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 说课稿

时间:2024-02-19 11:02:4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球的圈层结构 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是高中地理的内容,本节课编排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地震波的含义、分类、特征等问题,第二部分阐述了地球的内部圈层的物质组成、特征。

  二、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中的学生,这个学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了初中学习的基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能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但是,如何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地理探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需要教师采取自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学到地理知识,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的地理学习能力以及,归纳、迁移的地理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并能说出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能区分横波与纵波;

  2、能结合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变化示意图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并绘制出示意图;

  3、掌握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能用图表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地震波与深度变化示意图,总结归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

  进行的探索实践,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横波与纵波的区别;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具体特征;地球外部圈层间及其与人类的相互作用关系。难点是通过地震波波速与深度变化关系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并分析圈层结构的性质。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自主学习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分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采用多媒体导入的方法,教师介绍科幻小说《地心游记》的主要内容。那么同学觉得我们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呢?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之所以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进入想学、愿意学习的境界。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地震波的含义、分类、特征

  将通过读书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地震波的含义、分类、特征等,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地震波是什么?

  (2)地震波的类型有几种?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独立探究的创新能力及总结知识能力。

  (二)地球的内部分层

  这部分我会采取多媒体展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全层的划分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思考探究地震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过几次明显的变化?发生明显变化的位置名称什么?描述地震波变化后的状态,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以下:

  从地球内部的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2次突然变化,这种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

  不连续面。其中第一次发生明显变化发生在地下33千米处,将这个不连续面称为莫霍界面。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有明显增加。第二次发生明显变化发生在地下2900千米处,将这个不连续面称为古登堡界面。而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而横波完全消失。所以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在2900千米以下可能液体。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突破本节难点:震波波速与深度变化关系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并分析圈层结构的性质,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为了突破本节难点,我会让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为一组用5分钟时间讨论:地球内部分为几个圈层?各层的范围物质组成及基本特征是什么?最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展示小讨论的成果。最后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物质组成及基本特征为: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具有坚硬的岩石组成且薄厚不均一的特征;地幔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组成,特征为上部存在软流层,下部为固体;地核主要由铁镍组成,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对地理问题的钻研精神,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对于本节课知识的归纳,我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每一个提问到的同学总结一条,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机会。

  课后让学生思考还能通过什么方法探究地球内部信息,你有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所以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