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说课稿

时间:2024-05-17 09:31:2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京剧》说课稿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京剧》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京剧》说课稿精选15篇

《京剧》说课稿1

  说教材/设计意图: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发兴趣;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

  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的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京剧脸谱也是比较有特色的美术材料。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了解国学、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一、活动目标: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领域目标为: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根据这目标、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纲要》中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我将活动目标设计为: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学习用对称的方法,丰富的色彩和夸张的图案来设计京剧脸谱。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为:让幼儿了解京剧脸谱是色彩丰富、图案夸张、结构对称的。

  活动难点:

  如何引导幼儿利用材料设计出自己的京剧脸谱。

  我会将幼儿的活动材料有分成三个层次,分别相对应不同的难度系数。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操作的材料。下面在活动准备的时候,会再提到。另外,我也会提供一些纹样图案以及已经做好了的脸谱供幼儿参考。

  二、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两张,京剧片段,多媒体。

  幼儿材料:幼儿操作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人手一份),第二层次是已经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每组一份),第三层次是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每组一份),勾线笔、油画棒、垫板人手一份。

  本节活动的难度,是为幼儿提供了只有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而不是简单的涂色活动。教师材料将脸谱分解开,让幼儿在学习掌握创作脸谱的时侯,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组一份的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和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目的是给那些在创作时遇到困难或者不会画的幼儿提供一个参考对象。

  说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我在本活动中将采用感知欣赏法,观察、比较法,直观教学法、启发提问法、演示操作法。

  1.观察、比较法:因为大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来看,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听教师讲解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将直观的京剧脸谱实物呈现给幼儿,让幼儿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培养幼儿自我发展的能力。

  3.启发提问法:活动中我充当引导者,在启发性提问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演示操作法:通过教师操作示范材料,让幼儿完整地了解脸谱制作的过程。

  说学法: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引导幼儿用观察法、自主探索法、操作法感知京剧脸谱的颜色和图案的夸张,体验设计和创作京剧脸谱的快乐。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和满足。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幼儿欣赏京剧选段。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京剧,我们一起仔细听听这段京歌中唱了什么。

  (2)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的妆非常夸张和特别,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你们知道这种脸部的化妆在京剧里叫什么吗?

  师:它呀,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京剧脸谱。这个京剧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探索一下京剧脸谱的秘密呢?

  (由京剧片段导入活动,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脸谱。)

  (二)观察、了解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反思:

  这个活动是在认识京剧的基础上进行的。运用对称、夸张的方法绘画出脸谱上的五官。由于孩子有一定的感知的经验,本次活动通过回忆、再次的感知等形式激起了孩子绘画的兴趣。

《京剧》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京剧脸谱”是主题活动“中国娃”中一个内容。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涵非常丰富,然而幼儿对京剧接触很好,充满了神秘感。所以我以中国传统艺术-------京剧脸谱作为欣赏对象,一方面以京剧脸谱精致、绚丽、独特的装饰风格来吸引孩子,引起创作兴趣,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另一方面让京剧脸谱与其他内容相互渗透、推进,共同实现大主题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二、教学目标定位:

  根据教材内容及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将教学目标定位为三点:

  1、欣赏京剧脸谱,初步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2、感受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创作兴趣

  3、乐于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大表现脸谱特征

  三、重点和难点:

  鼓励幼儿用对称的方法来画京剧脸谱,并用夸张的线条,丰富的色彩等表现京剧脸谱的特征。是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目标三中要求幼儿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四、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法、启发提问法、游戏法,示范演示法,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改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以及教师一笔一笔教画的那种旧方式,“以幼儿为主体”,利用课件,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穿插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真正体验玩中学,学中乐。另外,活动的结构是递进的关系:兴趣——游戏——创造,通过课件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游戏让幼儿掌握脸谱左右对称的特征,最后让幼儿进行创造,体现了层层递进的特点。

  (二)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的观察法、讨论法、游戏法、操作法来获取知识。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在本次活动中,我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嘴说、动脑思考、动手创造,从而全身心的积极头入到活动中。

  五、活动准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要求幼儿在课前收集有关中国京剧脸谱的资料,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欣赏一些京剧片段。

  教具及材料的准备。包括三个方面:

  1、多媒体课件。

  2、塑封好的半张脸谱若干

  3、脸谱形状的纸人手一份、勾线笔、油画棒笔等作画工具。

  六、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播放幻灯片,引起幼儿对京剧的兴趣。

  通过提问:刚才看到了的是什么?他们和我们有什么区别?

  然后老师小结: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它是我国的瑰宝,表演京剧的人都要在脸上涂上浓重、鲜艳的色彩,穿上特制的戏服。不但中国人喜欢,连外国人也喜欢。

  第二环节是通过课件欣赏多彩的京剧脸谱。

  京剧人物脸上化的妆也很特别,叫脸谱。脸谱有各种颜色、各种图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吧!(通过课件欣赏脸谱)边欣赏边提问:

  1、你喜欢这些脸谱吗?为什么?

  2、京剧脸谱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代表什么样的人呢?(欣赏四种颜色的脸谱)

  通过本环节,让幼儿了解脸谱的.特点: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每个脸谱至少用了三种以上的颜色,色彩鲜艳、图案夸张,两边对称。红脸代表忠诚勇敢的人;黑脸代表正直、充满智慧;黄色表示凶狠、残暴;白色表示阴险狡猾的坏人。为幼儿后面的创作打好基础。

  第三环节是通过游戏《找朋友》

  本环节,采用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让幼儿再次感受脸谱的特征,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首先,教师出示半张的脸谱,请小朋友拿着半张脸谱去找它的另一半,找到后变成一个完整的脸谱。教师提问大家是根据什么特征找出?

  最后教师再次小结:京剧脸谱两边的颜色、图案、位置是一样的,所以京剧脸谱的两边是对称的。

  第四环节是幼儿创作环节,也是本节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我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解决难点的。

  1、再次观看课件,进行提问,怎样来设计京剧脸谱?谁有好办法?

  让幼儿通过观察,经验提升:最容易的一个办法是在眼睛中间找到中心点——就是鼻子。然后再画其他图案就很容易。

  2、教师先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然后示范操作。

  眼部和嘴角的表情用夸张的线条表示,在脸上可装饰上不同的花纹,涂色时先涂小的色块,最后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3、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与众不同的脸谱。

  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本环节,教师先提问,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并思考,然后再进行示范讲解,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精神理念。

  第五环节是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作品欣赏是每个美术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展示幼儿的大好时机。教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使每一个幼儿积极参与讲评作品的活动。

《京剧》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走进京剧大世界》它是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第十五册的内容,适用于八年级的学生。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谈谈这堂课中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意图。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唱(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仅靠老师的语言介绍,或听唱段欣赏,对学生认识其综合性表演艺术特征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能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京剧了解不多,他们对拖着长腔的京剧不是很喜欢,但他们具有求知欲望强、表现欲望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的特点。能熟练使用Internet,有较高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且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授课,便于使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这是满足学生情感与认知需求的最有效、最实用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以典型范例欣赏激发学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

  (二)认知目标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了解京剧的行当、脸谱、表演特点及京剧的伴奏乐器。

  (三)能力目标

  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京剧音乐,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京剧艺术的四大行当、四大功夫等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四、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课的重点、难点,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法、谈话法、体验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营造浓郁的京剧气氛。

  为了营造浓郁的'京剧气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课前,多媒体播放京剧《苏三起解》视频片断,学生随京剧音乐进教室,营造课堂浓郁的京剧氛围。

  (二)课中——创设情景,加深感受。

  第一环节、谈话法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课开始,我问学生“你知道刚才播放的是我国戏曲中的哪个剧种吗?”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走进京剧大世界”。

  第二环、自主合作,了解京剧常识。

  课前我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给他们提供了三个主题学习网站:“中国脸谱网”、“走进京剧网“时代国粹”网,让学生课外在网络上搜寻相关京剧常识,然后整理所查到的资料,分别做成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发到我的邮箱,我挑选其中几个较好的,由学生在课上给大家展示、分享,这时的学生俨然成了老师,教与学角色的变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热烈、高涨的课堂气氛中,通过自主合作,大家了解了京剧的四大行当,四大功夫,脸谱特点,伴奏乐器等京剧基本常识。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之情也由然而生,初步达成了课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信息技术网络象本大百科全书,大大拓展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演示文稿展示方便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

  第三环、创设情景,加深感性体验。

  老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唱、念、做、打四大功夫的视频片断,为学生创设看得见、摸得着,京剧就在自己身边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跟着媒体示范念一念有音调的京剧韵白、看一看精彩的武打动作、做一做京剧的表演程式,这是学生感受和体验京剧的良好途径与方法,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多媒体视频的演示解决了一般音乐老师无法达到的京剧表演专业水准的难点,体验教学法能便于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更好地感受体验京剧的表演特点。

  第四环、综合欣赏,提升能力

  在前面各环节的基础上通过视频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试图利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在直观性、趣味性、富有感染力的情景下,通过观其形,辩其色、听其声、会其意来学习欣赏。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使用给学生展现了京剧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戏台的味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提供的外部刺激多样化,能使学生获取更为清晰的音乐形象,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课后延伸

  为了拓展京剧文化视野,提议学生在班里办个京剧艺术墙报。可提示学生在网络上搜寻有关京剧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京剧故事,艺术家的轶闻,可用文字、图片、唱谱等各种形式。

  六、教学反馈

  1.教学氛围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有师生热烈的讨论声,也有学生激情昂扬的发言声和学生发自内心的由衷感叹“京剧,你真ok!”。这一切说明,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在这节课上起了桥梁的作用。

  2.活动形式丰富,学生实践成效显著。听一听、念一念、看一看、做一做,学生的实践活动串连了本堂课。

  3.交流方式多样化,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机交流,生机交流,使课堂生机勃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必将带领学生成为网络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中,信息技术运用的创新点是:凭借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京剧气氛,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您的指导。

《京剧》说课稿4

各位专家: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初级中学的朱镜平。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走进京剧大世界》。它是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第十五册的内容,适用于八年级的学生。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谈谈这堂课中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意图。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唱(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仅靠老师的语言介绍,或听唱段欣赏,对学生认识其综合性表演艺术特征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能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

  2、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京剧了解不多,他们对拖着长腔的京剧不是很喜欢,但他们具有求知欲望强、表现欲望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的特点。能熟练使用Internet,有较高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且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授课,便于使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这是满足学生情感与认知需求的最有效、最实用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以典型范例欣赏激发学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

  2、认知目标: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了解京剧的行当、脸谱、表演特点及京剧的伴奏乐器。

  3、能力目标:

  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京剧音乐,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京剧艺术的四大行当、四大功夫等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四、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课的重点、难点,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法、谈话法、体验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营造浓郁的京剧气氛

  为了营造浓郁的京剧气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课前,多媒体播放京剧《苏三起解》视频片断,学生随京剧音乐进教室,营造课堂浓郁的京剧氛围。

  (二)、课中——创设情景,加深感受。

  第一环、谈话法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课开始,我问学生“你知道刚才播放的是我国戏曲中的哪个剧种吗?”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走进京剧大世界”。

  第二环、自主合作,了解京剧常识。

  课前我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给他们提供了三个主题站:“中国脸谱网”、“走进京剧”网、“时代国粹”网,让学生课外在网络上搜寻相关京剧常识,然后整理所查到的资料,分别做成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发到我的邮箱,我挑选其中几个较好的,由学生在课上给大家展示、分享,这时的学生俨然成了老师,教与学角色的变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热烈、高涨的课堂气氛中,通过自主合作,大家了解了京剧的四大行当,四大功夫,脸谱特点,伴奏乐器等京剧基本常识。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之情也由然而生,初步达成了课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信息技术网络象本大百科全书,大大拓展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演示文稿展示方便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

  第三环、创设情景,加深感性体验。

  老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唱、念、做、打四大功夫的视频片断,为学生创设看得见、摸得着,京剧就在自己身边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跟着媒体示范念一念有音调的京剧韵白、看一看精彩的武打动作、做一做京剧的表演程式,这是学生感受和体验京剧的良好途径与方法,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多媒体视频的演示解决了一般音乐老师无法达到的京剧表演专业水准的难点,体验教学法能便于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更好地感受体验京剧的表演特点。

  第四环、综合欣赏,提升能力

  在前面各环节的基础上通过视频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试图利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在直观性、趣味性、富有感染力的情景下,通过观其形,辩其色、听其声、会其意来学习欣赏。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使用给学生展现了京剧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戏台的味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提供的外部刺激多样化,能使学生获取更为清晰的音乐形象,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课后延伸

  为了拓展京剧文化视野,提议学生在班里办个京剧艺术墙报。可提示学生在网络上搜寻有关京剧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京剧故事,艺术家的轶闻,可用文字、图片、唱谱等各种形式。

  六、教学反馈

  1、教学氛围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有师生热烈的讨论声,也有学生激情昂扬的发言声和学生发自内心的由衷感叹“京剧,你真ok!”。这一切说明,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在这节课上起了桥梁的作用。

  2、活动形式丰富,学生实践成效显著。听一听、念一念、看一看、做一做,学生的实践活动串连了本堂课。

  3、交流方式多样化,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机交流,生机交流,使课堂生机勃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必将带领学生成为网络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中,信息技术运用的创新点是:凭借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京剧气氛,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您的指导。

《京剧》说课稿5

  一、设计思路:

  近期我们班艺术领域开展了国粹京剧活动,我们一直在讲关于京剧的一些事情,都知道了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宝贝,表演京剧的演员不仅会唱、有真功夫,还有一个很大的本事——在演出之前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化妆、设计各种各样的脸谱,就是在脸上画上代表自己角色身份的花纹、图案,很漂亮的!观众老远一看,就知道是好人还是坏人。孩子们对脸谱就很感兴趣,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京剧脸谱》。

  二、活动目标:

  《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所以我从认知、实践、情感三方面进行目标的定位。

  1、认知目标: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与表现能力。

  2、实践目标:尝试用鲜艳的色彩和对称的图案设计脸谱面具,发展艺术创造力。

  3、情感目标:萌发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准备:

  我遵循《指南》中对艺术活动的解读: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所以我从知识经验、操作材料和环境创设三方面进行准备。

  1、经验准备:对国粹京剧有初步的了解。

  2、材料准备:有关京剧脸谱的课件、音乐《说唱脸谱》;空白的脸谱面具,油画棒;

  3、环境准备:活动室张贴脸谱图片,资料,悬挂脸谱吊饰。

  四、活动过程:

  《指南》艺术领域“感受与欣赏”目标二“教育建议”指出: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幼儿去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

  所以本次活动,我以“参观小剧院”为线索,贯穿活动始终,尝试用开放式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活动。从参观———交流———操作———表演———结束五个步骤来进行活动

  过程中,教师及时组织孩子交流,在同伴、师幼的互动中,互享信息、知识,也互相感染着对京剧艺术的喜爱之情;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次活动采用的教法有:谈话引导法、互动法、情境体验法等。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通过情景感染,让幼儿在对剧场环境的感染下激发对京剧脸谱的兴趣,在环境熏陶中进行脸谱面具的表现与创造。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活动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在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主要运用方法有:

  1、观察讨论法:通过对京剧演出录像及脸谱图片的观察讨论,激发了幼儿对京剧脸谱的兴趣。

  2、操作法:让幼儿尝试绘制京剧脸谱面具,增强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与表现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在展示自己的作品过程中真正体验京剧艺术给人带来的快乐。使幼儿在表现、交流中分享艺术创造喜悦。

《京剧》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本单元是以我国的文化遗产为主线,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表达的内涵,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弘扬和传承。

  本课通过欣赏、感受、模仿等各种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珍视我国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京剧最多只能做到“耳熟”而不“能详”,他们对京剧不了解,对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更难有深刻认识。京剧对他们而言是居庙堂之高的,与他们没有任何情感关联。从心理上来说,五年级学生已有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学习本课重要的心理基础。

  三、设计理念:

  1、课前搜集资料,拓宽课堂。

  2、建立资料袋。

  3、课堂活动,体验京剧之美,建立情感联系。

  4、多媒体辅助,提升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起源、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技能目标: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小组交流等活动,了解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起源、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难点:

  1.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

  2.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六、教学准备:

  1.学生按照学习小组收集京剧的文化交流、京剧的基本知识等

  方面的资料,整理并练习向大家讲解;

  2.学生搜集的相关京剧资料;

  3.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我们的国粹──京剧》。

  七、教学设计

  围绕以上目标,我精心设计了四个活动板块

  1、激趣导入,说说国粹

  2、感受京剧,了解京剧

  3、师生互动,体验京剧

  4、欣赏片段,升华主题

  第一板块 激趣导入,说说国粹

  1、用流行歌曲《刀马旦》和京剧名段《苏三起解》选段导入

  设计理念:用流行歌曲来导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苏三起解》也营造了浓郁的京剧气氛。

  2、揭题、板书(京剧)

  3、提问:你们了解京剧吗?

  我会问学生“你们了解京剧吗?”在这个环节中,获取了很多京剧方面的知识。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开发并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增长了知识,又激发了好奇心,为后面教学内容打下了基础。

  第二板块 感受京剧、了解京剧 A、感受京剧

  在生活中感受京剧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会提问:“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可以感受到京剧呢?”同学们从各个方面交流自己的印象京剧。

  设计理念:这里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回到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感受人们和京剧的关系,与今天的学习形成联系,通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欣赏京剧,表演京剧等文化现象,让学生明白京剧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B、了解京剧

  在这一环节我着重让孩子们了解京剧的行当、脸谱、乐器及京剧名家。

  以上四个环节我准备采用随机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孩子们交流到京剧的那个方面时我会适时的展开这一环节的教学。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

  1、京剧乐器

  京剧的乐器这个方面的教学,我会让孩子们通过观看相关的图片,对乐器有个大致的了解。(播放课件)

  2、行当 (播放课件)

  3、脸谱的教学是我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因为脸谱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的京剧。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活动。说脸谱、画脸谱。

  说脸谱后,我播放京剧歌曲《说唱脸谱》,与此同时穿插了一个画脸谱的活动,使脸谱教学达到高潮。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体现了品德课程的开放性与生活型,重视课堂内外,不同学科相联系,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得到身心发展。

  第三板块 师生互动,体验京剧

  为了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喜爱,在这一板块中,我设计了一个师生共同学唱《苏三起解》。学生通过模仿,以此来体验京剧的独特之美。

  第四版块 欣赏片段 总结升华

  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粹京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所喜爱,纷纷学唱。体会书中一个外国人说的.一句话“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也就不成其为中国了”。激起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同学们,中国的京剧以独特的民族风格,深深地扎根在中华大地上,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如今京剧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今天的京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随机板书(民族世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更应该弘扬和传承这一民族瑰宝――中国京剧。

  教学特色:新课标中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在感受过程中把握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实效。为此,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欣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来探究,用自己的方式来呈现,营造了宽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又获得了体验,把“国粹京剧”这一浓浓的中国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孩子们的内心。

《京剧》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京剧脸谱》是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京剧脸谱中对称、夸张的表现形式和手段,能运用绘画表达脸谱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符合《纲要》艺术领域目标中的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观察不同的形态、色彩,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

  结合《纲要》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状况的发展特点,根据教材本身特点,结合本班幼儿的认知需要和能力,我将本次活动目标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定位于:

  1.认知目标:了解京剧脸谱中对称、夸张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不同颜色表现不同类型的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脸谱萌发对京剧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根据三维目标的总体指导方向,我设立了如下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京剧脸谱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2.活动难点:了解脸谱的基本知识,知道怎样给脸谱上色表达不同类型的脸谱。

  二、幼儿情况

  在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对教材分析,更要对幼儿情况有明晰的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幼儿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大班幼儿虽然抽象思维正在萌芽,但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一定要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这样有助于幼儿细心观察,从而能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而《京剧脸谱》的内容就符合这一特点,孩子们能够通过对京剧脸谱的观察与体验,让幼儿在回顾和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它的表现手法与特点,敢于大胆作画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象,进行艺术表现。

  三、活动方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成为活动中的主体,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表演法和多媒体教学法,让幼儿在视、听、讲、做的练习中领会京剧脸谱绘画的特点,帮助幼儿通过艺术表现,表达自己的所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从而实现由教师被动的教到幼儿主动学的转变。

  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通过用心观察、共同讨论、围绕主题想象的方式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看、说以及绘画的环境下不断尝试艺术表现,逐步的掌握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四、活动准备

  大班的幼儿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只有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本次绘画活动的内容与意义大胆表现。本次活动准备有视频《京剧脸谱》、图片若干幅、勾好线条的脸谱人手一份、水彩笔人手一份、音频《京剧脸谱》。通过视听觉相结合,加上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从而让幼儿更好的掌握艺术的表现形式。

  五、活动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艺术表现掌握程度,我采用了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方法来组织本次活动,基本流程为以下四部分: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以视频《京剧脸谱》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通过视频观看,引起对视频中大花脸的兴趣,从而引出今天活动的主题。

  (二)观察图片

  了解京剧脸谱的表现手法设置提问,“图片中的脸谱跟我们的脸有什么一样?”“图片中的.脸谱跟我们的脸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细心观察,了解脸谱的形态与色彩与我们脸的不一样性,明白脸谱对称的特点和夸张的表现手法。通过色彩观察,初步了解京剧脸谱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脸谱,红色、黑色代表好人,黄色、白色代表坏人,蓝色代表勇士,金色、银色代表神话人物。

  (三)指导幼儿绘画

  引导幼儿表现不同类型的脸谱教师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肯定幼儿心中自己的规划,无论是金色神仙还是黑色老爸,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教师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作画出现问题,用自己的方式引导其提高,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四)作品欣赏、角色扮演

  萌发对京剧喜爱之情。通过对幼儿作品的互相评价,进一步了解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脸谱。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给予积极回应和鼓励,倾听幼儿对艺术表现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角色扮演,萌发对京剧脸谱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在愉悦活动中结束这次绘画活动。

  六、活动延伸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课程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融合性,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此次课程内容,我将活动延伸到家园共育中。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京剧》说课稿8

  《京剧大师梅兰芳》是高中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第八节的内容,主要通过学习梅兰芳的两首代表作品《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来认识这位京剧艺术的大师。《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是京剧历史剧《霸王别姬》中的一个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是京剧《贵妃醉酒》中的一个唱段。本节内容旨在认识了解梅兰芳及其作品的特点,通过学习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这阶段学生经过小学与初中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音乐理解力与感受力。他们正值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道德、伦理等观念逐渐形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感需求强烈而不稳定,音乐教育恰恰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性、情感性的教育,富有感染力的音响会丰富学生内心对美的理解,而音乐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与思想性也会随着音乐体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学生经过初中对京剧行当的学习,对京剧艺术已经有了初步印象。本节课重点学习京剧文化与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京剧艺术。

  根据教学内容、教材对本课知识掌握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认识到京剧不仅是我国的国粹,同时在世界艺术文化中也有着重要地位。

  过程与方法: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特点与情感内涵,通过学唱和表演进一步体会梅兰芳京剧艺术的魅力。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认识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其人其事,并初步了解其“梅派”艺术的风格特点。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了解梅兰芳其人其事以及其“梅派”艺术的风格特点。

  难点:在学唱中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

  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聆听京剧唱段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必要时,配合聆听可增加视像内容,以便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更易于理解其综合表演艺术的特征。相关音乐知识尽量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顺带解决,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还可以在鉴赏过程中做一些讲解。

  学生需要通过对音频、视频直观的聆听观赏,体会京剧特点、人物特点及表演风格。学唱京剧唱段,哪怕是学唱一两句,也是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京剧音乐的好方法。学唱时可上升复杂度,加入京剧手势、动作以及眼神等,重视京剧表演的韵味。同时通过对比不同艺术家的表演体会探究其演唱特点。

  运用的教学用具有:教学课件、京剧戏服等。

  导入对于一堂课来说非常重要,既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同时加入趣味性能很好的把学生带入课堂中来。在这里我结合了温故知新和创设情境两种导入方法来引入新课内容,将本节课内容与学生之前所掌握的知识衔接起来,并通过穿戏服唱京剧的方式,来提起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极大的兴趣,所以我会从以下两步来引入课程:

  1、简要复习初中学过的京剧知识,并了解京剧“四大徽班”知识点。

  2、教师穿戏服表演并演唱京剧《霸王别姬》中《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片段。引出课题走进京剧大师——梅兰芳。

  引入新课后,直进主题,在这里给学生浏览欣赏一组梅兰芳的剧照,结合着多媒体先对梅兰芳的生平有个大致的了解,这块就类似讲故事一般,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有效的手段。

  先由学生介绍,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出梅兰芳于1894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京剧演员,他的伯父是一位京剧胡琴演奏家。梅兰芳8岁学戏,10岁登台演出。19岁时以一曲《一缕麻》红遍了大江南北。1927年被评为“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在演技方面博采众长,承上启下,他不仅继承了前辈的优点,而且有所创新。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并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流派——“梅派”。

  由浅入深,开始欣赏梅兰芳的这两首代表作品。可以将两首作品做一个主次的划分,主要的作品从欣赏到学唱到表演,层层递进,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提升学习兴趣。次要的作品以欣赏为主。

  先欣赏主要唱段:《霸王别姬》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学生带着问题完整欣赏,问题为:唱段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梅兰芳是如何表现人物情绪的?学生试听后讨论并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情绪、唱段速度,梅兰芳的音色特点、身段表演特点等方面分析。有了上面的准备可以开始学唱唱词:看大王。同时要表现出人物情绪,感受梅兰芳的唱腔特点。做到这些后加复杂度,开始尝试配上眼神和手势演唱。仔细体会身段表演与唱词的结合特点。

  在这里教师加入一段互动,同学创编动作,教师演唱唱词,请一到两位同学到台前表演。

  上面作品基本完成学习,接下来欣赏这节课次要片段,《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在欣赏过程中试比较该唱段和《霸王别姬》中的.人物情绪有何不同?梅兰芳是如何表现不同人物形象的?教师做引导,从唱腔、表演、服饰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播放梅兰芳演唱的视频片段。学生通过观看,分析梅兰芳的演唱特点。

  欣赏完两首作品了,相信学生也对梅兰芳的表演特点有些体会,可以设置问题互动,增强学生的探究总结能力。

  教师提问问题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伟大”在哪里?“美”在何处?学生讨论,教师做最后的总结:

  (1)唱腔:嗓音圆润甜脆俱备,唱腔醇厚流利,感情丰富含蓄。

  (2)表演:姿势优美,动作与音乐强调合拍,富有节奏感。

  (3)服饰:因剧情和剧中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等特点不同,并符合时代特点。

  (4)创新:根据剧情需要和人物特点,对旦角唱腔、表演、服饰、伴奏、舞台、灯光等进行创新。

  (5)人格:蓄须、打针拒绝为日伪演出。

  (6)把京剧推向世界。

  播放梅兰芳的纪录片,边观看,教师边讲解:梅兰芳首次把中国的京剧艺术带向世界。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赴前苏联访问演出,获得盛誉。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新课的知识点学习完后,可以稍作调整,在此我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中扩展多一些的知识。选用了不同表演者表演同一作品的方法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渐结束本课学习。具体实施如下:欣赏李胜素表演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视频。学生讨论比较:李胜素与梅兰芳表演的两个版本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京剧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通过抓住它这一特点,做一个精彩深入人心的小结,使学生将对京剧的学习不只放在课上,更延伸至课外。这部分语言需要细致的做调整,如:梅兰芳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全部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生涯中,他继承传统,勇于革新,塑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他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梅派”艺术。他首次把中国的京剧艺术带向了世界,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不仅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的象征,更是我国人民的骄傲。他被誉为“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

  本课的板书设计首先意在体现本课的重点,其次在设计上通过图表的形式简洁明了的体现本课的内容,并指出了其精神境界所在。

《京剧》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于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内容。梅兰芳先生我国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所唱戏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梅兰芳演绎了京剧的灵魂,同时为把我国京剧艺术推上国际舞台做出了很大贡献,梅先生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本节课主要通过展示梅兰芳的京剧作品,学生体会“梅派”艺术大师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更加深层次的认识和热爱。

  二、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积累的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能够通过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又了一定欣赏音乐的习惯和能力;这个阶段学生对流行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中国国粹京剧的了解不是很深,因此这节课,在结合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主要通过看、听、说、唱的方式让更深层次的了解京剧,了解梅兰芳大师。

  三、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梅兰芳大师“德艺双馨”品质以及梅兰芳先生为发扬国粹所做的贡献和学习梅兰芳大师“蓄须明志”的爱国主义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观看、聆听、模仿、表演等形式,学生能够了解梅派唱腔特点,掌握不同京剧派别的欣赏方法。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梅兰芳大师生平,会模唱经典长短《看大王和衣帐中睡稳》。

  四、说重难点

  1、重点:体会大师的“德艺双馨”,以及梅兰芳先生为发扬国粹所做的贡献和学习梅兰芳大师“蓄须明志”的爱国主义精神。

  2、难点:了解梅派唱腔的特点,掌握不同京剧派别的欣赏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示范法

  六、说教学用具

  课前准备的.教学用具主要有:1、旦角行头;2、多媒体文件;3、胡琴师

  七、说教学过程

  在导入部分,老师身着课前准备旦角行头,在胡琴老师的伴奏下,演唱梅兰芳先生代表作品《贵妃醉酒》。表演完成后,提问学生问题:

  1、老师刚才的唱段是什么?选自哪部京剧?

  2、这部京剧是由谁的代表作?

  在学生踊跃回答问题之后,老师进行简单总结——选自由梅兰芳大师整理和再度进行创作经典作品——《贵妃醉酒》唱段,之后快速引入课题——京剧大师梅兰芳。

  原因:高中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京剧表演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穿戴行头、扮演角色会让学生对于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问题的设置也是由浅到深,由大到小,让学生展开思维,同时根据他们的好奇心引入课题。

  在新课教学部分,播放梅兰芳大师纪录片,学生观看,同时思考问题:

  1、从纪录片当中看出梅兰芳大师对京剧所做贡献并进行概括。

  2、梅兰芳大师对中国京剧走向世界作出那些贡献?

  观看结束后,老师进行提问后归纳学生认知进行总结:梅兰芳大师自小学习昆曲,十岁登台演出,怀着对京剧的热爱,并吸收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梅兰芳大师曾经三次出访日本;多次出访美国、德国、前苏联等国家,把中国京剧推向时间,同时梅派表演被确立为世界“第三大表演体系”。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梅兰芳大师在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原因: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从纪录片中全面去了解梅兰芳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创新、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观看视频当中的一些真实史料,可以让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发展和艺术大师做出的贡献从客观上进行认知,同时在感情上感化他们。

  在拓展提高部分,教师带领大家一同模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第一句,从模唱中提示梅派唱腔的特点,激励学生发扬中国国粹精神。之后播放不同学派关于这一片段的演唱,学生讨论,唱腔的不同。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梅派唱腔与其他学派的不同之处,同时总结梅派唱腔的特点,由直观感受到仔细品味,增加对国粹博大精深内容的细细研读。

  在小节作业部分,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对梅兰芳大师级梅派京剧的整体认知,同时鼓励大家课后通过网络和书籍资料继续深入了解京剧。

  八、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已经完全呈现在了多媒体课件当中。

《京剧》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京剧趣谈》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第七单元以让学生体会艺术之美为主题编排课文,而本课就向学生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作者徐北城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些奥秘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这篇课文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魅力。(教学重点)

  3.能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及艺术特色,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我的课堂教学思路是:导入课题——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本文语言通俗,生动幽默,能较好地吸引学生阅读。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读感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围绕文中的重点句子,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发挥想象,联系实际,理解句子的内涵.

  四、说合探过程

  在解疑合探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我以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为主线,设计自探提示,以问题促阅读、促思考,促讨论,既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又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不偏离学习重点。

  我设计的自探提示如下:

  自探提示1:

  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文的小标题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谈京剧的趣味。

  自探提示2:

  自读《马鞭》这一部分,思考讨论:

  1.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哪两类道具?

  2.说说京剧表演中为什么演员不能骑真马?

  3.京剧是如何解决“骑马”表演中遇到的问题的?

  4.舞台表演中使用“马鞭”的作用是什么?

  5.说说作者举了哪些虚拟道具的例子,找出能体现虚拟道具妙处的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表演悟趣:1.穿针引线2.骑马3.饥饿 4.酒足饭饱(可任选)

  自探提示3:

  浏览课文《亮相》部分,思考讨论:

  1.这部分写了亮相的哪两种表现形式?

  2.这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有什么特点?妙在何处?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体会“亮相”这种艺术形式的高妙之处。

  3.找出对观众进行描写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可以略去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五、说板书总结:

  我这节课的板书没有用到传统的板书,而是用电子板书的形式,直接把板书内容在PPT的黑板图片上展示出来,方便快捷,直观实用,浓缩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和学生们借助板书一起回顾了课文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让学生根据板书和课文内容完成情景对话的环节,让学生两两结合进行对话,学生很感兴趣,自然也乐于表达,此环节的设计既对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又让他们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六、说随堂练习我能行:

  我设计了两大题:一是根据意思说词语,二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设计目的就是巩固基础知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七、说拓展运用:走近京剧

  我首先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读一读和京剧相关的句子,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和戏曲相关的句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京剧的热爱。

  然后我和学生一起来总结,齐读总结语,让学生在读中提高对京剧的认识,坚定传承京剧文化的决心。

  之后我安排学生欣赏京剧艺术家的精彩表演视频:《拾玉镯》《金玉奴》选段。

  当学生希望走近京剧、了解京剧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我顺势布置了课外作业,将对京剧的了解延伸到课外,我让学生们搜集资料或观看京剧表演,了解京剧的更多知识,并和同学们分享。这样,课结束了,而学生对京剧的了解兴趣却没有终止。这也正是我们这节课所期望达成的目标。

《京剧》说课稿11

  这节课设计的理念是让学生轻松愉悦的进入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互动。并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语文熏陶感染作用。设计这一课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种类,尤其是国粹——京剧,让学生认识京剧,了解京剧,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自己,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并能够形成学生走近—知晓—关注乃至弘扬京剧艺术,这对引导学生关注京剧的文化传承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有重要的意义。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整理有关京剧角色、京剧脸谱、以及一些和京剧有关的常识,并集体学唱《唱脸谱》的歌曲,为进入“戏曲大舞台”渲染氛围。课前要求学生学唱1-2首戏曲片段。为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做充分的准备。

  这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戏曲。

  2、以了解欣赏国粹京剧为中心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提高艺术修养。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以了解欣赏国粹京剧为中心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

  2、通过了解中国戏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提高艺术修养。

  在教学过程之中,为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更直接、更形象的感受京剧、了解京剧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增强文学的感染力与艺术的内涵。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是首先让学生欣赏并演唱歌曲《唱脸谱》营造一种走入京剧的氛围。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走入京剧,(我用具体展示一下),然后调查学生对中国戏曲常识的了解并重点了解中国的国粹——京剧:明确京剧是由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使用二胡、京胡等乐器。有二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因它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因而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都获得了经典性的地位。接着我向学生介绍要了解京剧把握四个方面问题:即:角色、扮相、场景、手段。这样可以系统的了解京剧、感受京剧:

  (1)京剧的行当:通过展示出生、旦、净、丑的相关角色。

  生(包括老生、小生、武生)

  老 生 小 生 武 生

  旦角:包括正旦、(青衣)武旦、花旦、老旦

  旦角流派—— 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净角(俗称大花脸) 丑角(包括文丑、武丑)

  文丑

  武丑

  (2)扮相:京剧脸谱——各种颜色(红、黑、蓝绿、黄白、金银)的意义

  看脸谱识忠奸。在讲解脸谱的分类与内涵时,我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孙权、张飞、关羽,这些与文学名著相关联的人物,把文学与艺术结合起来;介绍项羽与荆轲,着重介绍与之相关的诗句、成语、典故,增强了趣味性;介绍后羿、窦尔敦、赵匡胤主要突出勾画技法特点等等,这样,会使学生能用积极的心态走入京剧的世界,并能够充分感知文学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可以激发学生了解并知晓京剧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的欲望。

  各类脸谱

  (3)引导学生把握其他与京剧相关的内容——场景的特点及手段。

  场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京剧的动作:唱、念、坐、打;京剧讲究“手、眼、身、法、步”

  有关京剧的俗语,有关京剧的典故……

  (4)了解了京剧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之后让学生谈一谈听京剧的感受……

  可以用对比的句式:如从前……现在……

  可以用比喻的句式:了解京剧如同……

  最后欣赏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片段,形象的感受京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这节课,可以引导学生热爱我国的国粹——京剧,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并能够形成学生走近—知晓—关注乃至弘扬京剧艺术。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这也就是设计本课的目的所在。

《京剧》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京剧趣谈》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第七单元以让学生体会艺术之美为主题编排课文,而本课就向学生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作者徐北城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些奥秘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这篇课文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魅力。

  3.能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及艺术特色,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魅力;

  能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及艺术特色,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是教学的重点,后一个也是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本文语言通俗,生动幽默,能较好地吸引学生阅读。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读感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围绕文中的重点句子,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发挥想象,联系实际,理解句子的内涵。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自主学习方法,所以本课重点渗透两种学习方法: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悟)感受;

  二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发挥想象,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展开去,由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艺术的魅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以京剧的画面导入,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形象感知。从而自然地引入课题。同时教师简介关于京剧的知识,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简单补充关于作者徐北城的资料,为学生课后的学习探究点明方向。

  (二)初读感知。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生字词及朗读情况。指导正音。

  对易读错的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帮助识记。

  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听,读熟读通。

  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马鞭”和“亮相”,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根据文中的两个小标题,引导学生分别概括内容。

  (三)品读感悟,体会交流。

  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搜集资料,理解内容,展示交流。

  2.分组汇报。

  根据内容,让学生按顺序汇报。

  汇报中教师视情况点拨指导。引导学生理解京剧中的“马鞭”是如何产生的?有怎样的魅力? 学生圈画、朗读相关句子,指导结合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创设情境,引导表演朗读,想象感悟马鞭及京剧中虚拟道具的艺术表演特点及艺术魅力,体会艺术之美。

  引导学生理解京剧中的“亮相”的表现形式及艺术特点和魅力。

  学生关注、朗读重点段落,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引导理解“亮相”的表现形式。

  图片展示京剧中的亮相,创设情境,引导表演朗读,想象、感悟亮相的特点及魅力,在亲身实践中体会亮相表演的妙处。

  3.总结。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朗读体验出发,感受文章语言及写法的特点,学习本文通俗幽默的语言、生动传神的描写。从阅读感受中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作者对京剧的喜爱之情和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感。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从中体会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作为“国粹”的京剧,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永久的艺术光芒,值得我们在为之自豪,相信大家在对它的逐步了解中也会更加喜爱京剧。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本次板书抓住文章的主要描写内容“马鞭”“亮相”展开,分别概括了文章关于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层次结构清楚,突出艺术特点,帮助学生理解。

《京剧》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京剧《霸王别姬》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以及初步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②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说唱脸谱》的音频,配合各种脸谱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下面由我来介绍京剧(①京剧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京剧的起源始于“四大徽班”进京,历经“徽秦”“徽汉”两次合流,最终形成享誉世界的京剧)。

  ②之后播放影片《梅兰芳》片段,让学生谈谈对梅兰芳的初步印象。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梅兰芳简介”。引起同学们对梅兰芳的极大兴趣。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梅兰芳有充分的认识,我在教学上设计了三块内容,分别是生平介绍、代表作品介绍和“梅派”艺术特征介绍。

  ③下面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听完之后我将提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演绎了什么历史故事,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说说你的感受和理解。

  ④接下来我来总结:《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是《霸王别姬》中虞姬的一个唱段。属于南梆子,②这种唱腔细致优美、旋律性强,擅长于表现细腻、欢悦的心情。

  ⑤之后播放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当红歌唱家李玉刚演绎的《新贵妃醉酒》,之后紧接着播放《海岛冰轮初转腾》,由梅兰芳演唱的京剧《贵妃醉酒》选段,从而引导学生做出比较。听完《海岛冰轮初转腾》之后,我将继续提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演绎了什么历史故事,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让同学们讨论之后回答。接下来由我介绍:《海岛冰轮初转腾》属于四平调,③四平调擅长表现委婉缠绵、哀怨凄凉、激越愤怒的情绪。

  四、拓展

  提问:④四大徽班是指?四大名旦是指?(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布置课后作业,上网查阅资料,“抗日战争时期初期,为表达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梅兰芳做了哪些事情?”(①留胡子②打预防针)

  五、总结

  通过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两首京剧选段,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京剧》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里的一节内容。本单元共有两节,分别从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两个方面对京剧进行描述,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知道京剧产生发展的历史沿革及主要的代表人物。本节内容是从传统京剧的角度来认识京剧,京剧相比较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来说,是一个年轻的剧种,但是在它发展演变的200多年间,它不仅融合了昆曲、秦腔、汉剧等多种中国传统戏剧,更将曲艺、说唱、杂技等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外国人将京剧称之为中国的歌剧,肯定了它在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所以它被称之为国之瑰宝,国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我制订了以下四点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相关知识。

  2、了解京剧发展的简单历史及相关基础知识,初步认识京剧艺术。

  3、通过欣赏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在此基础上认识两个唱腔的特征。

  4、通过京剧名段欣赏和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欣赏及学习,能够进行京剧行当的简单分辨。

  通过聆听,认识南邦子和四平调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角色情感方面的作用。

  培养学生们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热爱。

  四、说教法

  教学活动永久不变的主体就是学生,而且根据高中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音乐鉴赏课的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会的听众,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手段就是启发学生聆听,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五、说学情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喜欢流行音乐,很少有喜欢京剧的,在学习本节之前,大概也很少有同学接触过京剧,所以对京剧的了解也不多,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我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想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重视对他们音乐兴趣的培养。

  六、说教学过程

  给学生出示教学目标,了解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主要分四部分来讲,第一部分视频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中所唱的.是哪一种艺术形式?

  第二部分是新授课。

  视频导入京剧之后,学生自学教学案,了解京剧发展简史,京剧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知道四大徽班,老生三杰及四大名旦。之后由四大名旦引出京剧四大行当,并根据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认识各个行当。其中在旦角中贡献最为突出的当属四大名旦之首,京剧大师梅兰芳。引出京剧大师梅兰芳。

  学生根据教学案先自学预习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相关知识,再根据视频图像资料,进一步了解加深印象。

  然后是欣赏作品,因为鉴赏是音乐课的主体,所以这部分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时间要稍微长一些,梅兰芳的两首作品教学案上都给出了相应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先快速阅读背景知识,使之对作品背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欣赏,去感受作品。

  第三部分是知识拓展与实践训练,通过对梅兰芳蓄须明志和对京剧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思想共鸣,提高学生思想上的认识,加深对京剧的情感,然后是梅二代李玉刚的视频欣赏,更加提高学生对新京剧的兴趣和爱好。

  实践训练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共同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第一句,加深理解作品,在唱中学,在学中唱,唱学结合,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认识与了解。

  第四部分,老师和同学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加深印象,结束本节课

《京剧》说课稿15

  巧做京剧脸谱,浅尝中华文化。本课是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手工制作》第一章《纸工艺制作》第一节《纸工艺制作技法及折纸小屏风制作》衍生课例,分两个课时。

  我将分为五个环节说课:

  第一说的是教材内容分析,2分钟;

  第二说的是教法,30秒;

  第三说的是教学过程,10分钟,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四说的是课堂练习与展示1分30秒;

  第五说的是教学评价,1分钟。

  【教材分析】:

  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程源由及教学目标,二是课程重难点。

  课程源由:《纸工艺制作技法及折纸小屏风制作》一节是纸工艺制作一章中的第一部分,重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纸张经过一定的设计与制作后,就能制作出各式各样、形态万千的立体造型,纸张便被赋予了艺术生命,这其中当然倾注了设计师的创造灵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因而本章节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尝试并掌握各种折、切、剪、卷、粘合等技法,而且最重要的是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得意发挥。本课程纸制京剧脸谱设置便源于于此,当然这其中还有一小插曲。

  开学初,浙江京剧团来我校进行“传统文化进校园”京剧演出,同学们虽然不太听得懂唱词及内容,但是他们对京剧演员的装饰行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问一旁的老师:那些演员的脸上怎么涂了那么多颜料啊?真好玩!于是我突然想到做脸谱学生应该会喜欢,当然最适合的材料就是纸张,而且正好可以跟纸工艺制作课程结合,学习纸工艺技法做京剧脸谱,浅尝中华文化,实属完美结合,这也是我设计本课内容的教学目标。

  如果具体细化

  ★知识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结构、色彩和人物角色性格的关系等方面的文化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纸质京剧脸谱的制作掌握纸工艺制作中折、切、剪特别是切折、折立体造型等技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制作,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京剧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传承民族文化。

  ★其次说说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我把本次课的★重点定为通过折、切、剪等技法的学习制作立体的脸谱,理由在于学生往往听到“立体”二字就犯愁,因为我平时还担任美术的教学,发现无论是工艺制作还是绘画,学生平面化的意识太强烈了,而且在立体的表达方面也的确缺少练习,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在重点的`把握过程中,有一个★难点需要攻克,即如何把脸谱上的五官制作立体,如眉毛如何立体化,胡子和鼻子又如何立体化,这就需要学习教材“纸的基本加工技法”中提到的折曲线和切折等知识。

  ★材料准备

  各色卡纸若干张、美工刀、剪刀、双面胶或胶水、皮筋、尺子、铅笔橡皮等、

  【教学方法】:

  新课改倡导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因而课堂上多采取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教师引导总结的方法,其次采取了视频拍摄等现代多媒体手段相结合,当然环节手段设置再有趣新颖,技法学习始终是关键,所以在制作环节前教师进行课堂示范,最后体现在玩乐中掌握技法,学习知识的精神,设置了表演展示作品环节,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分为四大块,第一简单介绍京剧脸谱的颜色特点和角色的关系,第二介绍脸谱的结构特点,第三重点讲解制作脸谱的技法特点,第四学生课堂练习

  ▲首先通过听一个京剧段子,让大家从听觉上想象京剧人物,以此引出今天本堂课的内容是关于京剧的。马上单刀直入提问作为国粹的京剧,演员们表演的时候脸上有什么特征呢?跟一般的戏剧表演者一样吗?由学生自己回想京剧演员脸上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随后教师总结特征:

  1)人物角色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

  2)颜色各异,非常丰富而且很夸张;

  3)脸谱图形大致对称。

  好,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张京剧脸谱。引出课题——巧做京剧脸谱,浅尝中华文化。

  ▲那么什么是京剧脸谱?京剧脸谱的色彩有什么特点呢?

  “京剧脸谱”是指京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头中净角(花脸)和丑角(小丑)。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因为不同性格的角色其脸谱的颜色也大不相同。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来突出剧中复杂的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那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各种颜色分别代表了怎样的角色?我们先听一首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哪些颜色并说出和这些颜色相对应的代表人物。(学生边听边记录,老师在黑板上写顺序)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场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紫色的天王托宝塔

  绿色的魔鬼斗夜叉

  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

  灰色的精灵笑哈哈

  蓝色——表现刚强、但很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窦尔敦和卖身投靠官府的绍兴府飞镖黄三泰在李家店比武,黄三泰不守比武规矩,用飞镖将窦尔敦击伤。窦尔敦为了复仇,在梁千岁关外围猎时盗取御马。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以忠贞、守义、勇猛和武艺高强称著于世。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典韦,有人这样评价:三国里面武艺最好的,力气最大的,最有冲劲的不是典韦,但最猛的却是他。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张飞、包公、李逵。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太监。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如:天王。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绿林好汉。

  金、银、灰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

  ▲第三,开始制作,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讲解脸谱结构特点,第二观看视频,教师示范讲解制作方法。

  ★1、介绍各种脸谱谱式的特点: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

  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 “碎花脸”、4种。

  丑角谱式较少有:“豆腐块脸”、“腰子脸”2种谱式。

  1)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

  2)三块瓦脸,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所以称“三块瓦脸”。

  3)“十字门脸”是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

  4)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课件演示各类脸谱图片,请同学结合上述知识点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当场巩固脸谱结构知识点。

  ★2、步骤讲解:(教师边讲解边示范,随后观看各技法视频片段)

  1)根据人物个性选择一种主色卡纸,在卡纸上画好脸形(鹅蛋形),然后简单勾勒五官位置,注意构图,要对称,将其剪下,并剪出眼睛部分;

  2)在另一张卡纸上画好眉毛、鼻子、胡须等,注意大小,可以先画好一个然后将其剪下比照着画出另一个再剪下就可以了,这样两个就一模一样大小对称,而且还可以节约时间,特别需要注意在边缘某一处留出一定的卡纸进行切折,使其产生立体效果;(切折这一环节需要重点讲解,教师需进行详细演示)

  3)用双面胶对称粘上脸谱各小部分内容,如眉毛、鼻子、脸夹、胡须等;

  4)在脸谱头顶、下巴和两鬓偏上的4处位置分别剪一个3CM左右的口子,然后粘合,脸谱就瞬间立体了;

  5)在两鬓处用剪刀尖头穿孔并系上皮筋;

  6)马上戴上试下合适吗?

  【课堂练习与展示】:

  1、学生制作时间,每组6位同学合作完成3个脸谱,因为根据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合作学习也能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期间,教师巡回指导、纠错)

  2、作品展示,挑选优秀的2~3个小组,分别选派3位同学上台戴上脸谱进行人物角色表演,建议设计一个小故事表演,下面同学在欣赏的同时观察人物角色是否与脸谱的色彩所表示的人物性格特点相吻合。这个环节的设置,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本次课学习的掌握情况,而且通过表演的环节使大大增加了对学习的兴趣,在玩乐中掌握技法,学习知识。我想这也更有助于记忆吧!

  3、课后衍生,请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国粹京剧的感想,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浅尝中华文化。

  【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成功与否我认为主要在于学生能否合作完成一个立体的脸谱,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立体”二字,有两层含义,一是脸谱上粘贴五官等部分是否立体,二是整个脸谱是否立体,这就需要很好地掌握折、切和剪的技法特别是切折的技法。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课的教学设想,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京剧》说课稿】相关文章:

《京剧》说课稿05-17

《京剧脸谱》说课稿05-09

《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课稿12-16

(优选)《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课稿12-25

谈京剧日记03-22

《京剧脸谱》教案11-25

《京剧趣谈》教案02-19

现代京剧教案03-31

京剧教学反思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