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说课稿

时间:2023-11-17 17:26:5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物态变化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态变化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态变化说课稿

物态变化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它由4个活动构成:比较冷热程度不同的水、观察温度计、摄氏温度的读写、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摄氏温度的读和写,是训练学生的认读和记录,教材进行举例,重点区别零上和零下。指导学生准确使用温度计属技能训练。它与后一课时测量水温的方法有所不同,前一方法适用范围更广。

  二、说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温度有一定的了解,本课的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来搭建知识的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愉快地探究知识,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使他们感悟到科学的乐趣,达成了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本教学在以学生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理念指导下设计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

  遵守这些规定。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经历比较观察温度计的过程。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训练学生的认读和记录温度是难点(特别是零下的温度),要增加一些几组温度加以训练,运用模型等方式,尽量结合运用,强化训练,提高课堂效益。

  五、说教学程序

  (一)、比较水的温度

  1、比较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提示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2比较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

  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引出温度计。

  (二)、观察温度计

  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1、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提醒学生观察中的注意事项: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立即告诉老师。确保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安全。

  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汇报时的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讲完整: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

  3、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汇报交流。

  (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1、结合学生生活: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2、"28摄氏度"怎么写?"零下8摄氏度"怎么写?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3、出示自制模型温度计,然后教师设置温度,请同学读或者写,巩固。同时强调:零下温度自 0℃ 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四)、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1、每个同学观察自己温度计上的液面,并记录。

  2、交流: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什么会不同呢?

  3、师生讨论,并明白: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物态变化说课稿2

  一、 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

  本课内容线索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4、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

  难点:分析升华、凝华现象

  二、说教具

  教师:多媒体

  三、说学生

  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四、说学法

  实验探究式

  五、说教法

  为了实现“以物理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反馈矫正为手段,自主能力发展为主旨,先学后教为方法”的教育指导思想,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用“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其结构为:

  新课导入→确定目标→课内导学→尝试诊测→课内探究→达标测评

  六、教学过程

  具体步骤

  1、引入新课

  先回顾前面学习的物态变化,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

  (1)、展示学习目标

  (2)、展示自学向导,学生自学

  (3)、小测验,学生自学反馈

  (4)、新课讲解

  A、认识概念

  第一步:探究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第二步:学生得出结论,从而认识升华和凝华及其条件。

  B、学会分析

  第一步:展示烧黑的灯泡,让学生思考原因。

  第二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物态分析。

  第三步:得出原因。

  C、几种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区别升华与汽化,凝华和凝固

  第一步:展示现象,学生分析

  第二步:教师点评,介绍人工降雨(干冰的利用是一个常见的知识考点,所以特别在此提出来)。

  D、归纳小结

  第一步:学生完成93页想想议议

  第二步:展示物态变化关系图,理清关系。

  (5)、达标训练----体现理论联系实际

  对本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将在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3、布置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1、2题

  第一条作业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解决刚开始未解答的问题。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生产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动脑学物理3题

  第二条作业是为了促进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七、结束语

  总之,本节课以认识和分析升华与凝华现象为重点,也是难点。以此为中心,再结合学生易错处给予有意识的突击强化,促使目标得以实现。

  这就是我对这堂课的构想,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板书设计:

  升华和凝华

  1、概念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吸热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放热

  2、现象

  初态——————→末态 物态变化

  A

  B

  C

  D

  3、六种物态变化

  附:达标训练

  1. 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放热情况。

  A. 碘变成紫色的气体B. 卫生球变小了C. 霜的形成D. 雾、露的形成E.水结冰

  F.夏天衣服被晒干G.冰化成水H.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I.冬天玻璃窗内表面结一层冰花

  2.仔细观察下列图形并做出解释

  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它是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压缩、冷却而成的,温度可达78.5℃,如果将它放在空气中,会长出如图的冰状胡须。

  3.思考题:

  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试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物态变化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特点

  《物态变化》这一章在物理教学中属于相对独立的一章,作为九年级复习,学生因长时间没有知识反馈,遗忘非常大。但学生感性认识非常多,复习难度应该不很大。这一章复习我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就是六种物态变化及规律,能认识一些水循环,有节约用水的意识。第二课时是温度计的使用和这章练习。

  (二)教学目标

  1、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2、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2、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3、能解释一些水循环现象。

  (四)教学难点

  难点一: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为何是难点,因它是一个过程目标,教师如将每个实验重做一遍,时间不允许,学生也感到乏味。

  难点二:物态变化现象的认识及吸放热情况。因有六个物态变化现象,有的吸热有的放热,易混为一谈,分辨不清。

  难点三:把熔点、沸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虽对熔化和沸腾现象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但对熔化和沸腾现象中的规律却没什么感性认识(晶体有熔点、液体有沸点)。所以把它和生活、自然现象联系起来有难度。

  二、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实验探究法;2、以实验、情景、问题为线索的启发式教学。

  (二)学法:

  以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归类对比等方法复习知识。

  三、教学手段

  以实验为主并辅以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程序(重点阐述突破难点的方法)

  (一)播放发射神州XX飞船激趣,然后设问,今天复习的物态变化为火箭的成功发射提供了有力支持。这样学生会兴趣倍增地进行复习。

  (二)进行复习。出示幻灯片(1):(上面为熔化、沸腾的实验器材)。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将实验改进,加热物质改为冰。水沸腾的实验烧杯改为试管。学生分组进行并行探究,然后学生全班交流,这样既重点探究了熔化、沸腾过程,又大大节约了时间。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增加了兴趣,丰富了感性认识(对难点一进行突破)。

  学生通过实验对六个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应用中经常会出错,我借用了古文中的通假字的方法,因升华、汽化、熔化都吸热,借用第一个字(生气容急)解释为,生气之后容易急躁,这样学生便在愉快中记住了吸放热情况(难点二得到突破)。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晶体有熔点,液体有沸点。出示幻灯片(2)、(3),有四个情景创设题,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把熔点和沸点与自然生活联系起来,难点三得到了突破。

  出示幻灯片四,复习的内容有哪些为火箭的发射提供了支持。(为课前做好呼应)。

  我们见的最多的物态变化物质是水,相继出示水循环图,分析、讨论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对各种物态变化进行一次及时反馈),反问是否要节约用水。介绍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强调要节约用水。

  (三)小结:由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共同总结,使学生自主建构这一单元内容的知识体系。

  (四)作业布置。写一篇节约用水的文章,为了让学生把文章高质量的完成,用以前的学生已发表的一篇文章来激励学生。

  五、我在教学中怎样做到有的放矢。

  1、实验做到有的放矢。课标要求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我选择了学生感性认识最少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从而回忆物态变化的规律。

  2、知识点的回忆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认识到学生对于物态变化的现象的辨析和吸、放热情况特别易混淆,我采用了学科渗透和习题及时反馈的方式。

  3、由于是一堂公开课,我对贵校学生没有平时学习的资料,不知他们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和差错,所以我必须通过这一节复习课,为下一节课做到有的放矢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

  1、实验探究晶体有熔点应用

  液体有沸点

  2、应用:解释水循环节约用水

  液

  气

  固

  物态变化

  由板书可以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形成系统化和条理化。

【物态变化说课稿】相关文章:

《物态变化》教学反思08-24

物态变化教学反思04-08

《生活的变化》说课稿04-01

气温的变化说课稿11-21

声音的变化说课稿范文03-04

月相变化说课稿07-16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01-16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12-21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11-15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说课稿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