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因此,本节课在小学数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它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
(3)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平形四边形的定义、各部分的名称。
把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以及垂直与平行的关系及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且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求知欲望强及好奇心极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因此本节课多采用学生动手,直观感知知识的由来,深切的体会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
二、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课设计理念为:
1、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3、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观察、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学法: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在交流中体验图形的特征,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说什么是平行线?
2、画一组平行线。
[设计意图: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扩展新知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图中哪儿用到了四边形呢?(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三)认识特征,明确关系。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根据这一要求,我有序地安排了七个层次探究活动。
1、画四边形。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图中观察到很多四边形。在你们的生活中观察到的可能不只是这些,下面请同学们把刚才观察到的四边形或在其他地方观察到的四边形,画在你们的图画纸上,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看、想、画这一过程,唤起学生头脑中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
2、作品展示。
(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享受成功的喜悦,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
3、作品分类。
(为了叙述方便,将作品编上序号)
(1)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说出它们的名称。
(3)请小组合作把这些四边形分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4)根据学生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
(并随机板书:平行四边形)
4、观察图形。
(1)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同学间互相交流、讨论)
(2)交流小结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思考、探究、质疑,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5、验证结论。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64页,找到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用直尺、三角板、量角器验证刚才观察到的结论。
(2)检验自己画的平行四边形。
(4)揭示概念。同学们的猜想通过验证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掌握图形的特征,还有机地进行了教材的重组,引导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和特征。]
(5)练习(64页做一做)。(出示课件: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既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内化新知,体验成功之乐,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调控教学进度,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生活中的应用。
(1)说一说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
(2)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联系身边的实物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生活服务,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7、平形四边形的底和高。
(1)用ppt边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平形四边形的底。
(2)继续ppt演示,找出相应的底和高。
(3)做一做:画出每个平形四边形的高,教师巡视指导。
(4)请学生议一议:平形四边形可以作多少条高?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议一议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平形四边形高的作法,掌握从平形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作两条不同长度的高,平形四边形有无数条高,轻松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四)引导看书,巩固练习。
1、自由看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反馈练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到,再引导学生将以前所学的零碎的、不完整的、模糊的信息通过看书讨论,进行整理归纳,使学生能清晰明了地正确理解、掌握新的知识。]
2、做一做:用小棒摆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水平,在知识上还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可谓是“一石三鸟”。]
(五)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小结全课: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3、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等。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六)布置作业,拓展应用。
1、巧巧手
(1)你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等的图形吗?
[设计意图:将基础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应用要求,让学生思维有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创新,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2、火眼金睛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97—98页中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平行四边形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对边分别平行和对边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图形与空间”的学习兴趣。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法中采用观察、操作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教学中,引导学生操作和思考,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习生的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总结→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三角板、直尺、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钉子板。
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准备长方形活动框、直尺、三角板、水彩笔、方格纸、白纸、量角器、平行四边形纸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谈话:同学们,我们在以前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行四边形,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
(课件)问挂图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课件演示。
老师提问: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呢?
二)、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变魔术,拉一拉:
向学生出示一个长方形木框,用手捏住相对的两个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动,边拉动边观察木框的变化。老师向学生演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再到长方形的过程。
让学生自己总结明白:长方形可以拉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不稳定,易变形。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如铁拉门,伸缩衣架等。
(2)、画一画,比一比。
拉到一定的位置不变,老师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学生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纸上。
老师问:画的平行四边形和学生们画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一样的?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和直尺去检验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这种四边形的对边的特征。(两组对边互相平行)
告诉学生,两组对边互相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然后,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课件,让学生明白怎么样来画平行四边形
在方格纸上画,在白纸上画。
这个环节的设计,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
2、借助手中材料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设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对边的长短又怎样呢?它的四个内角又有什么特征呢?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画出的平行四边形的边的长短、内角进行测量。研究其位置关系和长度关系,大小关系。进行交流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性。
(1)不稳定性,易变形
(2)对边互相平行的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4)两组对角也分别相等
(5)四个内角的和是360度。
以上的发现老师一一板书
最后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也分别平等。
(出示课件)
练习: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这个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手中材料,自己去发现和交流,从本质方面去描述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中得出结论。
3、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师生共同操作,突破难点。
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明与高垂直的边就是底。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
课件演示
小结,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作底,这条底到对边的距离就是高。高与上下两条对边是相互垂直的。
还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判断这条折痕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老师问:你还能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上折出另一条不同的高吗?
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又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使难点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和性质。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从小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简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入册掌握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认识。清楚了平行四边形平行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之中.有利于学生学会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二说教法
整个教学由复习引入、探究体验、实践应用几个环节组成。在复习引入阶段,使学生感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内在的联系,并复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后面的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在探究与体验阶段,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数方格。让学生体验光靠数方格的方法太麻烦,必须寻求一个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更简便的方法。由“为什么不同的图形面积却相等?”找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进而大胆猜测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等于什么?第二个层次,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布置了两项任务:1、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2、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填好实验报告单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目的更明确一些。然后,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老师注意巡视学生的操作,方法,并加以引导,把典型的方法几下来,我提前考虑到有这么几种情况,接着,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多注意学生的语言的准确性强调“平移”。最后,有老师的一个问题:“在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结合报告单得出:面积没变,形状变了,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从而很顺畅的得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这样学生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真正动了起来,亲身经历了公式的推导过程。第三个层次是自学公式的字母表示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应用阶段,分为基础联系和拓展练习。在基础练习里,首先完成了例1,直接利用公式计算面积,然后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动手测量,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计算面积所必须的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去求面积。最后把平行四边形变换姿势,让学生准确的找到底和高,并计算出面积,完成做一做1、2题。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在拓展练习里,首先安排了判断题,选择题。通过辨析、选择,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与底和高两个因素有关,求面积用面积单位,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是一组对应的底和高等知识。接着出现了一道开放性题目:“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4平方厘米,他的底和高可能是多少?(底和高都是整数)。如果不限制小数呢?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最后出现了一道思考题”长方形框架,长15厘米,高10厘米,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会怎样?通过这一部分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与应用,达到熟练,灵活掌握的目的。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3~45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认识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对边分别平行和对边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等方式探究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教学中,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教学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1、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观察→猜想→概括→验证→交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2、学生一题多解,并及时引导学生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例题讲解采取分解图形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并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3、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小黑板等。
学具: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量角器。
七、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巧用实例,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组生活中有平行四边形的图,请学生找有哪些平面图形,当说到平行四边形的地方用红课件闪烁一遍,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师生小结后问:“想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更多知识吗?”教师板书出课题。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用提问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探新欲望,明白探究内容。)
活动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要求学生用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纸片用眼先看一看边、角有什么特点,再用尺子、量角器实际量一量,并把发现的结论填入“我的发现”报告单中。然后请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对发现多的及时进行表扬,师生共同整理板书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接着问:“刚才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那么怎样定义平行四边形呢?”(同一组小声议一议,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定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新知,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分析、归纳等能力。且对所学知识加深了印象。)
活动三: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师用长方形的活动木框,用手捏住两个对角,向内外拉。请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说明了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性质。师生小结板书出性质。
(设计意图:用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获得新知。)
活动四:师生共同操作,突破难点。
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明与高垂直的边就是底。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又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使难点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活动五: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你能从下图中找出你学过的图形吗?
3、标出下图中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5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3~45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初步认识平行和相交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并掌握其特征。通过这节课深入的学习,使学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行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教材中第一个例题,首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出一些常见物体上的平行四边形,再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举例,充分感知平行四边形;接着让学生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相互交流,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第二个例题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揭示高和底的意义。“试一试”让学生动手测量几个平行四边形指定底边上的高及相应的底,进一步感受高与底的意义。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利用材料做平行四边形并发现其特征;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体会其特征。
五、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小黑板等。
学具: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量角器。
【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动脑。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让他们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归纳等来理解所学知识。
【说教法和学法】
这节课教师要注重以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为主线,通过教师提问、演示、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新知。我们认为在本课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学时应先让学生从生活场景图中找平行四边形,再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最后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到生活世界。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做平行四边形、相互交流,从中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想想做做”中通过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本课教学安排了两次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之前我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这样在合作交流时才有话可说,思维才能碰撞。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介绍七巧板
师:你们玩过七巧板吗?你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吗?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七巧板。七巧板是由七块图形组成的`,它可以拼出丰富的图案来。外国人管它叫“中国魔板”,在他们看来,没有哪一种智力玩具比它更神奇的了。
2、导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图形—平行四边形。(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七巧板”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尝试探索 建立模型
(一)认一认 形成表象
师:老师这儿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改变方向后问:它还是平行四边形吗?
不管平行四边形的方向怎样变化,它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图贴在黑板上)
(二)找一找 感知特征
1、在例题图中找平行四边形
师:老师这有几幅图,你能在这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
2、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师:其实在我们周围也有平行四边形,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可相机出示:活动衣架)
(三)做一做 探究特征
1、刚才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平行四边形,现在你能利用手边的材料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么做的并选代表在班级里汇报。
3、刚才同学们成功的做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吗?你是怎样发现的?(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师小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对角相等;内角和是360度。)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还要用眼睛看,用耳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里通过认平行四边形、找平行四边形和做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经历由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四)练一练 巩固表象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五)画一画 认识高、底
1、出示例题,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吗?(学生在自制的图上画)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2、师:刚才你们画的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3、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书上是怎么说的呢?(学生看书)
4、这样的高能画多少条呢?为什么?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并量一量吗?(机动)
5、教学“试一试”。(学生各自量,交流时强调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6、画高(想想做做第5题)(提醒学生画上直角标记)
三、动手操作 巩固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第3题:拼一拼、移一移,说说怎样移的?
第4题引入:木匠张师傅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成两部分,拼成一张长方形桌面,假如你是张师傅,该怎么锯呢?想试试吗?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试一试 。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课前做好,课上活动。)
(1)师拿出自做的长方形,捏住对角相反方向拉一拉,看你发现了什么?师做生观察,互相交流。
(2)判断: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小组交流然后再说理由,此时老师可问学生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特殊)特殊在哪了?
(3)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师再捏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向里推。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觉得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呢?(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4)特性的应用
师: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举例后阅读教科书P45“你知道吗?”)
【设计意图:】
四、畅谈收获 拓展延伸
1、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用你手中的七巧板拼我们学过的图形。
3、寻找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
扩展课堂教学的有限空间,课内课外密切结合。课结束时,布置实践作业,要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到生活中时时处处离不开数学,增强数学学习的亲切感和实用性。】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3~45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认识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对边分别平行和对边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等方式探究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教学中,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教学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1、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观察→猜想→概括→验证→交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2、学生一题多解,并及时引导学生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例题讲解采取分解图形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并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3、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钉子板、
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小棒、直尺、三角板、水彩笔、方格纸、彩纸、剪刀、量角器、平行四边形纸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猜图游戏,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玩一个猜图形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猜图形游戏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特点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为后继环节的学习作铺垫。)
二、 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课件)问挂图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三、 学生自主探究
1、利用手中材料制作平行四边形。
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用小棒摆,沿直尺的边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
2、借助手中材料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制作出来的平行四边形研究其位置关系和长度关系。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判断。提问:为什么第2个图形不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手中材料选择感兴趣的自己去发现和交流,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中得出结论。)
3、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师生共同操作,突破难点。
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明与高垂直的边就是底。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又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使难点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四、巩固练习
(一)巩固基础 简单运用
(二)例题讲解 活用知识
(三)综合训练 提高能力
(四)归纳小结 反思提高
五、阅读“你知道吗”
这里向学生介绍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征,以及这种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应用价值。
六、全课总结(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小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
七、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把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异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7
一、说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2、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把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什么是四边形?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扩展新知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这幅校园情景图中,哪儿用到了四边形呢?(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三)认识特征,明确关系。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根据这一要求,我有序地安排了七个层次探究活动。
1、画四边形。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图中观察到很多四边形。在你们的生活中观察到的可能不只是这些,下面请同学们把刚才观察到的四边形或在其他地方观察到的四边形,画在你们的图画纸上,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看、想、画这一过程,唤起学生头脑中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
2、作品展示。
(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享受成功的`喜悦,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
3、观察图形。
(1)想一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同学间互相交流、讨论)
(2)交流小结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一般的四边形:没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思考、探究、质疑,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验证结论。
(1)验证结论(出示课件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2)练习题。(出示课件: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既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内化新知,体验成功之乐,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调控教学进度,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生活中的应用。
(1)说一说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联系身边的实物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生活服务,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6、通过练习判断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的练习过渡到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
(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一下你的理由。
老师和学生讨论并交流结果。
(2)教师归纳: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请学生说一说图示的含义
7、练习题(1)填空,(2)判断,(3)猜图形
(五)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小结全课: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等。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三、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四、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浓,2、上课的语言不够精炼。3、时间安排的不是很合理。总之,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8
一、教学解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二节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底和高,为以后平行四边形面积打基础,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教材通过两个例题和两段文字呈现了三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定义、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特性及应用,教材的编排始终遵循四年级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规律,注重注重在学生实践操作中经历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践过程中逐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整个教材编排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平行四边形。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很多平行四边形,对平行四边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掌握了平行和垂直的概念,会画垂线,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课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场景和丰富的学习素材,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操作、自主探究、讨论,经历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中发展能力,学会思考和学习,真正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数学学习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在图形具体的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它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能正确测量和画出它的高,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判断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四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但是用三角板做垂线是规范作图的基础,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测量平行四边形底所对应的高。
教学难点:会画平行四边形底所对应的高。
教学思路:
把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动手画、拼平行四边形,动口说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特性,应用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并适当地应用课件辅助教学,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目标。
教具、学具准备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要求学生准备三角尺、直尺、方格纸、小棒、钉子板、量角器。
教师准备课件、三角尺、直尺、长方形框架。
教法学法
依据数学课的课程标准,围绕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本节课我运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等方法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体验数学的乐趣。
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猜一猜、练一练等一系列活动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实施
本节课的教学将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紧密相连,通过“找——做——拼——说——用”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猜想、验证、体验,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建构知识,并恰当地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知识、获得体验,达成学习目标。本节课的数学学习活动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实施: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四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基本养成,感官上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而且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在这一环节中首先可以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我展示一个长方形框架,提醒学生注意看,变成什么形状了?(我拉动长方形框架展示渐变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提问学生:你们认识平行四边形吗?揭示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通过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二)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1.找平行四边形:(课件出示例1)提问:这些物体中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用课件演示从上述物体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2.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平行四边形?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平行四边形,进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的价值。
(三)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1.学生利用学具制作平行四边形。
我请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我巡视并进行一定的辅导,然后板书学生汇报可能出现的情况:
①方法一:用小棒摆。
②方法二:在钉子板上面围一个平行四边形。
③方法三: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④方法四:用直尺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我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一部分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既实现了探究过程开放性,也突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我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提示:我们可以从平行四边形的边来猜想它的特征。)
(2)学生汇报,可能出现的情况:
板书猜想:
对边可能平行;
对边可能相等。
(3)验证得出结论。提示学生用两把三角尺研究
(4)小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课件演示特征并板书特征。)
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5)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来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出示“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判断。提问:为什么第3个图形不是呢?
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个过程用“猜想-操作-测量-演示-验证-结论”的探究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首先我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刚才认识的平行四边形一家碰到一个难题,顶点A想到对边CD去,怎样过去最近呢?你们能帮助她找一条最近的路吗?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画垂线的方法,我首先安排学生尝试画高,一名学生板演,试说画高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画高的情况适时引导,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明确画高的方法,并独立画出一条高。
然后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师生共同总结高和底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在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的内画高方法,理解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有无数条垂直线段。构建对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理解,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最后完成做一做第二问,让学生在不同的平行四边形里画高,既巩固画平行四边形高的方法,又拓展了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4、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我提出问题:我们探究了平行四边形这么多的知识,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还见过平行四边形?接着课件展示生活中伸缩门和升降机图片,使学生产生疑问:这些物体中的平行四边形起什么作用?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2)实践活动:课件出示例2,用四根吸管串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说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观察对边有什么变化,形状有什么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试验情况。
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体验如果定位到此,我认为学生只是从活动中得到了浅层次的`体验,因此,我让学生进行第二次实践活动,教材65页做一做第1题,并让学生思考,这四根小棒能围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吗?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确定了,它的形状能确定吗?
从而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3)稳定性的应用:
我首先出示:小兔和小猴都在围篱笆,谁的篱笆更牢固呢?
接着交流: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是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呢?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四)巩固练习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
基础题:
1、教材第65页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画图,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并量出来,然后同桌检查,我注意规范作图的方法。
2、练习十一第1题,我用课件演示画图过程,让学生充分发言,并试一试。
操作题:练习十一第2题,用完全相同的两套三角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拼图,我课件演示,边演示边说明:这是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图形的几种情况。
(五)全课小结
最后我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收获?通过总结整理,梳理知识,在头脑中形成清晰地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
认识平行四边形
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无数条高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本节课的设计,我以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为基点,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要点、以发展学生知识技能为着眼点,以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为归结点,用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引领学生的活动,通过找平行四边形,做平行四边形,说平行四边形,用平行四边形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目标。
评析
本节课体现最明显的特点是:在生活素材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数学活动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1、从生活素材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引入新课时,找平行四边形:(课件出示例1)提问:这些物体中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用课件演示从上述物体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举出生活中运用平行四边形特性的例子。这些环节都体现着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平行四边形,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在数学活动中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学生经历活动:
(1)找平行四边形;
(2)说平行四边形
(3)做平行四边形,使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通过猜想验证,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5)通过找最近的距离,自学探究理解高的含义,学会了画高。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寓于活动之中,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思考、去发现,达到了化难为易、化隐为显、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的目的,使问题有效简捷地得以解决。
3、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本节课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一直引导学生,先猜想,再进行操作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并进行应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方法上,在一系列学生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中,渗透了分类、对比等思想方法,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从活动中汲取知识的全过程,以愉悦的心情品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9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四边形》。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空间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空间与图形的基础。教材首先出示了一幅校园场景图,图上有许多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信息。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接下来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借助于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例2让学生通过把各种四边形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本单元的内容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同时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都不要求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因此,我觉得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为: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围一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是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难点是通过对四边形的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在教学中我打算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1.重生活经验,让学生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数学。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因此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重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像、情境描述等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主题图和图形,找出四边形,再通过分类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动手操作法:通过分一分,围一围等活动,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概括法:在实践活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四边形的特征。
说教具学具准备:
根据教学需要,这节课我准备的教具有长方形、正方形的纸卡、直尺三角板、学具袋、图形纸一张。
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引入数学知识,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日常化、生活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四边形的`兴趣与欲望。上课开始我邀请同学们在主题图这一现实情景中寻找躲藏在我们校园和教室里的图形宝宝,让学生感到生活中确实到处都有图形存在,接着老师把它们都展示出来,你们看!出示例1.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图形----四边形。 板书课题
接着我让学生再仔细观察所有的图形,把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学生独立完成)进而进入环节二:
(二)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这一环节我分两步走:
1、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和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判断观察、比较,概括出了四边形的共同特点。在议一议的过程中先让大家观察涂好的四边形,接着提出这些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这一问题,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出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根据我提供的图形说一说哪些不是四边形,为什么?进一步巩固四边形的特征。最后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的。
2、动手分类,加深认识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目标、有计划、有分工的,在这个环节里,我以"温馨提示"、"建议"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任务和分工,为有效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我首先出示任务:小组合作把纸袋里的四边形分类,同时出示老师的建议:
(1)定好分类的标准。
(2)两人小组交流,说说你们分类的理由。
(3)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接着让学生进行分类并展示学习成果。
分类结果可能出现书中的分法:
a按有没有直角来分:正方形、长方形;
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四边形。
b按对边是不是相等分: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不规则四边形。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练习。
整个环节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对不同四边形的理解,生生之间通过互动的方式,取长补短,既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合作的意识。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空间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空间与图形的基础。这一部分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一是借助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的特点;例二让学生对各种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的特征有所了解。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摸一摸、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了解。
二、说学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说教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教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将视野从课堂扩宽到生活的空间,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四边形的分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日常化、生活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四边形的兴趣与欲望。上课开始我让同学们在主题图中找认识的图形,让学生感到生活中确实到处都有图形存在,接着把它们都展示出来。你们所找的这些图形中有一种图形叫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图形----四边形的认识。 (板书课题)
例1: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1、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让学生观察涂好的四边形,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判断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有哪些的共同特点。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得出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一个四边形。
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来判断这些图形是否是四边形。
下面的图型是四边形吗?如果不是说一说为什么不是?
不是四边形
不是四边形
是一个四边形
再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的。
最后出示幻灯片展示生活中的物体及建筑物发现四边在生活处处都有。
例2、动手分类,加深认识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目标、有计划、有分工的,在这个环节里,我让他们把刚才涂好颜色的四边形剪下来,并摸一摸,进一步感知四边形。 (为有效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小组合作把四边形分类,同时出示老师的建议:
1)定好分类的标准;
2)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们分类的理由;
3)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分类结果可能出现书中的分法:
A、按有没有直角来分:
正方形、长方形;
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四边
B、按对边是不是相等分:
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不规则四边形。
进一步引导学生: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练习。
整个环节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对不同四边形的理解,生生之间通过互动的方式,取长补短,既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合作的意识。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3、课堂小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四边形的认识
四边形的特征:四条直的边;
四个角;
四边形分类:
A、按有没有直角来分:
正方形、长方形;
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四边形。
B、按对边是不是相等分:
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不规则四边形。
谢谢大家!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四边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学习平行四边形、平面图形的周长等知识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从众多图形中找出四边形和给不同的四边形分类这两部分内容。例1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找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例2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类活动进一步认识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今天我上的就是例1和例2的教学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四个方面:
1、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
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分一分、剪一剪等多种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二、说教法
四边形的认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虽不陌生,但如何去概括它的特征,利用观察它们的共同点去区分它们还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四边形,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说一说、
找一找、看一看、挑一挑、分一分、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1)了解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情况,初步感知四边形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时学习和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并掌握了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长方形、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的特征。所以对学生来说,已经初步了解了四边形,所以在新课的依始,教师请学生来说说对四边形的了解情况。在让学生在说了这么多的四边形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学生自主探究四边形的特点,再让学生交流自己概括出的特点。我再用三个图形,依次引导学生概括出四边形的三个特点。再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找出四边形的三个特点。从今天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也确实能说出一些四边形。
2)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认识四边形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四边形后,创设了参观光明小学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引入,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观察光明小学的校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巩固了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这一环节是学了四边形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和认识了一些不同的四边形后,对这些四边形进行分类。本次活动采用独立思考的方法进行,给每一个学生一份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自己的摆和思的过程中分析和判断,分后,又让学生进行同桌的交流和全体学生的汇报交流,在这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这些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主要采取了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交流解法、发现知识这样的教学策略来进行教学。考虑到动手是儿童的天性,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其在操作中,理解新知识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
四、运用知识。
1、将一个四边形剪去一个角,会变成什么图形?(预计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四边形、五边形、三角形)
生上台操作,师再用演示。
2、剪一刀,使长方形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四边形?(预计可能出现:两个正方形、两个长方形、两个梯形)
生上台操作,师再用课件演示。
(意图: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一一都要通
过练习来检验。本节课中,依据教学的重难点分散练习,边学边练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状况。本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结合本课的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能充分体会到各图形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数学价值,同时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学会欣赏自我。)
五、课堂总结。
谈谈你在本节课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有什么想法?评评他人的表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表现,使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进行他评和自评,让学生在多元的评价中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正如叶澜教授在新基础课题中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六、说板书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板书,能使教材内容的要点及逻辑关系通过简明的文字符号形象地体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表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引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知识的记忆,提高数学质量。结合本节课教学我设计了下面这个板书:四边形的认识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12
大家好,我是11231号江沿小学王颖,下面我就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进行反思性说课: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所以,要落实好这部分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快乐、充实的课堂中得到一定层次的提高。因此,本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一是借助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的特点;例二让学生对各种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材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了解。我觉得教材这样的编排符合中低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所以,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作了课前调查,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四边形并不是一无所知,但也不十分清晰,而且不同学生的认识存在差异,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只是直观上理解,还不能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课件出示不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和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够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并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探索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对四边形的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四、设计理念及实施方法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本节课的教学我尽量运用直观的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始终贯彻主体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1、动手操作的方法。通过分一分,围一围等活动,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如在合作中分类出不同的四边形。
3、观察比较法。通过观察主题图和图形,找出四边形,再通过分类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知识,体验了学习乐趣
五、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是否部署得科学合理,关系教学的成败,因此为了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下面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
上课前,与学生交流你们喜欢那些体育运动?让我们到运动场上去《课件主题图》让学生从熟悉的校园情境中发现的图形,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程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生活与数学的外延重合,学生兴趣盎然,不仅从整体上感知了生活的几何图形,而且产生了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同时,四边形作为几何图形之一,又渗透了集合的数学思想。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课件》
在这一环节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四边形初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在题卡上找出四边形,涂上喜欢的颜色,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在课件上展示》,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确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再引导学生逐步明确四边形的特征,《师课件在课件上展示四边形的特征。
在学生找出的四边形的基础上,给这些不同的四边形分类。四边形的分类教材上展示了三种不同的分法,在教学中,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了解学生的思考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进一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给图形的分类中,大部分是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为一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边和角,用三角板、直尺、或对折的方法主动去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接着用课件展示出它们的特点,《课件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过程学生选择的方法是多样的,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演绎,尽情发挥,尽情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老师的赏识中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使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深化练习
经过上述的教学,我抓紧机会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在课件上出示练习题。《课件题》让学生找出四边形,说出生活中的四边形,画出自己的'四边形。用这些方法来加深对四边形特征的认识。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趣味性的练习,《课件》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发现生活中四边形是无处不在的,而且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也让学生明确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处处皆学问。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一手段,我用课件展示四边形的特征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整个板书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更有利于辅助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
四边形的认识《课件出示不读》
四边形:四条边,四个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几次的试教和网上交流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再加上团体的研讨,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完善,基本达成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加强部分潜能生的动手能力,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谢谢大家!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13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画高。
教学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水彩笔、方格纸、彩纸、剪刀、平行四边形纸等,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谈话:游戏猜图形导入。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谈话:看看录像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楼梯扶手、电动门、篱笆)
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过平行四边形?(学生举例)
三、学生探究特点
1、刚才同学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了,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自己来想办法来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呢?
2、教师巡视,并进行一定的辅导。
3、哪个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注意把你的方法展示出来,然后说说这么做的理由,其他小组等他们说完后可以进行补充。
4、刚才我们已经能用多种方法来制作平行四边形,现在请大家在方格纸上独立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想想应该怎么画?注意些什么?
5、我们已经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平行四边形,并且能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到底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根据你们在制作平行四边形的体会,你们可以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
6、学生小组讨论后提问并板书猜想:
对边可能平行;
对边可能相等;
……
7、那我们能够自己想办法来证明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学生分组验证猜想。
8、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已经自己验证了猜想,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其他小组认真听好,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你觉得怎样?
9、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自己小组的验证方法,其他小组在其完成后进行评价。
最后,教师板书出经过验证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
10、完成“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理由(课件)
四、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底
1、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并且自学课本44页)
2、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
4、完成“试一试”:(1)先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2)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5、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注意画上直角标记。如果有错误,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五、练习提高
1、想想做做2,用2块、4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2、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出示,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
3、想想做做4,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开做成一张尽可能的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试一试。
4、想想做做6,用饮料管做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平行四边形,比一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六、阅读调查
自主阅读“你知道吗?”,说说有什么收获,再到生活中去找找类似的例子。
七、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认识平行四边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的特征以及认识了平行与相交,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同时,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认识梯形、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奠定基础。
具体来说,本课包括两个例题、1道试一试、6题想想做做以及“你知道吗?”。
例1呈现了三幅生活场景图,通过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所学过的知识找一找、说一说哪里有平行四边形使之充分地感知平行四边形。接着教材要求学生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相互交流,使学生在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或沿着直尺边画平行四边形这些具体操作及交流中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教材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的活动自主发现并总结平行四边形的边的特点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2通过让学生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边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揭示底和高的含义。
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以此体会底和高相互依存的关系。
此外,“想想做做”安排了实践性很强的练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中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最后,“你知道吗”介绍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及其应用,有利于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高,能正确画出或测量它的的高。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分析、概括和判断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在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和学生学习地难易程度,我将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作为教学重点。能正确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作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与学法
古人强调:“善诱者,善导。”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谈话法、讲解法、实验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不止要学会,而且要会学。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认真听讲、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三、教学准备
按小组准备小棒、钉子板、方格纸、直尺、三角尺、七巧板、吸管等,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对新课标和本课教材的理解,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因此,课一开始,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材中的三幅生活场景,并说:“同学们,请先欣赏几幅图片,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找到其中的平行四边形吗?”引导学生找出每幅图片中的平行四边形,再要求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在学生充分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说:“同学们对平行四边形了解的真不少,今天我们将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数学的结果,也要理解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我将这个环节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动手操作,感知特征。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讨论。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参与活动中并进行必要的指导。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沿直尺边画四种做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逐一隐藏小棒、钉子板、方格纸和直尺,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渗透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第二层次:猜想验证,总结特征。教师根据刚才抽象出来平行四边形图形,板演一个标准的平行四边形图形,并提问:“你能结合之前的操作过程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能会有两组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平行等猜想。接着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测量、比较等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共同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之后,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让学生利用这一基本特征判断平行四边形,其中说说第二个四边形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反例揭示平行四边形的外延,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三、四两个图形改变平行四边形的位置,通过变式图形揭示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
<<<123>>>
第三层次: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先通过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这个平行四边形中上下两条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你能量一量吗?请学生板演如何量出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之间的距离,并画出相应的线段。教师相机告诉学生,像这样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教师进行板书,并标出底和高) 随后教学“试一试”,指导学生在图中指一指需要测量的线段后再分别测量三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后就其中的一个平行四边形追问:“如果把另一条边看作底,你还会测量出它的高吗?你认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最多有几个不同的数值?”让学生巩固对底和高的.认识同时体会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最后,出示“想想做做” 第五题让学生画出每个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指导画法,并提醒学生把高画成虚线并标上直角标记。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新课标强调,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因此,我通过“想想做做”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加以提高。
第2题让学生探索用两块以及用四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拼法。在小组合作完成后全班汇报不同的拼法,进一步内化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第3题是动手操作题。先请学生与同桌合作完成,再汇报方法,最后教师课件演示改拼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
第4题要求学生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剪成两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是怎么剪拼的,使学生知道把平行四边形沿一条高剪开,再把其中的一个图形沿合适的方向平移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从而为以后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作孕伏。
第6题可以请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再请小组派代表汇报成果。最后总结归纳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相同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在将饮料管做成的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角变,边没变,所以周长没变)。进而引出平行四边形有易变形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阅读“你知道吗?”,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来感知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有利于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四)全课小结
课的末尾,提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引导他们归纳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培养概括与评价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撬开学生智慧的杠杆。本课采用的是纲要式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层次分明突出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1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四边形》的第一课时。
首先,我对这一课时的教材和学生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所以,要落实好这部分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快乐、充实的课堂中得到一定层次的提高。因此,本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一是借助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的特点;例二让学生对各种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材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了解。我觉得教材这样的编排符合中低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所以,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起点,我作了课前调查,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四边形并不是一无所知,但也并不十分清晰,而且不同学生的认识存在差异,学生只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尤其是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还只能在直观上理解,还不能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经过初步分析,我认为本课时的重难点是:
三、重点和难点。
掌握四边形的特征,通过对四边形的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因此,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我是这样设想的: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尽量运用直观的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所以教法的选择以直观演示法、实验操作法、情景教学法为主。
(二)说学法
托夫勒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达尔文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论的知识。”这些至理名言充分说明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始终贯彻主体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1、动手操作的方法。如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四边形,剪一剪四边形。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如在合作中分类出不同的四边形。
3、观察比较法。如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逐步概括出他们的异同点。
五、说教具学具准备
根据教学需要,这节课我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一套、学具盒一套。
一切好课行如流水。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重在激趣;主动探索,研究问题力求自主创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意在启智培能。为此,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我做如下设计:
六、说教学程序: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图上你喜欢的颜色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学具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想法,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相关文章: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09-15
《四边形认识》说课稿10-27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实用11-14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12-18
《认识平行四边形》说课稿12-2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认识》说课稿12-02
比的认识说课稿12-16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认识》说课稿范文03-03
《四边形》说课稿11-09
《倒数的认识》说课稿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