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集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集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集合1
说教材
《飞向月球》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它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第一次飞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历,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激发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段,写了三名宇航员乘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第二段,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第三段,写人类发现月球很有开发价值。课文以“飞向月球”为重点,首先交代宇航员离开地球的时间和方法,接着写了宇宙飞船脱离地球引力产生“失重”现象后宇航员们工作、吃饭和休息时的情形,最后写飞船接近月球,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在月球上着陆。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1———4)小节,即“飞向月球”部分。
2、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准备
电脑、网络教室。
说教法、学法
一、谈话激趣法
学生学习需要激趣,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促进他们的发展。教学伊始,我与学生谈话讨论杨利伟的太空之旅,把学生带入他们感兴趣的世界,营造了一个感兴趣的“场”,使学生进入主动、专注的学习状态。
二、自主查找法
随着网络的`普及,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涉猎将更为广泛,更为开阔,跨越课堂的界限。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查找杨利伟太空之旅的自拍录象,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详细资料。学生亲自动手,对太空旅行的经历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筛选、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即拓展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合作探究法
整堂课的合作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合作欣赏,感受太空之旅;合作读文,感悟语言;合作探究,有相同问题的同学一起查找资料。三种不同的合作方式,从朋友合作到组内合作到自由选择合作,由点及面,由开放走向灵活,自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发挥群体的创新力量,使每个孩子得到不同层次的帮助和发展,在个体的自我满足中达成学习目标。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前阶段,我国宇航事业中取得了一项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你知道是什么吗?
2、如果杨利伟来到课堂,你想对他说什么,你想问他什么问题?
二、网络查找加深体验
1、教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进入精彩的网络世界,找到杨利伟叔叔,去揭开太空之旅的神秘面纱,领略其中的奥妙吧!你还可以约上好朋友一起查找!
2、学生用“google”搜索器,输入“杨利伟太空之旅视频”观看网上的自拍录像、图片和文字资料。
3、网络中的太空之旅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三、学习课文彰显个性
1、教师:其实,早在1969年7月日,美国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并在月球上安全着陆,迈出了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步。现在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出示课文)读到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课文,感悟语言材料。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感受。
4、全班交流,指导朗读重点句子。
四、课外拓展解决疑问
1、教师:除了课文提供的信息,你还想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哪些情况?
2、学生提出问题,找到与自己有同样疑问的同学一起上网查找资料,进行整理。
3、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与答案。
说课稿集合2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各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长相思》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文章中的一首词。可以说,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作者通过对眼前边塞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热爱。选编这首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词《长相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用掌握的方法学习古词。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感悟作者的思想之情。
三、说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突破重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诗歌的特点和学生个体差异,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朗读感悟法:
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的情景设置,让学生置身诗境,进入作者的内心,与作者进行对话,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法:有景、有情、有境是诗歌教学的基础。本节课中,我极力为学生创设诗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诗歌文意,享受审美情趣。
4、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两首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我们一起来背一遍吧!(齐背《泊船瓜洲》《秋思》)
2、我们学习前面两首古诗时,运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谁能说给大家听?(读古诗、知作者、解诗句、展想象、悟诗情)
这节课我们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长相思》
齐读课题。解析词牌名。
(首先我通过复习导入让同学们对前两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并引入本课学习古诗的方法。在此环节并对词牌名《长相思》进行解读,让学生对词有大致了解。)
二、初读古词,知晓作者。
1、初读提示:诵读全词,读准字音。
2、检查字音,指名读古词。
3、知作者。(生介绍,师补充)揭晓词人创作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通过初读自学掌握字词句,然后创设情景将学生引入这首词的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学词句,悟词情。
1、朗读古词,结合注释,理解句意。(将句意写在练习本上)
2、指名说句意。
3、师生交流。
(1)感读古诗。
师:作者的“身”在哪里?生:身在征途。
师: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齐读上半阙)
师:上半阙你读出了什么?生: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
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生:心系故园。(齐读下半阙)
师:下半阙你又读出了什么?生:将士们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思念家乡。(指名读,读出思乡之情。)
展开想象。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面?(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画面)
师:《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4、再读古词,感悟词情。(小组竞赛读。指名合作读。)
(首先我让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词意,指名说词意练习学生的表达能力,然后再通过朗读感悟法和想象感悟法进行师生交流,感悟和想象将士征途中的困难以及思乡之情。当学生理解这首词后便会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时我让小组赛读以及指名展示读来升华情感。)
四、板书设计。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读古诗
知作者身在征途抒发思乡之情
解诗句心系故园
展想象
悟诗情
说课稿集合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节知识无论是在课本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占很重要的地位。本节知识的学习不仅对前面学生并不十分理解的溶液加以理解,而且对以后的有关酸碱盐的一些知识的学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的某些知识点在考试中也占有一定的分量。同时本节课又是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手段来探究未知知识,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探究课。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举和探究的意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有关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液质和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微观认识。区分溶质和溶剂。
二、学情分析
基于新课程的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方式。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又是比较熟悉的,一些溶液、浊液是学生最常见的,学习起来略显轻松。同时学生又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指导学生采取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通过亲身体会感受学会如何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从而获得新知,进而转化为自己的个人经验。
三、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采取自主学习、引导—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的模式。
2、学法指导本节课比较系统的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对溶液的形成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思维观察,学会如何对比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最喜欢什么“水”,学生异常兴奋,争先恐后的回答。教师要及时跟进这些是水吗?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通过以上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刚才说到的这些并非水而是溶液,是我们平常接触很多的一类物质,那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形成的吗?
(板书:溶液的形成)
2、实验探究
(1)向20ml水中加入一药匙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后可进一步设疑:我们得到的糖水上下是否一样甜?此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①一样②不一样(下甜)据后一种结果,可将事先准备好的一杯糖水选取一位学生代表让其品尝上下两部分的糖水比较甜度。该学生回答品尝结果并由学生总结出溶液的`特征:均一性。
进一步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一杯糖水如果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何现象?若将此糖水密封外界条件不变糖会从中析出吗?学生讨论并回答后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成因。总结出溶液的第二个基本特征:稳定性。(板书: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及溶液的基本特征)
(2)实验9-2、9-3学生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及讨论交流得出:水可以溶解物质,它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汽油也可溶解一些物质。也可作溶剂。
学生活动①说出上述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②列举生活中的一些溶液并说出其中的溶质和溶剂:汽水、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乙醇汽油(此时学生可能会对其中溶剂和溶质的判断出现争论,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加以引导,举例论证)。
由以上问题引导讨论总结出:固体、液体和气体溶于液体时,它们是溶质,液体是溶剂,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若有水存在,无论量多少一般水为溶剂。
设疑:溶质A溶于溶剂B中请说出该溶液的名称(从此总结出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A的B溶液)出示几组溶质和溶剂让学生说出溶液的名称。
回顾前面所提到的一些溶液的名称(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溶液等)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总结:水做溶剂的溶液名称中省去溶剂水,换句话说没有提到溶剂的溶液溶剂均为水。
4、课堂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5、达标练习:
一杯食盐水中又加入了一些蔗糖并完全溶解掉,此事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6、作业:P331、2、3
说课稿集合4
说教材
本课是学习LOGO语言的基础性课程,主要学习随机数命令RANDOM。洪恩版《小学电脑高级篇》P83-84,教材中的内容非常简单,只有短短一页篇幅,所以我增加了一些教学内容。我把在LOGO教学中出现的几种随机效果仔细归类,挑选了设置随机颜色、随机长度、随机角度、等待随机时间等作为今天这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说学情
学生从9月份刚刚开始接触这个软件的学习,每周1课时。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命令,比如前进、后退、重复、左转、右转等,画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过程的编写刚开始接触,在本堂课之前,学生所能编写的过程执行结果都是一致的。今天的学习内容,可以让海龟执行相同的命令却显示出不同的结果,在课前我就相信这个学习内容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
说教学目标
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随机数命令的作用。
2.知道过程需要不断的`调试和修改才能逐渐完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掌握设置随机颜色、随机长度、随机角度等操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对自己及同伴在本堂课中的表现做出合理评价。
2.体验logo设计过程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理解随机数命令的作用。
2.掌握随机颜色、随机长度、随机角度等方法。
【教学难点】
1.在一个过程中多种随机效果的组合应用。
说教学过程与方法
整节课的教学环节分为五大部分。
首先是感知随机现象,从我们身边的引入到LOGO语言中的,这样的开始给学生埋下了疑问的种子。因为执行了相同的过程却看到了不同的结果,肯定能一下子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后趁热打铁马上组织学生探索奥秘所在,第二环节是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我事先做了几张简单的网页,将今天的主要学习内容做成“自学手册”,让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一起学习、讨论、并且及时尝试、反馈,进一步全班交流,在老师的组织下,得出四种随机数命令的组合使用效果。
第三环节是动手操作应用新知。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简单应用随机数命令,并且复习了EDIT命令和REPEAT命令,为第四环节作铺垫。
如果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随机数命令的使用方法及之前的一些命令,那么这一环节将是本节课最出彩的地方。学生可以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应用不同的命令组合编写出不同的“多彩星星”效果。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初步结论——>学生尝试发现疑问——>集思广益解决疑问——>再修改、调试过程,直到出现正确的效果,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过程的编写需要不断的调试才能不断完善。当然我也做好了另一手准备,万一学生在编写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程序普遍存在困难时,我也会及时调整策略:把交流演示环节改成指导点播。
最后是评价总结。我主要设计了一张学习收获表,从技术上、课堂表现上、对组内同学的评价上,请同学进行总结。
当然,实际的教学效果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因为从来没有在其他地方有机会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仅凭个人这几年积累的教学经验,设计了这样一节课,肯定会有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说课稿集合5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第六课中的第一个探究活动,本活动是在学生认识空气和知道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可以占据空间,为后面《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空气的重量》奠定基础。
二、动画导入,提出问题
在活动伊始,播放多媒体动画《乌鸦喝水》的故事,以旧知带新知的形式引入。这样导入,适合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心理特点,既能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更能使他们直观形象地看到瓶子里的石子多了,石子占据瓶子底部的空间大了,水就会慢慢上升,乌鸦就能喝到水。从而使“占据空间”这个抽象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什么叫占据空间。同时也是对物质粒子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的初步理解。
当学生知道液体和固体都能占据空间之后,充满幻想和好奇心的他们便会不由自主地
产生疑问“空气是不是也会占据空间呢”,从而自然过渡到实验探究环节:空气占据空间吗?
三、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再缓缓将杯子垂直移出水面,通过观察纸巾没有湿,来证明空气占据了空间。我认为该实验虽然操作简单,但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空气不可见,原实验很难让学生清楚的看到空气的流动。
(2)、如果实验时杯子不垂直,很难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3)、实验过程中,总有一些学生不小心把纸团打湿,从而影响结论的产生,同时,实验桌上散落着一个个湿纸团,既浪费材料,又不够卫生。
(4)、实验操作时,学生不小心会把衣袖弄湿。
因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四、实验改进
1、实验材料:
水槽、瓶盖上有小孔的无底塑料瓶、乒乓球、水、橡皮泥
(2)、这些实验变静为动,直观易懂,更加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学生不会把手甚至衣袖弄湿,操作简单又卫生。
(4)、拓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
五、演示实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我又增加了一组演示实验。
1、实验原理:
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占据空间。
2、实验器材:
烧杯、漏斗、双孔橡胶塞、集气瓶、弯玻璃管、乳胶管、夹子、水槽、气球、红墨水适量
3、实验装置平面图:
实验一实验二
在实验装置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密封效果。同时因为装置中,玻璃器皿多,学生实验时,要轻拿轻放,小心使用。
4、实验过程:
实验一:
学生应该有这样的经验,如果在这样一个瓶中装满水,再通过漏斗向里面注水,漏斗中的水肯定不能再流进瓶中,因为已经有水占据了瓶中的空间。
实验二:
5、实验效果:
(1)、增加的实验,把无形、无色的空气变成了看得见、听得着、摸得到的一种物质,学生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并占据空间,获得了生动直观的实验效果。
(2)、该实验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听觉、视觉,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全面地理解了占据空间就是挤占空间或防止空间被挤占。
(3)、实验简单,方便教师反复操作演示,有利于学生多次观察实验。
(4)、该实验方案更加完善,更加严谨。
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我还给学生准备了一个小魔术—烛火潜水(演示)。
六、烛火潜水
七、拓展延伸
课后探究活动:用什么办法能吹大套在瓶子里的气球?
说课稿集合6
我说课的题目是二年级《阳光》,也希望我今天的说课就像一缕阳光一样,带给您一天的好心情。下面我将重点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爱像一杯甜甜的蜜汁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灵,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爱,也要把自己用真情酿造的爱献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本单元(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关怀为主题,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人性的高尚和美好,其中本文文质兼美,意境浪漫,既充满了童贞童趣,在本单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讲述了(奶奶腿不好,小女孩佳子想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可是阳光不见了,她急得都快哭了,奶奶安慰她说:“阳光都跑到奶奶心里来了。在结构上,以小姑娘给奶奶送阳光贯穿一条主线,激发了学生对亲请的感悟。是一篇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佳作。
2、在本课中把生活作为教材的延伸,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感悟亲情,为了学生拓展学习资源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有助于回归单元主题。
二、说学情
孩子们每天被浓浓亲情包围着,哈哈哈细腻关怀,爸爸的几声责罚,爷爷奶奶的无比疼爱,成为学生学习本课的情感基础;孩子们或多或少一定有过馈赠亲友礼物的经历,他们对这一情景并不陌生,这是生活基础;另外二年及学生喜欢阅读,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不难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来,尤其是这样的故事,更是爱不释手。这是学习基础。
以上是我从情感、生活、学习三方面对学情的分析,我将根据这样的学情展开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理解奶奶的话。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促使学生感悟佳子和奶奶之间的爱。
3、联系实际生活,学会把爱奉献给身边的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这样三维目标的确立,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及文章蕴涵的深厚感情。难点则预设为孩子们能否学会把爱
心献给亲人。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法上始终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在教法上,我把重重的一锤打在“读书”上,让学生尽情地读、美美的读,在读中思,在读中悟,结合文中清新的情境图,促进学生想象。一段(小练笔),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感悟文章真情。
学法是教法的一面镜子,在学法上读----朗朗上口;想---天马行空;写---各有所悟。变被动接受为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孩子们会读、会想、会写,真正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会学的目的。
六、说教学设计
下面我将重点就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一)、巧设情境“激”兴趣
从学生已有的情感入手,迅速拉近了学生与本课的距离。让学生走入文本的第一时间就直奔学习的重点。
(二)、以读代讲“细体会”
确立“读为主线”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在读中悟文、读中悟形、读中悟情。我安排了这样三次侧重点不同的朗读训练:
1、自由读: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边读边画出佳子的想法。
2、抒情读。
3、重点讨论:“阳光都跑到奶奶心里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还会提出问题“阳光都跑到奶奶心里去了。”?为什么说此时的阳光指的是什么?通过小组讨论,孩子们明白佳子虽然没能把阳光带给奶奶,但她对奶奶的那份孝心,对奶奶的爱,就像灿烂的阳光一样,温暖着奶奶的心,让奶奶心里暖洋洋的,比见到阳光还高兴。所以奶奶说:“阳光都跑到我心里来了。”进而,一举突破了本文的难点。为学生情感的升华推波助澜。
这正是自由读——读出意;配图读——读出味;抒情读——读出情;重点读——读出神。这样深度的读书,让学生和文本之间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相信此时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也不再是无所事事的盲从者,而是一群跃跃欲试的学习乐趣体验者,相信教师教学设计理念
中的'回归学生,在此时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真正的给我们的学生一对试飞的学习翅膀!
(三)、联系生活“巧延深”
佳子小小年纪就懂得把爱心送给别人,她的爱就像灿烂的阳光一样,温暖着奶奶的心,让奶奶感动。观察一下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是你的同学,老师,想想他们需要哪方面的帮助,你打算怎么做呢?说一说。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课文是最好的范文”。其实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文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懂得生活中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双捧书的手,更需要一支勤于写作的笔。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指正,谢谢。
说课稿集合7
一、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语言发展很快,他们已不满足于会使用简单句来说一段话,而转向为词汇的丰富和会说一定的合成句,要理解掌握并且运用都需要经过一定场合的练习。而听说游戏就是用游戏的方式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教育目标以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述能力为主,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幼儿在听和说的理解和表达方面。听说游戏就能有意识地帮助幼儿练习,让他们通过专门的集中的学习迅速地把握
某一种句法的特点规律,并在尝试运用过程中提高熟练使用的水平。我选择的《盖楼房》这一听说游戏正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二、说话动目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帮助幼儿学习运用“χχ越χχ,就越χχχ”和“χχ越χ越χ”的句型。
2、注意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同伴的发言,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不重复别人的语句。
目标中提到:教师要帮助幼儿学习运用“χχ越χχ,就越χχχ”和“χχ越χ越χ”的句型。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这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说话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课前已学习过用“χχ越来越χ”的句型讲话。
2、鼓一面,录音带一盒。
3、两栋楼房墙基和可移动的楼层图若干。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在教学中幼儿更好的进行学习,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主要采用了倾听法、示范讲解法、游戏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
倾听法:教师敲鼓、放录音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学习兴趣。
示范讲解法:老师范讲能引起幼儿谈话的兴趣,并在谈话内容及语言表达上起到示范作用。
游戏法:在谈话过程中,如何使幼儿都积极发言,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幼儿对游戏本身有兴趣,用游戏法来刺激幼儿主动发言,克服困难,积极发言。
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说话动程序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环节:
1、设置游戏情境。
2、交代游戏规则。
3、引导幼儿玩游戏。
4、幼儿自主游戏。
第一环节,设置游戏情境。
活动开始时,教师以神秘的口吻对幼儿说:闭上你们的眼睛,用你的小耳朵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敲鼓,敲鼓的力量由轻到重,速度由快到慢。启发幼儿用“χχ越来越χ”的句型表述。接着播放录音,录音机里传出来的风声由大渐小,猫叫声由响到轻,狗叫声由轻到响。教师根据幼儿对已有的词汇经验,提出问题:你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表达?启发孩子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来表达事物变化的过程,如:风越刮越小,猫越走越远,狗越叫越响等。我可以请一些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来回答。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倾听法、提问法,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孩子们将听到用语言描述出来。“χχ越χ越χ”的句型,反映的是一个事物的变化过程,采用组织孩子倾听各种声音变化的差异感受事物的变化,创设游戏的情况。这种方式更能使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变化过程,也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为顺利过渡到下一环节作铺垫。
第二环节,交代游戏规则。
没有过多的去讲究环节上的花样形式而是直接通过语言向孩子介绍游戏
规则,这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比较容易,也能理解。我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楼房墙基图和可移动的楼层图引起孩子们了解游戏规则的兴趣。我说:“今天我们来玩盖楼房的游戏,不是用砖、水泥那些建筑材料而是让你们来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说话,回答正确的小朋友就
可以给你所在的这一小组盖上一层楼,看哪一组的小朋友盖的楼房高?”这是游戏规则一,规则二是提醒孩子注意倾听别人的`说话,不能重复同伴讲过的内容;规则三是不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谈话的孩子,说得不恰当或重复同伴语句的孩子,均不能给他盖楼房。
第三个环节是教师引导幼儿玩游戏。
教师面向全体孩子,鼓励孩子们运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编说完整的句子,进行“盖楼房”游戏活动。如孩子们会说“太阳越升越高”,“气越打越足”,“花越开越美丽”,“人越长越高”等,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时教师引导孩子思考比较两种句型,即“χχ越χχ,就越χχχ”及“χχ越来越χ”,让孩子认识区别,鼓励孩子仿照“χχ越χχ,就越χχχ”的句型结构,说出新的句子来。如“风刮得越大,树就摇得越厉害”,“天越黑,小明就越害怕”。活动中我设计组织孩子思考、比较两种句型是一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孩子在原有语言经验的基础上,习得新的语言经验,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性。从而强调了重点,难点在这也突破了。
第四环节,幼儿自主游戏。
这一环节,我采用分组“盖楼房”的竞赛游戏方式,先将孩子们分成两组,然后分别请两组的孩子用“χχ越χ越x”,“xx越xx,就越xxx”的句型创编语句,当某一组的某一孩子讲得正确又不重复别人语句的情况下,给这一组添上一层楼。最后,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楼房盖得最高,给最高的楼房插上一面红旗,表示这组小朋友齐心协力赢得了胜利。
在大班开展竞赛性的游戏活动,能提高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竞争意识、产生集体荣誉感,从而促使孩子更主动地参与游戏,发展孩子的听说能力。孩子们开展竞赛游戏活动中,除了鼓励孩子积极大胆的发言外,我还注意教育孩子发扬竞赛风格,与同伴友好相处。为了让每一位孩子都有练习参与的机会,游戏多玩几次,使活动生动、有效,孩子们成为真正活动的主人。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天生就喜欢各种小动物,渴望与它们亲近、游戏。我正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确定了本次活动。幼儿在妙趣横生的游戏中,了解猴子爱模仿的特点,发展幼儿表演能力。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4-14
说课稿05-15
实用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通用11-27
信息技术说课稿_说课稿03-20
《蓝树叶》说课稿蓝色的树叶说课稿05-18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模板范例04-20
诗歌说课稿11-08
金子说课稿11-08
《赶海》说课稿11-09
《坐井观天》说课稿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