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说课稿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藤野先生》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藤野先生》说课稿范文1
学习目标:
1、积存“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忆复习鲁迅及相关学问。
3、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4、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在文中表达的肤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抓住人物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领悟文章语言的感情颜色。
教学难点:
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行,体会在文中表达的肤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答复:“一切随便,但盼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托付增田涉先生
代为查找。其次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也许不在人世了吧!”
过渡: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此值得思念?今日我们就来学学(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复习,回忆我们学过的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
三、了解藤野先生
这位藤野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给他画一个像,用文字表述出来。
学生思索答复。(抓住黑瘦、八字须……)鲁迅先生是如何描写的呢?请阅读第6—10自然段,思索:这些描写说明白什么?
教师觉得写的藤野先生不太美丽,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吗?
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光明,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雪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美丽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九郎。”
《藤野先生》说课稿范文2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之学者必有师。学必求良师益友。
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要求: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他(她)的性格特点,并能说出至少一件有关于他(她)的事,来印证你的结论。
对于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这篇课文所写的藤野先生。重温一下,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极方正、质朴,博学,严格,有点迂腐的儒生,令童年的鲁迅信服、敬畏。那么藤野先生呢?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藤野先生是谁?――是鲁迅早年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医学教授。
资料1:
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曾在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1911年,东北帝国大学成立,1912年仙台医专并入,成为东北帝大医学部,所有校舍、教职员、学生原班未动。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7月1日降为临时讲师,8月9日被解除讲师职务。藤野因生活关系,认为可以搞一搞耳鼻喉的工作,到东京三井公司的慈善医院就业。1919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在福井逝世。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作时间则是在离别藤野的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此时已经离开北京在厦门大学任教)
鲁迅心目中的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人?
文中集中的评价:“在我所认为老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从鲁迅的文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个藤野先生?是他的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激励的先生。
1、迅速默读课文,采用跳读法,阅读与藤野先生有关的内容,梳理叙事线索。(提醒应注意的部分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惜别、怀念)为叙事线索。
2、请根据所阅读的内容,在横线填上适当的词语。找出依据并分析。
藤野先生是一个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例概括)
参考:
1)肖像角度:朴素平凡: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白描手法)第6段
2)生活习惯的角度:生活俭朴,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第9、10段
3)治学的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第16、17、23等段
4)对待学生的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特殊礼遇。 11—15、21、22、32-35等段
(对待自己、对待学生、对待学术)
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五个典型事例:
a、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b、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e、临别送照片真诚友好
c、关心实习情况热情诚恳d、了解女人裹脚的情况求实精神
注:我们在描写人物时要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3、这节课我们着重阅读解读了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了他的精神品质。对于这样一个藤野先生,鲁迅先生怀着怎样的情感?
——受宠若惊,不安(?),很为难(?),第37、38段万分的感激,深切的怀念和愧疚
这种感激,怀念体现在行动上: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照片。
③以笔做刀枪,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资料2:鲁迅对藤野的思念
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中要出《鲁迅选集》的时候,曾经来问鲁迅先生自己,选些什么文章好。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目的是在借此探听藤野先生的一点消息。当这选集出版的第二年,译者增田涉到上海来访问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打听藤野先生的情况,增田涉说没有下落时,鲁迅先生慨叹地说,“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1945年去世)
质疑:曾经有同学说,这样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关心爱护学生的老师现在很多见啊,鲁迅凭什么这么怀念他,还用“伟大”这个词形容他的性格,似乎太轻率了。如果是在如今的时代环境,如今的日本,遇到这样一个老师,会使鲁迅先生如此感激怀念,成为他“最感激的一个”老师吗?这种特别的感激源于什么?
资料3: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回忆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说里和友人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我要是早读到该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该多么喜欢啊!――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东亚病夫,日落国家。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恒三郎说,1936年,也就是鲁迅逝世的那一年,有一位记者拿来了一张鲁迅逝世时的照片给我叔父严九郎看。这时,我叔父才知道鲁迅逝世的消息,当时,严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张照片举过头顶,然后提笔写了“谨忆周树人君”。(可见藤野对鲁迅的敬慕之情多么深切!)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这个异域学生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他是从“为学术”的总目标出发来“为中国”的──“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在他身上,“为中国”与“为学术”是一致的。这正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抱着同情与尊重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的伟大“性格”的最集中的表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三、探究其他事件,理解暗线索
1、质疑: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其他一些事情,你能梳理出来吗?从这些事里,你了解到哪些新的信息,有什么发现?(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庸俗生活;
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结合分析,主动质疑:精彩语句段落,体味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对东京的美好憧憬和顿生失望的心理落差
为什么到东京?——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习西医的。东京是日本的最大的都市,各方面都应该比较发达,便于求学深造。他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呐喊〉自序》)
(鲁迅的父亲死在中医手里,当年鲁迅也指责说“中医都是有意无意的骗子”,在《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有详实的描述。)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污浊腐朽的气氛的厌恶和对东京失望的感情,并引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丑态丑行的描写,也为后文写“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他不得不离开东京,寻求一个有利于实现理想的环境。
2、(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揭示心理:既不想剪除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政治倾向:效忠满清王朝。显示了这些“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庸俗腐朽的精神状态。
3、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本义是指相貌、姿态美丽,而且是多用于形容女人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表现他们外表华美,精神空虚的特点,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
4、鲁迅为什么一直记得“日暮里”、“水户”两个地名?
日暮里:
①“日暮乡关何处是”——思乡之情,心境落寞凄凉;
②当时,日本轻蔑地称呼中国为“日落之国”,清朝也确已日暮途穷——忧国忧民。
水户:朱舜水反清复明——敬仰他的爱国精神,客死他乡,凄凉心境。
5、“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鲁迅怎样看待日本友人的关心?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作者当年在日本仙台是仅有的一个中国留学生,当地人把他当作稀有的人物;才引来学校教职工的好奇,而对他多加关怀帮助。这是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自己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鲁迅以为,日本友人对自己的关心,是出于对弱国国民的同情,而不是尊重。这对于有强烈爱国感情的鲁迅来说,自然感到无限辛酸。——内心敏感自卑
6、“看电影”事件:“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
⑴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的人。
⑵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采的看客。
⑶被刺痛了的人(我)。
呜呼,无法可想!——对国人的麻木盲目,思想的不觉悟的`痛心疾首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发生了什么变化?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不仁,进而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于是,“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又回到东京从事文艺活动去了。
生:改用文学的解剖刀,写下的是医治内心的药方
资料4:鲁迅留日经历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1906年弃医从文,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
1908年师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光复会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团体,宗旨为“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这一宗旨与次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十分相近,说明两者在反满的立场上是一致的。)
从这些事件中你能否发现文章的另一条叙事线索?
展现自己的思想历程,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即便是往仙台途中记得的“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也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非同寻常的理解,也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表现;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最后,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
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爱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四、小结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
两条线索,两种真挚的感情(爱师和爱国),四个角度,一次思想的改变
五、作业(二选一):
1、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2、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作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
【《藤野先生》说课稿】相关文章:
藤野先生说课稿03-04
《藤野先生》说课稿03-04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05-07
藤野先生说课稿11-08
《藤野先生》说课稿11-09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12-08
人教版藤野先生说课稿05-08
《藤野先生》说课稿4篇12-18
藤野先生说课稿15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