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说课稿

时间:2024-01-11 18:00:1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四运动》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四运动》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1

  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明显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其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本课内容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课标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②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爱国运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习中共成立的过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共创建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3、重点:本课有两个学习子目,揭示了课文的主题内容,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其中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本课的重点。

  4、难点:是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理解,属于抽象的概念,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较难理解,教师要通过设计问题和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二、教学方法:

  本课面对的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对知识、对社会充满好奇和渴望,而又不愿被动学习,同时又存在着看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等不足。我根据对本课的教材分析和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下的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和归纳总结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学习

  通过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歌词“五四火炬”,引出“大家知道为什么把每年的五月四日作为我国的青年节吗?”激发学生探究“五四爱国运动”的动机。再提问七月一日是什么节日,(生答:建党节),引出本课。

  (二)新知探究(包括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两部分内容)

  五四爱国运动(分爆发的导火线、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通过《巴黎和会》的视频指导学生得出结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学生讨论、分析(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的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6页——47页文字,引导学生看书,提炼出有效信息。(五四运动的经过、斗争口号、领导者、初步胜利、意义)

  第一步:五四运动的经过分成两个阶段,运动前期的时间、地点、主力和斗争方式,运动后期发生了哪些变化?(6月后,地点转移到上海,主力转变为工人)。

  第二步:学生找出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重要事件。

  第三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五四运动的结果——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3)、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这是本课的重点,我是这样来处理的,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提问:性质从五四运动的哪句口号体现出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进一步认识到从五四爱国运动开始,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并起了决定作用,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记忆,又可以认识到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而突破重点。

  五四精神:出示“五四”传单,进行设问“这段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从这段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五四精神,你认为是什么?”(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对正答案,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明白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勇于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这也达到了学习历史,以史鉴今的目的。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包括中共成立的条件、中共一大、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

  1、中共成立的条件:通过多媒体直接出示中共成立的组织干部基础、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使学生比较直观,简单明了的认识到中共成立的必然性。

  2、中共一大:让学生概括出中共一大的重要知识点(条件、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和会议的主要内容),提问:“中共一大从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体会中共创建的艰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完成“动脑筋”题目:“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3、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这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引导学生回顾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史实,他们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教师再简单介绍中共成立之后领导民主革命的胜利并发展到今天的史实,得出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结论。论从史出。指导学生从新、旧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结果与前途等方面分析中共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这里有两个关键词语,焕然一新和开天辟地。在这个问题的学习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问: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再引出中共二大。

  四、知识提炼:

  通过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能全面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

  五、练习巩固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掌握基础,巩固重难点,开拓学生思维,并检查学生的听课效率。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五四运动》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我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来展开,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方法和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包括: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个方面。

  1、教材地位及作用。

  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五四运动的史实,包括背景、过程、结果以及五四精神 。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历史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归纳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3)合作探究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加深对五四运动的理解。

  (4)通过阅读材料,总结五四精神并进行小组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五四运动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2)通过与以往革命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其伟大意义,认识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新时期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重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五四精神

  确立依据:培养学生认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深入理解五四精神可以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很好的教育。

  教学难点:弘扬五四精神

  确立依据:时代不同了,对于五四精神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并继承和发扬,需要我们理性的认识。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对于五四运动主要停留在比较感性的认识上,还没有真切的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及五四精神,因此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同时也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以此来提高他们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说方法

  1、音乐导入:通过音乐、图片把学生带入历史情景。

  2、情景教学:利用电影资料使学生体会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3、温故而知新: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温习五四运动的史实,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4、与地方史相结合:查找与山东五四运动有关的史实,让学生能感受到地方史的重要性。

  5、对比概括分析:比较五四运动与以往革命运动的不同,理解其伟大意义。

  6、课堂讨论:通过对五四精神的讨论,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五四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将本课分为四个子目进行讲解:

  第一子目:寻源五四

  第二子目:图说五四

  第三子目:感悟五四

  第四子目:弘扬五四

  整合依据:不依据背景、过程、结果和意义这种传统模式来讲,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期待。

  1、在导入环节,我通过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作为背景音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2、讲述五四运动的背景时,我以电影《我的1919》的片段切入,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并且认识“弱国无外交”这一观点,并让学生举例说明今天我国外交的成就,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然后通过几幅历史图片,让学生总结五四运动爆发的国内外背景,从而认识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国内外各种矛盾的.总爆发,培养学生认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

  3、关于五四运动的经过,我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以学生、工人和资产阶级的身份讲述亲身的经历。同时设计了四个小问题,也是让学生温故知新落实基础知识。并利用第四个小问题来展开,呼吁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暴力”,学会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益。紧接着补充与山东有关的五四运动的史实,让学生感受到山东人民也是这场爱国运动的参与者,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精神。

  4、在讲述五四运动的意义时,让学生讨论并总结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和五四精神的内涵。

  5、弘扬五四这个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说明“在和平年代如何弘扬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关注“理性爱国”这一话题,提高学生对国际现象的理性认识。

  6、最后,在激昂的《中国共青团团歌》的背景音乐下,我展示以下几幅图片,突出五四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激励学生奋发图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的说课内容就是这些,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五四运动》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五四”运动》是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也就是中国近代史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因此,本节课在中国近代的地位十分重要。这一节学好了,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因为本节课抽象名词概念较多,与历史课所具有的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有所差别。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

  2、教学目标

  (1)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历史意义

  这主要是依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情况确定的。因为“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所以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于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2)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运动。无论是从其历史地位,还是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上来看,都需要学生掌握。这是由于“五四”运动在历的重要性决定了的,而“五四”运动的重要性在历史意义中得到了最精要的诠释。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德育教育的题材,而“五四”运动正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品质的典型教材。如果在历史教学中不利用好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那么,历史教学将变得毫无意义。

  3、教材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因为“五四”运动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过程上,而主要体现在它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上。所以,“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在教材中显得十分重要,因而定其为重点。

  难点是“五四”运动为什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为这一个问题具有抽象性,理论性较强,它既同旧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段历史知识结构相联系,又同新民主义革命的知识相关联;还由于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的其抽象思维能力不够成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而定其为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我所授课班级成绩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历史有兴趣,课堂上动手动脑积极,但由于本节课涉及一些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的历史概念,估计他们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准备采用以下千种教学方法:

  1、归纳法:因为本节课需要理解的抽象名词概念较多,而采用归纳法符合心理学上知识的接受是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

  2、情景教学法:其理论依据和操作过程在讲述“五四”运动过程时有具体阐述。

  3、对比法:对于一些抽象的名词概念,采用对比法,既适合学生思维所保留的知觉和具体的特性,又能满足他们脱离儿童期后其抽象思维能力有所发展的要求。通过对比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可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同时要注意启发对比。

  4、讨论法: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让他们发现彼此思维中的闪光点,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根据教学直观性原则及我校实际情况,配合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使的教具有:

  1、“五四”运动历史教学地图

  2、小黑板

  3、摸拟“五四”使运动中使用的宣传旗和宣传单

  三、说教学过程

  知识的学习过程是这样一个过程:

  1展示新知识(以旧知识作为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的切入点,易于新知识的接受)

  2、、理解新知识(以旧知识作为基础,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体系中,从而组合成更新的知识体系)

  3、保持(新知识体系的形成,还需要进一步的简化、修正、排列、组合,以便更好地储存在大脑中)

  4、运用(即利用新的知识去获得更新知识的过程,表现为解决问题,创造发明等。)

  结合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四步教学程序:

  第一步,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这一步只需2分钟。

  “同学们从1840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在屈辱面前,中国人民没有低头,反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抵抗,请同学们列举出来”(在学生们列举出后,教师总结),指出“这一系列抗争都失败了,但到了本世纪初,中国人民最后选择了共产党,最终把中国人民的抗争引向了胜利,而这一切都开始于‘五四’运动。”这样,在学生学过的抗争史这一系列旧知识找到了切入本节新知识的切入点,而且形成了对比效果,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

  第二步:展示并让学生理解新知识,这一步需要25分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我引导学生去回顾袁世凯复辟和北洋军阀复古的'史实,运用归纳法说明一切反动势力都是利用思想专制来达到其统治目的的。指出,要*反动势力,就要向封建传统思想展开猛烈进攻,由此展开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比较前后两个时期的差异。得出:新文化运动起了思想大解放的作用,为“五四”运动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于“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书上没有集中分析,在学生找出“五四”导火线后,我巧妙设问:“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遭受那么多侵略,为什么这一次反响那么大?”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去总结“五四”爆发的大背景,有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培养他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能力。

  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时,我采取了情景教学法。选一名学生扮演学生的领袖,四名扮演参加“五四”游打的学生,学生的领袖期发传单、旗帜,并领导群众大呼“五四”爱国口号。*完毕后,又扮演罢工领袖,率领工人罢工,体现“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通过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创设一定的历史环境,再现了“五四”运动的一个场景,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历史。由于在扮演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积极参与,必定会在头脑中留下很深印象,而且使他们愿意上历史课,乐于上历史课,克服厌学情绪。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有较强的理论性。在分析其“反帝反封建”性质时,主要是引导学生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联系“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五四”运动中的口号来分析,学生就比较好理解。然后让学生对比“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而不同点就是“五四”运动的“新”,“新”在广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重登上了历史舞台。同时指出,“五四”运动为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从而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又为下一节课的进行埋下的伏笔。

  第三步,巩固练习阶段,大概需要10分钟。

  首先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起了思想大解放的作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则是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爆发的,前期在北京,以5月4日学生**为主,到了6月3日以后中心转移到了上海,主要以工人运动为主。“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两年后,中国诞生了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此小结使学生把两个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弄清楚了,并再次强调了重难点。

  然后是基础知识题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加强新知识体系的构建,为随时提取所学知识作好运用上的准备。

  第四步:运用阶段,需要8分钟。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历史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本节课正是一个好时机。在本节课最后时间里,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今天我们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精神?学生们的讨论必然要涉及到他们现实生活和理想,老师再加以正确引导。这就使“五四”爱国品质迁移到学生的精神领域中去,引导他们的人生。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世界观。

  四、说板书

  “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分析大背景

  2、过程 ① 5.4 —— 学生为主力——北京

  ② 6.3后——工人为主力——上海

  3、历史意义(重点):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难点)

  依据:

  ① 采用了板书实用性的原则。

  ② 揭示了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五四运动》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四运动》。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堂课的教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它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对知识发展、迁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把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兴趣、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体验中开拓思维。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过程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优化课堂教学:

  1、创设情景,直观感知

  通过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创设情景、引出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定的、激起学生了解这场运动的求知欲望、从而揭示课题。紧跟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考虑到声音和图像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通过播放《五四回声》的'视频、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2、抢答探究,培养双基

  这个环节以小组竞赛、知识抢答的形式推动、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选项进行抢答、选项是老师根据知识结构设置的、与一般的选择题的呈现模式不同、老师只给选项、不给题干、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地选择、选出认为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如:屏幕打出(1920 1917 1919 1918)这四个年代、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1919、理由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而且还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为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我引导学生从口号入手(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④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屏幕给出四个选项、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理由是: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外争国权"是向谁争,争哪些国权"内惩国贼"是惩处哪些卖国贼,他们代表哪个阶级,通过层层设问、学生逐渐明白五四运动的性质、即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由于八年级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理性认识上是不足的、所以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本节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老师引导学生将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进行比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得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个"新"。在突破难点的同时、也突出了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这个重点。

  在抢答探究中、老师会通过链接一些图片资料来启发学生思考、同时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如果说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那么即兴演讲就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历史。

  3、即兴演讲,真实体验

  在学生了解了五四运动之后、我播放电影《我的1919》剪辑片断、在学生被当时人们的爱国热情所感染和感动时、我让学生开放思维、畅所欲言、进行即兴演讲、同时学生在自己渲染的爱国氛围和营造的真实场境中体验历史。为下面感悟历史、情感升华奠定基础。

  4、迁移拓展,情感升华

  当学生还处于激昂的情绪中时、通过设问:五四运动告诉了我们什么

  让学生谈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五四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五四精神"

  老师先现身说法:"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把我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育工作中去、爱岗敬业、为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贡献我的青春和力量。"并提供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结合现实和自身情况谈感想、在学生的开放式回答中、课堂达到一个高潮。最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课后以五四精神为主题策划一期主题班会、从而将情感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

  我就是通过以上四个教学环节组织课堂教学的

  教法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教师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创设了多种学习情景、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探究讨论法、设疑导学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思维空间、学生在主动探究、亲身体验中参与课堂、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占有有效资料和信息、以解读者、研究者的身份学习历史、变被动的"听课"、"接受"为主动的"感知"、"建构"、"体验"、"探究"。

  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多元的、涉及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设计面向"全体"、注重"过程"、使学生从"体验、探究"中、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历史知识结构、并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得到掌握、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体验。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学历史、在积极的思考中学历史、在感受和交流中学历史。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双能用历史视角来审视现实的眼睛、有一个能用历史思维来思考现实的头脑。

【《五四运动》说课稿】相关文章:

五四运动教案优秀10-14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03-16

初二关于五四运动的优秀作文11-13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4-14

学习五四运动精神心得体会推荐11-25

实用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通用11-27

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05-06

小班常识说课稿 动物的尾巴说课稿05-07

《秋天》说课稿04-14

精华说课稿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