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说课稿

时间:2024-01-22 07:35:0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思想品德说课稿(范例2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思想品德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思想品德说课稿(范例2篇)

思想品德说课稿1

  多维互动教学是把系统论、信息论运用到教学中而形成的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和课外延伸为平台的创造性教学模式。思想品德的多维互动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遵循学生的道德认知规律,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组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一个有效的、有实际意义的、易操作的多维互动教学过程,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社会之间的多边互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和交互合作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

  一、教材多维互动

  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20xx)》中提出:“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校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丰富教材内容,有效落实课程目标。”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特定的教学境况及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灵活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改变和补充,以灵活的教学内容代替相对固定的教学,以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如果我们沿着教材思路让学生逐一活动,因为涉及到肖像和姓名两大权利,就会显得内容庞杂,费时费力,学生注意力会难以持久;如果由教师自己给学生讲授肖像和姓名中有哪些权利和这些权利的重要性,则会陷于传统说教,枯燥乏味。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我们可以以教材为蓝本,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把学生生活中耳闻目睹的,课内的、课外的、零散的、不连贯的事例整合起来,利用教材的《牛顺改名的故事》,串在“牛顺”身上,创设情景,然后把这些情景交给学生,让学生参阅《牛顺改名的故事》,同桌讨论,去感悟,去探究,去发现肖像和姓名中有哪些权利,并且感受到权利的重要性。

  这样多维互动的教材处理体现了既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内容融人中学生的生活中,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情景的感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认识。

  二、教学形式多维互动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学不能拘泥于课堂教学,要注重社会实践教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20ll)》明确提出,思想品德具有实践性,要“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亲自动手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认识、情感的体验和行为的养成。

  思想品德教材每一单元的篇首都有“主题探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组织七年级新生对新环境适应状况作自我调查与研究,让学生在亲身的调查活动中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生活,尽快融人新的班集体,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将教学形式仅限于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多维互动的教学形式,把教材、教学与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更具生命力,更具魅力。

  二、教学方法多维互动

  在思想品德课中除了传统的讲授法,还要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20xx)》中所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多维互动教学方法不是单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法,它是一种崭新的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方法,有多种类型。思想品德教学中,以下的几种多维互动教学方法是比较成功,值得借鉴的。一是案例分析法,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一些鲜活实例,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和世界观。二是调查研究法,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社会调查,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深入实际、亲自调查研究。三是辩论法,辩论法注重立足现实,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引导,使学生在辩论中取长补短,增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有序性和独特性,深化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四是模拟法庭教学,《思想品德》有部分内容是法律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法律条文是抽象的枯燥的,然而现实生活是具体的实在的,针对初中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在法律知识教学中,可开设模拟法庭进行角色体验。当然以上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教师必须针对不同课程和不同学生,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中可以选择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电影中活生生的剧情,架设生活和教材的桥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接着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从中得到情感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提高警惕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分辨是非,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互助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正确态度,并且在探究新知识的同时获得轻松、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最后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元、多向对话交流,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并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手段多维互动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说教,使教学枯燥乏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以声、光、影等立体化的感受,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道德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提倡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优化组合声、光、音、像、图、动画、文字等最新信息资料,呈现教学所需“鲜活”情境。

  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感受到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干世界装扮成了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学评价的多维互动

  评价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评价必须是一个多维互动的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我们应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20xx)》所提到的几种评价方式。包括第一,观察。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的依据。第二,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第三,项目评价。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就小组成就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第四,谈话。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第五,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自我小结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思想品德说课稿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作为学生的信息素养之一。”德育教育无处不在,任何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都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信息技术教师因其专业性特点,在日常教学中,往往重技能轻德育,这样很不利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对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其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还要从现有教材中挖掘其中蕴涵的德育思想,设置适当的情境进行德育教育。

  一、教材分析

  《难忘的入队仪式》是电子工业出版社第四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PowerPoint软件的第一课。本课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打开PowerPoint软件,浏览放映“红领巾伴我成长。ppt”,让学生初步认识PowerPoint的窗口,感受PowerPoint的功能;通过让学生欣赏班队活动照片,重温入队时的情景,并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完成“红领巾伴我成长。ppt”欣赏后,要求学生尝试文字的修改,以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最后,保存演示文稿,提醒学生要有保存作品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PowerPoint的界面及操作与Word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即可学会PowerPoint软件的操作。四年级学生具有多次参加少先队组织活动的经验,对少先队员的责任与使命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PowerPoint软件,了解软件窗口的主要构成。

  (2)学会启动和关闭PowerPoint软件的方法。

  (3)熟悉PowerPoint窗口的界面及基本操作。

  (4)掌握演示文稿播放、切换及退出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联系已学过的Word软件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2)欣赏PowerPoint作品,了解演示文稿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信息课学习的兴趣,提高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意识,有班集体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

  (3)增强少先队员的责任与使命感,具有爱社会、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打开与保存演示文稿。

  (2)初步认识PowerPoint软件的界面组成。

  (3)播放、退出演示文稿。

  (4)修改演示文稿中的文字信息。

  2、教学难点

  切换查看幻灯片的方法。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

  七、课前准备

  课件(“成长纪念册。ppt”、ppt课件、在线测验练习)、学件(教学同步素材、“少先队员在行动。ppt”和“美丽的新市镇。ppt”)。

  九、教学反思

  本课以传统的“影集”引入,通过欣赏“成长纪念册。ppt”,感受PowerPoint的强大功能。教学中利用教学素材提供的“红领巾伴我成长。ppt”,通过启动软件――打开演示文稿――欣赏演示文稿――修改文字――观看放映――保存演示文稿――课堂练习等系列教学活动,不仅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同时,德育教育在本节课中还得到了很好的贯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在情境激趣中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本传统“影集”,进而引入对本班学生“成长纪念册。ppt”的欣赏,初步感受了电子相册具有集图片、文字、音乐、动画等为一体的巨大魅力。学生在欣赏的过程兴致盎然,激情高涨。“成长纪念册。ppt”内容是从班主任手中获得并精心筛选的本班学生自入校以来的若干张图片,图片内容涉及到学生们平时的学习、比赛、慰问、联欢、郊游等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以时间为主线浓缩在一分钟里,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积极向上、互相帮助、其乐融融的一个大家庭,欣赏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德育在重点知识中

  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多次接触过Word,学习中通过对Word打开方式及窗口界面的回忆,学生轻松地启动了PowerPoint软件,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在课本的帮助下得到了二者间的异同。修改演示文稿中的文字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知识,在学生欣赏演示文稿的同时,要求学生对演示文稿中部分文字作适当的修改,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了对演示文稿中的“方舟小学方小舟”进行修改。对于这一肆意篡改他人作品的行为,教师没有当即制止,而是任凭学生尽情地修改,因为“掌握演示文稿中文字的修改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更因为对于这一可能出现的.情景,教师在备课时已经有了预案,正好可以利用此情境教育学生在欣赏他人电子作品时要有尊重他人作品,不私自篡改他人作品的基本道德。

  3、德育在教学素材中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围绕班级、中队活动图片,初步学习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件多媒体作品。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增强少先队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备课中,为了不肆意修改他人作品,又要达成“修改演示文稿中文字”这一目标,故而在教材中提供的演示文稿中添加了“重温誓词”这张幻灯片,并在教学中让学生齐读誓词,提出直接将作品的作者改为自己是不道德的行为,进而要求学生将宣誓人――方小舟改为自己的名字。在齐读誓词,修改宣誓人之后,组织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谈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在日常的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不文明的现象,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少先队员。如此有效地利用了课堂中的教学素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深化了德育主题。

  4、德育在课堂作业中

  作业是检测与巩固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而设计的学习活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元素。作业的设计要兼有目的性、趣味性、实用性、探究性及层次性。本节课围绕演示文稿的欣赏与其中文字的修改,设计了“少先队员在行动。ppt”和“美丽的新市镇。ppt”这两个演示文稿,供学生欣赏和修改。在这两个演示文稿的多张幻灯片中多次以对话的形式,要求学生为其中的图片所反映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及为幻灯片添加合适的标题,这个开放的情境练习不仅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同时还将助人为乐、环境保护、热爱家乡等德育思想渗透其中。学生在完成的过程既是一个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也是一个美好心灵塑造的德育过程。

  5、德育在课后延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