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04-03 07:33:4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率和运算速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二、说目标。

  1.要学生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是让学生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加法。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三、说学清。

  学生已经学过10以内数加减法和20以内个数的.认识,那张我20以内的进位加法应该不会很难,终点是引导学生算法优化,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四、说教法。

  情景演示与同桌交流向结合。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首先厨师运动会场景,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提到饮料图,老师引导:盒子里有几盒饮料?盒子外有几盒饮料?那一共有多少盒饮料?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请同学们先仔细想一想,举手汇报。

  (二)探究新知

  这时,学生可能有三种答案:

  1、数一数的办法。1.2.3.4.……13。

  2、接着数的办法。……10.11.12.13.

  3、先放进一盒凑成10,10加3得13.

  那怎么列算式?

  9+4=13

  现在我们没有饮料,可以先用小棒来代替它,用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9盒加上几盒就是10盒。那拿走盒子外边的1盒还剩几盒。(3盒)10和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

  那9 + 4 = 13

  4可以分成1和3,9和1合成10,10加3就是13

  现在把咱们计算9+4=13的方法再说一次,和你的同桌说说,互相纠正。

  六、说练习设计。

  做一做1.2.3.题,是学生掌握算法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层次。使学生能够熟练的口算9加几的算式。

  七、说板书设计。

  9加几

  9 + 4 = 13

  4可以分成1和3,9和1合成10,10加3就是13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说课稿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9加几》。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的内容。它包括课本96-98页的例1、例2以及课后的“做一做”。

  一、说教材

  《9加几》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能够准确的计算10加几何相应的减法。这些知识都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课的内容也为以后学习其他数的进位加法打下了基础。

  二、说学习目标

  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我指定了以下学习目标: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在比较、观察的过程中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题目;同时,学生在一系列的生活情境中,深刻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打打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凑十法”,因此,我确定了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加法。

  一年级的孩子认识事物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中我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的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品总的来说还很低,思维过程往往只依靠具体的表象,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更高效的完成本节课预设的各项学习目标,我在教法和学法上也做了精心的安排。

  教法方面:《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参与与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操作,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旋律,结合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世间中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法方面: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再加上他们入学的时间并不长,对于充满约束的课堂容易产生烦感,虽然孩子们身上有这些小缺点,但是他们的表现欲和好奇心是值得我们惊讶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记忆与模仿,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活动得出极端9加几的各种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凑十法”,本节课我准备了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每位学生准备18根小棒。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称个,是真个教学活动的呈现。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应该体现“身边的数学”这一特点。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情境为切入点,利用课件展示我校学生在运动会上精彩表现的照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在追问孩子们是否想继续参观,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此时的学生一定都是情绪高涨的,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让学生接受挑战,如果挑战成功便可继续参观。

  挑战的目的就是复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件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复习过程主要有以下步骤。首先,利用口算卡片展示9+( )= 10和有关计算10加几练习,然后以天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一个数可以分成1和几”,最后,让学生口算9 + 1 + 1 =( ) 9 + 1 + 5 =( ) 9 + 1 + 3 =( )。这三项挑战内容的设置层层递进,为本节课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做好了准备。

  顺利闯关的孩子们一定很兴奋,适时用语言对学生的情绪加以控制,让孩子们用数学的视角去参观运动会的场景。

  第二个环节: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这一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时我将例1和例2结合起来,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这个环节我将分为三个步骤来教学。

  第一步是讨论交流,得出方法。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一步骤中,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过程,由于每个孩子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不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在这里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回报结果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学生汇报的情况可能会有三种:(1)数数法,即依次一个一个的数1、2、3、4……12、13;(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3)先将外面的4盒分成1和3,将一盒放进箱子里和原来的9盒凑成10盒,再加上外面的3盒,10 + 3 = 13。通过直观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我安排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教学的开始,我让学生用数学的视角来观察例1的主题图,让他们说一说图上包含的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自然地将9加几的问题搬到黑板上。例如:

  踢毽子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9 + 3 =

  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9 + 7 =

  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归纳算法,巩固记忆,这也是本环节的最后一个步骤。根据一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深刻理解“凑十法”的过程是有难度的,必须将这个抽象的过程形象化、转变成自身的时间,才能达到希望的效果。此时,我将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与例2的动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活动后进行汇报,请学生到讲台上讲述操作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在计算9 + 3时,可将3分成1和2,1和9凑成十,10 + 2 = 12;同样的,计算9 + 7时,可将7分成1和6,1和9凑成十,10 + 6 = 16。(板书)这时黑板上已经有了三个算式,引导学生说出这三个算式都是关于9加几的加法,从而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产生“分小数”的想法,对这种敢想敢说的行为要加以鼓励,可以让学生采用像板书上呈现的方法来验证“分小数”的想法是否可行。

  第三个环节:巩固新知,灵活运用。

  通过本环节的巩固练习,教师可以真实的掌握学生对于新授知识的理解情况,从而进行下一步的教学部属。一年级的学生好胜心强,表现欲高,但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根据这一特点,我安排了3个练习。首先,用课件展示菠萝、苹果的实物图,色彩鲜艳的水果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通过此题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二个练习时根据图意写算式,先让学生互相说题意,然后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处理第三个练习时,我将简单的算式有规律的排列,再把他们放在“梯子”的剪贴画背景中,让学生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再让学生寻找规律,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加数都是9,每个算式中和的个位上的数都比这个算式中的第二个加数少1,适时追问这个1到哪里去了?学生很自然的想到1和9凑成了十,从而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

  第四个环节:全科总结,完善提高。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当着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对于本节课的小姐,我也尝试着让学生来参与。学生通过说本节课的收获,将本节课的内容做一总结,方便日后复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六、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已经都呈现在黑板上,在设计板书时我力求做到重点突出、简洁易懂。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9加几说课稿05-06

一年级数学《9加几》说课稿05-08

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07-21

一年级数学《9加几》说课稿(精选3篇)04-15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11-20

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04-20

数学《9加几》教案最新09-13

【精华】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01-17

说课稿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