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说课稿

时间:2024-03-04 17:15:0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口迁移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口迁移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口迁移说课稿

人口迁移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人口迁移内容在本章和第二章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的发展与深入:人口迁移是以人口增长为基础的,而人口迁移和人口增长又一起塑造了人口分布的面貌。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化的推进,没有大批的农民由乡村到城市的迁移活动,城市化水平就不可能快速提升。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

  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教材在编排上使用了陈述的方式将人口迁移概念、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逐步列出,并列举了一系列人口迁移的案例来论证不同的影响因素,总体上体系是完整的,但仔细分析是材料的堆砌与排列,这给学生的学习运用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的设计上通过整合要素,努力创设一个完整的剧本故事,来浓缩各种影响因素,在不偏离教学的重点的基础上,让教学的流程层次感鲜明、体系性更强,具体见下面的设计。

  二、说学情

  【学情分析】

  1、一学生本身就具备初步的人口知识,但仅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认知,对人口迁移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知之甚少,平时对身边的地理事象关注也比较少。

  2、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对新的学习情境有极大的兴趣与学习欲望。

  3、高一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但是由于接触的社会面狭窄,在探究思考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正确的情感教育引导。

  【对策】针对上述学情,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下列环节。

  1、努力创设学生身边熟悉的教学情境,以完整的故事来串联凌乱的知识点,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2、尝试用不同的知识获取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思考、表达来获取科学的人口知识与人口环境观点。

  3、注重乡土案例的运用,努力渗透情感教育的理念,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逐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与环境观,并激发爱国爱乡热情。

  三、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比较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能列举不同的人口迁移类型

  (2)熟悉掌握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能从日常生活的具体案例中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

  (3)学会调查与访谈,来探究孝感当地的人口迁移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我的移民家庭”的实例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分析探究的能力

  (3)通过乡土材料的教与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并在材料整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NBA材料的引入与多种人口迁移案例的使用,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迁移观点与爱国情操

  (2)“我的移民家庭”的巧妙运用,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细节、关注身边的人生态度

  (3)合理运用孝感乡土材料,旨在唤起学生热爱家乡、并激发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与突破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充分体现人口迁移在人口与环境中的桥梁作用,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够区别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2、使学生能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当地的人口迁移类型与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归纳实际案例中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突破】列表比较加实例剖析解决概念区别;创设“我的移民家庭”故事情境来有效串联凌乱的因素,使学生在品味故事中掌握这一重难点;乡土材料的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程重点部分在高潮中得以解决。

  五、说教学方法

  人口迁移是当代高中学生都非常熟悉的一种社会现象,但是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因此在教学中努力让问题形象、生动、有效地展现出来成为本节课设计的重点。通过思考,大体运用了下列教学方法与手段:

  1、创设故事情境,设计自主思考空间。编写“我的移民家庭”这一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轻松地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原本凌乱的知识毫无痕迹地进入学生的脑海中。

  2、运用比较的方法,清晰地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内在区别展现出来,并及时运用大量实例来进行巩固,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知识,更掌握了列表比较这种有效的方法。

  3、采取合作探究的方法,运用调查、访谈的手段将孝感本地的乡土材料进行整理、分类,引导学生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4、传统的讲授结合引导性的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总结归纳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设计

  【设计方案】

  展示姚易对决的NBA赛场图片,并配上背景文字:[新浪体育讯]北京时间11月10日,NBA20xx—20xx赛季首次中国德比——姚易对决,举世瞩目。

  (二)新课教学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的教学方案

  【设计1】给出“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设计2】用列表法来区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差异。

  【设计3】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对人口迁移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

  【设计4】实例分析

  (1)同学们周末上街购物、节假日外出旅游;

  (2)美国东北工业区人口迁往南部“阳光地带”;

  (3)王艳随全家从孝昌县县搬到孝感市并转入实验中学就读;

  (4)1947年印巴分治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5)在国外,经常会有一些流浪歌手辗转于各大城市;

  (6)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7)我的朋友上个月刚从鸣翠桃园搬迁到容大五环居住。

  问题1:上述实例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问题2:上述实例中哪些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2、关于人口迁移的各种原因探究教学方案

  【设计方案】

  设置一个主题故事情境——边听边想:分享平凡人的故事(故事由语文课代表朗读,同学们认真听并独立思考,列举出故事中出现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

  【故事描述】

  分享平凡人的故事

  [旁白]一个平凡的家庭,却融合了五湖四海……这就是我“家”!

  [我的独白]1981年的秋天,我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的普通家庭,家境清贫,却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童年时光。20xx年的夏秋之交,我满载梦想地进入了浙江师大,在金华度过了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四年。20xx年,又是异乡——浙江孝感,开始了我全新的职业生涯,伴随我的还有我风雨同行的女友,一位从宁波转来的女孩。

  [爸爸的告白]我们家老祖宗在安徽的安庆市,当年还是清朝时期,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于是你的爷爷的爷爷就带着全家,来到这块当时还尚未开垦的土地上。认识你妈妈的时候,还是文革的时候,当时她是从上海下乡的知青,后来便组成了现在的家庭。

  【设计问题】

  问题1:上述“我”的家庭故事反映了什么现象?

  问题2:那你能例举上述故事中有几次人口迁移吗?

  问题3:促使我们家庭成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家庭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4:同学们,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P17—20,在白纸上写下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

  【设计理由】

  我放弃了用一个个不同的案例材料来展示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同时也摒弃了传统的面面俱到地从各种影响因素来分类讲述。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主体性与思想性,另一方面又着力于避免材料的堆砌而让课堂流于探究的形式而其实根本没有探究。经过多重思考,我使用了“我”这个第一人称来编写了一个自白式的故事,塑造了“我”这样一个包括了多种原因的移民家庭,真实感与感染力都非常强,容易带动学生“入戏”。

  通过这样情感互容的教学,结合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总结各类影响因素,教师列表展示结果:

  3、关于人口迁移的特征与发展的设计思考

  【设计方案】

  运用富阳的乡土资料作为合作探究资料,引导学生(四人小组)进行激烈讨论,总结出富阳市人口迁移的历史演化过程与发展特征。从学生最熟悉的身边环境出发,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身边的社会现象中,学习对自己终生有益的地理。

  【展示案例材料】

  大迁移——富阳,在路上

  材料1据《富阳县志》记载

  1956年,国务院批复电力部门,同意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故库区需迁移2万多人,其中富阳、新登两镇共安置移民11591人。

  1970年,政府动工建设岩石岭水库,库区人民相继迁入新登诸地。

  1959、1960年,富阳县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动员青年支援宁夏地区建设。

  20xx年,404名三峡移民顺利安置在富阳市的8个乡镇,并大多获得工作。

  材料2富阳新闻网20xx发布——赶上改革开放的热潮,富阳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特别是造纸、炼铜、光缆等发展极为迅速,吸引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和农民工。

  材料3富阳新闻网20xx发布——《富阳日报》刊登了一张富阳知名摄影师吴昱拍的照片,35年前鹳山矶头的“燕子跳”,勾起了广大网友是对那个年代清澈富春江的追忆。而现在不少地方的村民反映溪里的水发黄、石头生锈,甚至无法使用。这也使部分村民产生了离开的想法。

  材料42007年初,一个崭新的词语出现在富阳人的生活中,它就是“生活富裕、生命阳光”——一个象征城市品牌和城市精神的完美结合的词语。

  【合作探究主题】

  1、材料1、2、3都提到了富阳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通过讨论,你能说出这三则材料中“人口迁移”有什么变化吗?又是什么因素造成这种变化呢?

  2、同学们,你能说出材料4中“生活富裕、生命阳光”这个词语的含义吗?你能用人口迁移的知识来推测它给富阳未来带来的影响吗?

  (三)小结作业

  【设计主题】关于住宅小区人口迁移的调查报告

  【参考调查表】

  孝感市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基本情况调查表。

人口迁移说课稿2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口迁移》,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教学设想。

  本次说课章节选自鲁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它是初中《人口与人种》知识的延续和深入,也是人文地理的开篇,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与城市的桥梁,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针对人口迁移从概念到理论,从历史到现实,从成因分析方面做了深刻的探讨,从而使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迁移现象。

  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

  高一学生的心智趋于成熟,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自学能力。但是人口迁移这个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没有接触过。大部分学生对人口迁移这个问题的认知仅存在于表面,并没有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因此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参与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并从中达到教学目标。

  针对课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的三维目标。

  首先,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特点及成因,并正确认识其正负影响,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和方法,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小组合作,剖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帮助学生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高一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世界观正在形成,接触的社会面狭窄,在探究思考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教师正确的情感教育引导。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现实,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世界观。

  本节的`教学重点为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对于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的高一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故为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涉及的领域广泛,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为了讲清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直观演示法、读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角色扮演法,让问题生动、形象的显现出来。

  下面,我将具体说一下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新课导入、自学探究、交流互动、能力提升四个环节。

  首先,新课导入。向学生展示“国际难民、气候移民”的电视纪录片,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人口迁移。本环节的设计意图为,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人口迁移的动态特征,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自学探究环节。询问学生是否身边有亲朋好友出国或者从国外回来。然后让学生阅读15~19世纪国际人口迁移路线图,并用多媒体向学生逐条展示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四条主要路线,并配合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对两次国际人口迁移进行比较,完成相关表格。

  然后向学生展示世界大型人口迁移、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及贴近我们现实生活的民工流与春运的相关图片资料,结合课本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类型有哪些,并引入人口流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完成人口移动与人口流动区别与联系的表格。

  最后,利用“小马老师的家庭故事”,让学生判断其中的几次人口移动分别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补充相关历史背景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自然进入下一目标教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为从生活现实入手,结合图文资料,在了解人口迁移的同时,培养了

  学生读图和提取材料的能力,并通过画出迁移路线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对迁移概念的深入分析,可以塑造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更好的区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对人口迁移类型细致入微的分析也为后面进一步分析迁移原因埋下伏笔。

  下面进入交流互动环节。本环节包括说一说、演一演两个活动。首先引导学生读人口迁移推力与拉力图,说明人口迁移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让学生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将“小马老师的家庭故事”中的几次迁移事件作为背景,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迁移?引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同组学生可以进行补充。

  继而进入第二个活动:演一演。让学生分组扮演闯关东、雁南飞的山东人和东北地区人民,从各自的角度来说明两次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对东北地区带来的影响,在活动中教师注意正面引导,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在具体案例中自然而然的得出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形成的影响。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生生、师生互动,相互交流合作,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的更清楚更准确,充分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最后一环节为能力提升。在向学生讲授了人口迁移知识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对自己家庭或邻居的人口移动情况做一次调查,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为下一节课的内容的学习做铺垫。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人口迁移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人口的迁移》是中图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也是自然到人文内容的过渡,从人地关系角度讲述有关人口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下一章城市的内容做铺垫。本章第一节中《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主要讲述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由《人口的迁移》引起的人口机械增长也能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也改变着迁入地和迁出地人口的分布状况,为进一步探究第三节《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提供了条件。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人口迁移”这一概念是初中地理课程中没有出现的新专业术语,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分辨“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目的是要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深层次的理解。

  有关国际、国内人口迁移会涉及一些历史知识,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只是在表面现象上,没有深入分析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知识面不够广、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中涉及了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并从中达到学习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从现实生活和历史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其原因,增强地理信息的提取和表达能力;利用比较法理解不同范围、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

  3、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经常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流向、原因和特点。

  难点: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流向、原因和特点。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地图法、比较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名人名言的方式进行导入。我会在PPT上出示布洛赫《希望原理》中的话“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提问学生: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在这种驱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什么现象?由此引出课题——人口的迁移。

  【设计意图】结合名人名言,引导学生思考其话中的含义,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教学做好准备。

  环节二:新课教学

  1、人口迁移的概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这样教学理念也将贯穿我的课堂始终。

  因此在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时,我会先出示三则案例:案例一——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案例二——伊拉克难民到叙利亚避难;案例三——老王由于工作调动从老家搬到杭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有什么共同点?你能概括什么是人口迁移吗?学生能够快速发现案例的共同点,但对于人口迁移的准确概念不一定能表达全面,最终我会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案例当中人们都出现了改变居住地的行为,有些移动距离比较远,有些时间比较长。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类似于这种行为便是人口迁移。同时,我还会给学生强调:关于人口迁移要把握三个要素,分别是:

  (1)产生空间位移——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2)居住地变更;

  (3)时间限度:一般有一年以上。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巩固大家对这一概念的认识,我会立即出示图片。学生结合图片,思考:人口从A1到B1、C1到A2是人口迁移吗?A2到A1、C1到C2呢?为什么?同学们可以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结合人口迁移的概念进行判断,在此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这个讨论过程中,我会适当渗透关于“人口迁移分类”的讲解,因为这一知识点较为简单,通过老师讲授的方式,可以节省时间,保证授课进度,准确地为学生传递知识,并由此顺利过渡到本课重点内容的讲解。

  2、国际人口迁移

  我会出示图片“世界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图”和案例:二战前15—19世纪的国际人口迁移,提出问题:

  (1)新大陆发现后,世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路线主要有哪三条?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人口迁移线路?(2)当今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有哪些?主要迁入地有哪些?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阅读地图、从地图和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并表达地理信息的能力。

  在学生把握了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路线后,我将继续给出资料:“受联合国难民署关注的难民数字”、“加拿大引进人才的政策”,让学生尝试概括出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这一知识的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结合当今世界的政治背景等知识进行分析,为了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我会安排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前后4人进行讨论,选派一名代表记录小组讨论情况,并进行发言,时间8分钟。由此分析出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1)外籍工人(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2)国际难民数量增加,人口迁移的持续时间长;

  (3)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4)人口流向发生变化: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成人口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成净迁出区。

  3、国内人口迁移

  了解了国际人口迁移的路线、特点和原因之后,学生已经有了人口迁移的基本思路,因此对于国内人口迁移的学习,我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首先我会在PPT上呈现三幅图:

  图一: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国内人口迁移;

  图二: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

  图三: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然后将学生分为三大组,组内自由讨论每一时期的人口迁移迁出地和迁入地、迁移的原因,并分析原因,并完善表格。

  此学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背景,因此在分析国内人口迁移的原因时难度不大,但我会在学生讨论和回答过程中,适当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环节,我会展示“美国人口迁移图”,引导学生思考:美国现阶段人口迁移的方向如何?为什么?

  学生通过读图能够把握:美国的人口迁移呈现的特点是从东北部地区迁往南方地区(墨西哥湾沿岸)和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远离工业中心,环境优美,位于南方阳光地带,气候温和、降水充沛,生活起来比较舒适。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建立起该类问题的地理思维。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不论国际人口迁移还是国内人口迁移,其实都验证了布洛赫的那句话“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正是人们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才产生了人口迁移,而在人口迁移的过程中也相应地对人口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节课我们将针对这一方面具体探讨。

  【设计意图】

  总结本课主要内容,结合课堂开始名人名言,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保持课堂设计的完整性。

  作业:统计每代人的人口数,绘制人口迁移路线图。

  【设计意图】

  了解家族人口迁移的情况,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体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绘制人口迁移路线图,对学生的绘图能力进行锻炼。

  七、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讲采用纲目式的形式来体现。它能够很好地体现我的教学意图、落实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人口迁移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组织了这次比赛,在过去的三个月内让我学会了很多,让我对学生、课本、课件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我看来一节好课的准备就像是农夫辛勤耕耘。在劳作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收获的喜悦同时得到提升。现在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我耕耘历程。在《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迁移》这节课准备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选教材——备教材——备教学方法——进行公开课——教学反思五个环节。在教材的选择上基于以下考虑:

  (1) 从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角度考虑,在传统的教学中人口迁移是通过课本文字,插图这些静态的资源来反映人口迁移的动态过程。无法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上的体验。学习兴趣不高。而信息技术中动态的画面、视频可以帮助我更好的突破这些限制,辅助教学。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2)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本次信息技术大赛有生上课环节开始之前,学生知识水平是不可预知的,所以我在选课时尽量避免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偏重于选择与社会联系比较紧密,同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人口迁移。

  (3) 从自身的优势考虑,这一课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政治事件、历史材料、地理知识的相互交织。而这恰恰变成了我的优势。因为我们学校史地教研组是一个整体,与政治教研组办公室也只有一墙之隔。所以与别的学校老师相比,我可以很方便的从历史、政治老师那里得到很多帮助,更好的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整合。

  正是基于以上三点考虑,我对这节课的选择可谓“底气十足”为耕耘找到了最合适的土壤。有了底气,更需要精心的准备。在备课阶段,我重点分析了教材地位和作用,重难点和学生状况。

  一、说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本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是《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一方面,它是前一节人口增长的发展与深入。另一方面,它又是后一章中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

  (二)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与突破

  【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特点。

  2、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原因。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原因。

  【突破】1.结合生活具体案例来分析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特点,变繁为简。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通过学生的身边的直接经验的来理解课本上的间接经验。更好的感知和接受课本的知识。

  2.从具体的案例中引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特点。并加以对比,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掌握重难点;特别是乡土材料的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程重点部分在高潮中得以解决。

  在教学的设计上大胆的将历史材料,政治背景,与地理知识相结合。以具体的历史人物经历为支撑点,构建国际人口迁移的完整过程;以具体的古代政治事件为背景,反映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让教学的流程层次感鲜明、体系性更强。

  (三)学情分析与对策

  1、知识方面:学生在现阶段已具备初步的人口知识和新航路开辟,殖民贸易等相关知识,但对人口迁移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知之甚少,平时对身边的地理事象关注也比较少。

  2、能力方面: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对新的学习情境有极大的兴趣与学习。但学生对地图的判读能力比较欠缺。

  3、态度、情感、价值感方面:作为90后,学生们自小生活比较安逸。在这一课里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口迁移案例,试图激发他们当今学生比较缺乏的开放、自由、勇于冒险、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使用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轻松快乐但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是我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我在使用传统的讨论法,对比法的同时又努力体现自己的亮点。

  1、预先案——教学案——巩固案模式。

  利用预习案将课前自学与课堂教学相衔接。改变传统教学中重教轻学的状况。

  利用巩固案将课堂教学与课后巩固相衔接,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成长。

  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

  2、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课堂。

  在中国古代人口迁移案例呈现中,我先后思考了三种表现形式,最后还是决定使用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的竹简。不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还让学生们无形中接受了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另外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也适时加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后面教学思路部分我会详细介绍我的新课导入。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设计

  【设计方案】

  第一轮有生上课恰逢端午节放假后第一天上课,我在导入新课时果断的放弃了原来精心设计的开场,以端午——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类非洲起源论”的动画导入本课课题。将中国的传统节日融入课堂。

  【设计理由】

  整个导入过程约3分45秒左右,整体略微有点长。但在我看来却很有必要。拉家常一样对学生的端午生活的问候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离骚》更是高中学生高一阶段的必背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制的“人类非洲起源论”的动画,作为人类已知可能最早的人口迁移,不仅体现出人口迁移的历史悠久,更在时间的轴线上对后面一系列时间段的人口迁移产生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对于动态画面的捕捉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尽快的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可谓“环环相扣,一举数得”。

  (二)新课教学设计思路与流程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的教学方案

  【设计1】给出“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设计2】实例分析:通过做题更好的掌握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分类。在做题的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评价。

  2、关于人口迁移的各种原因探究教学方案

  【设计方案1】以欧,亚,非三个具体的人物真实经历为线索,探究19世纪前国际人口迁移原因,特点,方向。

  【设计2】以国际务工信息广告为材料分析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原因,特点,方向。

  【设计3】以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记录为背景,讨论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

  【设计4】以知情下乡视频和自身经历为案例,对比分析80年代前和80年代后国内人口迁移的区别。

  我用一个个不同的案例材料来展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主体性与思想性,另一方面又将每一个活生生人物的最终命运穿插其中,激励学生勇于冒险、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四、教学反思: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磨练,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教材的把握上都存在着不足。在此,真心的希望在座的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人口迁移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4-14

实用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通用11-27

小班常识说课稿 动物的尾巴说课稿05-07

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05-06

《秋天》说课稿04-14

背影说课稿11-14

《麻雀》说课稿09-20

个人说课稿02-03

《端午》说课稿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