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3-02-17 09:30:2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初中音乐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音乐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

初中音乐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1 教材的特点和作用

  《乐手的实验》这一单元,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爱好,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之学会将一首简单的乐曲,通过各种手段变得丰富多彩。本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聆听 模仿,寻找生活中的打击乐节奏.并学习了解鼓和钹两种乐器的声音特点及演奏方法;第二部分通过唱 奏学习两种乐器的合奏,体验乐曲的风格特点,感受打击乐对情绪的渲染气氛的烘托起很大的作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第三部分“试验与创造”又分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为伴奏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二是为打击乐器设计固定节奏,三是为旋律加花添彩;第四部分“实验设计方案”由各小组展示自主设计的方案,进行评比演示,选出最佳方案,全体演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创作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为他们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听 唱 奏 创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同学们在自由探索中学习鼓和钹的节奏打法。并根据其音色特点及合奏的规律特点进行创编。

  能力目标:能与他人合作为乐曲设计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并为旋律加花添彩。

  思想教育: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交往 协调。

  二 说学情

  通过七 八年级上册的音乐课学习,学生们对竖笛 口琴的基本常识和演奏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已能较自如地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在视奏能力 多声部训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乐手的实验》这一单元,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器乐演奏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之学生将一首简单的乐曲,通过乐器的合奏变得丰富多彩。

  三 说重难点

  重点:学习鼓和钹的节奏打法,并通过唱 奏学习两种乐器的合奏,体验乐曲的风格特点.

  难点:与他人合作为乐曲设计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并为旋律加花添彩.

  四 说教法

  1 根据乐曲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如鼓 钹 三角铁 碰铃 木鱼等,既要注意全曲统一,又要达到和谐的效果.

  2 在为打击乐设计固定伴奏时,教师可提供较多的节奏型供学生选择,并提示学生注意乐曲的起伏 发展和高潮所在,设计的节奏要尽量起到烘托 渲染乐曲的作用,以便将乐曲表现的精彩动人.

  3 为旋律加花添彩,教师可采用启示法和对比法来进行,对学生来讲,这是一个巩固 提高的内容.

  五 说学法

  1 认真聆听:在听的基础上,感受打击乐器的表现力,体验打击乐器的节奏美.

  2 讨论 交流:在聆听的基础上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解打击乐器的作用,并激发创作灵感.

  3 创作 表演:让每个同学都能亲自演奏各种打击乐器,通过实际演奏来感受打击乐的特性与风格,掌握基本的节奏型打法.

  六 说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各种打击乐器 多媒体设备.

  学生的准备:搜集各种打击乐曲,丰富课堂知识。

  七 说教学设计

  (一)、开始部分

  1、课堂仪式 师生问好

  2、检查人数及用具

  (二)、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器乐课,学习民族打击乐中的`鼓和钹两件乐器。首先,老师想问问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这些乐器的表演呢?

  生:各抒己见。

  师: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多锣鼓形式的表演,比如像欢庆节日的文艺演出等等,都是用来表达人们幸福生活的一种方式。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个片段,同事大家思考一下画面中的鼓的声音和演奏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生:思考,回答。

  (三)、新授部分

  1、“鼓”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好!

  鼓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大鼓、小鼓、堂鼓、花盆鼓、定音鼓等。那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其中之一——堂鼓。

  它的演奏方法有单槌击和双槌击。从鼓心到鼓边可发出不同的音色。鼓心的声音低沉,鼓边则很高,常用于民乐合奏、戏曲伴奏中。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鼓的节奏,同学们把鼓的节奏写下来或者打出来。

  生:尝试写出所听节奏。

  师:展示

  讲解 节奏的打法(强拍弱位置及弱拍上的强位置)

  2、“钹”

  师:接着我们听小钹的节奏,同样请大家思考小钹的音色与演奏方法。

  生:听、思考。

  师:小钹的声音清脆明亮。演奏时双手各持一面互击、上下相击,左右相击都是它基本的演奏方法。常用于地方戏曲、民乐合奏中,表现欢快、热闹的场面。

  生:回答2种节奏

  学生思考并积极举手回答

  学生认真欣赏并思考、回答

  听、打节奏认真听声音及节奏

  师:出示

  提问:为什么会有两种节奏?

  生:配合起来好听、音响丰富,能充分表现特闹的场面。

  3、学习合奏

  师:从以上简单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出鼓和钹虽然是打击乐器,没有音高,但它们同样可以烘托气氛。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鼓和拨的合奏,看看它们在音乐中又有怎样丰富的表现力。(出示曲谱)

  ①练唱旋律

  ②找出节奏规律

  ③分别联系鼓、钹的节奏

  ④鼓 讲解附点节奏 A 前长后短 强弱关系

  B 节奏感强

  A 练习要准确

  钹 讲前休止节奏 B

  C 最后4小节由弱渐强推上去

  ⑤学生练习时间

  ⑥合奏

  4、创作

  师:同学们合奏的非常好,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它们简单的节奏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对乐曲进行节奏创编。请看《凤阳花鼓》,我们先一同来感受一下它的音乐。

  提问:同学们知道《凤阳花鼓》是哪里的音乐吗?

  生:安徽

  师:凤阳是安徽很著名的一个县,其中《凤阳花鼓》是凤阳地区最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它就是人们在喜庆丰收、欢庆节日时所展现的幸福生活的场景。

  出示

  讲解书上范例 ①节奏创编

  ②乐器合作创编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练习

  讨论练习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练习(教师走进学生给予指导)

  学生展示创编成果

  教师与学生给予评价

  四、结束部分

  1、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简单学习了鼓和拨这两件打击乐器,感受到它们的节奏规律以及对乐曲情绪、气氛的演奏起着很大的作用。这就说明民族打击乐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如今的民族乐器已走向世界舞台,成为中国人的骄傲。老师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要多关注我们的民族音乐,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2、下课

  练习、讨论、展示

初中音乐说课稿2

  一、说教材

  首先,我简单说一说我对于教材的理解。《小巫师》是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欣赏课,是法国作曲家杜卡最著名的作品,创作于1897年。这首乐曲是以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题材,将有趣的故事写成了一首生机勃勃、意趣盎然的管弦乐作品。

  《小巫师》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魔法师有一把扫帚,他只要念咒语,扫帚就能干各种事情。一天,魔法师不在,他的徒弟小巫师偷懒不想挑水,就念起了咒语,命令扫帚去取水。扫帚果然行动起来,渐渐地,水缸里的水满了,可是小巫师睡着了。扫帚继续挑水,水越来越多,在整个屋子里泛滥。这时,小巫师睡醒了,他看见屋里已成水塘,想赶快让扫帚停下来。可是,他忘记了扫帚停止工作的咒语,他一急,就用斧子劈开了扫帚,但被劈开的扫帚变成更多的新扫帚,它们继续挑水。幸好魔法师回来了,师父念起咒语立即结束了这场灾难。通过本节课的聆听学生可以感受小巫师活泼欢快的旋律,辨识主题,想象各主题所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九年级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另外九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小巫师》的欣赏与体验,增强学习兴趣,感受《小巫师》欢快、活泼的情绪,感受音乐的魔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利用通过故事分析音乐、通过音乐联想故事两种方式,加强把握准确音乐形象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熟悉并能背唱作品的主题音乐,认识杜卡及其代表作品。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聆听《小巫师》,感受小巫师活泼欢快的旋律,辨识主题,记住并哼出音乐的主题旋律。

  难点是想象各主题所塑造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聆听法、情景创设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媒体导入——感受体验——探究学习——巩固提高——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媒体导入环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采用多媒体导入法,欣赏《哈利·波特》电影片段,并请学生介绍《哈利·波特》的`故事梗概由学生自由回答,学生通过既有的知识经验能够大致说出《哈利·波特》的故事情节,然后我会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哈利·波特》描写的是年轻的魔法师学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后六年的学习、生活和冒险的故事。魔法的世界是非常绚丽多彩的,今天我们也化身小巫师,乘着魔法扫帚前往魔法世界感受那片静谧土地的奇妙与乐趣。以此引出新课《小巫师》。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感受体验环节

  感受体验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首先我会播放乐曲,并设问:这首乐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由学生自由发言,通过聆听学生可能会说这首作品是管弦乐作品。然后我会进行总结:《魔法师的弟子》的音乐灵感来自歌德的童话诗篇,它以管弦乐诙谐曲的形式,在古典音乐严谨的架构下,引入风趣幽默的元素,天真可爱,充满魔力。接着我会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学生:这首乐曲可以分为几个主题?并请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发挥想象给每个主题起一个小标题。通过聆听可以得出这首歌曲的可分为:咒语动机;扫帚主题;小巫师主题;尾声。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到以“学生本位”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使学习成为自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一环节,我选择用故事串联的方式展开教学,感受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主题旋律发生的变化。

  首先,我会播放咒语动机,并提问:作品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请学生举手回答。我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在这个神秘的古堡里住着一位法力高强的魔法师,有天,魔法师出去了,他的徒弟小巫师偷懒不想挑水,就念起了咒语,命令扫帚去取水。咒语响起我们仿佛沉浸在神奇,静谧的魔法世界。

  接着,创设情境聆听扫帚主题:被施了魔法的小扫帚,又做些什么事情?你们觉得小扫帚的性格又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通过聆听以及想象,可能会说:小扫帚帮助小巫师取水,他可能会一直挑水,停不下来了。我会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总结:粗心的小巫师睡着了,顽皮可爱的小扫帚继续挑水,水越来越多,在整个屋子里泛滥。再次聆听扫帚主题并提问:小扫帚的主题出现了几次?乐曲是如何表现小扫帚的顽皮可爱,它的主奏乐器又是什么?学生通过认真聆听可能会回答:主题出现了三次,顿音记号的出现使乐曲活泼而富有弹性,表现了小扫帚顽皮可爱的性格特点,大管乐器也将小扫帚的性格凸显的淋漓尽致。这时候学生对于小扫帚主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记忆于是可以带领学生模唱扫帚主题感受魔法音乐的乐趣。

  然后,我会创设情境聆听小巫师主题:而在这时候粗心的小巫师突然苏醒了,看到他看见屋里已成水塘,这时候小徒弟的心情是怎么样?如果你们是小巫师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学生经过讨论后,可能会说,小巫师会让扫帚停下来。我会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总结:小巫师睡醒了,他看见屋里已成水塘,心情特别的慌张,想赶快让扫帚停下来。可是,他忘记了扫帚停止工作的咒语,他一急,就用斧子劈开了扫帚,但被劈开的扫帚变成更多的新扫帚,它们继续挑水。接下来我会再次引导学生聆听小巫师主题,并提问:用什么乐器描绘城堡中水漫金山的感觉呢?学生可能会说:小提琴以及钹。

  最后,我会请学生自己为故事补充结尾。并讲述故事结尾:一山还有一山高铜管乐器吹奏出强烈的音响,暗示师父回来念起了咒语;乐曲最后用强有力的和弦结束,表现这场灾难终于被制止。小巫师非常惭愧的低下了头,而魔法师也严厉的惩罚了小巫师。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通过故事讲述以及多次聆听的方式,能够增强感受到乐曲所表现的主题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高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并让音乐变得生动有趣。我会为学生播放迪士尼版本的《小巫师》,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介绍作曲家“杜卡”,他是法国作曲家、教育家、音乐评论家。代表作品除了《小巫师》外,还有印象主义歌剧《阿丽安娜与蓝胡子》以及芭蕾舞剧《仙女》。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音乐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在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反之这种愉悦性也会使得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通过优美的语言描述课堂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并请同学们课后聆听其他有关魔法的歌曲,对比聆听一下,并和同桌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

  七、说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说课稿3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七年级13册第三单元喜乐年华。本单元共分3课时,我主要说第一课时唱歌课,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教唱歌曲《喜乐年华》

  (一)教材分析

  《喜乐年华》是一首由贺东久作词、印青作曲,欢快的,带有民族特点的通俗歌曲。歌曲以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热烈欢快的情绪唱出了红红火火的喜乐年华。歌曲为ABA'的三段式结构,e羽调式。

  歌曲在情绪上十分统一,同时通过节奏型的变化和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进行对比,使音乐更加生动活泼。

  (二)本单元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喜乐年华》是一首欢快、带有民族特点的歌曲,通过学习,启发学生关注和感受祖国和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聆听《金蛇狂舞》、《花好月圆》、《小放驴》,引导学生感受民乐合奏、丝竹乐、吹打乐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独立完成音乐ABC中的内容,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会辨别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唱歌曲,掌握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和后半拍起音的节奏型。

  2、通过演唱歌曲《喜乐年华》,启发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加以关心,关注和感受祖国及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和感受音乐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及歌曲音乐情绪的感染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词,同时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谈谈家乡的变化等加深学生印象,从而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大好学习时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好的喜乐年华。

  三、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教学生学唱时,应着重提醒学生掌握后半拍起音的节奏型,可以先结合拍手体会,再用念白的形式配合手打拍子进行练习,最后结合伴奏音乐进行演唱。

  五、教法设计

  1、运用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乐学。

  如在教学节奏时,我运用了指挥学生采用按节奏念歌词的方式来熟悉歌词,逐渐让学生掌握后半拍起音这种节奏型,学生便在玩中学会了歌曲的节奏。

  2、创设情境法:展示课件中的“神六”和“嫦娥一号”的升空等图片,让学生感觉到祖国的强大带来的骄傲和自豪,让他们的心中充满了胜利的豪情和成功的喜悦,再在这种喜气洋洋和热烈的气氛中来学唱歌曲。

  3、根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我运用了“音乐感知实践教学法”和“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就是通过听范唱让学生感知歌曲的。

  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重在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实感地表现。

  如运用谈话法、讨论法来激发学生对祖国、家乡的热爱之情,以便学生在演唱时能唱出真情实感。

  4、视觉图象法:运用课件等教具,讲解结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歌曲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六、学法设计

  1、听唱法:“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音乐是听觉艺术,这就决定了音乐艺术实践都必须从“听”入手,在“听”的基础上进行,也决定了音乐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放在首位;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听歌曲范唱,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

  2、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歌曲。

  3、学习歌曲后半拍起音的节奏型,先念白在完全掌握后再来学唱歌曲。

  七、课前准备:教材、课件、电子琴等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不屈的精神,辉煌的成就,令全世界瞩目。生活在神州大地上,我们为祖国的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欣喜若狂。看,“神六”和“嫦娥一号”的升空,让太空中从此有了中国人的踪迹(同时展示课件中的相关图片)。我想,大家看了这些后,怎能不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大家心中一定充满了胜利的豪情,成功的喜悦!

  同学们谈谈家乡的变化(当然图片中的内容可能离学生的生活有些远,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谈谈家乡的建设成就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最后我来总结,导入新歌:让我们用歌声唱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吧!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好听的《喜乐年华》。

  2、欣赏歌曲《喜乐年华》(播放录音)

  在欣赏歌曲前,我把歌曲给学生做一个简要的介绍:这是一首欢快的、带有民族特点的通俗歌曲,由贺东久作词、印青作曲。歌曲G调、2/4拍,热烈欢快的情绪唱出了红红火火的喜乐年华,它似乎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大地呈现出一片安定团结、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景象。

  3、发声练习:

  1=C→G 3/4

  3 2 1│3 2 1│

  咪 嘛

  要求: 气息流畅、平稳,声音要柔和,教师先示范,然后学

  生跟琴唱。

  4、点同学有感情的地朗诵歌词。

  5、难点突破:后半拍起音的节奏。

  这首歌曲中间一段(B段)使用的是后半拍起音的节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它,我先带学生学习两条视唱来进行节奏训练(课件播放)。

  a. 1=G 2/4(配合手打拍子进行练习)

  06 61│332 1│22 616│22 616│05 53│56 1│

  66 56│66 56│

  b. 1=G 2/4

  065│35 065│35 065│16 065│6 065│35 065│

  35 065│16 065│6 ─│

  (紧接着我指挥学生采用按节奏念歌词的方式来熟悉歌词,逐渐让学生掌握后半拍起音这种节奏型,同时让学生了解Rap这种音乐形式。)

  06 61│332 1│22 616│22 616│05 53│56 1│

  过 上了好日 子红红 火火红红 火火 赶上了 好时代

  66 56│66 56│06 61│332 1│22 616│22 616│

  喜乐年华喜乐年华 你看那 山捧金 水流银那 水流银那

  05 53│56 1 │66 56│66 66│65 665│35 065│

  春夏 秋冬里 大地开花大地大地要开花那个喜呀 那个

  35 065│16 065│6 065│35 065│35 065│16 065

  乐呀 那个敲呀 那个打 那个喜呀 那个乐呀 那个敲呀那个

  6 ─│

  打

  6、教师范唱。

  7、教师教唱。(在解决了后半拍起音的节奏型这个难点后,教唱时可将重点放在中间B段领唱与和唱的衔接上,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领唱,一组和唱;也可以采用一领众和的方法)

  8、学生跟琴演唱。

  9、播放录音伴奏教师指挥学生齐唱。(分组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方法)

  10、师生互动:

  (1)课件播放一组歌颂祖国的歌曲,同时播放一组祖国各项重大建设的图片。

  (2)让学生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说说你们对歌曲的感受;也可以说说家乡的建设成就和变化.

  师述: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盛世年华、风调雨顺的情景.

  11、课堂小结:

  (1)检查新歌掌握情况:采取分组进行领唱与和唱的形式来演唱。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唱了《喜乐年华》这首歌,我们也表达了自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请大家课后多搜集一些不同演唱形式的颂歌进行演唱,唱出我们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

  12、好,让我们在欢快的《喜乐年华》的旋律中结束这节快乐的音乐课吧!(课件播放歌曲)

  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戏曲音乐是华夏文化的瑰宝,伴随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唱脸谱》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与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所以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了解京剧中的不同脸谱与人物性格的联系。

  2、教学内容

  (1)京剧中的四个行当,以及主要的伴奏乐器。

  (2)学唱歌曲<<唱脸谱>>。

  (3)音乐活动:全班表演<<唱脸谱>>。

  3、教学准备:脸谱、打击乐器、电子琴、四个行当图、录音机、磁带、课件等。

  4、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中的生、旦、净、丑四个行当,以及简单伴奏乐器的使用。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感受京剧的演唱气氛,以及京剧中不同脸谱的含义。

  (3)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增加学生的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学生欣赏、了解、演唱京剧的兴趣。

  (4)通过全班讨论,达到相互学习的效果。

  5、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全班有表情的表演<<唱脸谱>>。

  (2)难点:

  1、歌曲中拖腔的演唱。

  2、学生对学习戏曲音乐兴趣的激发。

  二、说教法

  1、实践性教学方法:通过乐器、舞蹈、演唱表演,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体验性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片、音乐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可以创造可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景。

  3、语言性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问答式谈话法以及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进行学习。

  三、说学法

  学会合作:<<唱脸谱>>这首歌不同角色的扮演培养学生的配合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老师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吗?

  生:是熊猫。

  师:那国花又是什么?

  生:是牡丹花。

  师:那国粹呢?

  生:是戏曲。.。.是京剧。.。.

  师:大家的答案有所不同了,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音乐,请大家在这里找到答案,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问题1:这段音乐里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

  问题2:里面的人物又分别属于什么行当?

  3、播放京剧,学生找到答案,回答问题。

  板书:国粹是京剧

  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有:京胡、月琴、大锣、小锣、铙、钹等。

  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

  (同时展现乐器与四大行当代表人物的.图象)

  4、学唱戏歌<<唱脸谱>>

  (1)师: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脸谱来表现,不同的脸谱又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与其他流行歌曲不同的歌曲——<<唱脸谱>>

  (2)播放<<唱脸谱>>,思考歌曲里唱的是哪个行当,唱了哪些人物,通过不同人物的脸谱联想不同颜色代表的是什么性格,并找出最难唱的地方。

  板书:窦尔敦--蓝色--忠厚关公——红色——忠勇曹操——白脸——奸诈张飞——黑脸——勇猛典韦--黄色--任侠

  最难部分(拖腔):叫喳喳。.。.。笑哈哈。.。.美佳佳。.。.

  拖腔:京剧中,一个字用许多乐音来歌唱的唱腔形式称为拖腔,

  (3)、再次播放歌曲,请学生模仿京剧的唱腔小声跟唱。

  (4)、教师教唱全曲,

  (5)、在教师的京胡伴奏下全班同学有感情的演唱全曲,演唱时注意歌曲的节奏。

  (6)、教学生用拍手的方式为歌曲打节奏,然后建立班级临时小乐队,再请乐队同学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教师教简单的五个京剧动作,请五位同学戴上脸谱(蓝、红、黄、白、黑脸)分别表演。

  5、音乐活动:全班分角色表演整首歌曲。女同学演唱A部分,五位男同学分别表演各自的角色,小乐队加上教师的京胡为歌曲伴奏,其他男同学演唱B部分。

  师:表演完整首歌曲,大家感染了一下京剧的气氛,你对京剧的感受怎样啊?

  生:美极啦!妙极啦!简直OK,顶呱呱。.。.。.

  五、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学唱了这首具有浓郁京剧风格的歌曲,我也收获很多,刚刚听了同学们的感受,我很高兴,希望你们像刚才说的一样多接触并多学习戏曲音乐,让我们的戏曲音乐发扬光大,让老外对我们的国家永远竖起大拇指。

  六、课后作业

  请每个同学画一张自己喜欢的脸谱,可以画在纸上,衣服上,鸡蛋壳上,石头上,等等,下节课当作一件艺术品在全班展现。

初中音乐说课稿5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欢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剧本集中体现了画面感和音乐故事片特有的音乐特色。

  指导学生自读本文,应引导学生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体会其画面感;感知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体会音艺故事片的艺术特色。

  课堂教学可采用朗读品味赏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能力目标

  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点

  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底色。

  教学方法

  1.朗读品味赏析法

  2.讨论法

  3.点评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研习课文,整体感知;欣赏品味,鉴赏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说话训练,体现鉴赏的个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影视剧等。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大型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多媒体出示课文标题)

  二、资料助读

  影视剧本的特点

  电影文学剧本

  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

  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三、明确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

  学习本文。应实现以下目标:

  1.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体会其画面感。

  2.把握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

  3.感知音乐故事片的艺术特色。

  四、整体感知,了解剧情

  1.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断,学生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明确: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写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庄重的宗教礼仪时。跑到野外放声歌唱、忘情游玩,后来猛然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于是匆忙赶回修道院。而在同时,修道院里正乱作一团,嬷嬷们在到处寻找玛丽亚,院长就玛丽亚当修女的资格问题征询意见,众嬷嬷议论纷纷,她们都十分喜爱玛丽亚,但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回到了修道院时。众嬷嬷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提问,本文写了哪些画面?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艘艘对玛丽亚的议论。

  五、欣赏晶味,引读提高

  1.师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

  (1)仔细晶读第一个场景描写,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感受其诗情画意。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巍峨峥蝾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2)学生评点并体会其作用。

  示例:这一段环境描写,由远及近,层次清晰,动静结合,色彩和谐。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人物相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感受形象美

  (1)师生共同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品味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

  明确: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层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2)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发言。

  课文科代表作总结: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3)课文临近结尾处写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请仔细阅读课文,尝试表演,体会其性格特征。

  选五个同学表演,一人演玛丽亚,其余四人演修女。

  选两位同学以导演的身份点评。

  明确:玛丽亚闯进来时的一连中动作要匆忙,慌张、快捷:在众修女严肃而毫无声息的注视下,玛丽亚的表情应由羞愧转为无奈。

  这一段文字是显示玛丽亚个性的生动文笔。

  (4)剧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生1: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如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

  生2:立体刻画,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文中有正面描写,如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也有侧

  面描写,如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对话和对唱。二者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这个人物形象。特别是侧面描写,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颇见艺术功力。

  教师提问:剧中为什么没有对玛丽亚的心理描写?

  学生明确:心理描写难以转化为视觉形象,观众看不到。

  教师引申: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事件,使之能转化为影视中实际的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想象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面感。课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众嬷嬷的动作、神态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5)教师总结: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育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3.体味音乐美

  师生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玛丽亚歌唱片断。

  教师提问:课文是如何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

  学生明确:剧本中,玛丽亚的内心独自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剧风格。二者都体现了《音乐之声》这一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教师适当补充:音乐故事片是似音乐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欧美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早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电影艺术类型。《音乐之声》被誉为“新风格”音乐故事片的杰作。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现手段。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六、说话训练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音乐之声》曾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一度风靡美国,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生1: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影片塑造了一位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据说许多观众连看十余次都不满足,这其中多半是妇女。

  生2:我认为主要是因为音乐不朽的魅力。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人们也许彼此言语不遇,但音乐在哪里响起,哪里的人就可以共同起舞。无怪乎,全世界都为玛丽亚所倾俩倒。

  生3:剧中众修女活泼风糙的议论,突出体现了音乐故事片常有的喜剧色彩,这也是(音乐之声)成功的一个因素。

  ……

  七,课堂小结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这一节课我们集中欣赏了其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眼前似似乎是萨尔茨堡那壮田优美的景色、玛丽亚活泼轻快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得到了至美的艺术享受。让我们诚挚地道一声:癌谢玛丽亚,感谢勒曼。

  八、布置作业

  1:修遭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榆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提示:结合语境,这两个比喻句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2: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

初中音乐说课稿6

  一、教材内容、地位、作用

  《非洲的灵感》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四册第二单元内容,本单元是整个学期教学内容的难点部分,它对于学生理解多元音乐文化、拓宽音乐视野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非洲民歌《咿育勒啦》体现了黑人歌唱的特点,一人领唱,众人应和的呼应歌形式。其旋律比较简单,多重复,节奏极具特色并富于变化,它对学生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特点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及个性发展,强调课程目标由原来单一的认知性目标转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方法、知识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本课从学生角度出发,教学目标按三个维度设计为: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以积极的态度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2.聆听非洲鼓乐、模仿非洲音乐节奏、学唱非洲民歌、为歌曲创编伴奏伴舞,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

  3.能够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民间音乐中辨别其中有非洲风格特点的音乐(知识技能目标)。

  在此设计中,三个纬度目标并非完全孤立,而是融合在一起的,尤其是知识技能呈一条暗线分布,强调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因素,以培养学生对陌生音乐文化宽容的态度,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经历,通过表演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将学习过程变为融合学生个人感受、见解、体验,自我操作的过程。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放在丰富生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等因素紧密结合,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综合等方式和过程来完成。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非洲音乐特点 正确演唱非洲歌曲《咿育勒啦》

  四、活动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听一听”、“敲一敲”、“唱一唱”等活动形式。

  五、教具学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备用,自制鼓及其他打击乐器、非洲人面具、旧报纸等。

  说学生:

  初二学生处在发展音乐技巧、掌握音乐知识和树立音乐态度的关键时期,他们拥有从事唱歌和表演所需要的协调性和力量。并对非洲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某些历史和社会的原因,非洲是当今世界上最少被人了解、遭人误解最深的地区,导致学生对非洲音乐文化接触较少,与学生热衷的流行音乐相比不容易接受,因此课前我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对非洲地理文化,传统习俗、乐器等相关知识有了粗略的了解,这有助于学生去理解非洲人表演时所表达出的强劲刚健、充满活力、生命的力量、坚强等。这些都是非洲人生活观的核心价值。然后本课就从聆听非洲音乐、探索非洲音乐文化背景的角度入手,通过学生交流与探讨,了解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非洲黑人独特的生活习性和劳动方式,感受非洲大陆所拥有独特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使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非洲音乐。

  学法:

  用心聆听 在感受、模仿、对比、探索中学习音乐。在演奏演唱合作创编等实践活动中表现音乐。

  教法:

  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各种要素,对各种表现手段做出整体性反映,并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模仿、交流合作表演等方式,充分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审美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

  教学过程:本课教学以“感受非洲音乐特点”为重点,遵循听觉艺术感知规律,根据音乐的实践性原则,整个教学过程由“听一听”“敲一敲”“唱一唱”“合作创编“再现新知”五个主要环节组成。

  首先,课前我用课件展示一组反映非洲自然风景,人文艺术内容的Flash画面,伴随非洲音乐,为营造非洲文化氛围,我选用代表非洲的黑色作为课件的底色,非洲是抽象艺术的发源地,我选用抽象的非洲地图,作为课件的背景,这样从视觉、听觉等多方位唤醒学生的兴趣,新鲜感和探索欲望为整堂课的教学起一个情感的铺垫作用。

  一、听一听:

  上课铃响,老师通过激情问候,亲切导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在和谐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聆听一段非洲民间音乐片段,老师提示学生“听一听音乐中都有哪些声音?

  这些声音让我们想象到怎样的情景?”这一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关注,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充分挖掘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音乐美。

  知识探索:认真的观察第二单元所有插图中反映的内容,并体会你所搜集的资料,从自然环境文化生活、社会风俗等方面交流一下你对非洲的了解。

  这一设计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分析能力。并通过交流共享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使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非洲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非洲音乐。

  二、敲一敲:

  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出鼓在非洲人民生活的重要地位,并观赏精美绝伦的非洲鼓,聆听加纳鼓乐,感受非洲鼓复杂多变多声部的节奏特点,然后分组合作进行多声部节奏模仿练习。我采用先分组练习,然后各组按老师的指挥逐步加入的方式达到多声部的音响效果。

  这一活动设计体现了音乐的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演奏活动中体验非洲音乐的多声部特点及丰富多变的节奏。

  三、唱一唱

  1、老师演奏一段歌曲《咿育嘞啦》的主要节奏,让同学所感受并分析其变化特点,然后导入歌曲学唱,使学生对歌曲的节奏产生深刻印象。

  2、通过聆听老师的范唱,作品介绍,感知歌曲的思想内涵,音乐特点,产生强烈的学唱愿望。

  3、学唱歌曲: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难点部分

  a、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通过有表情朗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别歌唱与说话时的声音不同,轻松找到歌唱时的声音位置,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歌唱。这一环节改变了传统的专业性的发声练习,把纯技能性的训练变为审美活动的过程。

  b、教唱齐唱部分:齐唱部分是整个歌曲的难点,我采用聆听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找出它们旋律的不同之处。再通过唱谱加深印象,然后填词。

  c、完整演唱:在学生熟练掌握齐唱部分后,可通过老师领唱学生齐唱,再学生领唱老师齐唱的方法,完整演唱歌曲。

  d、从歌曲的感情需要引导学生演唱时体现力度的变化层次。整个歌曲的学唱过程以学生的听觉体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把识唱歌谱作为学常歌曲的手段,强调歌曲的情感内涵。

  四、合作创编

  1、从表现歌曲的情感出发,引导学生模仿非洲人边歌边舞边敲鼓的形式,用欢快的伴奏奔放的舞蹈动作热情的歌声分组合作设计表演,时间为3-5分钟。

  2、才艺展示:在音乐伴奏下鼓乐队歌舞队按自己的设计形式合作表演,展示自己对非洲音乐的理解和体验。这一活动设计体现了探究合作综合的方式与过程,及新课程创造性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作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五、再现新知:

  1、让学生谈一谈,通过欣赏和演唱活动对非洲音乐特点有哪些认识?2、聆听两首音乐,听辨哪一首是非洲音乐。这一环节设计是通过语言表述、对比辨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非洲音乐的了解,使学生体验本课学习的收获。

初中音乐说课稿7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是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的一节欣赏课,作品属于藏族牧歌,节奏自由、悠长,旋律音调悠扬、舒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真挚感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体验少数民族音乐作品风格特点以及对相关文化的了解,增强对民族多元化的了解、采纳和包容的意识。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作品《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感受作品自由的速度和舒畅的情绪,体会作品描绘的水草茂盛、牛羊成群的画面,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作品的聆听,感受作品自由的速度和舒畅的情绪;在创编舞蹈的过程中,感受藏族民歌的特点;从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分析作品,提升音乐分析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藏族民歌;能够从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分析作品。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

  能够从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分析作品。

  【难点】

  了解藏族民歌。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主要部分;在这一环节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探究——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多媒体播放藏族的服饰和美食图片进行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少数民族,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入到本节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新课的第一环节,我会先使用多媒体播放作品《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音频,并提问作品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在学生回答后,我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作品的速度是自由的,情绪是舒畅的。然后,我会再次使用多媒体播放作品《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音频,并提问作品的旋律线条是怎样的?在学生回答后,我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作品的旋律线条是高低起伏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能够捕捉到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对于作品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地了解作品。

  在这一环节,我会先分析旋律部分,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歌曲,并提问学生歌曲的风格上有什么特点;其次,我会再次带领学生欣赏第一段旋律,并提问学生:旋律上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发现歌曲后三句旋律运用了变化重复;然后,我会请学生聆听第二段,并提出问题:第二段音乐节奏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自由回答之后,我会进行总结,歌曲的.节奏是自由悠长的

  接着介绍藏族民歌,藏族民歌感情充沛,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藏族民歌的特点是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劳动歌曲,包括山歌、牧歌,内容是赞美山川、河流和歌颂生产劳动的,一种是生活歌曲,主要是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歌唱对人、对事、对生活的爱憎之感。

  再接着是分析歌词,引导学生欣赏歌词,从而领略歌曲所表现出的感情。

  最后,与学生完整聆听欣赏并哼唱。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欣赏歌曲。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全面地把握和体会,并让音乐变得生动有趣。我会以藏族为主题,请学生用创编舞蹈的方式表现作品。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在小组之间进行自由的展示,选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与学生共同回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藏族民歌的特点,感受作品自由的速度和舒畅的情绪,体会作品描绘的水草茂盛、牛羊成群的画面,希望同学们能够喜爱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家乡饱含热爱之情。

  为了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在作业部分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搜集更多少数民族歌曲,下节课分享。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歌曲的风格并且对于藏族民歌有更深刻的认识。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8

  一、说理念

  器乐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当今普及音乐教育过程中,器乐教学已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没有器乐教学的音乐教育绝对是不完整的教育。器乐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很好的音乐实践,又能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课旨在通过萨克斯管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教学实际,学生能力,我自选教材《萨克斯管演奏教程》,并精选入门小曲《摇篮曲》,作为学生演奏学习的曲目。这是一首具有摇篮曲风格的四三拍子的曲子,一段体结构,旋律优美简单,全曲只有G、A、B三个音符,学生容易掌握。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萨克斯管及历史。

  (2)、能力目标: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演奏的乐趣,树立信心陶冶情操。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包括姿势、口型、手型及简单的指法),并演奏乐曲《摇篮曲》。

  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对乐器的控制及能奏出轻松而美的声音。

  三、说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是学习管乐较佳时期,身体发育等已经具备学习条件,只是萨克斯管看似复杂,一般学生望而兴叹,认为挺难学,其实越复杂的乐器,越易上手。我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及学生实际设计如下教学方法:

  1、教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创造最佳心理状态,树立信心,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用心去演奏、去感受和表现音乐,多启发学生用自己的乐器去"歌唱".具体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探究发现法,

  (2)器乐讲解示范法,

  (3)实践练习法,

  (4)模仿、接龙,

  (5)欣赏体验等。

  2、学法

  (1)、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大胆地去模仿,去演奏,去竞争,充分表现展示自我。

  (2)、注意与他人和教师沟通合作。

  (3)、注意养成良好的器乐学习习惯,慢练是学习最好的.方法。慢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去聆听,去体验,去感受正确的演奏。

  四、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3分钟左右)

  首先,我用bβ高音萨克斯管演奏《回家》片段,激发学生对萨克斯管的兴趣及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1. `认识了解萨克斯管(5分钟左右)

  1)、萨克斯管的简介(阿道夫-萨克斯的头像挂图)

  2)、萨克斯管的种类及音域(五种萨克斯管的挂图)

  3)、萨克斯管的构造(bE萨克斯管示范)

  (萨克斯管主要有:上段管体、下段管体、喇叭口、连动杆、弯勃、笛头、挂带。笛头又分为哨片、卡子、笛帽。)

  2. 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12分钟左右)(包括姿势、口型、手型及简单的指法、吐奏与连奏等)这个环节中,主要通过教师本人规范而科学的示范演奏,()以及自我探究,师生交流、互动,引导解决本堂课的重点,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既要讲清演奏要领,又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3. 学习吹奏《摇篮曲》(15分钟左右)这是一个实践练习的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可以采取模仿接龙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很快的掌握乐曲的演奏。注意乐曲三拍子的律动,及连奏,尽量启发学生用自己的乐器去"歌唱",尽可能的用美的声音去表现音乐。练习时可以分组合作探究与他人和教师沟通。

  4. 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并进行创造性的表演。这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课程进行到这里,学生都跃跃欲试,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将得到更好的体现。这时可以进行生生评价、自我评价、教师将给与更多的是肯定和鼓励,表现特突出的,教师将赠与爵士名盘给与奖励。

  (三)拓展延伸

  欣赏爵士萨克斯的演奏片段《母鸡公鸡》,介绍萨克斯管演奏风格(古典与爵士),并介绍我国萨克斯管演奏现状及国际水平,激起学生努力学习并为我国管乐事业做出贡献。

  (四)结课

  同学们在《回家》的乐曲中走出教室。

  五、设计自我评价

  本节课是一堂实实在在的器乐教学课,就从萨克斯管那金灿灿的外型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满怀探究之情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另外,本科设计背景:在我校,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好,一件初学乐器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不存在困难,并且在我校管乐学习氛围很好,学校有一百多人的管乐团,因此完成此节课的教学是可能的。

初中音乐说课稿9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教材中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这单元从教材内容上讲对学生了解和认识电声音乐具有及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因为它让老师和同学们在音乐世界这个浩如烟海的艺术天地里,通过欣赏音乐家雅尼和他的电声乐队演奏的《夜莺》,感受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的魅力。

  《夜莺》是他音乐创作中的经典作品,他在电声乐队中加入了中国的笛子,使整个音乐作品充满中国古典音乐风格,充满着清新、浪漫、积极向上的精神,充满了对世界,对生命的那种磅礴、激昂,积极进取的力量。今天的这堂课是欣赏课,围绕欣赏《夜莺》展开初步认识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学习。

  教学目标定位:

  一知识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和了解相关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方面的知识。

  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游戏猜乐器—听辩乐器演奏—对比欣赏音乐作品有步骤的来学习。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和开阔开放的视野去感受电声音乐的魅力,来发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和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

  本课的重点是围绕着欣赏《夜莺》来初步认识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而难点是在45分钟的时间内组织和把握好比较新的音乐欣赏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的设计理念是:让教师尽量少的说教,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音乐氛围,让他们用心聆听和感受音乐,让音乐在这节课引领和感动我们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对音乐的感受再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感受。本着在一堂课内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更是想让学生开阔视野,唤起每个人封闭的内心让我们一起徜徉在电声音乐瑰丽的殿堂里。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师范法、聆听法、讨论法等等。以上是对教材教法的一些说明。

  整堂课的上课程序是:

  首先是导入—猜乐器:

  (1)在设计这个环节中,我先模仿演奏打击乐器架子鼓的动作,让学生看然后模仿它的声音说出乐器名称,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模仿一段节奏;XXXX|。

  (2)学生自愿组合两人一组,一人比划乐器一人猜出乐器名称。要求比划的学生可以用肢体语言和模仿乐器声音及描述这件乐器的特征,在描述过程中不能说出带有这件乐器的字词,对猜不出来的乐器可以有三次放弃机会。每组时间为一分钟,进行三组。我在教学开始的活动是想先起个引的作用,用猜乐器这个游戏引起对学生乐器的注意,然后学生自己完成,这样设计是想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了解认识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作个小铺垫。

  然后欣赏一段流行音乐《菊花台》,听辩用了那些乐器,主要是感受西洋的吉他、合成器等乐器和民族的古筝、葫芦丝等乐器融合在一起演奏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紧接着欣赏《夜莺》,让学生看着《夜莺》的主题一旋律,先听教师演奏,然后试着哼唱和熟悉。在这个基础上一起欣赏雅尼和他电声乐队是如何来表现这个主题的。乐曲有二个主题。试唱主题一是想让学生在初步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能有目的去感受雅尼音乐的演奏形式。欣赏完大家一起围绕这个主题的出现说说用了那些乐器来表现,谈谈自己对雅尼音乐演奏形式和音响效果的感受;一起唱主题一旋律感受人声合唱。在学生谈完感受后教师简单小结:雅尼是将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夜莺》是中国古典民族音乐和现代电声乐结合的经典作品,最后听着教师用电子琴演奏《夜莺》,一起看着多媒体课件默读雅尼在音乐上说的一段话。这样设计是为欣赏感受雅尼电声乐队和用电子琴模拟音色演奏《夜莺》形成对比,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形式和演奏效果。更进一步感受一个用音乐讲述生活的人——雅尼;他是这样说的:“我的目标是用感情与人们沟通,我捕捉到了生活的感受并把它溶于音乐之中,音乐将会给听众带来希望的撞击。”

  由《夜莺》这个作品来认识感受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试着来介绍电吉他、电贝司、如果有学生会演奏能展示一下更好。然后通过看图片和欣赏乐器演奏(电子鼓、电子机械吉他)的小片段有进一步的了解。最后出示电声乐队为主组成的乐队的图片,知道这是一个基本的电声乐队形式。然后知道一个人通过演奏电子乐器可以完成一个乐队的演奏效果。听电子合成器模拟的自然声音和合成的音色,这就是电子音乐即用现代电子手段合成创作的音乐,这其中电子琴的出现开辟了电声音乐的一个新天地,但是自从电子合成器的问世以来,电子音乐就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知道电子音乐的出现是音乐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电子音乐的出现是音乐在社会高速文明发展下的产物。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欣赏当下流行的《菊花台》拉近和他们的距离,同时抓住他们的耳朵。考虑学生对电声乐队不是很陌生,所以直接通过对比欣赏《夜莺》来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形式和演奏效果。

  最后,实践与创作,在听完电子琴演奏的《夜莺》后,大家谈感受。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合唱主题。预测:电子音乐能否取代人声合唱和器乐交响。回答是肯定的不能,那么反之会怎样?在欣赏完了人声模拟表演和中法文化年开幕式雅尔的激光音乐会。把时间交给学生谈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讲解,注重学生的交流和互评,学生可能被音乐感染和震撼,不能把自己感受说清楚或者表达出来,但相信他们接受了更多的信息和音乐之后,审美趣味和审美修养会逐步在提高。

  尾声

  (1)欣赏我国走向世界年轻的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家朱磊的录象),(2)播放中国年龄最小的一支电声乐队的作品《我的20xx》,(配的图片)这样设计想法比较多,是想尝试选用这两段新的材料去启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扩宽他们的视野,最终能让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和形式,不管是电子音乐还是人声合唱和器乐交响。这些音乐表现形式和手段都不是唯一的,更不是结束。它们将被人类不断的融合发展,像涓涓溪流表达和抒发着人类的情感。

  这堂课的设计本着给学生留下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参与游戏活动和欣赏及教师补充讲解音乐概念(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而进行的,猜乐器—听辩乐器演奏—对比听音乐作品—实践于创作,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更是想让学生开阔视野,唤起每个人封闭的内心让我们一起徜徉在电声音乐瑰丽的殿堂里吧!

初中音乐说课稿10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居住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们的歌声像辽阔的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艺术更是丰富多彩,表达了蒙古人民对草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们的民族情结是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根据教学设计,结合课标“感受、鉴赏、创造、探索”精神,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内容:

  ①学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赞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们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们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们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养学生们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课件。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主要采用了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

  首先,民族艺术是从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中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绪,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风土人情,所以,我选了一部分有关蒙古人民生活场景和精美画面在导课时播放,既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又丰富了学生们的人文历史知识,开拓学生们的视野。

  其次,根据学生们好奇爱动,爱展示自我的特点,我采用了设置疑问,启发引导和评价激励的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学习为主体”,让学生们动静交替、热情活泼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说学法

  聆听法、小组活动法。

  首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是我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培养学生们用心聆听音乐是培养学生们表现和创造音乐的重要手段。

  其次,利用小组活动法,让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识,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团体协作精神,又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创造优良的课堂气氛。

  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

  首先播放短片

  播完后上题目: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

  A、蒙古族 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习俗

  D、回族

  E、成吉思汗

  设置意图:通过观看声像具备的短片,可以抓住学生们的好奇心、注意力,并通过讨论,师生交流引发学生们联想,丰富学生们有关草原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

  在这环节中,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们了解地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习俗及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如宽广的草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摇篮,人们热爱草原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宽广的'草原赋予人民宽阔的胸襟和豪爽热情的性格。蒙古人民的歌声像辽阔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更是丰富多彩,有表现生活场景的“盅碗舞”、“挤奶舞”等。下面欣赏合唱《牧歌》。

  二、新课

  (一)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欣赏前,把学生们分组,让他们用蒙古风景或历史人物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队”、“千里铁骑队”、“成吉思汗队”、“呼伦贝尔”。

  提出问题:歌曲用什么声音,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

  [播放乐曲]

  听后讨论问题,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老师适当引导激发学生们想象。僻如:歌曲纯粹用人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组合,不同的力度变化,展示出草原美丽辽阔的景象。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让学生们一起朗诵书上《牧歌》的歌词,共同回味合唱带来的美好回忆和联想。并让学生们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知识。

  (二)学唱歌曲《牧歌》

  首先,老师有感情地范唱一遍。

  提出问题,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

  宽广、悠长、深情,表现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及人们无限的热爱之情。

  2、学唱歌曲

  1)跟老师学唱谱子,并找出乐谱中旋律相近的小节,这样有助于学生们对旋律与节奏更准确地把握。

  2)跟琴唱歌词

  要求学生们轻声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学完后,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励学生们创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鸣附和”等,这样既练习了歌曲,培养了学生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此环节,补充蒙古歌分长调和短调知识。

  三、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比较有特色的乐器,因琴头上雕刻马头而著称,演奏时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

  [播放乐曲]

  找学生们简单谈一谈乐曲表现的内容: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此环节只作欣赏了解。

  四、创作与探索

  播放背写音乐草原歌曲《赞歌》

  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们大胆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蒙古草原的美丽辽阔与生活习俗。比如唱歌、舞踏、美术、朗诵、模仿表演摔跤、赛马等,老师要行当地指导。

  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表演,以调动学生们积极性,此环节占课时比较长,约十五分钟左右。

  五、结束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蒙古草原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蒙古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热爱草原,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蒙古草原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表达了蒙古人们对美好生活无限的热爱之情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请学生们收集有关蒙古草原的信息。

初中音乐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次参赛课的内容,是初二上册第六单元教材。本课共分三个课时,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有:歌曲《新年好》、综合训练(一)(二)(三)。

  《新年好》是一首英国儿童歌曲, 拍,F大调,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欢乐歌舞,互相祝贺的愉快心情。

  综合训练

  (一)是认识铃鼓并掌握其演奏方法;

  (二)是用铃鼓、碰钟为歌曲伴奏。

  (三)让学生按节拍用踏脚、拍手、等方法为《新年好》伴奏。

  2、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新年好》。

  (2)、认识铃鼓,掌握其演奏方法,并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进行创编练 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

  (1)、学习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4、教学难点:掌握歌曲节奏,用各种方式为歌曲伴奏。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学习。要使学生学得主动,必须靠教师的启发、指导,“教”为“学”服务。只有遵循音乐学科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如下教法:

  1、根据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原理,运用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乐学。

  如在教学节奏时,我采用了用学生与小兔子交朋友的方式,让学生按节奏说话,学生便在玩中学会了本歌的节奏。

  2、创设情境法:通过开火车的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

  3、根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我运用了“音乐感知实践教学法”和“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就是通过听范唱让学生感知的。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重在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实感地表现。在学会唱歌曲后,我通过学生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及,选择表演形式自编表演动作,对歌词二度创作,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表演、舞蹈、创作等综合音乐艺术中,使学生获得感知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

  4、运用谈话法、讨论法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这两种方法在本课中主要体现在理解歌曲内容和对歌词的二度创作及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上。

  5、视觉图象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直观教具,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如:在节奏练习时,通过直观教具小兔子的说话,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歌曲导入时,我充分运用了VCD范唱及图片,使学生既理解了歌曲内容又激发了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了新年的情景。

初中音乐说课稿12

  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播放录像专题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插曲《江河万古流》

  二、组织教学(略)

  三、导入新课

  1、导入: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录音、磁带)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

  7、此曲典型的音乐创作手法采用了音乐素材的重复与对比。

  知识点: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区别:音乐:时间的艺术。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等;空间的艺术。

  音乐是转瞬即逝的,它有时间限制,美术作品可以一览无余,整体到细部反复欣赏。其有很大的自由性,而音乐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地由局部到整体按顺序欣赏。这便增加了欣赏理解的困难,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

  但如果只有重复便会给人以单调乏味的感觉(好处:统一)。例:《长江之歌》中的两句,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反之一味地进行对比,只会让人觉得花哨琐碎,没有主体。如进行适当的对比,则会给人以一种新鲜感,(统一中见变化)。对比例:第二段(B)第二句在旋律、节奏和句法上都有所改变,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了对比。

  课堂提问:音乐素材发展的两种重要基本手法是什么?重复统一加深印象,对比变化新的感觉(动力)通过段落,句法,节奏的平衡和变化。

  8、歌曲分析

  《十面埋伏》

  一、乐曲简析:

  《十面埋伏》是一首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的情绪特征;

  2.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3.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三、教学难点:

  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熟悉乐曲(25分钟)

  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呢?”

  (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

  2.“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1页,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器乐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优秀代表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的体会,听完之后谈谈你们的第一感觉。

  3.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7分钟)

  4.首先我想提问的`是这首乐曲是由何乐器演奏的呢?(琵琶)

  琵琶简介: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琵琶的种类很多,但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5.“我们听了这首乐曲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它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呢?兴奋?激动?还是紧张?

  《十面埋伏》是一首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汗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这首乐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战争场面的激烈雄壮,及当时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烈场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6.“下面我们结合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再次感受一下此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它所运用演奏技巧。”

  7.再次播放器乐曲《十面埋伏》,同时请一位同学上台朗诵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及“垓下歌”(把项羽在面临失败时的那种焦虑及儿女情长表现出来)。(7分钟)

  “楚汉相争”:垓下决战是我国历一次有名的战役。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秦王朝宣告灭亡。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坐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到该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十万之众。深夜,张良吹晓,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在乌江展开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拓展练习(15分钟)

  1.“我们这里有哪些同学见过兵马俑呢?大家都知道秦兵马俑的出现是世界的一大奇迹。它塑造了将军、步兵、车兵等不同兵种的将士形象。有谁能告诉我“俑”的含义吗?”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庄子称之为“象人”。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制品。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避邪的神物。)

  2.“我们已经听了两遍这首由琵琶演奏的器乐名曲,对它也基本有所了解,下面我想来做个小游戏,我想请几位同学来模仿一下古战场上勇士们英勇奋战的画面,也可以模仿书本上兵马俑的造型。”(分别请三位同学上台模仿,让同学作出点评。)

  (三)结束小结(1分钟)

  “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希望同学们回去仔细回想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好好消化一下,今天这节课就到这,下课!”

初中音乐说课稿13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给未来一片绿》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主体部分为d大调、4/4拍、中速,由三部分组成,歌曲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企盼人类永远美好的生活。曲作者运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将青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意境刻画出来,谱出歌曲。本课教学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第一:歌曲将调性对比融于童声合唱之中,设计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谱出一首绿色和平的歌。

  第二: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出少年儿童热爱地球的感情,表现出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内化理念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因而,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学生。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辽兹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内化为我今天设计这堂课的主要教育思想,因而我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实化为:

  说目标

  (1)知识目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懂得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2)能力目标:聆听并大胆参与歌曲的演唱,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3)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观看各种图片、视频、演唱、表演等活动中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说重难点

  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表演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说教法

  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准确地表现和创造音乐。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和演唱方式,通过感受、展示、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谈谈具体的教学构想。

  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教学:

  (1)引入;

  (2)学唱歌曲;

  (3)感悟;

  (4)升华(拓展延伸),

  其中学唱歌曲是重点教学环节,设计25分钟左右,引入3分钟左右,感悟5分钟左右,升华部分10分钟左右。

  首先,第一个环节——引入

  多媒体展示被污染的.大自然图片,和未被破坏过的美丽大自然风景图片等相关的图片,教师在背景音乐《给未来一片绿》的旋律中动情解说: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土壤系着森林的命运,海洋系着鱼群的命运;环境系着地球的命运,地球系着人类的命运。地球赋予生命的一切,爱护地球,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拥有生命,让我们用行为来回报创造和养育我们的自然母亲。

  设计理念:

  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通过教师诗化的语言激情导入,奠定本课情感性教学的基础,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

  先介绍歌曲的主体部分为d大调、44拍、中速、由3部分组成。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力图通过自己的歌声打动学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再用多媒体出示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习惯,跟伴奏唱词或跟伴奏哼唱旋律来学唱。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学唱歌曲的难点:后半拍起的节奏的把握,大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来掌握这一难点,再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来练唱,要求声音统一,气息通畅,节奏准确,充满感情。这个步骤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第二部分合唱的配合的学习前,先进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知识讲解,再采用教唱、听唱、分声部唱、合唱等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在引导学生充满感情来完整演唱歌曲时,先让学生观看这首歌的mtv,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自己去体会感情,然后分组讨论用填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首歌的速度、风格、演唱情绪等学唱要素,通过“探究与体验”的过程来完成这一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以“听觉”为基础,“情感”为主线,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听、多想、多讨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聆听和表现音乐,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

  第三、四个环节——感悟和升华部分

  首先用提问的形式引入第三部分,探讨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地球—————母亲”的含义,紧接着导入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表达爱护环境的歌曲、诗歌、警句、图片、文字、vcd、歌曲磁带等通过小组推荐或自由组合演唱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搜集的任务在第一课时教学时作为课后作业布置)。

  这一部分的设计,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先体验“保护环境”的感受,然后通过拓展延伸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到成功的欢愉。

  最后,在《给未来一片绿》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爱护环境,爱这个地球,爱这个世界!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但愿你我在座的每一位音乐老师都能把生命中的每一篇生动乐章奏响!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初中音乐说课稿14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双流县东升一中的李华。我说课的题目是唱歌课《无锡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下册,今天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进行说课。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江南,风光秀美,人文荟萃,这里富饶美丽。江南的音乐,也如江南的山水般的秀丽柔美。

  《无锡景》是引领学生感受我国江南音乐魅力的一首歌曲,歌词描述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的风情画卷,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小调的特色。有多种变体,所唱题材内容也十分广泛,曲调在我国流传甚广, 表现了江南音乐的独特风格。歌曲为五声调式:为“起、承、转、合”的结构,四个乐句皆是趋于下行。歌词中常用“呀”“末”等衬词,听起来亲切柔和、优美、耐人寻味。极大的附和了“弘扬民族音乐”的新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和执教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学习、发展,让课堂动起来”的要求

  通过师生间、生与生间的交流,把生活音乐化、音乐生活化,激起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爱上江南音乐,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歌唱《无锡景》,唱出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了解江南人文地理与江南音乐的关系。(知识与技能)

  2、从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学唱时采用欣赏法、跟唱法、加强体验,以乐动情,引起学生热爱江南音乐(过程与方法)

  3、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通过学习江南民歌和民间音乐,增强学生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本课中,我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无锡景》,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能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在本课中可能会出现的教学难点是:①音乐的节奏和装饰音;②准确把握歌住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特征(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难点,一定要让学生多听,多感受,并且多做有气息支撑的、连贯的、高位置的发声练习)

  四、说教学方法

  综合以上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欣赏法教学

  3,跟唱法教学

  4,讨论教学综合以上教学方法,下面开始说我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4个步骤来进行我的教学。

  1、导入

  老师完整的演唱一遍《无锡景》,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风韵,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风韵,引起学生想要学唱本首歌曲的激情。

  2、学唱《无锡景》

  在新歌学唱的环节中,我又分了以下几个步骤:

  1、初听:

  以《无锡景》为背景,来播放课件:关于歌曲《无锡景》中所出现的景点的图片,让学生一边感受音乐的情绪,一边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无锡的自然风光,感受人无锡的文地理环境,进一步增加对无锡、对江南的热爱

  2、复听: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并提出问题:

  a 、歌曲的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呢?(是婉转抒情的还是热情爽朗的)

  b 、歌曲的拍号是?强弱规律是?它的划拍形式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来做简单的音乐分析,得出答案 ,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练声:

  ⑴、用本首歌曲中的55 621‖来作练声曲,引导学生表情放松,我选择这这段旋律来练习的目的是:1、难度适中2、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了本课的教学歌曲。在这段练声曲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练声。

  ⑵、看谱,“lu ”来唱整首歌曲。

  在第一次有了高位置的练习下,进一步练习,达到学唱《无锡景》的第一步——在实践中,熟悉旋律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发现难点(节奏和装饰音)、解决难点。

  ⑶、在解决了本课学习难点①之后,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lu ”,既保证了学生正确歌唱方法,并且让学生正确的、完整的掌握了《无锡景》的旋律,为后面的学唱打下了强有力的基础。

  ⑷、朗读歌词

  在学生完全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之后,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保证学生在歌唱时,能规范的咬字归音。

  ⑸、老师用钢琴伴奏,引导学生在旋律中,加入歌词,完整的学唱至唱会《无锡景》,完成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⑹、通过课堂活动“去掉歌曲中的衬词演唱与原来的演唱”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发现衬词在歌曲中的奇妙之处,理解民族音乐中的地方特色的不可忽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进一步了解江南音乐,慢慢的喜欢上江南音乐。

  ⑺、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音乐分析,找出出本首歌曲的调式特点,并引导学生带着最好的情绪、优美柔和的演唱《无锡景》

  3、拓展“找民歌、唱民歌、品民歌”

  在教学的最后,我设置了“找民歌、唱民歌、品民歌”的课堂活动进行教学拓展。

  其中“找民歌、唱民歌”是让学生在本课的学习基础之上,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江南民歌,并唱两句的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到江南音乐的学习中去,通过实践来了解并掌握江南音乐 “细腻、委婉、柔和、富有情韵” 的风格特点,从而喜欢江南音乐。再通过“品民歌”来让学生了解江南音乐与江南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爱上江南,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4、在歌声《茉莉花》中结束本课

  在本课结束时,我做出评价性总结,组织学生齐唱他们最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最后感受江南音乐的优美如同一幅幅烟雨蒙蒙的国画,被远远传唱。

  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达到“画龙点睛”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初中音乐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狂欢节。这首歌曲由金波作词,刘庄作曲,很有生气。以小鸟为主题,抒发了青少年热爱大自然,向往与小鸟一样自由、快乐的心情。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选材都与动物有关,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音乐来感受动物的活泼可爱,启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为建立绿色的地球而努力。让学生明白,动物和人类同顶一片蓝天,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大家一起用生命的色彩,共同装扮这美好的世界。

  3、教学目标: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中生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通过学唱《小鸟,小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唱x惯,感受歌曲中的八分音符,休止符对于表现歌曲情绪所起的作用。

  ②技能目标:能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演唱好二部合唱,做到声部合协统一,撑握好弱起和六度大跳。

  ③情感目标:通过感受歌曲中活泼可爱的小鸟形象,启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让学生明白,动物和人类同顶一片蓝天,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

  4、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感受歌曲中的八分音符,休止符对于表现歌曲情绪所起的作用。能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演唱好二部合唱,做到声部合协统一,撑握好弱起和六度大跳。

  二、说学法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x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学生是学x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去学x,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跳等活动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通过创编活动,让学生体会愉悦学x带来的快乐。

  三、说教法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x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海陆空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①听赏法:教学中播放歌曲《小鸟,小鸟》通过对歌曲的聆听、联想、想象等,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觉愉悦的学x,促使其形成对音乐学x的浓厚兴趣与求知欲望。

  ②讨论法: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中心问题,各抒己见,使每个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③合作探究法:在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电影《苗苗》片段,问同学们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最喜欢什么动物。学生回答,老师接着说:“对,是小鸟,我们今天要学唱的歌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曲《小鸟,小鸟》首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遍,并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感?”

  2、新课教学:

  ①同学们回管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由老师补充:这首歌曲描写了小鸟在蓝天阳光下自由自在的飞翔,抒发了作者对小鸟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人们渴望自由的心情。

  ②歌曲为F大调,二段体结构

  ③八六拍,表现了欢快活泼的情绪

  ④弱起小节要注意把握

  ⑤带着以上感情复听《小鸟,小鸟》让学生轻声跟唱

  ⑥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填词唱

  ⑦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合唱部分分开练x,再合唱

  ⑧最后完整地演唱歌曲,要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3、歌曲表演:

  ①分小组研讨分排创编任务角色

  ②教师引导他们进行创编活动,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

  ③编配伴奏展示

  ④评价(自评、互评、师评)通过评价,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参与程度。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表现,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

  ⑤教师小结。

【初中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说课稿(优)12-15

初中音乐《牧歌》说课稿01-19

初中音乐说课稿优秀03-13

初中音乐说课稿15篇05-18

初中音乐《平湖秋月》说课稿02-20

初中音乐《花儿与少年》说课稿02-20

初中音乐课青春说课稿03-06

音乐说课稿01-02

小班音乐说课稿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