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说课稿

时间:2024-04-28 11:02:4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未选择的路》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未选择的路》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未选择的路》说课稿

《未选择的路》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进而阐发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主题。

  诗人以含蓄清新、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现出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此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并没有指出选择的具体内容,而是着眼于选择本身。因此,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说,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读诗的,尤其是现代诗,因为它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同时还讲究音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记诵。

  但是,他们对诗歌的理解通常还处于感性阶段。既没有掌握诗歌朗读、欣赏的一般技巧和方法,也不具备鉴赏情感含蓄、内容深奥的诗歌,尤其是意象丰富的哲理诗的能力。当然,更谈不上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把握诗歌的内涵了。而《未选择的路》就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欣赏诗歌的技巧与方法。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合作探究的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两个目标是以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理论依据的。

  四、说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步骤:

  (一)导入用关于“路”的名言警句直接导入,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二)指导朗读、师生评价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分析、小结诗歌朗读的方法,并用此

  方法进行朗读评价。

  (三)走进作者,“知人论诗”

  教师传授查找资料的方法,指导学生筛选有关诗人生平事迹、时代环境、

  创作背景、主要作品等方面的资料,这有助于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作品的

  主题。

  (四)走进文本,与诗人交流

  这一教学环节围绕三个主要的教学活动展开。

  1、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2、弗罗斯特,我想对你说

  3、小组质疑,共同解惑:对于这首诗,你还有哪些困惑?

  (活动小结:在活动1中,通过指导学生的认真品读,学生对弗罗斯特的个人形象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这为活动2的进行作好了铺垫;活动2的设计,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与诗人对话、交流,进而达到共鸣,这对于理解诗歌的内涵是非常有帮助的;而活动3的设计,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让他们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再适时点拨、指导,从而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五)走进自我,与心灵对话

  首先,教师讲述故事,故事的主题是:选择改变人生。两个主人公是鲁

  迅和诸葛亮,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人生。

  然后,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提示他们从学习上、生活中和个人交友方面

  讲述自己的选择经历。

  最后,教师总结从这首诗中悟出的'人生哲理。

  (六)入情入境,升华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想像诗歌营造出来的意境,在配乐歌曲的感染

  下,入情入境地朗读诗歌,升华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五、说教法

  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说,课堂上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来确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开门见山导入法、指导朗读法、品读诗句法和引导总结法”。

  1、开门见山导入法

  就是指在导入课题时,我先是要求学生介绍所搜集到的关于“路”的名言警句,然后我适时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警句,这样直截了当地进入了课题。

  2、指导朗读法

  即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朗读、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并组织学生学以致用、现场点评。

  3、品读诗句法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这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仔细揣摩诗句的内涵,对诗人的形象进行准确的把握,为下面的教学环节作铺垫。

  4、引导总结法

  《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它看似倾诉诗人的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了人们的共同感受。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诗中发现自己的情感体验。正因为如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将它表达出来。在“走进自我,与心灵对话”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给学生们讲述了两个有关人物的故事,然后,我顺势提问:“同学们,你们有类似于鲁迅和诸葛亮的情感体验吗?请说出你心中的故事!”

  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就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挖掘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朗读诗歌、搜集资料的能力,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的要求。

  六、说学法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根据这些理论的指引,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下列方法参与学习。

  1、资料搜集法

  我要求学生搜集关于“路”的名言警句有有关诗人弗罗斯特的相关资料,包括他的生平简介、创作风格、主要作品、人生经历等等,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把握作品的内涵。

  2、合作学习法

  在预习诗歌之时,我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两个角度认真研读文本,提出自己的困惑,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答疑解惑。

  3、情感体验法

  这是本节课上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也是能将学习活动由浅显引向深入的一种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还仅仅是停留在对诗歌的初步感悟上,只有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去“品读诗句,感悟诗人形象”,去与诗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才能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诗歌的主题与内涵。围绕这一点,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⑴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⑵弗罗斯特,我想对你说……⑶围绕“选择改变人生”这一主题,说出你心中的故事。

  从实际的课堂效果来看,学生运用以上三种主要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未选择的路》说课稿2

  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未选择的路》。

  一、说教材

  (一)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未选择的路》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里的一首外国诗歌。

  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

  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进而阐发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主题。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说,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二) 教学目标

  经过先前的学习积累,初中生对外国文学和中国的诗歌都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到目前为止学生们接触到的外国诗歌还是很少,因此要让初一年级的学生透彻深入的理解这首含义丰富的哲理诗是相当困难的。也正因如此,我才觉得把这样一首外表看似简单实则隽永丰厚的外国诗歌讲好才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为他们以后更加深入、全面的学习诗歌、品读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理念,结合这首诗歌的特点和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象征的知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对于象征的理解。

  二、说教法

  分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接下来我说一下教学方法。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说,课堂上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来确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开门见山导入法、指导朗读法、品读诗句法和引导总结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运用情感体验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这首诗。

  1、开门见山导入法

  就是指在导入课题时,以作家诗人对路的描写说明人生好比走一条路,这样直截了当地进入了课题。?

  2、指导朗读法

  即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朗读、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并组织学生学以致用、现场点评。

  结合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学生齐读、指定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

  3、品读诗句法

  在分析这首诗的过程中设计了诗句的赏析品读以及分析关键词的环节,这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仔细揣摩诗句的内涵,对诗歌主题进行准确的把握,为下面的教学环节作铺垫。?

  4、引导总结法

  《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它看似倾诉诗人的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了人们的共同感受。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诗中发现自己的情感体验。

  正因为如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将它表达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有设计了一个问题“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归纳总结。

  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就应该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挖掘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的要求。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导入

  开门见山导入课题,用诗人作家对“路”的描写说明人生好比走一条路,而对路的选择也就是对人生的选择,引导学生来了解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什么特别的意蕴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诗”

  教师传授查找资料的方法,指导学生筛选有关诗人生平事迹、时代环境、创作背景、主要作品等方面的资料,这有助于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三)诗文朗读

  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部分,通过朗读活动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它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注音及释义,主要解决字音以及字义的问题,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第二个部分是初读课文。首先是教师范读,再是指定学生朗读教师点评。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诗歌朗读的方法,并用这个方法进行朗读评价。

  (四)走进文本,具体分析

  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诗歌时,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因此,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主要通过以朗读法为主,以提问质疑法为辅,引导学生通过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以及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的方法,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每小节在解读之前都请学生朗读,结合多种朗读方法如学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定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然后以对应诗歌四个小节的四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在第一小节中的问题是“这一小节主要写到了什么”,教师又通过“文中提到了几条路。

  作者在面对这些路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心情。”这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小节的内容,同时,又以文中的“可惜”一词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

  第二小节以“犹豫着的诗人会选择哪条路。这条路又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展开,我认为这一小节是整首诗中分析情感比较重要的部分,因此我也是重点引导学生赏析。首先请学生独立思考,诗人面对这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犹豫着不知如何选择,让学生学会在文中寻找答案,诗中说“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一句表明诗人的选择,以及这条路的特点。

  然后我接着提出设想说“如果是你面对这两条路,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每个学生们肯定都有自己的选择,可以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问题使学生结合自身体验,体会文中情感。进而引导学生“虽然我们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但只能走其中的一条,所以在选择之前必须慎重。你的选择决定了你一路沿途的风景和经历,就像人生一样,每个人选择不同的人生之路,就会体验不一样的人生”,这样自然而然的把诗歌的主题引导出来,同时学生也能体会到文中诗人选择时的犹豫、慎重,进而联想到我们的'人生选择也要慎重。第三小节的问题是“诗人在选择了一条路之后又是什么样的感受”,请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又以“恐怕”一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惆怅之情。

  第四小节的问题是“这一小节讲到了什么”,在分析完整首诗之后,请学生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再次体会文中情感。

  (五)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这一部分我主要是通过设计三个小问题分别是“这首诗的路指的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人为什么把题目取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让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使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诗。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难点是对于象征的理解,所以在三个问题中我将重点分析第一个问题即:这首诗的“路”指的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路表面是写自然界中的路,实写人生之路。诗人以林中岔道的选择象征人生之路的抉择。诗歌的前三小节一直在写林中的两条路,第一小节中是说林中有两条路,一条是怎样的另一条是怎样;第二小节是诗人开始慎重选择走哪一条路,第三小节是在途中的思考,试想另一条路是什么样的风景。而最后一小节是诗歌主题的表明与升华。

  诗人借将来的回忆,表明对于未选择之路的留恋,可惜只能选择其中一条路来走。进而又以“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一句来说明这里的路是写人生之路,学生再回到前边三节诗中品味感情,就更加能理解诗的主题了。从而明白是用到了象征的手法。我再详细的为学生讲解象征的用法,然后请学生自己用象征的手法来写一段话,这样既加深学生对于象征的理解,同时又能锻炼学生动手和说话的能力。通过诗文的学习增加对象征手法的理解,这也是这一课时的教学难点。

  而对于问题2和问题3,我将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评总结的方法完成。诗人为什么把题目取为“未选择的路”。

  这个问题从题目出发,使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虽然有两条路,但诗人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所以诗人感叹人生之路有多条,但人生短暂我们只能走一条路。对于那些未选择为走的路,人们往往更加留恋。

  因此,通过引导,使学生理解之所以把题目选为“未选择的路”,主要是深化主题,深入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而问题3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个问题让同学自己思考,答案可多样,不拘于一种。学生可以说是“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也可以说是“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学生可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六)、课堂小结

  教师归纳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这节课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为课下复习回顾打下基础。

  (七)、作业布置

  根据本文的学习,请学生完成一篇题目为“路”的小作文,字数不限,主要是表达自己对于这节课的理解以及对人生之路的体会。这也符合新课标对于初中生习作的要求。

  四、说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老师。

【《未选择的路》说课稿】相关文章:

《未选择的路》教案01-17

《未选择的路》教案09-08

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04-20

《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08-10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精选12篇)04-26

未选择的路教案(通用12篇)04-26

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教案07-19

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教案3篇07-19

《未选择的路》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通用10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