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3-06-27 06:59:2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模板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说课稿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说课稿模板9篇

有关说课稿模板1

  一、课标理念

  1.注重全体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二、教材分析

  (一)本节主要内容: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学习有关透镜的一些名词,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二)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前期是光的折射,后期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而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制成的改变光路的器件,在生活、生产和技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本节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应用和延伸,同时有关透镜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透镜对光的作用,又为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四)教材的编写思路: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透镜:首先让学生认识透镜的外部特征,然后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入焦点、焦距等重要概念。与传统教材相比,本教材增设了一些学生活动,如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学生通过接触实物,亲自操作、观察,对透镜的作用、焦点、焦距等会有真切的体验,把有关知识真正学会弄懂,而不是纸上谈兵、仅记住抽象的名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种透镜特点及区别。

  (2)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会利用平行光测定凸透镜的.焦距。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

  四、教学重难点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透镜的基本性质,也是引入焦点、焦距的基础;对透镜而言,焦点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点,无论作光路图,还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都涉及到焦点。并且凹透镜的虚焦点是人为引入的,比较抽象,利用凹透镜的虚焦点画光路图,学生容易出错。所以特制订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和焦点、焦距的概念。

  教学难点:利用凹透镜的虚焦点画光路图。

  五、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探究能力,但大部分学生缺少自我探究和归纳整理意识。透镜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

  六、教法学法

  本节教学属于知识探究性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论证。通过小组交流进行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具体方法: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逆向思维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七、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明确目标,自主预习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4、教师精讲,解读探究

  5、当堂检测,巩固新知

  6、课外活动,提升能力

  本教学模式是在我校“六环节”教学模式(复习、目标、自学、交流、精讲、精练)的指导下,结合物理学科特点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自学和探究,体现合作探究的理念,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顾我国20xx年9月3日大阅兵,点燃学生的激情,问:哪些仪器记录了这个扬我国威的历史时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介绍:投影仪、放映机,、眼镜、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这些形形色色的光学仪器,以至我们的眼睛——心灵的窗户,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

  【设计目的】:

  从生活走向物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明确目标,自主预习

  见“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看一看,摸一摸:小组分发的透镜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外观上有何区别?

  2.试一试:正常眼睛的同学戴一下近视眼镜,近视眼睛戴一下远视眼镜,谈谈感受。

  3.做一做: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观看书上的文字。(提示:透镜距书较近。)问: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主探究和归纳能力。

  2.为学习透镜的几个基本概念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做铺垫。

  (四)教师精讲,解读探究

  1.演示实验: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用光具盘和配套的条状凸透镜和凹透镜来做。

  2.介绍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教学手段】:

  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光路,用光路图表示出来,画在练习本上。指定两名学生,分别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作用的光路图画在黑板上。教师结合学生在黑板上画的光路图,介绍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介绍凹透镜的虚焦点时要慢一些,用彩笔画出延长线(虚线),并让学生补画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3.思考:

  (1)若将某一光源放在焦点F处,则光线通过凸透镜会以怎样的光线射出?

  (2)若光线对着凹透镜对侧的虚焦点照射,则光线通过凹透镜会以怎样的光线射出?

  【设计意图】:

  利用光的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五)当堂检测,巩固新知

  (六)课外活动,提升能力

  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强调:千万不要透过凸透镜观察太阳,以免损伤眼睛。)

  思考:影响测量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设计目的】:

  将课堂延伸至课外上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自由的活动。

  附:板书设计

  奇妙的透镜

  一、透镜分类{凹透镜

  二、透镜对光线作用:

  三、三条特殊光线

  【设计意图】:

  以简洁的文字和规范的作图板演在黑板上,清晰明了,再现知识络,突出重难点。

  九、教学效果

  1、本节课的整体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问题导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定位准确。

  2、在教法、学法的设计上突出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逆向思维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3、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主探究和归纳能力。

有关说课稿模板2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8-20页《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学生已经在一年级的时候初次认识了圆柱,已经会辨别;圆锥这一立体图形没有见识过,从未接触;在六年级上学期又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积累了一些观察﹑探索立体图形特点的学习经验,这些都为本课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地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三、设计意图:

  (一)预习设计:

  由于本课属于观察物体领域的内容,须借助于直观的实物或模型帮助体验,感悟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的特点,因此我在设计时安排了两个环节:1.课前准备(即收集生活中的实物和学具的制作)2.自学教材内容,自主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二)新授设计:

  在课一开始,让学生先回顾以前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拿出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实物,让学生分别展示,介绍。从而自然引出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接着,让学生小小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并提出交流和汇报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倾听和主动发言的机会,试图改变只有少数几个优秀同学唱独角戏的局面。在大组汇报的时候,尽可能地让学生代表边演示边介绍发现的圆柱和圆锥的名称和相关特征,其他小组提出相关补充或修改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相机课件演示,更加深了印象,凸显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后面的比较﹑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图片,再次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

  (三)练习设计:

  本环节安排了说一说,判一判,连一连,做一做,猜一猜等活动,试图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练习单第4题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学生在解题时有点难度,我觉得这时要适当点拨,指导一下。

  四、试教反思:

  本节课为了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为主,帮助为辅,我进行了尝试。从教学内容方面,本部分知识适合采取这种方式:有操作的情境,有活动的空间。从学生方面,学生的求知欲较强,活动能力相比有大的提高,他们能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情感方面来看,他们喜欢合作交流的方式。但是由于本课准备得比较匆忙,有些环节的处理不够细腻,不太成熟,对课堂上生成的一些“意外”估计不足,教学机智不够灵活,所以还要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有关说课稿模板3

  一、教材分析

  《动荡的中东地区》是选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的一节课。本课内容紧紧围绕一个主题——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按照一条线索中东动荡局面的产生——动荡局面的频仍——动荡根源的复杂性展开叙述。层层推进,逐步深入。

  二战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世界两大主题,世界大战短期内不会爆发,但地区冲突成为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中东问题尤为突出,它集中了战后国际社会的各种矛盾,民族、宗教、政治、经济、地缘……任何构成混乱与动荡的因子都能在中东发现其渊薮,这也是中东问题至今悬而未决的症结。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中东矛盾的复杂性这一关键问题。解决好了这一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二战后世界政治局势的把握,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中东地区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地理课中已有所涉猎,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关于中东问题,多数学生对其动荡表象很感兴趣,但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对动荡局势的成因、后果缺乏理性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贴近历史。并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达到认识上的提高。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中东地区在地理、交通、经济方面的重要价值;知道为解决中东问题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掌握中东战争的基本概况。

  (2)在收集并运用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整合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小组合作意识;并通过讨论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中东战争的严重后果,认识到冲突与战争最终受害的是广大人民,战争不是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树立和平观念,认识到生命与和平的可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中东战争概况、认识战争的严重后果 2、理解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确立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通过对历次中东战争的分析,不仅可以准确把握中东政治局势的特点,而且为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作了铺垫。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是中东局势动荡的重要原因,也是中东问题难以顺利解决的症结所在。

  难点:分析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确立依据】中东地区战火频仍,其原因错综复杂,而九年级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理性思维能力不足,让他们有条理的分析交织在一起的诸多矛盾,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法与学法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对本课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创设法: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2、探究式教学法:设计恰当的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历史说课稿 篇7

  一、教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世界格局》第三课时

  主要内容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为主题,以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和影响以及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更应如何应对。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既是当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又将成为新的世界格局的基础,她是任何人、任何国家都不能阻挡。因此,本课对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这一主题起到了总结的作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通过本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趋势,又可以使他们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含义、主要原因及具体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中国应对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通过课前自主预习题、课中探究题、最后的课堂总结等问题的设置,使学生体念参与整课学习的快乐,使课堂达到最佳效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使学生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意识,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学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肯得基、麦当劳、可口可乐、海马汽车、奔驰轿车、家乐福、耐克、海尔集团、波音飞机……教师提问: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趋势?学生回答:经济全球化趋势教师设问,导入新课: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它是如何到来的'?它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新课学习:通过设置6多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学习课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学生既体验合作学习,有解决本课难点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通过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感受经济全球化趋势,从而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教师总结: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就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的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通过阅读教材、获取有效信息,让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教师提问:我们当前的生活中时时处处体现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第一个子目“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正文和小字部分,提取有效信息,找出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1)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客观环境;

  (2)各国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3)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PPT补充资料的得出。

  (三)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通过收集和整理出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增强论从史出的能力,突出重点。)教师出示三则材料,理解内容。

  (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出示材料: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越富,穷国越穷。——卡斯特罗

  3、课堂小结:当今全球化大潮汹涌澎湃,在国际利益的博弈中是自强还是退却,国人已经找到了一个振聋发聩的答案:那就是在风浪中与全球共同搏击,建立和谐世界,谋求共同发展!

  四、巩固练习

有关说课稿模板4

  一、 说教材

  《日月水火》是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本单元共安排了6课,体现了3种不同的识字方法,本课为看图识字,配有4幅插图,右下角分别写出了古代的象形字,这就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素材,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识字方法。本课教学任务分两课时完成,我所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据此,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会读“日、月、水、火”4个生字,认识“横折钩”1个新笔画。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生字的意思,会用这个字组词或说句子。2.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日和月。因为这是一群刚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本课使他们第二次接触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把横写平,竖写直都很困难,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日和月。

  二、学情分析

  刚入学的孩子在课堂上面临面临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字枯燥的。无趣的,而天性好动的性情又使他们在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了很难持久,基于此,我会将学生的养成教育贯穿课堂始终,用自然的提示语,表扬话,手势动作牢牢地吸引孩子的眼睛,注意力始终保持。

  三、说教法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兴趣教学法。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而兴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儿童化语言;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从始至终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达到识字和组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

  2、情境教学法。这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现学科整合这两方面去考虑的。在教学中我通过讲故事,图画,生动形象的板书重现知识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在创设的情境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识字。

  3、赏识教学法。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在学生练读字,词、参与游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等环节,我活用赏识语言;当众表扬赏识;用欣赏、赞许的目光赏识;用友善的动作赏识;用模糊赏识等赏识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给学生注入了巨大的学习动力。

  四、说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的确,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想,学生也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才会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我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时时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处处催化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学得不亦乐乎。

  根据教材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分为以下五步:

  1. 图画导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故而上课伊始,我将贴出笑眯眯,暖融融,孩子非常喜欢的太阳公公,来认识太阳这个词,这个词并不是本科教学之内,但这是孩子每天都见到的一定非常想认识。所以信手拈来,既不费力气,又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2. 听故事,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六七岁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生硬的讲解这个字第一笔什么,第二笔什么,你应该怎样怎样写,无疑使孩子感到学汉字是枯燥的,没有意思的。如果让刚学汉字的六七岁孩子在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图画中学习汉字,无疑是激发学习汉字的好方法。所以,我以“日”字为例,安排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描画太阳,讲一讲古人是怎样造出这个字的,为孩子架起与古人对话的.桥梁,让孩子亲身体会古人造字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使汉字不仅仅是方块字,而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更加生动。也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

  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孩,于是我安排了为形声字配图,再与现代字相对应的找朋友游戏,让他们自己学习汉字极大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欲望。

  通过找,叫名字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音、形的记忆。

  3. 了解字义,积累词语

  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大量的组词,说句子,因为,我们在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是词,说得最多的是句子。而现在的小孩,接触面广,家庭教育好,组词说句子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我只是将从前他们从生活中积累来的重新雾化出来,与小伙伴交流,并让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字义,更明白生活中留心学习,积累你会学到许多字。

  我就不一一举例,重点说说“水”的处理:我将提出这样的问题:生活中你都见过那些水?估计学生能够说出来:汽水、河水、江水 湖水 溪水 泉水 露水

  海水 自来水 白开水

  (课件出示词语-----词语中的“水”用红色显示)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不难发现这些词的谁都在后面,我将给与肯定:

  同学们真会观察,这些词“水”字都在后面,你能不能组个词,让“水”字在词语的前面呢?我估计他们也许说不出来:这时我可以给与提示:我们喝水用……,苹果、香蕉梨都叫……如水杯、水库、水泥、水果、水牛、水草、水壶等等。意在让学生明白用这个字组词不仅仅可以在后面,还可以在前面甚至中间:如:洒水车。以此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新课标中对低年级段做出这样的规定: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这里我就通过安排让学生组词,让“生字开花”,完成识字量。

  4. 学写生字,但求端正

  这里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

  1、看:“日”字和“月”字的笔顺跟随,认识新笔画“横折钩”,说一说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

  2、观察:田字格里的日和月,写的时候哪一笔最关键?(“日:字中间的一横要落在横中线上)“月”字的第一笔撇要写的长一些。

  3.、示范:教师在田字格里写范字,学生观察。

  4.、练习:学生描两个,写一个。

  这一环节中,我将在行间巡视指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对于写不好的学生手把手的教,对于写得好的给小红花予以奖励。而我的奖励会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从而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又会变成一种动力,从而激发他们今后主动、自觉地观察字形、练习写字;

  5. 拓展延伸,留有余地

  最后将学生课前的两首古诗:锄禾与静夜思。出示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原来有我们学过的汉字。意在让学生明白优秀的诗文,好听的故事就是有汉字组成的,等您们积累多了,也能自己读书看报,写文章了。点起学生心中想要多学汉字的火把,更希望这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有关说课稿模板5

  一、说教材

  1、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质数和合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因数和倍数”这个单元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它是在学习了因数和倍数以及2、3、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下半学期学习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根据它们的意义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熟悉50以内的质数。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求因数—找规律—探究归纳—验证等数学活动,学习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数学策略。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合理分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优秀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品质。

  3、教学重、难点: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二、说教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是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方法去思考分析身边的事物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精神,我采用了探究发现、启发式教学、开心游戏活动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归纳、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算式“3×4=12”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自然数按照是否2的倍数可分成几类?

  设计意图:有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力能集中时间是15—20分钟,复习引入的时间不能太多。所以复习必须坚持精练的原则,复习内容必须是和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习题要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从上课开始就被吸引住,既从知识上起到迁移、铺垫的作用,又为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认知环境。

  (二)学习新课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座号的所有因数,请1——12号的同学说出自己座号的所有因数。

  (2)要求学生观察1——12这十二个自然数的因数个数,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这十二个自然数分成几类?

  (3)结合学生的汇报,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我运用了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观察比较、分类归纳、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因为“质数和合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我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找自己座号的因数,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唤起学生亲切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知识才会内化学生自己的东西,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就是让学生在探讨中提高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

  质数和合数这两个概念关键在于因数的个数,“只有……两个……”是质数概念的关键词。“除了……还有……”是合数概念的关键词。我针对这两个概念的关键处,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

  (1)观察自然数2、3、5、7、11的因数,这些自然数的因数有什么特征?

  (2)自然数4、6、8、9、10、12的因数也有1和它本身,为什么它们不是质数?

  (3)1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4)非0自然数按因数个数多少可分成几类?(师板书)

  设计意图:我运用了质疑问难、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因为学生在不断的新的问题面前,对概念已有的.理解与新的问题产生了表面上的矛盾,于是通过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主动找出概念的本质关键,从而较深刻地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3、学习例1(找出50以内的质数,做一张质数表)

  (1)让全班50个同学判断自己的座号是否质数,座号是质数的同学举起座号卡片到讲台前集合。

  (2)台下同学检查,纠正台上站错的同学并说出根据。

  (3)了解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

  设计意图:我运用了快乐游戏活动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观察思考、自主操作的学习方法。因为学生经过前半节课的学习,无论注意力还是思维,都已经比较疲劳。要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找齐50以内的质数又不使学生觉得是个负担,适宜采用轻松活泼的形式。所以,我设计了这个全体学生参与的游戏。这样的游戏既检查了全体学生能否根据概念快速准确地判断出质数还是合数,又能调动起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注意力。

有关说课稿模板6

  一、基本理念

  本课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秋天的落叶》要求学生了解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把握书签的基本特征,进行书签的设计与装饰变化,通过设计秋叶形的书签,感受秋天多彩的丰收季节。是属于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本班学生在综合实践课里已经尝试过用落叶做书签,因此对叶形书签并不陌生。为此,学生对把握书签的基本特征这一重点并不困难。通过欣赏不同形状的树叶图片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愿望。教材还提供了多幅学生作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比较这些适合书签外形的装饰纹样,发现作品中有创意美、对称美、均衡美、简洁美,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欣赏比较、合作探究、合作创作、欣赏评述

  四、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播放秋意图片及音乐,创设秋天的情景,把学生带进金黄的秋天里,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回忆与想象。接着,提问“秋天的落叶为什么会飘落下来?为什么会变黄和红呢?”引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求,自觉了解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教师顺势再问“落叶可以用来做什么?”自然的把学生引导到了本课的课题上,即用“叶子的形状来做书签”。然后,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根据书本的提示,合作探究出书签的要求和设计步骤。变教师单方面的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并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书签作品,了解适合书签外形特点的图案设计及色彩搭配,解决本课的难点。在合作创作后,设计了自评和他评的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以“翻书比赛”游戏体现书签的实用意义和本课的“设计。应用”这一学习主题。

有关说课稿模板7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2、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古希腊先哲(人文精神的滥觞)、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产生)、宗教改革(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人文精神的成熟),后启资产阶级理性时代的到来。启蒙运动是第二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重大贡献即确立了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具有前瞻性、革命性和进步性。

  3、教学重点: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的作用。(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他们在启蒙运动中的作用)

  4、教学难点:

  因本节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所涉及的四位思想家的主张极易混淆,所以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难点:

  难点一:分析比较启蒙思想家的个性特点及产生个性特点的原因(如:思想家的出身、地位、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文化氛围影响等);

  难点二: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对近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

  5、教学三维目标分析:

  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要学习启蒙运动这么多内容,必须有重点、有中心,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堂课的中心是理解启蒙思想的产生,了解其主要内容及影响。帮助学生认识我们当今社会人文主义精神的源和流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感悟启蒙思想家们的创新、伟大和崇高。根据以上教学要求及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估计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

  (1)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性质、目的和主要内容。

  (2)理解主要思想家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3)学会评价启蒙运动的影响。

  能力培养:

  (1)在阅读启蒙思想家的言论资料时,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3)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与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理论、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提供相关图文资料,增强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阅读,结合材料师生共同探讨对话,共同感受、分析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主张及影响。

  (3)通过表格把复杂的问题直观化、简约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

  (1)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2)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3)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二、说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活动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交流和沟通,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

  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是要看学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

  1、在备课过程中和教学过程中贯穿着“整体性原则”和“问题式教学法”的教育思想。如本课整合成“启蒙运动的兴起、过程、主要思想家的主张、影响”。

  2、按新课改精神的指导采用启发、合作讨论、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

  3、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4、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具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

  在学习重点难点问题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材料、思考问题。通过谈话、讨论,与学生共同归纳、分析启蒙思想家个性特点及产生个性特点的原因。同时,通过表格的运用,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直观化,简约化。其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简明的图表进一步认识“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从而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指导

  1、高二学生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知识联系能力较强。加上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观察自主性强,概括性高度发展,并且处于创新思维最佳发展区的前端。因此教学过程应充分利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知识联系能力、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创新思维及概括能力。

  2、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建构适合自己学习、研究、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离开校园后都能终身受益。

  3、在本课时,学生时而阅读思考、时而小组讨论研究,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动口、动脑。从而在知识产生过程中发现规律,进一步把知识纳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教育学“最近发展区”要求,体现了自我建构知识的现代教学思想。

  四、说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情景营造:用大屏幕打出《美国三权分立示意图》《新青年》杂志影印本。

  教学导言: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综合国力强大。但对于真正的美国主流精英人士来说,他们的国家最值得为之骄傲的不是其庞大的物质财富,领先世界的科技和教育,无与伦比的军事力量,而是创造这一切的机制,即权利相互平衡与制约的1787年宪法。而这种机制来源于欧洲启蒙思想家们的天才设计。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科学、民主、自由、平等、博爱。这也是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最先提出和倡导的人文精神。

  那么,欧洲启蒙运动是怎样兴起的?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有什么主要思想主张和重大影响?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感悟启蒙思想家们的睿智、创新、伟大和崇高。

  设计说明:这段话用独特的视角把学生引入深刻的思考,为叩开知识的大门作良好的铺垫。具有“凝神、起兴、点题”之功效。

  (二)教学结构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概念

  2、背景

  3、性质

  二、启蒙运动的过程

  1、兴起:17世纪发源于资本主义发达的英国

  2、高潮:18世纪中叶,以法国为中心,出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

  3、扩展:德国、康德

  三、启蒙思想家及其主要主张

  1、孟德斯鸠:法的精神

  2、伏尔泰:自由与平等

  3、卢梭:社会契约

  4、康德:人非工具

  四、启蒙运动的影响

  五、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

  (三)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课堂设问一、阅读课本回答,什么是启蒙运动(概念) 提示:17——18世纪欧洲兴起的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的运动。

  课堂设问二:启蒙先驱们用什么来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此时的反封建斗争有何发展? 提示:理性主义(理性的阳光);批判的锋芒直指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

  课堂设问三:什么是理性?

  提示:理性即思考和判断,它的核心是要用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是依赖天意或神意,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课堂设问四:思考什么?怎样判断?

  提示:人的权利;用科学的方法。

  老师总结:说到底是资产阶级宣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推崇普遍和必然的真理,用理性之光照亮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

  设计说明: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明确“启蒙运动”的完整概念,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基石。

  课堂设问五:启蒙运动为什么会兴起?(背景)(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请同学们模仿分析文艺复兴和西欧宗教改革背景的方法来分析一下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现实阻碍: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力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认识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课堂设问五:根据上述条件判断,启蒙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提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导入下一环节:上面我们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进行了分析。谁能由此推断出启蒙运动最早发源于哪个国家? 历史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即具体的措施看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2)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

  (3)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言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4)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2)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执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

  (3)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教学难点】

  1、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投影:孔子的故乡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子的人格和他工作的成绩,值得受到中国以及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一位美国学者

  为什么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会受到如此高的评价?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

  一、孔子其人(板书)

  (提出问题)孔子一生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如何概括? (学生活动)

  ①自学礼乐:15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书》《礼》《乐》,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已任。

  ②从政失败: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报复。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③周游列国:55岁时,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没被采纳。

  ④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重国,整理编订《六经》,专门从事教育。

  (提出问题)2.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

  (1)时代: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

  (2)影响:

  ①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

  ②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

  ③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④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二、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提出问题)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学生活动)

  A.思想:

  (1)“仁者爱人”:核心: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1)“克已复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3)“中庸之道”: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B.教育:“有教无类”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

  三、“万世师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提出问题)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学生活动)

  A.对中国:

  ①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②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

  ③“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c.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提出问题)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总结归纳)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在教育方面,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等原则。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在思想文化方面,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在政治方面,孔子周游列国,兜售“仁”“礼”学说。但孔子的思想代表了当时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主张挽救奴隶制,缓和阶级矛盾,他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孔子晚年退修诗书。孔子思想经过后来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有关说课稿模板8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吆喝》写的是现实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吆喝》一文介绍了老北京城街头商贩的吆喝声,那看似平凡、简单,不为人所关注,甚至厌恶的吆喝声,对作者来说,却大有__,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美好的回忆和怀念之情。学习__,要使学生体味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着无穷的乐趣,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同时,在老北京城,各种吆喝声随处可见,五花八门,但作者介绍起来却条理清晰,杂而不乱,学习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材料的手法,以及品味__的语言特色,是这篇__的重点所在。但是,如今的中学生对于旧式的“吆喝”是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条件,设计有关活动,如让学生走上社会,走上集市,倾听吆喝,搜集、调查、整理甚至可以学上一两句当地的某种“吆喝”。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认识、感受、热爱“吆喝”这门艺术。往昔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都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__以平易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蕴含的浓郁的生活情趣。

  2、教学目标的设定

  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要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揣摩品味__平易而又生动幽默的语言。理清__思路,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应注意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理解感受“世间万物皆学问,零零总总成__”的生活真谛。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通过速读、默读等方法把握__脉络是学习重点。创设意境体味__蕴含的浓郁的生活情趣,树立文化大观念,做生活的有心人,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1、结构、层次:从学生活动角度主要设计为三个环节:快速阅读——深入研读——选点品读。

  2、思路、理念: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育理念,我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学习习惯,采取圈点勾画法、交流讨论法、读写结合、情景体验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主的`对课文进行研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再创造”,让学生整体动口说动笔写,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合作学习精神。

  ①引导入境尽量简洁明快自然得体。

  ②明确目标为的是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并有利于学习活动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③阅读方法的指导,重在学生体验,新课标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师应该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是重点之一,而且是下一环节的基础,要视学生情况舍得花时间,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形式要多样。

  ④提问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这篇散文的写法及风格,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提高其整体把握、概括提炼的能力,做到从语言品味中领悟内涵,指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心地学习语言。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伙伴间的互动互生是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因此,这环节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提问质疑,讨论争辩。

  3、手段及依据:教学手段方面,设想运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做到实用、有效,不搞花样。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点作资料参考,图片画面的运用也仅为激发联想想像而设,坚定语文课堂“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立场。

有关说课稿模板9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

  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2.教学探究目标:

  学会搜集证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事物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对土壤中的动植物产生兴趣;能够如实的描述土壤中的动植物,尊重事实,养成实事求是的意识;

  学会倾听,愿意分享,乐于表达,小组间做到团结合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理解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准备:

  土壤、水槽(放土壤的容器)、放大镜、镊子、铲子、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出示土壤的图片

  土壤是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熟悉的是每天我们都能看见,在路上、在院里、在校园的角落。而陌生在于即便我们经常看到,但很少有人蹲下身来仔细的观察过土壤。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土壤以及土壤中的动植物。(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土壤随然在我们身边,但大多没有仔细观察过土壤的世界,调动学生观察土壤的兴趣) (二)观察土壤。

  1.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土壤。

  土壤中都有什么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观察,有针对性的做实验,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1:土壤中可能会有小生物和一些枯叶子

  生2:观察要仔细认真,有顺序,细致到每一个角落

  生3:放大镜是放大一些小东西的,镊子用来夹物体,铲子用来铲土,观察土壤里的动植物

  生4:在观察中要认真仔细,不漏掉每一个角落,要按一定的顺序,不要伤害土壤里的小生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测土壤中有什么,从而激发去挖掘的欲望,并让学生能够再说的过程中,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的想法)

  出示注意事项做补充。

  2.观察土壤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边观察边记录让学生及时留下观察后的证据,做汇报时有据可依)

  3.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二课时

  (三)研讨活动。

  1.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

  (设计意图: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组之间发现的种数可能会有所不同,认真仔细有序全面的小组会发现的比一般小组多一些,可以形成组间竞争,激发学生观察的热情)

  2.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动植物和土壤的“关联”的认识,即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认识,很多动植物都需要依赖土壤而生存) (四)拓展。

  用防水胶、木条、有机玻璃做一个扁的透明观察盒,往观察盒里倒满土并注意保持土的湿润。把蚯蚓或是蚂蚁放到土上,再铺一些嫩草和树叶,观察蚯蚓或蚂蚁的活动。

  (设计意图:拓展活动有效弥补了学生不易观察到的土壤下的动物生活情况。不同地区可以考虑“蚂蚁工坊”这一材料替换,但观察蚯蚓从观察环境的真实性和观察成本来看都更为适宜。)小学科学说课稿篇6

  ●说教材

  热胀冷缩是指物质遇热膨胀和遇冷收缩的性质。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有些水泥路在冬天的时候会裂开;茶壶里满壶的水在烧开时会有水溢出来等等。热胀冷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乒乓球踩瘪了,可以浸在开水里烫一下,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压力变大就会重新鼓起来;果酱瓶的铁盖子拧不开,我们只要把瓶子倒过来放在热水里浸泡一会,玻璃瓶和铁盖子放在热水里都会膨胀,但是玻璃膨胀小,铁盖子膨胀大,瓶口和铁盖子之间的缝隙就会变大,瓶口就容易拧开了。一般物体都会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只是有些物体不是变化比较小,我们很难看出来;有些物体变化比较大,可以用肉眼就能看出来。

  中班的孩子对周围世界的敏感性不断增强,他们会很惊喜地发现这个世界很神奇:为什么袋鼠爸爸会生孩子,我们的爸爸不会?为什么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外星球有没有和我们一样的小朋友?等等。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提出的问题也都是以“为什么”为主,他们关注现象,更关注现象后面的科学道理。他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动机去探究周围的世界,他们是勇于实践的探索者,会积极主动地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中班孩子对热胀冷缩的现象在生活中有遇到过,但是对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的经验还不是很系统,很科学,因此在中班开展“热胀冷缩”的科学探索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整合、梳理、提升这方面的知识经验,还可以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观察,让幼儿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理念。

  ●说目标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教学活动内容,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热胀冷缩的现象,积累热胀冷缩的经验。

  2.知道热胀冷缩与生活的关系,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其中“发现热胀冷缩的现象,积累热胀冷缩的经验”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我将提提供各种操作材料,在活动中通过幼儿猜测、操作、记录和交流来解决重难点。

  ●说准备

  根据活动的目标,我提供人手一份的瘪乒乓球三个、杯子三个、记录纸一张,每人两个笑脸贴纸,大记录纸一张,ppt 1.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瘪乒乓球、杯子,是为了让幼儿进行实验,感知热了能使物体膨胀的现象,这份材料很好地体现了《纲要》所提倡的“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让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记录纸的设计很简单,但是它的'提供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记忆实验的结果,让孩子有据可证,更让幼儿学会尊重科学的实践和真理。

  2.笑脸贴纸是让幼儿将自己的猜测或是实验结果展现在大记录纸上,便于教师和同伴的统计。大记录纸可以将幼儿的猜测和操作结果进行汇总,便于幼儿直观地了解同伴的想法和实验结果,并便于更好地进行相互交流。

  3.Ppt的内容是由一个生活录像短片“怎么办”和“热胀冷缩在生活中应用”图片组成的。录像短片是为了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图片是为了帮助幼儿扩散思维,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说过程

  第一个环节:引出课题

  采用看录像短片的形式,将生活中现实的场景展现在幼儿面前。通过一个小朋友的困难,激发幼儿帮助他的愿望,继而激发幼儿想出各种办法使乒乓球变圆。通过这一个环节幼儿的交流,教师能较好地了解幼儿积累的生活经验。

  第二个环节:猜测实验

  通过幼儿的猜测,让幼儿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在同伴和教师面前,允许孩子出错。

  接下来通过实验来证实自己的想法,让幼儿崇尚科学,形成让事实来说话的观念。当然,实验的过程是一个发现变化的过程,需要孩子仔细观察,从而发现“热胀”的现象。

  通过记录实验结果,让幼儿尝试简单的记录方法,学会看简单的记录表。

  在交流中,让幼儿了解同伴的想法和经验,促进幼儿间的交流。

  教师的小结是对生活现象的科学提炼,让幼儿初步感受科学的严谨性,了解物质的这种现象是“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三个环节:讨论交流

  通过同伴间的交流,让幼儿对自己观察到的生活进行表达,教师能从中了解幼儿积累的生活经验,也能引发幼儿对生活更积极地观察和探究。

  通过ppt的展示,图片的直观性更能让幼儿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是这么广泛,科学无处不在。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4-14

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05-06

小班常识说课稿 动物的尾巴说课稿05-07

《秋天》说课稿04-14

牛津8A说课稿 Online travel说课稿05-06

高教版乐理说课稿 跳动的节奏说课稿05-07

初二政治说课稿危险诱惑说课稿03-11

《松鼠》说课稿01-13

集合说课稿01-14

舞蹈说课稿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