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4-07-15 13:56:4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优)小学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小学美术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1

  我说课的题目是《谁画的鱼最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九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我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为欣赏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通过欣赏农民画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表现一条大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色彩、花纹,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能大胆的作画,画出一条大鱼及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和装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同时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难点: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鱼画大。

  四、教学方法

  本着“高效课堂,快乐教学”的理念针对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课特点,课中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情景导入法、直观教学法、指导观察法、启发想像法等;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创造。

  五、教学过程

  欣赏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课的教学中。(直观了解鱼的形态各异;感受自然的美。)

  讲授新课

  (一)首先通过图片分析鱼的外形结构

  (二)接着出示很多美丽的鱼,分析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先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小鱼的各种外形,花纹和色彩。

  (三)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纸上画一条大鱼,出示两条一大一小的鱼,通过对比发现哪一条更适合,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应该怎样画一条大鱼?接着我示范如何画?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

  (四)接着出示一条更大的鱼,再这条大鱼的对比下我的鱼就显得小了,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对比。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老师画的鱼变大?通过欣赏农民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添加小鱼和人将大鱼衬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优秀学生的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海底绘画比赛,将评选出最大最美的鱼。

  在评讲环节,我让学生做评委并评选出优秀评委,一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点评的时候学习借鉴其他学生优秀的地方。

  最后让学生投票选举出本次比赛最大最美的鱼,并颁发奖品以此作为鼓励。

  六、小结

  小结的部分我依旧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的录像来结束本科的教学,一是将学生从比赛创作中拉回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好朋友鱼儿。

小学美术说课稿2

  一. 教材分析(课件)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XXXXXX》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X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思想目标:体会XX的意义,形成XXXX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XX,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XXXXXX。

  教学难点是:XXXX合理性和协调性。(将XX巧妙的设计在造型中)。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X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 欣赏XX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XX”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XXXX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XX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XX,为后面设计XX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XX的意义,懂得珍惜XX,引出本课课题—XX

  (二)引导启发 了解XX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XX”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XX,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自主探究 折制XX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X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大胆创作 制作XX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XX”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五)展示欣赏 评价XX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XX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小学美术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

我是应聘美术老师的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建筑艺术的美》。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要讲好一堂课,首先应当对教材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建筑艺术的美》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1课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艺术实践活动。本课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展现和知识;二是外国建筑的展现和特点;三是现代建筑的发展变化。其中,通过对中外建筑风格特点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建筑装饰等方面的功能。通过对古今建筑的对比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教材还展示出丰富的建筑艺术,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自然地建立起美术与社会文化知识间的联系。这样的教材编排不仅体现了学科间的综合,又不失美术学科特征。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造型表现力、实践动手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不同风格,发现并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造型、材质、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

  3.能够对古今中外的建筑的美有新的认识,提升艺术审美。

  通过以上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可以得出:

  教学重点: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初步认识不同风格的建筑,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发展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去感受不同风格的建筑。

  二、学情分析

  初中的学生已具备一定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并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对于该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有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但是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角度还有所不足。因此,在本堂课中我会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开展教学,设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三、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在本课中采用的教法有观察法和对话法。这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小组合作、互相探讨,在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创新。

  四、教学过程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所在,为了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突破难点,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激趣导入

  第一环节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提问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发言得出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宫殿建筑群,引出本课相关的建筑内容,最后由我引出本课的课题《建筑艺术的美》。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切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是图像识读。

  为此,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外建筑纪录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认真观察故宫和科隆大教堂的建筑特征,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这样的安排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观赏比较,同时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问题,我的学生可能从建筑的外观、材质、装饰等方面进行思考,但是并不全面,在此时我会继续引导学生对中外的习俗、环境等进行分析,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而后,我会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师生共同总结出中外在色彩、装饰、材料、造型和感受上均不相同。其中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它的布局分明,重点突出,严谨有序,金碧辉煌的庄重绚丽;而科隆大教堂在色彩上主要有灰色和彩色,灰色的是墙体的外表,彩色的是内部的玻璃装饰。教堂的装饰有故事的组成,材料是石制的。科隆大教堂的造型,是尖顶、高耸向上的'。给人带来的是神秘莫测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并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欣赏评述

  为了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中外建筑,我会按照美术兴趣小组分发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大家来看一看,在现代建筑中有哪些建筑运用到了中国古代或者是西方古代的建筑特点?同时引导学生集思广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小结拓展

  第四环节是小结拓展环节。为了加强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掌握和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在评述之后,我会要求学生和我一起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感受快乐的心情。鼓励学生在课下学会用心去体验生活中的美,用更多的艺术形式创作美好的生活。通过这样的拓展活动加强对美好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创造,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以图表为主,学生可以清晰直观地了解中外建筑差异,进一步辨识中外建筑的异同特征。

小学美术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学生开始接触到人物画,捉到人物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多次接触,到了五六年级,又学习过人物结构和一般的比例关系,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认识和经验。但这种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几乎还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就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物头像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面部形象、结构和表情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和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人物画。

  本课教材主要通过传统的"八格图"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学生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规律,包括头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变化等。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技法练习课。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画法,在第一课时我也安排了人物画的写生练习,但不是对真人的写生训练,而是面对照片进行练习,这一方面降低了写生的难度(对象可以保持不动),另一方面更利于对人物头像画的步骤进行更直观的讲解。这将为下一课时的真人头像写生打下基础。

  2、教学目地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脸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方法。

  3、教学重点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4、教学难点①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头像的相关知识。

  ②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5、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授课部分<引入新课部分>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断。目地: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影片,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点击图标,打开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电影明星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认不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答案肯定是认识,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让大家回忆上课前看的影片,让同学们讲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课堂,这时提出问题: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或者说能记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来加以判断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大家: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我们进行人物绘画时,往往就得从人物头像开始。要画好人像,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与我们人脸有关的知识。 <讲授新课部分>

  点击"开始",进入课件首页。首页分四个部分:脸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变化、作业演示,它们分别链接到不同的章节。

  一、脸型特征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有一样,我们要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点击"脸型特征",进入《脸型特征》,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由若干人物头像组成的图片。这图片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有没有规律呢?

  点击图片,出现"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讲解。

  点击"八格",出现"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用鼠标指向"田、国、目"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由、甲、申"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用、风"两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完成脸型特征的讲解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巩固,再在学生中选出一部分脸型比较明显的同学站起来,让其他同学判断他们的脸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这八种不同脸型的特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老师要针对大家回答的情况,加以进一步和分析)二、五官位置(过滤)提问:掌握了人物的脸型以后,我们的人物画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想像在画面中已经画了一个脸的轮廓了,哪么接下来又该画什么了呢?(学生一起回答:五官)。

  点击"五官位置",进入页面,出现一个人头像。

  要画五官,首先得确定出它们不同的位置,这个很重要。引入传统的"三停五眼".

  1、三停就是把我们的脸从上到下分成三份,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请大家看图:

  ①鼠标进入发际区域,出现"发际"二宇,点击,鼠标进入眉弓区域,出现"眉弓"二宇,点击,出现"上停";②鼠标进入鼻底区域,出现"鼻底"二字,点击,出现"中停";③鼠标进入下颏区域,出现"下颏"二字,点击,出现"下停";(讲此节内容时,还应适当的结合自己的面部进行讲解)注意: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脸的中间部位。 (在确定五官位置时,这点非常重要)2、五眼就是我们的脸(正面)宽为五个眼睛长。

  点击鼠标,出现几条线,把脸横向分成五份。同时有两只转动的眼睛,可以移动到每一份中,大家会发现,这五份的宽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五眼的关系)"三停五眼"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这一标准,则成为其明显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但是,儿童与成人不同,年龄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显得越紧凑。

  (过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时也是有感情的,而人们的感情往往都是写在脸上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喜形于色"等都是说的这个意思,那么这种写在脸上的感情,我们)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乐等丰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们要讲的丰富的表情,人们把感情写在脸上,今天,我们就把表情写在纸上。

  (点击"下一节")出现标题"丰富的表情",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一面砖墙,在墙上画有三种具有不同的表情简笔人像画,还有一个小丑。

  (三)丰富的表情今天这里也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丑,他已经捺不住了,就忙着在墙上画了起来,我们看他画的是什么?哦,原来他画了三个人像,还不一样呢?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不同的人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提问)再请同学们观察他们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现的呢?

  (回答)通过五官的不同来表现的,主要通过眼、眉,嘴的不同形态来表现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变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现出来,哪么究竟小丑是怎样把人物的喜、怒、衰、乐画出来的呢?有什么绝招吗?

  我们来问问他?

  点击鼠标,出现"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画人怒;垂眼落嘴眉皱掉。"这就是画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念一念,在念的时候,希望大学能记住这几句口决。 (与同学们一起念)。

  当然,今天我们讲的只是一点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法,画出简单的人物表情,但这又是其它表现方法的基础,其它的表现方法都是在这样的方法基础之上展开的。

  (过渡)我们讲了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学的手也开始痒了,也想在你的纸上画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样画,大家的心里可能还没有底,哪么我们的人物画该怎样画呢?(点击"下一节")(四)步骤演示屏幕出现一张白纸。

  请同学们把纸拿出来,今天画什么呢?今天我专程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模特,大家请看: (点击鼠标)出现一女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画的模特。哪么我们该怎样来画呢?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对象,在观察的时候就要运用到我们今天讲的这些知识,主要从人物的脸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变化,例如:我们观察这位模特,(提问)这位模特的脸型是属于什么脸?五官的比例有什么特别的?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回答)她的脸型是属于"甲"字型脸,中停要宽一点,表情是在微笑。

  步骤演示,分别点击每一步的按钮,出现每一步的步骤演示图。

  在这里,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基础水平,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就一步一步的讲,边讲边画,二是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可以先讲步骤,再播放演示过程,让他们能自主的观察对象,表现对象。 <小结>讲评学生完成的作业,同时根据作业情况复习巩固讲的知识点。

  结束。

小学美术说课稿5

  一、说教材:

  线描画: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可以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小学生在简笔画的训练基础上,再进行线描画的练习,会使其绘画的精细方面和手眼协调方面有很大发展,不仅提高小学生的绘画能力,同时能提高小学生专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发小学生的绘画兴趣。

  小学生在欣赏、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能将小学生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而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开展线描画教学,能引导小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一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针对本学期美术特色活动的要求,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黑白对比来装饰鱼。

  2、鼓励小学生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小学生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小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黑白对比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小学生大胆想象和创作。

  三、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

  2、画好的线描画作品、其他小朋友画的线描画鱼

  3、白纸,黑色水彩笔

  四、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则更为简洁、生动,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小学生感受到鱼宝宝身上线条的纹样美、图案美;

  2、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小学生既形成了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小学生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小学生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小学生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鱼宝宝?为什么?"使小学生在审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经验,为下次经验迁移做准备。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宝宝的?"让小学生用语言将自己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达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小学生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说活动程序:

  共有5个环节:

  1、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的花纹,引导小学生说出鱼儿身上花纹的特点。

  (导入活动,观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然后请小学生讲讲自己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小学生尽可能讲详细一点。

  2、欣赏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引导小学生说说他们的画用了那些线条装饰的,并进行比较。

  再欣赏老师的作品,让小学生学习装饰鱼宝宝的基本方法。我同时逐个展示各种点、线、面(即根据小学生回答展示各种线形和点形装饰),既增强了趣味性,又有效地发挥了教育的功效。

  (欣赏小学生绘画作品,请小学生互相说一说,这些鱼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示范讲解几种鱼的画法:(欣赏老师的作品)

  (1)请小学生说说老师画的画都用了什么线条来画各种各样的鱼。

  (2)教师在小学生最喜欢的鱼身上示范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线条的疏密关系。

  (3)请小学生来装饰几条鱼宝宝。

  (4)引导小学生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鱼?

  3、通过比较,了解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为了帮助小学生理解线描画抽象的形式美的构成规律。我选择了三副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图一: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图二: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图三:疏密变化恰当、有一定规律),小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在教师的追问:"这两个鱼宝宝美吗?为什么"的过程中交流、探索、发现,从而掌握线描画的基本规律,为接下来的创作提供支撑。

  4、小学生创作,教师指导要点:

  (1)鼓励小学生大胆想象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小学生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鱼,并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

  (3)帮助能力差的小学生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5、观赏评析作品

  (1)请小学生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画的鱼

  (2)请个别小学生谈谈自己喜欢哪一条鱼,为什么?

  (3)教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帮助鱼妈妈找回了鱼宝宝,并且鱼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线条的疏密也很好,鱼妈妈谢谢你们了,现在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宝宝,我们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小学生观察、想象、总结鱼的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想象中的鱼。我认为小学生的作品完成的非常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想象丰富构图大胆。小学生画出了变形鱼、潜艇鱼、花朵鱼等各种形态的鱼,每个孩子的想象都是不同的;孩子们在鱼身上设计的图案同样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有植物、海洋生物、小动物、有的孩子甚至用上了数字进行装饰。

  二、专注性。在孩子们绘画的15-20分钟里,全班孩子注意力集中,大家都在安静的环境里低头画着自己的画。有个孩子在鱼身上划出了格子,在格子里进行装饰,20几个格子,她就那样一个一个的画着,即使是周围的小朋友画完了,她依然认真的画着,直至全部画完,体现了孩子们对绘画的喜爱。

  三、自信心。在最后讲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孩子们在全班选出一幅"最漂亮的鱼",结果孩子们都说自己画的鱼最漂亮,并且能说出漂亮在那里:我的鱼形状最漂亮;我的图案最漂亮,看我画了这么多的图案它们都不一样。我用数字来装饰鱼,你们有吗?我还用到了植物呢,有樱桃……唯恐自己的被拉下,体现了孩子们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当然,活动也存在不足之处:小学生分享交流的时间少,这也是孩子们一个学习的过程,小学生通过分享提高构图和造型的能力和水平。从组织小学生评价绘画作品中发现小学生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强, 教师应在关注他人、欣赏他人作品方面对小学生实施影响。

小学美术说课稿6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5—10件左右对称的物体。

  2.能够用对印的方法表现2—3幅作品。

  3.了解对称图形带给人们的一般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说出对称图形带给人们的一般感受.

  2.是否能留心观察对印作品产生的肌理效果。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颜料、调色盘、笔、抹布、水罐等工具材料。

  (2)教师准备与学生一样的材料及范画。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制作过程图,鼓励学生在纸上试一试,之后,可以让学生交流在诗作中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起帮他出主意,主要谈谈,什么情况下印的很清晰,什么情况下不容易印清楚,同时教师可以举例相关学生作品。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那些物品适合用对印的方法来表现,除了书上的,你还能举出那些?

  活动二:

  教师示范:调色,绘画,对印。

  学生在正式的作业纸上练习。(由学生对颜料及水分的控制能力有差异,气候情况对作业效果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晴朗的天气,颜料干得很快,动作稍稍慢一点就印不出来了,因此建议老师让孩子使用水粉颜料,调色过程中尽量少加水,并且,可将作业纸裁得稍小一些。)

  活动三:

  学生作业展示,请学生谈谈在作业中发现的问题及自己是怎样解决的。

  收拾与整理

  第二节

  活动一:展示学生上节印制的作业,让学生将作业拿得远一点,“看一看,想一想,我印出来的东西象什么?”然后进行添画。构图有缺陷的',用添画来补救;形象不清楚的,用添画使它具体;色彩不丰富的,用添画来点缀。可以直接用笔画上去,添画的时候注意对称。

  活动二:

  展示作品,欣赏学生及教材上的作品、图片,让学生谈谈感受,如:平衡、完美等等,学生所说的与对称相关的都予以肯定。另外,在对印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偶然的、奇妙的效果,可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欣赏。

  活动三:

  有目的的创作一幅对印作品,再进行添画。收拾与整理:

  将工具洗干净,将桌子擦干净。

  课后拓展:将作品制成卡片送给师长或朋友。

小学美术说课稿7

  教学目标:

  学生能初步了解染纸艺术和染纸的特点。

  技能目标:

  学生能掌握多种染纸的折法及染纸方法。

  情感目标:

  学生对染纸艺术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不同的折法和染法。

  难点:

  染纸颜色搭配;多种形式的染纸作品。

  围绕三维目标我设计了四大块面的活动:

  活动一设计意图:欣赏染纸作品首先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其次师生通过问题交流,学生能初步了解染纸艺术和染纸的'特点,从而初步达成本节课的认知目标,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活动二设计意图:首先学生动手尝试,自由发挥想象折一折、染一染、想一想,开拓了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愉快的探究染纸方法。其次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体验中的发现,在调动学生求异创新的交流汇报过程中,师生共同归纳出多种染纸的折法及染纸方法。再次,教师在学生较欠缺的作品上适时给予直观演示,为学生清晰具体的感知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三设计意图:学生再次作业,内化并运用技能技法,学生能掌握多种染纸的折法及染纸方法,达成本节课的技能目标。作业要求设计意图,为了鼓励学生“从实践到创造”进一步调动学生创新的主动性。两个展版的作业展示设计,为了更好的体现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把音乐引入课堂,为了能陶冶学生情操,调节作画情绪。

  活动四设计意图:总结或拓展,能让学生对染纸艺术产生兴趣,进一步探究其他染色技法的学习欲望,同时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反思:

  学生思维停在表面时,设计怎样的问题把他们引到深入?

  如何更有效的组织学生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小学美术说课稿8

  我说课的题目是《谁画的鱼》,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我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为欣赏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通过欣赏农民画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表现一条大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色彩、花纹,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能大胆的作画,画出一条大鱼及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和装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同时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难点: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鱼画大。

  四、教学方法

  本着“高效课堂,快乐教学”的理念针对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课特点,课中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情景导入法、直观教学法、指导观察法、启发想像法等;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创造。

  五、教学过程

  欣赏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课的教学中。(直观了解鱼的形态各异;感受自然的`美。)

  讲授新课

  (一)首先通过图片分析鱼的外形结构

  (二)接着出示很多美丽的鱼,分析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先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小鱼的各种外形,花纹和色彩。

  (三)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纸上画一条大鱼,出示两条一大一小的鱼,通过对比发现哪一条更适合,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应该怎样画一条大鱼?接着我示范如何画?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

  (四)接着出示一条更大的鱼,再这条大鱼的对比下我的鱼就显得小了,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对比。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老师画的鱼变大?通过欣赏农民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添加小鱼和人将大鱼衬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优秀学生的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海底绘画比赛,将评选出最美的鱼。

  在评讲环节,我让学生做评委并评选出优秀评委,一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点评的时候学习借鉴其他学生优秀的地方。

  最后让学生投票选举出本次比赛最美的鱼,并颁发奖品以此作为鼓励。

  六、小结

  小结的部分我依旧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的录像来结束本科的教学,一是将学生从比赛创作中拉回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好朋友鱼儿。

小学美术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与层次

  《变化无穷的线条》是人民教育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第四册第二课,它是以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主要取向的课程,以学生熟悉和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本课主要内容采取的是图文结合的方式,分四个层次呈现,第一是用文字告诉学生“绳子、竹杆可以变成画笔”,以诱发其好奇心;第二用“软绳绕成人头像,用小棒搭成桥、轮船”,以其激励学生的能力和信心;第三用三幅操作图向学生阐释操作方法。第四用文字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2、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它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便陪伴着儿童成长,成了许多孩子表达内心世界的手段。用线造型的训练能帮助儿童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创造性,开发儿童的潜能和智力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二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美术教学的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材质,通过摆一摆创造出各种有趣的造型。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材料,在游戏与探索中,逐步形成创作性的构思。3、通过交流启发,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及其美感,并能用线条表现生活中和自然中的事物。

  难点:体验线条表达的情感,并用不同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准备采取以下教法:

  (1)“启发引导法”,根据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运用教具,采用情境诱趣、启发、组织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优化课堂教学。

  (2)“演示法”,根据心量学原理中的再造想象,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教学相关资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更好地引导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边议论,以获得效果。

  (二)学法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因此,我将组织学生用游戏——感知,观察——体验,寻找——印证,分类——归纳,比较——领悟,听音——画线,构思——摆图,展示——分享等自主活动体验型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的达成学习目标。

  五、说学具与教具

  教具:课件、毛线、小棒、范画、勾线笔、胶水。

  学具:毛线、小棒、勾线笔、胶水。

  六、说教学程序

  “美术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美术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在“美术欣赏活动”和“美术创作活动”中真正体验美本节课我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情境激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在课始的导入阶段,创设了游戏情境,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毛线自由选择游戏方式,并提醒学生观察毛线的不同变化;第二个情境是摆放“运动的线条”,让学生在观察彩线在运动中的形状变化。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线条是可以运动可以变化的。由此引出课题。

  (二)四周寻找

  像“线条”这种绘图的基本元素无处不在,为此,我在学生感知线条的运动与变化的基础上,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让学生体会到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将寻找到线条分名别类。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找——看——分——归的自主活动中,感知了线条的运动与变化可以组成各式各样的实物。

  (三)分组比较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各种不同线条的.特点。我组织学生:

  1、分组选择比较对象。

  2、分组观察讨论本组比较对象的特点

  3、全班交流展示比较结果。

  (四)析图摆线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多给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为此,我的作法是:1、多媒体播放教材中的这幅图,让学生边观赏边分析边思考:A、这些图各象什么?B、这些各用什么材料摆成的?C、这些图中有一些什么线条?2、观赏后,组织学生交流思考结果。3、选择适当媒材试着摆去各种不同的线条。4、展示所摆的这些线条并相互评价。

  (五)自主摆图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对比自己的情感和认识。据此,安排这一程序,让学生在自主构思----自主摆排——交流展示——评价共享,等主动学习活动中学会了各种材质摆图形。

  (六)联想拓展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我设计了听音乐画线活动。找线条的变化与音乐旋律变化之间的联系。用不同线条表达自己的不同心情的活动,共创美感的乐趣。

小学美术说课稿10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4课《艳丽的大公鸡》。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

  本课属于xx造型表现xx领域。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一色调以及xx冷、暖色的基础上,xx学习对比色的应用xx,让学生了解体会xx色彩对比xx的魅力,为后面复杂色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情感和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不同美术工具与媒材进行表现,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冷色、暖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搭配的美感。

  培养感受色彩美的意识,逐步提高学生观察、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欣赏、绘画等方法,感受冷、暖色对比运用,使画面产生艳丽活泼的感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创作色彩画的兴趣,并学会运用色彩知识为生活服务。

  根据以上三维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冷色、暖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对比的美感。

  难点是:运用冷暖对比的方法,创作特色鲜明、姿态生动、色彩艳丽的大公鸡。

  二、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紧扣新课标,在本节课我将以引导者的身份,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对比法、讨论法、示范法、展示评价法。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本节课我运用了两种学法:探究性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法学法的灵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同时,课前的准备工作有: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铅笔、彩色笔、图画本、公鸡图片

  下面我将说一下重点部分:

  三、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体现多元化评价,健身、益智、多彩童年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

  本课我共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课的开始,我将以猜一猜的形式,进行谜语导入:头戴大红帽,身披五彩衣,好像小闹钟,清早催人起。同学们通过特征猜出是大公鸡。引导同学们对大公鸡的特征有了初步了解。

  同时我引出课题——《艳丽的大公鸡》

  第二环节:新授知识

  1.欣赏交流

  同学们拿出课前搜集的大公鸡图片,让学生观察:单脚立地、行走、吃食、打鸣等形态各异的大公鸡。学生小组讨论,大公鸡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以及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教师总结得出大公鸡有高昂的头部和美丽的鸡冠,披着彩色羽毛的身体,粗壮的爪子,翘起的尾巴。

  设计意图:学生深入了解大公鸡的形象特征,为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奠定基础,便于后期的造型表现。

  2.探索色彩

  学生观察课本34页农民画《金鸡展翅》,说出画中所用的色彩,并指明在色相环上的位置,教师引导学生从冷暖色的角度归纳色彩,得出画面中的大公鸡,把冷色和暖色一起运用,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感觉色彩艳丽动人。学生小组讨论总结:红绿、黄紫、蓝橙是给人感觉最为强烈的三组对比色。

  设计意图:复习之前学习的对比色知识,感受对比色与冷暖色的关系,解决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攻克教学重点。

  3.深入积累

  观察图片:一幅是运用同类色装饰的图案,另一幅是运用冷暖色搭配装饰的图案,引导学生欣赏、比较,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进行小结:冷暖色穿插变化丰富,给人的视觉冲击力较强,进一步探究使作品更加艳丽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视觉艺术积累,对后期的绘画创作也有促进作用。

  4.微视频示范

  通过播放微视频,讲授大公鸡的绘画步骤,教师示范色彩搭配的方法,讲解色彩搭配的注意事项。运用新媒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知识。

  第三环节:创作实践

  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启发学生用真实,想象,幻想,抽象多种手段来表现自己心目中,艳丽的大公鸡。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学生进行创作。我进行巡回指导,将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优秀的作品及时表扬,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第四环节:展示评价

  我设置了欣赏评价作品这一环节,为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展示,并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保护学生自尊心,采用人文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有效评价不仅使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板书设计

  我将黑板的左侧作为知识讲授区,写出本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将黑板右侧作为范作展示区,为学生讲解创作过程,

  并在黑板的中间设置学生作品展示区,为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展示。

  (题目)

  姿态、冷色、暖色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擦黑板!结束。

小学美术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因此我会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我所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4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继上节课《认识抽象画》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用点、甩、滴、洒等手段创作抽象画作品。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不一样的艺术创作方法,体验创作抽象画带来的奔放、自由、欢乐的艺术创作过程,学会用线条粗细、缓急,色彩的组合叠加等形式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绪。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我授课的重要依据。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经过上节课《认识抽象画》之后,学生初步了解了抽象画,但是动手能力比较欠缺。所以我会将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强调体验和游戏性,丰富学生的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知抽象形式语言和创作方法,理解抽象艺术作品内涵,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创作抽象绘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抽象画,并进行实验性的绘画,运用甩、吹、洒、点等方法进行创作,增强观察及表现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抽象画的美,领悟不同艺术形式作品的魅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正确认识抽象画的艺术形式,理解抽象形式语言,能用点、线、色彩组织画面,结合多种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抽象画作品。

  难点:能用抽象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创作一幅有形式美感的抽象画。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践行新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演示法、讨论法和示范教学法,从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基本的绘画工具等。

  七、说教学过程

  皮亚杰曾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所以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游戏互动,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会引导学生在A4纸上任选颜色随意地将颜色泼、滴、甩、洒在纸面上,并提问学生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每种颜色看上去有什么感觉?学生观察不难得出,滴流的红色有爆炸和恐怖的感觉、黑色的点有紧张的感觉;流动的蓝色线条看上去很优美。从而导入课题《学画抽象画》。

  通过这种演示互动提问的导入方式,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环节二:观察画作,总结方法

  我将出示波洛克《蓝棒NO.11》的绘画作品,并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内容?作品带来了怎样的直观感受?学生在观察后回答,我将进行总结这幅画主要内容是由点、线、面、色的组合叠加构成,给人的感觉是震撼、爆炸、惊讶、烟火、动感。线条眼花缭乱,色彩饱满明快,相互交织辉映,画面充满了无拘无束的活力和舞动的美感。

  随后继续引导学生猜测作者的创作技法,通过学生们的'猜测,我将进行补充并总结:画面运用了滴、甩、洒的方式,也用了画笔或木棒蘸颜料进行印制或绘制。

  然后我会出示几幅抽象画作品的局部,并让学生观察这些点、线有着什么样的变化?由于此环节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我将设置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加以巡视指导。学生经过对比分析观察后,我会进行总结:画面上的点、线是用甩、吹、洒、点等方法进行创作,配合画笔等进行表现,在一幅画面中,线条是有粗细变化的,不同的颜色画面质感也不同,造成了变化的美。

  紧接着组织学生模仿这些点、线绘制的方法,体验一下点、线的游戏。

  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掌握绘画的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思维之间发生碰撞,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环节三:示范抽象画,学生实践

  我将示范抽象画方法及步骤,演示如何用甩、吹、洒、点等方法进行创作,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添画成各种形象。

  接下来便请学生大胆创新,引导参考课中的点、线组合图例,用甩、吹、洒、点等方法创作一幅富有动感的抽象画。

  这一过程体现了美术课程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在此期间我会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表现方式多样,点、线组合富有美感。

  环节四:作品展览,交流评议

  我会请学生将作品展示出来,组成作品展,并请他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同时请其他学生从画面内容、色彩、技法等角度欣赏交流,并和学生一起拍照留念。

  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我总结反思,改进教学。

  环节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课知识框架并进行情感升华,让学生理解不同风格的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

  总结本节课收获之后,我会趁热打铁请学生课下搜集著名的抽象画作品,下节课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分享。

  这一环节请学生主动分享收获,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贴合学生学段的教学方法。最后的搜集资料的作业是为了让学生以课堂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使美术课堂与课外,美术知识与其他知识形成沟通,进一步体会美术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小学美术说课稿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设计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感受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策划、合作、展示等活动,学习制作提线纸偶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继承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感受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形象的设计和提线的连接、调节方法。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感受体验法、实践练习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多媒体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木偶艺人表演的《四将开台》,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你们知道表演者手中拿的是什么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表演者手中的为提线偶,源于我国古老的民间。

  教师继续提问:你们想亲手制作一个提线纸偶吗?

  教师顺势引出课题——《提线纸偶》。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开门见山低导入新课,直观地让学生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初始纸偶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将提线纸偶分配到每组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纸偶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

  学生赏析回答

  教师总结:筷子、彩色纸、丝线

  教师继续提问:这些提线纸偶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学生赏析回答

  教师总结:提线板、提线、戏偶(头、躯干、四肢)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深入探查

  教师演绎小小提线纸偶,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教师演绎了怎样一个情景故事?怎样表演偶戏的?

  总结回答

  教师继续提问:

  提线纸偶是怎样动起来的?怎样才能制作出一个活泼好动、特征鲜明的提线纸偶?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利用提线;有创意地栓提线,可制作出一个形象独特,四肢灵活的纸偶。

  【设计意图:了解提线纸偶的制作材料,启发学生巧妙利用废旧物】

  (四)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纸偶的制作方法:

  头身制作:纸偶的'头身可以采用平面的、立体的、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不同方式。其实,它们就是基本形的巧妙组合。

  四肢制作:①用两张纸条反复交叉折叠②一张纸条反复上下折叠

  提线与纸偶的连接方法:①用线进行捆扎②系好线绳③用纸粘连好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给予学生技巧的点拨、思维的引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实践练习

  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创台词和故事,合理分工,用纸材制作提线纸偶和简单的背景、道具,为大家表演。(辅导要点:活动方法的运用和提线的巧妙连接)

  2.教师组织学生评选出最佳编剧、最佳造型、最佳提线、最佳协作、最佳表演奖。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制订计划、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协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出示不同国家的提线木偶,拓宽思维。并引导学生课后思考为什么这种古老的艺术能延续至

小学美术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作为一名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将知识准确的传授给学生。所以正确解读教材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步。我说课的内容选自湘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十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了解中国画的意境之美,认识到中国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并且根据诗词的意境画一幅中国画,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对传统中国画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了解教材后,正确把握学情是我授课的重要依据。五年级的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都有所提高,有一定的诗词积累量,并且已经学习过中国画,已初步认识了中国画的特点,但是对于诗画结合这一独特表现形式的了解较为匮乏。因此,我将结合学生熟悉的诗词,从内容、色彩、构图等方面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理解画面的意境。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中国画诗画结合的特点,体会作品中的'意境,并根据古诗词画一幅水墨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画作品的欣赏、分析,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并表现一幅诗画相映成辉的水墨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正确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为了使课程有的放矢,我设置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根据古诗词,画一幅水墨画。

  难点:创作一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作品。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践行新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情境法、谈话启发法和示范教学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同时为了辅助我的课堂教学,我还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相关图册等。

  七、说教学过程

  紧扣新课标的理念,为了让学生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在趣味情境和轻松氛围中掌握知识,我设置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将用语言描述学校池塘初夏的景色:荷塘中的荷花刚刚冒尖,许多的蜻蜓在荷塘里飞舞。以语言的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美景,并尝试为美景配上一首诗词,从而引入课题《水墨诗心》。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作铺垫。

  活动二:描述分析

  美术课要关注文化与生活,我将设置“诗配画”的小活动,分别展示四句古诗词,引导学生找出合适的美术作品搭配诗词。学生积极的参与活动,并说明理由,学生往往结合诗词和画面的内容进行选择,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会给予肯定并抛出新的问题:除了画面的内容外,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诗词的诗意?鼓励学生大胆的回答,我将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两句诗词对应的作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画家是如何表现“红”与“孤”的,进而总结出构图、色彩同样可以很好的表现诗意。通过此环节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接下来我将展示潘鸿海《鱼戏莲图》,并出示一系列的诗词,请学生选择最能表现画面意境的诗句,小组讨论:画家是如何表现诗词的诗意的?鼓励学生从内容、构图等方面进行回答,我进行补充总结:画家抓住诗中的“戏”字作为突破,在幽静的莲叶间跳跃着活泼、生动的鱼,通过鱼尾不同方向的摆动,生动的突出“戏”字。

  通过以上作品的赏析,学生已经初步的了解了画面的诗意,这时我会提出新的问题:你是如何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独具特色,一幅好画配上相应的诗,诗与画的结合能取长补短,可以使静止的画面活跃起来,并使画面得到充实;同时诗也有了形象的凭借、想象的依托。

  活动三:示范讲解

  本环节中,我将示范水墨画的步骤,着重展现诗画相映成辉的表现方法。通过示范,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绘画的方法,从而更加深刻的体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并且为后续的创作奠定基础。

  活动四:实践展评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和愉悦性,我会布置这样的课堂练习: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结合诗意画一幅水墨画。在学生自由创作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观察,给学生以个性化的指导。

  在学生完成设计之时,我会开展“诗画交友会”的展示活动,组织学生以画会友,并说一说画面的诗意,其他同学则从作品的内容、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交流评议。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方式,再次引导学生认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五: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会请同学们自己说一说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的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再次感受中国画的魅力,培养对中国画的热爱之情,激发传承意识。

  为了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我将课程延伸至课外,布置这样的课外活动:为语文课本中的诗词配画。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小学美术说课稿14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四册中的第15课《画夜景》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画夜景》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 这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不受制约的想象会像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因此,我根据《美术课程总目标》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创新精神。”并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的绚丽多彩,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使学生了解颜色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2、操作目标:学习表现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能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认识深浅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通过对夜景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现夜景的美感。 教学难点是:颜色深浅对比在画面中的实际运用。

  二、教法运用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天真浪漫、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打算以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教学:

  1、情境激励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欣赏、交谈、想象”为主要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通过把学生带入艺术的空间里,引导学生不受限制地、敢于打破常规地、自由大胆的进行遐想,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从而有力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2、德育渗透法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文中指出“各门课程之间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因此,教学时通过欣赏家乡夜景对学生渗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学法分析

  本课以“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为主要目的,因此,我准备采用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学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本课难点——认识颜色明暗对比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对比的多种方法。

  2、合作交流法 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验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组织、导入

  1、 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做好准备。

  2、 欣赏导入: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夜景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夜景的兴趣。

  3、 引出本课课题——《画夜景》。

  (二)、创设情境,认识明暗

  1、 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景。请数位穿同色系衣服的同学上台模仿服装展示,其他同学讨论比较衣服颜色,找出哪些是亮色哪些是暗色,然后请一两位同学上台将模特按衣服颜色深浅顺序排队。通过直观、深动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亮色与暗色的差别。

  2、引发思考 质疑:颜色的深浅是绝对的吗?教师随机找两位模特请学生比较衣服颜色深浅,再用浅色与另一位模特衣服比较深浅。启发学生思考:颜色的深浅是相对而言的,是利用颜色对比产生的。一个颜色只有和其他颜色相比较时才能分辨深浅。在美术中,把他们叫做颜色的明暗。

  3、语言表述 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我准备利用各种颜色的小花为奖励品,奖励给一些有独到见解、敢于表现的学生,以此来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质疑讨论,自主探究

  1、欣赏,感受我先整体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接着用一种兴奋的语气告诉学生:你们想不想看看夜景呢?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一组夜景与白天景色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家乡美景。

  2、质疑,引发思考白天和夜晚,同一景物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意见。(我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深浅颜色对比会使画面产生强烈效果。

  3、德育教育,引入绘画方法 引出问题:咱们兰州的夜色是这样美丽,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它画下来?那么咱们能用什么方法描绘出夜景呢?

  4、 学生分组讨论绘画方法,发挥想象力,找出描绘夜景的好办法。

  5、 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后,教师介绍并演示不同的绘画方法。

  (1) 用油画棒直接在深色卡纸上绘画。

  (2) 先用浅色油画棒绘画景物,再用深色水彩涂抹背景。

  (四)、欣赏评述,提高审美

  1、欣赏作品 在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播发课件,目的是: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借鉴大师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并在欣赏中获得新方法、新思路。

  2、布置实践任务现在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兰州美丽的夜景吧!

  (五)、大胆创作,点拨引导 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进行描绘,注意色彩的运用。并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表现,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助解决诸如构图、色彩搭配等问题,教师适当引导突破。

  (六)、展示评价,交流经验 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1、自评: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仪上展示,说说自己的画面内容,觉得自己的画画的好不好?什么地方画得棒?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

  2、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文学与艺术相结合。并请学生把作品贴于“小画家”展示栏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创新意识。

  (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先整体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要求学生回去后把画给家人看看,并把自己变成巨人后的故事说给他们听听,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亲情沟通的情感意识。

  五、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奖励区和展示区。

小学美术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较充分地感受棋文化以及棋子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时期棋子的造型变化及棋子不同角色的个性化表现,有意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棋子角色进行造型设计表现与应用,用充满想象力的独特的造型和色彩展现棋子的美。

  教材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弈棋图和立体造型的棋子,如唐朝绢画、汉朝弈棋俑、宋朝的象棋棋子以及现代的立体象棋棋子等等。还展示了现代游戏棋以启发学生产生更多的设计表现方式,尽情地表现自己设计的棋子造型。

  本课为设计?应用类型的课,安排2课时完成,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第1课时主要了解棋文化和棋子的制作工艺,并设计自己喜爱的棋子造型;第2课时完成棋子制作,并运用于下棋的游戏中,体验下棋的乐趣。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做好相互间的衔接。

  二、说教法学法

  1、激趣法

  2、引导法

  3、评价法

  1、动手实践法。2、观察思考法

  3、合作法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棋文化,培养学生对历史悠久的棋文化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立体的`棋子。

  3.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的感受、设计和表现能力。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对棋子立体造型的观察、设计与表现。

  难点:对棋子不同角色特征的把握与表现。

  五、说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泥巴或橡皮泥、水粉颜料、雕刻工具等,收集有关棋文化资料

  (教师)尽可能收集各种棋的图片资料、范作、各种制作工具和材料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

  2.揭题。

  这是什么?出示棋子。揭示课题:《自制棋子》

  3.引导思考。

  (1)你喜欢下棋吗?喜欢下哪种棋?

  (2)下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锻炼思维能力,培养顽强沉着、机智勇敢的意志品质……)

  (3)你印象中的棋有哪些棋子组成?

  使学生认识将帅、兵卒、车马炮和棋盘等。

  (4)你知道棋的来历吗?引导学生感受棋文化。

  4.引导探究。

  (1)书上的棋子在造型上有哪些特点?

  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大胆地说出棋子的造型、色彩特征等。

  (2)让学生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棋子。相互评点、交流感受。

  (3)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不同材料及不同的表现方法。

  5.作业要求:用泥塑的方法,表现独一无二的棋子。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1)棋子的整体造型;(2)表现方法;(3)个性体现。

  7.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再让同学评议,教师小结。

  8.延伸部分: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表现棋子吗?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尝试。

【小学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说课稿11-20

小学美术说课稿11-18

小学美术说课稿范文04-27

小学美术说课稿优秀05-08

小学美术说课稿[推荐]02-24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02-21

小学美术说课稿:《风筝的魅力》12-10

小学美术说课稿15篇01-09

小学美术说课稿(15篇)01-09

美术说课稿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