,借古战场抒发自己的感情。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把握作者的人生经历和诗风,有助于学生更准确的理解诗词,为学生理解词的内容作铺垫。
学生们对苏轼并不陌生,所以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自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明确的方式。
第三步:朗读。
诗词的学习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我设计了学生“四次读”
第一次学生齐读—读准字音,做到不添不漏不错。
此时我会设置问题,上下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能不能用词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来?
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读。
第二次自读——读懂内容
读过之后,学生一般都能找出概括词上下片内容的一句话: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第三次单个读,然后范读(学生范读或老师范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针对我两个班的情况,有播音班的学生,找他们读,一是可以鼓励学生,二是这些学生读的都很不错,可以作为范读的蓝本。
通过三次读学生充分熟悉了本词的内容,同时也体会了豪放派的文章的高亢激昂、铿锵有力,为他们的背诵和鉴赏教学做了铺垫和基础。
环节3:赏析。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设置两个题,让学生讨论完成,分析之后,再次感悟性齐读一遍。
1、通过朗读我们初步体会了词人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的?
2、浪淘尽千古的风流人物是谁?怎样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
这一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学生发言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赏析上片的过程中,我会展示我的幻灯片,引导学生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当时的场面,重点描绘“乱石穿空——”,尽可能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并掌握表现手法。
赏析下片的过程中,当时英雄很多,但是单单写到了周瑜,先引导学生分析周瑜,再分析出对周瑜的敬慕之情,此时我会引导学生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学生就能分析出对比的手法,并且体会作者“人生如梦”的情感。
环节4:课堂小结。
这首词中运用了情景交融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上片写景,下片写人,描绘了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赤壁之景,由景写到了功成名就的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壮志难酬的苦闷。
环节5:高考链接。
这首词是09年宁夏的高考题,难度适中,题型设置和本课教学紧密相连,通过这首词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达到知识的巩固和迁移,而且能学会答题,同时也是一个反馈,可以掌握学生对本课的掌握程度。
环节6:背诵。
背诵的方式采取小组连环(自己点名)比赛式背诵,表扬为主
先带着学生利用课件作为提示背一两遍,然后给他们时间自己背,最后小组比赛背。这样比赛式的背诵不但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协同配合的精神。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
六、板书设计。
力求清晰、完整,突出重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上片:赤壁美景——情景交融
乱穿(形)
惊拍(声)豪放洒脱
卷雪(色)
下片:缅怀古人周瑜——苏轼
年龄2447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难酬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成才之路》28页古诗鉴赏6、7题。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背诵,学生学会了分析诗歌鉴赏中的两种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和对比,达到了考纲的要求,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提高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突破了重点难点。语文是灵活的学科,学生当堂学会了不等于可以灵活运用,还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引导学生多多积累,灵活运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念奴娇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一、 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 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
(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
(2)风格流派、文体;
(3)名句填空;
(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
(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2、 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二、 这首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苏轼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氓》,讲楚词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苏轼,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文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
三、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 背诵本词
2、 熟记作家作品地位及并称
3、 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4、 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
说教法
一、 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
二、 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如“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人道是”,我安排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说教学过程:
一、 在导课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面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分打下基础。
二、 在作者简介中,介绍得稍多了一点,有些内容似乎与本课内容联系不大,原想舍去,例如对苏轼在文、词、诗、书画并称方面的介绍,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罗嗦讲了。学生虽然在小学初中学过苏轼的诗词,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记不清楚,所以在这多讲了一点,算是对苏轼一个简单的小结,这样在讲三册24课《赤壁赋》时就可以让学生来介绍苏轼,加以强化。我想如能在适合的篇目中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小结,平时就以全局观念注意点滴积累,就可以减轻学生高三复习的压力。这一点属于个人一点想法,希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三、 在背景介绍中,我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另一方面对苏轼的胸襟性格做简单评价,便于学生把握词风和词人。
四、 范读正音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这是一首豪放词,应读得铿锵有力。
至于将字词板书,我个人认为在高中教学中依然必要,字词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语文教学中极重要的部分,传统教学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来流行的所谓“素质教育”对字词教学有点忽视。平时时间充足时,我会在一单元学完后叫学生听写字词并注音,开始学生不以为然,以为是小学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视。
五、 赏析部分
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诗词跳跃性大,而我们的学生史学知识欠缺,所以我在讲述时补充了一些史学知识,这似乎把语文课讲成了历史,也不知得当与否,算是一种尝试,还望各位前辈提出批评意见。
六、至于延伸比较部分,以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在这一部分有些地方总结得不是很恰当,例如,把“壮志难酬之恨”说城是一种“悲愤”,“悲愤”一词明知用得不是很合适,但一时又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替换,显得勉强和别扭。
说板书及作业
一、 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本来还安排尽可能课堂背诵,时间来不及没有进行。
二、 作业为背诵体会和自学《江成子》,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风格,这样在指导检查作业时可以强调评价和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强调的风格流派不过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来谈,不能一概而谈。
自己的缺点有时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观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畅所欲言,给我们年轻人一个不断进步的机会!
念奴娇说课稿 篇7
一、导语
现代著名学者林语堂曾经评价过中国古代的一位文人,请大家猜一猜他是谁?(展示课件1,逐一让学生猜想说的是谁)不错,这位文人就是北宋的大文豪苏轼。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文艺通才,他在诗词文等各方面都开风气之先,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与黄庭紧并称“苏黄”,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尤其是他的词,打破了传统婉约的靡丽词风,开创了壮丽雄劲的豪放派词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豪放词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展示课件2,题目),感受一下他豪放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
学习这一课,我们要注意三个问题(展示课件3,目标),一是带着感情去朗诵苏轼的词作,二是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三是了解苏轼豪放词的特点。在下面学习过程中请大家注意这几个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诵读课文
1、听朗诵。(展示课件4)这首词很短,文字上没有多少障碍,我们直接看词的内容。首先,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首词,请大家认真体会,并注意纠正个别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请大家自己自由地朗读,注意放慢速度,体会其中的感情。
(学生在读课文时,师板书题目)
3、齐读课文。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尽可能慢下来,要注意抑扬顿挫。
(二)分析题目
通过刚才的诵读,我们基本上感知到了苏轼这首词的美。大家看一下这首词的题目,有两个部分组成。
1、“念奴娇”是什么?(词牌名,只要词牌确定了,每句话的字数也就确定了)
2、“赤壁怀古”是什么?(题目,告诉读者词的内容)
3、我们知道中国古代诗词的题材有很多种,比如送别啊,边塞啊,田园啊,这首词你觉得应该属于什么类型的诗歌?题目中有两个字已经提醒我们了!是怀古诗!它也是一种很典型的诗歌类型,这一类诗词有很多,下面我们会陆续遇见。
(三)总括怀古诗特点
这样的诗词,一般是由眼前所见到的景物,引起与之相关的历史人事的联想,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慨或者胸怀。这样大体我们可以概括为:(展示课件5)观眼前之景、怀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怀。今天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不是也大约有这么三个部分组成。
(四)分析眼前之景
1、请大家速读上阕,思考一个问题,看是不是写了眼前之景?如果是,请大家找一个短语(用原话就可以)对所见到的景做一个概括。学生读完后请学生回答——江山如画。
2、既然是“江山如画”,能不能找到比较典型的反应“如画”特点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我们再深挖一下,有没有哪几个词更加凸显了它的画面感?——穿、拍、卷。
4、欣赏诗词,既要从整体上感知,也要从它细小的环节上去揣摩、玩味,去咬文嚼字。我们看看这几句话好在哪里呢?
①把这三句话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博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②这几句话好在哪里?——从不同的角度诉诸不同感觉,“穿”“惊”“拍”都是比拟,“雪”借喻,“千堆”是数量上的夸张。几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引发想像,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
5、景的特点
大家看一下,苏轼笔下的景物美不美?能不能在“美”之前再加一个字,能够更好地概括苏轼景物的特点?——壮美!
6、重读上阕,体会壮美特点
所以,在上阕,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壮美的如画江山图景!现在我们一起读一下这三句话,要读出“穿”“拍”“卷”的气势来!——学生齐读。
(五)分析历史人事
1、引出历史人事。上阕写完了眼前之景,看看有没有对历史人事的联想?文中哪个词已经明显地告诉我们联想到历史人物了?——遥想公瑾当年!
2、上阕中哪一句话把眼前之景和历史人事自然地串联起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一时”是什么时候?——三国。
说到三国时,你的脑海里都想到了哪些三国人物?——(选择一排,每人说一个三国人物。)
4、苏轼想到的是谁?——周瑜。
请找出一个既点出了时代有点出了他名字的短语——三国周郎。
5、读下阕,找出作者联想到周瑜的哪些事情?用文中的话概括。——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几句话看出周瑜什么样的特点?年轻、英俊潇洒、儒雅风度、指挥若定。
6、总结填表。
7、用原文中一个词概括周瑜的特点。(周瑜很雄姿?周瑜很豪杰?周瑜很风流?)
8、集体读一下,要读出周瑜的风流倜傥,潇洒儒雅,指挥若定。“遥想”轻一点,飘渺一点,“小乔初嫁”轻一点,“羽扇纶巾”儒雅风度,“谈笑间”指挥若定,“灰飞烟灭”有蔑视之感!
9、三国历史人物众多,苏轼为什么要写周瑜?(从作者的遭遇经历的角度思考)(展示课件——介绍苏轼黄州状况)
10、对比人物形象。
周瑜是怎样的形象?自己是怎样的状态?看看人家,想想自己,无论哪一个方面自己都是和周瑜相差甚远啊!
(六)分析一己之怀
1、集体读“故国神游”至最后。
2、文中找出一个短语,精炼地概括他的感怀。——人生如梦
3、哪一个词体现了他的失意?——多情(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对壮志难酬的感叹)
4、除了失意,还有什么情感?哪里体现出来?——笑,嘲笑,自我解嘲,释怀,表达出旷达乐观的情感。
(七)回顾总结苏词——豪放词的词风。
景是壮美之景,人是风流之人,情是旷达之情,苏词把写景、咏史、抒情完美地融合在一首词之中!总的来说,苏轼的词气象阔大,境界雄浑,豪情壮志,奔放驰骋,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感情旷达而不哀伤。这就是苏词。
(八)我们一起朗诵一下课文,最后体会一下苏轼词的豪放风格。
念奴娇说课稿 篇8
课标解读
根据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古诗文的阅读与鉴赏属于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模块部分,通过古诗词的阅读与鉴赏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情境,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从而增强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话题是“透视历史的烟云”,着眼点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方式,了解他们如何借鉴历史,表达对历史的感悟。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作者面对历史陈迹,发思古之幽情、书心中之块垒的杰作,词中阐发了对人生的无尽感慨和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读来让人遐想无穷,玩味无穷,让读者超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对话,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很好的审美情感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他们发表不同意见,在表达与交流中深刻理解作家的感情。
教材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五年在黄州写的。由于“乌台诗案”,他被贬黄州,充黄州团练副使。写本词时,他47岁,谪居黄州已经两年多。经常游览祖国大江大河,排遣心中的郁闷。此词正是他游览赤壁,深感年岁渐老,事业无成,借年轻有为的周瑜抒发心中的感慨,自古至今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从结构与内容来看,词的上阕着重写景,景物壮美,借景抒怀;下阕写周瑜,借人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苏轼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复杂,纠结矛盾,在复杂与矛盾中走向超脱豁达的精神境界。而对于涉世不深、缺少社会经历的中职生来说,理解到位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课的重点定为鉴赏景物特点,分析、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并交流苏轼对人生的态度;难点定为分析、理解作者在社会与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纠结中找到了心理平衡,走向豁达超脱的人生境界。
学情分析
对诗词的学习,中职生比较喜欢朗读,但往往只限于读,浅尝辄止,理解不深。一方面,学生文学基础薄弱,知识面不广泛,对历史不了解,不乐于思考,导致上课容易走神;另一方面,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值得探究的问题要精心设置,确实起到引导的作用。针对以上情况,老师提前布置课下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查阅、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拉近与作家的距离,做到知人论世,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产生对他的兴趣;同时上网观看电影《赤壁》,了解三国历史,了解赤壁之战,了解周瑜,为学生上课有话说做好充足准备;为了对苏轼的人生态度进行探讨,老师设置几个有效问题带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周瑜?三国英雄人物众多,为什么单选周瑜?周瑜和自己有哪些不同?在对比中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情?你认为苏轼是积极还是消极?几个问题由浅入深,学生分组探讨,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得出更加贴近词人内心合理的情感。让学生始终处在思考的状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了解赤壁之战及周瑜相关的历史知识。
2、能鉴赏词中描写的景物特点,分析词人复杂的感情。
3、培养敢于面对挫折、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评价设计
1、对课下认真查阅资料并作了整理的学生及时表扬,对课上能把自己搜集的信息恰当、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学生及时表扬。
2、鉴赏景物的环节学生自读,通过分析“哪个词用的好,好在哪里”,鉴赏景物特点,学生自由回答,给每个学生机会,尤其是能力稍差点的.同学。
3、在探讨环节分组进行,评选出表现最突出的小组和最优秀的学生。
教学过程
上课前3分钟播放《三国演义》的片头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画面惊心动魄,将学生带进宏大的历史氛围中,感受英雄的气概,为上课做好准备。
一、导入
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已经把我们带进了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三国年代,时隔数年,又有一位文人面对古战场,发思古之幽情,书心中之块垒,写下一首千古绝唱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幻灯片出示)他就是苏轼。(幻灯片出示苏轼照片)
二、同学还了解苏轼的哪些资料?(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老师补充:苏轼21岁中进士,才华崭露;30岁以前过着书房生活,随着北宋的政治风浪几上几下,仕途坎坷;43岁那年遇到生平第一祸事,有人故意扭曲诗句,罗织罪名,被扑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为排遣心中郁闷,游览河山,47岁写下此词。
三、请同学大声朗读这首词,初步感受词的风格。
同学用自己的方式读得非常投入,下面我们请朗诵家读给我们听一遍,看能传达给我们怎样的感受。(设计意图:播放视频朗读,增强画面感,直观感受词的内容,激发读的欲望)。
听完专家的朗读,我都热情澎湃了,同学们的表情告诉我你更想读,哪位同学展示一下?(设计意图:请一位同学读而不是齐读,更能以点带面。)
大家觉得是什么风格的?(豪放)。
这位同学基本上把豪放、大气的感觉读出来了,给他点鼓励好么?(设计意图:及时表扬敢读的学生,因为中职生很不愿意带着感情朗读,觉得是做作,这样能纠正这种错误偏见)。
四、
1、请同学读词的上阕,鉴赏景物特点。(设计意图:中职生中会回答问题的总是班级里的几个同学,久而久之,其他同学觉得不回答问题、不参与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渐渐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所以分小组合作,自己每次都不献策也太没面子了。让他们在求知上一定要“要面子”,在请小组回答问题时,老师随机抽取小组成员的名字,而不是老是一个同学代表,让小组讨论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
老师总结:同学们分别从景物的选择、艺术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做了鉴赏,分析的很到位,好多都是老师没想到的。苏轼展现给我们一幅奇伟壮丽的赤壁图。
2、景物中有人么?是什么人?(设计意图:设问题简单,同学一齐回答就可以,提醒学生更清楚上阕景物与历史人物的融合,为引出下阕作准备)
3、作者写到的是历史英雄人物,请同学大声朗读词的下阕,看看作者究竟写的哪个英雄人物。(同学都能看出来是周瑜,齐回答就可以)
五、齐读下阕。
1、思考:下阕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周瑜?结合原句回答。(同学自由发言,多加鼓励)
年轻有为
才华横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春风得意(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儒雅从容(羽扇纶巾)
2、提问:三国叱咤风云人物无数,(有骑马射虎的孙权,有运筹帷幄的诸葛,有……让学生随口说出著名历史人物,丰富历史知识),为什么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呢?(设计意图:学生思考,自由发言。怀古词用典的目的是为了伤己,抒发自己的感情,这一问题的设置既考查了学生对用典的理解,又能进一步体会周瑜与词人的不同,深切体会苏轼的敬仰、无奈、伤感之情)
学生回答:
①周瑜是赤壁之战的决定性人物
②对比
3、老师顺势提问:那周瑜和苏轼之间有何不同?(分小组深入分析,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
周瑜苏轼
年轻有为年老无为
春风得意仕途多难
才华横溢怀才不遇
六、合作探究。
在对比中有人消极怠惰,有人奋起直追,那苏轼是怎样的人生态度?结合全词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加以分析。(设计意图: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需要同学合作探究。充分尊重阅读体验的多样性,对不同的观点给与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展示探究结果:
(一)消极。苏轼说:“人生如梦”,人生短暂,就像一场梦转瞬即逝,而且年老无为,自然带有一定的消极情绪在里面。
老师:有一定道理。还有不同看法么?
(二)乐观。
1、从全词风格来看,豪放大气。如果一个消极之人不会写出这样的诗词。正所谓“文如其人”;
2、他对英雄人物建功立业充满了无限仰慕之情,正证明他是一个心中有渴望、有向往的人,虽然屡遭磨难,但绝没放弃追求;
老师:还有别的解读么?
(三)豁达超脱。作为他的一生,什么都经历了,都看开了,无所谓了。
老师首先表扬这种观点,很有道理,然后再次提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浪淘尽了什么?英雄人物的历史功绩随着时间的淘洗,逐渐褪色,变成历史陈迹。周瑜这样,曹操这样,无数英雄人物都这样。既然人类如此殊途同归,则汲汲于一时之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于是苏轼在感到自己的悲哀之后,转而对人类普遍命运的关注,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纠结中找到了一种心理平衡,从悲哀中超脱出来,变得平静豁达。在《赤壁赋》中写到(出示幻灯片):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设计意图:老师出口背出这些名句,让学生感到背诵诗词的重要性,给学生作好榜样;同时借助这些名句帮助学生理解感情)
通过这几句诗我们更能体会他这种旷达释然、拥抱自然、消解忧愁的精神。人生难免要遇挫折,在这样的时候多想想苏轼吧。他告诉我们:
(幻灯片出示,同学大声齐读)
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
积极乐观才是永恒的战歌
豁达坦然更是心灵的境界(设计意图:学习这首词更重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将来走向社会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时也不走极端,不论面对成功还是失败还是暂时的磨难,保持一颗坦然、平静、平衡的心态,给自己的理想找一个心灵上宁静的港湾,哪怕是不能实现。这堂课的精华正在于此)
七、作业:拓展阅读《赤壁赋》(设计意图:巩固教学成果,加深对苏轼的认识,进一步体会这种对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八、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阕景奇伟壮丽
下阕人周瑜苏轼
年轻有为年老无为
春风得意仕途多难
才华横溢怀才不遇
下阕情豁达坦然
念奴娇说课稿 篇9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首先我简单分析一下教材。这篇课文选自中国文学第三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诵读宋词经典,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所选的都是宋词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词写于1082年,作者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时,所写的一首怀古词。文中作者以古怀今,不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仰慕,还有对自己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感叹。不仅是苏轼的代表作,也堪称宋词中的经典。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
一、说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分别确定如下: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标为中心,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一是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二是技能目标,初步学习一些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三是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从容旷达豪迈的`胸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愫。全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而难点在于: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
二、下面说一下这堂课的教法和学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堂课的教法和学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诵读感悟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雄阔,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文章,感悟意蕴,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让学生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陶冶情操。
〈2〉情景教学法
根据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利用多媒体,配以形象的图片,生动的语言,模拟实景,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直观的感受情境和意象,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合作探究教学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使得语文学习更为自主互动。
三、说教学过程
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六大教学板块。
(一)备
即课前预习准备。
1、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等途径大量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和赤壁之战及周瑜的一些基本情况。这个环节在于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词义
3、精心设计预习思考题。
(二)导 导入新课
首先是播放音乐。我播放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首曲,展示了“赤壁之战”的精彩片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提问,作者生平、思想、写作背景等内容,检查预习情况,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三)读 本节课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基础。
(1)学生试读
根据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试着读课文,考虑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将疑难之处标出。我认为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朗读时更具有针对性。
(2)听录音、范读
多媒体播放此词的朗读,让学生与自己前面的试读对比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
(3)学生朗读
a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指名一学生配乐朗读,全班同学和老师纠错。
B纠正读音,纠正节奏,调整感情。
c留出四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一边朗读,揣摩作者的感情,一边理解词意。
使学生在诵读之中初步体味词的意境,获得感性的认识。加强对文章主旨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四)品
此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部分,主要通过情景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教学法来解决问题。分三步:
1、想象画面,描述意境
采用了我在古诗词教学中经常用到的闭目想象描绘法,学生闭上眼睛一边认真听老师的范读,一边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然后用素描的技法画出来,我再用多媒体展示图画,学生与自己的相对照,找出优点和不足,随后用老师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创设情境达到情感体验。
2、设计情景,探究问题
(1)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这一内容,为何不写长江平静之景。
(2)词的上片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特别提出“人道是”三个字?
(3)作者对三国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向往,但为什么尤其羡慕周瑜?
(4)“多情应笑我,……”是否与苏轼一贯的乐观情绪相抵触?”人生如梦,……”是说苏轼消极,还是积极。突破本课的难点。
课堂上,教师只以一个组织者的身份,对于某些问题,教师并不给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都给以肯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的养成。
3、炼字炼词,品味语言
此环节主要结合课后练习三进行。帮助学生学会从诗句,字词着眼,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体会古人炼词炼句的功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锤炼语言的能力,逐步学会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点
(五)悟
悟:豪放词风,体会豪放词的风格。引导学生
A.从写“景”之中悟壮阔宏伟之豪放
B.从写“人”之中悟叱咤风云之豪放:
C.从抒“情”之中悟旷达感奋之豪放:
知识目标豪放词的特点,情感目标从容旷达的胸襟。
(六)练课外拓展、迁移知识
比较阅读杜牧的诗歌《赤壁》,让学生把握竟象与意境,寻找二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提高诗词语言鉴赏能力,总结并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在比较中求同求异,开拓学生思维。
这就是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讲课时的语言要有力度和气势,尽量营造一种和作品豪放风格相吻合的课堂氛围,以感染学生,走进作品。
四、说板书及作业
1、板书基本上是按讲课思路来安排的,力求简洁精练。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理解讲课思路,更好的掌握课堂内容。
2、作业:
a、背诵课文
b、查找一首怀古诗词,试着进行赏析,并写出赏析性的文章。
念奴娇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五课《苏轼词两首》中的一首咏史怀古词,是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贬官在黄州游览城外赤鼻矶所作。站在滚滚东流水的长江边,面对雄奇峭拔的赤壁奇景,他想到了古代“风流人物”的功业,想到了老而无成的自己,怀古抒怀,感伤与感奋交织,表达了复杂深刻的人生感受。该词将写景、咏史、怀古融为一体,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情感旷达,是豪放词的代表作;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故本词也是学生读懂苏轼的一个重要窗口。
二、说学情
高二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词人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此词怀古抒情,苏轼先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这对于人生阅历不足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课主要针对“知人论事”进行讲解,期待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苏轼的旷达和对于历史的思考。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考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走近苏轼,了解作者成就和豪放词风;掌握鉴赏方法,培养感悟和理解诗歌的能力;能朴素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2、通过想象还原、关键词品读、求同探异、知人论世等方法理解诗情。
3、感受词人豁达的胸襟,引导学生懂得苏轼“达观”的真正内涵,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品味作品语言,领会诗歌意境,理解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人生如梦”的内涵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之文人雅士,每当登高望远,必有所触动;每临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湖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由此而形成了中国古代诗词王国里的一道风景——怀古诗词。宋代文人苏东坡来到黄州的赤壁,不禁触景生情,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环节设置以下两个教学活动:
1、老师进行配乐朗诵,要求同学们听清生字读音,画出朗读停顿。
2、大声朗读本词,思考:本词按照什么顺序展开?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和读,在确定朗读方式的同时,有助于理解本词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
本环节设置为结合苏轼及其他文学家,理解“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的哲学思想。以期同学们能够真正理解旷达的人生态度,学习先贤们的身上的闪光点为己用。
(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结合学生所习得的内容帮助学生总结本词豪放的语言风格并有感情地朗读本词,引导学生讨论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此种作业形式:试比较柳永与苏轼在意象选择和语言风格上的差异。推荐阅读《苏东坡传》林语堂。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念奴娇说课稿 篇11
【说教材】
1、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⑴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
①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
②风格流派、文体。
③名句填空。
④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
⑤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⑵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2、这首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苏轼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氓》,讲楚词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苏轼,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文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
3、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⑴背诵本词。
⑵熟记作家作品地位及并称。
⑶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⑷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
【说教法】
1、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
2、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如“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人道是”,我安排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说教学过程】
1、在导课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面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分打下基础。
2、在作者简介中,介绍得稍多了一点,有些内容似乎与本课内容联系不大,原想舍去,例如对苏轼在文、词、诗、书画并称方面的介绍,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罗嗦讲了。学生虽然在小学初中学过苏轼的诗词,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记不清楚,所以在这多讲了一点,算是对苏轼一个简单的小结,这样在讲三册24课《赤壁赋》时就可以让学生来介绍苏轼,加以强化。我想如能在适合的篇目中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小结,平时就以全局观念注意点滴积累,就可以减轻学生高三复习的压力。这一点属于个人一点想法,希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3、在背景介绍中,我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另一方面对苏轼的胸襟性格做简单评价,便于学生把握词风和词人。
4、范读正音: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这是一首豪放词,应读得铿锵有力。
至于将字词板书,我个人认为在高中教学中依然必要,字词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语文教学中极重要的部分,传统教学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来流行的所谓“素质教育”对字词教学有点忽视。平时时间充足时,我会在一单元学完后叫学生听写字词并注音,开始学生不以为然,以为是小学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视。
5、赏析部分:
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诗词跳跃性大,而我们的学生史学知识欠缺,所以我在讲述时补充了一些史学知识,这似乎把语文课讲成了历史,也不知得当与否,算是一种尝试,还望各位前辈提出批评意见。
6、至于延伸比较部分,以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在这一部分有些地方总结得不是很恰当,例如,把“壮志难酬之恨”说城是一种“悲愤”,“悲愤”一词明知用得不是很合适,但一时又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替换,显得勉强和别扭。
【说板书及作业】
1、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本来还安排尽可能课堂背诵,时间来不及没有进行。
2、作业为背诵体会和自学《江成子》,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风格,这样在指导检查作业时可以强调评价和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强调的风格流派不过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来谈,不能一概而谈。
自己的缺点有时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观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畅所欲言,给我们年轻人一个不断进步的机会!
念奴娇说课稿 篇12
一、根据大纲要求和课文内容,定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大纲要求: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本文是作者中年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所作。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四篇有名的文章: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及本文赤壁怀古。
本词上片描绘眼前壮丽的长江景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短短的13个字,使人的视听受到强烈的震撼,仿佛使人回到三国时期的战乱纷争的年代。
面对此景,在词的下片中,作者很自然的发怀古之幽思,赤壁之战的英雄们出现在作者的脑海里。作者没有写刘备,是因为刘备太严肃,年纪也不少了;作者没有写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太完美了,完美得叫人无法望其项背,况且诸葛亮没有英雄美人的故事。此外,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性结局,既不符合前面的雄壮的景物描写的.特征,其伤感与悲凉也会超越后文的“一尊还酹江月”。作者只看好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寥寥13个字,写出了一个风流潇洒、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明显,它可以很自然的使读者联想到作者自己,壮志未酬,贬官黄州,两鬓发白,无所建树,不免悲从中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
这是壮志难酬的感慨,这是悲壮苍凉的无奈。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之所以能够震撼每一个读者的心灵,除了这种情感本身的普遍性之外,还与这种情感在本词中得以充分表达有关。
这种情感依靠什么得以充分传达出来的呢?
一是借长江之景抒情,借壮阔之景抒悲壮之怀;二是借英雄周瑜反衬,形成强烈反差,情感得以自然而然地流露。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
根据大纲要求和课文内容,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确立重点为: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用典的贴切自然
确定难点为: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其实不然。
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二、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确定教学过程和教法、学法
(一) 教学过程
引入 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引入
疏通文义 1、教师范读课文,正音
2、学生翻译课文,正义
写景
赤壁景物
1、指导学生描绘出赤壁之景:绘声绘色
2、指导学生概括出景物特点:壮阔宏大
3、比较一:为什么不写长江平静之景?明确写景的作用
咏史
英雄周瑜 1、周瑜形象的特点?风流儒雅,少年得志
2、比较二:把周瑜换成孙权或诸葛亮好不好?理解写周瑜形象的作用,体会用典的贴切
抒怀
作者苏轼 1、“人生如梦”的感叹是否消极?与前面的壮阔之景和英雄周瑜是否协调?
2、比较三:将本文与陆游的《诉衷情》、辛弃疾的《破阵子》比较,体会这种情感的复杂性。
3、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并适时进行情感和思想教育
归纳总结 教师设问:本文是怎样将写景—咏史—抒怀三者完美统一的?由学生来回答,并总结出鉴赏诗歌的两个要点,并板书
背诵全词 自由背后,再个人有感情的诵背
布置作业 将本词与其他“赤壁诗”作比较
(二)教法和学法
诗词的鉴赏离不开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发现异同,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孰优孰劣。所以在教法和学法上主要运用比较法,辅之以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等等。
1.在分析景物描写时,设问:长江有汹涌的时候,也有平静的时候,作者为什么写长江壮阔之景,而不写长江平静之景?通过比较,得出景物特点及写景的目的。
2.在分析咏史用典时,设问: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很多,如孙权、诸葛亮、刘备等等,作者为什么只写到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用典的自然贴切。
3.在分析情感的抒发时,在提出“人生如梦”是否消极颓废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将陆游的《诉衷情》、辛弃疾的《破阵子》与本词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深入理解本词情感的复杂性。
念奴娇说课稿 篇13
尊敬的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人教版本第三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宋词,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这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对前两篇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词的发展脉络和文学常识,也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词的能力,因此《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著名词人苏轼的一首豪放派词,是作者游览“赤壁”时的所见所想,作者以古怀今,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仰慕,联系自己的处境,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诗歌鉴赏和诗歌的背诵默写为必考的内容,其中表现手法既是高频考点,又是我校学生的薄弱环节。
二、学情分析。
本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这样就有利于正确理解词的鉴赏手法。但是高一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处理综合能力较低,知识面较为狭隘,习惯于被动接受式教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单元教学要求和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确定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朗读、背诵。
2、能力目标:学会诗歌中情景交融和对比两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学习作者从容旷达的胸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从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来讲,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中阶段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享受,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更重要的是,诗歌阅读题也是高考中的一大难点。本词又是辽宁高考诗词默写的必背篇目。因此我确定本课的:
(二)教学重点:朗读、背诵。
(三)教学难点:学会诗歌中情景交融和对比两种表现手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中我一直坚持着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宗旨,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诗词中有意象和意境,我会用多媒体展示形象的图片和声音,营造类似的情境,再现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联想,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能描绘出当时的情景,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苏轼当时的情感。
学法上,针对高一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处理综合能力较低,知识面较为狭隘,习惯于被动接受式教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我设计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引导学生多多朗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我将朗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语文是个开放性的学科,因此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用彩色笔勾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我准备了六个环节。
环节1:导入:
我设计的导语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歌词是出自哪里?
三国中有无数的英雄,你最喜欢那个人物?让学生一个词概括理由,这样提问一两个同学。再问问有没有喜欢周瑜的,如果有同学喜欢,英雄所见略同。(准备两种可能性)但是在一个大文豪苏轼的笔下偏偏何独爱周瑜,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导入,消除了学生上课开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容易打开课堂局面,让学生能畅所欲言。然后顺势提出了和课文相关的问题,自然导入。
环节2:理解内容
理解是鉴赏的基础,为了引导学生很好的理解这首词,我又将这一环节分成几个步骤:
首先,释题,题目是文学作品的眼睛,引导学生关注题目,学会借题目分析隐含的信息是理解文学作品内容主旨的重要步骤。
赤壁,怀古,咏史诗,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作一些猜测,或者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这首词,会更有目的性。
“念奴娇”为词牌名,题目是“赤壁怀古”,说明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古人,借古战场抒发自己的感情。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把握作者的人生经历和诗风,有助于学生更准确的理解诗词,为学生理解词的内容作铺垫。
学生们对苏轼并不陌生,所以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自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明确的方式。
第三步:朗读。
诗词的学习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我设计了学生“四次读”
第一次学生齐读—读准字音,做到不添不漏不错。
此时我会设置问题,上下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能不能用词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来?
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读。
第二次自读——读懂内容
读过之后,学生一般都能找出概括词上下片内容的一句话: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第三次单个读,然后范读(学生范读或老师范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针对我两个班的情况,有播音班的学生,找他们读,一是可以鼓励学生,二是这些学生读的都很不错,可以作为范读的蓝本。
通过三次读学生充分熟悉了本词的内容,同时也体会了豪放派的文章的高亢激昂、铿锵有力,为他们的背诵和鉴赏教学做了铺垫和基础。
环节3:赏析。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设置两个题,让学生讨论完成,分析之后,再次感悟性齐读一遍。
1、通过朗读我们初步体会了词人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的?
2、浪淘尽千古的`风流人物是谁?怎样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
这一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学生发言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赏析上片的过程中,我会展示我的幻灯片,引导学生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当时的场面,重点描绘“乱石穿空——”,尽可能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并掌握表现手法。
赏析下片的过程中,当时英雄很多,但是单单写到了周瑜,先引导学生分析周瑜,再分析出对周瑜的敬慕之情,此时我会引导学生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学生就能分析出对比的手法,并且体会作者“人生如梦”的情感。
环节4:课堂小结。
这首词中运用了情景交融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上片写景,下片写人,描绘了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赤壁之景,由景写到了功成名就的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壮志难酬的苦闷。
环节5:高考链接。
这首词是09年宁夏的高考题,难度适中,题型设置和本课教学紧密相连,通过这首词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达到知识的巩固和迁移,而且能学会答题,同时也是一个反馈,可以掌握学生对本课的掌握程度。
环节6:背诵。
背诵的方式采取小组连环(自己点名)比赛式背诵,表扬为主
先带着学生利用课件作为提示背一两遍,然后给他们时间自己背,最后小组比赛背。这样比赛式的背诵不但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协同配合的精神。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
六、板书设计。
力求清晰、完整,突出重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上片:赤壁美景——情景交融
乱穿(形)
惊拍(声)豪放洒脱
卷雪(色)
下片:缅怀古人周瑜——苏轼
年龄2447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难酬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成才之路》28页古诗鉴赏6、7题。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背诵,学生学会了分析诗歌鉴赏中的两种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和对比,达到了考纲的要求,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提高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突破了重点难点。语文是灵活的学科,学生当堂学会了不等于可以灵活运用,还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引导学生多多积累,灵活运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念奴娇说课稿】相关文章: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06-2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09-12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1-02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12-1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07-29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06-23
(精)《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06-26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5篇08-28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八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