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二、本课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设计理念
虽然年、月、日时间单位是个抽象的概念,但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孩子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设计课时考虑到这一点,先了解学生已知的内容,自主探究,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通过学生的搜集、汇报、展示、交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学习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知道自己出生的日子吗?
2、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日子?
3、这里有哪几个时间单位呢?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新课探究
1、你们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2、分析年、月、日的产生。
3、引导探索:(1)出示年历卡,说说通过年历卡,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年历卡,分组观察,讨论找出年历卡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
(2)小组讨论(3)生交流。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板书:
大月(31天)1、3、5、7、8、10、12
一年有12个月
小月(30天)4、6、9、11
特殊月二月平年28天
闰年29天
对比xxxx年的日历看看有什么发现?(二月天数不同,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年份叫平年,把二月是29天的月份叫闰年。)关于平年和闰年的有关知识我们下一节课研究。
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几个特殊月?
4、教学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师:(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
a、歌诀法b、拳头记忆法。(出示拳头,师:这是什么?你们有吗?它能帮我们记住每月的天数,怎样帮呢?自学课本P48)
(2)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3)师生共同玩游戏: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二月为什么没人起立,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5、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年、月、日
(1)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年历卡,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在20xx年的年历卡上找到国庆节这一天,你是怎样找到这一天的?在找出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你们知道妈妈的生日吗?找出自己的生日
(2)请你想一想今年有哪些让你高兴、难忘、或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今年的'年历卡上圈出来。(学生交流,并说出为什么?)
(3)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看年历卡,而且通过年历卡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现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想一想,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年?一月?一日?举例说明。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平均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谢老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平均数是怎么产生的,使学生认识到它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本节课有许多亮点。
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本节课谢老师通过联系学生自己身边的事,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参赛比较,“这样比公不公平”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出求平均数的问题,认知的“不平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学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注重思想方法的培养
谢老师在教学中能通过直面的课件演示让学生体验这种方法,并启发学生发现移动前和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在此,初步小结:什么是平均数?通过例题的深入研究,学生进一步感知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帮着学生理解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从而使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逐步清晰。
三、学会运用平均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意从生活实例入手,通过练习设计,让学生借助于具体问题、具体数据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性质,丰富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的《年、月、日》。
一、说教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三年级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因此,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使学生会看年历卡,并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初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
2、能力方面: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情感方面:在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并结合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认识年、月、日是教学的重点,平年、闰年的判断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采用了“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首先,我从生活实际引入:同学们我们居住在什么星球上呢?在地球上能看到哪些星体?随之电脑演示太阳、地球、月亮三球体在宇宙中运动的情景。继而又问:你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白亮围绕地球旋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吗?从而揭示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年、月、日)
这样通过生动的画面导入新课,一方面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明确了方向。
2、分组探究,学习新知
“相信自己的学生,别以为他做不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做到的,老师绝不代替。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学好的方法”。我开始就让学生拿出课前搜集年历卡查阅有资料等,然后投影出示要求:
(1)思考:除了前面我们学的时、分、秒外,还有哪些常用的时间单位?各自的含义及他们的关系是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汇报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认识。然后由一人执笔用表格或列提纲的方法进行系统整理。
这样就给学生探究知识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整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的态度。然后再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各组代表走上讲台,利用实物展台,把本组整理的情况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以随时提问,本小组的其他学生也可以帮助解答,在此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及时评价,由传授者变为合作者、引导者。
3、系统整理,归纳概括
(1)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出示了一张自己整理的表格,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修改、评价,并大力表扬、鼓励给老师提意见的学生,使学生放开胆子畅所欲言。这样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我再准确的语言概括本课所学的时间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等。随后课件出示如下题目:
①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份有31天?哪几个月份有30天?二月有多少天?
②今年二月有多少天?去年、明年呢?
完成快的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大小月的排列规律及记忆方法。
接下来我鼓励学生看书质疑,因为善于提问题是学生创新思维最突出的特点,应提倡学生多问“为什么?”。
4、深化练习,拓展提高
(1)重点练习:学生对本课知识已有了较完整的认识,比较难的是对闰年的判断。针对难点我先用课件显示1991年至2000年的二月份,让学生快速判断平年和闰年。之后用红色显示闰年的几个年份,引导学生“用4除”来判断闰年的方法。这是一般的'方法,公历年份是整百的要“用400去除”来判断是否是闰年,并告诉学生,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行。
(2)发展练习:说说自己的生日在几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根据学生发言我又提出了下列问题:在某一个月中,都有谁过生日?其中两位小朋友的生日相差多少天?等等。由此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
5、课堂小结,升华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这节课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按照老师板书的年、月、日给填写关系。你有哪些收获?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合作意识。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采用师生共同完成的板书形式,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突出本课的重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掌握本课所学知识。
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小学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绍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最后是算出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教学重点、难点:
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和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是教学的重点。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教学难点。
关于练习题的编排,编者是按照新授内容的顺序安排的,形成多样。第1题是先练习了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再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第二、三、四题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条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
(2)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3)理解、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
这几条目标既有知识层,又有运用层,而且概括了本课时的知识点,明确、具体、可测。
二、说教法
1、教法上:
①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步步扎实。
②尽量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③努力体现目标教学特点,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进率时,我是通过让学生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通过教与学的双向反馈,使教师更加清楚学生对这一教学重点的掌握情况,使下面的教学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多媒体演示近几年二月份的天数,学生通过动脑、想、说、总结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2、教具准备:
分句课本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年历、幻灯片、录音机等。通过这些教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发现规律,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通过让学生观察、看书、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时,首先利用年历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等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观察幻灯片中二月份的天数发现每四年,一闰的规律。再经过计算1980÷4和1986÷4得出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一说教学过程程序。因为这是年、月、日的起始课,所以要有个好的开头,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让你们猜个谜好吗?请同学们注意听:有个宝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可以知道:在日历上我们可以找到某年、某月、某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年、月、日”的认识,(板书课题)。这样,通过学生猜谜语和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导入课题,既直观形象,过度又自然,同时好能激发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为下面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特点,我分两次口述学习目标,我是这样出示学习目标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节课首先要完成哪两个任务吗?我来告诉你们,第一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年、月、日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第二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这样出示目标既不枯燥乏味,又不死板,还能让学生记得住,激发求知欲。
出示完,目标后,教师将沿着这条线去教,学生也将沿着这条线去学。通过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初步学会看年历并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等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看年历,你知道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每个月各有多少天?看完后请同学们打开书80页,这是1993年的年历,请同学们根据鸭博士提的问题认真观察年历。由于问题简单,学生看完后会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28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在学生熟悉了年历之后,借助于他们平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和想象力,把抽象的时间与具体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1993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国庆节是,几月几号?你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号?你能用铅笔把它圈出来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建立起了较长的时间观念,巩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顺利地完成了前两个任务。
在学生知道什么是大月,什么是小月后,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从而引出二月。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发现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板书29天),写完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平、闰年)。这时,我口头出示第三个学习目标: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能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就是我们将要完成的第三个任务。出现了平年和闰年后,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平年和闰年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听一段录音:“你知道吗?……。”这个录音既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完录音后,我用幻灯出示了1980年到1992年二月份的天数,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讨论,自己发现四年里有三个平年和一个闰年的规律,并经过计算得出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从而学会判断方法。这样既加深了理解、记忆,还培养观察、概括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巩固判断方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我让学生对“做一做”的第3题进行了练习。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我把原题进行了改动,把书中只给的年份都分别除以了4。在判断20xx年时,我用了20xx÷4的,学生看到这题会问:“为什么要除以400,而不是除以4呢?”我及时利用教科书下面的底注,通过让学生看82页下面的底注,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这里只作为常识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我给学生介绍了左手拳头数月份和用儿歌记忆大月的方法,这样学生既学得生动活泼,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计算一年的天数打下了基础。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看幻灯,图上有一个左拳头图,在左手的拳头上我们可以依次数出十二个月份。这时,我先引导学生在图上数月份,边数边标出月份。再学生观察图知道:凡是凸起的地方表示月份都是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了二月外都是小月。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拳头上数月份进行练习。这样既能亲身体验,又能达到巩固的目的。由此再一道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在此,讲清十二月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常说的腊月。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各个月份的天数之后,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自己计算出平年和闰年各有几天,并填在书上,通过提问,知道平年有365天(板书365天),闰年有366天(板书366天)。这样设计既巩固了新知,有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再通过“做一做”中的第1、2题进行练习。
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小结时我采用提问题、学生小结的方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最后是回顾目标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测评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练习题。这些练习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有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知道的自信心。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二、本课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设计理念
虽然年、月、日时间单位是个抽象的概念,但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孩子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设计课时考虑到这一点,先了解学生已知的内容,自主探究,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通过学生的搜集、汇报、展示、交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学习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知道自己出生的日子吗?
2、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日子?
3、这里有哪几个时间单位呢?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新课探究
1、你们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2、分析年、月、日的产生。
3、引导探索:(1)出示年历卡,说说通过年历卡,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年历卡,分组观察,讨论找出年历卡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
(2)小组讨论(3)生交流。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板书:
大月(31天)1、3、5、7、8、10、12
一年有12个月
小月(30天)4、6、9、11
特殊月二月平年28天
闰年29天
对比xxxx年的日历看看有什么发现?(二月天数不同,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年份叫平年,把二月是29天的月份叫闰年。)关于平年和闰年的有关知识我们下一节课研究。
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几个特殊月?
4、教学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师:(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
a、歌诀法b、拳头记忆法。(出示拳头,师:这是什么?你们有吗?它能帮我们记住每月的天数,怎样帮呢?自学课本P48)
(2)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3)师生共同玩游戏: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二月为什么没人起立,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5、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年、月、日
(1)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年历卡,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在20xx年的年历卡上找到国庆节这一天,你是怎样找到这一天的?在找出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你们知道妈妈的生日吗?找出自己的生日
(2)请你想一想今年有哪些让你高兴、难忘、或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今年的年历卡上圈出来。(学生交流,并说出为什么?)
(3)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看年历卡,而且通过年历卡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现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想一想,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年?一月?一日?举例说明。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平均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谢老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平均数是怎么产生的,使学生认识到它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本节课有许多亮点。
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本节课谢老师通过联系学生自己身边的事,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参赛比较,“这样比公不公平”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出求平均数的问题,认知的“不平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学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注重思想方法的培养
谢老师在教学中能通过直面的课件演示让学生体验这种方法,并启发学生发现移动前和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在此,初步小结:什么是平均数?通过例题的深入研究,学生进一步感知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帮着学生理解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从而使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逐步清晰。
三、学会运用平均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意从生活实例入手,通过练习设计,让学生借助于具体问题、具体数据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性质,丰富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认识年、月、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年、月、日》的知识内容。
2、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同程度地积累了一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教材把学生已有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和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分三个层次组织学生的观察和探索活动。
一是通过让学生在年历卡上找自己生日的活动,了解学生对年、月、日的认知基础。
二是先让学生独立地观察年历卡,发现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并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每个月的天数,引出一年有12个月,几个大月和几个小月。再让学生通过涂颜色,凸现大月和小月的排列规律,促使学生主动的发现规律,并用规律来记忆。
三是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20xx年全年的天数,想想做做力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从年历卡查找一些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本年龄段学生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大月、小月和二月及每个月的天数。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知道20xx年全年有365天。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和整理知识的能力及合作的意识。
3)在从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4)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相互的关系。教学难点是:记住各月的天数。
二、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设想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今天小小特别高兴,因为明天是他的生日。你愿意告诉老师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学生回答自己的生日。让学生拿出年历卡,找出自己的生日。你对年、月、日的知识有哪些了解呢?同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是:数学来源于生活,由生活实际引入新知,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一种需要学习的'迫切感。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第一层次初步认识年、月、日
1、请已经找到生日的同学圈出自己的生日。指名学生讲台上交流,并在年历卡上指出自己的生日。
2、继续观察年历卡,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那怎样把刚才发现的一些有用的信息整理出来进行研究呢?在小组内议一议,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汇报方法。请同学再进行比较,用哪种方法来整理最合适?教师小结。让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3、认识大月和小月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利用表格小结: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0xx年的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观察年历卡,通过独立思考发现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给学生的学习活动留下了较为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列表、阅读教科书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又促使学生主动地将知识条理化、结构化。
第二层次记住大月和小月
1、请同学用彩笔给表格图色。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很快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教师参与活动,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组织交流。如果没有学生交流利用拳头来记忆大月和小月,则由教师讲解。指名用拳头数一数。
2、说自己的生日在大月还是小月。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把表格里的大月、小月涂上不同的颜色,目的是让学生主动的发现大小月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利用排列规律记忆哪个是大月,哪个是小月。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组织交流。
2、想做做第2题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在年历里圈出来。你们还知道哪些节日和纪念日吗?学生回答,并适时地进行一些思想品德教育。
3、计算全年的天数师:同学们,你们能计算出20xx年全年的天数吗?学生独立计算,并选择不同的算法反馈。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年历卡上查找一些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既让学生经历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不但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还让学生对一节课的活动进行发思,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把课堂学习活动向课外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本节课在教法的选用上,我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多动口交流,通过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的合理运用,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全册说课稿打包: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册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章“年、月、日”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小学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绍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最后是算出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3、教学重点、难点:
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和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是教学的重点。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教学难点。
关于练习题的编排,编者是按照新授内容的顺序安排的,形成多样。第1题是先练习了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再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第二、三、四题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条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
(2)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3)理解、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
这几条目标既有知识层,又有运用层,而且概括了本课时的知识点,明确、具体、可测。
二、说教法
1、教法上:
①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步步扎实。②尽量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努力体现目标教学特点,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进率时,我是通过让学生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通过教与学的双向反馈,使教师更加清楚学生对这一教学重点的掌握情况,使下面的教学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幻灯片演示近几年二月份的天数,学生通过动脑、想、说、总结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2、教具准备:
分句课本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年历、幻灯片、录音机等。通过这些教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发现规律,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通过让学生观察、看书、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时,首先利用年历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等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观察幻灯片中二月份的天数发现每四年一闰的规律。再经过计算1980÷4和1986÷4得出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一说教学过程程序。因为这是年、月、日的起始课,所以要有个好的开头,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让你们猜个谜好吗?请同学们注意听:有个宝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可以知道:在日历上我们可以找到某年、某月、某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年、月、日”的认识,(板书课题)。这样,通过学生猜谜语和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导入课题,既直观形象,过度又自然,同时好能激发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为下面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特点,我分两次口述学习目标,我是这样出示学习目标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节课首先要完成哪两个任务吗?我来告诉你们,第一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年、月、日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第二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这样出示目标既不枯燥乏味,又不死板,还能让学生记得住,激发求知欲。
出示完目标后,教师将沿着这条线去教,学生也将沿着这条线去学。通过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初步学会看年历并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等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看年历,你知道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每个月各有多少天?看完后请同学们打开书80页,这是1993年的年历,请同学们根据鸭博士提的问题认真观察年历。由于问题简单,学生看完后会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28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在学生熟悉了年历之后,借助于他们平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和想象力,把抽象的时间与具体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1993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国庆节是几月几号?你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号?你能用铅笔把它圈出来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建立起了较长的时间观念,巩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顺利地完成了前两个任务。
在学生知道什么是大月,什么是小月后,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从而引出二月。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发现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板书29天),写完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平、闰年)。这时,我口头出示第三个学习目标: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能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就是我们将要完成的第三个任务。出现了平年和闰年后,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平年和闰年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听一段录音:“你知道吗?……。”这个录音既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完录音后,我用幻灯出示了1980年到1992年二月份的天数,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讨论,自己发现四年里有三个平年和一个闰年的规律,并经过计算得出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从而学会判断方法。这样既加深了理解、记忆,还培养观察、概括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巩固判断方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我让学生对“做一做”的第3题进行了练习。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我把原题进行了改动,把书中只给的年份都分别除以了4。在判断20xx年时,我用了20xx÷4的,学生看到这题会问:“为什么要除以400,而不是除以4呢?”我及时利用教科书下面的底注,通过让学生看82页下面的底注,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这里只作为常识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我给学生介绍了左手拳头数月份和用儿歌记忆大月的方法,这样学生既学得生动活泼,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计算一年的天数打下了基础。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看幻灯,图上有一个左拳头图,在左手的拳头上我们可以依次数出十二个月份。这时,我先引导学生在图上数月份,边数边标出月份。再学生观察图知道:凡是凸起的地方表示月份都是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了二月外都是小月。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拳头上数月份进行练习。这样既能亲身体验,又能达到巩固的目的。由此再一道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在此,讲清十二月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常说的腊月。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各个月份的天数之后,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自己计算出平年和闰年各有几天,并填在书上,通过提问,知道平年有365天(板书365天),闰年有366天(板书366天)。这样设计既巩固了新知,有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再通过“做一做”中的第1、2题进行练习。
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小结时我采用提问题、学生小结的方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最后是回顾目标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测评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练习题。这些练习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本课时在全册书中的位置:
年、月、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在本册书中是一个独立单元。本单元是学生在已经学过时、分、秒和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利用万年历,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想,讨论,发现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难点:发现并掌握平年、闰年的特点与规律。会判断平年、闰年。
二、说教法
讲授法、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方法、练习法
三、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四、说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初步感知年、月、日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开国大典和上海世博会两段视频,让学生提取其中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主持开国大典,xxxx年5月到10月在上海举行了举世瞩目的世博会。
将课本上静态的历史事件动态的呈现。让学生重温当时激动人心的场面,十分具有情感与视觉的双重冲击力。
2、合作交流经历探索全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计算等活动过程。
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认识大月、小月,然后逐步探索出平年、闰年的特点与规律及全年天数。
(1)认识大月、小月
认识大小月时,利用网络,给学生提供了“电子年历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工具和环境。学生可以轻松查找到1900年——20xx年每一年每一月的天数。此时教师选择1998年——xxxx年的年份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填写学习卡,师生共同汇总。引导学生从大量的、不同的年份中发现大月、小月的排列规律。即:一年有12个月,其中1、3、5、7、8、10、12月是大月,有31天;4、6、9、11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
这个学习活动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探索权、发现权还给学生,使学生获取的'知识既深刻、又有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对于大月小月天数的记忆,给学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记忆方法:拳头记忆法,同时为听力较好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准备了歌诀记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在学生充分认识大月小月的基础上,教师追问:刚才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提到2月,那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呢?由此质疑,顺利的转入本堂课的难点——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与2月的天数有关。
(2)认识平年闰年和全年天数
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我采用考考老师的形式,让学生随机指定年份,我准确的说出那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让学生产生对老师崇拜的心情和对知识好奇的心理。在此,老师说明:实际老师是找到了一个法宝,你们想知道这个法宝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发现规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的每年二月份天数,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当学生为自己找到算法洋洋得意时,让学生算算未来21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2100÷4=520,没有余数肯定是闰年时,再通过万年历来验证,却发现2100年2月只有28天是平年,既而产生困惑。此时,我提出问题:谁能再列举几个整百年份呢?引导学生说出xxxx年、1900年、1800年时。我再次追问:他们又分别是平年还是闰年呢?引导学生通过万年历进行搜索,同时出示: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使学生明白这个道理。这里,还为学生提供了视频闰月的产生这个内容,让有能力的学生课后学习。
在探究全年天数时,为了避免机械的记忆。通过讨论比较得出简便的方法,知道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这样培养了学生求异、求佳的思维。
3、活用教学内化整理知识点
课堂小结时我采用提问题、学生总结的方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是回顾目标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测评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察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知识的自信心。
4、拓展提高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整堂课将数学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生认识这些知识后,引导学生通过查询有意义的历史年份,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五、说板书
年、月、日
大月31天
小月30天
平年28天
二月
闰年29天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章年、月、日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小学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绍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最后是算出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3、教学重点、
难点: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和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是教学的重点。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教学难点。
关于练习题的编排,编者是按照新授内容的顺序安排的,形成多样。第1题是先练习了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再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第二、三、四题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条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
(2)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3)理解、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几条目标既有知识层,又有运用层,而且概括了本课时的知识点,明确、具体、可测。
二、说教法
1、教法上:
①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步步扎实。②尽量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努力体现目标教学特点,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进率时,我是通过让学生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通过教与学的双向反馈,使教师更加清楚学生对这一教学重点的掌握情况,使下面的教学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幻灯片演示近几年二月份的天数,学生通过动脑、想、说、总结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2、教具准备:分句课本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年历、幻灯片、录音机等。通过这些教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发现规律,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通过让学生观察、看书、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时,首先利用年历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等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观察幻灯片中二月份的天数发现每四年一闰的规律。再经过计算19804和19864得出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一说教学过程程序。因为这是年、月、日的起始课,所以要有个好的开头,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让你们猜个谜好吗?请同学们注意听:有个宝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可以知道:在日历上我们可以找到某年、某月、某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年、月、日的认识,(板书课题)。这样,通过学生猜谜语和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导入课题,既直观形象,过度又自然,同时好能激发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为下面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特点,我分两次口述学习目标,我是这样出示学习目标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节课首先要完成哪两个任务吗?我来告诉你们,第一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年、月、日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第二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这样出示目标既不枯燥乏味,又不死板,还能让学生记得住,激发求知欲。
出示完目标后,教师将沿着这条线去教,学生也将沿着这条线去学。通过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初步学会看年历并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等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看年历,你知道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每个月各有多少天?看完后请同学们打开书80页,这是1993年的年历,请同学们根据鸭博士提的问题认真观察年历。由于问题简单,学生看完后会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28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在学生熟悉了年历之后,借助于他们平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和想象力,把抽象的.时间与具体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1993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国庆节是几月几号?你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号?你能用铅笔把它圈出来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建立起了较长的时间观念,巩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顺利地完成了前两个任务。
在学生知道什么是大月,什么是小月后,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从而引出二月。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发现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板书29天),写完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平、闰年)。这时,我口头出示第三个学习目标: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能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就是我们将要完成的第三个任务。出现了平年和闰年后,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平年和闰年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听一段录音:你知道吗?。这个录音既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完录音后,我用幻灯出示了1980年到1992年二月份的天数,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讨论,自己发现四年里有三个平年和一个闰年的规律,并经过计算得出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从而学会判断方法。这样既加深了理解、记忆,还培养观察、概括能力,突破了。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三年级:年月日说课稿03-18
《年月日》说课稿11-14
年月日说课稿02-18
(经典)年月日说课稿05-20
小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01-10
小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03-04
[优]数学三年级:年月日说课稿7篇04-18
《年月日》说课稿通用03-27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03-04
《年月日》说课稿15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