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说课稿

时间:2023-02-25 12:07:3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一年级说课稿1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说课稿14篇

一年级说课稿1

  一、 教材分析:(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愿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二、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会字“姑、娘、盼、治、啄、蚜”,会写“请”字。

  2、能正确的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好请求的语气。

  3、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体会请求别人帮忙要用礼貌用语“请”。

  三、 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课文内容进行总体把握。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好请求语气。

  四、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目标间的渗透,注重读、感悟、应用相结合。

  五、说教学过程

  (一) 棉花图片导入:

  1、直接导入:出示“棉花”。你认识棉花吗?请你来说说关于棉花你知道些什么?棉花又白又可爱,和小姑娘一样漂亮,我们亲切地称她为“棉花姑娘”,落实“棉花姑娘”的轻声。识记“姑娘”两个字。(简洁、自然地导入,让孩子马上关注到文本中来,而且又能参与进来,通过对棉花了解地交流,孩子既长了知识,又是对口头表达能力地锻炼。)

  2、 课件出示棉花姑娘图,夸夸棉花姑娘。(这样设计,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直观画面,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口头表达能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三遍课文总体把握文章,把文章读正确。

  1、 初步感知。示范读,问你听懂了什么?把孩子的回答汇总成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主要内容填空。(第一遍范读,目的在于让孩子在静心倾听中,对文本有一个总的初步印象,在交流中落实文章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落实字词关。(在字词学习中,我以五步教学法为基础,根据形声字、象形字地不同特点来进行教学,在巩固环节设计了游戏“七星瓢虫吃蚜虫”。并做了相应《语文课堂作业本》上的书面练习,旨在扎扎实实落实生字新词关。)

  3、 齐读课文。落实难读句子。(落实生字新词后,在齐读一遍后,我把重点落实在句子的读通读熟上,通过出示三个难读的句子来检测孩子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

  (三)品读课文第一段。

  1、仔细看图,观察得出“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许多可恶的蚜虫。”个别读,请小朋友听一听哪位小朋友读地好,跟读。(本着要最大限度地应用好课本这个教学资源的理念,让复杂、抽象的文字表达有直观图进行依托,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了图片,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棉花姑娘生病了,很难受,当一只只蚜虫在那儿飞来飞去,有小朋友甚至会失声叫出来,有了这种直观感受,那读出感情来应该容易多了。)

  2、此时,棉花姑娘有什么感受,她最想做什么呢?引出“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示范读,齐读,展示读。(让一年级孩子体会棉花姑娘的深深地期盼心情,可能有些难度,因此我选择了范读。)

  3、让你感到最难受的事情是什么?怀着难受的心情读读第一自然段。(任何情感的体验最强烈地应该是自己的感受。)

  (朗读能力的培养不能离开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在体验、想像中生发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品读第二自然段。棉花姑娘先请谁来给她治病呢?

  1、自己读一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棉花姑娘和燕子的对话。

  2、出示: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让女孩子做做棉花姑娘,男孩子当当燕子,你会帮她的忙吗?评一评,读一读。

  3、出示:燕子说:“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燕子后来有没有帮棉花姑娘的忙,为什么?

  4、在你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你能用好“请”吗?当你美术课忘记带水彩笔了,想向别人借时,你会说:( )当你把橡皮弄丢了,想请同学帮忙找一找,你会说:( )

  (在低段语文以读代讲的理念下,让学生当当棉花姑娘和燕子,在评、议中,孩子能够迅速找到技巧,读出感情。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让孩子学会用礼貌用语“请”。)

  5、看来“请”字地作用可真大,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

  ①仔细观察“请”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说该注意的地方。

  ②师范写后,学生练写。

  ③把写地好的字放到投影仪里,让学生评、议。(

  (让学生从看到说再到写,再反馈评、议,掌握汉字一般的结构规律,为写好汉字打下基础。)

  (六)连起来读读第一、二自然段,会背地站起来背一背。

一年级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遇到困难时要动脑筋。

  (2)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图画中的意思。一般的学生要求说清图中的意思和把整篇串起来。基础好的学生要求在此基础上能对语言适当加以修饰。

  教材分析

  (1)小白兔搬南瓜搬得满头大汗。

  (2)小白兔看到小熊骑着自行车经过。

  (3)小白兔把南瓜滚回家。

  重点难点

  重点:要求小朋友看图展开想象、说话。要求讲清图画中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难点:要求小朋友说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开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幻灯片、录音机、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看第10课上的三幅图画。想一想,这三幅图画讲了谁的故事?是什么故事?小白兔搬南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克服这个困难的?要求小朋友用几句完整的话表达图中的意思。

  2.看幻灯片训练说话

  出示幻灯片(1)

  (1)图上的小白兔在干什么?(小白兔在搬南瓜)

  (2)小白兔遇到了什么困难?(搬不动南瓜)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小白兔搬不动南瓜了?(小白兔搬得满头大汗)

  (3)学生练习说话。先自己说几遍,然后个别点名说,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出示幻灯片(2)

  (1)小白兔看见谁来了?(小熊)

  (2)小熊是怎么样来的?(骑着自行车)

  (3)小白兔为什么开心的笑了呢?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活跃课堂的气氛。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

  (4)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不错。那么,小白兔最后用了什么妙计呢?出示幻灯片(3)--原来小白兔是滚着南瓜回家的。

  (5)小朋友想一想,小白兔是怎么想到这么好的办法的呢?(在提示幻灯片(2)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脑筋。)

  (6)练习说话:“小白兔想自行车的轮子是圆的,可以滚。南瓜也是圆的,也可以滚。”

  (7)看谁能完整的复述这幅画。(小熊骑着自行车过来了。小白兔想小熊的自行车轮子是圆的,可以滚。南瓜也是圆的,也可以滚。)

  出示幻灯片(3)

  (1)小白兔是怎样把南瓜搬回家的?(滚回去的)

  (2)学生练习说话:“小白兔把南瓜滚回家了。”

  3.连贯三幅图画说话

  让学生在各自的座位上练说三幅图画的意思。(小白兔在搬南瓜,可南瓜太重了。小白兔搬得满头大汗。这时,小熊骑着自行车过来了。小白兔想小熊的自行车轮子是圆的,可以滚。南瓜也是圆的,也可以滚。于是,小白兔滚着南瓜回家了。)

  4.出示图片

  (1)指名叫小朋友表演小白兔搬南瓜的场景,并且进行对白。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巩固小朋友的记忆。

  (2)如果小朋友遇到了困难该怎么办呢?(开动脑筋)

  (3)对小朋友的表现有所评价。

  5.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小朋友都能仔细看,认真听,大胆讲,学得不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象小白兔一样,遇到困难能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在说话训练时要结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要加以约束。当然,要适当的进行引导,使学生的思路沿着教师的要求步入“正轨”。

  看图讨论想象,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有效手段。动画式的幻灯片教学,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个较好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身临其境的学习,也是一个较好的提高记忆的方法。

  6.练习

  要求学生把书翻到练习5。在课堂内完成练习1-4题。(巩固前面学过的知识)第5题留作家庭作业,下次课请小朋友说说“春天在哪里”。(训练小朋友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一年级说课稿3

  教材简析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内容。教材首先出现实际场景——生日聚会,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整理,初步学习统计,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材还安排了“想想做做”,内容是整理小组里小朋友最喜欢吃的几种水果的人数。目的是让学生相互协同、合作学习,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体会统计的过程及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

  教学难点是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统计》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4.学会有序观察、有条理地思考。

  5.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流程

  一、提供质疑的时机,唤起“主角”意识。

  师:小朋友,你们每年都过生日吗?过生日时你邀请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妈妈是怎样为你过生日的呢?(出示主题图)今天是大象的生日。看了这张图,你们想提什么问题?

  生: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给大象哪些花呢……

  【这一层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过生日这一事件,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通过生生互问、师生互问,实现角色转换。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

  二、提供探索的机会,激活“主角”意识。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分类理一理。

  师: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那么谁又能解决这些问题呢?你能一眼看出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只吗?怎么办?(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说说。)

  生:只要把小狗放在一起,小猴放在一起,小猪放在一起。(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操作,把小动物分类理一理,在实际场景图上找到一个动物,就在下面摆一个动物。)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分类整理,有的学生将小动物分类后摆成一堆一堆的,有的'学生将小动物分类后一个对一个排成一排一排的,有的学生是从下往上排的,有的学生是从上往下排的。

  哪种摆法比较好?通过比较,学生知道摆成一堆一堆的不能很快看出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只。而将小动物分类后一个对一个地排好,就能比较容易地看出每种小动物有多少只。[小

  师:分类后一个对一个地排好,我们就说是“分类理一理”。

  【这一层次让学生自己来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操作与实践去发现、经历和体会分类整理的过程,从而形成表象,激活了“主角”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语言描述。

  看了这张图你能告诉大象什么呢?请你和同桌说一说,同桌在说的时候,你要仔细听,听听他说的是否和你说的一样。(学生互相说。)

  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认真,现在谁能站起来响亮地说给大家听。

  像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借助语言可使动作思维内化为智力活动,让学生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反复描述,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操作表象的形成,同时激活了“主角”的评价能力。】

 2.独立操作、体会过程。

  师:红花、黄花、绿花、紫花各有多少朵呢?请你从附页中把它们剪下来,分颜色理一理。

  学生汇报分类整理的结果。教师在四种颜色的花下板书花的朵数,再画上线,并让学生说说从表中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再指名说。

  师:……我们把小动物分类理一理,把花分颜色理一理,这就是统计。(揭示课题:统计)

  【这一部分通过独立操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进一步培养“主角”意识。】

  三、创设选择的空间,积淀“主角”意识。

师:小朋友真聪明,为了奖励大家,大象拿出水果招待大家,你喜欢吃哪一种水果?把它从附页中剪下来,以组为单位理一理,并说说从这张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给学生提供一些贴近生活的统计表,如“听课老师年龄统计表”、“小组男女生人数统计表”、“本节课教具、学具统计表”等,让学生进行调查、整理。学生可以独立做,也可以合作做,然后把自己最为满意的一张表介绍给大家。

  【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培养学生的选择意识和选择能力,对学生以后适应社会甚为重要。在这一层次,教师为学生创设选择的空间,让学生体味自由选择的轻松和快乐,这是积淀“主角”意识的有效方式。同时让学生统计喜欢吃水果的人数,也使学生初步感受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四、赋予总结评价权利,丰富“主角”意识。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么学到的?

  【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主角”意识。】

一年级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围绕小学生每天早晨生活常规,将

  一组词语组成了韵文让学生认读。内容是:太阳闹钟小

  鸟/穿衣下床起早/刷牙洗脸早餐/上学升旗做操,

  四组排列整齐的词语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忆。

  课文配以相应的图画,不仅能使学生借韵文形式和情境图识字,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认识事物,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写“鸟”字,认读其他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按顺序仔细观察图画,能把图画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初步训练学生健康的生活常规,培养良好的自理能力,努力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本课时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鸟”字。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要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以读促讲,以讲促读”的教学方法,辅以直观教学法,联系生活等手段组织教学。

  学法:在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通过“读--思--说--读”的方式来学习韵文,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自主交流,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指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说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画出当上小学生后一天中你最喜欢做的事,并用拼音写一句话。(这个课前作业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了选择的余地。)

  四、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

  (一)、借助音画,激情导入

  1、听《上学歌》,会唱的可以一起唱。

  2、你为什么要来上学?

  3、小组交流绘画:当上小学生以后一天的生活并读一读写的句子。

  (直观具体形象的画面展示,伴随激情的对话和优美的音乐,将识字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的富有情趣的识字环境,使枯燥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由发言,展示识字途径

  今天,老师把大家喜欢的词语都收集在一块了,咱们一起走进早晨的生活,去学习喜欢的词语,好吗?(课件出示全文)这些字你认识吗?

  认识哪个就读哪个。

  还没学呢,怎么认识的.?

  (简单一问,展示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方法及途径。对这些学生是极大的鼓舞,对其他孩子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想在课外多识一点字。)

  (三)、自学词串,整体感知

  课堂上还有这么多字不认识,怎么办?

  1、小组里读读生字,会读的读给大家听,不会的互相帮助。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照顾到全班所有学生,让他们都获得发言权,特别是一部分胆小、后进的学生,也能在组内得到表现的机会,而不是让课堂成为几个优秀生表演的舞台。同时,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是释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

  2、开火车读 ,六列火车同时启动。

  (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内容后,开火车读,六列小火车同时启动比赛读。更好体现了小组学习的团结互助性,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四)、逐行学习,说话练习

  1、教师引导,学习第一行

  (课件出示鸟叫,闹钟响)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觉呢?

  你们看,图上画了什么呢?(课件出示图片1)(调动学生的眼耳等多种感官,增强识字情趣,使之出现思维异常活跃,情感特别丰富,识记创新能力较强的状态。)

  太阳公公张开了笑脸,小鸟唧唧喳喳的叫着,闹钟也响了,好象在催小朋友们赶快起床呢!

  (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随时评析纠正。

  齐读。教师评价小结,老师也感受到了这是一天生活的开始。

  2、小组互帮,学习第二行

  组内观察图画,练习说话

  一起拼拼生词,读一读

  说说哪些生字最易读错.最后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3、集体自由发言,共同学习三四行

  观察图片,说说顺序(先……再……然后……说话训练,同时结合生活常规教育)

  自告奉勇,读读生词

  当当老师,评价优缺

  做做演员,朗诵表演

  第四行同样采用集体自由发言的方式学习.

  (从教师引导-小组合作互帮-集体自主学习,由扶到放,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的规律和方法。对学生的朗读、说话、表演等学习活动,应采取积极、肯定的评价,要“准备好一百顶高帽给你的学生戴,让他们天天带着荣耀回家。”低年级学生尤其需要教师的赏识,以增强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

  (五)、再读韵文,体会韵味

  (出示整篇韵文)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虽然是一个一个的,可是你们串起来读啊,让人觉得很美,就像是一首小诗,所以我们叫它韵文。轻声读一读韵文。

  你们读起来很上口,很好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课件出示韵母变色)

  瞧,发现了什么?原来第一二四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怪不得读起来这么顺口呢!

  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强调韵尾,做动作)

  老师读得怎样?

  老师为什么能读得好呢?因为老师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过电影,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多美又多有趣!你们想试试吗?(放flash)(通过放电影这一形式来指导朗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树立了模仿的榜样,同时也教给了朗读的好方法--想象朗读法.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看完动画,提出要求:小朋友们也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过电影,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读通顺,还不能一字一顿,也不能拖腔。

  齐读。指名读。(在学生诵读时,不光要求他们读正确、通顺,还要防止一词一顿,也不能拖腔,速度要适中,语气要轻缓,最后在背诵中积累语言。)

  在朗读韵文的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在这些词里,你最喜欢哪一个?用它来说句话。两个呢?三个呢?(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练习用上一到三个喜欢的词逐渐把话说具体。)

  (六)、利用游戏,复现生字

  六个小组来比赛,每组选一个小朋友上台背对屏幕猜词。然后逐个出示生词,其他小朋友可以用动作、语言来描述,猜的小朋友从生字卡中把这个词找出来。答对小组得金星。

  (利用游戏形式,复现生字,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本课的生字。)

  (七)、 掌握姿势,写好汉字

  首先我请学生回忆写字时的注意点.接着

  1、唱写字歌,作好写字准备。

  2、(出示“鸟”字)古时候的人看见小鸟的样子,造出了“鸟”字,请你仔细瞧,发挥你的想象,说说它的哪些部分和小鸟很像?

  数数有几笔?

  找出已学过的笔画。

  学习新的笔画,书空。

  3、在田字格中边范写,边讲解要点。

  4、在习字册上描红。

  (在写字教学中从描红入手,仿临结合,在书写过程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在内容上做到难易区别对待,不平均用力,力求事半功倍,低耗高效。在写字过程中,努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最后在评价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

  (八)、扩展延伸,发展思维

  1、小组讨论交流爸爸、妈妈、爷爷或奶奶早晚或星期天的生活常规。

  2、集中交流,练习仿说(可以用自己的话,能模仿书中的词串练说更棒,可以是一句或多句)。

  如:爸爸的晚上

  落日门铃回家

  晚饭洗澡看报

  电视脱衣睡觉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从教材入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练习仿说,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练说中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思维的多维性,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言给予相应的鼓励。)

  (九)、作业

  必做题:

  1、临写鸟字四遍。

  2、背诵韵文。

  选做题:

  1、学着文中的图画画一组家人(爸爸、妈妈、爷爷或奶奶等)晚上或星期的生活常规。

  2、学着文中的图画,拍摄一组家人(爸爸、妈妈、爷爷或奶奶等)晚上或星期的生活常规画面。

  ( 作业采用自助餐式的,有必做题和选做题,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等择题而作。作业设计注重对字词的巩固和对课文的适当延伸,并从一年级开始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尝试。不追求结果,重在过程参与,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选择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年级说课稿5

  一、说教学背景

  1、说教材分析:

  我所说的教学内容出自首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中的第四课。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属于历史常识,是从灿烂的历史文明角度来看世界。具体到《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这一主题,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一,古老的丝绸之路,其二,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在两部分中又都包含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内容,我把本主题从新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部分进行教学,每部分中都介绍路线的开通、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我将有关陆上丝绸之路的内容(即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友好使者张骞、玄奘的故事)做为第一课时,也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

  这样做,能在第一课时中既让学生清楚认识丝绸之路及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又能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第二课时的时候孩子们能应用第一课时中用到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是以一种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2、说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仍有片面性;好奇心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

  他们已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接触了一些相关的信息,他们对丝绸之路这个名词有印象,但是不太清楚丝绸之路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对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张骞也是知其人但是不太知其事。因此本节课上,既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浅显的已有知识经验,充实和丰富学生对丝绸之路及丝绸之路上友好使者的认识。

  3、说教学方式与手段: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本课时采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说教学目标:

  目标确立的依据: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依据以上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本课教学内容特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查找、听、读故事、小组交流、说感受等方式,使学生知道丝绸之路及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张骞、玄奘;培养学生读图及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会丝绸之路开通的艰辛及开通的重要意义,认识、理解不同文化的交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体会平等、友好往来的重要。

  在以上教学目标中,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知道丝绸之路的简单知识,二是,体会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的艰辛和重要意义。第二个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通过以下五个环节完成。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使用的是“看图片说一说”的活动,我出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让孩子们认识就说出名字,从学生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顺序效果)

  2、“你们知道吗,它们在过去还有一个名字,一起看看!”(遮挡功能的使用),让孩子们再读一读。这时孩子们会很自然的想到:他们为什么还叫这样的名字啊?在孩子们表达出他们的这种感受后,我说“它们这样的名字和它们的来历有关系。”

  3、(下拉图6)指图说明:“它们来自我国古代的胡人生活的地区,在我国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为胡,来自那里的东西就被称为胡瓜、胡豆了。古时候,还把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区称为西域,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及其以西的地区。”进而提出问题“那么在古时候,这些胡人的物品是怎么来到中原地区的?”

  引出本课的重点学习内容丝绸之路。板书:丝绸之路。

  4、通过和学生的谈话“关于丝绸之路,你知道些什么?想知道什么?”了解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

  (用学生熟悉的物品图片引入,激发兴趣,开始新课的学习。)

  第二个环节,认识丝绸之路,是通过看路线图,查找、交流的活动完成的。

  1、我充分利用了课本提供的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图7),将图提供给学生,并引导全班学生共同交流“看图的时候,我们应该先看什么”(明确看图要先看清图的名字、图上方向、图例,然后再看图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你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组织2人一组的学习。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本环节教学是在学生2人一组的自主读图活动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使学生获得丝绸之路的出发地、到达地,丝绸之路到达的范围等知识。培养学生读图,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补充到“丝绸之路全长有7000多千米,联系了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是一条线路长,范围广,所到的地方多的道路,它是联系东西方的重要通道。”从而落实了本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

  第三个环节,了解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是通过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这样三个活动完成的。

  1、听故事前,先用课件出示图8,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张骞这个人,进而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张骞手里拿的叫“节”,节是代表使者身份的信物,使臣持节就表示是国家派出去的,现在“使节”一词还在使用。(通过此介绍,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文明对现在的影响。)

  2、“张骞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你知道为什么吗?”引领后面的学习。

  3、讲故事,教师就结合图9讲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故事。让学生听故事时带着这样一个任务:“边听故事边想一想:从这个故事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

  利用拖动复制功能,将故事中重要地方停顿,更明确张骞出使路线。

  教师在故事讲到“张骞从长安出发,向西行进,一路上他们必须走在崇山峻岭、人烟稀少的地方”时,出示图10,故意停顿,让学生此时此地设想一下:“张骞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或危险”。帮助学生体会张骞出使西域途中遇到的艰辛。

  4、在听完故事后继续追问:张骞没有完成联合大月氏的任务,他是不是白去了?说说你的理由。

  (在本环节中,我用故事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回到了xxxx多年前,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了解张骞这个人,了解他不怕困难、信念坚定的个人品质,设身处地的理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艰辛,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突破了“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的艰辛”这一难点。)

  5、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学生阅读的是课本78页上“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文字”,读后,不仅让学生说一说“知道了什么”,还进一步引导学生算一算“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距今多少年了?”出示图11,学生从图中标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年份公元119年、标出现在的年份xxxx年,然后在白板上进行计算第二次出使西域距离今年多少年。

一年级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二、说学情

  一年级学生才入学不久,好奇心强,对数学、游戏、创新思维等有特殊的兴趣和爱好,他们前一段的数学学习中打下了一定的数字基础。所以,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较容易。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学习技巧,还必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0的数概念和10的组成,体验数学在身边。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从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

  五、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10,建立数感。

  2、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认识规律,本课的教学从直观到数学抽象,从生活到数学,再从数学回到生活,使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

  说学法

  注意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1、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2、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

  3、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

  4、故事:9知道它最大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有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在教学“10的认识时”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

  天,0--9几个数字娃娃做起了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他神气的对0说:“你呀,表示一个物体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圆圆的眼睛里流出了眼泪,小朋友你能不能帮0想个办法呢?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

  5.引出10后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让学生分别说说生活中的10

  学生分别说出:星期天我在广场看见10只气球;我在南桥看见10只风筝;我家阳台种有10盆花;我爸爸钓了10条鱼。

  组织活动:请小朋友们数数教室里第一排有几人?老师走进去,现在有几人?

  提问:想让学生第一排有几人怎么办?

  问:谁是第一排的第10个?怎么数的?

  (2)数字宝宝找家

  课件演示“0——10”各数字娃娃在玩耍的情况,到了回家时,其它数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数字娃“5、6、9、10”不会回家,还在走来走去。师;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把这些数字宝宝送回家吗?

  (3)说说10以内数的顺序

  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都大。请生分别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0~10这几个数字。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就把教学直尺图这一枯燥的内容改为小朋友非常喜爱的“数字宝宝找家”。这里先是课件演示“0——10”各数字娃娃在玩耍的情况,到了回家时,其它数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数字娃“5、6、9、10”不会回家,还在走来走去。然后,我就请小朋友帮这些数字宝宝找到自己的家,数字宝宝都找到家以后,我就让小朋友说10以内数的顺序,这一教学形式新颖,富有趣味性,同时也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落实。】

  ●比大小。

  听到小朋友们都说10比9大,9可不服气了,就把10单独找来比大小。师板书:10○9、9○10,10和9的大小关系可以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借助点子图着重强调9添上1就是10。

  ●10的写法

  (1)观察10和我们前面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2)谁能说说10怎样写?

  (3)教师示范10的写法

  (4)在书本第65页的田字格里练习写10。

  10的组成。

  情境引入(课件演示):

  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顺便从家里带10瓶饮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把饮料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

  (1)请你拿出10根小棒代替10瓶饮料,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谁能想办法,分得又快又好。

  (2)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3)请一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方法(实物投影展示) 。

  (4)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0 10 10 10 10

  /\/\/

  \/\/\

  9 1 8 2 7 3 6 4 5 5

  全班学生齐读上面的10的组成。

  (5)引导学生推想10的另外的组成。

  教师:看到上面10的组成,你还能想到什么?请举例说明。学生:看到一组组成,还可以想到和它有联系的另外一组组成。如看到我马上就想到了。学生由推想出另外几组组成。

  (6)引导学生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教师:根据刚才推想10的组成的过程,怎样去记忆10的组成?学生:学习时主要记住前面五种组成,其余几组成不必牢牢记住,完全可以由前面几种组成推想出来。

  (7)独立完成第65页10的组成的填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2.生生互动。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3.练习九第1题。

  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4.练习九第2题。

  (1)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射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情景。

  补充练习:把下面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1 4 5 7 2 9 0 6 8 3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老师的提问:今天你认识了哪位朋友呢?

  2.天你学得最高兴的是哪一部分的内容?

一年级说课稿7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这里主要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一些关系。教材把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用一课时进行教学,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这个内容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通过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的活动,体会和发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过程,这一课时主要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的活动让学生在充分地动手操作中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事物。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三)教学重难点: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

  学生是开放的、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经验和兴趣参与课堂学习;他们会用自己的猜想、验证来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命气息。因此,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几何模型。在课堂导学中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具体的方法如下:

  1、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与图形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基于以上两点,在每一个操作活动前,我都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然后在动手拼一拼,验证自己想的和拼的是否一样。

  2、在充分的动手操作中,建立几何模型

  创造操作的机会,给足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图形的特征和联系,在实践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建立几何模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3、深化导学课堂,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教学中,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实效性,从而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4、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我利用生活中一些平面图形的拼组(地板砖、墙面砖)应用引入新课,这样熟悉的图片,学生会感觉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它离我们是这样近。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我又让学生去观察生活,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图片)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张漂亮的图片,想看吗?认真观察它们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拼组成的(课件出示)学生欣赏。

  师:你们自己想拼一拼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的拼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到原来平面图形通过拼组可以变成很多漂亮的图形,以此激发学生也想要拼一拼的欲望,为新知的学习奠定情感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活动导学

  (一)引导探究——长方形的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摆一摆:利用手中的图形拼一拼。

  3、说一说:利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4、小结:利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以拼成正方形。

  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的拼组,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先动脑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然后动口说一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一些数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空间观念,为后面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师:你能用几个正方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

  1、出示要求

  (1)想一想: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2)摆一摆:利用手中的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把你拼成的图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学生自主探究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学生可操作的学习提示,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一步步地进行自主探究,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理解几何感念,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三、趣味导练(课件出示)

  师:小精灵聪聪看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想出几道题考考你们,敢挑战吗?

  1、认真观察,下面的哪两个长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

  2、在能拼成正方形的后面打√,不能拼成正方形的后面打×。

  设计意图:教材给定的图形非常特殊,如长方形的宽是长的一半,本节课图形的拼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拼组必须是一样的图形才能拼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两道题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建立了几何模型,平面图形的特征是否真正掌握。

  四、拓展延伸

  (一)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师:利用三角形可以拼组成什么图形呢?

  1、学习提示:

  (1)想一想,你准备拼成什么图形,需要几个三角形。

  (2)拼一拼:利用手中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和你想的是一样的吗?

  (3)说一说:和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用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2、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

  (二)联系生活说一说

  师: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利用了平面图形的拼组,你能说一说吗?

  (三)欣赏拼组的图形。(课件出示)

一年级说课稿8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快乐的一天》和《其多列》,使学生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

  教学重难点:

  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二、基本部分:

  1、导入。结合“放牧”主题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已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

  2、聆听《其多列》: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谱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据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3、聆听《快乐的一天》:

  (1)听前,引导学生谈上学第一天的感受。

  (2)教师完整地初听音乐,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分辨每一首小曲让你想到乐什么,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4)复听时,让学生自由想象,创编动作表现没段音乐的内容,鼓励学生编创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一年级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树和喜鹊》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伙伴”这一主题下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的情景: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地生活;后来这里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喜鹊们、树们快乐地生活。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学生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每两个自然段讲述一个画面,结构相似,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故事性强,是以孩子口吻写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特别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三个单元的课文了,认识了自然段。他们对童话故事有着极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入学后,和同学朝夕相处,感受到互相帮助、快乐合作、友好共处的情谊,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但由于受年龄和知识所限,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对一些词语的意思还不了解,没有掌握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从前、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四、说教法

  本课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读悟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中心,最后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

  五、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会认的生字。

  2.合作探究法。通过自学方法后,尝试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六、教学过程

  朗读、想象、角色体验是学生学习阅读的重要方式,所以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创设了适合学生想象、体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课文情境去朗读,使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积累词语。

  上课伊始,教师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接着带领学生复习词语和句子。既帮助学生巩固了第一课时学习的生字新词,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句子。字词是低年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复习词语环节,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读准“一”的变调、“居”和“呼”在词语中的读音。接下来帮助学生积累AABB式的四字词语。在学习时,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只、种、乐”三个字是多音字,在不同词语里读音不一样。在此环节,教师采取分类积累词语的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读准易读错字音,掌握多音字用法,并积累AABB式四字词语。

  之后,围绕“快乐”这个词语,教师还设计了这样的书写环节:先让学生观察“快”和“乐”字的占格和关键笔画的位置。接着,教师范写了生字,特别强调了易错笔画。然后,让学生临摹书写一遍。这样,使指导书写落到了实处,体现了“提笔即是练字时”。最后,PPT出示了课文中含有“快乐”的句子,让学生在学会在语境中运用与积累词语。

  (二)创设情境,朗读体验。

  儿童语言的学习规律为“学习积累——运用”。课上,教师依据文本的语境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模仿、运用课文语言。

  1.结合文章,了解“孤单”的意思。

  教师结合贴图,让学生读好“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这样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到一棵树和一只喜鹊的孤单。通过比较句子,引导学生结合贴图对比朗读。教师还精心创设了情境,“如果你是一棵树(一只喜鹊),只有你一棵树(一只喜鹊),看看四周,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在情境中读好句子,感受到一棵树、一只喜鹊的孤单,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孤单”这个词语的意思。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孤单”的意思,并创设情境,引发共鸣,当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从一个“也”字感受到了什么?逐步指导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2.朗读课文,感受“快乐”。

  在本环节里,让学生在文字里驻足、感悟,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还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到伙伴的重要,懂得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快乐。

  通过再读课文,学生发现后来树和喜鹊有了变化,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书中批画相关句子。在理解“邻居”一词时,教师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如“说说你的邻居是谁,你和邻居的关系怎样”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本文中“树的邻居是谁?喜鹊的邻居又是谁呢?”“树和喜鹊是怎么和邻居相处的?他们一起做什么?”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实际真正理解了“邻居”的意思。教师又创设想象空间“树会和邻居做什么”,在朗读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与感受树和喜鹊都因有了好多好多邻居,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所以再也不孤单了。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三)拓展阅读,激活心灵。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一年级学生的起始阅读,重在培养兴趣,激活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在发现中热爱阅读。因为朗读、想象、角色体验是他们学习阅读的重要方式,所以语文教学应创设适合学生想象、体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课文情境去朗读,使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本环节,教师共推荐了两首儿歌,一首课内,一首课外。课内的儿歌重在帮助学生复习本课的生字,在读中巩固字词,积累语言,背诵儿歌。课外的儿歌,则是题材与课文主题相近关于伙伴情感的儿歌,意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体验,提升对伙伴的认识。拓展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好习惯,激活他们童真的心灵。

  课堂是学生增长智慧的地方。好的语文课堂,充满智力挑战,能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能够聆听到学生生命成长的拔节声。

一年级说课稿10

  一. 说教材

  《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 说教法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是设计合理的教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启发式结合的教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动手触摸让学生手脑想象,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因此,我将遵循直观性、抽象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课文扶、生字半扶半放的教法,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⑵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四. 教学重点:

  ⑴ 引导学生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⑵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 教学思路: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由课件展示鸟儿欢快的在树梢欢唱,推进到树上鸟巢中的两只鸟蛋,自然而然地引出今天要讲的故事。

  出示课题《两只鸟蛋》

  这一环节,亲切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让学生拼拼读读生字,初步读通课文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站起来回答的学生有两位基本能说清事情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一个小朋友取下两只鸟蛋,妈妈告诉他,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小朋友听了妈妈的话,就小心地把鸟蛋送还了。”

  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切中要点,我都给以肯定和鼓励,因为这毕竟是刚开始了解课文的阶段,学生只要能有初步的认识就够了。

  三、逐段朗读,加深理解

  1、学习第一小节:

  ⑴ 出示鸟蛋实物,让生观察,说说鸟蛋的样子,亲自摸一摸鸟蛋?(通过摸鸟蛋,调动学生的兴趣。)文中的小朋友和你的感受一样吗?找生读第一小节。

  ⑵ 比较“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除了凉凉的鸟蛋还有什么是凉凉的?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⑶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2、学习第二小节:

  ⑴ 轻声读文,思考: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⑵ 出示小鸟破壳的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说一说。

  ⑶ 体会鸟妈妈焦急不安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表演者试着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⑷ 朗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理解读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感受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小鸟破壳而出”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小鸟是由鸟蛋孵出来的”,引导发现“一个鸟蛋就是一只小鸟,就是一个可爱的生命”,学生经过探究,课文难点迎刃而解,爱鸟之情油然升起。)

  3.学习第三小节

  我特意抓了“捧”这个词语,这个词似乎与第一段“小小的”一词互相矛盾,但有了前面情感的铺垫,学生马上抓住了妈妈的话“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有个孩子还说“我现在手上捧的其实就是两只小鸟,也是两个小生命!”孩子能作这样的回答可见他们已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

  4.学习第四小节

  我在妈妈的启发下送回鸟蛋后,我的心情是舒畅的,开心的。这一节主要放在朗读上,体会情感的宣泄。

  四、拓展延伸

  本课教育学生保护鸟类,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在学完课文,理解课文后,我又给学生补充了一些益鸟的课外资料,让学生对为什么要保护鸟类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并发散思维,让学生想像假如世界上没有鸟类会如何?进一步体会保护鸟类的重要性。课后,我认为拓展的度不够,还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续编故事的练习,以达到情感的升华。

一年级说课稿11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一年级的阅读课怎么上?崔峦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一年级的阅读课最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能读出感情。其次是: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依据以上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情境激趣,趣中学字,读中悟意。

  二、依据理念说教材

  本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用稻草做衣裳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用自己做伞为爷爷遮阳。人与小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呀!课文文字活泼,简洁优美。学生能在有声有色地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感染,从小树立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三、依据理念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课件三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课时三维教学目标分别为:

  知识和技能方面有三点:1是认识10个生字和4个偏旁:刂、冫、人、灬,在学习生字过程中积累识字方法。2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学习语言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方面有:巩固识字的方法,体会朗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是: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

  我构思的是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相比,教学重难点是:识字学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能积累语言.

  四、说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的事物所吸引,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体验,达到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情境,设计游戏,分解朗读要求,分散识字难点,让学生在一堂课中能始终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五、说说教学策略方法,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点

  1、 创设情境法。

  2、 趣味识字法。

  3、 以读促悟法。

  六、说说教学准备:

  1、 本课要认识的四个偏旁、构成合体字的部件。

  2、小树和爷爷的头饰图。

  七、说说本案的设计特点,总结起来也有三点:课件七

  1、 课堂是快乐的,学生是愉悦的。

  2、 识字是轻松的,识字是主动的。

  3、 知识是建构的,情感是互动的。

  八、从以下四个环节说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想认识吗,睁大眼睛看好了,贴小树嗨,大家好,我是小树,想和我做朋友吗,介始介始自己吧!”学生与小树快乐地问候之后,教师过渡引导:“聪明的小朋友,我可是人类的好朋友,你知道我能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引导:“小树能给人类带来很多很多的好处,那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对待小树呢?有一位爷爷做得特别好,让我们一起向他问声好吧!” 贴爷爷

  上课伊始,小树、爷爷和小树之间亲切的问候,似朋友般面对面的交流,极大的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爷爷为什么要爱护小树的道理在课堂之初也得到了明示和呼应。

  第(二)环节是:走进文本,趣味识字。

  1、 首先是课件范读课文,学生思考:爷爷喜欢小树吗?小树喜欢爷爷吗?借此问题把握课文的感情脉落。在此学生与文本第一次亲密接触。

  2、 接着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找出生字自学。“课文里藏着好多生字宝宝呢,让我们用摇篮把生字装起来,再想个好办法记住它吧!”这一活动伴随着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过程,这也是学生与文本第二次亲密接触。

  3、 再接着就是集中识字。集中识字过程以做”口腔体操”的情境创设开始,嗨,让我们来做口腔体操吧,请位小老师带着大家拼读音节,看谁的口形最标准?接着,让我们来认识几个新偏旁吧,把教具发给学生,让它们一一对应,找上朋友,组成新字。再接着就是“看图片猜棵、穿、伞三个字”的游戏,学生在形象生动的识字游戏中,应该能乘上快乐的“情趣直通车”,愉快地奔跑在“识字高速公路”上。通过趣味识字,学生也能进一步积累到 “形象记字”“想象记字”的识字方法。

  第(三)环节是:亲近文本,以读促悟。

  崔老师说“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教学中,要重点指导朗读第二段,我首先唤起学生已有的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冬天的寒冷,当学生观察到插图一的反映的季节是冬天时,我这样引导:是呀,寒冷的冬天来了,刺骨的北风呼呼地刮着,钻进我们的领口,袖口,裤管里,真冷呀!冷得我们直打哆嗦呢!把你们的小脸小手小脚冻成什么样了?谁来说说看。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情感体验如果被教师启发性的语言激活了,就能说得真实而生动。学生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小树的冷,从而进一步感受到爷爷的爱心,读好第二段也就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础。

  接下来抓住本段 “暖和的衣裳”这一短语积累语言,教师这样引导:冬天里,你还觉得什么也是暖和和的,也来用上“暖和”这个词吧,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再作引导: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后,心里可感激老爷爷了,睢,小树和爷爷在说悄悄话呢,说些什么呢?教师再次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快乐地表达,动情地朗读,再接着让学生带上头饰大胆演一演。最后师生总结这段“说说读读演演”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学第三段。

  第(四)环节是:回读全文,读后畅想。

  学生在音乐声中读完全文后,教师引导提问:你最喜欢爷爷还是小树?为什么?这里,无论学生作何选择,都证明幼小纯真的心灵受到了文本的感染。教师顺势再作引导: “你有爷爷一样的爱心吗?你能做点什么呢?”在此,教师围绕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将文中所悟落实到日常行为之中。最后在一首儿歌中结束本课时教学,让儿歌与环保意识一起融化在学生纯洁的童心里:小免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

  总之,学生的想象会被教师一次次放飞,学生思维的火花会被教师一次次点燃,学生的表现欲望会被教师一次次激活唤醒。教师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我想如此纯美的课文,有了成熟有序的构思,再合上教师娴熟的教学艺术,这个课堂定会成为一个师生心灵沟通、共同成长的乐园!这不正是我们呼唤的,神往的课堂吗?

一年级说课稿12

  说教材:

  《静夜思》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一篇李白的古诗,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这首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说学情:

  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要以语文课程的价值与理念为依据,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以情感为基础,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来设置的。

  1、知识与能力:认识十个生字,会写“静、思、霜、举、望、低、乡”七个字,结合诗句猜想“静夜思”、“疑”、“举头”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及停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思乡的感情,背诵全诗。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十个生字,会写“静、思、霜、举、望、低、 乡”七个字,结合诗句猜想“静夜思”、“疑”、“举头”的意思。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及停顿。

  2、难点:体会诗人思乡的感情。

  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的特点,教学要求,本课设计了四大环节。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采用猜谜语的形式。

  2、自读自学,十个生字。

  3、朗读感悟,品味情感。

  总结升华:

  1、通过师生对话,以猜谜语的形式:“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 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谁能猜出这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整体感知课文,体会 古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在欣赏优美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自读自学。 请打开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根据 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和读背方式。 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有效调控教学。让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识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交流识字方法和当“小老师”活动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多种方法学习十个生字 。

  5、通过吟诵,吟唱等方法注重对朗读的评价,提高朗读能力。 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在读中注意对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体验读诗的乐趣,感悟强烈的思乡之情。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读者爱读,听者专注”,师生共同探讨读古诗的方法,互听互评,共同进步,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 积极性。

  6、通过小结感悟挖掘、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进一步体会浓浓的思乡之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一年级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位置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中拼音教学最后一个单韵母 “ü”的教学。

  (二)编者意图

  拼音是识字的工具,拼音教学显得非常重要。本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标精神编写,分五部分:一是借助图画学习韵母。并以音相同带出音节y u。二是观情景图诵读儿歌。三是带调“ü”和带调音节“yu”四是ü的写法。五是读读连连。

  (三)前后联系

  本课前是ɑ、o、e、i、u五个单韵母的教学,学生对单韵母有了一定的认识,为这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本课是单韵母教学的最后一个,以后是声母的教学,为声母的教学和拼读教学也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读准单韵母“ü”和音节“yu”及其四声。

  2、能正确书写“ü” “yu”,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儿歌,找到儿歌中所含的本课韵母和音节,借助图画、儿歌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本课的韵母和音节。

  (五)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本课重点是学会读写“ü”和“yu”

  2、本课的难点是记忆yu的形状和读法。

  “ü”遇“y”要去掉两点,去掉后仍读“ü”,学生易和u混淆。学生曾定型记忆就是大y遇小i就是音节yi,但是yi中的“i”不去点。所以要让学生记忆大y遇到小ü组成音节yu要去两点很难。

  3、关键是单韵母“ü”与音节“yu”之间的变化。

  (六)教学准备

  1.教师:教学挂图、拼音卡片、多媒体课件:摘苹果课件、朗读带、写的顺序图景、故事录音带、情景图。

  2.学生 :《自主拼音本》或拼音卡片

  这些根据教学所需准备的,课件美观、适度,教学使用性强,不繁、不滥。

  (七)练习安排

  重视教学过程中练习,注意练习和评价相结合,本课中读的练习,如个别读、分组读等,此练习伴随老师的赞语和学生的掌声方式鼓励,但也结合比较,给表现差的同学给予适当批评和勉励。

  二、学情分析

  (一)有利因素:

  (1)学生初进学堂,学习积极性高。

  (2)有学习韵母的基础,如读法讲究:韵母读得响亮,音长;写法讲究要注意占格等。

  (3)课本编排新颖,富有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不利因素:

  (1)学生人数多,70人,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有有7岁的、6岁的.、还有5岁的,并且5岁居多,这样的生源现状给集体教学带来困难。

  (2)学生的行为习惯处于养成阶段,学生随意性大。

  (3)家庭辅导情况不理想。很多孩子没有接受家庭辅导这个条件。

  (4)学生分辨能力弱,这课存在几处分辨。

  三、教法设想

  以演示、游戏为手段,讲说为辅,学生朗读为主进行教学

  四、学法指导

  手势表演辅助读,同桌合作读、以读助记。

  五、说教学程序

  一、使用课件复习引入

  (一)出示课件:苹果树上挂着a o e i u ü六个苹果。教师:请小朋友来摘苹果,把认识的单韵母摘下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摘的又多又快?

  学生争先恐后抢答后,再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已学习了五个单韵母,还有一个没学,刚才有些能干的同学认识,有的同学不认识。它也是单韵母这个小家的,这节课老师和小朋友就一起来认识它,学过它后,我们就把单韵母这个家的成员全都认识了。同学们了解的单韵母的家,高兴吗?

  这样的引入方式既复习了旧知,顾及了学生遗忘知识快的特点,了解了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并给摸索小学生的遗忘规律提供材料。还能了解学生的超前学习情况,鼓励学生超前学习。课件也富有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发挥的积极性。

  (二)演示、讲解是指挥,朗读声声是心音。

  1、出示挂图(小鱼吐泡图)

  (1)学生自主识图说图。说到:小鱼吐泡

  (2)教师引出“ü”音。教师边演示口型边领读,并编顺口溜:“扁圆嘴巴ü ü ü”

  (3)齐读,开火车读,分组读

  (4)教师:同学们怎样来记住“ü”形?编顺口溜:“u加两点üüü”

  (5)练读ü的四声。引导观察:ü带调后头上两点不能丢。区别与“ i”

  带调后头上一点要去掉。编顺口溜记忆:“ i上加调要去帽,ü上加调不去帽 ”。鼓励学生自主读,在让优秀学生领读,然后老师示范读,再后让学生边打手势边齐读、最后分组比赛读。

  (6)教学写“ü”

  引导学生先观察书上“ü”在拼音格中的位置和笔数、笔顺。再让学生自主的试写。然后老师边展示课件边示范讲解:“ü”占中格和上格,共四笔,笔顺是:竖弯、竖、先左点后右点。

  这过程重读,读的方式多样如分组读、优生领读、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读、做手势读,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克服学习的疲倦感。如做手势读可以调动身体运动来感知声调的读法。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编了很多顺口溜,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利于学生记忆、区别。以此突破重难点。写也尤为重要,用课件展示写的过程,有一目了然的效果,还便于教师强调关键处。

  (三)学习音节yu。 学生扑在桌上休息1分钟。表演人员准备。

  1、故事表演引入:韵母ü看见大y带小i去公园玩。就对大y说:“我也想跟你一起去公园玩。”大y说:“好吧,我带你去。”小ü听见后高兴地脱下帽子,向大y行了个礼,赶紧跑到大y的身边。你们看,这就是音节“yu”。在这个音节里,小ü的帽子不见了。

  老师和学生表演:(老师手拿两个大y卡片,一个同学拿小i卡片,一个同学拿小ü的卡片。)组织好表演

  2、认读音节yu。并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小ü见大y,脱帽行个礼,摘掉帽子还读ü。

  3、练习读yu的四声。开火车读,分组读,做手势读。引导用它的四声组词。

  这过程重在认识音节yu,用故事表演形式和顺口溜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兴趣,强调记忆。此故事感化学生要懂礼貌,脱帽行礼。体现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读的时间减少,读的方式少,这是因为音节yu的读音和ü的读音相同。为节省课堂时间安排如此。

  (四)儿歌版块教学。

  1、出示情景图课件,引导学生观图并自主说图意。

  2、一边放映情景图一边读儿歌。根据反映节奏读诗句。

  3、疑难处教读,。

  4、画出“ü”和它的音节读。

  5、全班齐读。

  此情景图很美,它是一幅春景图,学生通过观图和读儿歌受到美的熏陶,感动学生生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现语文新课程精神。也巩固了ü和yu的音。

  (五)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连连”

  这个练习巩固学生对音节“yu”的掌握和对它灵活运用。可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小组自主评价。

  (六)游戏巩固。

  分组游戏。准备拼音卡片

  游戏时,分组活动。

  先将声母、韵母、音节分类,再将音节送回家。分类正确,朗读正确为优胜组,并送上一面红旗。

  此游戏在于巩固学生对声母、韵母、音节的掌握情况。

一年级说课稿1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音乐湘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歌曲《买菜》。

  歌曲《买菜》表现了小朋友和奶奶一起去买菜的情景,歌词生活化,表达愉快的劳动情绪。一段体,二四拍,五声宫调式。在歌曲独特的旋律以及中间的数板,使歌曲更加的活泼有趣。根据以上教材简析,结合音乐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连贯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活泼有趣的情绪。

  2、能正确表现歌曲的节奏。

  3、在音乐活动,感受劳动的快乐。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把目标1定为本课重点,把目标定2为本课难点。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也应充分。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份,蔬菜图片若干,舞板。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将教学设计为导入激趣/节奏游戏/学唱歌曲/延伸活动四个环节,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各个层面之中。

  第一环节导入激趣

  本环节分为两个部分

  1、观看表演“买菜”。请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事先排演的小品。提问“他们两个在干什么阿?”学生回答:买菜。

  2、说说和父母长辈去买菜的所见所闻。

  本环节在演一演,说一说活动中,让学生了解买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二环节节奏游戏

  本环节分为两个部分

  1、认识蔬菜。教师首先提问“你在菜场都见到哪些蔬菜阿?”学生说说自己所认识的蔬菜。然后教师出示青椒、白菜、茄子、胡萝卜,请学生来认一认。

  2、节奏游戏“买菜”。导入“今天,我们也来玩买菜游戏好么,在不过,是用正确的节奏来买哦”教师首先带领学生练习四个蔬菜所需要的节奏(分别是歌曲中的四个乐句节奏),然后请学生来买菜,方法:学生想买哪种就正确的拍出这个蔬菜的节奏,才能买走。看看哪位同学买的蔬菜的最多。

  本环节在有趣的买菜游戏中,组织学生进行歌曲的节奏练习,在不觉机械的反复买菜的过程中,能正确的掌握歌曲的节奏,为歌曲的演唱铺垫。

  第三环节学唱歌曲

  这一环节分为三个部分

  1、欣赏歌曲。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仔细进行听赏,对歌曲的旋律有一定的了解。新课标提出完整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以使学生在音乐审美中获得情感的体验。

  2、学唱歌曲。

  ①重点对歌曲数板部分进行指导。方法:提问“歌曲哪里最吸引你呢?”学生会说出是朗读的部分,教师进行介绍“数板”,与学生一同使用舞板来感受数板部分的节奏,然后加上歌词进行朗读。

  ②对歌曲中反复记号的提示。方法:请学生听赏歌曲,说说歌曲的演唱顺序,为什么这样的顺序。然后教师与学生一同来复习反复记号,认识歌曲的正确演唱顺序。

  3、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完美结束歌曲教唱。

  本环节在演唱歌曲中,认识歌曲数板部分,在正确的朗读中,更能生动的表现歌曲有趣的情绪,复习反复记号,知道歌曲正确的演唱顺序。

  第四环节延伸活动

  这一环节分为两个环节

  1、说说唱唱。教师导语:歌曲中的小朋友和奶奶一起去买菜,真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同学们在家还做哪些家务呢?请学生说一说,然后提问:其实在我们的音乐课本中已经学过很多关于劳动的歌曲,你还记得吗?来唱一唱。请学生一同复习以前学过的劳动歌曲《劳动最光荣》《粉刷匠》、《快乐的小木匠》等等。

  2、欣赏其他劳动歌曲。教师在复习的同时,再为学生准备一些没有听过、学过的歌曲《钉扣子》等。

  3、鼓励学生课外收集有关劳动的歌曲。

  以上教学设计是我对歌曲《买菜》一课的预设,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还将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优的教学,让学生学得更主动。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一年级说课稿】相关文章:

一年级说课稿02-20

一年级体育说课稿04-19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02-28

一年级语文的说课稿03-07

一年级体育说课稿11-07

一年级比尾巴说课稿06-01

一年级数学10加减法说课稿说课稿01-11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01-17

一年级下册体育说课稿04-18

小学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