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说课稿

时间:2023-03-04 08:28: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思想品德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思想品德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思想品德说课稿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

  今天,我以《体验 建构 生成》为题,向大家汇报《家乡的变化》一课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本课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家乡在变化》的最后一课。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的家乡(社区)”的内容标准第2条“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编写。与前面的“我爱我家”、“家乡哺育了我”及后面的“我的国家和我的民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来说一说。

  一、说教材

  1教材解读

  首先是教材解读(点击),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叫家乡。咱们中国人常常用“故里”、“故土”、“乡井”、“衣胞之地”来表示家乡。《诗经·小雅》中写道:“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母亲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人又用“桑梓”来比喻家乡。正因为家乡像母亲一样,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成长有着血肉相依的联系,所以,我们才更加关注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对学生来说,家乡这个概念可大可小,通过三年级《请到我的家乡来》等课的学习,我们已把家乡定位在江都,在第二课时课外延续时可将家乡的外延进行适当的拓展。

  我认为本课应着眼于“变化”二字,不能误读为“我的家乡”爱家乡,这原本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应着力于“体验”,而这一切的变化,并不是我呈现或直接告诉他,而是引导他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的,只有通过自身的体验获得的情感才是真正的情感,才是有效的情感。

  本着活用教材的原则,我对教学资源进行重组,先对文本研读领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有准备的,我也是有准备的,才能给他以启迪。

  2、教学目标

  备课之前,我曾在四年级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结果发现,非常热爱自己家乡的占28 %,而感觉一般约占 69%,不了解(或没什么感觉的)占 3 %。可见,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只是浅层次的,只有引导他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深切地感受家乡今昔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才能触动他心灵深处的琴弦,从而润物细无声地激发他的情感。

  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目标,针对教材内容和我校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能力培养:通过调查、访问、参观、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了解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

  ②人格塑造: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社会化。

  ③情感熏陶:进一步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拥护之情。

  3、教学安排

  本课的教学分课外实践体验和课内交流感悟两个部分,两课时完成。

  课前我重组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调查、访问和参观,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引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体验和课内交流感悟。

  根据遵循儿童社会生活等一系列原则,让学生在主体的参与中通过多种手段了解、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结构决定着一堂课中教与学的活动顺序,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活动,能否形成协同的教学局面,都与教学结构有关,因此,我从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现状出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框架:

  第一课时:课外实践体验

  音乐渲染 导入新课

  第二课时:课内交流感悟 交流互动 激发共鸣

  辩论交锋 升华认识

  链接生活 建构角色

  课外延续 引领实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外实践体验

  体会家乡的变化应建立在对家乡了解的基础上,一开始,学生可能会觉得一下子无话可说,或说得很少,我及时引导和点拨:要想了解家乡的变化,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再交流,知道可以采用拍照或摄像、实地调查、采访身边人、走访所在社区、点击互联网等方式,再进一步引导如何分配任务,从哪些地方去调查。

  这一部分设计理念: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视角去观察生活,让他们在主体的参与中体验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苦,从而达到关注社会,了解社会生活,获取真情实感的目的。

  第二课时 课内交流感悟

  接下来,我想比较详细地说说第二课时我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课堂分为五大板块

  第一板块:音乐渲染 导入新课

  歌曲《龙川情》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好歌龙川飞出来,好水流进我的`心。整个课在《龙川情》的音乐声中拉开序幕,我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有一个地名已流传了三千多年,有一个地方具有水的灵动,龙的神韵,在江淮大地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江都。

  缺乏情感是现行德育的一种机能性缺陷,因此,我觉得必须高度重视情感在个体道德形成中的地位和价值,《龙川情》又是一首富含江都乡土气息的歌曲,既为教学环节的展开创设情境,又为学生的情感升华作好了准备。

  第二板块:交流互动 激发共鸣

  小组用图片、照片、录音、录象等多种形式汇报调查了解家乡变化情况,对于家乡的变化,学生多数是从身边事感受到的,当学生交流时,我不置身事外,及时补充。

  我认为课堂绝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将这些交流、探索不断引向深入,不停留于表面的对比,而是要触动他心灵深处的琴弦,不断丰富学生的感知。

  在学生对家乡的变化有了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大家探讨:为什么会有这些可喜的变化呢?

  正是由于每个家乡人的努力,促使家乡的经济发展与腾飞;正是由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促使整个国家经济的腾飞。

  在经过充分的交流互动之后,我充满激情地说:这就是我们历史悠久的家乡!这就是我们人杰地灵的家乡!这就是我们日新月异的家乡!《龙川情》音乐再次响起,在音乐声中让学生设计一句广告语来赞美家乡。

  这一部分的设计理念是: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交流,努力形成师与生,生与生的多边互动,构建高效、立体的信息传输渠道,放大教学流程和效益。

  第三板块:辩论交锋 升华认识

  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发展,家乡的变化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烦恼?

  感受《高楼与花园》这首诗。

  让学生进行辩论。引导他们明白这些只是家乡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美中不足”,说不足是为了增强小主人翁责任感。

  在这里,我与学生达成共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着眼于长远的发展、科学、和谐的发展。

  第四板块:链接生活、建构角色

  我们在看到家乡变化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一番唇枪舌战后,静下心来想一想:怎么对待那些“美中不足”呢?完成表格。我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了表格内容。(出示)

  我校曾有一些同学发现农民焚烧秸秆以后开展了小课题研究,他们办手抄报、发放宣传单、采访农民、上报市政府领导,为家乡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生活化已成为21世纪德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之一。我认为本课的教学必须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领学生的现实生活,回答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种种困惑和挑战,为学生展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以达到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第五板块:课外延续 引领实践

  对于家乡今后的发展,你有什么好的创意呢?

  请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小课题,开展课题讲究。班队课上,将开展《让家乡的水更美》等主题活动,并将评出——慧眼小记者、智慧脑灵通和最佳课题组。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建构”,基于这种认识,我在本课教学的尾声,不是划一个圆圆的句号,而是给出一个开放式的省略号,为学生创建种种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唤醒”、“解放”和“引领”的功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以上是我的说课,真诚地希望能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指点。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思想品德课的开篇第一章,主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教育并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以满腔的热情投入生活,追求生命的价值。标题直接、简明地说明了本单元的生活主题。把本单元作为思想品德课的开篇是因为进行生命教育是教育自身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教育中不能缺少生命教育,缺少生命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另外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一些偏差。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心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的漠视,不懂得尊重、珍爱生命。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这一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所以这一单元的主题尤为重要,而且放在第一位置上。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以下知识:知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应该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认识人类生命具有独特性,每个人的生命都就有独特性。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并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知道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懂得实现人生的`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懂得如何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在此过程中培养其整合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新的生态道德观,善待大自然尊重其他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珍惜青春年华,激发创造有意义人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

  1、人最保贵的是生命 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

  2、人的生命在于创造和奉献,让我们的青春更美丽

  难点:

  1、 人的生命是独特的。

  2、人的生命在于创造和奉献

  四、说学情

  学生由小学生入到初中,在课程上有很多方面还不太适应,特别是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考试学科正式进入学生的生活,学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一门课程里学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粗或细都会有一定的体验和感受,但他们的感受不全面不深刻也不具体,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他们已有的认知和感受,通过体验教学通过大量的事实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体会人生的意义,并能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加以掌握。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节课知识的整合上还有一定的欠缺,通过深层次的学习,使学生能逐步建立起整合意识,培养各种能力。

  五、 说教法

  本节课作为复习课我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启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学法

  本节课我从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疏理巩固、拓展延伸、达标检测七个层次进行学习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通过导学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以及各部分的学习方式,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和任务,使学生学习起来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

  (二)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案独立阅读教材,完成对知识的探究学习。教师必须给学生适当的时间独立思考,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动脑思考的机会。

  一、自己复习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30分钟)。

  1、学生个人根据教师给的知识结构图熟读课本,并完成以下任务:

  (1)完成附表中指定任务,将所标题目在课本中找到并注明在卷子上。

  (2) 通过阅读课本学生独立整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3)将重点知识进行标记记忆记忆

  2、学生将重点知识在笔记本上做好记录

  (三)小组合作探究:

  对于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小组内合作探究出答案。

  (四)班级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之后,由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补充,师生达成共识。

  (五)疏理巩固:

  学生疏理本节课的知识,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并利用简单的选择进行巩固训练。

  (六)拓展延伸:

  通过综合训练达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对于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主要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结合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分析归纳。

  (七)达标测试

  为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达标检测题,这样可以便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查漏缺。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3

  一、说教学理念

  1、活动、民主、自由;

  2、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3、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4、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学会自我保护》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五课的内容,那么前一节从社会层面上讲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但是,这还不能完全防止对未成年人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所以未成年人学会自我保护显得特别重要,是第五课思想教育的落脚点。

  2、结构:

  防患于未然(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学会自我保护

  及时报警

  依法实施自我保护 学会请律师

  (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寻求法律援助

  3、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自我保护的必要性;

  (2)、依法实施自我保护的方法;

  难点: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4、教材的处理:

  (1)、基于生活中熟知的事例,设置任务与问题,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2)、拓展自我保护的技巧。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性,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

  (2)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依法自我保护的途径和技巧。

  2、能力目标

  (1)初步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防范侵害的意识和依法自保的态度;

  (2)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珍爱生命,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说教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展示案情设置情境冲突,引起师生讨论、学生讨论,在分析和研究案情的过程中,使学生体悟保护自我的方法,并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初步的法律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情境教学法。通过开展视频欣赏、案例分析等活动,我们的目的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理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3、讨论式教学:通过老师设计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展开师生之间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活动式教学: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

  五、说学生

  1、未成年学生,社会阅历较浅,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因而时常遭到不法侵害,怎样让学生增强掌握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是本课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2、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看,他(她)们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六、说学法

  1、运用"引导发现式"教学法。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判断、分析能力。

  2、合作学习法,使学生在思想的撞击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3、参与学习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在教学中适度地创造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七、说教学程序

  (一)、案例讨论,导入新课

  要把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有趣,首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在导课中我采用了一段视频案例,讲述一个中学生智斗窃贼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还能将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二)、情境熏陶,激发兴趣

  "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做到备学生,变难为易,由浅入深,基于此我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比如: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影片、《背戴》FLASH、及时报警的文字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根据情境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整体认知,掌握技巧

  通过感悟、总结,使学生在自我保护方面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学生体验,解决问题

  在课堂中我开辟了几个小栏目,如"自救智多星",让学生自主探究遇到自然灾害、遇到不法行为、遇到困难时的正确做法;"模拟直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打求救电话,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自护训练营",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既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在课程最后为升华主题,学生自我总结本课知识,依照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归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情感升华。

  八、说教学评价

  1、本堂课我认为自己教得很轻松,学生学得也很轻松,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漫画、录象短片的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了,使学生对本堂课感兴趣,选取的事例接近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还争着要说,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课堂教学内容更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课堂形式多样,教学效果好,做到了师生的互动和生生互动。

  在本堂课中我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探究问题的答案的可呈现多样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也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我们的教育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我们选择坚强》。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过程、评价和反思等几个方面谈谈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让我们选择坚强》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内容。主要介绍了坚强意志品质的表现及作用,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坚强意识。这节课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生分析

  现在有不少初中生由于家长的过分关爱,加之社会、学校、家庭忽视对学生坚强意志的教育,造成学生意志力薄弱,生活中缺乏明确目标,忽视日常小事上的管理,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引导学生主动锻炼意志品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特点和学生的思想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选择坚强,磨炼意志的信念。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坚强意志品质的表现及作用。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本节课教学。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意志品质的四点表现。由于不少学生意志力薄弱,存在“有没有意志力无所谓,照样生活”的错误认识,因此,把明确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教法:借助电脑、大屏幕等媒体资源,通过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二)学法: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广泛参与为主,结合自主学习法、情感体验法、合作探究法等学法实现三维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播放视频“直面灾难,选择坚强”,(插入视频)该短片是以玉树地震为背景,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图片,加上文字的简要介绍,再配以舒缓凄美的音乐,使学生能真切的感受到灾区人民在灾难面前坚强面对,自然引入本课的课题“让我们选择坚强”

  (二)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阅读,明确本节课要求。

  (三)新课教学

  1、坚强意志品质的表现

  为了更好的过度到本环节,我先通过大屏幕出示与坚强有关及相反的词语,让学生自我比较,看看自己是否是个坚强的'人。然后出示一组图片,其中包括各个领域的、具有坚强品质的人,结合文字的介绍,让学生简要了解他们的事迹,并总结他们身上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插入视频)

  在这一环节中,借助图片及文字介绍,使学生能直观形象的了解人物事迹,掌握人物的优秀品质,然后通过自学教材,进而得出坚强意志的表现,再利用幻灯片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了坚强意志会怎么样?以此说明坚强意志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教材内容,在小组中探究坚强意志的作用有哪些,小组活动后再出示幻灯片明确。

  为了加深对坚强意志作用的理解,我出示情境探究、漫画、教师赠言,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强化坚强意志的作用。

  3、当堂验收

  课件出示两道小问题,由于有些同学理解记忆的能力有限,对当堂学习的内容可能掌握的不是很好,因此我把这两道题目链接到前两张幻灯片上,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然后找学生回答,再由大屏幕出示正确答案。

  4、布置作业

  收集与坚强意志有关的图片、故事、名言等,并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出一期以坚强为主题的板报。这样既巩固课堂知识,减轻学生负担,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5、课堂小结

  让学生畅所欲言,共同分享本节课收获,教师适当补充和归纳总结。

  最后,在一段歌曲中结束本节课教学。歌曲选自“让我们选择坚强”,以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灾为主题,再现坚强的力量。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教学评价

  教师和各组组长采用语言的方式对学生的活动态度、合作意识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相对及时,主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的优点作出肯定,对学生的不足加以指点和修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扬长避短。

  (二)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多处选用抗震救灾的题材,以视频、图片、文字的方式,直观形象的展现了坚强的力量,又能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激发学生的爱心。

  不足:在情境探究这一环节中,部分同学有思想顾虑,不敢实话实说,这样就不能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想法,以至言行不一。

  改进措施:多鼓励学生说实话,课前教师多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增强学生体验。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题是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新天地 》第三课《生命的节奏》的第二框,它主要是从时间是生命的刻度,是人生最初也是最重要的财富,让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惜时间。教材设计首先从我们不能做时间的奴仆,而要做时间的主人。引导学生学

  会用“分”计时、区分轻重缓急、一心二用。

  这个课题是整个生命教育的重点。通过教学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利用

  时间。

  二、说教法

  (一)、导入新课: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朱自清《匆匆》

  (二)、讲授新课

  有人说,人们对待时间有各种不同的态度,求知的人抓紧时间,聪明的人利用时间,愚蠢的人等待时间,无聊的人消磨时间,无为的人放弃时间,懒惰的人失去时间,勤奋的人珍惜时间。

  问:你属于哪种人?你想作为哪种人?

  学生回答:略

  1、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时间?

  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再引导学生归纳。

  时间是生命的刻度,是人生最初也是最重要的财富。但我们不能做时间的奴仆,而要做时间的主人。

  2、用“分”计时。

  先让学生齐读短文“一分钟”

  教师提问:本杰明的做法是想告诉青年人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

  活动:1分钟能干什么?看谁说的又快又好?

  活动过程:略

  3、区分轻重缓急

  上中学了,许多科目的作业,还有一些必须处理的'事情,有时我们会顾此失彼,有时我们会顾此失彼,甚至束手无策,觉得无从下手,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将繁多的事情 排个次序。

  假如吃完饭后,从7点到9点有十项工作必须完成,这十项是: 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看电视,写日记,阅读书报或杂志,帮妈妈做

  家务、复习今天学的功课、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预习第二天的功课,和爸爸妈妈谈学校的事,给小学时期最要好的朋友打个电话。 问题:你如何安排这十项,写出完成的顺序。

  学生先排序,再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完成本节课同步指导练习。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自我新期待》,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说教材】

  第五课《自我新期待》是第二单元的重点

  1、本课设计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的。

  进入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我怎样适应社会?因而,认识自我是他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对自己提出恰当期待、完善自己为最终的落脚点。

  初中学生虽然十分注重自我形象,但往往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而忽视内在素质的培养,故而帮助学生认清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也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同时,引导学生从内在和外在两个维度来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将更利于学生分清主次,重视内在美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形成更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潜能”这一话题往往令人感到遥远、神秘,而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认识、发掘自己的潜能将令学生走向成功。同时,也会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新的阶段、新的起点,每个人都应对自己产生新的期待,确立相应的新目标,而这一目标应是在对自己全面、客观、发展的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及社会实际,由自己确立并把握的,因此,通过本课引导学生能有一个新阶段新生活的目标,同时为将来树立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奠定基础。

  2、课标的具体要求

  设计本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功能,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能力目标:

  1.学会构建知识体系,能根据老师要求建成本课的知识框架。

  2.掌握学案中各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

  知识目标:

  1、熟悉掌握第5课共三框题的知识点。

  2、整体把握本课知识结构。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与学习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知识点。

  教学难点: 掌握辨析题与选择题的题型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设置重、难点的依据:初一学生认识水平低,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系统把握知识的能力,规范答题的能力有待培养与提高,希望通过教学,能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编写、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例题导引法。引导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感悟形成理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清晰的认识自我整体形象,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主要是把学生放在具体的设计题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成果展示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说教学过程与教学反馈 】

  一、导入复习:

  (情境诱思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二、板书课题:自我新期待

  三、探究过程:

  (一)任务引领、明确要求:

  组织学生自读本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1 ) 组织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我复习我会学】

  (2)教师巡视(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做适当点拨,获取学生自学信息。)

  (3)小组交流、取长补短(达到“兵教兵”、 “兵强兵”效果)

  (三)你说我说、展示提升

  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或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疑惑,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从中真正体会到了成就感,从而树立起信心,找到自信。

  (四)、梳理体系、例题引导

  老师指导梳理知识点方法,一般知识内容都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思路展开的,依据思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再通过投影展示,全班交流,补充完善知识网络,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加强理解,为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打下基础。

  在例题引导方面,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选取了适当的试题,借助试题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加强对学生题型答题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分析答题思路,归纳同类试题答题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为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怎样学。方法的引导和归纳甚至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五)达标测评、巩固知识

  针对复习重点、难点,创设情境设计选择、辨析、材料分析等题型进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及时巩固答题方法、答题技巧,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和答题能力。

  (六)课堂小结、反思提升

  (学生回顾知识体系和训练题型,总结收获。)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反思,提高知识与能力水平。

  四、作业布置:

  课下请同学们制定一份详细的初中生活规划。

  板书设计:

  (略)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本人经验能力有限,本课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也希望老师们能给我更多的指点和帮助。谢谢!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7

  一、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定的。本框教学是初二上学期思想品德课第二课“生存环境呼唤保护”的第二框节教学,让学生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建设好身边的环境是一个初中学生应该有的基本素质。本框教材在第一框“自然环境”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人文环境”,教材涉及3个知识点,希望学生明了人文环境的重要意义,从而能从自身开始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鉴于作为初二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史,生活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去过祖国的名胜古迹,所以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进一步了解人文环境。其次,作为上海的学生学习了上海乡土历史、乡土地理,对自己的家乡会有更详细全面的认识,这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会人文环境孕育的城市精神,感受人文环境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能力:知道人文环境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类。懂得人文环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理解人文环境对人们素质提高有熏陶的作用。培养学生根据所学地理历史知识提炼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采集、课堂探究活动、小组合作讨论以及教师必要的点拨、引导,让学生领悟人文环境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文环境的探索,让学生领悟人文环境中包含的民族精神、城市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也是本课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体现)让学生初步建立保护和珍惜已有的人文环境的观念。激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为创建优秀的人文环境出一份力。

  二、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一共三个知识点:1、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2、人文环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3、人文环境对人的素质提高起着培育熏陶的作用。三个知识是有机的整体,分别从国家到城市再到自身,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体会人文环境的意义。第三个知识点是整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课堂教学分为4个环节,第一第二环节通过课堂活动,问题组织落实教材中的一、二知识点,第三第四个环节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具体过程如下:

  课堂导入:印度和中国古代的2首特征鲜明的音乐响起,让学生走进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从文明古国给人们留下的.文化瑰宝引出什么是人文环境,导入课题。

  第一教学环节:本环节主要落实教材中第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懂得人文环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教学以前面导入部分为基础,通过一个思考题自然过渡。思考题是这样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明没有断代。那么在5000年的中国历史中哪个文化古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这个问题是让学生从文化古迹追溯到历史,懂得人文环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及时引导、总结学生发言,比如长城既凝结了中国人的智慧又实体现了中华民族抵抗倾略,顽强拼搏的精神等。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人文环境中蕴涵的民族精神,贯穿民族精神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最后教师总结这部分内容,提炼知识点并板书: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

  第二教学环节:本环节主要落实教材中第二个知识点,让学生懂得人文环境是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教学以一段视频自然过渡,视频资料充分利用了学校外籍学生资源,讲述了班级的韩国学生希望有同学带他游玩上海,了解上海。从而引出这一教学环节的课堂活动“我带大勋游上海”。要求学生为班级的异国同学设计一条上海一日游的路线,让韩国同学从历史、文化、现代化建设等不同角度了解上海,并说明设计的意图。设计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利用上海乡土历史乡土地理2本已学的教材,从中选择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同时可以让学生参考书本的解释或者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说明所选景点代表了上海的哪些历史与文化。这个活动设计是希望学生通过回顾上海历史和建设,懂得人文环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教师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现代化建设等不同角度寻找景点,也可以提示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区域内寻找一些有价值的地方,比如卢湾区的一大会址等。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这部分内容,提炼知识点并板书:人文环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教学环节:

  本环节教学主要落实教材第三个知识点,理解人文环境对人们素质提高有熏陶的作用。教学从上海现代化建设体现的高度、速度和深度过度到洋山深

  水港建设的一段视频。视频集中讲述了一组洋山建设者不畏艰险,舍小家为国家的感人事迹,很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根据视频内容提出两个问题。问题一:“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感受?”目的是让学生总结洋山精神的内涵,体会到洋山精神的可贵,理解这种精神就是一种无形的人文环境,引出人文环境分为有形、无形两种。问题二:“如果你是处在洋山建设者的这种人文环境当中,你会以一种怎样的精神面貌来面对学习和生活?”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良好的人文环境对提高人的素质有培育熏陶作用。这一问题的回答,教师特别要做好学生各种回答的应对准备,比如可能有学生认为“大家都奉献,我就乐得享受,何苦这么累呢!”此时教师要做好引导,不能刻意回避,可以从个人奉献,集体成长,最终也有助于个人发展这样这个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来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第四教学环节:本教学环节是第三个教学环节的延续。因为第三个知识点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所以有必展开深入讨论,在理解人文环境意义的基础上,激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为创建优秀的人文环境出一份力。教学从洋山建设的总结自然过度到上海城市精神,过度语言如下:“洋山深水港的建设不仅是上海建设者的功劳,也与浙江、以及全国各地的建设大军密切相关。没有全国的帮助不会有现在的洋山。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一直以来都以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追求卓越。”接着提出课堂讨论题:“学习生活中我们如何来演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这部分讨论有一定难度,但是很有行为指导的意义,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明白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实际行动继承发扬上海城市精神,为创建优秀的人文环境出一份力。讨论发言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这样几个方面:1、海纳百川要有博大的胸怀,取百家之长。所以生活中要心胸开阔,有宽容之心;要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够以诚挚的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学习上要博采众常,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学习不同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博学才能专攻。做人要自信,有勇气追求卓越,这里也可以联系初二语文教学中的少年中国说。要敢于尝试,不怕别人笑话等。通过学生主体发言,教师适时的引导归纳,让学生充分理解良好的人文环境能提升我们每个人的素质,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实际行动中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的人文精神,创造一个更美的人文环境。

  总结全课:

  音乐声中,优美的语言结束全课。

  三、教学中相关问题的说明:

  1、教学内容的处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要学生理解人文环境对人的素质提高有培育和熏陶作用,特别是要学生能明白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我们的学习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的,让学生能在行为中落实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因此教学中我设计了2个教学环节,用了比较大的篇幅来解决这个重点难点,希望教学上能有深度。

  2、教学方法与策略:本课教学基本采用了问题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落实每个知识点。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展开都是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做充分引导和点拨,体现出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的结合。教学策略上考虑到动静结合,即有美妙的音乐又有丰富的视频,即有个人的思考又有集体的讨论。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

  3、教学评价:教学中学生发言比较多,所以教师对发言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评价中特别要注意一些生成性问题,如果和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或者和体现出学生思想困惑的一定要及时解决,并对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从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学内容要求分析、二教法学法、三教学活动、四板书设计、五教学效果预测。

  一、 教学内容要求分析

  《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是山东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第八个生活主题单元中第二个项目的内容。

  本项目内容体现的是课程标准中“一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一内容标准的要求。

  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本项目要帮助学生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如何做出正确选择。

  本项目内容由“要明辨是非善恶”和“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两个层次构成,分别介绍中学生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和在是非善恶面前如何作出选择的问题。两个层次从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到如何作出选择,从这样做的原因到怎样去做,符合认知规律。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和本项目的内容安排,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选择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不够成熟,存在着是非善恶标准不够明确,辨别是非能力差的问题,从现实生活来看很多中学生在盲目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在是非善恶面前作出一些错误的选择。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课的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对他们走好人生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

  【能力】

  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知识】

  懂得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 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开放性情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获取情感体验,构建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体验法、活动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情感激励法。

  说学法: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我计划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角色模拟等动态活动较多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探究学习。

  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我将结合教学活动加以具体说明。

  三、 教学活动

  本节课我通过两条线索引领课堂教学。以故事发展线作为课堂明线,通过设计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参与中,学会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情感生成线作为课堂的暗线,通过运用各种活动以及合情合理的教学评价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实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我将通过四个环节来来组织教学活动。

  游戏参与,诱趣入境;感悟选择,激情明理;情景体验,辨析导行;情感升华,明理践行

  ㈠游戏参与,诱趣入境

  上课后我让学生回答出自己的人生目标,之后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在实现人生目标的道路上,经常要面对很多复杂的事情,而且要做出选择。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有关选择的小游戏。”由于屏幕中只是显示了两个按钮,所以学生会对这两个按钮充满了好奇。在学生按键参与之前,我分别问他们:“你选哪一个按钮,你知道这个按钮按下去会出现什么结果吗?学生会回答不知道。我在此故意渲染:他们不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什么,那么我们看看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两个学生把按钮按下去出现的是不同的人生道路。学生参与完成后教师总结:“同学们,小游戏包含大道理,在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道路上,我们要面对各种是非善恶,而且必须要做出选择,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就会影响我们人生目标的实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一个好的开头,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这种游戏导课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又能够把游戏与将要探究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自然的导入新课。

  ㈡感悟选择,激情明理

  本环节主要内容是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承接上面游戏中出现的两种不同人物,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他们不同的人生选择。第一种通过一名中学生由于不能明辨是非善恶,难以抵制不良诱惑,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让学生感悟到不能明辨是非善恶的危害。第二种道路,展示出在全社会有相当感染力的任长霞的照片,让学生谈谈他所了解的任长霞从而感悟到任长霞善恶分明、刚正不阿,在是非面前坚持原则,勇于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从而成为一个人民群众爱戴的好警察,一个正直的人,高尚的人。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就是在是非善恶面前两种不同的选择,在这种直观的对比下,引导学生通过共同探究的方式认识到明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意义。

  本环节内容比较抽象,因此通过直观事例的展示,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合理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认识。

  ㈢情景体验,辨析导行

  本环节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此环节我采用了情景体验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三个情景故事,以一名中学生“小林”的故事作为情景发展的线索,引导学生在情景体验中学会选择,故事贯通有利于提高课的整体效果。

  第一个生活情景是小林和同学去公园游玩,面对留下的垃圾是否带走小林和同学产生了不同意见,提出的问题是:如果你在场你会作出什么选择,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判断标准,即道德和法律标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八荣八耻的标准来评判一下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行为。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同时渗透了法律教育,贯彻了思品课的教育目的。

  第二个生活情景是小林在网络上结识了网友,以“小林该不该去见网友”引导学生去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会形成认知上的冲突:认为去或者不去。对此我将做进一步引导:去或者不去我们很难统一意见是因为我们对这个网友的身份不能做正确的辨别。在这种引导下学生能够形成认识: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提高辨别能力。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探讨如何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拓展探究,得出结论。

  第三个生活情景是在网吧门前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小林和同学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此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模拟,两个同学在表演中表现出由于自制力的差异,从而做出了进入网吧和不进入网吧的不同选择。通过这样的情景模拟既渗透了心理教育,同时又使学生通过体验形成认识: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还必须提高自控能力。

  青少年网瘾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也是困扰家长和教师的一大难点问题,选择这种极其敏感问题创设情境,便于触动学生心灵,促使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关注了中学生的健康发展,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又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㈣情感升华,明理践行

  本节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选择,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从而做一个正直的人。

  我选取了丛飞的视频给学生以情感的激励,视频之后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被丛飞资助的一名学生,你最想说什么?学生会回答像丛飞学习,继承丛飞精神,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将来为社会多做贡献。利用丛飞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升华,目的就是通过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促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伴随着情感的激励,引导学生放飞理想,展望将来在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路上会遇到哪些是非善恶,又将如何面对?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使学生总结了本节课探究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为了体现出课堂学习的连续性,我设计了一份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写一份倡议书,这样的作业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把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明理践行。

  最后我打算做这样的总结:“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黑暗和光明两种境界。如果像我们在刚上课时做的游戏那样,我们不知道自己要选择的是什么,就很有可能把自己带进黑暗的世界。今天通过我们这节课的探究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一颗明辨是非的慧眼,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人生开关,已经能够分辨出哪个是真善美,哪个是假恶丑,我们只要坚定的把手放在真善美的开关上,轻轻按下去,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充满鲜花和掌声的光明前途。”这样的结尾和课前导入的小游戏遥想对应,既总结了本节课探究的内容,又体现出整节课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特点。

  四、 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了网络式的板书设计,每一个知识点,都是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充分的合作、探究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建构。板书的设计力求简洁、艺术,从要明辨是非善恶到如何做出正确选择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

  五、 教学效果预测

  各种活动的设置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的参与能力、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学生在情景的参与中进行了知识的自主构建,学会了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树立起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初步实现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专家和老师!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9

  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怎样与人相处》,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怎样与人相处》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课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一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本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我了解自己了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男生与女生、我与集体交往的内容等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是一些与人交往的哲理,是以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每一个人踏上社会学会更好地生存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学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五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与人相处中的方式。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与同学、老师和他人交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宽容、与人为善是交往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乐于宽容待人,与人为善。

  教学方法:活动法、讨论法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重点难点是怎样把握好与人相处中的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思想品德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实践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网上下载相关动画或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身边存在的一些有关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所出现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10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我是x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板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5个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是鲁教版《思想品德》三年制八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个框题。这一框题它从两个层次上描述了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一框题既是对上一课《我爱你,中国》知识的延伸,又为下面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框在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说目标、重难点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XX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民族。

  (2)能力目标: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立志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品德提高)。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将本科的重难点确定为:

  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我与祖国共命运依据是:因为继承民族精神,自觉维护祖国统一,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是本节课的重要价值追求,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落脚点,所以我把他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是:我与祖共命运既是本课学习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依据是:对于初二的学生对于祖国的历史现实和历史使命感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对于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我将他确定为本节课教学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三、教法分析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问题教学法,根据“思维总是始于疑问的思维规律”的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目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2、直观教学法,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张向榜样模仿学习,榜样的理论是无穷的”的要求,我利用多媒体,把教材文字变成可视的信息流。

  目的:增强学生接受知识点过程中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

  3、情景教学法,根据“情感教育理论”的要求,我在教学中,借助故事材料、实践活动和欣赏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情景。目的:以情感人,以情入理。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

  四、学法分析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会学习,因此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本框教学内容以及初一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学法指导是:

  1、指导学生结合学案研读教材。

  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指导学生用换位、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分析问题。

  目的: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学生广开思路,捕捉身边的事例。

  目的: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去认识问题,并能够学以致用。

  五、说教学过程,这个环节我将重点讲解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师生、生生的互助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的要求。本课的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激发热情多媒体播放歌曲《龙的传人》进而提出问题:即使身着洋装,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火热的那颗中国心引出课题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二)、讲授新课:这一部分五步进行:

  第一步、研读教材,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目标及重难点

  措施:

  1、让学生带着学案研读教材,提出疑难,提高课堂效率,

  2、在这一步中我要求学生在研读课本和学案的基础之上,用双色笔在课本和学案上标注目标重点、疑难知识,并完成学案上独学内容

  3、教师深入学生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解疑解惑,指导学生。

  目的:是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点,为学生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扫清知识上的障碍。

  (三)、合作探究,展示成果

  措施:

  1学友提出自学研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与学师共同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讨论、研讨,此间学生可以向同学、老师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可以自由发言解答。

  2、有学友再进行全班性汇报,学师补充。

  目的:让每个学生真正达到因互动而发展,因自主而精彩的目的

  3、教师穿插其中,解疑解惑,指导学生。

  目的:一方面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发现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提示或启发;另一方面,通过巡回辅导,发现共性问题或症结,为下一步探究、精讲奠定基础。

  (四)、探究和精讲的重难点内容。

  1、突出重点:“与祖国共命运”是本课的重点。(板书)

  针对这一重点内容

  措施:

  在这个环节上我我利用多媒体多媒体展示一组资料:林则徐虎门销烟、铁人王进喜、九八年抗洪,抗击非典的事例,学生思考是什么精神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勇往直前?教师引导点拨,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为什么要弘扬这种民族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究,师友间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从而得出与祖国共命运。

  目的:这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又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法和学法。

  2、突破难点:“与祖国共命运”是本框的难点。(板书)

  措施:

  针对这一难点,首先我采用通过课本上北京中学生参加“世界儿童为和平为未来”见面活动,要求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爱国事迹,思考为什么这位中学生会被称赞为“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样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引导学生讨论:作为中学生应该为祖国做些什么,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得出我们应与祖国共命运这个结论。

  其次我再让学生设计一句或一段话,抒发热爱祖国或期盼祖国统

  一、亲人团聚的情感。写完之后学生彼此交流,老师加以引导,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师生的彼此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目的:采用这种方法,通过紧密联系学生自身实际,让他们懂得只有与祖国共命运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道理。进而将所学知识落实为实际行动,真正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作用。

  (五)、及时巩固

  目的:学生在自学、合作探究中明确了许多基础知识、重点内容需要记忆巩固,所以我及时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快速将这些知识背诵下来,

  目的:让学生在最佳的时间内出现最好的记忆效果,让学生把知识抓牢。

  (六)、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措施:

  1、学生做互动练习题,并限定时间。

  目的: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有时间限制,学生就会有紧张感,行动起来会迅速一些。

  2、学师进行检查,教师抽查等,并及时公布反馈的结果,对学友、学师进行评比。

  目的:全员反馈,全员参与,“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激发学生的学生展示的积极性、主动性。

  3、展示,先是学生自我研究然后由师友共同探究完成,有学友回答,学师补充。

  目的:我这样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七)、七嘴八舌话收获、说小结。

  措施:让学生从知识、方法、体验三个方面谈收获,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目的: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

  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八)、作业布置:业的布置则依照本节课的安排,我布置的作业是:请结合自己实际说说作为青少年学生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懂得理解和宽容的人。除此之外,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把知识推导过程写在左侧,知识要点中间右,边实例应用。

  各位尊敬评委老师,本节课我努力贯彻“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让课堂“唤发生机和活力”。但仍然会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让我在今后的教学能够做得更好.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是苏人版教材第三单元第一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第二单元,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八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到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每个人都会产生一定的行为,体验到任何行为都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后果。

  2.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悟行为与后果的必然关系。懂得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理解行为不同产生的后果不同的道理。体验选择行为时要考虑后果。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法律上,人的行为有作为和不作为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思想品德是一门培养人的品德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滨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案例导入:播放视频

  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车祸?

  过渡:从中我们会发现行为与后果是有密切关系的。

  [探究平台]

  (一)关于行为

  阅读书P76海因茨的的故事,并根据要求进行分析。

  1.如果你是海因茨,你是偷药还是不偷药,为什么?

  这个故事最美好的结局是什么?并谈谈理由。

  2问:其实,面对如此复杂的道德情形,人的行为不只是“偷药”与“不偷药”的选择,评价的标准也不只是简单的对与错。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帮助海因茨,使他既放弃“偷药”与“不偷药”的痛苦抉择,又可以得到药物医治爱妻挽救她的生命呢?为实现这样的后果,海因茨还有其他选择吗?

  为了救妻子,海因茨还有其它更好的行为选择吗?(分组讨论后回答)

  过渡:海因茨的目的只有一个,但是他可能采取的行为是多样的。

  认真思考行为的分类:对照提示阅读课本P78第一段:

  1.从有无意识的角度看:有意识、无意识;

  2.从动机的角度看:善良、不道德;

  3.从行为的性质看:合法、非法

  4.从法律角度看:作为、不作为

  不作为,就是指法律要求做而没有去做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行为人有义务实施且可能实施而没有实施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其实质就在于:应当履行而不履行。

  举出三个生活中“不作为”的例子:

  I.警察接警不出

  II.父母不抚养、教育子女

  III.医生见死不救

  (二)关于后果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仅行为是多样而复杂,行为导致的后果也是多样而复杂的。

  [生活在线]一人闯红灯到底后果会多大?早7点40,湖塘武宜路路口。路口东西向红灯闪烁时,一位行人打头,七八名行人“殿后”,三两成群闯红灯过马路。违章者振振有词地表示:不就闯了个红灯吗,车流间有空隙,利用空余资源,没什么危险。可事实上,一个人闯红灯就会带动一群人效仿,车辆慌忙避让,本来就超饱和的路口,经过这一耽搁,车辆排起长龙,一条线上百余辆车停滞难行。

  [探究]

  行为可能的后果

  闯红灯

  随地吐痰

  沉溺于电子游戏

  ……

  [归纳]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会有行为。只要有行为就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不管是作为还是不作为,都会产生后果。只是有些行为会产生预期的效果,有些行为带来的后果会出乎人的意料;有些行为会产生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后果。而有些行为则有损于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有些行为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有些行为的后果可能不会直接表现出来;有些行为的后果会随着行为的发生而发生,有些行为的后果则可能在一段时间后产生。

  (三)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播放视频

  问:根据材料,谈谈行为与后果的关系应该有哪些?(书P79)

  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有的行为会产生一个后果,而有些行为则会产生多个后

  果,甚至是连锁的后果。有行为就会有后果,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后果。某

  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有的后果是一个行为造成的,而有的后果是由

  多个行为造成的。

  [情感升华]

  过渡:个人的行为是这样,对一个集体、国家也是如此,请列举一个集体(班级、学校)、国家采取的积极的行为,并谈谈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后果。

  (引导学生感受国家、集体积极行为带来的积极影响,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集体国家

  行为图书管理制、饮水制、值日班长制、学习互助活动等希望工程、义务教育、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蛟龙一号潜入深海等

  后果

  [小结]

  人的行为带来一定后果,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行为也会带来一定的后果。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国家在做出某一个决定时,一定要考虑后果,要选择正义的事,选择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选择对自己有利而又不会损害他人的事。七、结束语

  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12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研究的课题是《思想品德课中调动“学困生”学习内驱力的探究》,以下结合《理想伴我成长》这一课例谈谈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渗透。

  首先,本课依据课题论点及其实用性:本课作为是苏人版《思想品德》九年级课程的最后一课,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特定的意义。因此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学习内驱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显得格外重要。崇高的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不懈动力。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课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理想,了解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的道理,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

  然而,在课堂上,特别是我们农村初中的课堂上,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即学困生)对思品课堂参与度不高,从家长到老师再到学生的印象,思品就是划一划,背一背就可以了,忽略了思品课程的育人的功能。

  现代教学论指出: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乐学,要坚持全面发展,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改变教学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和片面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理性过程与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等情感活动的非理性过程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知识、技能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联系,从而在思品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内驱力。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认为: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主观能动的有一定层阶性的过程。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如何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内驱力是非常关键的。让学生发自内心想学、乐学成为了关键所在。

  基于上述的因素,研究者在课堂上着重研究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内驱力,课堂中做到三乐,即乐讲、乐学、乐练,讲学练相结合,增加课堂趣味性,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快乐轻松地完成课堂教与学任务。

  接下来就课题的研究成果如何在本课中的应用以及教学环节设计及科研成果的体现向各位专家老师汇报:

  本课围绕温故知新、火眼金睛、刨根问底、活学活用四个环节展开教学,层层推进,使学生掌握本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生远大理想。

  温故知新环节,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巩固,采用小组竞赛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小组之间互相提问、点评,增加课堂趣味性。

  火眼金睛环节,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出三个问题:

  1.什么是理想?按理想的内容分为哪几类?其中最根本的理想是什么?

  2.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3.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什么?

  问题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可以找出,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从而渗透先学后教的理念,做到乐学。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这个环节能够让全体同学都参与进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课堂中问题简单化,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内驱力。课堂上让小组成员之间互教互学,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及学习目标。

  刨根问底环节,主要把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采用一些简单的例子进行突破,使知识更容易理解,情感更容易接受。此环节就是课题中所涉及到的乐讲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懂得什么是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礼仪的作用。

  2、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知道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3、知道与不同名字的人交往应注意的事项。

  能力目标:

  1、辨别基本礼仪要求的能力。

  2、在不同情境中践行交往礼仪的能力。

  3、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礼貌礼仪要求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

  2、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落实礼仪知识,从而展示自己的风采。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初二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通过本册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理解如何与父母交往、如何与同学、教师交往、如何与不同文化北京的人交往,如何在网络中与他人交往。在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为人处世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其中形成良好的品德是根本。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懂礼貌、讲礼仪。讲礼貌、重礼仪是现代文明人的一项重要标志,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在社会,一个人展示给他人的首先是其文明礼貌方面的素养。事实上,一个人是否讲究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事,而直接影响周围的人乃至社会风气、民族尊严。因此,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了解现代社会的交往方式,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做有道德的人,必然要求做有礼貌、懂礼仪的文明人。

  四、教学对象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对礼仪有一定的认识,但这个认识还很不全面,而礼仪又无处不在,处处体现出一个人的'素养和风采,因此这课的学习对于和社会接触越来越多的初二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而且具备了有目的的去Internet网上查资料的能力,可以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和风细雨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展示南京四中学生的礼仪风采。(通过同学拍摄的图片和录像来展示)

  (设计意图:这些图片和录像来自于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反思自己的行为,顺利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

  设疑:

  A、阅读书P83关于小茅的案例,思考书中两个问题:

  1、小茅的行为与礼仪有关吗?请指出其不合礼仪的地方。

  2、对我们来说,有哪些基本的礼仪要求?

  B、试想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有礼貌,讲礼仪的人?

  归纳:

  1、如果不讲礼貌,会显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素养,不道德的人,影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2、不讲礼貌还会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很差。

  3、一个人不讲礼仪,不仅影响自己的形象,还影响到周围的人,他所在的集体,甚至他所在的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讲解:礼仪源于最初的人类交往,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现代礼仪既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一致,又与一个民族的传统相承接。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要求。

  自主探究:在网页上浏览,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礼仪

  (一)、社交礼仪涉及交往的方方面面,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例如,握手、待客、接听电话等,都有相应的礼仪要求。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使适应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

  1、称呼礼仪

  2、见面礼仪:

  3、书信布局上的礼仪:

  4、赠花礼仪:

  5、餐桌上的礼仪:

  6、……

  (二)、礼仪习俗

  A、中华民族的礼仪习俗源远流长,其中蕴涵着民族的根,我们应加倍珍视。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1、春节:

  2、元宵节

  3、端午节:

  4、中秋节:

  5、……

  B、中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又有自己的传统习俗,你知道吗?请你通过浏览相应网页,了解它们各自的相关习俗。

  1、泼水节:

  2、火把节:

  3、四月八节:

  4、……

  归纳强调:在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入乡随俗”。尤其不能违反民族禁忌,因为这会伤害民族感情,妨碍交往,影响团结。

  C、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接触到的人也越来越多,当然也包括很多外国人,为了更好的和世界接轨,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外国的传统节日,请同学们通过下列节日的一些风俗:

  1、圣诞节:

  2、感恩节:

  3、万圣节:

  4、……

  (设计意图:礼仪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种类繁多,信息量大,课上也没有充裕的时间逐条分析讲解,此环节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浏览相应的礼仪,既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学习相应内容,有的放矢。)

  讨论版:还有一个多星期,就要过圣诞节了,在过一个多月,中国的传统节日就要到了,但是,现在街面上,圣诞礼品是琳琅满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崇尚过“洋节”。对于此种现象,请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你喜欢过“洋节”还是“传统节日”?为什么?

  2、你了解春节的相关习俗吗?你对它的评价是什么?你了解感恩节的相关习俗吗?对于这个外国的节日,你又做何评价?仔细浏览春节和感恩节的相关介绍,思考这个问题。

  3、面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越来越崇尚“洋节”,而忽略了自己国家民族的传统节日,你做何感想,你能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上网查找相应资料,分组讨论,提交答案)

  归纳:每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的来源、特殊的仪式和特别的意义,对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个节日的相关习俗。节日也是一种文化,首先,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其次,对于外国的文化,我们不能一概回避,也不能盲目接受,而是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设计意图:如何对待中外文化是一个宽泛而抽象的问题,从日益临近的圣诞节入手,通过学生对待中外节日的态度,来引出讨论版的问题比较自然,比较贴近学生,让学生都有话可说。)

  设疑: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该遵循哪些礼仪规范呢?请你浏览网页上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与此相对照,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反馈练习:

  情境:

  上课:铃……上课了,小梅迅速回到座位,端端正正的做好,等待老师的到来,小明却依旧谈笑风生,还跟同座位说道:“看那个呆子,老师又没来,装给谁看啊!”

  中午:铃……下课了,同学们纷纷来到了食堂准备就餐。这时,就餐的队伍已经排得很长了,小梅非常守秩序的排队购饭,这时,小明神秘兮兮的拿着已经买好的饭来到小梅跟前:“怎么样,要不要我也帮你插队买一份啊!这样要排到什么时候啊!估计我都吃完了,你还没买到呢!”小梅答道:“谢谢!不用了,下次请你也排队买饭!”“笨蛋!”小明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午休:小梅在认认真真的进行自习,而小明一边引吭高歌,一遍在校服上挥毫泼墨,进行着自己的即兴创作。小梅终于忍受不了了,说道:“你能不能安静点啊?”“你算老几啊!管得还真宽!要不要我也帮你画两笔啊?”……

  放学:天已经渐渐黑了,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停车场,准备拿车回家,小梅推着车子往校门口走,身边穿过一道黑影,随之而来她听到这样一句话:“傻子,我先走了,你慢慢推吧!”等她回过神来,人影已经不见了。哦,原来那是骑车冲出校门的小明……

  请根据以上情境,分小组讨论,情境中的主人公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他们做错在哪儿?(学生分组讨论,提交答案)

  (设计意图:这些情境都是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学生对它们非常熟悉,通过对这些情境的辨别、分析,可以让学生对照自身,反思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现中学生的优雅风采。)

  小结: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是展示我们优雅风采和高尚品德的具体要求,也是我们与他人顺利交往的前提。当然,我们也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繁琐礼仪,而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传统礼仪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14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题是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爱生活》第 14 课《生命只有一次》的第一框,它主要是从生命的个性层面来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爱生命,教材设计首先从自然到人,引导学生探询任何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类的生命有别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是各不相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生命之情,为下一课题探讨生命价值打下基础,最后探讨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成长之路。

  这个课题是整个生命教育的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任何生命都应抱着肯定其意义、尊重其存在的态度,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

  二学生分析:

  (1)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一些偏差。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意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

  (2) 独生子女的独尊心态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他人生命与价值的忽视。

  中国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到九十年代初,计划生育观念已深入人心,我们面对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女子。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结构,及在这一特殊环境中形成的特殊的资源分配方式,使学生成为这一环境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优越的感受也容易导致他形成对他人要求过多、对自己反省太少的习惯。自己把自己当成中心,产生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着想的观念。这种观念与我们民主、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现代伦理存在冲突,非常需要对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意识方面的引导,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我的基础上,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价值,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学设计重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相统一的教改新理念,力求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课堂以活动串联,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主题之中,突出学生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启迪学生的独立思考,真正内化生命是多彩的、生命是可贵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所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主题探究法和游戏活动法。

  四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询生命的独特性,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热爱各种生命,思考和设计自己独特的生命之路。

  2 、能力:( 1 )逐步提高学生观察、辨别与分析生命差异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对生命存在的价值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反思,展示,设计与提升自我个性的能力

  3 、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任何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是具有智慧与思维的生命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人类生命和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

  2 、难点: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并由衷的热爱与珍惜丰富多样的生命。

  六,组织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阶段:

  1 、学生 4 人为一组,采集植物的相同叶子标本;收集本组同学的大拇指的指纹。

  2 、了解自己和相互了解同学的个性、品质、习惯、兴趣爱好、特长优点等等。

  3 、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印泥、一张白纸、一个放大镜、一张红色空白卡片;一棵小柏树

  (二)课堂教学过程:

  1猜测与想象:

  教师展示各种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图片上的物品(与指纹有关的高科技产品)。古今中外许多事实证明,绝大多数重大发明、创造都是先提出设想,即猜测,然后再进行验证、分析、推理,从而产生新的.发现。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一特点,通过猜测活动,迅速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指纹产品广泛运用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可信性。提出问题:同学们家里有没有用指纹锁?这里学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有,老师就要问:难道你不担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纹锁进去吗?二是没有,老师就要问:如果你家装了这种锁你担不担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纹锁进去?绝大多数学生回答不担心。老师进而追问:难道指纹真有这么神奇吗?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这一主题。

  2观察与探究 (1):

  首先让学生分 4 人一组收集指纹,运用各种手段观察探究指纹的情况;要学生用准备的印泥、白纸收集;并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形形色色的指纹。然后让学生来说说各组观察到的情况:指纹的大小、形状;螺纹的形状、螺纹的疏密、螺纹的弯曲度等等方面的差异。

  第二步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采集的各种“看似相同”的叶子标本,让观察学生所收集的叶子到底是不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有差异,请把它找出来。学生会从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叶脉等等方面比较、归纳。这种先收集相同的树叶,然后再找不同,实际上是运用了逆向思维法,它更能有效的说明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的道理。

  然后让学生在深入探究以上两个活动的基础上就观察与分析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总结出:“世界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3比较与归纳:

  各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差异,每中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有自己的独特性;动物有动物的独特性;微生物有其独特性┄┄。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异常精彩。 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和向往这美丽的生活。

  教师提问: 人类与其它生命体相比,具有哪些独特之处?让学生说说人类独特的本领表现在哪些地方? 这个问题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因此,绝大多数学生能尽情的表达: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人类利用智慧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等等都反映了人类独特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 人类与其他生命最突出的不同表现就是拥有高超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前进的坚定信念。

  在此基础上做一个 智力游戏,即:“展开你智慧的翅膀,编写我们人类的智慧的诗句”。按 4 人一组展开竞赛,先是组内选出一句最能反映人类智慧的诗句,然后全班评出最能反映人类智慧的诗句。 如: “虽然没有鸟的羽翼,人也可以飞上蓝天;虽然没有鱼的腮鳍,人也可以遨游海洋;虽然生活在今天,人可以了解亿万年前的过去;虽然生活在现在,人可以放眼美好的未来;虽然没有萤火虫的荧光,人也能将黑夜变成白昼;虽然没有猎豹矫健的步履,人也能日行千里;虽然没有大象强壮的臂力,但人也能移山填海;虽然没有蜻蜓的复眼,但人也能迅速发现和避开敌人…”

  这个智力游戏活动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诗句中又体现了学生间的独特差异性。

  4观察与探究 (2):

  人类与其它生命体相比具有独特之处。那么, 人与人之间有没有差异呢?通过“克隆老师的粉笔字”的游戏拓展学生对人与人之间“表里”都有差异的认识。 老师在黑板上随便写一个字,然后请学生上来模仿老师的这个字。通过克隆,学生感受到每个人所写的字都具有自己的风格,尽管极力去模仿他人,但依然带有自己的特性。

  字如其人,人如其面,各不相同 ,那么除了字写的不一样外,人与人之间还有哪些不同?展示双胞胎的图片,找不同。一般学生会从找出她们外表的不同,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双胞胎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通过双胞胎的外表猜一猜她们的性格。进而分析出双胞胎除了外表以外的差异,即性格,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等内在方面也具有很多的不同。并用这对双胞胎的自我描述(课前我让她们写好的)来验证学生的结论的正确性。使学生对人的独特性有一个“由外到内”全方位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在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方面的特殊表现是什么?为进一步推动课堂高潮做好铺垫。

  通过这个活动,尤其是了解自己在各个方面的与众不同性,使学生懂得独特的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从而深刻体会到你、我、他以及所有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为生命添光彩的激情。

  最后,送上老师真诚的祝福:祝愿所有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能力,开拓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

【思想品德说课稿】相关文章:

思想品德说课稿优秀03-21

初一思想品德说课稿11-25

思想品德说课稿范文汇总6篇07-10

二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12-08

关于思想品德说课稿汇总十篇07-02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说课稿01-14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说课稿5篇01-14

八年级思想品德《我知我家》说课稿12-29

八年级思想品德《享受健康网络交往》说课稿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