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的说课稿

时间:2024-09-12 11:10: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背影》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背影》的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背影》的说课稿

《背影》的说课稿1

  说教材

  1、教材简析:《背影》选自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请的一篇著名的记实散文。一直作为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诚与至诚的父子之爱,反映了我国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我觉得,读朱自请先生的《背影》,就应该把眼光方远,远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才能真正体会这篇名文所蕴涵的真精神。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这也是家庭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走近作者,认识生字、生词。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

  能力目标:学习在平实的叙述、抒情中蕴藏着的极为精巧的构思;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

  情感目标:,认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的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3、教学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很适合朗读,要让学生多读。读出文中的感情,使学生自己能够受到感动。所以我把该文教学重点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激发孩子理解父母、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初二学生,他们的阅读范围还不是很广,掌握的阅读技巧不是很多。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如何理解文中父亲那个不怎么优美的背影?学生还无能为力。因此,我把此当作本文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以下的方法及教具进行教学: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朗读评价的教学方法。

  5、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6、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想结合,激发创新思维的学习方法。

  7、教学用具:多媒体。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法上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据此,我在教学该课时主要采用朗读的方法,教师不必过多的讲解,作者的感情让学生在读中慢慢感受出来,以达到教学目的,而不是一上来就分析文章,以至把整篇文章分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失去了阅读兴趣。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会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地去解决问题。

  说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和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8、自主收集资料,增加课外阅读量的方法,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9、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10、 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家庭,走向社会而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导入新课的开场白是十分重要的,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

  同学们,人们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象个宝,没妈的孩子象棵草。”可是在我们生活中,有一个人也时时刻刻在关心、爱护、影响着我们,那就是父亲。在生活中你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在成长的历程中他对你有什么影响?你怎样评价你的父亲呢?

  1、由导语引出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自由发言,鼓励学生多发言。

  3、教师小结,引出新课。

  此设计能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主人公达成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

  (二) 检查预习情况,明确学习目标:

  1、 生字、生词的练习。(运用多媒体显示出来)

  2、 让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朱自清的

  有关资料

  3、 检查朗读情况,并让学生作出评价。

  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自己收集资料,查阅工具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是学法1的实施。

  (三) 启发诱导,合作探究

  1、 配乐朗读此文(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注意朗读的要求和技巧。

  2、 整体把握文章,让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3、 把握文章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4、 文中出现了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

  5、 本文通过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的什么的感情?

  6、 体味文中父亲的几句话。

  以上设计的问题由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一不理解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兴趣。完成教学目标2。

  (四) 教师小结,布置作业:熟读全文,进一不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我设计了如下导语)

  同学门,上节课我们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也感受到了一位普通的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亲,今天我们继续探讨这篇课文。

  (二)明确目标

  1、 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 领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3、 继续感受父子情深。

  (三)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用多媒体显示下列问题)

  1、 文中四次“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映象最深?为什么?

  2、 体会父亲亲爬月台时的几个动词。

  3、 文章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写父亲的背影呢?

  4、 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竟然感动得流泪,你相信吗?

  5、 你认为文章是通过选取什么角度来表现“父爱”这一主题的?

  此设计意在拓宽学生的思路,在师生质疑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是突破重点、难点的重要一环,是对学法2的指导,从完成教学目标2。

  (四)学生朗读课文,分组讨论,就文中不解之处质疑。(教师点拨)

  此设计是让学生养成自主提问,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学法2的进一步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多了解爸妈,体会他们子女的关爱。

  (六)总结全文,渗透思想教育,完成教学目标。

《背影》的说课稿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背影》。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说生活是一首韵味无穷的抒情诗,那么语文就是对生活声情并茂的吟诵;如果说生活是一篇隽永秀丽的散文,那么语文就是对生活详实生动的鉴赏。语文新教材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背影》这篇课文,鲜明的体现了这一特点。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背影”写出了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相爱相怜的情感,文章语言平实质朴,情感浓烈,充满着浓郁的人文关怀。此文在教材中编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

  A、本单元是以“爱”为主题的写人记叙文,反映的是日常生活;因此本文不仅成为学生继续了解叙事作品的重要载体,而且也是对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八年级学生情感的洗礼。

  B、训练学生整体上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

  C、本文还是本单元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的铺垫之作。

  2、教学目标

  教育是生命参与的事业“与每一位孩子共同成长”应是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让每一位学生都平等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灵光与活力,应成为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目标的基础上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情感;

  ②、创设优良的'教学情景;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文章主题。

  ③、体验父爱的伟大无私,提升自我情感。

  3、教学重点

  理解关键语段的含义,体会对父亲背影描写所渗透的情感。

  4、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情感,体味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所渗透的人间至情。

  二、学情分析

  镇乡初中的学生特别缺乏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由于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为师生课堂的交流和沟通带来了难度,而这篇文章反映的是成年人并且是三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情感,因而较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点“淡淡的忧愁”很难让这些沐浴在阳光下的中学生真正的领会。

  三、资源的分析和采用

  1、远教资源的来源

  《远程教育资源库》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它把教学时可能用到的资源尽可能地集在一起,为我们的备课、上课及素材的收集与整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教学效率。《背影》这一课的教学辅助资源就是从远教资源中的媒体资源、习题精选、扩展资料"中筛选的。

  2、资源及设备的选择,应用依据

  远程教育IP资源共有三种模式,每种模式各有其适用价值。根据《背影》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在教学时,我运用模式二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模式二是以远程接收设备为依托,可以上连一模式,下接三模式的IP资源运用模式。因为在这一课中模式二给我们提供的媒体资源有利于很好地创设教学情景,轻松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便于激发学生情感,轻松愉悦地解读文本。

  3、设备,资源,课程的整合

  远程教育资源,是有效实施新课标理念的平台,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在上《背影》这一课时,我根据教学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资源进行筛选与整合:首先将资源库中的资源事先下载到电脑之中,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选取教学课件1为主,以课件2为辅,4断剪辑,同时还从扩展资料、习题精选中挑选了部分资源,利用电脑这个平台,用powerpiont这个软件适当进行整合,结合课本资源轻松有效地教学。

  4、应用规律及应用效果

  远教IP资源运用有三个层次:一是照搬着用,二是整合运用,三是创造地用。专家们多次强调“原汁原味运用资源”,明确提出“拿来主义”,不要“太多创新” 。“原汁原味运用”并不是所有资源逐一播放,我借助模式二教学《背影》这一课时,就是从众多IP资源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最适合班上孩子特点的资源,再经过适当组装后进入课堂。整合后的影像资源有声有色,课件动静结合,给学生营造了优良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教法设想

  语文教学要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要让学生在活生生的文学作品形象中去体验。利用整合后的资源,教学时以文本对话法为主,同时辅以整体阅读训练法、情景教学法、范读法、总结归纳法进行教学。

  五、学法探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材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因此要改变教师一场锣鼓打到底的做法。对于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重要,这是走向和谐课堂的最根本途径。因此,在本课我借助整合后的资源引导学生以自主阅读法为主、以朗读法、圈点批注法、问题探讨法、比较阅读法等学习方式为辅学习本文,同时注重以下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1、借助各种资源,自主解读文本。

  2、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

  3、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六、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分为五个环节:激发情感,走近课题-创设情景,走近作家作品-整体感知,走进文本,-研读赏析,深入文本,-探究学习,升华文本。

  教学时间两课时,我想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激发情感,走近课题

  出示问题,导入:

  1、在你的生活中谁最令你感动,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2、而在我们今天所学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背影》中谁是令他最感动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动的又是什么呢?

  (第一问的设计体现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出发;第二问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需要。)

  (二)、创设情景,走近作家作品

  播放介绍朱自清散文及作品的剪辑,同时出示课件简介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该环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从而催生学生情感,缩短师生、生生间的距离,为平等对话创造条件。)

  (三)、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远教资源中的配乐范读课文

  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记号。

  2、正音练习,检查课前预习。

  (根据本班基础差的实际情况,我从资源中的习题精选及20xx年的《背影》教学课件中选取这个练习,目的是检查课前预习情况;通过听读的方式对全文进行整体感知,为后面解读文本打下了基础。 3、自由朗读,理清全文脉络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内容宜从理清全文脉络入手,学生自主阅读,老师引导其归纳总结。)

  (四)、研读赏析,深入文本

  1、结合课件中车站月台一角的图片有感情地朗读文本,边读边品味文章流露的情感。(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耳听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

  2、课件出示课本后的研讨练习一的问题组,分组讨论

  (此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抓住“背影”这个重点,体会文章情感,研究课文特色。因此采取分组讨论法,分组时要做到优生与差生的搭配,男生与女生的搭配同时借助资源中的视频剪辑帮助学生解读月台买橘子的片段。)

  3、课件出示课本后的研讨练习四的问题组,深入探讨。

  (此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中一些表达得比较含蓄的情感,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当时的年龄分析。)

  (五)、拓展延伸,人文交融

  1、课后上阅读《朱自清传记》2、对比阅读:肖蓉葆的《父亲的背影》

  (单调的文本阅读,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且理解片面,因此利用扩展资料中的《我的背影》与文本进行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理解父爱的深层内涵,在此基础上阅读《朱自清传记》,升华学生对父爱的认识,达到人文交融的课堂境界)

  七、说板书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面面俱到的“火锅式”板书已不适应教学的需要,而只重内容,形式却陈旧的板书同样没有生命力,真正成功的板书必然是精华的内容与创新形式的完美结合。我采用了将两颗心贴在一起,父亲的心里面是儿子的心,儿子的心里既在落泪,泪眼中仿佛看到了父亲的心及千千万万个像父亲的背影。意蕴深刻,发人深思……

《背影》的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朱自清的《背影》。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首先谈谈教材

  《背影》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以 “爱”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而《背影》正是一篇能体现这些训练重点的极好例子。《背影》一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能够使学生在其中深刻的体会这种相怜相爱的感情。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三个方面: 首先,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其次,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最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为解决本文重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初二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教材,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

  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指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给:“请您毫不犹豫地在每一堂课上挤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那样将得到百倍的补偿。”为了让教法和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我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出示背影的图片,看与思相结合,“同学们,咱们的父亲在自己生活中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从而进入了学生自由谈,进入了课文,接着顺势而导,“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朱自清的父亲,看他在儿子眼中有着怎样的形象”这样顺利的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指导方法,轻松预习

  在上新课之前,我要求学生自己运用网络,搜集作者的生平资料和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参看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帮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三)讨论交流,重在激励

  首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虽然到了初中,但对生字词的了解仍然是最基础的。 接着,再检查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之后,在要求学生运用三分钟的时间,分小组讨论交流预习的情况,这时教师参与其中,但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而是重在激励唤醒。讨论结束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分步处理。对于不涉及文章重点的问题引导学生当堂不为解答,对于能引领全文中心的问题,不急于强解,留到下一集中阅读环节重点突破。

  (四)直奔重点,集中理解

  这一环节我设计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很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为自己的朗读打好基础。听完录音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朗读。

  第二步,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对文章重点进行分析理解。 我将全班学生按照组别分为四大组,每组自由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讨论结束后,在由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全班的相互交流和总结。这四个问题分别是:

  问题一:体味文中父亲送“我”上车前后的几句话,它们表达了父亲怎么的思想感情?

  问题二、通过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

  问题三、文中几次提到了背影,又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到的?

  问题四、父爱如山,父爱似海。作为爱的承受者朱自清,面对如此博大精深的父爱他会想些什么呢?请揣摩一下作者的内心世界,站在作者的角度,将“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的背影”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地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所以,一方面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真正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而师生共同探讨重点句段,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现了互动性。

  (五)品析内化,拓展延伸

  既然是内化,就要对文章加以吸收,既然是延伸,就要拓展到我们的课堂之外,我设计了如下两个方面: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帮助学生加强对全文的理解。

  2、小练笔。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让我们为他们做点事,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用心观察他们的反应,用笔记下你们的感受,并整理成一篇日记.这样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上,还要在家中,使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珍惜父母的爱,学会感恩,也完成我们教学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背影》的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背影》选自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作者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家。这一单元都是回忆性叙事散文,本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亲子之爱。

  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学会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并赏析其在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领会文章情感。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并沟通个体体验,体会天下至情--亲情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2)教学难点: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4、课时安排:两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具体的学法有:

  探究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

  合作交流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导入本课时新授内容

  2, 讨论交流

  第一步是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两个问题⑴ 文中四次写到背影,都出现在哪里?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哪一次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为什么这一次的印象深呢?

  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讨论,不难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领会本文的构思角度“背影”,从而直接进入到本课的分析难点而不至于偏离。

  第二步学生自疑讨论。在这一过程里,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相关语段,写出自己设计的问题,并自由发言,师生共同筛选最符合教材要求、富有创新的问题来进行探讨。如:

  ⑴父亲爬月台的动词中,为什么用攀而不用抓?

  ⑵作者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比如皱纹、白发等等,而只写了背影呢?

  ⑶文中写一见父亲的背影就流泪,是什么原因呢?

  ⑸最后作者又写到背影,有什么作用呢?……

  这样安排的目的 ∶

  ⑴学生通过质疑、解疑,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⑵让学生认识到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的结合的重要性。

  ⑶通过筛选总结问题串,分散重难点,突出关键。

  3、深入语言、体会真情

  从本文的语言特色看,本文语言朴实。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尤其是父亲的那几句话。因此我会这样引导:

  “本文的语言十分朴实,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问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找出来读读品品。”

  都读过后再来品,让学生感受与单独的一句的不同感觉,放在一起品味,也许容易品出味道来。学生指出句子后,师生共同体味父亲言语里所蕴涵的深厚感情,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基础上适当引导、点拨。如“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一句叮咛,把二十岁的儿子当孩子!这就是中国的父母!不管孩子多大了,他永远是孩子!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面没人!”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到达北京、担心行李的安全,真是儿行千里父担忧啊!这朴实的语言都充满了对儿子的体贴之情。这一环节仍把重点放在了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上,突出了语文课“语味”的特点,继续指导朗读。

  4、课堂小结

  为改变课堂小结成为知识机械重复这种现象,教师先让学生回忆重点内容,由学生总结,教师给予肯定和评价。

  5、布置作业

  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结合本文的写作特点,写出一篇表现与父母亲情的短文交流。

《背影》的说课稿5

  一、新大纲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训练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思路,了解基本的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二、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三、初步学习各种阅读方法。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能力训练”的“阅读训练”项中特别强调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等。

  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棗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写得真挚而动人。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三、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

  B、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

  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

  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

  (重点讨论解决2、5)

  (尝试练习的设计的目的是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同时解决一些次要的目标。提问5的设计可视作是对此课的总结)

  四、作业布置

  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语料的积累,习惯的培养,这类练习表面上看较为机械,但对低年级学生是有效的,所以是必要的)

  2、完成课后练习七(不借助其它参考书,做错没关系,做在书本上)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是重点段落研读、关键语句意义的品读、理清本文的层次与结构体会中心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比较阅读训练。如果说第一课时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基本习惯,是整体感知课文,那么第二课时主要是突破重点难点、完成主要目标并进行迁移训练。第一课时的铺垫,第二课时是发展。

  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一、重点研读第五段(朗读、讨论)

  1、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一共写了四个背影,那么作者写得最详细的是那一个?朗读这一段,注意其中的一些词语,等一下要求大家写出来。

  引导学生研究删后补出的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拔

  A、两个“黑”字

  B、三个“布”字

  C、“蹒跚”“肥胖”

  D、“两手”“两脚”

  E、不要“向左”两字行不行,为什么?

  2、为什么“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而不是“轻轻的”或是“小心地”?请一位同学表演一下?

  3、父亲为什么“扑扑身上的泥士,感到很轻松似的”,“似的”二字去掉可不可以?

  4、作者为什么看到这个背景“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又为什么赶紧拭干了泪?

  5、这一次流泪与第一次流泪有什么不同。与第三次、第四次呢?

  三、关键语句的品味

  1、前面我们通过第五段的阅读,体会了父亲对儿子的一片疼爱之情,那么,文中还有那些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引导学生分析以下句子,并进行点拔

  A、第二段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B、第三段棗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送我去。

  C、他嘱我路上要小心·····

  2、作者是否一开始就体会了父亲的这种朴实的疼爱之情呢?

  3、的'开头和结尾有那些语句是互相呼应的?

  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五

  四、总结讨论

  1、的标题改为“我的父亲”“浦口别父”好不好,为什么?

  2、讨论上节课课后练习2、教师板书总结

  3、讨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

  A、2、3两段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B、第四段为什么不详写作者在南京与朋友的游逛?

  五、比较阅读训练:见附四

  六、小结

  七、作业布置

  1、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2、背诵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节文字。

  (着眼于迁移与巩固)

  附一:课堂练习一(幻灯出示)

  选择正确的读音

  差使 交卸

  奔丧 迂腐

  琐屑 栅栏

  举箸

  附二:课堂练习二

  根据教师所说的意思默写出该词语

  1)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2)奔赴亲人的丧事

  3)乱七八糟的样子

  4)把自己的财产、衣服出卖和典当出去

  5)凄惨暗淡,不景气

  6)有了空闲的时间,指失业在家

  7)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8)精神不振作

  9)细小而繁多的事

《背影》的说课稿6

  一、教学内容分析

  《背影》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是朱自清先生1925年10月写的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文章通过记述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相别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至爱,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情况下对父亲倍加思念之情。

  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也是叙事的线索。作者除了对背影作了笔酣墨畅的细致描写外,还以背影为中心,安排了许多精彩的衬托和铺垫。在一个平凡、朴素的背影上刻下了两个质朴而深沉的大字“父爱”。而这一主题的表达在物质充裕的今天,无论对我们还是学生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本单元是八年级下册第一个教学单元,教学任务是阅读和写作记叙性散文。而《背影》又是第一课,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作者从平凡的生活中携取了意蕴丰富的素材,清晰的线索,分明的脉络——这些对学生学习领悟这类文章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都比较优裕,在自己学习生活的时候大多不去思考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的也不多,对亲情的理解远不如作者深刻,教学过程中需加大感性教育,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观察和感悟,尤其是在这种特定环境中对亲情的理解。对文章中细节的把握和理解,对朴实的语言所蕴涵的深情的理解都是障碍,需要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帮助、引导。而记叙性散文的特点也要在阅读中深入地感悟。

  三、教学设计思想

  《背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作者以洗尽铅华的质朴演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义:亲情、孝道与感恩。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强调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得到审美愉悦和道德情感的熏陶。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为此,采用如下教学策略及手段: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置学生于现实的阅读情境中,教会学生质疑、解疑、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

  3、教师设计对课文阅读过程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有所感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

  4、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爱的熏陶,感受挚爱亲情从而实现爱的传递。

  5、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同时,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幻灯、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注意紧绕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文中的父子情;

  2、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文基础。

  3、指导学生注意抓住人物特征的描写方法,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文章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的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

  1、重点文段的阅读,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体会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2、理解其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的深情。

  教学难点:

  1、体会文中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2、课文2、3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把握;

  第二课时:重点文段的阅读、关键语句的品味、中心与段落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一首熟悉的老歌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那些默默操劳,默默关心我们的父亲。那是怎样让人心动的一份父爱呀。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欣赏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曾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亲情感动了几代人。这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板书《背影》)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氛围。

  (二)解题:

  1、作者简介:(见课件)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称赞他:“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2、写作背景:(见课件)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设计意图:便于学生理解课文2、3段的内容,更好的渲染阅读情境。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丧差使狼藉簌簌妥贴踌躇迂蹒跚箸拭琐屑晶莹

  3、配乐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

  设计意图:扫清字词障碍,通过配乐朗读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注出自己印象最深或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句子或场面。

  学生交流。

  有感情的朗读标注的内容并说说自己感动的理由。

  (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配乐并播放课件中准备好的部分画面)

  2、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父子之间什么样的感情?

  教师展示问题,并提示引导。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做到整体把握。

  (五)作业布置

  1、积累词语;

  2、熟读课文,把你的阅读体验写下来(可以是收获,可以是疑问等)。

  (六)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刻画背影

  父子情深

  第二课时

  (一)激趣引学

  欣赏罗中立的图画《父亲》。“父亲的背,像一张弯弓;我们兄弟姐妹,像一支支箭。为了箭的射出,父亲的背拉紧了一弓又一弓。当我们距离靶心越来越近,父亲的背,已成了月底的一弯新钩。”为了子女,父亲默默地做着,从我们出生,到他的老去——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崇敬,再来温习朱自清的《背影》。

  (二)学习探究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1、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和线索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哪次写得最具体细腻?这次描写中哪些词语用的好?为什么?(提示:找出四次背影描写,及第六自然段的动词和形容词。)

  2、配乐朗读,饱含深情的朗读第六段,体会作者在朴实细腻的叙述中所蕴含的深情。

  设计意图:学习本文抓住某一事物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手法,通过找关键词体会文章朴实细腻的叙述中所饱含的深情。突破教学难点。

  3、再读课文,思考:

  (1)文中作者围绕背影还组织了哪些材料?(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2、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送别过程中父亲说了几句话?这几句话有什么特点和含义?(小组活动,各组代表发言)

  (3)文章出了写父亲,还写了作者的感受,作者通过什么细节表现出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学生用低沉舒缓的语调配乐齐读项关于语句。教师配以相应的多媒体画面。

  设计意图:把父亲的形、行、言作为互相联系的整体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教学重点。

  (三)拓展延伸:

  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以“父亲我想对你说:”开头,帮助作者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设题,引发学生思考,达到阅读延伸的目的。

  2、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父母。度过了人生十三四个春秋的你们一定留下了许多回味绵长的、令人百读不厌的爱的细节。请你打开思维的闸门,尽情地回想,捕捉闪光的瞬间,说说自己的父亲或母亲。

  设计意图:体会真挚的亲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四)作业布置

  欣赏几段录象,结合本节内容以“亲情”为话题,完成一段200字左右的细节描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朴实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心灵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难忘背影睹家思父悲哀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感激

  惜别背影父子离别不舍

  再现背影怀念父亲伤心

《背影》的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早期散文代表作,自问世以来就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作品采用纪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在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

  2、教学目标的设定

  (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字词;学会选取最佳角度、运用传神动词、加入自己情感反应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文中父子亲情,敬爱父亲

  3、教学重点

  研读重点段落;学会选取最佳角度、运用传神动词、加入自己情感反应的写作技巧。

  4、教学难点

  学会选取最佳角度、运用传神动词、加入自己情感反应的写作技巧。

  5、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二、说教法

  我所执教的班级学生语文基础不算太好,尖子生不多。根据学生实际以及本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如下教法:

  1、 以品味语言为主,采用点拨式教学,设计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

  2、 采用朗读、讨论、质疑法使学生动口动脑动手

  3、 为增加课堂的容量,使用多媒体教学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问题,扣住文中关键语句,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中体现的父子深情;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文基础,提高语文水平。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情导入:(大屏幕上播放黄磊演唱的《背影》,同学欣赏)这首歌的名字叫《背影》,是今年最流行的一首歌曲。无独有偶,朱自清先生也曾经写过一篇纪实散文也叫《背影》。他写的是谁的背影?这个背影有什么特点?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作家作品(由学生介绍,教师予以补充)、字词(由学生解决,大屏幕出示一部分) 这部分由学生自主完成

  3.、师生互动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大屏幕出示阅读准备:父亲的语言、父亲的动作、父亲的背影、儿子的眼泪,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并作圈画)

  (2)整体感知:文章以什么作为线索?写了什么事?(落实阅读准备中提及的问题)

  (3)你最喜欢的是哪次背影?为什么?

  (4)阅读课文的前三段,分析这段文字的作用。

  4、小结,布置作业:进一步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导入:(结合上节课内容)

  师生互动:

  1、赏析“望父买橘”时的.背影

  (1) 大屏幕出示视频资料:电视散文配乐朗读,学生欣赏

  (2) 这段文字为什么写的如此感人?(品动词的运用、饱含真情的叙述)

  (3) 以“读过此段,我()”这一格式说话

  2、品味父亲的话语,理解话中所包含的意思(小组合作)

  3、文中写了我的四次流泪,原因各是什么

  4、年少的我是否真正理解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理解“聪明”一词的真正含义)

  5、探究:

  (1) 按照你的理解,文章还可拟定什么题目?说说看。

  (2) 问什么作者要用“背影”为题?这好在哪里?

  (3) 你怎么看待文中所描述的父爱?(教师注意个别质疑?)

  (4) 《背影》何以成为经典?

  6、拓展迁移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也肯定给了你许多的关爱,哪件事最令你感动?与大家交流一下。

  6、小结:四次话语、四次背影、四次流泪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相信读过此文,父亲那深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已经深深的印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是啊,父爱可以轻柔的似涓涓细流,可以厚重的如巍巍高山,这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要否定父爱。让我们对父亲真诚的说上一句:我们懂你

  多媒体播放满文军的《懂你》(落实情感教育)

  7、布置作业(大屏幕出示:)

  青春年少,懵懂无知,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也有误解他们的时候。以“( ),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的情感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思念父亲 点出背影

  望父买橘 刻画背影 父子情深

  父子分手 惜别背影

  别后怀念 再现背影

《背影》的说课稿8

各位评委、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朱自清的《背影》。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中强调“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这些要求是展开本课教学的依据。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能够使学生在其中深刻的体会这种相怜相爱的感情。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 “爱”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⑵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教学重点与难点:

  ⑴重点: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与朴素感人的语言。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

  ⑵难点:对于文中背影的四次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并找出四次背影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在分析中,深刻透彻的体会这种伟大的父爱。

  5、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点。

  3、采用比较阅读,形象的图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本文难点。

  4、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对关键语句的品味和对父子真情的体会。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来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教育家卢梭认为:“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鉴于此,我采用图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

  三、说学法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四、说教学过程

  今天我简要分析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感知、品味文中的关键语句。

  主要步骤:新课导入、整体感知、重点赏析、布置作业四个步骤。

  (一)、新课导入,激发情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

  1、导语:

  (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听完之后提问:

  咱们父亲在自己生活当中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朱自清的父亲,看他在名人儿子眼中有着怎样的形象。

  2、预习指导:

  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参看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置以上预习的依据是: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的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和能力。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⑴、学生介绍作者、作品(学生相互补充)

  ⑵、出示本课重点的字词,检测预习效果。

  此程序的设计是要帮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感。完成教学目标(1)的要求。

  2、听录音

  配乐朗读此文(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注意朗读的要求和技巧。并将自己认为优美、感人的句子勾画出来。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听有所知”的听力训练,学习批注法,为下一环节的深入研习做好铺垫。

  3、整体把握文章,让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4、把握文章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重点赏析

  1、体味文中父亲送“我”上车前后的几句话。

  2、通过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的什么的感情?

  3、文中几次提到了背影,又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到的?

  4、父爱如山,父爱似海。作为爱的承受者朱自清,面对如此博大精深的父爱他会想些什么呢?请揣摩一下作者的内心世界,站在作者的角度,将“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的背影”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细读,或沉思,或圈点评注,或与同学交流来解决以上问题。

  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更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朴实的语言背后的深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部分完成教学目标(2)。

  教师小结:本为构思巧妙,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瞬间——“背影”作为文章的触发点。“背影”是文章的线索,父子间的申请也都倾注在背影上。

  (四)、作业布置

  1、课后研讨与练习,重点做课后第一题。(有助于学生对全文的理解。)

  2、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感动过,也许是一声问候,也许是一次长谈也许……请你把你最感动的那个时刻记录先来。(回味亲情,为下次课作铺垫。)

  附: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想背影——难忘背影——不能忘怀

  看背影——蹒跚背影——望父买橘

  被背影——远去背影——父子分手

  思背影——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背影》的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一) 教材简析

  朱自清先生的纪实性散文《背影》是表达人伦至爱的名篇,它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在平实的述说中表现了中国式的父子之情,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

  课文突出地刻画父亲的“背影”,着力表现深沉的父爱,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哀愁焦虑的日子,父爱显得异乎寻常的感人。文章构思选材和叙事描写都恰到好处,朴素的语言传递着动人的情感。学习这篇文章,除了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外,更要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从而为散文写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总目标中要求:“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课标要求从三个维度把握教学目标,本文教学我确定为:

  1、知识和能力: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学会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在语言环境中的涵义。

  2、过程和方法:加强朗读指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显语文的开放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深情,引领学生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重难点

  1、说教学重点

  根据课标中 “能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等方面的要求,我确定本文教学重点为: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深情; ②揣摩“车站买橘”一段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其意蕴; ③把握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的刻画与分析,感悟父子情深。

  2、说教学难点:

  ①理解文中父亲的背影的内在含义;

  ②抓住人物的特征展示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学方法

  我认为,语文教学要通过阅读来完成教师、学生、文本和生活之间的对话。语文教学不应忽视人文性,要注重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审美鉴赏,避免对文本的曲解、肢解和牵强附会的解读。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课前播放龚玥的歌曲《父亲》,激情导入;借助短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加深印象;精读段落“车站买橘”一节,插入电视散文视频片段,调动学生多重感官;欣赏现代诗歌《父亲》朗读结课,进行拓展延伸;

  2、朗读激情法:在听课文朗读的基础上,加强情感朗读指导,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轮读、变换角色朗读等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3、阅读指导法:采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略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粗略感知所叙之事,所抒之情;精读主要是对一些精彩片段、精彩语句的诵读,目的在于培养语感,加深领悟和理解。

  三、说学法指导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课堂教学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通过读文质疑、筛选问题、讨论交流来积累知识、总结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化创新。为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查询有关课文的资料,并通过预习,自行解决疑难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阅读朱自清的名篇,增加课外积累。

  2、讨论交流法:对一些疑难和探究性的问题,或个别畅谈,或小组讨论,或师生补充,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家庭,体验亲情的伟大,充分理解父母对儿女的真诚无私的爱。

  四、说教学设计

  本课拟用两课时教学,教学以朗读、讨论为主要形式、以感悟父子情深为核心。第一课时主要进行情景体验、朗读训练、初读感知;第二课时主要是重点文段的精读、关键语句的品味、文章主题的提炼和情感价值观的体验。总体教学流程如下:

  (一)情景导入

  巧妙的导语能营造适良好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采用多媒体播放龚玥的歌曲《父亲》,要求学生边听边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联想,听完之后随意谈谈自己的感想。教师简要点评后引入课题。

  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顺利进入课文情境中,为更好地理解“父子至爱”蓄足了势。

  (二)走近作者

  学生介绍有关朱自清的资料,并播放关于视频短片,结合课文最后一段中父亲信中的那句话,了解作者、作品和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

  1、听课文配乐朗读,让学生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朗读技巧。并将自己认为优美、感人的句子勾画出来。

  2、学生默读,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重点抓住什么在写?学生归纳出课文主要写了父亲为“我”送行,车站买橘一事,重点写了父亲的“背影”,从而把握住了文章脉络。

  3、再读全文,讨论:课文几次写了父亲的“背影”?哪一次留给作者的印象最为深刻?各用一个短语概括出来,并用“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的背影”的句式进行评价。

  4、让学生自由谈谈文章中最感动自己的地方,并阐述理由。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听读能力,学习批注法,为下一环节的深入研析做好铺垫。

  (四)精读研析

  主要抓住几个关键点展开研读:

  1、品析“四次背影”

  “望父买橘”这个片段是本文的精妙之笔,属细节描写,它将父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我通过播放有关电视散文片断,引导学生观察、联想,深入讨论,细细品味几个要点:①父亲衣着的三个“布”字与“我”的“紫毛大衣”;②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细节中的动词品味;③父亲买橘与家境的惨淡对比,回过头去阅读第二、三段,揣摩把“背影”放在一个特定环境中写的用意。

  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圈点评注,交流讨论逐一解决。

  2、品析“四次流泪”

  这样引入思考:如果说,文章中父亲对儿子的爱是通过父亲的外在形体“背影”这一特定意象表现出来的,那么,作者感念父亲的内心活动又是通过什么体现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再读全文后,指出这种内在的情感是通过“我”的“四次流泪”体现出来的。

  让学生找出反映作者“泪如泉涌”动情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动情的原因,用“______的眼泪”进行概括,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上述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感情和朴实的语言背后的深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归纳能力、表达能力。

  3、父亲形象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读罢此文,假如你就是作者,请谈谈你眼中的父亲形象。提示:可以抓住父亲在课文中说的五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并结合文章对父亲的动作、衣着等叙写展开分析。体会文章刻画人物个性的方法,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4、小结,归纳主题

  学生自主举手发言。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本文构思巧妙,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瞬间——“背影”作为文章的触发点,用淡淡哀愁的笔调,写出了一对“慈父”和“孝子”形象,父亲的“背影”和作者的“眼泪”都凝聚着一片诚挚感人的爱,读来让人动容。 以上回归文本的环节,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作出个性的反应,不刻意追求标准答案。教师主要起引领作用。

  (五)拓展延伸

  设计了五个课内外任务:

  1、说一说:请学生叙述父母最让感动的一件事或一个片段。比如一次送别、一次谈话、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微笑、一个眼神

  2、悟一悟:有声文学欣赏现代诗歌《父亲》,进行简要的赏析。

  3、写一写:要求学生在课外练笔本上为父母写一首小诗。

  4、做一做:假如父亲节和母亲节即将来临,请为父母制作一张贺卡,并进行展示、互评。

  5、读一读:推荐课外阅读同类美文《父亲的花园》和《默读父亲》,和朱自清的诗歌散文集。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即培养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最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结课。

《背影》的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我先说一下对教材的分析。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是初中语文的传统篇目。文章通过追忆作者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本文构思巧妙,结构精美,语言朴实,饱含深情。

  这一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学习本单元,重点内容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背影》一文中,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是最有价值的教学要素,是最关键的教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关于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确定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为此构建了三维目标体系,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依据对课程目标的理解,结合单元要求,以及上面对《背影》一课内容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把握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词语。

  2、采用多角度阅读等方式进行整体感知,抓住细节描写品味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语言。

  3、体味父爱的伟大,对父母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背影》是一阅读教学篇目。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整个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一些疑难或富于探讨性的问题或小组讨论,或个别畅谈、教师点拔,其间融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要求。

  因此,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诵读法,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启发学生读懂悟透。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考虑,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1、情境导入。

  2、初步感知。

  3、整体把握。

  4、重点赏析。

  5、拓展延伸。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提问:我们的父亲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朱自清的父亲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学习了《背影》,大家就知道了。

  (二)初步感知

  我分3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1、初读课文,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检查重点字词,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2、听录音。配乐朗读此文,让学生注意朗读的要求和技巧。

  3、朗读课文,自我感知课文。朗读是学生练习语感,提高阅读鉴赏作品能力的有效途径,有感情十分投入的朗读,既能唤起表象,加深理解,又能训练思维。《背影》平淡朴实、亲切自然、感情真挚,只有让学生多读,才能感受其间的情深意切,受到精神的愉悦与感染。

  (三)整体把握

  1、指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理清写作思路,理解文章主题,感受父子情深。

  2、先指导学生读文章,让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这是教学的重点,我简单演示一下教学的过程。

  同学们,我们通过读课文,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大家能不能再读一读,认真思考一下,文中几次写到背影?能否分别起个小题目?说说理解了什么?

  文中有四次写到背影,一次是总写,其余三次,分别是:买橘子的背影,离去的背影,泪光中的背影。父亲的外表并不美,动作和语言也不漂亮,可是当我们读了以后,也忍不住像朱自清一样,眼泪又来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再回到文中,用心感受这份情,感受朱自清语言的魅力。

  (四)重点赏析

  你对哪一段,哪一句有感觉,交流一下。

  在此环节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细读,或沉思,或圈点批注,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与同学交流解决以上问题。

  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更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朴实的语言背后的深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阅读兴趣,同时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完成教学目标(2)的学习。

  (五)拓展延伸

  1、小结教学内容

  2、让学生谈谈,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到了什么?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问候,也许是一次长谈……请你把最感动的那个时刻记录下来。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背影》的说课稿11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明确文章的线索,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难点: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体会文章情思绵绵的意蕴。

  三、 教学课时 4课时

  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全文,梳理文章的层次

  (一) 导入

  以小故事《儿子眼中的父亲》导入新课: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光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共同思考,引入课题:同一个父亲,在儿子眼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请同学们把课文朗读一遍。

  (二)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 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6年朱自清为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字,因此东称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背影》写于1925年,他到清化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来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待他的许多好处,尤其是七、八年前父亲在南京为他送行的背影,不禁泪如泉涌,写下了这篇感情真挚的散文。

  (三)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听录音朗读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4.自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讨论文章结构,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第一段):怀念父亲,最难忘背影。(点“背影”)----开篇寄思

  第二部分(第二到六段):回忆往事,车站离别看见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忆“背影”)----往事回忆

  (一)交待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交代家境

  (二)写父亲决定亲自送行,并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浦口送别

  (三)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时的“背影”,抒发真挚感情。(写“背影”)----车站买橘

  第三部分(第七段):接读父信,再现背影,表达了我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哭“背影”)----结尾怀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1-3小节,初步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1--3节

  (1)指名朗读第1节。

  (2)第一切中提到的“两年来”具体指哪一段时间?第一节起什么作用?

  1923--1925年;开篇点题。

  (3)读第二节,思考:

  ①“那年”是哪一年?

  ②“祸不单行”“满院狼籍”是什么意思?

  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故说:“祸不单行”,父亲那时卸职奔丧,需打点行囊,所以说“满院狼藉”。

  ③“我不禁簌簌地流下泪”,是为什么?

  “我目睹家境衰改的情景,伤心地流下眼泪。

  ④父亲的那句话包含着什么意思?

  是对儿子的宽慰,体现了他的爱子之情。

  (4)第3节点明家中光景惨淡的原因。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5)这两段写家中因顿的处境,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二)分析第二层

  (1)这一段是怎么写父亲对儿子的关怀爱护的?抓重点字词。

  两个“再三”“踌躇”。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不要紧”是父亲对自己而言,尽管“事忙”但认为这无关紧要。“他们去不好”是对儿子而言,就怕别人照顾得不妥贴。这简短的一句话,说明他关心儿子胜过关心自己,充分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

  (3)进站后,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4)作者为什么说“我”那时“真聪明过分”;而且还叹气说:“我……真太聪明了”?

  这两句话是作者的自责,恨自己那时年轻无知,未能体会父亲的一片深情。

  (5)齐读第2层,体会父亲的爱子之心。

  (三)讲读第三层。

  ①指名朗读,考虑:

  这一层重点刻画父亲买橘时的背影分几层来写?

  四层:

  第1层写父亲执意要去买橘;

  第2层写父亲越过铁道买橘;

  第3层写买橘回来;

  第4层写与父亲依依告别。

  ②父亲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说这句话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他想到儿子的旅途生活既单调又口渴,于是要去买些橘子给儿子——为儿子他想得多么周到。

  ③作者是如何描写父亲买橘时的感人形象的?

  先写了父亲的穿着: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紧接着写了去买橘时的一系列动作:

  走、探身、穿过、攀、缩、倾、这些动作描写细腻而又简练,给人一个全过程的栩栩如生的动态印象。调动读者的想象力。那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观察细致,清楚,用词准确生动,故此写得真切感人。)

  父亲是个胖子,走路都是蹒跚的,却要去努力地攀月台给儿子买橘子,看到这样的背影谁能不为之感动。当“我”看见这一背影时,感情是怎样的?(齐读)

  ④父亲买橘回来时,“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怎样理解?

  这种轻松的心情正是一种爱心,这一句又道出了父亲买橘的道理:越是尽到父亲责任,心里越是感觉踏实和满足。

  ⑤最后一层写依依惜别。离别的时候,父亲说了两句话,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感情?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表明父亲这时仍在惦念着儿子旅途的安全。“进去吧,里边没人”。儿子送父亲下车,本是人之常情。可是父亲不让送,怕儿子离开车箱会丢失东西。临别时这样细心嘱咐,真是关怀备至,可敬可佩。

  ⑥这一层中两次写看见背影流泪,说说这两次流泪分别是什么心情?

  第1次是看见父亲不顾艰难给“我”买橘,使我感动,流的是感动的泪,现在父亲要离开了,不免产生浓浓的离情别绪。因此,当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自己回车厢里坐下来的时候,感念之情涌上心头,禁不住眼泪又来了。这一段里两次写流泪,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真诚的爱。

  ⑦先分层朗读,再齐读这一段课文。要求读出你爱子,子爱你的的深情。

  (四)分析第三部分:

  这最后一段,内容相当丰富,写了家境的衰落,写了父亲的身世和心境,重点写了接读信后的感受。(齐读)接读父信后,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父亲背影,这是作者第四次流泪,这时的感情是怎样的?以“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结束全文,直接表达出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五、本文细腻刻画了父亲感人至深的背影。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

  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两方两的。一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二是儿子对父亲的怀念、怜惜、内疚和感伤之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论讨讲解

  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理解记叙的要素)

  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①祖母死了

  ②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设置惨淡环境,渲染悲凉气氛,与父亲在此困境下仍不辞劳苦,为儿子奔波,与父亲对儿子满腔温情形成对照,更显父爱崇高。

  3.文中一共几次提到了背影?分别给每一次的背影起一个名字。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

  (1)四次写到“背影”:难忘的背影、买橘的背影、惜别的背影、思念的背影。

  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情念旧事,思念父亲。-----惦记背影

  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亲子之爱,情真意切。(为了儿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买着老迈的步子去儿子买橘子)----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离情别绪,摧人泪下。(“黯然销魂者,惟别离也”,可以举两个古人的例子:古人荆克刺王前,燕子丹给他送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送英雄的别离;再有“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挚之这间的别离。而我们这些课文则是亲人之别离,更是感人)----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第七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别后怀念,追思往事,寄托思念。----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2)感触最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

  (3)“背影”贯串全文始终。(线索)

  4.有感情的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 的?你认为用得最生动的动词有哪些?

  (1)感情基调:舒缓、深沉。

  (2)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刻画: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3)几个生动的词语运用:蹒跚、探、 攀、缩、倾。

  n 蹒跚【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n 为何用“攀”不用“抓”?【明确: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

  n 用“缩”字有什么好处?【明确:“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

  n 同样,用“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小结:

  (这些话含蓄着许多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 )

  5.面对着父亲苍老的背影,作者也不禁簌簌流下了眼泪,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作者的泪在无声的流,请找出来细心品味。

  (1)第一次流泪:

  课文第二段,“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家境惨淡,悲哀的泪。

  (2)第二次流泪:

  第六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望父买橘,感动的 泪。

  (3)第三次流泪:

  第六段,“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背影”消逝,惜别的泪。

  (4)第四次流泪:

  第七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思念父亲,伤心的泪。

  小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的四次流泪,情思绵绵,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在朦胧的泪光中,那份永恒的父子深情在无尽地蔓延一…

  6.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这样的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结构成文呢?

  教师可引导学生作短暂的交谈、自由讨论,然后集中发言,教师择优肯定、适当补充。

  作者所以选取“背影”这种特殊的角度来反映父亲的面貌,基于表现内容的需要,体现着高明的艺术构思:

  ①可以表现父亲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特点。作者家境衰落、父亲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用“背影”来表现,最能体现人物的这种境遇与心境。

  ②可以给读者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作者不正面描写父亲的面貌,而以“背影”出现,结合文章内容,读者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使父亲衰颓的形象更具丰富的内涵。

  ③艺术视角的创新。作者不落俗套,不随人后,开拓了艺术表现的新领域,给人以生动、新颖的感受。

  这三点对初二学生来说,认识上可能有一定差距,只要求能够一般的理解即可,重点在于提高认识,不要求掌握。故教师讲清楚,不必整理笔记。

  7.这篇文章的重心在6.7两段,那么2.3.4.5段写的是什么?不写不可以吗?

  2.3段介绍惨淡的家境,为了营造一种悲凉的气氛。

  4.5段介绍父亲对我无微无致的照顾,为了铺垫我对父亲的感情,也就是铺垫“背影”。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品味语言,感悟主旨。

  (一)品味语言,明确文章的线索,感悟主旨

  1. 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 绝人之路!”体会: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体会: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中。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体会:l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5)“进去吧,里面没人!”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

  小结:这些简短的话,含义丰富。 有离别的愁苦,有对儿子不谙世情险恶的担心,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经济拮据的难言之隐。我们似乎听到了那位父亲拳拳的爱子之音,多好的父亲啊!

  (二)合作探究,明确文章的线索

  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领略到了名篇的风范。像其他散文一样,《背影》也有它明确的线索,试试看,能发现吗? 引导学生弄清情节线索,体会取材角度。

  本文用什么把全文的故事情节连接起来并且贯串起来?是很容易找到的。

  这就是“背影”。

  (1)“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文章开头,点出背影;父亲买橘子,刻画背影;父子分手,分别背影;文章结尾,照应背影。

  结论:文章的明线一背影。

  (2)文章开始引出回忆;而后渲染浓重的悲凉氛围;接下来的送别,更是直接表现父子情深;结尾思念,催人泪下。

  结论:文章的暗线——父子深情。

  小结:文章通过“背影”将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并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照应了标题,使文章贯穿一气,浑然一体,所以说“背影”是文章的明线;同时文章处处涌动着挚热的情感,所以说父子深是文章的暗线。两条线索一条主外,一条主里,和谐统一,结构文章。

  (三)总结

  讨论: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

  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

  B、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

  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

  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

  《背影》是一篇优美的叙事纪实散文。作者截取了生活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文章语言朴实,饱含深挚的情感,只有细心玩昧才能真正有所领悟。文章精巧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学习的!

  (四)作业

  1.将重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

  2.思考课后第一题。

《背影》的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新大纲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训练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思路,了解基本的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二、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三、初步学习各种阅读方法。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能力训练”的“阅读训练”项中特别强调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等。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的散文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在新版教材课本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1)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第二单元都是以爱为中心话题的,《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亲》《父母的心》等,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一课,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学习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2)本文描写人物特征细致,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很典型,学习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应用语文的能力。

  (3)本文语言朴实,饱含情感,而且贴近生活,

  3、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结合实际,我将素质教育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关键语句表达特殊的感情;

  德育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感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情感熏陶:感受父子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4、教学重点:

  (1)重点文段的阅读,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体会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2)理解其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饱含的深情。

  5、教学难点:

  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尤其二三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

  6、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把握;

  第二课时:重点文段的阅读、关键语句的品味、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德育教育。

  二、说教法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中农村学生流动人口家庭的学生占绝大多数,语文基础比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意境,为学习文章打下情感基础;

  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幻灯、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三、学法指导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我校的“汇丰模式”,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父子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文基础;指导学生注意文中抓住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趣明标

  先出示罗中立《父亲》的图片,配以刘和刚《父亲》的歌曲背景,营造气氛。

  再导语: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今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再一次走进父爱的世界,去体会那份让无数人感动过的感动吧!(板书课题)

  (二)先学后教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从整体上感知一下课文,为进一步探究课文,赏析课文搭建平台。

  (2)采用默读的形式,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先独立思考:

  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并加以概括。

  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请从文中找出写见面背景的句子。

  勾画出父亲买橘过程中的动作,体会其艰难。

  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前后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在父爱的感召下,我流了几次泪?分析我动情的原因。

  再师生共同品析文章,体悟父爱,感受父子神情。

  (三)拓展迁移

  我的设计是:“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也有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读完本文后,请以‘______,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为开头说一段话,表达你对父母的理解。”

  目的是趁热打铁,联系生活,体悟父母之爱,表达对父母的理解,完成情感目标。

  (四)总结方法

  通过精心赏析课文,我们体会到了一位老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1)父亲的背影

  (2)父亲的动作

  (3)父亲的语言

  (4)儿子的眼泪

  (五)作业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也许是一声轻轻的叮咛,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想一想,其中的哪件事最令你感动,说一说、写一些出来与大家交流。

  (六)结束语:(播放歌曲《懂你》)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但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

《背影》的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背影》。我将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是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爱”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学习本文,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 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情感目标:感受父子深情,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定位为: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作者朴素感人的语言;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定位为:对于文中背影的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在分析中,深刻透彻的体会这种伟大的父爱。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拟定两课时完成。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朗读教学法:新课标非常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通过此教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平实自然但饱含深情语言特点,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

  2、引导探究法:新课标对教学中师生双方的角色是这样定位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文所写的父爱朴实却深沉,大多数学生可能难以深切体会,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引导学生先找可表现父爱的关键性语句或词语,再探究其深意 ,感受浓浓的父爱。

  三、说学法

  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拟定以下学习方法:

  1、自主、合作学习法:课前通过预习,解决字词问题,搜集、整理、交流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整合资源,并结合课后习题提出质疑;课中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圈点、勾划、批注法:在品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运用此法,独立思考,达到个性化阅读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过程我将分四个步骤展开:

  (一)激情导入

  首先,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讲述自己与父亲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感情。然后,请同学讲述自己对父爱的体验,营造爱的`氛围。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在这一环节,我通过“言”和“声”,用自己的情感拔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为一种教学有效性策略,源远流长,《礼记·中庸》也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手段。本环节我主要从三方面进行:

  1、读字音,辨字形,解字义

  2、资料展示:以“我所知道的朱自清(《背影》)”为主题,请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3、疑问阁:预习课文时你遇到了哪些问题?可请知道的学生当时解答,有难度的问题可在教学过程中解答。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感知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也是有效提高阅读能力和培养全局性阅读观念的有效途径。为此,我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标:

  1、读一读,再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找一找: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

  3、说一说: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四)精读课文——感悟真情

  新课标对精读的评价要求是:“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在本环节,我让学生立足文本,动笔动脑动口,从理解词句入手,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

  1、运用圈点、勾划、批注法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关爱的词语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并说说对它们的理解。(在此环节,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重点片段赏析:月台买橘

  (1)组内合作探究: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父亲的?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父亲的动作和语言的词语和句子,品味其中的深意,感受父亲的不易和拳拳爱子之心。)

  (2)真情诵读:

  望着父亲的背影,作者流泪了。你是否也被文中的父亲感动了?请用你的真情读这几段文字,再次感受父爱。

  3、追溯感动本源,走近作者的内心

  为什么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会让“我”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感动得热泪盈眶?(重点引导学生从作者前后心理变化方面寻找原因,感受作者的醒悟与坦诚。)

  (五)情感迁移—走进自己的内心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相守为目的,但惟独父母的爱是为了儿女的离开,而且是希望他们飞得越高越远……青春年少的我们也许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或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请以 “ 我想对您说” 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张字条。

  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新课标也明确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 ,让学生真正做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背影》的说课稿14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背影》,它是人教版九年义务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一、新大纲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训练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思路,了解基本的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

  (二)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

  (三)初步学习各种阅读方法。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能力训练”的“阅读训练”项中特别强调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等。

  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棗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写得真挚而动人。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因为新教材的第一册的编辑思想是根据反映生活的内容编排。第一单元即家庭生活,其中第一课《这不是一颗流星》是写祖孙关系,第二课《羚羊木雕》是表现同辈的朋友关系,此课反映父子关系,而第四课《散步》表现的是整个家庭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教材编辑的意图是要示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的情感。

  2、训练学生整体上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编者将此文的训练重点之一定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意在训练学生理解作者如何根据中心去安排段落的能力。

  3、新教材注意到了第一册的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注意到与小学的衔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册教材的学习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语文学法的指导、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这三方面的要求是体现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当中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乃至我校的学生语文基础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背影》这篇文章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尤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因而较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点“淡淡的忧愁”是很难让这些刚上初一的学生真正的领会。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样一些内容进行大胆的舍弃,在课堂上不做要求。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是目标2、3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性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可以说,“言”“荃”更为重要。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最后对“中心与段落的关系”进行领会与分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六、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的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四点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3、对基本语料的积累

  4、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七、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有: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具体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提问:

  1、在你的生活中谁最令你感动,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2、而在我们今天所学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背影》中谁是令他最感动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动的又是什么呢?

  (第一问的设计体现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出发;第二问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对预习的要求)

  (二)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正音练习(幻灯出示,见附一)

  教师对这些词领读两遍

  3、朗读

  1、2段一组同学读,3、4段二组同学读,5段全班同学读,6段三组同学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还是切实去改变,我选择后者,初一时期是训练朗读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加以强化,到了高年级再去补已经很难有成效,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根据学生实际,初一第一学期朗读要求为正确,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采用英语学习中学单词的方法,教师进行领读。)

  (三)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批注要点

  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初一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2、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聩信息)

  3、词汇积累——课堂练习二

  (写完后对照课本,找出写错的字并改正)

  (词汇是语言的材料,切实落实,此练习一方面设计听的能力,一方面练习词的意义,一方面练习正确书写,一石三鸟)

  4、阅读尝试练习(提问讨论)

  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理解记叙要素)

  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3)文中一共写了几个背影?

  4)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

  5)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

  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

  B、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

  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

  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

  (重点讨论解决2、5)

  (尝试练习的设计的目的是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同时解决一些次要的目标。提问5的设计可视作是对此课的总结)

  (四)作业布置

  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语料的积累,习惯的培养,这类练习表面上看较为机械,但对低年级学生是有效的,所以是必要的)

  2、完成课后练习七(不借助其它参考书,做错没关系,做在书本上)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是重点段落研读、关键语句意义的品读、理清本文的层次与结构体会中心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比较阅读训练。如果说第一课时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基本习惯,是整体感知课文,那么第二课时主要是突破重点难点、完成主要目标并进行迁移训练。第一课时的铺垫,第二课时是发展。

《背影》的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作者朱自清。(板书:课题,作者)

  本单元是散文单元,这篇文章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最大的特色是用细节描写和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浓浓的父子深情,是散文中的精品。它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对学习和掌握散文相关知识起到基础性作用。

  结合新课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感知父亲形象,体会父子情深。

  2.学习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和朴实深情的语言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的方法。

  3.感悟亲情,增进对父母的理解,培养孝亲的传统美德。

  基于这样的目标,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感知父亲形象,体会父子情深。

  难点:学习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和朴实深情的语言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的方法。

  二、说方法

  为了达成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运用以下教和学的方法:

  品读法、探究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

  另外,我还准备采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依据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我将按照以下四个环节来展开我的课堂教学:

  第一环节:导入

  导入语:秋日的一天,一位老人把椅子挪到窗前,在昏黄的日光下读着儿子写的文章,老泪纵横,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让我们走进《背影》。

  设计意图:用教材77页提供的材料作导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

  理解是学习的'基础,我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且圈点勾画,思考问题:这篇散文散在哪些人和事上,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学生会找出回家奔丧、车站送行、别后思念这几件事。其中车站送行最为具体,写了父亲叮嘱茶房、看行李、讲价钱、拣座位、买桔子等几件琐碎的小事。还写了“我”的感动,表现了父子情深这一主题。

  这里我引导学生明确文章是以背影为线索,串联起了这些人和事。并且顺势点拨出这就是散文的文体特征,形散神不散。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了解文体特点。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

  此环节,我设置两个问题,主问题是读出细节中的父亲,感受父爱。

  接下来,请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小组合作交流寻找答案,注意在品读中感悟,在咬文嚼字中体会。

  学生会找父亲语言的细节。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去世的是父亲的亲娘,最该得到安慰的该是父亲,但他却反过来安慰儿子。

  我引导:这是父爱的无私。(板书:无私)

  学生还会找出父亲动作的细节,“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从“攀”、“缩”“倾”等一系列动词上面可以看出父亲买橘子的艰难。可即使这么艰难得来的橘子,父亲也并没有舍得吃,而是“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我引导:这是父爱的伟大。(板书:伟大)

  学生还会找到父亲信件内容的细节。“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大去之期不远矣。”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此时已经病重,但他为了不让儿子担心,只用一个“惟”字轻描淡写自己的病痛,把所有的痛苦都化于无形。

  我引导:这是父爱的悉心。(板书:悉心)

  我小结:父爱就体现在这些细节和朴实无华的语言上,要学会这些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的方法。至此,依据以上的阅读方法,我会让学生继续阅读、思考、交流。

  在完成对父亲的形象分析后,我提出次问题:品读“泪水中的我,感悟深情”。(板书:泪水)

  这里我引导学生体会儿子流泪的心理。同样要求用品读父亲的方法来品读儿子。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写“我”是为了衬托父亲。用“我”的泪水托起了背影,托起了父爱。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品读,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解决本课重难点。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我引导学生在课上谈对父爱的认识,在课下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写自己的父亲。

  《背影》一文很浅也很深,人生经历的越多,读出的东西就越多。最后我让学生依据课文,联系自身实际从散文体例的理解与建构,人物形象的鉴赏与感悟,孝亲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等方面进行总结交流。

  设计意图: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既简洁,又突出重点,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背影》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背影》说课稿03-09

背影说课稿11-14

背影的说课稿04-19

语文《背影》说课稿06-20

《背影》说课稿(热门)03-25

【必备】背影说课稿11-20

朱自清的《背影》说课稿02-24

《背影》说课稿精选【15篇】05-23

背影说课稿(通用10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