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1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缺少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教材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讲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描述、分析了青蛙的鸣叫、雌雄抱对,产卵,体外受精和青蛙的发育过程等现象,并且讲述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教学难点:早期蝌蚪与成娃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
2、学情分析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青蛙比较熟悉,但是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有什么特点?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怎样?这些问题还比较模糊。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教学加强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学、 互动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比较法等。
四、说学法
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为学习的基本形式,采用“分析图片及课本上的材料——深入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融合自主分析、讨论法、比较法、归纳交流法等多种方法,实现生生互动,学习新知识。
五、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部分:导入新课→两栖动物的生殖→两栖动物的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课堂小结。
(一)导入新课
展示各种蛙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用多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两栖动物的生殖
让学生阅读赵师秀的《有约》这首诗并播放蛙叫声,然后设计以下问题串:1、一般在什么季节可以听到蛙叫?青蛙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青蛙为什么会鸣叫呢?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歌喉还是有其他原因?雄蛙和雌蛙都会鸣叫吗?3、除了鸣叫之外,青蛙在繁殖季节还有哪些现象呢?4、大家仔细观察,青蛙的精子和卵细胞是在哪儿结合的?4、大家仔细观察,青蛙的精子和卵细胞是在哪儿结合的?其中问题2、3会结合图片进一步说明雄蛙鸣叫和青蛙抱对的意义,问题4会出示卵的照片并说明卵的特点和意义。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并结合一些图片,学生能够透切理解青蛙的生殖特点。
(三)两栖动物的发育
让学生回忆小学课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并提问:为什么小蝌蚪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妈妈?通过回忆学生初步了解小蝌蚪与青蛙外部形态的不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出示蝌蚪生长的图片,并让学生排序。然后教师结合图片讲解蝌蚪生长的过程:受精卵→蝌蚪→先长后腿→后长前腿→尾巴逐渐消失→成蛙。让学生自己思考蝌蚪的生长过程并结合图片讲解,有利于学生对青蛙的发育过程有深刻的印象。根据蝌蚪的生长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青蛙发育过程经历的几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让学生比较早期的蝌蚪与成蛙在外形特征、呼吸器官和生活环境的区别,并推导出变态发育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思考:在外部形态上,蝌蚪和青蛙有哪些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综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说出两栖动物的概念,并展示一些两栖动物的照片。最后让学生比较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的异同点,加深学生对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理解。
(四)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通过课本上的资料分析,说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而成体则需在陆地上生活,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的地区。环境变迁也是影响两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受到污染。
(五)课堂小结
与学生一起总结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发育方式和生殖特点,整理归纳知识点并得到进一步巩固。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2
一、说课程标准:
本节课是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下的二级主题: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本节是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从学生的认识逻辑来看,在这一单元中需要解决的是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的问题。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而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生物在繁衍过程中,通过遗传和变异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因此,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安排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等内容。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教材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解读 本节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认识各种各样的两栖动物;本部分内容教材主要以图片形式出现,为学生自主学习留下了空间。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本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课标中要求“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主要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来实现。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本部分内容的编定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引导学生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重点渗透环保意识。本部分还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当地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来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浸透人文精神。
三、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学生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技能方面: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这样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讨论联系生活
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举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过程与方法:
在前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组内分析讨论,总结出汇报材料,课上进行汇报,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与碰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自信、热情、感恩,用自己的爱心创造美好生活。
2、教学重点难点:
举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自省以提升对生命的珍爱之心。
3、教学方法:课堂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即时评价。
4、学法指导:
小组讨论总结交流。合作学习法: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19章第2节。包括三课时的内容,我本次说的是第2课时的内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缺少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教材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时主要以“青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讲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和特点。学习本节对于激发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很有帮助。
二、说学情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前面已经有一定学习生物的经历,观察、分析和总结概括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人类、昆虫的生殖发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一定的准备,同时本节课中的青蛙也是比较常见的动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就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叙述蛙的变态发育,关注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2、通过观察与资料分析理解知识,提高分析总结概括的能力。
3、激发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为本节重点内容,而青蛙的变态发育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我运用情境创设、互动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比较法。充分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过程,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妈妈有腿没有尾,孩子有尾没有腿,孩子长大变了样,脱掉尾巴长出腿。学生思考能回答出青蛙。这时提问:为什么青蛙的一生会有不同的状态,青蛙是怎样进行生殖和发育的?这样通过有趣的谜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顺利的引出课题。
2、新课展开
利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创设情境。描绘江南梅雨时节,水草丰盛,蛙鸣声声的情境。并提问:这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此时此地,蛙群聚集,如此活跃,这是为什么?这时学生会思考并有自己的答案,我会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评价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青蛙的整个生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我会用直观的形式让同学们进行学习。我在多媒体上播放青蛙生殖的过程,在观看之前设计好问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问题可以是这样的:
①池塘里,会鸣叫的青蛙是雄蛙还是雌蛙?为什么要鸣叫?
②青蛙的抱对有何意义?抱对必须在什么环境中进行?
③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在何处进行?在视频播放结束之后,会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当中不仅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讨论结束我会请每组小组的代表发表自己小组的见解,最终总结出答案:
①鸣叫的是雄蛙,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
②青蛙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几率,抱对必须在水中进行。
③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进行结合。这样同学们就初步认识了青蛙的整个生殖过程。但是为了让同学们加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我会让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图片和知识进行自主的学习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①青蛙受精是在体内还是体外?
②受精卵形成是在什么地方?
③为什么青蛙一次产数十枚到数千枚卵,这对它们的生殖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更加清晰的明确青蛙是体外水中进行受精的,且每次产卵都很多是为了保证能有一定的受精卵能发育成青蛙,对于青蛙的生殖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青蛙的发育这个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先回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之后播放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描述整个发育的过程。学生会根据视频描述出:由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慢慢地,蝌蚪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尾、鳃都逐渐萎缩消失,还形成了能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肺,发育为能上陆地生活的成蛙。最终总结出青蛙的变态发育。
接着,我会再给学生展示更多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录像,让学生能深刻认识到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最后,为了让学生把前后的知识进行联系和区分,我会让同学们同桌两人一组比较一下青蛙的变态发育与昆虫变态发育。
3、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梳理知识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减轻学生的负担。
课下搜集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进一步了解现实生活中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有关内容,同时有助于学生记忆和复习,板书如下: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02-10
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3篇02-10
人的生殖说课稿05-06
《人的生殖》说课稿11-16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04-10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案04-10
生物说课稿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成熟01-06
动物生殖教案03-29
《植物的生殖》教学反思08-29
人的生殖教学反思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