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

时间:2024-04-22 16:25: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1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礼仪教学活动《争做文明小市民》,下面,我将从设计思路,教学准备,教育方法,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设计思路:

  文明礼仪是展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更是衡量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尺。《幼儿园工作纲要》明确指出,我们要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为了促进幼儿学习文明礼仪,增强自身素质,做一个文明小市民,我将通过适当的语言引导,游戏竞赛,绘画表现等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其符合目的性的发展,所以设计了这节礼仪活动课《争做文明小市民》。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点,对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社会领域提出:教师教学目标要以社会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因此,我认为,在整个活动中要以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起一个引导和支持的作用,和孩子们一起活动,一起感受,下面我将从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提出本次活动的目标。

  (1)情感上: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力上: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3)认知上:提高对社会公德的判辨能力,萌发做文明市民的美好愿望。

  (4)重难点:根据目标,把如何做一个文明的小市民设为重点。我把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萌发做文明市民的美好愿望设为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结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地制宜的选择材料,我做了一下两方面的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水彩笔,白纸,对错牌,记录板,小红花。这些都是为了更直观的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活动过程。

  知识的准备:幼儿对我们生活的城市有一定的了解,对有一些礼仪也有一定的认识。

  四、 说教法,学法:

  《纲要》中强调,幼儿是中心,整个教育活动要以幼儿的学习兴趣特点,尤其是幼儿已有经验来进行,在活动中教师要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来参与整个活动,根据本班的幼儿特点,我分别运用了提问法,直观演示法,游戏竞赛法。

  (1)说教法

  1、提问法: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问幼儿,并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我的提问并不需要单一的答案,而是改成开放式的提问如:"你觉得家乡美吗?哪里美?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等类似开放式的问话,这样,既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能力,也能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多给予他们说的空间。

  2、课件演示法:配合谈话,把视频呈示给幼儿,来表现家乡的美丽,既激发了幼儿的观察力,又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多给予他们看的空间。

  3、游戏竞赛法:游戏应该是我们幼儿园的主要活动,结合大班的特点,我设计了游戏竞赛环节,不仅能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多给他们玩的空间。

  (2)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以幼儿为主题,围绕主题,突出重点,抓准难点,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游戏竞赛法,练习法。

  1、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谈话,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倾听能,口语表达能力。

  2、游戏竞赛法: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正是体现了纲要的精神。具体游戏是根据手上的对错牌判断图片中人的行为正确与否。

  3、练习法:这里指的是绘画表现,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已有的知识、观念,并培养相应的技能技巧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说活动过程:

  活动中围绕目标,动静交替,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过程:

  (一) 谈话,导入活动。

  需要过渡, 提问:我们的家乡叫什么名字?你们觉得家乡美吗?哪里美?(这样直接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二) 观看视频,启发幼儿说出感想。

  1、教师播放视频,幼儿欣赏。

  2、提问:片中有哪些景点,你还知道哪些景点?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想?

  3、教师小结城市的美景。(让孩子直观欣赏,初步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 观察本地市民行为图片,引导幼儿分辨是非。

  1、提问:看了视频,图片,我和你们一样,都觉得我们生活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越来越美吗?

  2、过渡语:城市的美丽和我们每一个都分不开,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这座城市,爱护我们的环境卫生,做一个文明的好市民,才能使我们生活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

  平时,我见过不少这里的市民,我把他们的行为拍了下来,请你们来当评判员,看看他们做的对不对?

  3、展示ppt,幼儿讨论,分组,并进行分组举牌比赛。

  4、总结出文明市民的标准。(守法,讲卫生,爱护公物,举止文明,帮助他人,健康生活···)(通过分组游戏竞赛的方式,对社会公德有一定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并总结出争当文明市民的`标准。)

  (四) 学做一名好市民。

  1、讨论:如何做争当文明小市民。

  2、那我们把刚才说的画下来,贴到我们的作业栏,提醒别人也要做文明的市民!(孩子们把自己所想的在纸上表现出来,对之前的活动有一个巩固,也有一定的拓展。)

  六、说活动的评价和反思

  本此活动,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发展特点来设计的。活动中的亮点就是:我遵循了《纲要》中"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和精神,满足了孩子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当然,文明礼仪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社会公德也不是一节课可以学会的,这需要我们老师,家长,整个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希望教师多设计这样的活动课程,让每个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2

  一、说设计思路:此活动的选材来源于生活,蔬菜是幼儿在幼儿园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在家庭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食材。在幼儿园中,孩子进餐时有的孩子乐意吃菜,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菜,但蔬菜对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成长师不可缺少的。所以我设计《和蔬菜宝宝交朋友》这个活动,来让幼儿充分认识蔬菜,了解蔬菜,知道蔬菜对于小朋友自己的身体是有益处的,从而养成爱吃蔬菜的好习惯。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小班幼儿挑食现象比较普遍,大多数孩子不爱吃蔬菜,尤其不爱吃一些有特殊味道的菜。本活动以游戏“买菜”导入,通过倾听、判断蔬菜宝宝的对话,品尝色香味俱全的蔬菜熟食拼盘,让幼儿认知几种蔬菜,了解蔬菜的营养和味道,培养幼儿不偏食、主动吃蔬菜的良好饮食习惯。

(二)、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1、能认识胡萝卜、芹菜、木耳、香菇4种特殊味道的蔬菜;2、能比较清楚说出4种蔬菜的基本特征;3、乐意品尝有特殊味道的蔬菜,知道它们对身体的益处。分析:从三条目标来看,第一条是认知目标,蔬菜的味道是各不相同的,让幼儿通过合格活动认识一些蔬菜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第二条是能力目标,意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通过老师的描述后能够较准确的说出活动中四种蔬菜的特征,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想小班初期要注重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所以也就在目标中体现了这一点。第三条目标是情感方面的,让幼儿养成不挑食爱吃蔬菜的好习惯。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本活动的重点在于幼儿能够认识这四种蔬菜并且能够说出这四种蔬菜的基本特征,因为小班幼儿的语言还很不丰富,所以幼儿能够清楚的说出这四种蔬菜的基本特征,并且喜欢和它们做朋友为难点。三、说教法: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情境导入法、直观视频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采用直观视频法让幼儿更好的认识这四种蔬菜了解这四种蔬菜;采用角色扮演法可以刺激幼儿探究的兴趣。整个教学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四、说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视频导入等形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始终遵循幼儿的已有经验来让幼儿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五、说活动准备:1、布置菜市场的情境:胡萝卜、芹菜、木耳、香菇4种蔬菜分类放在小框里;2、蔬菜拼盘(切成的胡萝卜、卤香菇、炝芹菜、拌木耳)、小勺每人一份(活动前用干净的布遮好);3、制作与蔬菜宝宝对话的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的主要流程主要有:环境创设导入活动--认识四种蔬菜说出它们的名称--能够较准确的说出四种蔬菜的基本特征--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

  1、导入活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我就会组织幼儿玩买菜的游戏,认识蔬菜宝宝。我会出示兔子手偶,以兔妈妈的身份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欢迎小朋友来我家做客,我给你做几道拿手好菜。可是家里的菜已经吃光了,请小朋友帮忙去把菜买回来。”然后我会出示四种菜,让幼儿看清要买的菜是什么样的,说出蔬菜的名字。

  2、游戏活动幼儿到菜市场任意购买蔬菜,通过闻、看、摸等方式进行感知后,介绍蔬菜的名称、颜色、形状等外形特征。我会用儿歌帮助幼儿总结各种蔬菜的特点。如:芹菜细细又长长,穿着绿衣裳;胡萝卜一头粗来一头细,穿着橙黄衣;木耳身体干干体重轻,总是爱穿黑衣裳;香菇圆圆胖胖又矮矮,爱穿褐色衣。

  3、学习环节

  引导幼儿倾听并与蔬菜宝宝对话,了解每种蔬菜不同的营养价值。(1)播放视频一《蔬菜宝宝的争吵》,观看课件后,我会提问:每种蔬菜宝宝分别说了什么?你觉得蔬菜宝宝谁说的`最有道理?应该和那个蔬菜宝宝交朋友?你想对它们说什么?引导蔬菜宝宝对话。(2)播放课件二《蔬菜宝宝和好》小结:原来每种蔬菜都有各自不同的营养,这些营养都是我们的人体所需要的,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好处,所以我们要所有蔬菜宝宝交朋友。

4、总结让幼儿品尝蔬菜熟食拼盘,激发幼儿对蔬菜的喜爱。幼儿先闻后看,在色香味的诱惑下,进一步引发幼儿品尝的欲望,品尝后想兔妈妈表示感谢。

  教学反思:通过主题活动中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孩子们的热情很高,都积极地动脑、动手,在与同伴和老师的交流中,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从而认识了各种蔬菜,了解了蔬菜的营养,产生了爱吃蔬菜的情感。在逛蔬菜超市的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浓,一边看,一边高兴地谈论,在直观的观察,动手摸、玩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和经验,加强了情感体验,但是由于活动场所过小,幼儿有些拥挤,影响了观察和交流的效果,活动场所再大些会更好。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随着社会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生活给幼儿带来的危险日益突出,像火灾、溺水、拐骗、突发事件等一系列危险时刻威胁着年幼的孩子。幼儿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差,极易受到伤害,因此,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和学习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十分必要。与其整天把幼儿看管得紧紧的,不如教会他们必要的安全知识。鉴于此,我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随机教育外,觉得有必要组织一次专门的教育活动,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报警知识。

  二、说活动目标:

  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虽然知道了一些急用电话,但还不会正确使用,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为本活动定出了两条教育目标:

  第一,了解警车、救护车、消防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第二,知道电话110、120、119的作用,懂得在危急时拨打相应的电话号码。

  孩子的安全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但是我们也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转,只有教给他们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在自己遇到危险时会用最快捷的'方法来让自己脱离危险,才能使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于是把本活动的重点定为:了解警车、救护车、消防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它们相应的报急电话;学会保护自己。整个活动都是围绕着重点进行的,首先是让幼儿通过图片来了解这些车辆的作用,以及报急号码的功能,接着是通过多媒体情境来体验这些车辆与报急号码对我们生活起到的作用,最后是通过游戏把知识实践到行为当中,使报警知识在游戏中得到练习与巩固。

  虽然幼儿知道了报急的电话号码,但是由于他们缺乏拨打电话的经验,对数字的认识也还不够深刻,所以要让幼儿根据突发事件的情境正确地拨打相应的电话,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

  所以我把活动的难点定为:让幼儿懂得在危急的时候正确拨打相应的报急电话。在活动中,我设计突发事件的情境,再通过“打电话”的游戏,让幼儿在与老师一问一答的对话中轻松自然地运用已掌握了的报警知识大胆地表现自己,使幼儿在整个学习过程,热情高涨,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整个游戏活动,学具的提供也满足了孩子动手的需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真正体现是学习的主人,发挥主体作用,使报警知识得到强化、内化,从而突破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知识经验准备:

  初步让幼儿认识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的外观形状,知道他们相对应的报急号码。

  材料准备:

  1、110、120、119号码卡片;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图片。

  2、多媒体课件(内容是一些突发事件的过程)

  3、三幅有关突发事件图画。

  4、一部电话。(供幼儿学习拨打报急电话)

  四、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我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1、采用直观法,以多媒体情境体验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采用提问法,是因为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例如:教师鼓励孩子大胆地想办法,表达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是我们现在要倡导的,这也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3、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打电话游戏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巩固报警知识,从而突破难点。

  五、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改变过去“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的指导思想。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情境表演直接获得印象。

  讨论谈话法是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幼儿获得新知识的好机会。

  游戏练习法是幼儿在玩打电话的游戏中,边游戏边练习如何正确打报急电话,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真正体现是学习的主人,发挥主体作用,使报警知识得到强化、内化。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知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升华”的精神实质。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从“认知—情感—行为”三大块,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性地学习。但是众所周知,这些安全知识比较抽象,光靠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也更是不可能掌握的,只有把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主动、积极地去记住这些报急电话,使幼儿遇到紧急问题时会使用这些号码。在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学习和了解每一个突发事件所相对应的正确报急方法,我设计此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观察探索——学习讨论——游戏体验。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4

  一、 活动来源:

  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车辆越来越多,而马路成为了一个非常不安全的地方。斑马线作为可以让行人在预定时间内安全通过的通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幼儿这一弱势群体,他们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对其灌输正确的交通知识就显得极为重要。我准备在这节课上教导幼儿如何安全的过马路,树立起幼儿过马路的安全意识,帮助幼儿遵守交通规则,养成正确的交通安全习惯。

  二、设计意图:

  小班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于保护自己,珍惜生命的意识是极其缺乏的。

  《幼儿教育纲要》指出: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活动,满足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要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不少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来接幼儿的话,幼儿一出幼儿园就跑开了,过马路也不肯拉着大人。为了让幼儿感悟到生命的珍贵,萌发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减少幼儿身心受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让幼儿在有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时时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交通安全。为此开展了系列交通安全教育的活动。

  三、重难点:

  幼儿能了解斑马线,并理解它对安全的重要性。

  增强幼儿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小班幼儿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

  四、活动目标:

  1.认识斑马线的作用,了解斑马线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

  2.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做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

  五、目标分析:

  1.由于现在社会道路安全的不稳定,幼儿能够安全畅通的通过马路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不仅需要让幼儿理解斑马线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明白安全的重要性。养成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自己和他人的良好习惯。

  2.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准则: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六、说课流程:

  1.导入:

  由故事<马路上的斑马线>导入。

  ①。向幼儿讲述森林里的小动物是如何过马路的。(是通过斑马先生把他们一个个都背过去的。)

  ②。提问幼儿为什么斑马先生能够把他们都背过马路而车子能够轻易的发现。

  ③。讲述小猴子想出把马路刷成斑马先生的花纹的样子,就能避免斑马先生每天早上的忙碌,也能让过往的车辆看清楚是否有小动物正在过马路。

  2.内容:

  ①。向幼儿出示现实生活中马路上斑马线的图片。

  ②。问幼儿有没有见过斑马线、哪些地方有斑马线、他们过马路的时候是走什么地方。

  ③。与幼儿讨论为什么要走斑马线。斑马线有什么作用。

  ④。讲解斑马线的重要性,教导幼儿过斑马线时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3.延伸:

  与幼儿一起做<过马路>的游戏。要求幼儿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信号灯,过马路时走斑马线。

  七、 使用方法:

  1. 直观演示法:运用直图片教具进行示范,引导幼儿了解斑马线。

  2. 讲述法:通过生动地讲述故事,来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 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如:为什么斑马先生过马路就容易被发现?)。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 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如:请小朋友们共同讨论:斑马线对我们小朋友的安全有什么作用?

  八、 使用方法的作用:

  能激发幼儿对故事的求知欲。能使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想要表达的注意点。刺激了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能让幼儿更好的表达自我的想法,为幼儿提供了讲述的空间。

  九、教案:

  ①、由故事导入

  1.今天有小动物到我们班级来,他们要给我们说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马路上的斑马线》。

  1)讲述故事"有一群快乐的……主动放慢了速度"

  2)小动物们是怎么过马路的?(坐在斑马叔叔的背上,让斑马叔叔驮着过马路)

  3)可是斑马叔叔每天这么背小动物过马路,他多累啊,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幼儿想办法)

  4)你们想了很多好办法,小动物们也想到好办法了,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办法。

  2.讲述故事"聪明的小猴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一点也不害怕了"

  1)小猴子想了个什么办法?(在马路上涂上跟斑马身上一样的白色条纹,画斑马线)教师出示斑马线图片。告诉幼儿马路中间人行横道上的一条条白线,就叫斑马线。

  2)为什么要叫斑马线?出示斑马图片。

  3)现在小动物们有了斑马线,他们是怎么过马路的?(看看旁边有没有车,再走斑马线)

  3.现在小动物们找到好办法了,在马路上画上斑马线,过马路再也不怕了。

  ②、讨论:斑马线的作用

  1.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斑马线?

  2.哪些地方有斑马线?

  3.你过马路的时候是走哪里的?(斑马线)

  4.为什么要走斑马线?斑马线到底有什么用?

  5.小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斑马线是专门为行人准备的,来来往往的车辆看见我们从斑马线上过马路,都自觉地放慢了速度,这样我们可以放心地过马路了。

  ③、游戏:过马路。

  游戏规则: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信号灯,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附:

  马路上的斑马线

  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每天早上他们都要穿过小路,去幼儿园。后来,汽车、摩托车多了起来,小路不够宽了。大家一起动手,修了一条宽宽的马路。早上,小伙伴们走到宽宽的马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吓得不敢过马路。这时,一匹斑马出来晨跑,路过这儿,说:"我来帮你们!"斑马叔叔让小伙伴们都爬上他的背。斑马叔叔驮着小伙伴们踏上马路。真奇怪,来来往往的车辆立刻发现了他们,主动放慢了速度。树上的一只猴子看见了这一切。晚上,聪明的小猴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用白漆在动物过马路的地方涂上跟斑马身上一样的白色条纹。

  第二天,来来往往的车辆看见小动物们拉着手从斑马线上过马路,都自觉地放慢了速度。这下好了,大家要过马路时先看清来往车辆,再通过斑马线,就一点儿也不害怕了。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5

  一、说教材

  通过一次集体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的自我中心意识都较强,似乎还不懂得从外表体察他人的情绪,也不懂得应当怎样妥善管理自己的感受,更不用说体谅他人和宽容他人,于是我设计了心情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能够学会并懂得理解情绪的特征,并在活动过程中初步理解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和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就如《纲要》社会领域中所说: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向导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如下几个目标:

  1、引导幼儿在体察、感知、理解中。懂得人的基本情绪特征及成因。

  2、通过分析讨论初步理解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及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3、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幼儿能够在活动中,懂得人的基本情绪的特征及成因。

  难点:在活动中,同过讨论、分析让幼儿认识并初步学会怎样转化自己的情绪,学会体谅、宽容他人。

  三、说准备

  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适应,为此,我做了以下的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请幼儿回家注意观察家人的心情,并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多媒体课件、纸、笔。

  四、说教法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式探究的师幼互动,我采用的教法有:

  1、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幼儿观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由于教具的直观形象,幼儿获得知识技能有显著的效果。本次活动的演示法是让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知更加的透彻。

  2、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互动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的操作是让幼儿把自己今天的心情画出来。

  五、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操作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感官参与法: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看、听、说、操作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幼儿更深刻的体会到情绪的不同。

  2、体验法:在活动的第3环节中,我让幼儿自己画出自己的心情,并表述了自己的心情,在画画说说中引导幼儿更深一层的体会理解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

  3、讨论法:在活动的第3环节,我通过引用讨论法,让幼儿在讲讲议议中,初步理解情绪该怎样转化的外在形式。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在讨论之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对心情的不同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六、说过程

  活动流程为:分享交流活动—体验理解—内化自我—延伸活动

  1、分享交流

  活动开始,我就请幼儿将自己昨天在家观察家人心情的记录呈现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家人的心情,因为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触的家人,幼儿又非常地熟悉他们,对他们生气的特点,开心的表情都非常的了解,所以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幼儿都非常积极踊跃的发言,在热闹的交流讨论中,幼儿在无形中对人的基本情绪的特征都有了一个初步大概的了解,理解到人在生气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方式,开心的时候也一样,并引导幼儿在分析的过程中了解无论是生气还是开心都有原因。

  2、体验理解

  对情绪有了大概的认识后,就应该让幼儿初步理解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我采用的是观看多媒体课件,首先观看的是被被因为心情不好拒绝参加游戏的短片,观看完后,提问幼儿,那贝贝心情不好,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呢?请幼儿想办法帮助贝贝,在帮助贝贝的过程中,幼儿既学会了要体察他人的感受、宽容、体谅他人还培养了他们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在讨论完贝贝后,接着观看了佳佳的表现,对于佳佳的表现,幼儿都非常的赞同,在与的鲜明对比后,幼儿更深刻的`体会到应该懂得分享快乐。各种的假设,不停的提问,让幼儿更加的融入了短片中两位幼儿不同的情绪中,而短片中两位幼儿鲜明的情绪,也让小朋友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应该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最后,幼儿还学会像佳佳一样带给他人快乐。

  3、内化自我

  在讨论过别人,帮助过别人后,幼儿对情绪的基本特征及成因以及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都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候,请幼儿来画一画自己今天的心情,然后用语言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在画画说说的过程中,让幼儿知道我们不仅可以自我调节,还可以帮助别人调节心情,用自己的好心情去感染周围的人,幼儿通过自身的参与体验理解,对自我的认识得到了一种升华。

  4、延伸活动

  活动结束,关键是引导幼儿对心情有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我引导幼儿到语言角去继续说出自己的心情,或者是到美工区去给自己的心情配上颜色,就如《纲要》社会领域中所说: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该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延伸活动中,继续引导幼儿对心情的认识和学习。)

  七、效果预测

  本次活动我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畅谈中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内在感受,并运用讨论、模拟体验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想法,达到了预期效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6

  一、说教材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得到家庭、社会给予的关爱、照顾太多,而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却淡薄了、"睡着了",有的甚至嘲笑和歧视残疾人......在我苦恼于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加强孩子这方面的教育,如何提升情感的表达时,省编教材(大班上册)社会领域中《帮助别人真快乐》一下子点亮了我的思路。此次活动我扣住了教材中能明显撞击孩子们心灵的"关爱、帮助残疾人"这个点,引伸出一系列的"感受、认知、体验、帮助以及情感的升华",重在让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萌芽、开花;让孩子们都能"心口一致"地大胆表达出"让我做你的....."并从中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二、说目标的定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中指出:"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我根据这一指导要点,结合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存在的现象,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初步了解和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和困难。

  2、激发幼儿尊重、爱护、帮助残疾人的美好情感,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三、说重难点的把握:

  一个活动当中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便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如果抓住重点就能使整个活动的进程有的放矢,并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

  因此,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体验和帮助。

  难点定为:感受和认知。

  四、说活动的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①事先让孩子们知道,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残疾人"。

  ②事先让孩子们学会手语《感恩的心》。

  2、物质材料准备:

  ①图片课件一份;音乐课件《爱的奉献》、《感恩的心》。

  ②日常生活用品:脸盆、毛巾、梳子、衣服、杯子以及桔子若干。

  ③眼罩人手一个、盲杖若干;白手套一副。

  ④锡纸小人三个;与影片对应的图片若干;"爱心小天使"的标志若干。

  五、说教法与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以可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还精选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移情训练法""角色扮演法"--轻松引领师幼互动,学海无涯乐作舟。

  1、移情训练法:是通过情感换位,让幼儿以自己的情绪去理解他人的情绪,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去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在使用移情训练法时自己也投入了真情。

  2、角色扮演法:是创设情境,让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并在此过程中感受角色间的关系,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有利于利他行为的产生。

  教育方法的确定和选择,是依据教育过程本身所具有的规律性,不是任意的,需要我们发挥教育机智,根据条件和需要,对教育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灵活地艺术地运用于教育实践。

  六、说活动的设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五个环节:感受困难、触碰心灵、爱的呼唤、爱的洗礼以及爱的延续。

  (一)感受困难--这个环节初步让幼儿了解和体验盲人生活的困难。一开始我选取了幼儿相对比较了解的残疾人之一--"盲人"作为引子展开活动,让孩子们戴上眼罩,在最初的"游戏体验"中,亲身感受盲人行动的不便,从而初步了解和认识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二)触碰心灵。观看"残疾人的生活世界",了解残疾人坚强的生活以及努力对社会所作的贡献。真实而生动的图片课件配上深情而富有感染力的"感恩的心"当背景音乐,一下子把孩子们的心揪得紧紧的,一步步地把他们引入情感体验中,孩子们的笑脸没了,此时的表情和刚开始游戏时有点儿新奇和好玩的表情截然不同。

  (三)"爱的呼唤"借着图片、音乐与道具唤醒孩子们"沉睡的爱",感受被别人帮助和关爱时的情感,并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这一环节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考虑到孩子们需要一个直观的、全面的视角来更好地认知残疾人,于是我把图片课件从大屏幕中"请出来,并用锡纸设计出"小小残疾人",让孩子们走进残疾人的世界,幼儿的情绪情感产生了极大的共鸣,纷纷做出爱的表达"让我做你的拐杖,带你到你想去的地方"、"让我做你的医生,把你的病医好"、"让我做你的好朋友"、"让我做你的眼睛"......

  借着孩子们情感的升华,进入又一游戏环节"让我做你的.....",无声地向他们发出"爱的呼唤"。在游戏体验中,让幼儿体会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后自己所得到的开心和自豪,同时感受到当自己有困难时也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进一步让幼儿感受到:在"残疾的世界"里有了互相的"帮扶",世界便充满了爱!

  (四)爱的洗礼。引申安全教育,并在"感恩的心"的音乐声中用"残疾人的语言"将爱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此时的爱已满满,这个环节的设计又是一个高潮的迸发。引申的安全教育--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在孩子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体验、感受"的基础上再来提出,孩子们最能入心入耳,也是提高安全意识最重要的时机。接着、以律动"感恩的心"将情感提升,用手语将爱传递......

  (五)爱的延续。在社会活动教育过程中,爱心情感和关爱教育的培养不是一日一时的事,我设计了"爱的延续"这一环节,请进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让最亲近的人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让关爱特殊群体的教育在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下达到最佳的成效。让爱无止境地蔓延......

  七、反思:

  活动结束后做了个深刻的反思。觉得自己在活动的组织中存在了许多的不足:1、"情感体验"体验不到位。环节的"预设与实施"存在着很多的差距,一开始的"感受困难",确实困难重重。2、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语言的组织上还是需要多学些技巧。3、谢谢很多热心的同事伸出援手,为"爱的呼唤"这一游戏环节增色不少,也为我的活动能够流畅的进行,添砖加瓦。但每一次的活动都能够有这么多的老师帮忙吗?这也是我以后在环节的预设中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大胆地挑战了这样一个"感性"而又抽象的社会活动,在环节的编排中,我用了很多的心思,努力做到环环相扣、入心入耳,并用自己的真情去碰撞孩子们的心灵,真真切切地希望通过学习以后,能够唤醒孩子们"沉睡的爱",体会"帮助别人真快乐"这一主题!

  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给了我这个平台,借着这样的方式,让我在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谢谢大家!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7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希望今天我能给大家带来轻松的十分钟。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大班社会活动《电话礼仪》。

  《纲要》社会领域目标明确提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电话是幼儿熟悉并经常使用的通讯工具,正确的接听、拨打电话是幼儿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大班的幼儿平时已经有多次拨打电话的经验,同时,随着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和交往需求的增多,与人通过电话交流沟通已经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有些幼儿在接听、拨打电话时常常出现不文明的行为,这不利于幼儿建立起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也从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帮助幼儿习得电话礼仪,文明与人交往是必要的。本次活动主要通过情境演示、讨论、操作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文明接打电话的语言和行为,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交往技能,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和亲社会行为,这也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和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我确定的活动目标是:

  1。知道并掌握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仪要求。

  这条目标的设定,主要是从认知的角度,让幼儿了解并掌握打电话的礼貌用语。

  2。在活动中感受打电话的乐趣。

  设定这条目标,主要是从情感的角度,让幼儿获得文明打电话的乐趣。

  3。在模拟游戏、讨论、操作等活动中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力和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设定这条目标,主要是从行为技能上,通过模拟打电话游戏、图片操作等活动,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等能力。

  (我把目标一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在认知上,掌握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仪要求。)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已有打电话的多次经验。

  (2)教师与配班老师事先准备好一段电话礼仪示范表演。

  2。材料准备:图片3种,自制迷宫图等操作卡2类,笔、橡皮、五角星贴纸若干,电话机2部。

  《纲要》强调以幼儿为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为了使活动新颖有趣,我采用以下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1。讨论法讨论法是一种体现教学民主、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好方法,通过互相讨论,自由发表,让幼儿从中获得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2、演示法通过出示情景图片、情景表演等,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幼儿,提高幼儿学习情趣,启发幼儿接打电话的文明行为的意识。

  3。行为练习法让幼儿通过不断的尝试,操作练习和表演,在活动中自主自觉地学习,巩固和丰富了幼儿接打电话的知识与经验。

  接下来介绍以下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首先,出示电话机,让幼儿学习拨打电话、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在对电话礼仪认知的基础上,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

  环节一:出示电话机,导入活动,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环节二:学习打电话的礼仪。

  环节三:学习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

  环节四: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

  教学开始,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电话机引入主题,并提问幼儿:“你给谁打过电话,是怎么打的?”请幼儿自由表达,并鼓励幼儿上前尝试和教师一起玩“打电话”游戏,(既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又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接着我运用讨论法,请幼儿集体讨论:“刚才的表演中哪些做法是礼貌的?还有哪些不足?”幼儿可以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意见,为第二、三环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打电话的礼仪。教学方式演示法,围绕着“我们什么时候需要给别人打电话?”的问题,教师出示3张电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分别为:过生日打电话邀请好朋友、生病打电话向老师请假、过新年打电话给远方的爷爷奶奶。(这三种电话情境与幼儿的生活联系紧密,有助于幼儿将习得的基本礼仪在生活中学以致用。)首先,请幼儿自主选择图片情境和同伴两两合作,进行打电话练习,并请幼儿上台展示,师幼一起分析、总结三种情境下的基本电话礼仪。

  第三个环节是学习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运用行为练习法的教学方法。教师与配班老师事先准备好一段电话礼仪示范表演请幼儿观看,(内容:红红看书时电话铃响了,红红就拿起话筒:“喂,您好。请问您找谁?”“你好,我找你妈妈,她在家吗?”红红说:“请稍等,我马上让妈妈来接。”妈妈来接电话了,说:“你好!……再见。”)让幼儿回忆录像内容,并练习学说:“喂,你好”;“请稍等”。组织幼儿与同伴讨论:“假如要找的家人不在家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选用合适的方法转告他人。这也就成为了本次活动的难点。最后幼儿和教师练习接电话,巩固刚才所学。

  第四个环节是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此环节我采用让幼儿辨析和操作训练的方式拓展和巩固电话礼仪知识与经验。首先,出示不同小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中的小朋友接、打电话时有礼貌吗?”请幼儿辨析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当他人休息时不要打干扰电话;当对方要找家人接电话时,一定要主动转达,而且不要随便挂断电话;特殊电话如119、110、120都不能随便打。”)接着请幼儿进行操作训练:看看这些卡片上谁是有礼貌的小朋友?贴上电话礼仪之星奖花;并帮助卡片上的小朋友连上电话线。此环节将电话礼仪知识巧妙融合,不仅新颖有趣,且有助于幼儿自主自觉地学习。

  活动延伸1。日常生活:引导幼儿主动给生病在家的同伴打个电话,送去问候。

  2。家园共育:让家长鼓励幼儿拨打好朋友电话、主动接听电话,并使用礼貌用语。

  小结:

  以上是我对大班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电话礼仪的设计。采用让幼儿先认知,再练习的设计思路,即让幼儿先学习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貌用语,然后利用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模拟游戏等活动中训练并拓展电话礼仪常识,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在这一活动中,也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8

在生活中安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然而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对一些有可能会造成伤害的事件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意外损伤。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正逢目前的主题活动《规则与标志》,产生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社会活动:“安全标志”。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所提到的“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标志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知识性、实用性等特点运用广泛,并为幼儿理解接受,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的内容含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

  为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的培养。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安全、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营造了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从众多的安全标志中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为幼儿理解的标志符号,通过游戏方式轻松学习,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目标分析:

  (一)本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对安全标志进行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指令标志的基本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能结合自己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与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标志。

  (二)对目标的分析:

  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着重于孩子的发展。教育目标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也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基于此认识,我在每个教学活动中都能把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目标制订前提条件。

  在以上《安全标志》教学活动中,我制订的三个具体目标既能围绕教育总目标,又能突出教学内容自身的教育价值,显性之处在于力图通过强调社会规则与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幼儿从小就能读懂标志,按照标志的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或影响成人行为,达到人人都为创建“平安社会、平安校园、平安生活”的社会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隐性之处在于能将知、情、意、行诸要素和谐的统一其中,同时指向于幼儿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安全与健康。

  (三)过程分析:

  1、总述:

  整个教学过程、时间大约需要30—35分钟。基本流程:以“棋”导题——标志分类思考——小组按要求重点讨论一类标志——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感知学习并掌握标志特征、名称、作用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幼儿制作标志让学习内容生活化——玩“棋”结题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个体操作、分组游戏等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根据标志上的图案分析与辨别基本了解安全标志的符号、名称和意义。

  初步感知三类不同标志的特征与含义。教学难点:一类标志的规范性名称及其教育意义。如:指令标志、警告标志、禁止标志等。整个活动过程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教学思路清晰明确,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感知基础,下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巩固提高。我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在此过程中致力于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中,我始终扣住“社会性教育”这个要素把握教学重点、解剖教学难点,并把目标达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衡量本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

  2、分述:

  第一环节为活动的起始部分(大约需要2分钟)。我以“棋”的有关问题性情景,导出学习内容:安全标志。在活动的开始我设计了大部分幼儿都接触过的“棋类”问题引出一张嵌有各类安全标志的棋盘,继而通过“要想下这盘安全标志棋,首先要认识棋盘上的一些安全标志”为要求,提出今天学习的任务,这样就能让幼儿很有兴趣的进入学习活动。

  第二环节为活动的主要部分(大约需要25分钟)。这部分含量较大,分量较重,是解决教学重点、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部分,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出示12个安全标志,让幼儿先思考,如果请你把这些标志分成三类,你想怎么分?之后一组小朋友操作分类,感知三类标志的色彩、形状及图案等特征,初步建立类概念,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层: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围绕四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1)这些标志有什么特征?

  (2)在哪里见到过这些标志?

  (3)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4)你能不能说出这些标志的名称?请幼儿分成三组,每组各选择一类标志进行研究、讨论、相互交谈。这个层面的安排主要是启发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回忆,并借助于孩子社会见识资源及能力发展差异来实施“生生互动”型学习。

  第三层:本过程采用组间交流、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集体性学习,分别由三组选派1至多名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向小朋友介绍自己小组探究的把类标志的符号及图案所表示的含义、标志名称、在生活中的`作用。

  期间,我一是随机地结合幼儿交流进程穿插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如:当心火灾(应怎么办?)、当心触电标志(应该怎么做?)、必须戴安全帽(在哪儿见过?)、必须戴防护手套(什么地方,什么人需要戴手套?)希望幼儿通过生活经验图景在幼儿脑海中的再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安全标志。

  二是引导幼儿去寻找发现一类标志的共同特征,即颜色、图案、符号、形状等,学习并记忆一类标志的规范名称并初步理解一类标志的概念如:这类蓝色圆形,图案是白色的标志,都是指令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它们叫做指令标志。这些黄色的、黑色三角形边框,图案为黑色的标志,都是提醒警告我们要当心注意的,这一类警告人们的标志叫警告标志。这类红色圆环、中间有一斜杠,底色为白色,图案为黑色的标志,都是禁止我们做的事情的标志,那这一类禁止的标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禁止标志。禁止标志上的事情都是我们千万不能做的事情。

  三是因势利导的进行社会规则及安全意识的教育,通过问与答适时地让幼儿明确:安全标志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告诉我们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哪些事应该怎样去做。所以,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安全标志上规定的去做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安全,我们大家才能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这个层面主要用来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完成第一及第二个活动目标,我认为应在这个层面的教学中体现如何把握《纲要》中所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理念,为此我在幼儿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作为一个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第四层:采用操作活动法,让幼儿迁移学习经验,联系周生活中的人、事、物,尝试设计并制作一些安全标志。在幼儿设计制作标志的操作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加以引导:能力弱的可以继续完成他的设计活动,能力强的可引导他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安全标志的意思。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会寻找老师帮助,而教师则是把这个“包”推给了能力强的幼儿,建构了积极有效的生生互动。“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纲要、艺术》)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儿童学习方式(《纲要、幼儿的学习方式》)这个层面也是完成活动的第三个目标的主要手段。第三环节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大约需要5分钟)采用游戏法让幼儿分组玩“安全标志棋”,对所学的安全标志的内容进行巩固性练习。简单介绍玩棋的规则、方法后,要求幼儿5人一组自行结合分成四组,推选小组裁判并分成黑白两队开始下棋,这环节的一安排,主要引导幼儿通过“玩中学、玩中记”,复习巩固本课所学的安全标志的知识,并与起始部分相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9

  一、说设计意图

  今天我给大家展示的是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交通规则我知道》。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我们都知道,交通安全无比重要,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安全意识淡薄,没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增加交通安全知识是必要的。几次带幼儿外出活动,尽管老师多次强调注意交通安全,可总会有幼儿在路上东张西望、追追打打。

  一到横穿马路时,很多幼儿驻足不定,不知所措。面对这些即将升入小学,但还缺乏遵守交通规则意识,也不知具体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的幼儿,我觉得很有必要让幼儿了解、认识交通规则,萌发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提高危险防范能力,让孩子真正地走进社会这个大家庭。这也符合新《纲要》所提到的"选择的教育内容既贴进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同时也符合《纲要》中"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标志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知识性、实用性等特点运用广泛,并为幼儿理解接受,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的内容含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为此我选择并设计了这个活动。

  二、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社会经验,我设计了一下几点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实际情况,此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尝试了解各种不同的交通标志图,能用完整、流畅的语言正确表达它们各自的作用;

  2、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3、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其中活动难点是解读交通标志图。活动重点是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三、说活动准备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能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为了使本次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富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备。

  1、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交通标志图"的信息图片。

  2、立体的交通标志(停车标志、红绿灯、左右转弯标志),"十字路口"场景布置。

  3、教师事先与一位交警取得联系。

  4、多媒体课件:

  (1)喧闹的马路;

  (2)正确的交通行为与错误的交通行为画面(内容有:红灯车停,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行人靠左走;在马路上追车奔跑;在马路上玩耍、拍球等;过马路跨越护栏;行人走天桥。)

  (3)配乐儿歌。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活动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电教演示法:以多媒体课件再现生活情境,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活动生动活泼、直观;

  2、提示法:在活动中教师适当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幼儿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和发展智力;

  3、交流讨论法:在活动中适当的让交流讨论,有助于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五、说学法

  整个活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化了情感,本活动我采用了"观察法、猜测法、讲述法、游戏体验法"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使活动变得丰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六、说活动过程

  要想使活动目标顺利实现,要想活动的重难点得于突破,那就要取决于活动过程的开展。本次活动将以"遵守交通规则"为话题,以"设置悬念,观看交通安全事故视频"为切入点,通过"讨论交流、了解标志"、"交警指导、遵守交通"、"欣赏儿歌、归纳小结""模仿游戏、体验生活"四个主要环节,提高孩子独立在马路上行走的安全意识,学习保护自己。

  第一环节:我以"兰兰的爸爸去幼儿园的路上发生了可怕的事情"设置悬念引导孩子观看交通事故视频,直观地再现了生活情景,很快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紧接着提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故?""马路上为什么要有红绿灯?"等问题,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讨论交流。通过交警解答,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生生互动,师幼儿互动合作学习机制。为下环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二环节:解读交通标志图、了解标志的作用,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标志是社会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符号,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车辆穿梭的马路上,除了红绿灯这个交通标志外,你还看见过什么交通标志?"引发幼儿持续探究、学习的愿望。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通过展示师幼共同收集的各种交通标志图,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听、找,帮助幼儿认识常用的交通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正确表达它们各自的作用。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

  第三环节:交警指导、遵守交通。在这一部分,通过以交警考考幼儿的形式,引导幼儿判断分析课件中所出示的常见的交通行为画面,帮助幼儿了解哪些是正确的交通行为,哪些是不正确的交通行为,掌握正确的行走方法。活动中,交警的参与,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起来,而交警及时适当的应答和肯定,形成了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第四环节:欣赏儿歌,归纳小结。这是一个过渡环节,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儿歌声中,进一步掌握过马路的.正确方法。儿歌内容简单,朗朗上口,句子工整、押韵,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很快就记住了过马路的正确方法,让孩子紧张的注意力得到暂时的蔬缓,为下一个游戏环节作铺垫。

  第五环节:模仿游戏、体验生活。这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也是本次活动动静交替原则的体现。通过上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孩子们对常见的交通标志及其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孩子们的知识、能力迁移到日常生活中,体现教育寓生活、游戏之中。我组织孩子们和交警玩"过马路"的游戏,通过交警的指挥,交通标志的提示,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意识,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

  七、说延伸活动:

  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因此

  1、课后教师可将交通标志图放入语言区,让有兴趣的幼儿继续探索。

  2、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充分利用适当时机对幼儿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练习和教育。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10

  一、说设计思路:

  此活动的选材来源于生活,蔬菜是幼儿在幼儿园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在家庭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食材。 在幼儿园中,孩子进餐时有的孩子愿意吃菜,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菜,但蔬菜对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成长师不可缺少的。所以我设计《和蔬菜宝宝交朋友》这个活动,来让幼儿充分熟悉蔬菜,了解蔬菜,知道蔬菜对于小朋友自己的身体是有益处的,从而养成爱吃蔬菜的好习惯。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班幼儿挑食现象比较普遍,大多数孩子不爱吃蔬菜,尤其不爱吃一些有特别味道的菜。本活动以游玩“买菜”导入,通过倾听、推断蔬菜宝宝的对话,品尝色香味俱全的蔬菜熟食拼盘,让幼儿认知几种蔬菜,了解蔬菜的养分和味道,培育幼儿不偏食、主动吃蔬菜的良好饮食习惯。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依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状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能熟悉胡萝卜、芹菜、木耳、香菇4种特别味道的蔬菜;

  2、能比较清晰说出4种蔬菜的基本特征;

  3、愿意品尝有特别味道的蔬菜,知道它们对身体的益处。

  分析:从三条目标来看,第一条是认知目标,蔬菜的味道是各不相同的,让幼儿通过合格活动熟悉一些蔬菜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第二条是能力目标,意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通过老师的描述后能够较精确的说出活动中四种蔬菜的特征,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想小班初期要注意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所以也就在目标中体现了这一点。第三条目标是情感方面的,让幼儿养成不挑食爱吃蔬菜的好习惯。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活动的重点在于幼儿能够熟悉这四种蔬菜并且能够说出这四种蔬菜的.基本特征,因为小班幼儿的语言还很不丰富,所以幼儿能够清晰的说出这四种蔬菜的基本特征,并且喜欢和它们做朋友犯难点。

  三、说教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状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情境导入法、直观视频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采用直观视频法让幼儿更好的熟悉这四种蔬菜了解这四种蔬菜;采用角色扮演法可以刺激幼儿探究的兴趣。整个教学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开心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四、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视频导入等形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始终遵循幼儿的已有经验来让幼儿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五、说活动预备:

  1、布置菜市场的情境:胡萝卜、芹菜、木耳、香菇4种蔬菜分类放在小框里;

  2、蔬菜拼盘(切成的胡萝卜、卤香菇、炝芹菜、拌木耳)、小勺每人一份(活动前用洁净的布遮好); 3、制作与蔬菜宝宝对话的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的主要流程主要有:

  环境创设导入活动--熟悉四种蔬菜说出它们的名称--能够较精确的说出四种蔬菜的基本特征--了解蔬菜的养分价值 1、导入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头我就会组织幼儿玩买菜的游玩,熟悉蔬菜宝宝。我会出示兔子手偶,以兔妈妈的身份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欢迎小朋友来我家做客,我给你做几道拿手好菜。可是家里的菜已经吃光了,请小朋友帮忙去把菜买回来。”然后我会出示四种菜,让幼儿看清要买的菜是什么样的,说出蔬菜的名字。 2、游玩活动

  幼儿到菜市场任意购买蔬菜,通过闻、看、摸等方式进行感知后,介绍蔬菜的名称、颜色、外形等形状特征。我会用儿歌帮助幼儿总结各种蔬菜的特点。如:芹菜细细又长长,穿着绿衣裳;胡萝卜一头粗来一头细,穿着橙黄衣;木耳身体干干体重轻,总是爱穿黑衣裳;香菇圆圆胖胖又矮矮,爱穿褐色衣。

  3、学习环节

  引导幼儿倾听并与蔬菜宝宝对话,了解每种蔬菜不同的养分价值。

  (1)播放视频一《蔬菜宝宝的争吵》,观看课件后,我会提问:每种蔬菜宝宝分别说了什么?你觉得蔬菜宝宝谁说的最有道理?应当和那个蔬菜宝宝交朋友?你想对它们说什么?引导蔬菜宝宝对话。

  (2)播放课件二《蔬菜宝宝和好》

  小结:原来每种蔬菜都有各自不同的养分,这些养分都是我们的人体所需要的,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好处,所以我们要全部蔬菜宝宝交朋友。

  4、总结

  让幼儿品尝蔬菜熟食拼盘,激发幼儿对蔬菜的喜爱。幼儿先闻后看,在色香味的诱惑下,进一步引发幼儿品尝的欲望,品尝后想兔妈妈表示感谢。

  教学反思:

  通过主题活动中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孩子们的热忱很高,都积极地动脑、动手,在与同伴和老师的交流中,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从而熟悉了各种蔬菜,了解了蔬菜的养分,产生了爱吃蔬菜的情感。在逛蔬菜超市的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浓,一边看,一边快乐地谈论,在直观的观看,动手摸、玩的过程中获得了学问和经验,加强了情感体验,但是由于活动场所过小,幼儿有些拥挤,影响了观看和交流的效果,活动场所再大些会更好。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1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应聘幼儿教师的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参观小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参观小学》是苏教版幼儿园大班下册社会领域的内容。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对小学有着好奇和向往。《参观小学》这一主题活动很好的结合了幼儿的年龄段特点,活动对象具有专门的针对性。提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助于大班幼儿将来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如《纲要》中所说:“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社会领域是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轴心,本次活动设计了一个具体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其中,获取相关经验,非常必要。

  (二)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将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小学学习、生活与幼儿生活的不同。

  2.能力目标:通过认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增强幼儿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情感。

  (三)活动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目标的分析,我将活动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1.活动重点:提高观察图片,认识小学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的不同。

  2.活动难点:提高图片的观察,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二、说学情

  大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比较好学、好问。同时,此时幼儿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依赖于成人的评价,生活中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在活动中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越来越多,需要教育者对幼儿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三、说活动方法

  基于以上对“幼儿特点”的分析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将主要采用直观观察法和角色扮演法,并辅助以讲解法和讨论法等来开展教学活动。

  观察讲解法主要是,幼儿观察小学的相关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图片内容

  角色扮演法主要是,幼儿分组进行“我是小学生”的角色扮演游戏,从游戏中获取相关经验

  四、说活动准备

  《纲要》中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让每位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说明了活动准备是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目标的实现以及过程的开展,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能够认识红领巾、乒乓球等物品,为本次活动进行了经验准备

  2.物质准备:歌曲《上学歌》、四张小学生活的图片、红领巾若干

  五、说活动过程

  以上对教材、幼儿的分析,对方法和活动准备的设计,都是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的铺垫。下面,我将详细地说一说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借助歌曲《上学歌》导入,激发幼儿兴趣。轻松欢快的音乐,小学生之歌《上学歌》,为幼儿创设了情境,引发幼儿思考。歌曲完毕,我会用问题启发幼儿:歌曲写的是哪个班级呀?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幼儿:对,这首歌是写小学生的。那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小学跟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呢?以此引入活动主题《参观小学》。

  (二)观看图片,初步感知

  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第一张:校门口。引导幼儿思考:小学生的校门口跟幼儿园的有什么区别呢?幼儿观察图片后,我会请一些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幼儿说出:小学的校门更大一些,我们小学生都高高兴兴地跟父母说再见,因为他们长大了。

  引导幼儿观看第二张图片:课室。在幼儿观看图片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小学的课室有什么不一样呢?此时,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说的过程中,请小朋友对照图片思考:是这样的吗?

  为了吸引幼儿注意,我拿出准备好的红领巾,问幼儿: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通过直观感受,幼儿加深对小学生特点的感知。并播放图片:戴红领巾的小学生在升国旗,引发幼儿讨论:图片中的哥哥姐姐在做什么?红领巾代表什么?随后请一些小朋友试戴红领巾,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有个小娃娃,两人跟它耍,跑到谁跟前,照头打一下(打一体育用品)。连续观看图片的幼儿已有一些疲劳,注意力开始转移,通过谜语激发幼儿兴趣,继续保持幼儿对图片的注意力。引导幼儿猜出“乒乓球”后,请大家观看图片:一群小学生打乒乓球。引出小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通过观察图片,幼儿可以直观形象地获取经验,初步感知“小学生的生活”。

  (三)游戏体验,深入了解

  上一环节,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已获取相关经验,对小学生的生活有初步的理解。这一环节,将开展角色扮演“我是小学生”的游戏。游戏内容是,我来扮演小学老师,每组5名幼儿自愿戴上红领巾成为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感知小学生活与幼儿生活的不同。让幼儿“做中学”、“做中求发展”。游戏将尽力照顾到每一名幼儿,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寓学习于游戏中”。游戏结束后,请一些幼儿跟大家分享做小学生的感受。引导幼儿总结出:小学跟幼儿园一样,有好玩的游戏、能学到更多知识、交到更多朋友。从而加深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探究学习,进一步巩固了本次活动的内容。通过角色游戏,幼儿体验到小学生的生活,加深感知。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完全体验型的学习,幼儿主动参与游戏,获取主题相关的经验,教师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

  (四)自由探索,迁移内化

  通过前面的环节,幼儿已对小学生的生活有了一定思考。在这一环节,我将请大家进行小组讨论:你觉得小学学习、生活跟幼儿的还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小组讨论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讨论完毕,我会询问幼儿的讨论成果,对合理的、正确的部分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自由探索的学习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了相关经验的迁移。

  (五)儿歌结束

  最后,引导幼儿再听一遍“小学生之歌”——《上学歌》,在轻松愉快的歌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以上就是我的活动过程。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仅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活动延伸不可缺少。针对本次活动的内容,我将采用“家园合作”的形式进行延伸,请幼儿回家请父母带自己去附近的小学参观一下。

  以上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您们辛苦了。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12

  【活动意图】

  随着小班幼儿对环境的熟悉,我们对孩子早晨的入园和放学后的离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家长手拉手自己走。这样既锻炼身体,又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同时也很安全。但在利用晨间谈话、平时的个别教育、以及语言故事、儿歌的多种教育形式后,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早晨依旧看到年老精瘦的奶奶背着白白胖胖的孙子从门口摇摇晃晃地往教室门口走;放学后,背上趴着,肩膀上扛着,手上抱着,姿态各异。更有一些孩子撒腿在前面跑,奶奶在人群中边喊边追;有时还会出现孩子走散,家长到处找的局面。

  看到以上这些发人深省的场面,我们找到了灵感:何不利用我园的现代多媒体手段,把这些具体的,来自孩子身边的场景拍下来,让他们自己来分析,评价呢?使他们真正地从知识、情感上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呢?于是,我们就设计了情感活动《我会自己走》。

  【活动目标】

  1.知道放学回家时应小手拉着大手,跟着家人有序地走出园门,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

  2.掌握自己与家人走散后的最基本的解决方法。

  3.知道自己长大了,要自己走;激发自己走的荣誉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学过儿歌《我要自己走》

  2.物质准备:录像镜头

  A.家长蜂拥着从园门口走来。

  B.幼儿离园时要家人抱着、扛着、背着走。

  C.幼儿跟着家人手拉手,一起走,随着人群有序地走出园门。

  D.放学时幼儿离开家人,跑得远远,家人追也追不上。

  E.在幼儿园走散了,回教室找老师帮忙。

  3.动画课件:儿歌《回家啦》

  【活动过程】

  1.看录像导入,激发交流的'兴趣。

  (放录像片段A.家长蜂拥着从园门口走来)

  提问:小朋友看到这是什么地方,有谁?他们是来干什么的吗?(幼儿园放学的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接小朋友的)。放学后,家长们来接我们小朋友了,离开教室后,你是怎样到幼儿园门口的?

  2.看录像分析讨论,与同伴互相学习。

  老师把平时小朋友和家人一起到幼儿园门口的镜头拍了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1)幼儿看制成ppt课件的录像片段:(录像片段B)幼儿离园时要家人抱着、扛着、背着走。(录像片段C)幼儿跟着家人手拉手,一起走,随着人群有序地走出园门。最后定格在场景总图上。

  提问:

  你认为他们中谁做的最棒?

  我们一起为她鼓鼓掌。

  为什么你觉的他做得不太好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我们一起对他说一说。

  小结:我们小朋友已经长大,变重了,家长抱不动我们了,同时我们已经上幼儿园了,变得能干啦,要自己走。

  (2)播放儿歌,幼儿跟着一起朗诵复习儿歌《我要自己走》。

  你们看,不但我们小朋友很能干,连小鸟、小兔,小动物们也很能干,它们也不要爸爸、妈妈抱呢。

  播放儿歌:妈妈、妈妈,你快撒手,我要自己走。你看小鸟自己飞,小兔自己跳,小狗自己跑,小鱼自己游,我为什么不能自己走?妈妈、妈妈,你快撒手,我要自己走。

  (3)幼儿看录像片段D:离开教室后,幼儿离开家人,跑得远远,家人追也追不上。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离开家人自己一个人跑得很远。你觉得这个小朋友的表现怎样呢?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4)看录像片段E:在幼儿园和家人走散了,回教室找老师帮忙

  提问:发生了什么事啦?他是怎么做的?

  小结:如果在幼儿园里找不到家人,我们要回到教室里请老师帮忙,等家长来接你。

  提问:老师是怎么说的?这次他是怎么和家人一起回家的?(和家人手拉手回家的。)

  3.学习儿歌,在文学艺术美中提炼行为要求。(看动画课件)

  导语:老师把小朋友正确的回家方式编成一首儿歌。

  儿歌:放学啦!回家啦!

  爸爸妈妈来接我!

  我和他们手拉手,快快乐乐走呀走。

  我不跑,也不抱,早早离园回家啦。

  幼儿先听一遍儿歌。

  边看录像,边听儿歌。

  和老师一起表演儿歌。

  4.回家游戏,在游戏情景中进行行为练习。

  老师扮演家长来接小朋友回家,故意抱起孩子或背起孩子走,引导孩子自己说:我长大了,我要自己走。

  【活动反思】

  生活琐事是存在与生活中的细小而繁杂的事,经常会被我们的传统教学拒之门外,但是这些琐事却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碰到的。在这些不起眼的事情背后,却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本次活动的选材,教师注重了对生活地观察,抓住了生活中"下午放学后幼儿离开教室"的这一段时间中所蕴含的教育素材,运用录像让孩子们平时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展示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有话可说。

  本次活动中,借助多媒体,教师在自然状态下采集了孩子们放学离开教室后的情景,让孩子看看——大家在离开教室后的不同表现;评评——他们谁对谁错,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听听——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做做——我们一起来跟着儿歌学学该怎么做呢,营造出生活化的学习情景,使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得到提升。

  建议:孩子的一些不良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错误的教育方式而造成的。本次活动中的录像短片,可以在家长会上播放,和家长们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地育儿,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13

  说教材:

  《纲要》中提出社会领域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或现象感兴趣,并能利用多种形式积极探索。“我长大了”让幼儿从自身的变化来进行观察认知,体味长大的快乐。中班幼儿还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初步萌芽,聚合能力、发散思维、评价能力都较弱。根据《纲要》《指南》的精神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为依据,将本次活动目标设为以下:

  说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自己在身体、能力方面的变化,理解成长的初浅意义。

  2、能力目标:能积极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参与活动。

  3、情感目标:激发期盼长大愿意学习更多本领的情感。

  说重难点:

  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目标1为重点,目标3为难点。

  说准备:

  1、环境上的创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因此,在主题墙的创设中,布置一些幼儿小时候使用的物品、衣物,小时候的照片,和在小班参加一些活动的照片,帮助幼儿生活经验的回忆和积累。

  2、物质准备

  (1)、发挥家长资源,准备孩子小时候的衣物、鞋袜等。

  (2)、PPT,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更直观形象地感知长大的过程。

  (3)、操作材料

  说教法:

  1、游戏激趣法。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因此在活动中,通过“猜猜他是谁”让孩子乐学、愿学。

  2、直观演示法。具体形象思维是3—6岁幼儿的主要思维形式,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采用PPT进行直观演示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将一个动态的成长过程以简明、可感的'方式展示出来。

  3、操作法。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让幼儿在操作中,自己穿穿小时候的衣服,在亲手体验中感悟自己身体上的长大,在操作中进行排序等,让幼儿在操作中巩固新知。

  4、谈话交流法:中班孩子受认知水平和经验水平的限制,对于事物的认知所获得的经验往往零散的,通过师幼交流、幼幼交流让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也便于老师了解孩子的真实意图,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

  说学法:

  1、观察学习法。幼儿在活动中观察自己、观察别人,促进知识的内化。

  2、分享式学习法。谈话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分享学习的过程。

  3、多感官司学习法。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在活动中,幼儿看看、穿穿、说说、做做,更能激发幼儿对长大的期盼。

  说活动过程:

  在本节活动中,遵循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原则,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以游戏激趣——直观感知——交流讨论——操作实践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

  一、游戏激趣“猜猜我是谁”。

  用照片导入,他是我们班的哪位小朋友?

  先开始请幼儿辨别较容易的,再辨别变化较大的,请幼儿将照片与真人进行对比观察。

  小结:我们现在长大了,和以前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通过幼儿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通过照片和真人的对比,引出“长大”一词,给幼儿以直观、可感的视觉感受。

  二、直观感知自身的长大。

  1、感知身体上的长大。

  出示幼儿小时候的衣服、鞋袜等,进行操作练习。

  让幼儿将自己小时候穿过的衣服,用过的东西,在一起操作、观察、交流。

  教师小结:请一幼儿示范穿小时候的衣服,给大家展示。身体长大了,衣服穿不下了。

  2、感知能力上的长大。

  播放一段幼儿小时候和长大后的录像,进行对比观察,让幼儿感知自己学会了更多的本领。

  3、教师进行总结,以一位幼儿从小到大的照片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配背景音乐,讲述幼儿的成长过程,让幼儿在视听结合中,感受长大的快乐,体味生命的奇妙,运用情感上的煊染,调动孩子的激情,为孩子在下面的活动中萌发说一说的愿望。

  三、交流讨论:你们还会长大吗?长大了想干什么?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建构表达的框架,让幼儿抓住表述的要点,进行交流讲述,老师要适时进行间接指导和个别指导,发挥幼儿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帮助幼儿用完整语言,清楚表述。

  四、集体操作活动,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原则,进行分组操作活动。

  1、小宝宝排排队将一位幼儿不同时期典型照片进行排序。

  2、我需要的东西将不同实物图片发别粘贴在婴儿和中班幼儿的旁边。

  分组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说说做做中,进一步感知长大,同时分组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提高。

  五、音乐活动“你别说我小”中,进行表演,结束活动。

  在动静结合的原则下,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长大的自豪。《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表演让幼儿从情感上悦纳自我,享受成长的快乐。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1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社会活动《不乱吃东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我们都知道,目前正是夏季,天气非常炎热,有许多好吃的冷饮和水果。幼儿爱吃零食,一会吃这个,一会吃那个,使肠胃得不到休息,影响了身体的健康。然而幼儿只顾于贪凉,为了防暑降温,但有时忽略了讲卫生,有的水果没洗干净或者没剥皮。夏天苍蝇,蚊子多,它们都是传播病菌的害虫,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夏天的冷饮及水果食用有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夏天不要乱吃东西。吃冷饮要有所节制,还有瓜果要洗干净再吃,要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认为选择教材要有一定的季节性,必要性,就如〈〈纲要〉〉所说,"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目标定为:

  (1)知道夏天到了,应注意卫生,瓜果要洗干净再吃。

  (2)夏天天气炎热,吃冷饮能有所节制,不乱吃东西。

  二、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让师幼形成一种平行的,双向,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枯燥的说教会让幼儿厌烦,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会让幼儿感到这节活动课有意思,愿意学,积极的去接受知识,让幼儿和教师互动,成为活动的主体。这样达到的效果比幼儿被动的接受更容易掌握知识,也能更好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谈话法: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问答或交谈,丰富知识。

  2、直观形象法:先听录音再看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小动物的对话,让幼儿理解意境的美,突破重点。

  3、角色游戏法: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而不是结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认识,锻炼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

  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

  2、体验法:

  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春雨有更深刻的了解,我采用此法,在说说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理解小动物的对话,始终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幼儿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幼儿产生学习需要,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首先以歌表演《猪八戒吃西瓜》引题提问谈话:请小朋友想一想现在是什么季节啊?你们在这个季节都喜欢吃甚么啊?

  2、出示课间,依次出示夏天各种好吃的水果和冷饮。

  3、继续提问,"这么多好吃的水果,喜欢吃吗?可是吃水果前应该怎么办?那雪糕如果吃多了会怎么样啊?"让幼儿回答刚才的问题,鼓励幼儿积极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件,请幼儿配合画面再次欣赏。

  4、品尝交流

  为了满足幼儿嘴馋等特点,我还特意安排幼儿品尝水果这个环节,让幼儿亲身体验,先把水果洗干净,然后由老师剥皮,给每个幼儿分着品尝,及时教育幼儿要洗干净剥皮再吃。教育幼儿讲卫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上是我对《不乱吃东西》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其中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是应聘幼儿园教师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毕业啦》。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和说活动反思这七个方面来陈述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毕业啦》是大班社会领域的一个活动。是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毕业季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纲要》明确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针对本次活动的特点,特制订如下三维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乐于表达自己对幼儿园、老师和伙伴之间的'情感,体验共同生活中师生情、同伴情。

  2.能力目标:口语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3.认知目标:回忆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体会自己长大的过程。

  其中,乐于表达自己对幼儿园、老师和伙伴之间的情感,体验共同生活中师生情、同伴情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回忆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体会自己长大的过程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二、说学情

  幼儿期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在对自己性别的认识,可自我观察到身体特征、动作、能力、爱好、所有物。幼儿的自我评价进一步发展,幼儿自我评价的主要特点是: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一般都过高地评价自己。幼儿活动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同时,幼儿期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儿童引起情绪反应的动因从主要为生理需要的满足逐渐过渡到主要为社会性需要的满足。以上将作为我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

  三、说活动方法

  我将引入多种活动方法来丰富本次活动。以直观感受法、视听讲结合法、谈话法等方法为依托,力求以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给幼儿们创造一个宽松的活动环境,巩固活动成果。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配合活动目标的实现,我作出了如下准备:幼儿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照片,纸、笔、颜料(小朋友课上制作爱的密码卡片所需),《献给爱丽丝》的背景音乐,毕业诗。

  五、说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活动主题。导入语:小朋友们马上就要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了,三年愉快的幼儿园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就要毕业了,你们知道什么叫毕业吗?大家都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幼儿讨论)

  2.基本部分

  激发幼儿自己回忆刚上幼儿园时的情景,“还记得你们刚来幼儿园时的情景吗?”(背景音乐《雨的印记》,出示小班孩子三年以来幼儿园生活经历的一些照片,帮助幼儿回忆讲述)

  鼓励幼儿即兴演讲:“说一说现在的我”,然后由老师和小伙伴们表扬赞赏。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比较自己比起刚入园时有什么进步。

  提问启发:小朋友们就要离开幼儿园了,大家最不舍得幼儿园的是什么呢?

  幼儿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老师把这些话语汇在一起,请大家欣赏一首毕业诗。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献给爱丽丝》,由老师向孩子们派发纸、笔、颜料,组织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爱的密码卡片,可以画上自己最喜欢的小东西并写上简单的祝福话语。

  请几个小朋友说说卡片上的内容,然后与其他小朋友交换卡片(儿歌《找朋友》音乐响起)。

  3.结束部分

  卡片交换完毕,老师引导大家合唱歌曲《老师再见了》,请摄影老师合影留念!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良好习惯的培养,因此活动延伸必不可少。活动结束后,我会让幼儿每人准备一本签名册,邀请同伴和老师签名。

  以上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您们辛苦了。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01-05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08-02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爱》01-15

中班社会活动说课稿:中秋节11-04

幼儿中班社会活动《神奇筷子》说课稿05-02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说课稿《和蔬菜宝宝交朋友》含反思04-03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03-18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07-12

幼儿园说课稿幼儿园说课稿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