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1
一、说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实际需要、发展能力为基础,又要根据《纲要》对科学领域目标的要求,即“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这两个教育理论的支撑使我强烈地感到:“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班幼儿对空间方位感知经验不一样,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考虑到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积极的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纲要》中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针对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我将从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需要,拟订了以下三个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2、知道站的方向变了,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3、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我确立为:发展幼儿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难点为知道站的方向变了,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教学成功与否的有力保障。因此本次活动我有场地准备和实物准备1、场地布置:在活动室的左右挂上一些东西; 2、实物准备:红绿带子43条。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属于空间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引导法、激趣法、赏识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方法的运用本节课将使用如下学法让幼儿达到学习目的:
1、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因此,活动中我尽可能地将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游戏的形式,如在活动中我就采用与幼儿玩肢体游戏进行引入,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有了“左”、“右”的空间概念经验。
3、多通道参与法: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幼儿分清左右。
六、说活动过程: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把此次活动分为教学三部曲。即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一)开始部分: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引导幼儿说出谜底:手。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开始,我就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谜引出主题,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基本部分。(分四个环节完成)
环节一分四步:第一步找出左右手 ;第二步说出左右手能干的事;第三步师幼互动游戏我说你做;第四步幼幼互动将动物进行左右摆放。
【我从左右手入手,引导孩子知道左右手并说出右手会帮我们做很多事,如:写字、画画、拿筷子、提东西等,对左右手的掌握概念会比较容易,以此实现活动目标一,为下一环节认识身体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铺垫,】
环节二、区别身体其他左右部位。
环节三、感知空间方位的左边和右边 。
(以上三个环节的设计都为我的教学重点体现给予了极大的保障。)
环节四:知道站的方向变了,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1、幼儿改变方位后再说说自己的两边各有什么?
2、相对站立,观察幼儿同时伸出左右手时出现的现象。
【设计意图: 让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归于生活。以此来实现我的目标二同时突破本次教学难点。】
(三)结束部分。
请男孩子站到老师的右手边,女孩子站到老师的左手边。跟随音乐走出教室。【结束部分其实也是一个检测部分,检测幼儿对本节课的认知水平。同时做到学以致用。】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来自于生活。等分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探索性强,操作性大,在平日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的活动中,幼儿已经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本次活动,适当选用幼儿熟悉的实物,如苹果、圆饼、细绳等,先启发幼儿通过操作,自己去探索发现,然后反复比较,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让幼儿自主探索对不同形状物体和实物进行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实现认知的平衡,获得发展。
二、说活动目标
我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大班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并理解其意义。
2、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为幼儿准备了:
熊妈妈图片,熊宝宝图片两个,狐狸图片,水果刀一把,苹果、饼干、果盘、毛线段、各种图形(心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预设为:掌握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设为: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原来的图形大于等分出来的任何一部分,等分出来的部分小于原图形。
2、等分后的每一部分一样大。
3、等分的次数越多部分越小。
五、说教学方法
1、主要运用故事引入法和引导启发式教学。利用《笨笨熊》的故事引入课题,并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并启发他们向教学目标思维。
2、幼儿主要运用尝试操作法、比较观察法、探究认知法。
利用尝试操作法引导幼儿理解二等分与四等分的意义。
利用比较观察法突破难点,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利用探究认知法掌握二等分与四等分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育活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讲述故事,利用故事引入、随故事内容出示图片。(故事内容略)
讲完故事设计问题:假如请你帮忙,你怎样分大黑和小黑才高兴呢?
2、指名让4—5名幼儿进行操作,并把操作结果放置于果盘中,然后教师小结并指导,可能出现的现象:有的幼儿分的一样大,有的幼儿分的不一样大。
3、比较、理解二等分的意义
选出上述幼儿二等分的作品为范例,引导幼儿比较理解二等分的意义:
二等分就是分成两块,两块一样大。
教师小结:我们把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小的两部分就叫二等分。
4、教师示范分苹果,巩固幼儿对二等分意义的理解,引导幼儿比较观察,突破难点,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设计问题并小结:
原来的苹果和分出来的苹果比比看谁大谁小。(原来的苹果大,分开的苹果小,即整体大部分小)
把分开的苹果放在一起比比看怎么样?(分开的苹果都一样大)
5、利用毛线段和图形启发幼儿探究:你有什么方法把这些物体二等分吗?幼儿操作,教师小结:要把图形先折叠后切开。
6、在幼儿掌握二等分的基础上,学习四等分:设计问题;一个正方形你能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吗?你怎样分?
让幼儿操作,然后教师指导并小结: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四部分,就叫四等分。
7、比较二等分和四等分的结果,突破难点
取两个一样大的苹果,让幼儿一个二等分一个四等分,分完后各取一块,进行比较,设计问题谁的大,谁的小?让幼儿理解“分的次数越多,部分就越小”的意义。
七、活动延伸
学习儿歌《饼干》,鼓励幼儿晚上和家长一起做分饼干或分苹果的游戏。
我的课说完了,请领导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谢谢大家!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3
尊敬的评委老师好,我是N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说课题目是:认识单双数
一、说教材
《认识单双数》是中班科学领域的数学活动。新《纲要》中提出:“教育教学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认识单双数是5~7岁幼儿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同时由于该年龄段幼儿生活内容不断丰富,可他们对单、双数的实际意义并不理解,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幼儿能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有关单、双数的问题,我构思了本节教学活动。
二、说幼儿
新《纲要》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索各种事物,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大班幼儿思维中已经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活动过程采用游戏的方式灌溉,幼儿参与面比较广,面向全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三、说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特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分别为:
1幼儿通过操作及游戏能较熟练地分辩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亲自操作,能分辨10以内的任意一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根据单双数的排序规律,成功地解决游戏中的一些问题。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活动,我做了如下准备:
单数或双数的门票每人一张
课件 喜洋洋的短片
幼儿操作卡 每人一张
五、说教法
活动中我采取的教法有: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幼儿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新知。游戏法:通过游戏,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六、说学法
活动中,幼儿学习方法有:
游戏法体验法:游戏是幼儿的生命,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学习的快乐。通过体验加深和弥补幼儿对单双数的不完整认知。
操作法: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想一想、圈一圈、说一说,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中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探索新知,既活跃了幼儿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合作讨论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幼儿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幼儿和幼儿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幼儿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七、说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采用了幼儿最喜爱的动画人物喜洋洋来做导入,喜洋洋要带我们到动画乐园玩你们高兴吗?它给我们每个小朋友一张乐园门票,因为小朋友太多,我们必须按照门票上的号码按单双相应的车子来坐车。通过教师设定,这就需要幼儿必须知道自己手中的门票号是单数还是双数了,从而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归纳出单双数的特点。
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引导幼儿观察课件上的一些单数或双数物品,探索单双数的特点。之后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圈一圈,说一说,把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交流,分享。这时,会有的幼儿发现8是双数,因为两个两个的圈正好圈完,而其他幼儿可能圈的是7或其它数字,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在幼儿说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弥补幼儿不完整认知。这样幼儿的思维有序了,幼儿在动手的情景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充分体现了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幼儿记忆深刻。
(三)、游戏固新知:
在这一环节游戏由浅入深:先在自身找单双,接着在教室中找单双。接着玩游戏:看到单数,就独自站好不动,看到双数,就找一个同伴抱抱。这个游戏是活动的重点环节,它让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进一步感受和表现单、双数的不同之处。随着游戏难度加深,趣味性也更浓厚了,这一环节的游戏使幼儿的情绪高涨,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
(四)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归纳出单双数的排序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单、双数的排列规律并清楚、正确地表述出来,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解决了这个问题,幼儿就能真正地掌握单数、双数了。
老师出示1—10的数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反扣在黑板上。游戏由易到难地请幼儿操作数字: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1)谁能翻出所有的单数?准能翻出所有的双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归纳出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
(2)教师再次把数字反扣在黑板土:请幼儿翻出最小的单数;最大的单数:最小的双数;依次增加难度。难点一个个的被攻破,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结束部分:知道了单双数,请拿好自己手中的票,按单双号乘车,我们和喜洋洋一同去动画乐园。
八、活动延伸
可做相邻数的操作材料,设置在区域活动当中。让幼儿可在区域活动中巩固单双数的有关知识。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说教材中的地位
本堂课是幼儿在学习了2、3、4的分解和组成和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基于幼儿对数概念比较不理解,教材通过操作、观察让幼儿反复进行5的分解和组成的练习,从而形成数概念意识。
2、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分别是递增、递减的关系。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与同伴交流的兴趣。
3、说重点难点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难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归纳出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数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口难点,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活动室里的环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现在的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二)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幼儿的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幼儿亲自学会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通过互助,让幼儿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游戏,巩固新旧知识,提高计算技能。
4、通过观察直观的表格,进行归纳和推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说设计思路
本堂课我总共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分别是:
1、游戏导入,复习4的组成。
2、学习5的分解。
(1)抛出问题。
(2)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
(3)小结。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4、找一找,合一合(《鸭子走》。学习5的组成)。
5、游戏出活动室《鸭子走》。
(二)说活动流程
1、游戏导入,复习4的组成。
出示数字4,(碰球游戏):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嘿,你的1球碰了3球,------
这样的设计是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重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学习5的分解。
通过抛出问题,帮助小鸭分吃饼干的情节,使数学贴近于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正如《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大班幼儿具有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点,我安排了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的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5的4种分法,启迪幼儿的智慧。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动要求时,让幼儿服从一定的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本班幼儿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有一定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我设计了归纳5的分合式中两次数列的关系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地方”进一步升他们数概念质地飞跃。
4、找一找,合一合(学习5的组成)。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让幼儿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同时要求他们进行记录和同伴交流,有利于发展他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5、游戏出活动室《鸭子走》。
根据第二环节中《鸭子坐客》的故事,引出《鸭子走》的游戏:1只鸭子前面走,4只鸭子后面走;2只鸭子前面走,3只鸭子后面走;------
这样教学前呼后应,让幼儿兴致浓浓地在复习5的分解和组成中结束本节课。
四、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幼儿人手一套教具,人人能动手动脑,练习次数多,密度高,有利于幼儿熟练地掌握5的分解,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老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可充满激励的语言,将会给幼儿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而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过程,也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5
设计意图:
区分10以内数的单双数是大班初期幼儿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采用集体教学的方法,将"两个两个数,正好数完的那个数是双数","两个两个数,剩下一个的那个数是单数"等抽象词句让幼儿记背区分,虽然幼儿反复记背后,说得十分流利,但一遇到实际区分某数是单数还是双数时却十分困难,不是胡乱猜测就是茫然不知所措。
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是本次活动设计的主导。结合现阶段正在开展的"我上大班了"这一主题,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感受成长的快乐,萌发"我真的长大了"的情感,初步体验,感受单双数,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活动目标:
1、活动中有浓厚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
2、在交流中引出单双数的概念,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3、尝试对活动结果进行记录,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已能清楚点数和认读1—10的数字。
(2)幼儿已有一定记录的经验。
(3)幼儿能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
2、物质材料准备:
(1)布置"聪明屋":内有玩具区、益智区、休息区等;门口设有关卡(两个箱子,一个装有1—10的数字卡片,一个装有游戏币)。
(2)幼儿每人一张记录表和铅笔;教师一张综合记录表和铅笔。
(3)视频展台和电视机各一个,画有数量不同物品的图片若干(数量为1—10);呼啦圈和数字1—10。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聪明屋",激发幼儿兴趣。"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聪明屋'去做客。在聪明屋里,采用自助游乐的方式,也就是说这里是无人管理游乐城,一切游戏规则要靠我们游客自觉遵守。"
2、"出发之前我们要先清点人数,看看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去'聪明屋'?"教师与幼儿一起点数人数。
3、请幼儿每两个小朋友手牵手排好队,"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找到了朋友?"
(一)教师讲解活动规则
(1)门口设有关卡,从一个箱子中摸出一张卡片,回答正确后从另一个箱子中自己取出与答案相应的游戏币,就可以进入"聪明屋"了。
(2)进去以后,你要合理安排你手里的游戏币,"聪明屋"里的每样玩具都需要2个游戏币,在玩具旁边有一个小盒子,你要主动投币,在小盒子里投入2个游戏币后,你就可以玩这样玩具了。玩好了以后,你要把这样玩具还原成原来的样子才可以离开。如果你手里还有多余的游戏币,你在成功后还可以去玩其他的玩具,直到你手里的游戏币不能再玩任何一样玩具为止。
(3)提问:如果你手里还有2个游戏币,你还可以玩吗?
如果你手里只剩下1个游戏币了,你还能继续玩吗?
(4)如果你手里的游戏币不能再玩任何一样玩具了,你今天的游乐活动也就结束了,你可以去服务台领取一张纸和一支笔,把今天的游玩情况记录下来。如:我是***,我今天在门口获得了几个游戏币,玩了几样玩具,用掉了几个游戏币,最后结果怎么样?
(5)记录完了以后,你可以用手里的记录卡到老师处换取一份小礼物。
(二)幼儿自主活动(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并作出相应的分析)。
1、运用视频展台展示幼儿的记录表格。
2、请部分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卡,介绍自己今天玩的情况,教师当场记录幼儿讲述的情况;
3、幼儿观察,交流:你看了这些记录卡,你明白了什么?
4、观察小朋友和老师的记录卡,看看有什么发现?
(引导幼儿发现,有的数正好可以用完,有的数则不可以,而是要剩下1个银币。注意观察,哪几个数字的游戏币能正好用完,哪几个会剩下1个游戏币)
5、小结:象2、4、6、8、10这几个数字在每次使用2个游戏币的情况下能正好用完,这几个数字有个共同的名称叫双数;1、3、5、7、9在使用过程中会留下1个游戏币,这几个数字有个共同的名称叫单数。
6、运用视频展台出示图片,并根据图片内容判断单数、双数,单数请举单手,双数请举双手。
7、跳圈:根据圈中的数字,单数请一只脚跳进圈中,双数请双脚跳进圈中。
8、"今天我们在聪明屋里发现了单数和双数的秘密,现在我们该乘车回家了,请小朋友根据自己卡片上的数字,单数的小朋友坐1号车、双数的小朋友坐2号车,我们该出发啦......(放音乐,做"开汽车"律动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1、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单双数不同的玩具材料或图片,让幼儿进行比较和分类。
2、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巩固单双数的概念。
说课稿:
世界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最早提出对幼儿进行游戏教育的主张。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我设计的这个数学活动,摒弃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游戏贯穿与整个活动,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在活动中我注重让幼儿在没有任何限制、身心放松的情况下积极活动,充分满足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心理需要。
在活动中,我利用幼儿已有的用游戏币进行游戏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每次游戏用两个游戏币,在"玩"中发现有的幼儿在几次游戏后正好将手中的游戏币用完,而有的幼儿则还剩下一个游戏币,从而很自然的`引出"单数"与"双数"。由于有实际操作和活动记录,幼儿很容易的理解。然后用继续两个轻松、有趣的游戏帮助幼儿巩固单、双数的概念,让幼儿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氛围,使得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并得到发展。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通过实施教育活动,我们不断地认识教育对于幼儿的意义和本质,不时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这种反思既来自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更来自于幼儿发出的各种信息。在本次活动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幼儿进入"聪明屋",面对着五花八门的各式玩具就兴奋的不得了,甚至忘记了老师交代的"任务"和游戏规则,我不得不再次提示;
2、有部分幼儿在手中的游戏币用完或不够时,仍然意犹未尽,还有两个幼儿居然想出将手中都仅有的一个游戏币合起来再一同玩一个游戏,这真是我始料不及的。一时之间我还真不知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相反,他们还开动脑筋,尝试合作与分享,但他们的做法违背了我的初衷......我还真被这个问题给难住了。
由此我认为作为教师,应在预设活动时,更多的去了解幼儿,考虑到在活动中幼儿可能提出或出现的一切问题,这样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更加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将从 活动设计的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特色,五个大方面来讲述,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
一、活动设计分析
交集是数学活动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中“集合”的一个基本内容,其中体现了数学逻辑关系中的包含关系。所以,交集的内容一般会放在大班年龄段来进行学习,因为它必须在孩子建立了“集合”知识的基础上。那么有集合就必然有分类,通过分类的操作,让幼儿理解物体属性,体验事物的共同属性,利用求同和分类的技能,初步形成集合的概念并能对两个集合元素进行比较,体验集与子集之间的关系。
本次的活动是要是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学习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的特征。让幼儿在闯关游戏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能体验在数学活动中参与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初步学习交集分类
感知两个集合中具有共同特征的部分就是交集。
2、幼儿乐于参与闯关游戏
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敏捷性。
分析
一般来说,幼儿在5-6岁时可达到初步的集合运算阶段,表现在幼儿已能发现同一个物体往往具有不止一种体的属性。但是,从孩子的学习接受特点来分析的话,需要通过不同的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从两个集合中感知交集的存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无形的掌握了知识。所以活动的
活动重难点
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感知、理解交集的含义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的内容教案上有详细写,那么材料不方便说课操作,但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活动的设计,我说课展示的内容,只能说是我把一些游戏的玩法用图片分析给大家听,所以我就准备了一张展示图。
四、活动过程
环节一,根据男孩女孩特征,玩“听指令”游戏。在这个环节中,帮助幼儿初步感知,男孩女孩两个集合。幼儿能根据教师的指令,对自身特征的认识来完成游戏,复习集合的内容,从中又提出了交集的问题。
随意点几个男孩问喜欢什么玩具,再问女孩喜欢什么玩具,过渡到第二个环节,利用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引导幼儿理解“交集”的含义。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红色绿色两个圆圈,分别表示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的家,请每个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图片,将图片分别贴在相应的家里。和幼儿一起查看男孩喜欢什么玩具?女孩喜欢什么玩具?通过幼儿的讲述把各自相同的玩具重叠起来,并把两边相同的玩具放在两个圈相同的位置处。发现有些玩具是男孩女孩都喜欢的,能不能为这些玩具造个新家呢?如何造呢?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请幼儿利用提供的两个红绿圈幼儿探索寻找第三个家:两个圈圈交叉,就会出现相交的第三个家。
小结
新家里住的即是男孩喜欢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欢的玩具,我们给这个新家起个名字,叫交集。交集里住的必须既是男孩喜欢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欢的玩具。
接下来第三个环节,老师组织语言,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今天,男孩、女孩都要比赛进行闯关游戏,看看最后能闯过罗老师设计的游戏的是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多,胜利的闯关者,有奖励哦!
环节三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提升交集分类的经验
1、第一关,玩图形交集分类游戏
幼儿身上贴着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标志,并按蓝色、圆形、蓝色的圆形三个特征进行交集分类游戏。数完三个数,所有的图形宝宝都得找到自己的家,找完后,请下面的小裁判一起根据标志验证,帮助找错家的图形宝宝重新找对家,师生共同小结:新家交集里住的即是圆形又是蓝色的图形宝宝,它就是蓝色圆形。
2、第二关,玩数字宝宝找家的交集游戏
(先小组再全体幼儿参与)
在地上规定两个区域,放上标记:比5小、比3大,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数字判断自己该站哪个圆圈里?(造一个新家,4站在新家里),进行此游戏,只是内容从图形迁移到数字,加以渗透巩固。
游戏规则
幼儿身上贴一数字卡片,并按大于2,小于4,既大于2又小于4的特征进行交集分类游戏。这次是边验证边请圈两边的小朋友回位置,只剩中间交集中幼儿,为了下面的幼儿便于观看和理解。游戏形式与上一个大同小异。
环节四,分组玩桌面操作游戏,巩固对交集的理解。
能为提供的动物、图形宝宝、日常用品,按一定的标志找家。
五、活动特色
1、过程游戏化
教师在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考虑了活动内容的特点,注重了孩子的学习特点,所以以闯关游戏为活动的主线索,充分调动大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玩中学”,让幼儿真正地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知识储备”。
2、活动内容的安排层次分明
从复习集合的内容,到感知、理解交集的概念,最后是运用多种形式把相关的交集分类的经验运用到解决数学问题中。
3、操作性强
为了减少幼儿在学习中的难度,教师为幼儿提供实物和图片,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反复尝试按不同的要求分类、集合、感知交集的意义。反复游戏中,可以帮助幼儿在多次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物体的分类,有助于幼儿将其外部动作转化为内容动作。在游戏的过程中,也便于老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反复出现错误的幼儿,可以在活动延伸的操作环节,进行个别的指导。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7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数学活动《熊妈妈,几点了》它是大班数学认识单双数第二课时的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
认识单、双数是幼儿园大班幼儿上学期学习的数学内容之一,它来源于幼儿园课程中的科学领域。我发现幼儿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后,对单、双数的掌握还存在个别差异,仍需要进一步的巩固、练习。我们知道,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教学中容易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我构思了本节数学活动。将一系列的游戏贯穿于第二课时的整个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2、目标定位:
以幼儿在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从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确立了本节课的目标:
(1)幼儿通过游戏能较熟练地分辩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
(3)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判断能力。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亲自操作,能作证明10以内的任意一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根据单双数的排序规律,成功地解决游戏中的一些问题。
为了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数字卡片、实物教具、磁性黑板、胸卡、头饰等:此外,富有挑战性的游戏还要求幼儿有相关的知识准备,如:掌握序数、相邻数等。
二、说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以饱满的情绪、适时的'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进一步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单双数的区分以及把握单双数的排序规律。使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教也正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此外,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根据纲要精神:数学教育要“引导幼儿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大班幼儿处于学前晚期,学习能力显着增强、游戏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及相关概念有更透彻的理解。丰富的游戏带动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
(一)幼儿通过听数做反应,复习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我以可爱、笨拙的熊妈妈形象吸引幼儿游戏的兴趣,边和他们玩“熊妈妈,几点了”的游戏,边进入教室:当熊妈妈说到“天黑了”的时候,幼儿回位坐好。愉快的游戏氛围给整个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把游戏引入课题,提出新的游戏规则:当熊妈妈说单数时它会回头,这时幼儿站好不动;当说到双数时,熊妈妈不回头,幼儿可以自由活动。新游戏开始,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是否能遵守新的游戏规则。游戏后请个别幼儿操作数字和实物来证明10以内的某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二)幼儿通过观察数并用肢体动作表现10以内的单、双数。
皮亚杰在认知学说中提山:“幼儿在游戏中扩大认识,形成概念,思维变得灵活,能用实物、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周围世界。”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游戏由浅入深:当幼儿问几点时,熊妈妈不回答,只出示数字让大家判断:看到单数,就独自站好不动,看到双数,就找一个同伴相抱。这个游戏是活动的重点环节,它让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进一步感受和表现单、双数的不同之处。游戏的难度加入了,趣味性也更浓厚了,好奇、好动是幼儿的特点,这一环节的游戏使幼儿的情绪高涨,活动的白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
(三)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归纳出单双数的排序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单、双数的排列规律并清楚、正确地表述出来,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解决了这个问题,幼儿就能真正地掌握单数、双数了。于是,老师出示1—10的数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反扣在黑板上。游戏由易到难地请幼儿操作数字:
(1)谁能翻出所有的单数?准能翻出所有的双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归纳出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
(2)教师再次把数字反扣在黑板土:请幼儿翻出最小的单数;最人的单数:最小的双数;比2大的双数;2的大隔壁邻居;翻出6的小隔壁邻居:从1——10还有哪些数字没有翻出来,它是几?是单数还是双数呢??(难点一个个的被攻破,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巩固单、双数。
音乐游戏《伦敦桥》的欢快气氛可以使本次数学活动达到新的高潮。请来到的所有单数宝宝到前面站好,请最大的单数和最小的单数宝宝搭桥,游戏开始,捉到一个数字宝宝就要请它的人、小隔壁邻居来救它,游戏继续进行。
请今天来到的所有双数宝宝到前面站,游戏玩法如上所示。
结束环节:熊妈妈和大家玩了这么多游戏,它要带着数字宝宝们(全体幼儿)去数学王国认识更多的朋友……本次数学活动以游戏形式开始,在游戏中收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游戏使逻辑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起来,让孩于们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8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班数学活动《看报学数》.
一,说教材
报纸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幼儿比较熟悉,他们会用旧报纸做手工,团圆做球,还可以撕成碎片做纸浆等等.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的废旧报纸却成了孩子的宝贝.因此,我发现幼儿对报纸是感兴趣的新《纲要》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引导幼儿走向最近发展区.学数对孩子来讲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对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如何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在玩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我设计了《看报学数》这样一节大班数学活动.
二,说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此次活动的目标为:
1.愿意在玩中学数数,学分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初步学习统计,能正确地记录.
以上制定的活动目标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为幼儿的发展打好基础,倡导自主的学习,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统计报纸上文章数,广告数,图片数,并学习正确记录.通过孩子自己的尝试,操作和集体评价,使幼儿的'分类经验,统计经验得到整理和提高.难点是幼儿要将颜色与相应的部分对应,也就是尝试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三,说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事先与幼儿一起看报,读报,引导幼儿了解文章,广告,图片.
物质准备:废旧的报纸,红,黄,蓝三色油画棒,记录表,录音机,磁带等.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利用报纸这样辅助材料,更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统计,分类并记录,主要是看看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知识.第二次是让幼儿互相检查,集体评价,让幼儿的统计,分类经验得到提高.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最后,我让幼儿拿报纸搭格子小路,蹦蹦跳跳过相同颜色的小格,边跳边数自己跳过了几个什么颜色的小格子,比比看谁跳的格子数多等,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对数数,分类,表格记录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了科学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五,说学法
本次的教学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具体的学法有:
1.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因此,活动中我们采用了游戏体验法,让幼儿参与记录,并通过交流,涂色,跳格子等一系列活动,幼儿沉浸在游戏的乐趣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大胆的使用颜色.互相检查,发现问题时能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本活动我预计用35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整个活动的环节是一环紧扣一环,教学流程为:5分钟的谈话交流,激发兴趣--10分钟的操作分类,学做记录-10分钟的互相检查,集体评价-最后10分钟的游戏体验,具体是这样的:
1.通过交流已有的经验,初步区分文章,图片和广告.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出示一张报纸,让幼儿说说报纸上有什么引起幼儿的观察兴趣.接下来,再说说什么是文章,图片,广告,2.操作分类活动:也就是让幼儿分组来找找教师提供的报纸上有几篇文章,几幅图,几个广告,并做分类记录.幼儿做分类记录之前教师先提供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油画棒,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用不同的颜色给相应的部分涂色,最后再进行统计并记录.
3.互相检查,集体评价.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孩子互相检查,发现问题后大家讨论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将孩子获得的零碎的经验进行加工整理,通过集体讲评的方式对幼儿获得的经验作一概括.
4.体育游戏:跳格子路.这时,教师先引导各组幼儿将自己手中的报纸接龙成一条小路,这样幼儿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路玩跳格子游戏,游戏中幼儿可以互相比较自己跳的格子的颜色的多少,比比谁跳得快等等,这一环节将把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
八,预估效果
本次活动的内容源于生活,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幼儿兴趣高,整个活动的气氛将会是很活跃的,目标也基本可以完成.活动最后设计的体育游戏隐性的的包含了一个合作的环境,因此,活动最后呈现给大家的将是一个很温馨的团结协作的场景.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分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本次活动,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幼儿喜爱的游戏中,让幼儿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戏活动中,轻松学习。《大熊的储藏室》是一本有趣的数学绘本,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巧妙地把幼儿阶段的分类知识融入到绘本故事中,使幼儿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大班的孩子喜欢挑战和探索,对周围生活中的问题好奇好问,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以幼儿的操作探索为主线,让孩子在一次次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高孩子分类的数学能力,引发孩子对生活中分类的关注,并间接的学会整理物品。
二、说学情:
幼儿现状分析:单纯的数学活动,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显得枯燥乏味,不能吸引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需要游戏化的数学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玩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
三、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贯穿于一个活动的始终,对活动起着主导作用。在幼儿的生活中、游戏中,整理是孩子们必不可少的技能。我们将数学与幼儿的生活联系起来,创设故事化的情景,引导幼儿在看看做做中,学习分类整理的方法。目标为:在看看、做做、说说中体验分类的作用,引发对生活中分类运用的`关注。探索将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尝试按食物的两种特征进行二次分类,发展分析、归纳能力。
四、说重点和难点:
目标二的实现,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所在。以游戏化的形式贯穿活动的始终。通过引导幼儿帮助大熊解决问题,为幼儿创设一个游戏的情景,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操作,从而掌握按食物两种特征进行二次分类发展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五、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相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操作性、趣味性、和游戏性,我准备了故事课件以及各种食物图片、操作纸人手一份。
六、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索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中,我运用游戏法、操作法,将二次分类的学习内容贯穿于故事情节中,并创设帮助小熊的游戏情节,引导幼儿进行操作。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更生动形象的感受故事的内容与趣味性。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用季节的话题导入活动,引出故事的主角大熊肯尼,从而自然地过渡到绘本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课件画面,在唤起孩子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绘本画面,找出食物的不同特征,为孩子的分类作铺垫。
第二部分。二次分类是大班数学领域中比较难的知识内容之一,该环节与《大熊储藏室》里的情节紧密结合,将抽象的二次分类概念融入故事情节中,让孩子在情景化的故事内容中了解到二次分类的概念。通过整个故事情节贯穿幼儿的整个探索过程,幼儿在帮助大熊逐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各种分类方法,并进行操作探索,让孩子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自主的学习。在第一环节中,通过提问、让孩子猜一猜、想一想,“大熊会怎么整理自己的食物呢?”激发孩子们思考探索的欲望。并为幼儿创设故事情景,以幼儿帮助大熊想办法解决问题为主线,“你们帮大熊看看,它是按什么来分类的?”从而引导幼儿观察按大小、形状分类的方法特征。
在第二环节中,以帮助大熊试一试为由,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按颜色分类的方法,“你们帮大熊想想看,按大小也分过了,按形状也分过了,还能按什么分类呢?”接下来引导幼儿按颜色来进行分类。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即为孩子提供了表达自己探索结果的机会,又通过讨论交流把每个个体的经验一一罗列形成了新的知识经验。
第三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所在。所以在交代操作要求时明确提出按食物种类和大小进行分类,让孩子有目的的去探索二次分类的方法。新《纲要》中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为孩子提供不同种类、不同外部特征的食物图片,通过故事的有趣情节,引导幼儿根据故事中小猴的主意,“首先,把你所有的食物分成三大类,按照种类放在一起。把最大的东西放在下面,然后把小的叠在上面。”进行二次分类,并通过相互交流的过程,“你们是怎么帮大熊整理的?先做什么?然后呢?”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检查自己的操作结果,并修改自己的操作结果。
结束部分。
新《纲要》中倡导“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因此在本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与孩子的生活紧密连接,出示孩子们游戏时未整理好的画面,并提问:“大熊的问题解决了,可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你发现了吗?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觉?可以怎么做?”同时也出示超市、书店、蛋糕店等摆放整齐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这些地方的东西是如何整理的。这样不光让孩子们探索解决了绘本故事中的问题,又让孩子思考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10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数学活动《熊妈妈,几点了》。它是大班数学认识单双数第二课时的活动。
一、 说教材
l、教材来源:
认识单、双数是幼儿园大班幼儿上学期学习的数学内容之一,它来源于幼儿园课程中的科学领域。我发现幼儿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后,对单、双数的掌握还存在个别差异,仍需要进一步的巩固、练习。我们知道,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教学中容易冈枯燥、乏味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我构思了本节数学活动。将一系列的游戏贯穿于第二课时的整个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2、目标定位:
以幼儿在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从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确立了本节课的目标:
(1)幼儿通过游戏能较熟练地分辩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
(3)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判断能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亲自操作,能作证明]o以内的任意一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根据单双数的排序规律,成功地解决游戏中的'一些问题。为了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数字卡片、实物教具、磁性黑板、胸卡、头饰等:此外,富有挑战性的游戏还要求幼儿有相关的知识准备,如:掌握序数、相邻数等。
二、 说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卜,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
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以饱满的情绪、适时的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进一步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单双数的区分以及把握单双数的排序规律。使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这样教也正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此外,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白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根据哎纲要}精神:数学教育要 “引导幼儿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人班幼儿处于学前晚期,学习能力显著增强、游戏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及相关概念有更透彻的理解。丰富的游戏带动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
(一)幼儿通过听数做反应,复习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我以可爱、笨拙的熊妈妈形象吸引幼儿游戏的兴趣,边和他们玩“熊妈妈,几点了”的游戏,边进入教室:当熊妈妈说到“天黑了”的时候,幼儿回位坐好。愉快的游戏氛围给整个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把游戏引入课题,提出新的
游戏规则:当熊妈妈说单数时它会回头,这时幼儿站好不动;当说到双数时,熊妈妈不回头,幼儿可以自由活动。新游戏开始,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是否能遵守新的游戏规则。游戏后请个别幼儿操作数仁和实物忙宋证明]0以内的某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幼儿通过观察
t;)用肢体动作表现10以内的单、双数。
皮亚杰在认知学说中提山:“幼儿在游戏中扩大认识,形成概念,思维变得灵活,能用实物、动作和语言米表现周围世界。”所以在这一环;YJ中游戏由浅入深:
当幼儿问几点时,熊妈妈不回答,只出示数p让大家判断:看到单数,就独白站好不动,看到双数,就找一个同伴相抱。这个游戏是活动的重点环节,它让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进一步感受和表现单、双数的不同之处。游戏的难度加入了,趣味性也更浓厚了,好奇、好动是幼儿的特点,这一环节的游戏使幼儿的情绪高涨,活动的白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
(三)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归纳出单)o(数的排序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单、双数的排列规律并清楚、正确地表述出来,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解决了这个问题,幼儿就能真正地掌握单数、双数了。于是,老师出示l—10的数p,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反扣在黑板上。游戏由易到难地请幼儿操作数k:-(1)谁能翻出所有的单数?准能翻出所有的双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归纳山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2)教师再次把数F反扣在黑板土:请幼儿翻山最小的单数;最人的单数:最小的双数;比2大的双数; 2的大隔壁邻居;翻出6的
小隔壁邻居: 从1——10还有哪些数字没有翻出来,它是是几?是单数还是双数呢?呀? (难点一个个的被攻破,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巩固单、双数。
l、音乐游戏《伦敦桥》的欢快气氛可以使本次数学活动达到新的高潮。请来到的所有单数宝宝到前面站好,请最大的单数和最小的单数宝宝搭桥,游戏开始,捉到一个数字宝宝就要请它的人、小隔壁邻居来救它,游戏继续进行。请今天来到的所有双数宝宝到前面站奸,游戏玩法如I所示。
结束环节:熊妈妈和大家玩了这么多游戏,它要带着数字宝宝们(全体幼儿)去数学王国认识更多的朋友……本次数学活动以游戏形式开始,在游戏中收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同中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游戏使逻辑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起来,让孩于们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11
题目: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以时间为主题设计的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一、教材分析:
大班幼儿思维特征已经从具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转化,而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必须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是无直观形象较为抽象的概念,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7:00起床,8:00入园、11:00吃饭,12:30午睡,2:30起床,4:0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其容易理解和接受。
幼儿情况分析:在时间概念中,小班幼儿对一年四季有了较初浅的感知,对早上、中午、晚上三个时间概念也有了清晰的感知;中班幼儿则对昨天、今天、明天掌握较好,而大班幼儿则对时间更加敏感,对于大人手上的手表更加感兴趣,总是会提出怎么滴答滴答的响,为什么这个细细的针会动呢等等。而现今每家每户都配有时钟,幼儿则更加向往了解时钟和时间的关系并希望能读懂时钟。而大班幼儿对时间的了解掌握也可为入小学幼小衔接做好准备。因此我以时间为主题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二、说目标
目标是教学活动起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结合科学领域中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特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并从情感、认知、能力三方面入手分别制订为:
1.知识目标:认识时钟,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能叫出名称。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记录、交流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情感目标: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初步掌握整点、半点记录的方法。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大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大班幼儿理解水平方面,对时钟的半点整点运转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分针和时针之间的运转规律是非常重要。而记录时间则又为幼儿提升了一个高度和难度。
四、说教学准备
准备分为前期知识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教学准备
一)前期知识经验准备:
1、首先教师设计一份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发给每位家长,在这张表中有如下内容:幼儿起床时间、早点时间、入园时间、中餐时间、午睡时间、午睡起床时间、晚餐时间、晚上入睡时间。并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进行相应的一日活动。
2、指导家长作好幼小衔接工作,初步的带领幼儿感知时钟的整点和半点。
3、班级主题墙饰中布置有各种各样的钟已经进行展示(可用蛋糕盒制作)
二)物质准备:
1、ppt幻灯片“我的一天”从小明起床到晚上入睡的作息活动情况,在每张幻灯片上都画有相应的时钟和记录的时间(如7:00用数字7、冒号两点和00数字来表示和记录)
2、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操作钟,让幼儿在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教师自己使用的示范钟表。
3、操作记录表一:这份操作记录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突现(如在半张a4纸上画有时钟已经显示好的时间,又有小明起床或者进餐、午睡的图画)请小朋友记录时用文字表示,在这张图的右下角有—:—的图示,意思是让幼儿记录数字即可。
4、操作记录表二:这份记录表上有图片,只有记录时间—:—的图示但没有时钟做衬托,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记录自己午睡的时间等
三、说教学流程
设疑激趣,引入主题——观察操作,分享交流——合作探索,记录验证——迁移经验,生活引用
四、说教学环节
一)、设疑激趣,引入主题(提问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播放幻灯片1,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钟、记录的数字)小明在什么时候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实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二)观察操作,分享交流
环节分析: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
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的形式,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和自我实践操作。主要运用直观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游戏法。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小朋友,看,钟面上有什么呀?”“这钟面上都有那些数字?”“这些数字都是怎么排列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等,来引导幼儿初步的认识时钟。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小朋友们,谁能看出这三只小时钟上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纠正幼儿用宁波方言说的几点,正确的书面用语是几时,如:7时半;八时等)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能马上得以巩固。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突破重点。
环节分析: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3.看图拨时间
考考小朋友,看谁把刚才的知识学会了。”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然后运用图片上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并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最后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活动渗入到常规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三)、合作探索,记录验证
环节分析:这个环节主要是突破难点解决目标2记录的方法,在上一环节的铺垫下,幼儿已经对时钟的分针和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理解的比较透彻,在此基础上深化幼儿对时间的概念性的记录从而突破难点。我园一直以来以数学活动为特色幼儿在对数学的掌握较好,但记录时钟上的整点和半点还是第一次,所以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次环节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要运用合作法、实践操作法。
1、在这个环节中我准备了三种操作卡片一种是上一环节中能力较弱的幼儿还未掌握的运用图文并茂的操作卡片进行操作;一种是有图没有时钟标志,但却有记录标志的;一种是有图片指示既无时钟指向又没有记录时间标志的操作卡片。
2、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孩子自由选择操作卡片
3、操作前出示操作卡片请幼儿说说记录的正确方法,在操作时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你在一天当中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分别在什么时候。(教师详细介绍记录的方法:时间的记录用数字表示:如7时半,用数字7、冒号和30表示,而7时则用数字7、冒号和00表示)
4、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交流互相感知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学习记录的方法。
5、将记录的结果以自由讲解的方式在集体内互相交流。
四)、迁移经验,生活引用
1、小朋友知道时间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除了以上的这些生活中最常用的时间,你还会在哪些时间做什么事情呢?比如游戏、玩玩具、做客。
2、你还将用宝贵的时间做哪些事情。时间很宝贵,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了,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希望小朋友们像小明一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一名能干的孩子。
五、说本次活动亮点
1、数学活动生活化、数学活动游戏化。幼儿的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自主建构过程。数学活动的建构,其活动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才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坚持师幼互动原则。整个活动创造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教师在活动中一直以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的角色身份进行数学教学活动。
3、,注重个体差异性,通过幼儿自我操作实践建构知识经验。通过不同的操作卡,让每位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12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2、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说出相应的答数,并会一一对应摆放棋子。
3、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活动使孩子认识到数与棋类的关系。
4、通过幼儿操作、探索、亲自尝试,提到孩子们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
大骰子两个、五角星若干、各类游戏棋若干、小骰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你在哪见过?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有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看骰子应该看最上面)。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和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4+5=9
4、了解合成式的概念,请一个小朋友来像老师一样掷骰子,二位小朋友上来书写合成式,大家检查他写的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励一颗五角星。
5、自由组合,分四组合作掷骰子和记录合成式,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后,交是把它贴在黑板上让全体孩子们检查书写是否正确。并用五角星做以鼓励。
三、玩棋子。
1、今天,我们学会了两个骰子来算数,本领真大,每组还获得了五角星,为小组争光,现在我们大家是使用这种特殊的方法来玩棋子好吗?
2、想想用这种特殊方法玩棋子有什么优点吗?(棋子可以做快些、平时下课时可以多走几次棋、学会了算数)。
3、说说游戏规则:按先后顺序走,合起来是数字6了就可以多抛一次多玩一次,谁先到终点谁就是赢家,还可以获得一颗星——
4、幼儿游戏,合作互相参与,教师给于一定的指导。
5、结束。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13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数学活动《单数与双数》。
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教学中容易枯燥、乏味,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单数和双数这一数学概念,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抽象。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幼儿教育纲要》中指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根据这些及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和游戏,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在发现中学习,掌握单双数,理解单双数的含义。根据教材内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和游戏,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
本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根据我班幼儿情况我认为难点应该是幼儿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对于突破重难点所采用的方法,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得出结论。
3、活动准备:
(1)、五子棋若干、1-10数字卡片、单数、双数汉字卡片。
(2)、小动物磁板若干。
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幼儿动手操作、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发现单双数的不同,从而理解单双数的含义,能正确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借助多种活动材料,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三位客人,你们猜猜是谁呀?(小猪,点击鼠标三只小猪飞入),这三只小猪今天可忙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呀?现在老师就让小朋友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二、看动画回答问题
看完动画片你们知道三只小猪他们在干什么呀?(分水果)他们是按照什么来分的?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呀?教师引导幼儿回答!
三、探索单双数
(1)根据动画片中小猪分水果的方法,逐一分相应的物品。(数字1-10)
(3)教师统计在黑板上统计结果,让幼儿了解到数字1、3、5、7、9是单数。数字2、4、6、8、10是双数。并让幼儿感知单数和双数是可以变化的。给双数加上一个数就会变成单数,给单数加上一个数就会变成双数。
四、救救小猪
猪妈妈打来电话,说三只小猪被大灰狼关到了狼堡里,到狼堡要经过一条很大的河,我们只有踩着单数的石头才能到达狼堡不然猪妈妈就会掉进河里!猪妈妈不知道要踩什么样的石头,所以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忙。
五、寻找身体上的单、双数
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藏着单数和双数,就连我们的身体上也有单数、双数,小朋友用你聪明的小脑袋想一想,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说一说生活的单双数,单数和双数在生活中的用途。
六、操作
猪妈妈到了狼堡但是狼堡的大门没有密码是打不开的。分发操作纸让幼儿按照单数和双数的要求涂色,涂对的话狼堡的大门就会自动打开,三只小猪就会得救!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14
一、说教材:在《学习》书中的主题:有用的植物中有一个“长胡子的洋葱”这一知识点,在中,对于测量的理解大不相同,这就蕴含着许多机会和教育价值,经过考虑,我决定用这个点作为载体来尝试设计一次有关测量的数。我认为测量的核心是测量工具与测量方法的有机统一,在测量过程中,能获得很多知识经验,如用同一工具测量不同的物体,用不同工具测量特定的物体。
二、说目标
1、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用途,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学习记录。
2、尝试用尺和替代物玩量一量的,对测量活动产生。
我为什么要以这两个作为我的教学目标呢?原因有二:第一,测量是在生活中能为人们工作生活带来方便、提供便捷的.一种方法,幼儿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测量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我的第一条目标就是这样定位的。第二,大班幼儿处于幼小衔接的过渡期,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学习用尺来进行精确的测量,而我想借助今天的活动来激发他们对测量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生活中的测量。
经验来源于生活,幼儿在生活中能接触到一些测量,可是,对于这样的测量他们并不理解,也没有仔细观察过,用生活化的图片和照片来作为本次活动的导入环节,能更好的促动幼儿之间的互动和经验的碰撞。
第二个环节:自由测量——玩尺
前期幼儿没有很多关于测量的经验,我只是在区角活动中提供了一些替代物和工具来进行测量。可能通过这些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有的孩子有了一些经验,可却是不完整的、片面的。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制作了一个FLASH课件,用尺子提问与自我介绍来学习用尺测量的方法。
第三个环节:第一次测量(用尺测量不同长度的吸管)
紧接着,就是自由测量了。建立在第二个环节的基础上,我在这里用了不同颜色的吸管来测量,目的有二:
1、发现同种长度的物体测量出来的结果一样;
2、不同长度的物体,数字越大长度越长,数字越小长度越小。在这个环节,同时巩固了正确使用直尺的方法。
第四个环节:第二次测量——学着用尺和替代物测量。
其实,生活中的测量到处都有,用尺测量只是一种媒介和方法,可能,最实用的还是利用替代物来测量,比如:妈妈给孩子买衣服、买鞋子会用手来当替代物等。因此,本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幼儿通过借助替代物和尺来进行测量。并且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幼儿之间的协商与合作。
第五个环节:延伸
也是《学习》中提到的“长胡子的洋葱”,在自然角用水培的方法培育洋葱,让尝试用替代物和尺来量一量洋葱的长胡子。让测量变成他们生活中的一种方法,积累测量的经验并会运用到生活中去。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评委、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数学活动《我是小侦探》。我将从以下几个步骤来说这节课:
一、说创意一个苹果、一块蛋糕分两半、爸爸汽车的轮子是圆形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元素,可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数学的教育应该生活化、游戏化。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我是小侦探》。本次活动的内容我通过角色带入,利用丰富的操作材料帮助幼儿大胆探索操作,激发其探究欲望。以游戏的形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提高幼儿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说学情5~6岁大班幼儿处于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时期。他们对之前学过的数学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但幼儿的知识经验是零散的,需要老师给与他们规整和梳理,帮助他们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将投入丰富的操作材料,结合常用的生活经验,以故事贯穿活动,帮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感知理解5的分解组成概念,激发幼儿探索操作的欲望。
三、说活动目标《指南》中明确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而幼儿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生活服务。又正如《纲要》中所说的:"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我将本次活动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认知目标: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中分法。
2.技能目标: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相互交换的规律。
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四、说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5的4中分法。
活动难点: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相互交换的`规律。
五、说活动准备小猫图片,操作卡,记录纸,邀请函。
六、说教法、学法数学是一个系统的、逻辑的主题,本次活动属于数概念教学,对幼儿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实现本次活动目标,帮助幼儿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分别采用了情景激趣法,启发提问法,游戏法和探究法等教法,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和习惯。
《指南》中提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选择方法很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因此,在活动中我充分给予幼儿自由探索的机会,运用探索操作法、小组讨论法、趣味游戏法,让幼儿在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上得到提高。
以上的教学和学法,我将在活动过程中详细阐述。
七、说活动过程活动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情景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活动的第一环节我采用了情景激趣法,由教师扮演角色"黑猫警长",带领幼儿列队进入活动场为幼儿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景,营造一种军队式的庄严气氛。
(二)提出疑问,展开活动。
通过运用启发提问法,让幼儿进入角色,提问幼儿"雪地上有一些脚印,通往两条路,我们只有5只小猫,该怎么分配呢?"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小组讨论法。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孩子们在讨论中提高表达能力,也增强了自信心。
(三)小组合作,初步了解。
在这环节中,我采用小组操作法,把幼儿幼儿分成红、蓝、绿三小组,放手让他们将讨论得出的结果分别进行探索、操作。在操作中发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掌握5的4种分法。并对其操作的结果进行展示评价,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就感。本环节为突破重点,完成第一个知识目标。
(四)自由操作,探索5的组成。
苏霍姆林曾说过:"幼儿的智慧是从指间流出来的。"活动中应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材料和空间,为他们提供更多动手尝试的机会。该环节我运用探索操作法,引导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食物清单尝试将丢失的食物放回储藏柜里。只有通过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孩子才能将5的组成更具象地理解。而此环节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五)游戏巩固,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该环节,为突破重难点而设计。我主要采用趣味游戏法、探索操作法。首先,引出小猴子为感谢大家的帮助而发出邀请,参加它的舞会。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专注力开始下降时,游戏能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为巩固加深幼儿对5的分解组成的理解,我为每个幼儿提供一张带有数字的爱心卡,鼓励幼儿寻找邀请与自己数字组成5的舞伴,一起带上邀请函参加舞会。该环节我预设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幼儿因其年龄特点,会出现个别差异的情况。因此,个别幼儿可能会有"胆怯"、"对5的分解组成不够理解"等情况。对此,我将以激励法,鼓励幼儿勇敢大胆的尝试。并通过音乐限定时间,增加游戏的紧张和趣味性。
(六)小结点评,活动延伸。
活动的最后,将由"黑猫警长"小结本次活动,点评幼儿的表现。活动延伸是以森林舞会这一情境,结束本节教学活动。也会把相应的操作材料投放到我们区域,让幼儿去操作。整个活动会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以获得更好的活动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单双数》说课稿12-26
大班数学说课稿09-21
大班数学优秀说课稿01-09
大班美术活动说课稿02-23
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11-06
大班美术活动说课稿11-08
大班数学优秀说课稿《排序》04-03
大班数学有趣的排序说课稿11-20
大班体育活动说课稿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