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04-03 07:45:2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数学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第二节。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的编排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如求三角形的面积,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摆已学过的图形。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另一方面主动探索研究的图形与已学过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出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不是直接把公式告诉学生。这样既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材中的插图给出了转化的操作过程,同时渗透了旋转和平移的思想,以便于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按照新课程理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拼摆,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公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习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自主探索能力及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发展迁移原则。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

  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拼摆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采取旋转、平移的方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来源的体验和理解。

  本节课在学习方法上我侧重以下几点:

  1、学会以旧引新,掌握运用知识迁移、学法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

  2、操作实验法。学生自己动手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摆出自己学过的图形,弄清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

  3、学习讨论法。在操作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从而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说教学过程

  针对上述内容的需要,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景,引入探索

  师:在讲课之前,首先,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有什么爱好?

  生:我喜欢

  师:老师特别喜欢摄影,今天特意带来几幅作品,想看看吗?好,一起来看看!(点击课件出现吴忠城区风光图。最后画面定格在体育馆的花坛中)为了美化环境,园林工人要在体育馆的附近的长方形的空地上设计一个花坛,打算分成两个相等的绿化地,一块种上杜鹃花,一块种上月季花,那么怎么设计这块地呢?(学生可能有三种设计,一种是将空地纵分,一种是横着分,还有斜线分成两个三角形)最终园林工人采纳了第三种方案,园林工人要按面积来买花种的数量,谁来说说这一块花坛的面积怎么来算?

  (引导学生可以先求长方形面积,再算它的一半就可以)

  那么如果遇到花坛形状是这样普通的三角形,面积怎么计算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大家有兴趣吗?(教师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引导学生看大屏幕(出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提出思考: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拿出三角形模型,让学生小组合作拼一拼,摆一摆,说说你能发现什么?三角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3、谈话启思。

  请大家运用老师提供的素材,自行确定研究方案,希望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可以拼,还可以摆。小组里的同学可以互相合作、讨论,看哪一些小组能找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4、操作探索。

  (1)小组合作探索、操作。

  (2)小组交流。(学生积极踊跃的动手动脑,教师融入其中并适当给以启发)

  5、开始现场发布会,展示学生的拼摆情况。

  师:同学们,方法找到了吗?哪个小组上来汇报?

  生:好,我们拿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我们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进行旋转,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发现这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这个锐角三角形的底。高等于这个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这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脑博士是怎么说的?(课件演示整个重合旋转平移的过程,并说出推导过程)。关于其他的三角形,哪个小组还有新的发现?好,你们小组来。

  生:我们用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推导过程跟上一组一样,我们的结论是钝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好的,我们来看一下电脑里有没有这种方法?(课件演示)你们的方

  法也很好。

  生:我们小组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

  形,我们的结论是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生:我们小组用的同样是直角三角形,但我们拼成的是一个长方形。这个

  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三角形的高,所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并且我们还发现如果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还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但结论也是一样的

  师:好,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让我们来一起看看黑板上大家的研究成果吧!我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如果用字母S表示面积,a、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用字母怎样表示公式?(板书:S=ah2)

  三、尝试练习

  1、估算红领巾的长是多少,高是多少,计算红领巾的面积。(确定底是100厘米,高是33厘米学生自主练习,最后小结课件出示结果)

  2、计算标志牌的面积

  (课件出示标志牌图,在学生算出面积之后,引导思考:为什么不用3乘以2.5来算它的面积)

  引导小结:在求三角形面积时,底与高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对应的底乘以对应的高再除以二才是三角形的面积。

  四、巩固练习

  认识交通警示标志牌,引导计算制作两块标志牌所用的铁皮?

  (课件出示题目)

  3、评价体验。

  师: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老师也为你们

  自豪!瞧,连聪明一休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动画演示)她带来了一些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

  生:愿意!

  五、实践运用,拓展创新。

  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画阴影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你能在图中再画一个与画阴影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试试看?

  六、质疑调节,总结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还会用它来进行计算。

  生: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得出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我真是太高兴了!

  [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并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七、布置作业,课后探索。

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数学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三角形的面积》,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三角形的面积》。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知识学习为以后学习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圆的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以及在第三学段几何图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材的编排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教材中的插图给出了转化的操作过程,同时渗透了旋转和平移的思想,以便于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渗透转化、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这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也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但是在知识和认知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丰富,虽然在学习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时,对图形的转化、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基础、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自然也有不同层次,因此本课的学习就让学习充分利用好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次渗透旋转平移的思想,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识的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探索过程,准确理解三角形的计算公式。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培养探索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参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全过程和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

  学具准备: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厚点得纸张),多媒体课件,教师演示教具一套。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后能做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

  1、实验法。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比听教师讲解学习新知识记忆更加深刻、兴趣更加浓厚。因此,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反复实验、讨论,在操作、实验、讨论的过程中牢牢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2、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推导过程,指导学生操作,帮助学生理解转化的数学方法在图形中的应用。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具演示配合讲解。观看课件演示后,部分有困难的学生可能还无法掌握旋转、平移的操作过程,这时,教师再用实物教具演示这一过程,并配合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推导过程这一重点内容。

  4、发展迁移法。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二)说学法

  根据本节内容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以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学法指导上应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配以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三、说教学过程

  为凸显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切实高校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回顾旧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图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找学生说一说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复习与新知识联系紧密的旧知识,唤醒学生对图形转化的形成过程的回顾,同时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情境引入

  大家看看胸前的红领巾,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吗?(三角形)如果叫你们来裁一条红领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布吗?(求三角形面积)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揭示课题)

  设计思路: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来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明确了探索的目标与方向。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启发。要解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问题,我们能不能从已学图形计算公式中得到一点启发呢?(思考)请你们先拿出第一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大家可以拼一拼,看能拼什么图形?

  设计思路: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受新知的形成,同时,再次渗透转化思想,先进生带动后进生在学习新知识上得到提高,为下一步的探究提供思路,做好铺垫,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猜测能力。

  2、分组操作交流。

  (1)以四位同学为一组进行合作探索、操作。

  (2)小组展示、交流。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拼组的图形

  问: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平行四边形)

  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3、请大家拿出第二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用上面的方法,能摆出几种图形?

  (1)分组进行操作

  (2)小组交流、展示

  (3)启发:拼成的图形与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如果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同学,你们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三角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总结回答。

  (5)教师通过幻灯片旋转、平移演示、让学生感知。

  4、拿出第三组教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用同样方法进行操作,交流。从而总结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也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通过上面的实践操作,同组之间的同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叙述可能不够全面)。

  根据回答引导总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6、让学生大胆尝试,推导说理。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你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反复实验、讨论,在操作、实验、讨论的过程亲身经历体会、感受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学生会牢牢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个过程也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尊重了学生为主体地位,突破了难点,解决了关键,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三角形的底是5cm,高是4cm,求三角形的面积?

  2、三角形的面积是18平方分米,高是4分米,底是多少分米?

  3、出示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同底等高的三角形,他们的面积相等吗?

  设计思路:在练习中,检查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巩固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认识,加深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记忆,此练习题量赛然不大,但含钙量本节课所有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弹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加强学生逆反性思维模式训练,练习题呈现的方式多样化、坡度适中,强化了本节课的重点,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内花了新知。

  (五)课堂总结,深化新知

  最后,我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有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概括小结,这样会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印象,不但是本节课有了一个精彩的结尾。

  四、说板书

  三角形的面积

  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设计意图:强调公式推导的转化的思想,再现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有利于写生更好的完成本课任务。

  以上只是我的对本节课设想,由于学习主题是鲜活的,课堂是动态的现实的课堂与预设之间可能会产生一些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我将根据教学主线结合学生动态生成随时调整预案,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恳求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稿到此结束,谢谢!

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数学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第二节。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的编排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如求三角形的面积,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摆已学过的图形。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另一方面主动探索研究的图形与已学过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出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不是直接把公式告诉学生。这样既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材中的插图给出了转化的操作过程,同时渗透了旋转和平移的思想,以便于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按照新课程理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发展迁移原则。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

  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拼摆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采取旋转、平移的方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来源的体验和理解。

  本节课在学习方法上我侧重以下几点:

  1、学会以旧引新,掌握运用知识迁移、学法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

  2、操作实验法。学生自己动手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摆出自己学过的图形,弄清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

  3、学习讨论法。在操作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从而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说教学过程

  针对上述内容的需要,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好)。请大家拿出信封内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听好了,既然是游戏当然就有游戏规则,请想一想,如何在每个图形上折一次,使折痕两边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先思考或讨论有几种折法,再开始折,并用彩色笔画出折痕。

  2、小组学生代表上台汇报操作结果。

  3、师根据汇报有选择地在黑板上贴出以下四种折法:

  4、让学生观察后提问。

  师:这三个图形分别折成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什么图形?

  生:这三个图形分别折成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师:如果我们知道长方形长为30厘米,宽为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从而引导学生可以先求长方形面积,再算它的一半就可以

  那么如果有一块花坛形状是这样普通的三角形,面积怎么计算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大家有兴趣吗?(教师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拿出信封里面的学具,从中找出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你能发现了什么?同时在拼时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以下问题)

  A、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B、拼成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

  c、拼成的图形与原来每一个三角形有什么联系?

  (学生在小组里动手拼一拼,并相互交流以上问题)

  2、操作探索。

  (1)小组合作探索、操作。

  (2)小组交流。(学生积极踊跃的动手动脑,教师融入其中并适当给以启发)

  3、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方法找到了吗?哪个小组上来汇报?

  生:好,我们拿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我们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进行旋转,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发现这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这个锐角三角形的底。高等于这个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这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三、检测导结

  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课堂小结。

  通过分层次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既巩固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应用,又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变形应用,同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数学说课稿4

  一、 说教材

  《三角形的面积》是选自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第二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并认识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在整个第五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三角形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又是以后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我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三角形的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图形的割补、剪拼、变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渗透转化的思想。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转化法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用转化法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

  二、 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授课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为此,在本节课中,我将全班学生分成11个小组,每组六人或4人,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来推导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解,在此之前,我们还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求解。同学们,现在我说去一个图形,看你们能不能算出它的面积,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我将拿出一条红领巾,提问:你们能算它的面积吗?(学生思考了下,可能说不会)这是我将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并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我们一起来探究下。

  (二)、自主探索,感受新知

  (1)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它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现在我们如何把三角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面积求解呢?我将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模型按对角线剪开,得出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同时引导学生用拼凑的方法来推导,此时,我将要求各小组至少在课前准备相同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并提出明确的操作和探究的要求:

  1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怎样拼凑成我们学过求面积的图形?

  2拼出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

  3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

  (2)在学生拼凑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并适时的指导。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可能拼凑成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由于我在之前暗示了学生平行四边形,所以大部分学生拼成平行四边形。之后再让小组学生通过用的三种三角形拼凑的情况分别进行汇报,并根据拼出的图形叙述出推导过程,在几组实验基础上得出了结论: 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由于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推出

  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2

  由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S=ah÷2

  (3)解决前面留下的问题:红领巾的面积有多大?让学生自己通过测量得出红领巾的底和高,再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这样即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又能对公式加深印象。

  (三)、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1、出示p92做一做,这题即让学生直接运用公式,对三角形面积公式加深印象。

  (四)、全课小节及布置作业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还有什么疑问?

  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二十2、5题,课后作业是对上课学的内容巩固,加深印象。

  四、说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板书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打下基础。

  以上只是我的对本节课的设想,由于课堂是动态的,现实的课堂与预设之间会产生一些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我将根据教学主线结合学生动态随时调整,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数学说课稿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五章《多边形的面积》第二课时《三角形的面积》,今天我将对我执教的《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进行“课后说课”的汇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流程、说反思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和地位《三角形的面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测量这一部分,图形的测量是在图形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在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以及三角形特征(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重点应用了割补的方法来探究面积的,本节课学习三角形面积是知识的正迁移,学生将在本节课应用“拼摆”的方法探究面积,同时学好这节课是进一步学习梯形面积和综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很显然,这节课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材编写的特征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材主要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猜想如何计算三角形红领巾的面积?同时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进而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比部分主要是割补、拼装、数方格等试验,把一个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公式的意义和来源。

  第二个环节: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

  第三个环节:数学历史的渗透,了解我国古代对三角形面积的研究,同时也对割补法探究三角形面积进行补充。

  3、教材编写的内涵教材编写中渗透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同时关注了学生通过想一想、动一动等手段让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用一用。

  4、教材对比

  ①人教版教材与冀教版教材相对比,主要不同之处是:教材编写环节不同:冀教版教材:教材首先设计了“剪出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纸片,用它们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的操作活动。在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充分交流个性化拼法的基础上,通过“议一议”中三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经历由已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接着介绍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在“试一试”中安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人教版教材是让学生先通过猜想,在通过转化成上一节课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探究过程,来实现对三角形面积的建模过程。我认为人教版这样安排更符合孩子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就是先猜想,发现问题,在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课就是用到了“转化”的方法,从而完成了新知识的探究过程。同时,冀教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相比缺少了“数学发展史”这一环节。

  ②人教版教材与冀教版教材相比,相同之处是:

  第一,都渗透了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就是“转化”的思想,这种思想的渗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都是在解决具体生活问题情境中,进行新知探究,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这位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过程时,对变换的思维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本节课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在课前我学情调研的时候,通过与学生交流,我发现: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转化”的意识,但是对“转化前后”图形要素之间的联系存在困惑,而且有些学生已经对三角形面积公式有所了解,但是怎么探究出来的还是不明白。因此,我将在本节课上重点关注“三角形转化新图形后,底和高分别变成什么?”通过引导、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转化”前后的关系,从而深刻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我的思考:本节课应采取什么方式调动学生的认知方法呢?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是先带领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究过程,目的是为学生扫清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帮助学生顺利的探究出结论,这样完美的铺垫,不利于学生自主的调动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本节课学生们需要的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在生动活泼、自主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因此,本节课意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发现的空间,通过学生亲历探索过程,从而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应该是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去做?基于以上思考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

  三、说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面积。

  2、数学思考通过动手摆一摆,感受到几何直观的作用;在猜想、验证等的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通过割补、拼装等的实践活动,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3、问题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利用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情感态度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与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难点是: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找到图形转化前后的联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四、说流程

  学具准备

  锐角三角形教具、直角三角形教具、钝角三角形教具至少人手两张以及教学幻灯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2分钟)投影出示一组截面是三角形的生活图片。

  师:同学们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在学生观察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重点标示出每个图形的三角形。以及这些三角形的底、边和高,为探究三角形面积做铺垫。)学生观察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自主探究独学(5—7分钟)随即提出问题,(其中一幅图片“流动红旗”),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想要知道,制作这个流动红旗需要多少红色的布?我们该怎么做?能不能猜想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如何求?(教师预设:边(底)×边;边(底)×高;边(底)×高÷2……教师根据学生猜想及时板书)师: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红色的纸摆一摆,分三种学具,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教师巡视,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考)情况。适时引导,指点,纠正,提示,肯定。(教师指导是,包括数方格的方法,重点围绕三角形变换后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联系)(教师预设:学生的摆法有

  1、剪开拼成长方形;

  2、对折变成长方形)

  学生猜想三角形面积如何求?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通过尝试摆一摆手中的学具来辅助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应用“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具的提供,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起到了辅助思考的作用。小组内交流(10—12分钟)师:同学么将你成熟的,或不成熟的想法,跟小组内的同学们说一说。一会儿我们一起看看那个小组想的方法多,方法简单。完成每个小组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探究表),能正确的探究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师深入小组中,调查学情,为预展做准备。(教师预设:学生的摆法还有,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教师预设:重点指导方法的叙述以及三角形变换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底、边、高的变换成新图形的什么部分。底=长,高的一半=宽)小组内相互交流完成每个小组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探究表)记下一共有几种方法。每种方法探究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进行第一次的知识模型的构建。展示提示全班展示(10分钟)师:那个小组愿意将本小组探究成果为同学们展示一下呀?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教师适时追问,重点围绕,三角形与变换后的新图形的内在联系教师适时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表示为S=a×b÷2学生利用学具展示,同时展示三角形面积探究表。在展示过程中,进行质疑、补充形成三角形面积模型的建立。数学历史简介:《九章算术》中关于三角形面积计算投影演示(从与广)巩固应用5分钟投影出示流动红旗师:让我们一起计算一下流动红旗的面积是多少?(只列式不计算)同学们口答。对新知应用,巩固新知投影出示第二组只列式不计算课堂练习。达标测评:课后练习3、4题(下发达标测评纸)教师展示学生答题,统一答案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学生独立完成了解学生对新知掌握情况。 总结反思(2分钟)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问题?教师利用知识树引导回忆三角形面积的探究过程,以及在本单元的位置,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转化的思想在我们学习数学过程中应用很广泛,像今天这样将新知识转化为学过的知识,将新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想到我们今天的转化的方法。学生谈收获,回顾一节课的内容,交流感受和体会。通过小结,梳理一节课的收获,培养学生归纳、反思的能力。

  板书设计:略

  五、说反思

  1、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本节课并没有把大量的三角形面积计算作为重点,而是重点关注了学生三角形面积的探索过程。

  2、关注了对三角形面积核心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

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数学说课稿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相应图形的面积;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同学们,你知道我们每天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

  师: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是怎么推导的?

  师:我们是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运用学过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找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第一次操作实践

  师:好,那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各种三角形,两人一组想一想,拼一拼。(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反馈

  师:同学们都拼好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生:我用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我这也有两个直角三角形,可是拼不成,为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生:要用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来拼。

  师:你拼时怎么知道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呢?

  生:把两个三角形重合就知道了。

  师:对,要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来拼。

  师:还有不同的拼法吗?

  生:我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我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也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看看这几种拼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认真观察,同桌互相说说。

  4、第二次操作实践

  师:下面我们再次合作,根据你们转化的图形,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生讨论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推导的?

  生汇报

  师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仔细观察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的底,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看看有什么发现?

  师:我们把这种相等的关系叫等底等高。

  师:那么三角形的底乘以三角形的高求出的是什么?

  生:与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为什么除以2呢?

  生: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

  师: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它的面积都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计算,所以我们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

  师:谁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s=ah÷2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师: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我们可以方便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老师这里有一条红领巾,求它的面积,你需要知道什么条件?你能估测一下这条底边有多长吗?

  师:它的高是33厘米,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学生打开书32页,在书中画一画

  师:你画出了几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你能画出多少个这样的三角形?

  生:无数个

  师:通过画这样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角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与形状无关。

  四、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拼摆把三角形转化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运用剪拼或折叠的方法来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课下同学们可以动手试一试。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我学会了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生:我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下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评课:

  纵观本节课教学,教师教学思路清晰,运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亲身实践的学习方式。课前导语可以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意了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但缺乏对经验背景的引导,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上课时应该先复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然后让学生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以旧引新,衔接自如。

【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面积说课稿范文04-11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说课稿03-05

《三角形面积》说课稿12-24

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11-28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05-01

《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说课稿05-02

五年级三角形面积说课稿01-03

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11-26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