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

时间:2024-08-05 06:54: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是连接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课教学内容在第三单元教材中,上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接对外开放,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学生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因此,本节课在本单元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

  过渡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初中生活泼好动、好表现,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对历史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八年级部分学生存在不自信、羞于表现等思想顾虑,以及不能全面深刻认识历史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运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以及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改革的主要过程,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作用。

  2.通过分析材料,提高信息获取与整合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语:教学目标确立之后,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就随之确定了。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五、说教法学法

  过渡语: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基于此,本课我将采用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采取了多媒体导入法。我会展示两段凤阳花鼓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安徽凤阳发生了如此的大改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农村和城市的改革是如何展开的呢?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凤阳花鼓词,让学生走进历史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同时我设置的思考问题又增加了课程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首先,我会出示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生活贫困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资料并提问: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改革之前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制度,公社的公有化程度很高,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农村、农业发展缓慢,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之后我会继续出示史料,并提问: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的情况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首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是什么?取得怎样的效果?并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加以介绍: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之后,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农业生产和农民收人均有很大提高。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史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首先我会这样过渡,引出这部分知识:“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之后,我会在多媒体上播放《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纪录片,提出问题:城市改革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后回答: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最后,我会进一步提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

  学生回答后我会进一步强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设计意图】通过同桌间相互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首先,我会在多媒体上展示《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提问:在90年代初的时候,因为人们对于市场和计划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所以改革的步伐受到限制,在这个时候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改革的目标也逐渐明确,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时候确立的?具体的目标是什么呢?学生阅读教材后可以归纳出: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紧接着,我会出示《超市、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图片》,提出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着怎样的作用?学生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史料,分析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史料以及运用史料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从而彰显学科特色。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为了检验本课教学效果,我会采取问答方式加以总结。

  2.作业:请学生课下搜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资料,对比改革前后的变化,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

【《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4-14

说课稿05-15

信息技术说课稿_说课稿03-20

实用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通用11-27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模板范例04-20

《蓝树叶》说课稿蓝色的树叶说课稿05-18

《春酒》说课稿06-08

排列的说课稿06-08

《概率》说课稿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