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猴子下山》优秀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猴子下山》优秀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
《小猴子下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猴子在下山时,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看见什么都喜欢,但抓到这个丢了那个,结果一无所获。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猴子下山来看到玉米,高兴地掰了一个;第二自然段写小猴子看见扔玉米去摘桃子;第三自然段写小猴子看见了西瓜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第四自然段写小猴子看见可爱的小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第五自然段写小猴子只好空手回家。在叙述小猴子的过程中,作者用了“掰、扛、扔、摘、捧、抱、蹦”等动词,教学时我都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文讲评中,让学生明白平时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才有所收获的道理。
二、说整体设计
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教学时主要以活动教学为主。在引入课文时就设计了两个富有激趣的小活动,为上好下面的课设下了很好的铺垫。接着又设计了“师生协作”环节,通过“读、看、思、议、演、练”等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拓观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使整个教学环环相扣,张罗有驰。
三、说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
根据本课的特点及本班学生的情况,上这篇课文要达到如下几个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从小应该明白做事要一心一意,且不乱拿别人的东西的道理;
(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和理解本课的部分形容词如“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及“掰、找、扔、摘、捧、抱”等动词。掌握10个生字的读写方法,并学会用“真”、“非常”等词语练习说话。
2、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利用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重点词句。
3、教学难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懂得做事要有明确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的道理。
四、说教学过程
解决本课教学中的重难点主要是在第二课时完成的,所以在本课时教学时我主要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师生协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齐读课文题目思考:课文写了谁?它做了什么事?
2、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并说说找找: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与每段相关的图片是哪一幅?说说每一幅各写的是什么事?
3、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猴子下山干什么?它下山到过哪些地方?都看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想法?又是怎么做的?
4、投影幻灯,师生交流,学生边看边分组讨论问题,教师归结。
通过这个小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二)逐段学习,把“读、看、思、议、演、练”贯穿教学始终。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小组朗读,教师指导。
(2)学生动脑、动手,完成练习:小猴子下山后先来到什么地方?(用圆圈在课文中画出来);它看到了什么?玉米长得怎么样?小猴子心情怎么样?它是怎么做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贴玉米图:又大又多 掰 扛);指名扮演“掰”、“扛”两个动作;谁能用“真”字说句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齐读,教师指导。
(2)动脑思考,演示动作: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什么地方?它又看见了什么东西?(用圆圈画出来,教师出示桃子图)桃子长得怎么样?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又大又红 扔 摘);指名上台演一演猴子扔玉米摘桃子的表情、动作。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录音朗读,指名朗读。
(2)动脑思考,演练动作: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了哪里?看到 了什么?又怎么做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贴出西瓜图:又大又圆 扔 捧。)指名让学生把“捧”的动作演示出来。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齐读。
(2)动脑思考: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它看到了什么?怎么做的?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贴出小兔子图:蹦蹦跳跳 可爱 扔 追。
(3)练习用“非常”说话。
5、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生齐读思考讨论:
(1)小猴子扔下西瓜去追小兔子,追得上吗?结果怎样?
(2)“只好”是什么意思?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它的表情是怎样的?(让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发表)
(3)谁能说说,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呀?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畅所欲言,最后由教师点评、归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各段的教学,让学生在提问、归纳,读、看、思、议、演、练中,很自然地明白做事要有明确目的,要专一,否则将一无所获的道理。
(三)展开联想,延伸课文。
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述见解的能力。具体过程是这样:
(1)老师设问: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在路上它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吗?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发表见解;
(2)如果下次小猴子再下山,它该怎么做才不犯像这一次一样的错误?由学生讨论,给小猴子出主意。
(四)创设情境,排演课本剧。活动要求是:让五个学生分别上台扮演小猴子、玉米、桃子、西瓜和小兔子,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根据录音能生动形象地把小猴子的“掰”、“扛”、“扔”、“捧”、“抱”、“追”、“只好”及小兔子的“蹦蹦跳跳”等动作、表情表演出来,教师及时点拨指导并加以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排演课本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德育渗透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也特别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板书设计
又大又多 掰 扛
又大又红 扔 捧
又大又圆 扔 抱
蹦蹦跳跳 扔 追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能根据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读思议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抓住学习重点,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协作、拓展延伸、排演课本剧等教学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整个教学环环相扣,自然得体。在重点内容的把握上,我利用幻灯片、实物图片等教具,通过图文对照,逐次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思议说”等手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的突破上,我又通过开展了“展开联想,延伸课文”、“创设情境,排演课本剧”等活动,逐步引导学生懂得做事要有目的,要专一,否则一无所获的道理,达到了本课教学的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