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说课稿

时间:2024-05-21 15:13:1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舞蹈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舞蹈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舞蹈说课稿

舞蹈说课稿1

  《幼儿舞蹈教学》这一舞蹈内容,是在学生经过课堂实践学习了幼儿舞蹈常用步法、律动、幼儿歌表演、幼儿集体舞等前提下,初步掌握幼稚园舞蹈教学的一般方法,以及在进行教学时的一般规律,通过幼儿舞蹈全面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教学、改编、创编新舞步的能力。

  舞蹈教学是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属于美育的范畴,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舞蹈在幼儿教育中,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在了解幼儿舞蹈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密切关系,和幼稚园舞蹈教学的基本纲要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还要研究如何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把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培养,贯穿教学的始终,并根据教学规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幼稚园舞蹈教学的一般方法,并懂得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2.培养学生在幼稚园舞蹈教学中组织教学。

  3.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由于幼儿舞蹈教学方法是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又是最关键的内容,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幼儿舞的几种常用教学方法。然而,在掌握了教学方法时,还要懂得在什么样的舞蹈教学中该选用哪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怎样合理运用幼儿舞蹈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这一原则,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教学方法选用引导操作、议论、概括、练习的方法和采用录音磁带放伴奏音乐来辅助教学,努力营造一个“实在、有序、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探索、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 、激趣引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探索的一种动力和成功的诱因”。放磁带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幼儿舞基本步法,歌表演和成品幼儿舞〈〈摘星星〉〉的伴奏音乐,采用以旧引新,创设“悬念”,引入新课,在让学生回忆所学幼儿舞内容时,教师提问:假如你现在站在舞蹈课室讲台上,面对小朋友要把老师教过的律动教给小朋友,那你该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才能使小朋友最易于接受呢?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二、引探新知

  在引导学生探新时,为了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依据大纲有关“幼儿舞蹈有哪几种教学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平时学过的律动、歌表演、表演舞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摸索出哪种方法最适于律动,哪种最适合歌表演等。这部分教学我按照三个步骤设计:1、讲解、演示2、引导议论3、概括运用。

  1.讲解、演示

  在教学中,先讲解幼稚园舞蹈教学的一般方法包括:(1)示范法;(2)练习法;(3)分解组合法;(4)观察模仿法;(5)游戏法;(6)语言提示、讲解、口令的方法;(7)个别教学法。让学生用最快的办法了解掌握这些教学方法的作用。在讲解的同时,并且配以以前自己在教学时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动作或表演加以演示。

  2.引导议论

  比如我现在要教一段集体舞,那么必须先要熟悉集体舞的`伴奏曲,掌握基本节奏,然后根据集体舞的形式,进行必要的基本动作、角色动作教练,最后再组合完整,反复练习。而在教基本动作时,同学们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呢?角色动作又是用哪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议论。

  3.概括运用

  通过学生自己所学过的幼儿舞内容,结合所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是相辅相成的、互相渗透的,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必须从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幼儿实际接受水平出发,从而概括出:例如在进行律动教学时,要熟悉了解律动音乐的形象和节奏,要抓住动作的形象和节奏进行的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讲明律动动作的形象特点和富有感染力的示范,然后让小朋友观察模仿进行练习。再如在歌表演教学时,首先必须唱好歌,然后教练基本动作,讲解歌曲形象与动作形象情绪配合一致性的要求,分句或分段练习,最后完整练习。

  为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把学过的律动《伸伸手、弯弯腰》,歌表演《摘星星》磁带听一遍,并请几位同学把这三小节舞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答。

  三、巩固练习

  幼儿舞教学的全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介绍舞蹈、教练舞蹈和复习巩固舞蹈。在巩固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幼稚园舞蹈教学中的教学组织,根据

  幼稚园舞蹈教学大纲,设计了如下练习题:

  1.基本题:巩固练习好幼儿舞所有内容。

  2.变化题:比如进行表演舞《蜗牛和黄鹂鸟》教学时,应该用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操作题:让学生用示范法试讲律动《坐飞机》的教学方法。

  4.发展题:放一小节儿歌,让学生即兴创编简易动作,并进行教学演示。

  5.思考题:在运用观察模仿法时,被观察者的动作应准确、富有感染力,最好是镜面示范,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镜面示范?也就是在教舞蹈时,教师该背向小朋友,还是面向小朋友?

  在学生练习中,教师边根据信息反馈,边引导解决存在问题,通过多项练习,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活跃思维,又培养了能力,练习后,教师结合舞蹈教学方法的广泛应用性,渗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为突出幼儿舞蹈教学的教学方法及运用,按照运用规律,师生共同进行课堂总结幼儿舞教学方法运用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1.弄清授课内容是基本动作或律动等。

  2.运用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密切结合小朋友的实际接受水平。

  最后,布置幼儿舞《春天在哪里》用哪些教法,下一节课分组练习。

  这节课通过采用引导操作、议论、概括、训练的方法,既使学生掌握了幼儿舞蹈教学方法,又培养了学生正确运用所学教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舞蹈说课稿2

  一、说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而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舞蹈教育,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背景下与其它艺术门类百花齐放。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打破原来的“言传身授”的古老教育模式,使舞蹈教育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蒙族是少数民族,是五十六个民族当中的一员,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草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勤劳勇敢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的散居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区。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2、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蒙族舞的体态风格,并且灵活运用蒙族的各种手形手位。

  3、教学目标:

  ⑴通过蒙族舞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蒙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造型,动作韵律特点等。

  ⑵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自身鉴赏,舞蹈表演的能力。

  ⑶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动作融会贯通,学会简单的创编。

  ⑷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4、教学重点:舞蹈虽然是动作的艺术,但不仅仅只是做做动作而已,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民族的风格特点。这节课的重点就放在对蒙族舞基本动作的教授上,因为学生做动作往往是单纯的模仿,有时候还模仿的不像,再加上这节课的内容较多,要力求使他们把动作掌握好,是这节课的重点。

  5、教学难点:这节课的难点就是要求学生们创编。这些学生大多没有什么舞蹈基础,创编对于他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她们都是幼师生,将来很有可能走上教学岗位,所以学会基本的舞蹈的创编对他们来说也是一项基本技能。

  三、学教法

  为了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抓住蒙族舞的风格特点,攻克舞蹈的重点和难点,我主要操用了以下的方法:

  1、视觉图像法:首先蒙族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等对于我们这些汉族的孩子来说不那么了解,为了学生能更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我先拿出了一幅具有蒙族特色的饰品,通过视觉的刺激和教师对饰品的讲解,逐渐的引出蒙族舞蹈的体态特点,使同学们在欣赏中接受知识,在介绍手形、手位时,我打破了以前那种老师做,学生学的传统模式,找了许多手形手位的示范图,让学生们自己去找动作,去配动作,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也起到了一定的强化作用。

  2、情景模拟法:和一般的课不同的是,这节课我把它设计成为一节“舞蹈采风行动”,老师为导游,学生则为快乐的旅行者,从认识蒙族到走进蒙族,始终让她们感觉到自己好像真的身临其境一般,不会觉得上课会有什么压力,能够很好的融入其中。

  3、语言启发法:教师的语言是最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师的语言生动,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在这节课中,我不断的用语言来启发学生,让她们转化角色,把自己转换成一位美丽的蒙族少女,这样她们做动作会显得比较自信,对于我们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是很有帮助的。

  四、说学法

  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法和学法是相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什么样的学法,应该说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决定了教法与学法。但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用视觉的观察来模仿老师的动作和图片的动作,听觉来把握蒙族舞蹈的风格以及乐曲的旋律和节奏,不断的鼓励、启发她们主动性的学习。注重学生创造性的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渗入素质教育。

  五、说教学顺序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教师在优美的蒙族音乐声中,介绍蒙族及蒙族舞蹈,完了后,让她们谈谈听完之后的感受,从而引出蒙族姑娘的饰品,通过饰品再引出蒙族舞蹈的体态特点。

  3、达标教学: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方法:

  ⑴在做梦族舞体态动作的时候,是通过欣赏一个饰品后再去做的,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对这一块内容马上就掌握了。

  ⑵手形手位的教授。利用一些手形手位的图片,再加上对于骑马这种动作的描述,使学生们强化记忆。

  ⑶再接下去就是创编实践。这一块内容是本课的难点,在学生创编之前教师带头编了一个舞蹈,让学生一边看,以便带着问题:老师在这个舞蹈当中用了那些手形手位,老师是怎样进行编排的?让学生首先明白创编是怎么回事儿。然后,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她们大胆的创编,活学活用,这样,编一组4个8拍的动作应该是可以完成的。编完之后,还让她们跳出来,并且大家一块儿来学。

舞蹈说课稿3

说教材

  《采茶》是大班下学期的韵律活动,这4曲子分为四个乐句,讲述了春光明媚,采茶姑娘高高兴兴走到茶园,忙着采茶的欢快场面。音乐节奏欢快,每一句都以长音结尾,让幼儿比较容易地区分乐句。现在正是春暖花开,茶香飘逸的时期,苏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户晓。前两天还组织了幼儿到东山茶庄去亲自尝试了采茶、制茶、品茶的活动。为了能进一步深化这次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表达幼儿的内心体验,我选择了这个教材,让幼儿将生活化的动作向着细腻化的表达。

  说目标

  《纲要》明确地强调,丰富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我班有部分幼儿信心不足不愿意表演给别人看,特别是韵律活动中,孩子们大部分趋向模仿教师的示范,创新意识不强。所以结合《纲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在幼儿熟悉音乐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2、启发幼儿创编不同节奏、方位及幅度的采茶动作,根据图谱组成一只完整的舞蹈。

  3、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采茶的活动录象资料采茶课件一个茶园情景布置摄象机一个

  活动过程

  本节课的主要步骤分为四个

  1、看采茶活动的录象资料,讲述自己是怎么采茶的,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2、听音乐,了解音乐的性质。

  3、看图谱创编动作。

  4、拍摄录象自由表演。观看录象,讲述生活经验,重点学习采茶动作。

  说过程:

一、导入

  提问:

  1、小朋友你们看电视里是谁呀?在干什么?那你们都是怎么采茶的?请你用动作试一试。(这个录象资料是小朋友在采茶时拍摄的,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影象后会非常高兴,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幼儿会说“我是两只手同时采摘的”有的说“我是左右手交替采的,一根一根放……艺术允许幼儿自由参与,自由发挥,容许参与者将自身内在信息与外在信息广泛交流,这种开放性特点给幼儿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而广泛的天地。

  2、学习采茶动作,将动作细腻化,体现教师的引导功能。教师除了要不断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之外,传播性内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将镜头定格在采茶姑娘的手部动作上,让幼儿观察她们是那两个手指动的,向什么方向动的,怎么动的?可以运用示范、讲解、练习的方法来学习基本动作。特别致意“凤点头”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节奏,接受力强的还可以提示他们通过提压手腕来夸张动作,将韵律感表现得更优美、柔和,协调性差的就将手关节动起来就行了。

  二、熟悉音乐,了解音乐性质

  提问: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名字就叫《采茶》想听吗?让幼儿对音乐有一个初步、完整的感知。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

  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听了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园里非常热闹,有的托起茶篓,幼儿忙着采茶,有的寻找茶叶忙碌得很。通过提问总结将抽象的音乐,情景化、具体化,有利于幼儿有内容有动作可表达,而不是空洞的,将音乐于生活经验相结合,儿发展规律中的“建构性”原则。仔细听曲子的节拍,并用基本动作打拍,在幼儿创编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采用采茶的动作打拍,将基本动作的训练渗透在其中,要求手指曲伸的节奏、速度与音乐相吻合,根据把握的程度来限制练习的遍数。

  三、区分乐句,了解节奏谱

  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我把抽象的音乐、节奏用具体的画面来表示,既降低了接受新事物的难度,又有利于表述

  提问:

  1、听一听,看一看这首曲子有几个乐句,(出示四根茶枝)小朋友就说有四句。

  2、根据节奏谱打拍(让幼儿在复习动作的过程中熟悉图谱的作用、变化)

  3、谁来说说为什么有的地方会冒一个芽?有的地方会冒两个芽?(根据音乐幼儿会说快慢不同)

  总结:原来这四句中第二句最快,其他三句的速度是一样的。出示图谱,创编舞蹈动作,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提问:

  1、今天我们要编个采茶舞,那快的地方用什么动作表示,慢的地方用什么动作表示,(让幼儿根据冒芽数量的变化,结合音乐来感受到乐曲旋律的变化,引导到动作、情绪上的不同。请小朋友自己根据音乐动一动,并且个别幼儿示范,体现幼幼互动的原则。

  最后总结,节奏快的地方采茶的速度要快,手甩的范围要小些,否则来不及。

  2、出示一片高低、疏密不同的采摘画面,认识图标,创编有序的动作。

  请你们看看学一学这些阿姨是怎么擦小哈的,为什么这样采,通过画面的不同,激发幼儿在不同方位创编动作。有的会说在采矮一些的茶树时要蹲一些的弯着腰,在高好的地方还要踮着脚,太高了需要用搭勾把它拉下来,幼儿长的少需要挑开数值找一找,有的还戴了草帽,幼儿在卷衣袖……根据幼儿说的形象出示图标,让幼儿了解图标的含义,将幼儿的认识转换成长时间的保留没,广泛了创编的素材,缩小了动作同化趋向模仿的'可能性。

  示范让幼儿知道舞蹈的创编步骤,一师幼互动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幼儿自由选择图标并表演,用摄象机拍摄。能力弱的可以编一二句,然后几个人组合,幼幼互动体现合作的快乐。请部分幼儿讲解自己是怎么排列图标的,并表演,带领大家一起跳。(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意,肯定和接纳他们的独特审美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创造快乐。)播放录象将幼儿的情绪提升到了高潮,那些平时不愿意表现的孩子看到,自己也能优美的表演以后,增强了信心,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出舞蹈中的不足,提出新的要求,如表情、节奏上的把握,同伴间太挤等。为了让活动的激情继续,在教学手段上就要带给幼儿一种新鲜感,在提出舞蹈要求后提供一个场景、道具等让幼儿在情景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了孩子的表演欲望,而且通过场景有机的布置。有效地控制了同伴的碰撞。

舞蹈说课稿4

  一、说教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带给我们丰富的情感;艺术是引人入胜的,它用生动的、美的形式装点着生活。而舞蹈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它具备着丰富多彩又富有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以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舞蹈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以动作姿态来表现音乐,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又能激发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精灵在孩子们的心中总是梦幻美好的,借助这一份美好让孩子通过对树精灵的喜爱随着音乐的起伏不自觉就会产生兴趣,拉手、转圈、交换舞伴,这些对幼儿来说都是一种交流感情的动作。音乐分为两个部分,为的是让幼儿通过感受乐曲AB两段的特点和对图谱的观察来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出来。大班的孩子已具备一定的方位意识以及识图谱的能力,基本的位置变换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多大的难度了,整节课的舞蹈动作很简单,重点放在了队形的变化及相互间的合作上。

  二、活动目标

  新《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所以教学活动的过程必须注重幼儿的艺术感受和创造力的发展,注重幼儿活动的过程。因此将本活动的目标分为:

  1.在感知音乐的基础上,掌握由四拍子变化到三拍子音乐的节奏特点。

  2.学习看图谱并能根据图谱的变化分段学习舞蹈内容。

  3.感受树精灵之舞的喜悦,体验与同伴舞蹈的快乐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的重难点离不开活动的目标的具体要求,相互间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分为:

  重点:在感知音乐的基础上,掌握由四拍子变化到三拍子音乐的节奏特点。难点:学看图谱,根据图谱的变化分段学习舞蹈。

  四、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我将活动准备分为以下两方面:

  1 、物质准备:课件、音乐、幼儿用的圆点、人手一朵手花

  2 、幼儿前期经验准备:理解图谱中各个图形的含义、熟悉AB段音乐

  五、教学策略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让整个教学动静结合以及兼顾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1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 、情境教学法

  3 、自主学习法

  六、活动过程:

  我将本节课的流程分为以下几大环节:一、听音乐,做律动、二、看图谱,学跳舞蹈三、听音乐,愉快的退场

  一、听音乐,做律动

  师:孩子们,听着音乐,拉起好朋友的手,一起跳起来吧!

  1.男女两人一组,围成圆圈坐下。

  (播放这段音乐即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的环境,又作为接下来幼儿舞蹈中的歌曲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个铺垫)

  二、看图谱,学跳舞蹈

  1.谈话导入活动

  师: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夜幕降临后,一群树精灵就获得了自由。瞧!它们在跳舞呢。(播放视频)

  师:这是枫树精灵、这是杏树精灵。它们想要来跳一支树精灵之舞,看它们站成了什么队形呢?(圆形)

  师:你们谁是枫树精灵?谁是银杏树精灵?

  师:瞧,在你们的右手上也带着代表枫树和杏树的小花,红色是枫树精灵,黄色是杏树精灵。枫树精灵和杏树精灵一个隔着一个站着,围成一个圈,小朋友们一下就看明白了。(这样做是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找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站位)

  (设计此环节主要依据是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幼儿通过观看画面将自己想象成是树精灵中的一员,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以及参加活动的兴趣。)

  2.完整欣赏舞蹈。播放舞蹈图谱全过程:

  师:枫树精灵和杏树精灵已经迫不及待要给小朋友们跳舞了。看!它们是怎么跳的呢?(播放视频)

  教师边播放边讲解:红色是女孩子代表了枫树精灵,黄色是男孩子代表了杏树精灵。师:你发现它们的队形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幼儿根据各自的发现说一说(外圈走向内圈、女生先走再是男生、一起牵手走向外圈等)(接着我运用了分解图谱来帮助幼儿更详细的梳理队形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动作的掌握。接下来是A段舞蹈的学习,我分别设计了完整的队形变化以及分解相结合的图谱)

  3.看图谱学跳A段舞蹈(播放分解图谱,教师讲解)

  女孩听音乐节奏先走到内圈,接着男孩听音乐节奏走到内圈。男孩先牵手向上举,女孩再牵手向上举,大家转一圈牵手向外走到外圈,最后手放下面对面站立。

  完整练习A段舞蹈。教师边放音乐边说:我们听着音乐完整的跳一遍吧。

  (完整的队形变化以及分解动作帮助小朋友在学看图谱的基础上,根据图谱动态的变化学习舞蹈动作掌握其中队形多次变化的规律)

  4.看图谱,学跳B段舞蹈

  (1)我在让孩子们学习B段舞蹈之前抛出了问题:第一部分的音乐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你知道是几拍子的音乐吗?能用小手打击出来吗?

  师:第一段很欢快是4拍子的,那第二段呢?我们在接下来的音乐中一起来感受。(这样的.提问不仅让幼儿在感知的过程中去体验乐曲的节奏,还解决的目标中所提出的重点,掌握其节奏的变化。)

  (2)播放第二段舞蹈图谱:小精灵们的舞蹈并没有结束,我们继续往下看,它们又跳了什么?

  (3)幼儿自由回答看到了什么?

  (4)点击播放大的图谱:再来仔细看看

  师:他们是伸出右手(贴标记的手)。拉拉手,走走走(教师示范:伸出右手,拉拉手,走走走)

  (5)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位置换了,背对背,手放开了)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吧,起立,和好朋友面对面(教师喊口令)

  (师:找到新朋友了吗?位置交换了吗?再来一次,教师语言提示:拉拉手,走走走)

  (6)完整做B段动作:(教师边放音乐边说)我们来跟着音乐跳一跳吧。

  师:这下你发现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吗?儿拍子的?(3拍子)

  5.完整跳《树精灵之舞》

  师:树精灵宝宝们,认清你边上的朋友,我们一起跳快乐的树精灵之舞。

  播放音乐,幼儿完整跳舞蹈数遍。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让幼儿通过观看、识图谱来学习舞蹈动作,这对他们来说还是可以很好的掌握的。我们采取的对策是运动多媒体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看懂图谱并能学习舞蹈动作,前半段的欢快音乐带动着幼儿的情绪但是慢慢的在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自主学习下一起解决了一些活动中出现的难题,例如:怎么做才能不让小伙伴互相碰到头?位置应该怎么变换才更有序等。)

  三、听音乐,愉快的退场

  师:树精灵们,天快要亮啦,我们要回家啦。和大家说再见吧。

  (动态的精灵跳舞的样子让幼儿从潜意识中跟着小精灵有序的离场,从侧面让幼儿感受到一种规则意识。)

  七、教学特色

  1 、充分运用现代媒体提供信息:让幼儿在体验真实情感的基础上欣赏和学习,提高幼儿的注意力、理解力和对学习的兴趣。

  2 、从“动”入手,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表现,用此方法激发幼儿的动作在音乐的伴奏卜更形象化、具体化。

舞蹈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下面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波莱罗舞曲》是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中的一节鉴赏课。该曲以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为基础,节奏充满活力,贯穿全曲始终。全曲始终在C大调上,只是最后的两小节才开始转调;前半部分配有和声,除了独奏就是齐奏,后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而且自始至终只有渐强的变化。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知识的掌握还不够,需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顺利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乐曲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体会内心向上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聆听、模唱与分析作品,感受不同主题情绪。

  知识与技能:能够听辨乐曲中不同的乐器,了解作者拉威尔,并掌握乐曲中典型节奏以及哼唱作品主旋律。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欣赏《波莱罗舞曲》,了解拉威尔生平并哼唱作品主旋律。

  难点为唱好“0X XX|”的节奏,了解延音线和圆滑音在歌曲中的感觉。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用具

  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探究学习、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顺利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我将采用多媒体导入法,播放教师播放《鹅妈妈》音频,引导学生聆听,同时设置提问:这是谁的作品?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可能会答出是拉威尔的《鹅妈妈》,继而我将进行总结:拉威尔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最为广泛流传的这首《波莱罗舞曲》。

  由此导入新课。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视听结合的方式更为丰富,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作者的伏笔又为后面内容的递进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就是对于作品的初步认识,第一步是作品的欣赏,了解作者、作品背景、风格体裁虽然并不难但是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会带领学生们通过多媒体音频、图片及讨论多种形式手段对于作品初步了解。拉威尔是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七岁开始学钢琴,十四岁入巴黎音乐学院。早期印象派音乐热衷于明暗对比、光明与阴影中神秘的游戏,而自我陶醉在冗长的印象中;而拉威尔作为印象派音乐家则大大发展了印象派音乐的表现力,他喜爱喷射出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的人造烟火,喜爱富于诗意的洪亮的声响。《波莱罗舞曲》,又译做《波露曲》《波丽露》,由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创作于1928年。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是他舞蹈音乐方面的一部最优秀的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波莱罗舞曲》原是西班牙民间的一种三拍子的双人舞。作者在其《自传素描》中说明此曲1928年应舞蹈家伊达·鲁宾什坦之约而写的伴舞音乐。后来成为广受欢迎的音乐作品之一。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是这部作品的基础。这是一首慢速度舞曲,它的旋律、和声、节奏始终如一。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这一环节是对于作品深入剖析的过程,如果前面的学习环节是对整体的把握,那这一部分着重的就是对于作品细节的把握。

  欣赏课离不开聆听,所以此环节我以听为贯穿结合多媒体的辅助,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由浅入深的帮助学生深入作品。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你们有没有发现旋律中节奏上有什么特点?一共有几个主题?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情绪?

  前两个问题比较简单,认真聆听仔细观看谱例不难回答出,作品中运用了包含萨克斯、短笛、圆号、风琴、钢片琴、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等。节奏自始至终完全相同,节拍速度不变;情绪逐步渐强。

  而后两个问题是再次基础上的再度细化,需要我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作品有两个主题,旋律优美、悠长而连绵不断,依次在长笛、单簧管等乐器上展开,音乐富有生气,给人以明朗、安静的感觉。主题二旋律委婉缠绵,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黯淡的答句,在第一主题重复两次之后进入,这一部分也是由两段组成,中间还使用了几个变化音。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穿插重复进行,没有展开和变奏,只是不断地更换乐器,音乐的力度也逐渐加强。全曲中,这种反复共进行了九次。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立体化深入感受,我会随后带着学生们跟着多媒体哼一哼。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在拓展延伸环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理念,我会先为学生介绍本课所学的《波莱罗舞曲》的应用领域,而后播放中国举办的第13届残奥会,介绍在开幕式的期间,有一个名为《永不停的脚步》节目中,讲述一个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右腿的芭蕾女孩对芭蕾的热爱与不弃。在这个节目中,背景音乐就是这首《菠莱罗舞曲》。同时这个节目获得了大多数人的喜爱。

  随后鼓励学生们根据这首曲子进行简单的舞蹈编创并进行表演,无论学生表现的是否完美,我都会给予鼓励和肯定。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拓展,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采用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而后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搜集拉威尔其他作品,下节课交流分享。

  这样设计,既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将音乐学习延续到课下。

  八、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通过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舞蹈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音乐课本上册第一单元《青春的旋律》。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表现歌曲的多形式创作练习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学会歌曲《青春舞曲》,在这个基础之上了解音乐相关知识,产生喜欢民族音乐的情感并能懂得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尝试在聆听、模仿、讨论、探究中自主学习歌曲,并能积极参与弹、唱、跳等音乐活动中体验和表现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参与意识,自我养成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根据以上三维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教学难点: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具有自主性探索性的年龄特点,八年级学生理解歌曲的能力较好,学习兴趣高,音准。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视、听、动、想”等要素,让学生主动感知。学生表现欲望羞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重要,针对这一点我充分运用直观生动的图像、动作、实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现在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于一些本民族及世界优秀的传统音乐不感兴趣。因此,采用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是很重要的。

  三、说教法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海陆空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课件播放维吾尔族舞蹈片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意识。

  2、体验法: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

  3、合作探究法:在为舞蹈创编动作和编配打击乐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去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跳等活动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通过创编活动,让学生体会愉悦学习带来的快乐。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我设计的主要环节有:形象导入—学唱歌曲—舞蹈表演—课堂小结等环节组成,首先是形象导入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采用音乐加形象展示的方法进行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播放《大阪城的姑娘》,引导学生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接着学生从图像、和我的穿着中来对新疆地区有初步的印象,从而引入歌曲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

  (二)学唱歌曲,感受体验

  学唱歌曲属于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学生随着媒体画面,完整欣赏歌曲,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

  在学唱之前我先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在欣赏之前我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

  1、歌曲的速度如何?

  2、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 3、歌曲的情绪如何?请同学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选择选项,通过选择把学生对歌曲不为准确的描述正确引导过来。

  学生讨论回答后我点评并总结。

  学生欣赏完歌曲后不一定能明白什么是鱼咬尾的创作手法。我一边介绍我国民族音乐特殊的旋律发展手法、“鱼咬尾”,一边向学生展示谱例,引导学生将内容与谱例相结合,更加直观的理解“鱼咬尾”的概念。

  之后我引导学生通过乐谱、多媒体了解“鱼咬尾”及重复的创作手法,并尝试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自由创编旋律,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

  在学唱环节我将采用听唱,教唱,分组唱等方法突破这一难点。

  在引导学生的同时,让学生反复聆听和观看这首歌曲的视频,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去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

  首先我引导学生聆听和观看这首歌曲的视频,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

  学唱歌曲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我采取了听唱、模唱等活动,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表现对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奖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

  在学唱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找出难点:大家找一找哪个地方不太好唱?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放手让同学们自主地探究学习,改变以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尽可能地解决问题。也就是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学生随钢琴唱词,体会旋律汲取的新疆民歌的素材,采用通俗音乐的创作手法。由于歌曲的旋律学生还没熟悉,所以我安排跟钢琴学唱歌曲,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找出其中难唱的乐句,我将难点范唱,学生跟我模唱,经过练习逐步掌握,解决课程中的难点。

  最后跟随视频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去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同时再次巩固歌曲的旋律与演唱风格。

  (三)拓展延伸,角色扮演

  在拓展延伸环节,为了使学生能更好体会新疆民歌的艺术魅力,在此我安排了舞蹈表演的活动。通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舞蹈创编,更加深刻的感受新疆民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并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表演,加深对歌曲的印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课堂小结,点题升华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收尾。作为新一代青少年,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把握时间。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对如何更好的把握时间的理解,鼓励同学们多多传承我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舞蹈说课稿7

  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教师进修舞蹈教材中的重要一课《幼儿舞蹈教学》。

  《幼儿舞蹈教学》这一舞蹈内容,是在学生经过课堂实践学习了幼儿舞蹈常用步法、律动、幼儿歌表演、幼儿集体舞等前提下,初步掌握幼儿园舞蹈教学的一般方法,以及在进行教学时的一般规律,通过幼儿舞蹈全面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教学、改编、创编新舞步的能力。

  舞蹈教学是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属于美育的范畴,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舞蹈在幼儿教育中,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在了解幼儿舞蹈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密切关系,和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基本纲要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还要研究如何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把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培养,贯穿教学的始终,并根据教学规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园舞蹈教学的一般方法,并懂得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2。培养学生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组织教学。

  3。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由于幼儿舞蹈教学方法是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又是最关键的内容,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幼儿舞的几种常用教学方法。然而,在掌握了教学方法时,还要懂得在什么样的舞蹈教学中该选用哪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怎样合理运用幼儿舞蹈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这一原则,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教学方法选用引导操作、议论、概括、练习的方法和采用录音磁带放伴奏音乐来辅助教学,努力营造一个“实在、有序、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探索、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 、激趣引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探索的一种动力和成功的.诱因”。放磁带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幼儿舞基本步法,歌表演和成品幼儿舞〈〈摘星星〉〉的伴奏音乐,采用以旧引新,创设“悬念”,引入新课,在让学生回忆所学幼儿舞内容时,教师提问:假如你现在站在舞蹈课室讲台上,面对小朋友要把老师教过的律动教给小朋友,那你该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才能使小朋友最易于接受呢?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二、引探新知

  在引导学生探新时,为了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依据大纲有关“幼儿舞蹈有哪几种教学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平时学过的律动、歌表演、表演舞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摸索出哪种方法最适于律动,哪种最适合歌表演等。这部分教学我按照三个步骤设计:1、讲解、演示2、引导议论3、概括运用。

  1。讲解、演示

  在教学中,先讲解幼儿园舞蹈教学的一般方法包括:(1)示范法;(2)练习法;(3)分解组合法;(4)观察模仿法;(5)游戏法;(6)语言提示、讲解、口令的方法;(7)个别教学法。让学生用最快的办法了解掌握这些教学方法的作用。在讲解的同时,并且配以以前自己在教学时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动作或表演加以演示。

  2。引导议论

  比如我现在要教一段集体舞,那么必须先要熟悉集体舞的伴奏曲,掌握基本节奏,然后根据集体舞的形式,进行必要的基本动作、角色动作教练,最后再组合完整,反复练习。而在教基本动作时,同学们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呢?角色动作又是用哪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议论。

  3。概括运用

  通过学生自己所学过的幼儿舞内容,结合所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是相辅相成的、互相渗透的,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必须从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幼儿实际接受水平出发,从而概括出:例如在进行律动教学时,要熟悉了解律动音乐的形象和节奏,要抓住动作的形象和节奏进行的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讲明律动动作的形象特点和富有感染力的示范,然后让小朋友观察模仿进行练习。再如在歌表演教学时,首先必须唱好歌,然后教练基本动作,讲解歌曲形象与动作形象情绪配合一致性的要求,分句或分段练习,最后完整练习。

  为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把学过的律动《伸伸手、弯弯腰》,歌表演《摘星星》磁带听一遍,并请几位同学把这三小节舞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答。

  三、巩固练习

  幼儿舞教学的全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介绍舞蹈、教练舞蹈和复习巩固舞蹈。在巩固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教学组织,根据

  幼儿园舞蹈教学大纲,设计了如下练习题:

  1。基本题:巩固练习好幼儿舞所有内容。

  2。变化题:比如进行表演舞《蜗牛和黄鹂鸟》教学时,应该用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操作题:让学生用示范法试讲律动《坐飞机》的教学方法。

  4。发展题:放一小节儿歌,让学生即兴创编简易动作,并进行教学演示。

  5。思考题:在运用观察模仿法时,被观察者的动作应准确、富有感染力,最好是镜面示范,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镜面示范?也就是在教舞蹈时,教师该背向小朋友,还是面向小朋友?

  在学生练习中,教师边根据信息反馈,边引导解决存在问题,通过多项练习,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活跃思维,又培养了能力,练习后,教师结合舞蹈教学方法的广泛应用性,渗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为突出幼儿舞蹈教学的教学方法及运用,按照运用规律,师生共同进行课堂总结幼儿舞教学方法运用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1。弄清授课内容是基本动作或律动等。

  2。运用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密切结合小朋友的实际接受水平。

  最后,布置幼儿舞《春天在哪里》用哪些教法,下一节课分组练习。

  这节课通过采用引导操作、议论、概括、训练的方法,既使学生掌握了幼儿舞蹈教学方法,又培养了学生正确运用所学教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舞蹈说课稿8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胶州秧歌基本步伐》,这节课是高教版《舞蹈》(第二版)民族民间舞中的《汉族民间舞》。本节课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想先将我所选用的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我所选用的教材是高教版《舞蹈》修订版,这一版教材遵循科学性、时代性、广域性、实用性的基本原则,突出“广、浅、实、新”的特点,教材把整本书分为五章,汉族民间舞属于第三章内容之一。为了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知识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掌握胶州秧歌的基本步伐”,第二个方面是“将基本步伐与已学过的手臂动作相结合”。知识目标的确立是依据教材的安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的掌握本节的知识点而设立的。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编创一个小组合,这也就完成了本节课的能力目标。能力目标的确立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理论投入实践当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可以活学活用。情感目标是通过同学间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在知识目标中,“步伐与手臂动作相结合”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一部分知识,因此我将这部分知识点定位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教师示范并讲解的形式,通过感官上的认识来启发学生,从而帮助解决教学的难点。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小组练习和创编组合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对于常见步伐的表演能力,这是本节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将“基本步伐的表演技巧”设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学用结合的形式,把课堂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帮助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对于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舞蹈课是基本技能课之一,学生也喜欢,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学生底子差、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更谈不上。因此,我会利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针对以上情况,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选用了以下四种教学方法:

  (1)视觉图像法:

  这主要是针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比较欠缺的情况,在学习新课之前,由教师展示一段小组合,让学生先有感官上的认识,明白胶州秧歌常用步伐有哪些,都与哪些手臂动作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的接受新授知识。

  (2)示范讲授法:

  学习舞蹈的第一步是“模仿”,在讲授新知识点时,教师要多示范,而且边示范边讲解,学生则随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模仿老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感觉,在掌握了基本动作要领后,慢慢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

  (3)语言启发法:

  教师的语言是最能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师的语言生动,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在这节课中,我会不断的用语言来启发学生,将复杂的动作要领简化,同通俗化的语言进行启发,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第一时间接受新知识点,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这对于圆满的完成教学目标是很有帮助的。

  由于本课题的知识点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启发探究、学用结合”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4、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直观展现胶州秧歌的表演风格。(目的:形象直观的展示,使学生可以很容易掌握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通过以下四个教学步骤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一)教师展示,设置问题情境引入(5分钟)

  在开始新课前,由教师展示一小段胶州秧歌组合,组合中包含手臂动作和相配合的常见步伐,即导入了新课,又给学生一个感官上的认识,便于后面新授课的学习。在教师展示前,我会创设问题情境,也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教师表演,还可以相互讨论交流,由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设计理念: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切入,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避免了教师的“填鸭式”教学。)

  (二)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分组练习(25分钟)

  环节1、教师在讲授新内容时,采取示范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师在前面带领、学生在后面模仿,教师把整体动作进行分解,并逐一进行讲解,包括头部、胯部、腿部、脚部的动作要求。做到简单明了,便于学生接受。(设计理念: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抽象的发展思想,提高了学习效率。)

  环节2、学生分组练习,在学习了基本动作后,我会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教师则在巡回指导。(设计理念:通过感官的认识来启发学生,对于所讲知识点,学生更容易接受。)

  环节3、已学知识点回顾,新旧知识点相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知识回顾的内容是复习已学过的`手臂动作,因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学习胶州秧歌的基本步伐,并要将步伐与手臂动作结合起来,因此在学习新知识点之后,安排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带领学生将上身的手臂动作与基本步伐相结合,共同进行练习。(设计理念:学用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用结合、编创小组合(10分钟)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后,引导学生将单一的动作相结合,配合音乐,编创出一个小组合。这一环节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我想通过这一环节,在根本上解决教学重点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完成教学目标。(设计理念:将理论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方式。学生角色的转变,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了检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结交流、布置作业(5分钟)

  1、小结交流:为了巩固教学成果,我将这个环节设计成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小结本节课内容,最后教师补充,整合本节所学知识。

  2、布置作业:我认为好的教学成果应该延续到课下,因此我准备让学生在本节课结束后,自主学习一个胶州秧歌的成品舞蹈,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四、教学评价

  我一直认为:一堂好的舞蹈课,不应该是枯燥的,作为教师,应该用自由活泼的教育方式,在课堂上,更应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基本原则,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难懂的知识。而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基本上遵照了以上原则,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这当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各位同行的帮助和指导!谢谢!

舞蹈说课稿9

  体育舞蹈化具含有艺术的内涵,又具备体育竞技的特点,既能通过锻炼强身健体,又能陶冶情操,娱悦身心,是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同学们应该好好学习,有机会还可以上舞台表演,展示你们自己的特长。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目标要求:

  (1)学习斗牛舞的基本动作和基本身体姿态。

  (2)了解其风格特点,音乐节奏和步伐变化。

  2、教学目标反馈

  根据的学生的表现,大部分学会了斗牛舞的基本舞步,在组合上也有了一定的配合意识,但在动作准确性和程度熟练应该加强。

  二、所用的教学方法:

  根据人体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和本课教材的.实际,结合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善于模仿的特点,遵循其直观性和自觉性原则,采取了下列教学法:

  1、讲解法:语言精炼、讲解适度。

  通过揭题,说明教学目标,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练信心,精讲,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练结合。

  2、示范法:

  教师的完整示范,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激发学习愿望。通过示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使之明确要领,学会练习方法。

  3、练习法: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通过尝试练和模仿学习,教会学、练方法,领会动作要领;学、练结合,开展互学、互帮、互纠、互评,开创一个和谐、平等、高效的学、练平台,掌握动作技术环节,从而产生动力欲望,开拓进取,达到目标。

  采用各种练习,不断提高互学、互帮、互纠、互评,好学上进的思想,达到自主学习、快乐体育和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

  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依据本课的目标,教学程序分为:第一阶段:导入热身、第二阶段:讲述体育舞蹈的基本分类及其特点。第三、学习与体验、第四阶段:身心放松。

  四、学习情况评估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表现积极,对斗牛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热烈,还发现有几个天生舞感好的学生,下一步准备把这几个学生选入校文艺队。基本完成教学任务。

舞蹈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软开度组合是针对高一年级新生学习舞蹈课程所准备的地面基本功练习组合,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学习了头部、肩部基本动作,并完成1—16×8拍的动作连接。在学习软开度组合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站姿,基本手位、手型及压腿、压肩等组合,软开度组合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腿部、肩部、腰部柔韧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头颈部,肩部动作的名称及动作要领,并进行颈部、肩部、手指的柔韧练习。同时通过配合音乐的练习,训练学生对音乐节奏及韵律的把握,引导学生练习在舞蹈中运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之美、舞蹈之美的初步能力。

  2、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头部、肩部基本动作的名称及要领(低头、仰头、转头、倾头、环动、单肩、双肩、环肩)

  (2)、学习压指、推指、拉肩、转腰的动作及要领。

  (3)、学习软开度组合17—32×8拍的动作连接。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练习增加颈部、肩部、手指及腰部的`柔韧性。

  (2)、通过听辨音乐节奏及合节奏进行动作练习,培养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三)情感教育目标:

  (1)、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旋律之美,用舞蹈体现音乐思想之美。

  (2)、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确,可以运用表情和眼神将音乐之美,舞蹈之美表现出来,给予他人以美的享受。

  3、重难点的确定

  (1)重点:学习压指、推指、拉肩、转腰的动作及要领,学习软开度组合17—32×8拍的动作连接,能够完整地合着音乐完成组合。

  (2)难点:在练习中准确掌握动作与节奏、音乐的配合,通过动作、面部表情、眼神使组合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说教法

  1、在复习上节课内容及学习新动作的过程中,通过提问、讲授动作名称、要领,示范正确动作及示范错误动作,让学生发现问题并纠正等方法突破重点。

  2、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情绪带动,示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与面无表情,眼神涣散的对比,让学生感受表情与眼神对于舞蹈表现力构成的重要性,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因为受条件限制,我们没有镜子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动作,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动作,跟随教师的讲述和动作进行练习,通过观察教师表情和眼神的变化,初步学习表情和眼神的运用,通过进行面对面练习,互相评价纠正,加深体会。

  四、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1)讲明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进行课前热身及基本功练习,为学习组合做好准备。

  注:由于舞蹈课程的特殊性,为了避免舞蹈过程中肌肉、韧带的拉伤,课前热身及基训必不可少。

  2、基本部分

  (1)复习上节课内容,合节奏练习1—16×8拍的动作。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帮助学生回忆动作并及时纠正学生动作中的不足,强调表情、眼神的运用。

  (2)学习新内容

  1、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的方法,学习新动作并掌握动作名称及要领。

  2、合节奏串联17—32×8拍动作并要求学生快速记忆动作。

  3、合节奏整体完成动作。

  4、合音乐整体练习。

  3、结束部分

  放松练习,评价本课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五、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能够独立的合节奏及合音乐完成软开度组合。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比较好的方面是:学生对上节课内容巩固的比较好,在学习新动作时,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动作及节奏。

  不足之处:

  1、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听辨能力不足,在教师不提醒节奏时,容易出现节奏不稳,需要课下多听,多练习,加强自身节奏感。

  2、学生虽然能够明白表情和眼神的重要性,但在舞蹈过程中,还是不能持续地保持愉悦的表情,眼神也容易飘。这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的提醒及训练。

舞蹈说课稿11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运动的快乐,享受运动乐趣为中心,将“自主合作、快乐体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课在教学中强调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学、练能力,同时,在全课始终力图创造出“音乐情境”“舞蹈情境”,以及从深层次的角度把快乐体育融入“情境教学”中,使学生寓兴趣、个性、意志于身体活动中,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学中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材特点

  韵律活动在体育课程标准各个水平目标中都有所出现,但不同年级达成的目标有所不同,是逐步深化和递进的过程。低年级韵律与舞蹈以动作简单节奏轻快,活泼为主,许多动作接近儿童的自然活动,是小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练习韵律与舞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发招学生的身体,促进骨骼、肌肉生长,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发展协调性和灵活性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对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健康的心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为单元四次课当中的第三次课, 通过第一、二节课当中掌握的木偶舞的前半段动作本次课完成最后的部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小学生具有好动、任性、模仿力强、缺乏合作意识的情感特征。因此本课力求从快乐教学入手,针对韵律舞蹈在学生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认知,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及认知特点,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并穿插游戏,使他们在游戏、感知、思维等过程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在观察思考中得到启示与锻炼。通过欢快的音乐活动,在有效激发求知意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的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学会了”的愉快,“成功了”的喜悦,“获胜了”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

  1、运动认知目标

  (1)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对木偶舞蹈有初步的了解吸引学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2)感受木偶和我们人的动作的不同之处,激发孩子喜欢舞蹈的情感。

  2、运动技能目标

  (1)初步学习木偶舞蹈的基本动作,并预计95%的'学生能完整的结合音乐完成整个舞蹈动作。发展灵敏、协调、灵活性等能力。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作的要点,并展示动作的方法,能够与同伴互帮互学,积极合作,呵护鼓励,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较好完成动作的自信心,并敢于表现自我的良好品质。

  (2)养成自我保护与互相帮助的意识,提高相互协作的能力,学会尊重和关爱其他伙伴。

  教学运用

  在教法上,通过示范——引导——模仿——互助学习的教学过程体现教师从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向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学习氛围浓厚的体育课堂。利用欢快的音乐,优美的示范动作,有趣的游戏情境,以达到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目的。

  在学法上,本课采用了观察法、尝试法、合作学习法等进行学与练。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他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

  小球、录音机、球筐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小游戏和舞蹈,激发兴趣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两人一组做《蹉脚》的小游戏,再规定的时间内看谁最机敏战胜对方,看谁最灵活躲过对手的蹉脚动作。教室不断加大难度,一定时间后改成用脚来做“石头剪子布”定输赢,最后增加到四部追拍与躲闪。开心的游戏过后伴着欢快的音乐师生一起舞蹈起来,让学生玩起来跳起来,乐起来,充分达到热身的效果。

  (二)基本部分:复习学过的动作、掌握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学过的《木偶舞》的动作通过复习来引导学生掌握木偶行动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学习最后两个动作,在教师的示范后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动作的要领,教师加以总结,幷按要领学习新动作。结合本课新学动作完成整个舞蹈《木偶舞》。并以队形变换来加大难度。

  2、提高身体灵活性,柔韧性,坚持课课练。

  在本课中继续保持我们的课课练练习,以伸拉韧带,增强腿部力量,和团队的团结协作精神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3、游戏巩固、培养能力。

  在“快乐运输队”的游戏活动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比赛。不断增加难度,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和灵活性协调性,培养学生竞争意思和同伴团结合作的精神,体验活动的乐趣和身心感受。

  (三)结束部分:感受成功,愉悦身心

  在悠扬舒缓的音乐声中,学生跟随教师的语言及动作的提示进行创想活动,放松身体,使肌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

  八、生理心理负荷预计:

  全课平均心率预计:135±5次/分 密度预计:55±5%

舞蹈说课稿12

  一、学生分析

  本课程授课班级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舞蹈基础,接受能力较快、思维活跃,易于融入本课程学习氛围,但部分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待多方、多时引导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维吾尔族舞蹈——奇克提麦》是学生在热身及复习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队形创编的学习与练习。能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也能为今后的工作与服务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奇克提麦的节奏特点及动作要领,熟练动作及队形创编的技法。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柔韧、灵敏、反应、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表现能力和创编能力。

  3、德育目标:陶冶美的情操,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

  三、教法分析

  本次课程教学中主要运用讲授、启发、示范、动作展示、现场指导等方法将预备知识传输给学生。其中动作展示采用队形编排为实例,将上节课所学动作融入其中,激发兴趣同时能巩固要领,达到熟练掌握。现场指导法在学练时贯穿,及时指导学生易犯错误,达到规范标准。通过以上教学方法体现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学法分析

  本次课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思考、体会、练习、探究等学法掌握知识与技能,下面以队形编排为例进行说明:在学习基础动作之后紧接着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设计下一个队形的设计,给予学生思维空间、活学活用,以较为合理的方式调整保持注意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五、教学过程

  本次课程的教学环节由信心建立导入、热身、复习基础动作、队形创编、放松小结、布置作业五个部分构成。

  (一)导入——信心建立﹙2分钟﹚

  首先提问维吾尔族舞蹈的种类,引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奇克提麦》及重难点舞蹈队形的.创编。作为一名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舞蹈基础,也会跳《校园民族舞》,因此本节课程同学们完全有能力学会并跳好维吾尔族舞蹈——奇克提麦。

  (二)热身练习﹙3分钟﹚

  本环节是学习的准备部分,要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免在后面的练习中身体的某个部位受伤。

  (三)复习基本动作﹙5分钟﹚

  通过复习基本动作,熟悉动作要领,教师示范讲解并及时纠正易犯错误。

  (四)队形创编﹙30分钟﹚

  本环节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熟练动作基础上加入队形的创编,配上优美的伴奏音乐,使原本简单的基础动作变成一个小型的舞蹈作品,从中获得成就感。首先设定一个基本队形——圆形﹙第一个动作是行礼,应该先向观众行礼,舞者之间再相互行礼,因此圆形是一个较适宜的队形﹚,在圆形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根据动作的幅度编排第二、三个舞蹈队形,并和学生一起探究如何能在不改变队形的前提下,运用高低层次的技法,使此舞蹈更具有艺术性。待舞蹈成形后,再整体练习2—3遍,教师引领并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五)放松小结﹙5分钟﹚

  伴随着舒缓、优美的音乐起舞,在乐曲中结束本课。在小结中再次强调奇克提麦的动作要领,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六)作业

  1、课后复习巩固所学舞蹈动作及队形,并尝试创编其他队形。

  2、搜集并欣赏其他民族的舞蹈作品。

  六、课程信息

  (一)专业培养的目标岗位

  舞蹈课程的开设为学习旅游与酒店管理的学生适应专业需要,以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为目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视、听、跳”一体,使学生更直观地接触音乐与舞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意识。本课程属于艺术修养课。

  (二)课程的地位

  1、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维吾尔族舞蹈》为舞蹈教学主要课程之一,作为一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新疆学生,应该结合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更多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热爱家乡,热爱民族大家庭。我校是民汉合校,学习维吾尔族舞还有助于民族团结。学会并跳好维吾尔族舞蹈,能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便利,也为五湖四海的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2、本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

  通过《维吾尔族舞蹈》课程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初步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及动作要领,熟练动作,学会灵活运用队形变换技法。

  3、课程安排

  本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共32学时。

  七、课程背景

  新疆自古以来具有歌舞之乡的美誉。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由于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及其他因素的不同,使维吾尔的民间舞蹈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维吾尔族舞蹈对身体的表现力要求非常细致,从而形成“挺而不僵、颤而不窜;脚下不离散、上身撒得开”的舞蹈风格。

  八、课程思路

  (一)教学方法

  1、教师用启发式的语言进行引导,教师示范,最后达到师生互动。

  2、体会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

  3、组织学生编排队形,学生互评,教师引导。

  (二)教学途径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当堂消化所讲授内容,加以灵活,搭配应用,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意识。

  九、课程实施的条件

  (一)教师自身条件:为培养学生艺术素质适应社会发展,授课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资格,还需具备新疆民风民俗的相关知识。

  (二)实训实习基地:为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演出比赛。

舞蹈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体育舞蹈是以人体为表现工具,在音乐的伴奏下随着音乐的节奏,通过身体各关节、各部位创造千变万化的舞步和姿态,它既有文化艺术的内涵,又具备体育竞技的特点,既能通过锻炼强身健体,又能陶冶情操,娱悦身心,是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

  教学目标:

  学习华尔兹的基本动作,方法和优美的身体姿态。

  了解其风格特点,音乐节奏和步伐变化。

  逐渐达到能够独立创编简单的组合动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好华尔兹的基本舞步,动作准确,步法熟练。

  难点:舞姿飘逸洒脱,优美大方。

  二、说学情:

  学情是科任教师确定本课教材的重点、难点,选择学法、教法和合理地安排教学程序,科学分配教学时间的依据。

  体育舞蹈是一项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深受学生的喜爱,现代中学生的兴趣广泛,自制能力差,心理素质,稳定性不强,对于学、练简单的体育舞蹈动作,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厌学现象,给教学带来不便,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开创快乐、趣味性教学,运用变换练习方式、条件和要求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教法:根据人体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和本课教材的实际,结合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善于模仿的特点,遵循其直观性和自觉性原则,本课采用下列教学法:

  1、讲解法:

  语言精炼、讲解适度。

  (1)通过揭题,说明教学目标,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练信心。

  (2)精讲,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练结合。

  2、示范法:

  华尔兹基本步法示范,建立概念,动作正确优美,利于模仿。

  (1)教师的完整示范,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激发学习愿望。

  (2)通过示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使之明确要领,学会练习方法。

  3、练习法:

  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1)通过尝试练和模仿学习,教会学、练方法,领会动作要领。

  (2)学、练结合,开展互学、互帮、互纠、互评,开创一个和谐、平等、高效的学、练平台,掌握动作技术环节,从而产生动力欲望,开拓进取,达到目标。

  四、学法指导。

  1、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兴趣,主动、积极地投入学、练中去。

  2、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提问对话,培养学生注重观察,积极思维。

  3、通过带练,示范练习和指导练习,让学生学会模仿学习能力。

  4、采用各种练习,不断提高互学、互帮、互纠、互评,好学上进的思想,达到自主学习、快乐体育和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程序。

  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依据本课的目标,教学程序分为:导入热身、学习与体验、身心放松等三部分。

  1、导入热身:

  (1)、教学常规。

  ①、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并向老师报告出勤情况。

  ②、上课:师生问好!

  ③、宣布课的内容。

  (2)、热身活动。

  ①、绕大圆圈慢跑:教师指导,同学做其同步练习。

  ②、游戏:找朋友。

  2、学习与体验:

  (1)、教师讲解、示范:

  教师示范:华尔兹的基本步法:前进变换步,退变换步

  (2)、分解教学。

  教师指导,带领动作练习。

  (3)、分组练习:

  教师指导,自订目标,开展互学、互帮、互纠、互评的教、学、练相长活动。

  (4)、展示与评价:

  自我展示和集体展示,提倡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3、身心放松:

  (1)、整理队伍,散开。

  (2)、教师讲解,示范。

  (3)、随伴音乐节奏,翩翩起舞,歌声、掌声,心情舒畅,愉快放松。

  (4)、小结:

  ①、完成本课目标情况。

  ②、组织学生收拾体育器材,如数归还。

  ③、下课,师生再见

舞蹈说课稿14

  说课要点

  1、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1)课程类型

  三年制、五年制音乐教育(舞蹈)专业教育类必修课,共开设一个学期。

  (2)课程作用与地位

  通过学习舞蹈的基本理论、技能技巧、创编技巧及各民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和少儿舞蹈的教学方法,基本掌握创编的技巧,能将所见所闻通过肢体语言、通过情感抒发表现出来,使学生具备少儿舞蹈教学及创编能力为培养目标。并从审美、创造等方面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要求。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前后衔接

  该课程安排在三年制音乐教育(舞蹈)专业第4学期、五年制音乐教育(舞蹈)专业第8学期进行授课。学生在掌握了少儿舞蹈、现代舞、民间舞风格的基础上开设本门课。考虑的是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知识和技能、继承和创新的内在关系。只有当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体态,掌握一定的民族民间舞的动作素材及从教师的“身授法”的传递中才能形成学生个人的教学风格及掌握创编、表演少儿舞蹈的能力。

  2、课程教学设计及改革思路

  (1)教学目标

  ★ 思想品德:热爱少儿、热爱少儿舞蹈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 知识和技能:了解少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掌握开展小学舞蹈教育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初步具备职业舞蹈教师的三项能力。(示范、创编、表达能力)了解少儿舞蹈各门类不同舞蹈风格,提高审美能力,具备将来少儿舞蹈教学及创编能力为培养目标, 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技能技巧、创编技巧及各民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和少儿舞蹈的教学方法。

  (2)课程设计

  本课程突破以往舞蹈教学中“只练不说”、“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理念,把“说、练、编”融为一体,旨在培养能跳、能编、能说的合格小学舞蹈教师。因此,虽然短短一个学期的时间,但在课程设计上力求做到:知识面和使用面广,难易程度浅显适用,内容结构科学合理,符合职教特点。

  ★基础理论:了解小学舞蹈教学的总纲要及少儿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表演舞等教学形式,对将来所要从事的舞蹈事业有认识。

  ★表演:掌握少儿舞蹈活泼、欢快、童真、童趣的舞蹈风格,培养学生舞蹈动作的力度、节奏感、发展协调稀性和柔韧性。

  ★教学法:掌握小学舞蹈教学中常用的示范法、练习法、分解组合法、观察模仿法、游戏法、语言提示,讲解,口令的方法及个别辅导法等,并运用到实践中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教案:学会编写舞蹈教案,对小学舞蹈教学过程、环节和组织教学有一定的理解与把握,具备独立教学的能力。

  ★创编:熟悉不同年龄班少年儿童的动作发展水平和实际接受能力,学会科学性、针对性地进行少儿舞蹈的创编。

  ★欣赏:通过典型舞蹈作品的欣赏分析,扩大学生的眼界,拓宽知识面,并使学生界学会自行选择作品及分析讲解作品。

  (3)教材分析

  本课程选用了中等师范学校课本《儿童舞蹈及舞蹈基础训练》、《现代舞创编技法》。该教材内容丰富,突出师范性、儿童性及实用性,特别适合音教(舞蹈)专业的“小学舞蹈教学与研究”课程。

  考虑到课时安排和本课程教学重点,针对性地选择了该教材第一章“儿童舞蹈概论”和 “儿童舞蹈的教学;儿童舞蹈的创作;儿童舞蹈的作品”等部分和现代舞创编的大部分内容。第三章舞蹈基训和民间舞不纳入本课程教学。

  (4)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法: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提问作答、启发动机、分析诱导、思考讨论、分组创编和表演、归纳小结等方法,来达到传授技能、培养兴趣、激发参与的目的。

  ★手段:主要通过情景的创设,来调动学生浓厚的练习兴趣。通过教师具有感染力的`表演,指导、点评、互动使各组学生能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创编动作,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展示等环节使学生学的轻松、快乐而大有收获。

  ★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自我表现意识。例如:小组创编练习、汇报表演、实践教学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练习、协作练习的时间与空间;在点评环节上不仅老师对小组表演给予评价也让其他组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对创编和表演给予评价。这就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教学管理的理念,激发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上课的“主人”,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新理念。

  (4)实践教学内容及环节的确定

  《少儿舞蹈及创编》的教学全过程一般分五个环节进行。

  ★模仿:寻找身边的动物、人物、事物进行模仿。

  ★新授知识:教师讲解示范、指导学生学习舞蹈第一段。(分解组合法:先教上肢动作再教下肢、然后把分解的动作结合起来做完整的动作。语言提示、讲解、口令的方法:讲解舞蹈的内容,情节,动作要点,思想感情等提高对舞蹈内容感情的理解。)

  ★即兴练习:分小组创编舞蹈,教师对创编内容提出要求并指定一位同学当老师。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协作能力,。重点:紧贴主题、创编动作要连贯、富有表现力;小老师运用已学习的教学法理论指导该组的舞蹈排练整齐。

  ★小组展示:各小组展示各自的风采。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与表现力。

  ★点评:教师对各小组创编与表演给予点评,提出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意见。其他组成员积极思考,合作讨论,对本组的小教师的教法及其它组的创遍给予点评。

  ★重点:能够对比借鉴,提高对少儿舞蹈的欣赏与创编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

  (5)课程所需的教学条件

  舞蹈教室、钢琴及伴奏教师、VCD机及音响设备

  (6)课程教学的参考资料

  ★《舞蹈》董立言 刘振远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12月第二版。

  ★《舞蹈教学法》,吕艺生编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6月第一版。

  ★《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孙光言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年第二版。

  ★《儿童舞蹈教育与创作经验谈》,程心天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年12月。

  ★《广东省少儿舞蹈花会集锦》《向阳花—少儿舞蹈展演》《上海童谣—郭子微最新少儿舞蹈精品》《历届小荷风采少儿舞蹈大赛集锦》等音像类资料。

  (7)多媒体课件的建设状况

  鉴于本课程的动态特性,教学都是在舞蹈室进行,没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3、教学对象分析及教学效果预测

  (1)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制、五年制音乐教育(舞蹈)专业的学生在进入该课程之前已大量学习了舞蹈基本功、民间舞、古典舞等,克服了自然体态,初步具备了舞蹈所需的开、绷、直、立及动作的力度、节奏感,协调性与灵活性。

  (2)教学效果预测

  少儿舞蹈动作相对简单、技巧性不强。学生只要积极主动上课和认真完成作业90%以上的学生应能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可能有个别学生认为少儿舞蹈幼稚、太简单,不认真投入教学当中,出现少儿舞蹈“成人化”现象。

  (3)对策

  ★强调少儿舞蹈天真、活泼、形象、夸张的风格特点。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表演带动学生。

  ★创设小学舞蹈课堂情景,使学生用儿童的心态上儿童舞蹈课。

  ★分组练习时教师多巡视,个别辅导教弱学生。

舞蹈说课稿15

尊敬的老师和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舞蹈085班罗枫。本节课,我说课的内容是:舞蹈形体练习。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的、动作分析、动作示范和练习三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学目的

  1.授课对象

  本节课我讲课的对象面向5岁至12周岁的儿童们,这是从整体系统练习的方式上来面向的,对于成人形体训练也是可以的。

  2、教学重点

  压前、旁腿教具预备:录音机或DVD音像设备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学生依次横排站好,向老师鞠躬问好。然后站在把杆前做预备。

  3、教学目标

  主要通过芭蕾形体的“擦地”和“蹲”动作,让学生从整体上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竖立感,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练习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动作进行合理的分析,以求达到练习的最佳效果。

  二、动作分析

  中国有句俗话: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这句话说明了一个的体态是非常重要的,在武术和杂技练习中也有同样的要求。这句话用通俗明了的俗语阐述了对身体基本体态的要求。首先,单手抓把杆的时候,我们身体的肌肉要收紧,膝盖夹紧,立腰、收腹、展肩等。两腿脚跟相靠十个脚趾用力抓地,两腿夹紧,大腿内侧外旋,收腹、收臀,立腰,下巴微抬,眼睛平视前方。这是音乐开始之前,对学生一个最基本的体态要求。

  之后音乐起,学生双手扶把,按照要求练习站立,启发自己的想象力(如: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即时我们面对是一堵墙或者是自己的同学,我们也需要发挥想象力)音乐的第一遍,双手扶把,面向把杆,一位脚。音乐第二遍,一位立半脚尖,保持状态,双手离开把杆,手慢慢打开至二位或七位,把握好重心。这个组合可以练习学生良好的体态,克服自然生活中的一些毛病。

  三、动作示范和练习

  1、“蹲”组合

  师:蹲使双腿的`曲伸练习,是促使大腿外开并锻炼大腿、小腿及脚上的肌肉及肌腱的,同时练习跟健的软度和力度。

  找一名学生示范讲解:单手扶把(身体侧对把杆,离把约一脚远,扶把手放在身体稍前一点),脚一位,整个身体如同被牢牢夹在两个平面当中,头上如同重物下压被迫下蹲,但又要往上顶重物的感觉,竖立时要有往上顶的感觉,这就是内在的对抗性气力。合音乐(正、反面)要求:

  A、下蹲到底和往上起来的时间是一样的,并且要均匀、连贯、柔韧。下蹲时尽量对不要撅臀部。

  B、下蹲时,脚跟不宜长久离地,再往上起的时候,先落脚后跟。

  2、师:擦地是整个腿气力练习的基础动作,这个动作主要练习整个腿及脚腕、脚背的气力,增强肌肉的能力。

  预备姿势:单手扶把一位脚,另手一位(音乐前奏起的时候,手打开至七位)

  前擦地:重心在主力腿上,动力腿绷脚向前擦出,脚跟往前顶,脚跟、脚心、脚掌逐次离开地面,成脚尖点地,脚尖和主力腿成一条直线,然后按原线有脚尖往回领收回原位。旁擦地:开始全脚着地,随着间隔增大又依次脚跟、脚心、脚掌离开地面,脚背向外用力绷脚尖着地,收回时又一次脚掌、脚心、脚跟、全脚着地,擦地收回。

  后擦地:动力腿向后擦出,脚尖先走,与主力腿脚跟成一直线,然后用脚跟带动,由脚尖、脚掌到全脚擦地收回。(合音乐,正反面)

  3、压前腿(重点)

  师:压腿主要是练习腿的软度、柔韧性、和胯的开度,只有腿的软度好,动作才会轻巧,舞姿技巧才会丰富。而压腿也是一个持之以恒的练习,我们只有不断地往磨它,不断的往拉它,我们才能达到一个练习的目的。

  预备姿态:单手扶把,另手一位,身体半侧向里对把杆,三位脚。前奏:把外腿经吸腿后向上伸直,用脚跟放在把杆上,绷脚外开,手由一位经二位打开至七位。第一遍音乐:重心在主力腿上,两腿伸直,动力腿绷脚外开,立腰,不动。

  第二、三、四遍音乐:由第二遍音乐开始,七位手转为三位,上身保持正直对准动力腿下压,用小腹往贴大腿,跨往条件垂直大腿,收往够脚背,4拍落,4拍起。

  师:请一位做得比较好的同学作示范,大家可以围过来看,看看她与我们大部分同学作的有哪些不一样,她好在哪里?(同学参与观察、讨论,并纠正)(做反面)

  4、压旁腿(重点)师:压旁腿是在压前腿的基础上,身体经把离向后转,换手扶把,脚在身体后面,向旁压腿时应留意用身体的后背缘往贴大腿,手往找脚背。

  A、师边示范边讲解B、学生自由练习,师依次纠正C、合音乐,作练习预备姿态:单手扶把,后三位脚,另手一位,身体半侧向里对把杆。

  前奏:里腿经过吸腿向旁打开,手经二位打开至七位。留意胯部与动力腿成一平面。第一遍音乐:手在七位,身体正,脚背绷脚朝上;

  第二、三、四遍音乐:从第二遍开始,手到三位,压旁腿。(做反面)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一系列的练习,可能很多同学还感到有些难度,但我相信,只要你肯练,日积月累,你终会锻炼出良好的基本素质来!师生再见:同学们横排立正站好,鞠躬拍拍手向老师说再见。

  本次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和同学!

【舞蹈说课稿】相关文章:

舞蹈说课稿01-14

舞蹈说课稿范文04-28

舞蹈说课稿15篇03-01

舞蹈说课稿(15篇)03-01

舞蹈的教案01-24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4-14

说课稿05-15

实用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通用11-27

信息技术说课稿_说课稿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