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合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高中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中的第二节"表格信息加工"的部分内容:"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是在文本信息加工和表格数据处理之后对表格数据应用的进一步深化,如何使数据形象直观地显示,同时为下一节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打下铺垫。本案例1课时。
二、说学生
学生已经学会了EXCEL表格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技术而言,通过图表向导制作图表,对学生来说不难,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图表,合理表达信息才是学生要学会的重难点。
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快、内容多,培养学生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尤为重要。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然而教材是统一的,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EXCEL的3种图表类型的特点,学会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并对图表进行适当的修饰。
2、利用图表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挑选学生身边的数据,激发学习热情。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3、按就近原则,学生组成小组探索实践。
4.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开展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身边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
2、通过任务的驱动促进学生分析事务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
3、学生通过互助学习,加强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2、不同图表类型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数据源的选取
2、图表的分析及应用
五、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体验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老师布置思考题、练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营造创新氛围。
2、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在教学、上机实践、个别辅导中体现分层次教学。
3、视频辅助教学法:教师将其中几个重点操作制作成视频辅助文件,供学生点播。
学习方法
1、小组协作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小组讨论,探索实践。
2、展示交流学习法:组内选出较为优秀作品全班展示,学生通过比较可以吸取他人长处,培养多元化思维。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分钟)
本课内容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为了给学生以新颖、有冲击力的直观感受,于是就在新华网上图表新闻中选取了与学生有关的几幅图表,展示图表新闻的新鲜创意,让学生感受图表的易读性、生动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导入新课内容。
环节二、新知识学习(11分钟)
活动1、展示3组常见图表类型,引导学生浏览课本知识(3分钟)
教师展示3组常见的图表类型(柱形图、饼图、折线图),使学生对图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了解同一种图表类型也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时对后面综合练习中学生对图表的修饰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对于不同图表类型的特点及建立图表的步骤还不甚了解,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着两个问题浏览课本相关知识(p72—p73)。
(1)各类型图表的特点是什么?(2)建立图表的一般步骤?
活动2、展示几个类型选择不恰当的图表,让学生纠错(5分钟)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3种常见数据图表类型的特点,教师通过展示3个不合理的图表(数据源是上一节《表格的数据处理》中用到的"各门市各杀毒软件的销售情况"数据,学生较为熟悉),通过提问纠错的方式,学生指出各图表的类型选择不合理的地方,应选择何种图表类型来实现比较恰当。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互动式教学,课堂气氛活跃。
最后教师与学生进一步对3种常见图表类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行归纳,加深学生印象。
活动3、教师演示建立图表的一般过程(3分钟)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能根据不同表格数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图表类型,教师进一步讲授图表建立的一般过程:
通过教材配套光盘中的本节范例"杀毒软件销售调查"表,操作演示几个不同类型的图表制作过程。
对于图表的修饰教师只是给以提示,并不做操作演示。图表修饰是本章第一节"文本信息加工"知识的迁移。只作提示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综合练习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环节三、综合练习(自主探究)(25分钟)
练习是巩固知识的载体。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帮助指导完成任务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问题一:同学们课余时间上网吗?(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肯定的)
问题二:中小学学上网是利?还是弊呢?
(学生自由发言,结论不一,课堂气氛活跃,使本节课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同学们已经从自身体验中有了初步看法,教师进一步归纳:只有通过调查分析,才能得出更确切、更有说服力的结论,因此引出了本节课的综合练习:“中小学生上网状况”调查数据。
教师打开综合练习文件,进行简单介绍。提供的数据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进一步明确综合练习任务,以实现分层次教学。
1、基本任务: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对表格数据进行图形化。
2、提高任务:填写上网利弊的分析报告,并阐述依据,对图表进行适当的修饰。
3、挑战任务:结合文字处理、图片处理软件制作图表新闻。
自主学习积极探索
综合练习的数据与教师教学演示讲解的示例不同,学生不是重复教师的操作,而是将所学内容进行实践体验。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本节课的亮点)
帮助指导完成任务(指导途径)
1、教师巡视辅导
2、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
3、教师提供教学辅助视频
环节四、展示作品,交流评议(6分钟)
由各小组选出较为优秀作品派代表进行展示并说明设计理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点评。通过作品展示点评学生可以学习他人的处理信息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这是学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
填写课堂评价表,由学生先自评,再由组长对小组内成员做出评价,教师可以在课后根据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再给予评价。
环节五、课堂总结,理论升华(1分钟)
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各图表类型的特点及建立图表的一般步骤,通过图表的分析发现事物的性质及变化规率,并延伸到日常学习生活中提醒学生注意多元化处理信息。
结合综合练习数据引导学生注意科学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上网内容,更好的利用网络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七、说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围绕任务学习,促进协助交流
3、综合练习抓住学生上网的热点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互动式教学模式使课堂课堂气氛活跃。
【不足之处】
评价表做得不够细,个别学生不够活跃、任务完成不够理想。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2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初中时就认真学习了计算机或在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较为熟练,对各种操作都较容易上手,在学习当中可以带动和指导其他学生,但许多乡下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形同虚设,所以大部分学生在上高中之前对计算机还是比较陌生;
2.高一的学生比较喜欢动手操作,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也比较强。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采用的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一书。文字段落格式的设置是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一章中学习的内容,文字处理是信息技术的重要部分,是办公自动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设置又是文字处理的重点内容,是文档排版的必备技术。
本节课是学习文字处理的第二节,在这之前已熟悉了Word的工作界面,文字内容的录入和文本的编辑,本节课是在这基础之上对文本进行基本的美化,使其具有一般文档的基本样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字体和段落格式的作用;
(2)掌握设置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方法和格式刷的使用方法;
(3)掌握保存文档的各种操作;
2.方法与过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设置字体、字号、字形、字体颜色等字体格式;
(2)设置首行缩进、行间距、段落间距等段落格式。
2.教学难点
段落缩进的类型较多,利用标尺进行段落缩进的操作有一定难度,但掌握后对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三、媒体选用
1.针对学科特点,我选用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网络教室进行教学。
2.课前准备:一个已设置好的多种字体和段落格式的文档。
四、教法及学法指导
(一)教学方法
(一)教法
1.讲解法:对于某些工具(如标尺的各个滑块)的作用和用法,可以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演示法:对于一些较难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果一味地总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挫败感和厌倦,而且效率低下,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教师可以采取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另外,对于比较简单,没有探索价值的操作,由老师演示,可让学生快速地掌握;
3.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既能让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在解决问题之后又能让学生产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模式: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所以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
设计任务——启发探索——辅导归纳——学习评价——课堂训练
(二)学法指导
自己多动手操作的方法不但符合中学生的特点,而且习得的直接经验比获得的间接经验印象更为深刻,所以,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互助协作,总结经验,完成实践任务,以达到概念内化的效果。这样的学习既可以掌握操作技能和学习的方法,又能培养和提高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组织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供一篇只有文字且有几处需要进行文本的复制和移动等调整的文档让一个学生将其编辑好。再由另一个学生将选定文本的各种方法操作一遍。
(二)导入新课:结合实际情况导入,如:我们前面所编辑的文档形式单一,缺乏美观性,我们如何才能将文档变得漂亮些呢?下面,我们就来将它美化一下吧。
(三)让学生打开上节课编辑的.文档(E:Wordhly.doc)。不知道怎样打开的学生可以看老师的演示或请已掌握的学生帮忙,然后再由自己打开。
(四)小组合作探究,掌握学习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设置。
1.将学生四至五人一组,合作完成以下各个任务。教师指派好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进程和维持纪律。(教师提示,在设置格式之前,要选定文本或段落。)
(1)将标题设置为黑体、小二号字、加粗、字间距为加宽四磅。
(2)第一段文字设置为楷体、小四号、颜色为紫色。
(3)标题文本居中对齐。
(4)所有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
(5)第一段左右各缩进3个字符,行间距为固定22磅,段前段后各为1行。
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辅导,答疑,发现典型问题。
2.学生交流成果,每个任务都由不同的组选派成员到多媒体控制台操作演示,教师给以肯定,并鼓励别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操作方法。
3.教师补充总结并演示设置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一般方法,并讲解和演示"格式刷"在复制格式的作用和保存文档的方法。把所有操作方法显示到屏幕上。
(五)组织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对教师总结的操作方法认真练习,以达到内化技能的效果,小组长负责检查,教师给予个别辅导。
(六)评价学习结果,总结本课教学。
(七)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里练习操作,完成一篇包含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文档,下次上课时将进行部分展示。
本节课由于突出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完成任务情况看,知识目标完全。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网络世界”,“第三章网上搜索”中的第二块内容。本章内容分3课时。《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在学生熟知了网络基础知识,互联网中的常见术语,IE的基本设置以及熟练掌握了通过关键词,利用搜索引擎方便快速地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展开的第2课时的教学。
在本课时中,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巩固了第一课时中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搜索引擎及关键词,同时也有机地形成了学生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组合以及鉴别的能力。(注:本课原题目称之为《下载软件》,主要内容为从http、ftp站点下载软件,教材中关于下载问题讲的比较零散,我是将此内容作为一个专题来讲的,命名为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下载的作用和意义;
能力目标:基本掌握下载的四种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探究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高中学习生活的情感
重点:四种下载方式
难点:四种下载方式和小组的配合
二、说教法
教师在占用课堂时间较少(大约是30%)的情况下,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法中适时地给予学生启示。
三、说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采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8-10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工作,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在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时也使得本组学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也为今后的网页设计中的小组合作打下基础。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大屏幕展示一个电子课文网页,(关于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有教学过程、练习题及答案)
创设一个情景:因为我们在学习此过程中的时候有些同学对这部分知识理解的不透彻,或需加深理解,有些同学需要找一些练习题来做,引出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和资料的保存整理
(二)新课
1、介绍“下载”的概念
下载:把互联网中的有关的信息资源保存到自己计算机的过程
2、四种下载的方式
(1)保存网页:注意保存时的类型(WEB页,全部;WEB档案,单一文件;网页,仅HTML和文本文件),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类型
(2)保存图形:最好能重命名
(3)保存文字:注意保存的载体为一些字处理软件,易犯的错误为选中文字并复制后,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直接粘贴。
(4)下载文件:注意“在文件的当前位置打开”的含义
方法一:左键单击 方法二:右键->目标另存为 方法三:下载工具,网际快车
*教师演示四种下载方式,其中下载文件只演示前两种方法,后一种方法只简单提及,由学生自行探索。
*学生完成任务: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并下载有关“三角函数方面的资料”
要求:(1)、由小组合作完成;
(2)、建议的分工模式:组长负责建立共享文件夹,各组员将收集到并经过筛选、整理等处理的信息存入此文件夹中,最后由组长负责合成。软件不限
*学生代表演示资料
3、总结学生演示内容并补充讲解
(1)归纳法,尤其要对教学难点进行讲解,并得出结论
(2)信息的搜索、筛选、整理和汇总的要点与注意点
(3)小组合作的配合
如还有时间:可让学生在互联网中找一些喜欢听的歌曲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双绞线的制作》
一、 说教材
1、 分析教材
《双绞线的制作》选自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局域网建设与管理看图实训教程》课本里的第二章第二节。
课本第一章介绍了网络的基本知识,包括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分类、联网的基本硬件设备,学生在理论上大体认识了网络,本节课重点放在组网的实战方面——双绞线的制作,让学生学会双绞线的制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网络的兴趣,并为下一章《组建局域网》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网线规格(EIA/TIA568B)的制作方法和使用环境。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联网硬件设备的认识,加深对网络的理解,提高学习网络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坚强的自信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做一个勤奋好学,竞争意识强,脚踏实地的国家栋梁之才。
3、 教学重点:双绞线的制作
4、 教学难点:网线外部绝缘线的剥法
压制水晶头的方法。
二、 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就会事半功倍。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我将采用“示范 +实操”的教学方法,具体是:
1、 讲授法和演示法相结合:我通过课件向学生讲授制作双绞线的步骤,同时通过展示平台和投影仪将双绞线制作的全过程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能很好的看清双绞线制作的每一个细节,掌握制作方法。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正确的示范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及学习能力。
3、 练习法: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操作练习,通过分组练习,使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掌握双绞线制作的操作技能。
教学设备:
1、教师:电脑、展示台、投影仪、压线钳、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约1M)、测线器。
2、学生:压线钳、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约1M)、测线器。
三、 说学法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力争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我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领悟到制作双绞线的要点和难点,再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边思考边操作,遇到难点及时提问,互相请教,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现拟定以下学法:
1、 观察法:教师演示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熟悉操作步骤,体会操作重点和难点。
2、 主动探究法: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操作,勇于实践,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 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共45分钟)
(一)、复习导入(4分钟)
1、 课件引入,重温“网络”概念。
通过“网络”概念的课件引入,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导入本课内容。
“网络”概念:
计算机 双绞线 交换机 双绞线 计算机
2、 设置疑问,出示教学目标。
提问:是不是直接用双绞线就可以完成连接了呢?
提问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一段原始的双绞线(既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双绞线)、一块网卡和一台交换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三样东西的接口,让学生认识到原始的双绞线根本不能把网卡和交换机连接起来,从而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双绞线的制作。
(二)、新课讲解(11分钟)
1、 通过投影仪展示双绞线制作材料,讲解设备使用方法:
使用展示平台,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制作双绞线所用到的材料和设备: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压线钳、测线器。让学生清楚看到实物,并就其功能和使用方法一一讲解。展示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水晶头和超五类UTP双绞线(前一章已学)的特点,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效果。通过讲解压线钳和测线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两样工具的使用,为下一步双绞线制作做好准备。
2、 演示、讲解双绞线的制作过程:
(1)、剥线。剥线就是利用压线钳剥线刃口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1.5cm左右。剥线在网线的制作过程中算是一个难点,在剥双绞线外皮时,手握压线钳要适当,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小,就会损伤内部线芯,甚至会把线芯剪断;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大,就不能割断双绞线的外皮。所以我在剥线操作演示中,会将正确的剥线方法和常见的错误剥线方法进行对比演示,并在对比过程中强调正确性。通过对比讲解,能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正确地方法,减少出错的几率。在操作演示过程中,教育学生使用设备要注意安全,爱护学校的设备。
(2)、理线。理线就是把剥好的双绞线里的4股8根线芯按照EIA/TIA568B规格(左起: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进行排列并整理好,常见的错误理线方法就是将绿色线放到第4只脚的位置,即: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棕——棕。所以我通过课件的形式用投影仪把EIA/TIA568B规格排列的样图展示在大屏幕上,通过展示平台和投影仪把理线的过程展示在大屏幕上,方便学生记忆和掌握。
(3)、压线。压线就是把排列并剪好的双绞线压入水晶头的过程。这步操作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关键在于水晶头接头处,双绞线的外保护层需要插入水晶头5mm以上,而不能在接头外,因为当双绞线受到外界的拉力时受力的是整个电缆,否则受力的是双绞线内部线芯和接头连接的金属部分,容易造成脱落。为了说明这点,我将用正确的压制方法制作一个水晶头,同时也用错误的方法制作一个水晶头,然后通过投影仪投影在大屏幕上,通过对比演示,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正确的压线方法。因为在压制水晶头过程中如果出错,这个水晶头就报废了,所以教育学生制作压线过程中要细心,先观察好后再动手,尽量做到一步到位,避免因出错造成的浪费,发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中华美德。
(4)、测试。双绞线制作完成后,为了验证其连通性的好坏,需要使用测线器进行测试。这里通过投影仪向学生介绍测线器的使用和测试双绞线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24分钟)
巩固课堂知识是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我安排了如下的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一条T568B规格双绞线的制作,并使用测线器测试通过。
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分组操作练习,让他们消化操作,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分组练习的好处在于人人动手操作,不懂之处可以问同组的同学,互相帮助、互相沟通、互相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并且通过学生组与组之间比赛式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时,我走到学生中间,观察、分析、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请同组学生给予帮助,鼓励他们多动手操作,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经验告诉给其他同学,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把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小组制作合格与不合格的网线)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进行简单点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同时归纳总结本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布置学生课后要多加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五)布置作业(1分钟)
课本P36——P37,本章练习。通过做习题加深理解并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4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5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采用的教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讲授的内容为第二章第二节:因特网信息的查找中的“搜索引擎的使用”。这一内容在全书中位置很重要,获取准确、有效的信息是处理、加工信息的基础。对学生而言,涉足因特网是他学习知识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二、学生分析
通过平时的调查分析,我们学生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全班70人,能够熟练上网浏览、查找、下载信息的也就有几个人,还有一小部分经常打游戏,大部分同学只会简单的打字、文字处理、画图等。鉴于此,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引导,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含义及其分类。
2、使学生学会用搜索引擎查找到符合需要的信息。
3、使学生能够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发挥集体精神共同进步。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全文、目录搜索引擎查找信息。
难点:关键词的选择和搜索技巧。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
由于我们这里客观条件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学生的整体水平比较低,高一的新生实际水平也就停留在打打字,玩纸牌的水平上。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内容涉及的尽量少,以简单的任务为引子,使学生切实能够学会通过因特网找到所需的信息。再者,由于上网机会少,而因特网上的信息又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学生很难通过一两节课就会熟练应用,教学基本方法还是先讲,精讲。安排任务上,要有层次,防止出现有的同学找不到,有的却转移视线,只关注娱乐、新闻或游戏。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T:同学们好,“神舟六号”升空这一爆炸性新闻我们大家都肯定听说过了吧,或者看到了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信息吧,下面我找同学说一下自己是通过什么媒体了解的这方面的信息?
S:有的同学说,有电视、报纸、广播等。有的同学还说通过手机短信、因特网。
T:提问:凡是通过因特网了解到这方面信息的'同学请举手。
S:一个班70个人,只有2、3个同学举手。
T: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看一下怎么样通过因特网来查看有关的信息。首先,大家要知道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也有它自己的工具,那就是搜索引擎。
(设计思路)
考虑到学生上网的机会比较少,可能会查找信息,技术上勉强过关。但对搜索引擎这一知识点不一定了解,搜索引擎的分类及常见的网站这些信息学生有必要掌握。
屏幕转播:
全文搜索引擎Baidu、Google
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Sina、Sohu、Yahoo
元搜索引擎InfoSpace、Dogpile、Vivisimo、搜网
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是全文搜索引擎,以baidu为例。
(二)全文搜索引擎的使用
启动IE,输入,百度网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搜索引擎,我们以神舟六号为搜寻目标来看看怎么查找到相关的信息。首先,大家注意观察百度网的主要界面,非常简洁,把你要查询的信息的主题用一个词组来表示,也就是关键词,输入到相应的搜索框里面,然后单击“百度搜索”按钮。来看看查询结果,搜索到相关的网页多少篇,用时零点多少秒,可见速度之快呀。在结果网页中选择一个看上去比较合适的,单击打开,浏览信息。通过几个简单网页的浏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找到的信息,有相关的新闻报道、图片、专题信息。如果我们只要相关的发射时间、图片或资料,怎么办?
(设计思路)
通过一个有代表性信息的查找,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怎么快速查找到需求的信息。从而产生查找东西的浓厚兴趣,更进一步的提问,让学生明白查找到准确有效的信息还要动动脑筋,还要有耐心。
S:大部分同学摇头。
T: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如要查找神舟六号的发射时间,要在神舟六号和发射时间这两个关键词之间加上一个空格再搜索,一定要注意关键词要简短精悍。给学生简单演示即可。
布置今天的任务:
十运会今天的金牌榜
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以一个民族为例,如:藏族)
(设计思路)
让学生查找金牌榜的问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审视信息的真伪和信息的时效性,不要简单的以为找到了就万事大吉,同时,也好关注一下我们的国家大事,激发爱国热情。设置第二个任务,一是为了了解我们丰富的民族文化;二个也是完成作业中的一部分,因为学生一般没有课余时间来上网。
S:学生练习。
T:教师通过巡视,分析常见的问题。
1、地址栏不见了
部分同学在打开IE后,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输入网络地址。可能的原因一个是地址栏和其他工具栏重叠在一栏中,用鼠标拖动下来即可。另个是地址栏隐藏了,可以从查看菜单下工具栏项下启动。
2、“转到”按钮不见了
有的同学想不到用ENTER键来实现网络链接。
3、关键词输入繁琐
关键词的选择应该能够代表要查找信息的主题,尽量用词组,不要用一句话来代表,如果表达的意思复杂要使用空格将各个关键词分开。
4、找到的信息不够准确
和预想的差不多,有的学生找到的信息可能是几天前的,不是今天的金牌榜。还有的没找到比较详细的描述服饰文化的页面,只是一张图片或一段文字,就不继续找了。
S:部分学生展示自己搜索到的比较符合要求的网页,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
(设计思路)
教师及时的分析问题,是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错误的时机,也是提高学生搜索能力的催化剂。学生演示找到的比较好的网页信息,对其他学生是个督促,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行。同时,对得到表扬的同学也是鼓励,最起码自己的学习状况还有老师关注,还有好多同学关心,所以会更加努力的。
(三)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的使用
T:通过学习全文搜索引擎,大家可以看出,它是通过从因特网上提取的各个网站的信息而建立的索引数据库,当用户查询时,它在库中检索出符合条件的记录,以网页文字为主。目录索引类的搜索引擎,它的工作原理是将因特网上的信息按照目录分类,建立索引数据库供人们分类查找,常见的新浪、搜狐、雅虎、网易的搜索引擎,下面我们以搜狐为例给大家介绍怎么查找十运会的相关信息。
教师演示:
在IE地址栏里输入,打开搜狐主页,找到搜索引擎,让学生注意观察新的网页界面。从分类目录中,找到总目录体育健身(由学生来选择),再找子目录,一步步向下找,直到打开有关十运会的网页。
给学生布置任务:
1、查找社会文化中关于民俗/神话方面的优秀网站。
2、请描述“信息高速公路”的含义。
3、清华同方台式机的最新报价。
4、查找一款爱国者品牌的价格在900元左右的电子词典。
5、国务院于哪年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6、请解说成语故事:“刮目相看”、“约法三章”。
参考网站
S:学生自由练习,将搜索到的页面添加到收藏夹。
(设计思路)
对于目录类的搜索引擎,没有给学生固定的任务,因为这种方法容易,但查找麻烦;提供多个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目的就是不局限于一种搜索引擎,让学生自主探究任务,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尽量解决,锻炼自学能力;同时,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学生可以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信息,满足其好奇心,也可以相互讨论交流经验;提供搜网的目的,让学生了解有关搜索引擎的知识,扩大认知范围。
T:教师巡视课堂,积极引导。
提问学生本节课学到的一些知识点。
教师总结:
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类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大家要善于总结两类搜索引擎的区别,总结搜索信息的技巧,以便我们更好地查找信息。
1、全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信息量大,很难一次找到恰好符合我们需求的信息,需要你不断更换关键词,反复搜索。目录索引相当来说,查找的信息一般比较准确,但要求大家要不厌其烦地一步步地找。
2、两类搜索方法大家不要割裂开来,要综合起来看,它们的功能也越来越向综合性方向发展,比如Google、Sina、Yahoo既有目录查找,也有关键词查找。遇到搜索不到的情况,除了更换关键词外,还要多尝试其他的搜索引擎网站,要善于总结搜索技巧,我们下节课重点学习。
3、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能发挥集体的力量,相互协作,非常好。如果你收藏了比较好的网页文件,也尽量传到教师机上指定的文件夹内,分享给大家。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目标比较明确,教学任务的安排基本合理,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2、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遇到搜索不到情况,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使他有信心继续搜索下去,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才能体现因特网的优势和自己的能力,找到自信。
3、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要体现一定的层次,使学生各尽其能,多劳多得。
4、有关搜索引擎的一些常用网址应该提前传输到学生桌面上或者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使用。
5、信息的搜索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功。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除了课堂上教师的观察指导和部分学生任务的展示外,还应该由小组长进行监督执行,因为学生之间相对容易交流,这样才能确保绝大多数同学熟练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教材采用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本节课是第五章第二节第三小节中的内容,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将《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作为一个课时教学。
2、课标要求:
能根据信息呈现要求,选择恰当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视频信息加工,表达主题。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movie maker的基本使用,掌握加工视频信息的技能和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
体验采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视频信息加工、表达主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并能对自己和他人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视频信息的剪辑、加工,培养学生对视频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主流的审美观;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重难点
重点:通过体验movie maker的使用,掌握视频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难点:体验视频信息加工过程,并能理解信息加工是为主题的表达服务;能正确评价作品。
二、说学情:
1、学习基础: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文本、表格、图像、音频信息加工等的基本操作,对于视频信息也有了感官上的了解,但对视频信息加工技术接触较少。
2、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是视频信息加工过程较为复杂,真正让学生动手去完成一段视频的.加工,学生不一定会积极完成。
三、说教学思想及策略:
本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学习和帮助学生学习”。给学生提供资源包(包括素材、任务帮助、学习导航),让学生自学,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启发诱导学生,根据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点评,对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精讲;一切教师活动,都为学生学服务,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即将上映《超级战舰》预告片,问同学们想不想看这部电影?为什么想看?有没有从技术的角度看过视频?
设计意图:由于信息技术课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感兴趣的计算机在面前,有时候学生常常会自己玩自己的,注意力无法集中;这里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并形成思考,为本节课难点如何让技术为表达主题服务、如何正确评价视频埋下伏笔。
(二)探究新知:
通过教师讲解、发问,让学生了解必要的知识点:一般视频包含元素、制作视频一般流程、视频制作软件以及本节课学习软件。
设计意图:学习必要的视频加工知识;在讲解新知的时候紧扣难点,如视频中的元素或流程是不一定都包含的而是根据表达需求自主选取。
(三)体验自学:
根据提供素材和帮助文件自学movie maker的使用。
任务一:制作春色怡人风景欣赏;
主要涉及视频导入、将素材添加到时间线、添加过渡效果、制作片头、导出电影。
任务二:林书豪精彩表现(制作林书豪投三分球的慢动作)。
主要涉及视频导入、将素材添加到时间线、剪裁(拆分)、特效制作、制作片头、导出电影。
设计意图:①通过把握实时讯息和学生兴趣选择素材、提出任务,有利于任务完成;
②充分考虑学生能力水平个体差异性,提出不同难度任务。先体验,让学生了解哪些自己会、哪些自己不会,提高演示时听讲的针对性。
(四)演示教学:
演示任务二,并对通过自学反馈出来常见操作失误进行详细、有针对性的讲解。
设计意图:自学、反馈、交流,达到提高的目的。
(五)完成任务:
完成自学过程中没有完成的任务,已经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提升视频品质,比如添加字幕等,并要求上传作品,鼓励学生讨论,协作。
(六)评价交流:
在上传作品中找到有针对性的作品,可以是优秀的,可以使反面的,进行引导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完成学习导航中的评价表。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技术的价值,视频的加工不是为了加工而加工,而是让加工为表达主题服务。
(七)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内容回顾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五、说反思:
(一)、教师作用的体现:时时刻刻都为学生服务,但不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存在;
(二)、对技术的思考:本节课全课主要都在体验过程和引导分析,我觉得高中的信息技术现在越来越不要求学生必须要对某项技术或软件掌握的很深入,所以我在上课时,总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在体验中认知。
谢谢各位评委!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7
一、课题:
《网页制作—站点的规划与建立》——信息技术与物理整合课。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环境:
1、硬件环境:微机室网络环境。
2、软件环境:电子教室控制系统预先安装好的FTP共享平台、BBS专栏等。
四、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站点的规划与建立”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二章“网页制作”的第一节。本套教材共四册,分别通过“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收发邮件”、“网络应用”、“网页制作”这四个章节,逐步深入地安排有关于“网络”的学习内容,从而形成一条“网络”线。第四册中的“网页制作”是将学生从“使用者”引导到“制作者”的一个转折点,而“站点的规划与建立”是“网页制作”的灵魂,它既为学生们揭开了网页的神秘面纱,也是规范网页制作必要的出发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教学目标。
基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并理解站点的概念,掌握使用FrontPage 20xx创建并保存站点、设置网页、设计网页版式,了解高中物理知识基本分类。
(2)能力目标:
由站点的规划方式,培养学生懂得协作意识、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对已学物理知识进行规划管理的能力。通过小组之间交流评价,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问题的提出、思考、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站点的规划、建立与保存。
(2)教学难点:站点的规划。
五、教法分析。
在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强调:高中学生要“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解决问题”;同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要“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注重交流与合作。”因此,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线来设计这堂课,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使该环境能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将有利于这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整合中创设小组合作——远程协商的学习环境,以制作高中物理站为任务驱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站点的制作,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都有所收获,大大提高了其协作意识、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同时,不同小组又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分工协作学习,建立小组站点,这样在小组成员之间及小组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交流、竞争氛围。
六、过程分析。
首先将学生们“网站即网页”的错误理解引导入正确的站点概念,再以“制作高中物理站”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整合,创设情景与任务驱动融合。将学生分组,简要讲解站点规划,演示、讲解网页设置与网页版式设计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高中物理站”,学生们首先进行网站规划,然后进行网页设置与网页版式设计操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完成任务后,各小组将成果打包上传至FTP,实现小组间互相浏览,并通过教师在学校网站BBS里开辟的专供整合课程学习讨论的专栏,实现相互交流、评价,教师适时加入评价;同时,各小组可以根据评价对自己的站点进行修改。最后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回顾站点的概念,创建及保存站点、设置网页、设计网页版式的操作,并引导学生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进一步补充物理知识、完善网页内容。
1、教学流程设计:
(1)结束。
课堂小结回顾站点的概念,创建及保存站点、设置网页、设计网页版式的操作;延伸出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进一步补充物理知识、完善网页内容。
(2)导语。
(3)创设环境。
(4)设置任务。
学生分组练习;自主学习、互相交流,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站点规划、网页设置与网页版式设计;并对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物理问题等方面的加深认识
(5)学生学习状况。
(6)教师个别辅导。
①简介FrontPage20xx。
②讲解站点规划。
③演示、讲解网页设置与网页版式设计。
(7)开始。
①学生上传(修改完善)任务成果。
②学生相互交流、评价;教师评价。
③学生修改完善。
④任务成果。
2、教学内容与过程:
(1)创设情景。
任务驱动:
①分别打开两个网页(一个某网站的首页,一个通过该首页链接到的二级页面),提出问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引出站点的概念,引导学生将站点、网站首页、与网页之间的关系,与“房子”、“客厅”、“房间”之间的关系进行类比。
③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高中物理站。
④观看电脑屏幕,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联想以往的上网浏览网页的经历,回答问题。
⑤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类比关系,得出正确结论,加深对站点概念的.理解。部分同学通过对站点概念的理解,摒弃“网站就是网页”的错误观念。
⑥接受教师所给的任务。
⑦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联想思维,唤醒记忆中有关的知识,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
⑧通过“制作高中物理站”任务驱动,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独立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让他们化被动为主动,尝试在互相交流、合作中共同进步。
(2)协作探究。
(3)因势利导。
①简介FrontPage 20xx,讲解站点的规划,演示网页设置与网页版式设计。
②对于学生在站点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根据小组成员实际组成情况推荐站点规划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③初步了解FrontPage 20xx,理解站点的规划,掌握网页设置与网页版式设计操作后,开始执行任务。
④每组自行挑出一位组长,负责该组网页的整体规划、人员分工协调、网页制作督促与实施工作。同学们得到明确的任务后,各小组开始热切的讨论,确定分工,着手建立站点并进行网页设置与网页版式设计。
站点的规划既是对小组成员分工的规划,也是要求学生们对已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规划管理。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教师根据该小组成员实际组成情况,给予不同方向的引导和建议,力求创造出最有利于学生们互相协作、互补长短的学习环境。
(4)交流评价。
(5)自我完善。
(6)提供FTP共享平台。
(7)在学校网站BBS里开辟专供整合课程学习讨论的专栏。
(8)对于学生成果作出评价。
(9)各小组将初步的站点规划制作完成后,压缩打包,上传到FTP上。并通过FTP下载其他小组制作的站点进行浏览。
(10)通过教师在学校网站BBS里开辟的专栏,畅所欲言,发表意见,并作出评价。
(11)各小组根据评价对自己的站点规划进行修改。
(12)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他们要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这样大大提高了其协作意识、信息分析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们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高涨;也对于自己的不足有了客观的认识,激发了不断自我充实、完善的决心,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环境。
(13)课堂小结。
(14)课外延伸:回顾站点的概念,创建及保存站点、设置网页、设计网页版式的操作。
(15)延伸:
①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补充物理知识、完善网页内容。
②跟随教师回顾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③课后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补充物理知识、完善网页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许多学生意识到这是对其掌握的物理知识查漏补缺的一个过程。
五、评价分析。
本节课通过在整合中创设小组合作——远程协商的学习环境,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站点的制作,不同小组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分工协作学习,建立小组站点,互相浏览,交流意见,进行评比。在整合过程中,学生们是用一种新的方式和角度来温故、知新,这不单单使他们原有的物理学科知识得以巩固,其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创新能力的提高都产生了质的飞跃。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IP地址及其管理》选自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课标选修教材《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的第二节所要学习的内容,它是在初中小学了解网络初步应用的基础上,学习因特网的特点与功能后展开的因特网组织与管理的教学,学生通过第一节域名与域名管理的学习对于本课学习IP地址有很好的迁移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后续接入因特网和网络工作原理打下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教材为选修课,内容强调技术取向,特别对于高中聋哑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但通过教材与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情境事例、增加课内外课时等措施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促进聋生对于本课的学习。
高中二年级聋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还是停留在任务驱动和网络娱乐的的学习阶段,特别是即将面临着高三升学与就业的双重任务,信息技术课堂在培训聋生信息素养的任务的同时还户负着高考对口单招专业考试的需要。聋生学习自主性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特别是由于聋生由于听力语言的障碍,虽然经过十年义务教育,但他们对于文字表述的意义了解不够深入,抽象思维能力必须以直观形象的为支持,在本课的理论中学习中还需要处处以学生直观经验相关联。
基于教材内容和聋生特点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IP地址的概念,掌握IP地址的格式,了解IP地址的分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从域名知识迁移学习了解IP地址管理的办法。通过动手操作来了解域名与IP地址的关系。
3、 情感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用学生感受到IP地址的资源的有限性与不平衡性,树立节约资源、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教学难点是32位二进制与IP地址的关系。
由于聋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对虚拟信息技术感受能力比普通高中学生差,在教学中以网络身份证这一形象的表述贯穿教学的始终,理解教学重点,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策略:
根据聋生课堂手语与文字结合获取大量信息的原则,我的教学设计基于教材内容,把教材中良好的编排设计科学的呈现,故本课采取经典的讲授法为主,以项目学习法为辅。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导致的语言发展的滞后,抽象思维对于学习概念和理论性的知识需要形象的支持,以及综合概括能力需要以实际经验为支撑的特点,本课学习采用情境问题引入,项目任务驱动学习,讲授讨论结合等形式展开本课教学。特别以网络身份证这一IP的特征贯穿教学过程,学生在情境中接受项目任务,在项目任务中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交流反思,从而获得本课IP地址知识的.建构,
教学准备:CAI课件、电子教本,带投影和多媒体网络机房、因为投影教学不仅可以方便师生的手语交流,而且可以增加师生的目光与情感交流,真正做到师生的课堂中的互动。
三、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着重从情境引入,发现问题;项目驱动,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经验分享三个方面展开本课的教学。
一、情境设立,问题引入
在教学的伊始,采用CAI课件展出公安警方破获运计算机犯罪团伙案件,给学生一个警示:学生疑或,怎么找到
一疑未解,又起风波,教师讲述一个真实而众知的事例:我校六年级学生蒋某某跟社会上聋人拐骗,一周后,校长在公安的协助下,准确在河南省新乡市一个出租房内,将其解救回到学校继续上学。为什么呢?
通过两个情境问题的震撼,学生不解疑或,久久的集中教师的举动,教师板书,IP地址。CAI:IP就是你电脑的身份证,就是你电脑的DNA。
教师展示身份证:讲授:域名是你的户口本,IP就是你的身份证。
通过形象的以户口本和身份证的描述,聋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很容易理解IP与域名的对应关系。
二、项目驱动,自主探索
项目子任务一:在IE中输入WWW.cnnic,net,cn和218.241.97.41,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项目任务操作,得出结论:
教师强调域名和IP的对应关系,和身份证一样是世界唯一性,
项目子任务二,查看本机的IP比较周IP的异同。
教师演示IP的查看方法。直观演示是聋校课堂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聋生的观察与模仿能力可以较好的补偿听力的障碍。
教师在学生得出结论后分析,用IP与身份证号码比较有什么不同?本机房的IP的特征,四段,唯一性,点隔开。
课件直接出示IP格式的要求。
特别要用FLASH强调IP中32位二进制和4个0~255之间的关系。通过运用动画演示,点分十进制,使用学生了解IP址设的渊源和意义。从而更深的掌握IP地址的格式。备注:二进制的转换对于聋生学习一级B时有一定的基础,不作过多的解释。
接着,进行课堂练习,判断下列IP地址的正。
经过一个简短的练习之后,教师拿出询问一生的身份证号码,然后指出,他的籍贯是什么县区?连续多次,学生疑问?教师再出示一组域名,判断是什么地方什么单位的网站,学生回忆迁移域名的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先阅读第3小节,IP地址的分类。
教师出示项目子任务四,探究第3小节,回答问题,1、IP分为几类?2、怎样判断IP地址的分类?3、哪类IP地址好?
项目子任务五:根据学习内容总结IP地址和电脑身份证的关系。
分组探究:聋校的信息技术课堂分组探究往往流于形势,,由于手语的交流局限性、聋生思维的形象性、语言表达组织能力滞后等因素均影响着分组探究的活动,所以在探究活动中采取探究知识准备、降低难度,在教师的主导有针对性的就某一问题进行下进行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单一问题探究讨论,可以使小组探究活动有效的开展,解决课堂中设定的教学难点。
三、归纳总结,交流分享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本课通过情境设定,问题引入;项目驱动;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聋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情境项目任务中驱动学习,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在合作完成任务,在交流中获得思想,从而聋生自我建构出对于[ ]的知识结构。有效的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提高聋生的信息素养。
板书和CAI教学设计省略。以上是我的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请予以指正。谢谢!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9
一.说教材:
《跳动的小球》是重大版小学第四册六年级第10课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初步认识和掌握了简单的Flash动画制作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会在Flash5中建立引导线图层,能熟练绘制引导线,掌握制作有引导线动画的技巧,学会在帧面板中设置动画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引导线来实现小球有意识的跳动,培养学生的Flash动画制作意识。
2、能选择一定的工具进行动画设计是Flah动画设计制作的必要性。
3、进一步认识和进行简单的Flash动画制作,并完成相应的动画作品;能根据教材作品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进行自己独特的小球跳动路线的设计。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验小球跳动的全过程,从中提高学生对Flash动画的制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动画制作活动中,逐步养成会独立思考,并善于与同伴交流想法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建立引导线图层,设制引导线动画。
二、说教法:
根据直观性原则,我把本课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小动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制作多媒体课件,呈现实例中的内容,充分运用引导法,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呈现"跳动小球"的有关信息时,补充了不同跳动路线的小球动画和不成功的跳动小球的动画等情况。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贯彻"自学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明确本课的创作要求,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不同的引导线进行小球跳动制作,合作完成"跳动的小球"Flash动画。在课堂上,既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意信息的反馈、交流,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评价的落实。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三、说学法:
《跳动的.小球》这部分内容,包括一个图层制作、一个引导层制作和1个课堂发散活动。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教授的制作方法进行独自创作。由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相对来说比教材中的制作步骤显得复杂一些,但是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营造出互动教学的氛围。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首先出示教材的动画效果图,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球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意识来跳动吗?适时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然后出示有引导线的动画效果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小球是根据这条线在运动"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对答如流,这时教师再问通过以前所学习的Flash知识可以进行这个动画制作吗?学生可能就无法回答了,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对引导线制作的心理需要。
这时就顺势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让学生观察Flash5.0窗口上共有几个图层。教师强调一共有两个图层,其中一个是"引导线图层",这也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重点掌握内容--"引导线图层的建立"。(依据"自学讨论式"课堂教学研究的要求,给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本课习的目的。)
二、新课教学。
1.通过四个步骤的教学演示,让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知识和本课的新功能组合键"ctrl G"的学习来制作图层1--小球动画。
2.再通过后面五个步骤的教学演示,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本课重难点内容--引导层的制作。
3.最后教师教授通过三个步骤来对小球的跳动做快慢的设置,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
4.本课的扩展学习内容的教授,教师演示如何让引导线出现在动画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进行这部分的学习创作。
五、全课小结:
教学过程中没能及时通过多媒体系统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也缺少及时的对制作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教学过程中对后进生的及时辅导不够,从而使得有一部分学生的作品未能成功制作。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0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是教科版教材中第七章文本信息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学习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可以方便的实现个人资源管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2)将一些常用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应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3)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二、教学重点
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三、教学和学法
教法:使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等。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课堂讲学、演示和机房实践结合。
四、教学过程
1、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
提问: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有哪些?
举例:e-book、mp
3、mp
4、cd、mtv、vcd、dvd等。
特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计算机是管理活动的核心、具有专有性和保密性,一般以文件为单位进行管理如电子表格、资源管理器、收藏夹等管理方式。
2、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1)资源管理器介绍
a、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管理工具,是计算机的管家。它采用目录树实现目录管理,使用户能方便、清楚、直观地管理和查找文件。 b、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
c、使用资源管理器可以方便、有序地管理自己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文件、文件。
d、资源管理器窗口与其他窗口的异同点:左边子窗口——体现树型结构,右边子窗口——展示内容
(2)在资源管理器中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
a、新建文件或者文件夹,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
提问:右击某一文件夹,点击删除选项,该文件本彻底删除了吗?
讲解:点击右键选择删除还可以在回收站中找到,可以进行删除或者还原。要彻底删除文件,可以按住shift键,再右键选择删除。
提问:如果要同时删除或者复制多个文件,怎样操作会方便一点呢?
讲解:按住ctrl可以选择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按住shift可以选择多个连续文件。
b、不同方法实现文件和文件夹移动、复制(右键选择移动,或者直接拖拽)。练习:建立一个文件夹a,a下面有两个子文件夹b和c,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不同方法。
(3)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计算机安装的`应用程序。
课堂讨论:小a同学,对于b应用程序非常厌烦,想要卸载该程序,于是小a直接删除了该应用程序安装目录下的所有文件,请问b应用程序被正确卸载了吗?为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卸载软件?
课堂讲解:直接删除安装目录会在windows中残留一些文件,如程序的注册表文件等。
a、使用资源管理器中的控制面板可以对不再需要的程序进行卸载。
b、使用第三方软件进行卸载,通常为安全软件,如360安全卫士、金山安全卫士、瑞星、卡巴斯基、小红伞等等。
课堂思考:计算机都是四个盘吗?c盘一定是系统盘吗?
3、课后练习</p>
使用资源管理器对自己的个人计算机的文件进行分类管理。
4、课堂总结
这节课讲解了如何使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对文件和文件进行管理,使用控制面板管理应用程序,同学们课后要勤加练习,掌握基本的管理,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经常使用到。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1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文件的下载。文件的下载是教科版教材中
第二章信息获取中重要的一节。在生活中学生常常需要去互联网上下载文件,如学习资料、电影以及音乐等等,尽管对文件下载常常接触,但很多学生并不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途径下载文件,在搜索技巧方面和提高文件下载效率上存在不足,并且对合法下载文件知之甚少,学习本课后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4. 了解不同文件的类型及其重要属性。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途径下载文件。 通过批量下载和灵活选用搜索技巧等提高文件下载效率。 了解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规范自身行为。
二、教学重点
1.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途径下载文件,通过批量下载和灵活选用搜索技巧等提高文件下载效率。
2. 了解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规范自身行为。
三、教学和学法
教法:使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等。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课堂讲学、演示和机房实践结合。
四、教学过程
1、文件常见文件类型及其属性
(1)文件名:是由基本名和后缀名两部分组成的,二者用一个小黑点隔开。后缀名一般用来标识文件类型。
xx.doc、xx.xls、xx.ppt、xx.txt、xx.zip、xx.avi、xx.rmvb、xx.mp3、xx.mp4等等。
提问:常见的文件类型还有哪些?举例说明越多越好。
(2)文件存储位置
存储位置:文件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具体路径。
URL路径:用来标识因特网上资源的一种标准格式。
例:。
UNC路径:用来标识局域网中的共享资源。
例:计算机01共享文件期中考试成绩.xls。
本机路径:当前计算机文件。
例:C:Program Files成绩期中考试成绩.xls。
(3)内容文件中实际包含的数字化信息。
例:文字书稿、工资表格、演讲录音、卡通剪辑、电脑游戏等。
(4)其他属性:创建日期、修改日期、只读、存档、隐藏、大小等。
2、选用适当的途径下载文件、批量下载、灵活选用搜索技巧提高下载效率 课堂实践:下载一个文件,由学生不同的下载途径引出文件下载有多种途径。
(1) 文件下载的途径
通常分为发行厂商网站下载、专题网站下载、FTP下载。
(2) 提高下载效率
批量下载:需要下载大量文件时使用批量下载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操作,通常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下载工具来实现,如常用的迅雷、快车、QQ旋风等。 FTP文件搜索:使用搜索引擎或者FTP搜索引擎,搜索文件关键字、关键词,其关键是要了解文件的路径和文件名。
(3) 下载工具
目前常见的下载工具有:迅雷、快车、QQ旋风等。这些可以实现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特点。
课堂实践:下载一个文件,比较使用Internet浏览器直接下载和使用下载工具下载有什么区别。实践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
3、了解文件下载的`合法性
(1)网络上文件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在使用网络时要严格遵守有关版权法规。
(2)文件中有时包含不健康内容,我们应自觉抵制,做到不阅读、不存储、不转播。
(3)在使用文件的时候还要注意防止病毒的感染和的破坏。
在下载文件时候,要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引用他人作品时,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注明出处。 共享软件允许用户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和传播,但未付费注册的用户多受到某些限制,如允许试用多长时间或者在缺乏付费用户的高级功能。自由软件允许自由传播,但仍要尊重版权,一般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提问:小A同学在某游戏网站下载了一个小游戏,但进入游戏时,需要输入一个注册码,小A在网上找了一个注册码输入后顺利进行游戏,请问小A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
4、课后思考
小A同学去网吧给自己的MP5下载电影,鼠标刚一点下,就下载完成了,小A一阵窃喜:网吧的网速真快啊!回去想看电影时却发现打不开MP5里面的电影文件,请思考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小A下载失败了?
5、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习了文件的下载,了解了常见的文件的类型及文件名的构成,学习了文件下载的途径、方法,以及了解了文件下载的合法性。我们在使用网络上的文件时,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网络道德。请同学们课后时间仔细思考老师布置的思考题。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课题: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
○说: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图形图象的浏览,选自由湖南教育出版社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共同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的第七章《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的第六节。由于这是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也就是在新课标中提到的高二学生学习的选修课内容,其本身就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也就是说必修课的教材内容更注重学生兴趣与个性的发挥。而对于其中选修的本册多媒体知识内容,新课标要求本知识块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认识到多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并学会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正确合理地选择和采集,加工以及整理制作,了解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对于这一大章《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的内容提出三个明确目标:1、了解常见的多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形图象,视频动画等的类型、格式及其存储等;2、能选择适当的工具,对信息进行采集,了解其基本原理;3、能根据信息的呈现需求,选择适当工具和方法,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鉴于以上总目标,在前面几次课中,我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了多媒体的基本知识及几种具体的多媒体素材即声音与视频的基本使用与处理。这次课我就要带领学生一起使用看图软件ACDSee来实现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及图形图像文件格式的.转换。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a.使学生初步了解图片浏览软件ACDSee的程序界面结构;
b.使学生能用ACDSee软件浏览图形图像文件;
c.使学生能用ACDSee软件转换图形图像文件的格式;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讨能力;
c.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
a.增强学生祖国河山的热爱
b.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加强学生学会用多媒体信息表达思想的意识。
○说:由于前面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这章的目标主要是根据信息的呈现需求,用适当的工具采集加工信息,本次课就是建立在多媒体信息处理工具——看图软件ACDSee的基础上的,因而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及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对ACDSee程序界面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又由于学生在今后学习的网页制作及多媒体作品的制作等内容时,(即在有信息呈现需求时)要使用大量的图片,对图片的选择和加工这就是这次课要实现的另外两个知识目标:用ACDSee软件浏览图形图像文件及转换图形图像文件的格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以上两个知识目标为主线,把第一个知识目标融进后两个知识目标中去体现。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自我实践与探索,巩固知识的同时,提倡学生主动去发现ACDSee软件的一些其它功能,达到这节课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讨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呈现给学生若干幅大家熟悉的祖国风景名胜图,并让学生踊跃识图交流对风景名胜的了解,在大家一起感受祖国风光的同时,激起学生浏览图片的欲望,从而推进教学计划,学生在认知与兴趣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本次课的知识目标,同时在自我探索中有所创新,从而形成对信息技术课,以及对更多地了解祖国名胜,感受祖国风情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用ACDSee浏览图形图像文件。
○说:基于上述的新课标以及教材的要求,我归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其中教学重点是:用ACDSee浏览图形图像文件。这是以后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教学难点:
用ACDSee转换文件格式。
○说:图形图象文件的格式有多种多样,较复杂,怎样在适合自己的情景中运用不同的文件格式,为什么要根据需要进行格式转换,是学生不易弄清楚的问题。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
情景导学法与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说:教学法中指出,教学要因材施教,其中的“材”字,我认为不仅仅可以理解成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特征和要求的教材内容,即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那么在本次课中,为了比较好的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两个不同特征与要求内容,我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即情景导学法与演示法以及任务驱动法。其中,情景导学法是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演示法为学生学习理请思路,任务驱动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使学生在乐趣中愉快地学习,并很好地掌握知识。
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说:这次课的具体实现我是将学生带在我校的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来进行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比较方便地对学生进行主导,也能非常好地让学生及时参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自主实践与自主探索
我认为,学法是针对学生学习的方法而言的,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本次课的学生已经是高二年级,通过高一年段必修课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经验,同时也养成了一定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思维习惯,但这种思维习惯是信息技术课对学生长期要求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一再强调了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本次课仍旧提倡学生用自主实践探索的方法去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一)、用ACDSee浏览图形图像文件(情景导学法)
教师的定位上:
(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3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从最初将计算机当作学习的对象,已经转化为将计算机当作收集、整理、辩析信息的工作,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不单是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应是努力让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养成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他们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单元格
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我把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作为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标,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知识点的方面出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A、单元格的基本概念;B、单元格的选定;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互相协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电脑的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四、说教材分析
Excel电子表格软件是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模块之一。本节课教学内容,介绍了单元格的相关知识,在Excel中是比较重要的一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单元格选定的方法。难点是选定局部连续总体不连续的单元格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1、为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我继续使用“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的长期使用逐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习惯与能力。
2、以“小组协作”的方法,通过“小组协作”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能力。
六、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协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本人利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4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电脑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七、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辅助工具:计算机网络教室、Windows操作系统、Excel 20xx、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复习提问
(二)新授课内容
1、教师指导学生打开课件,展示一段选定单元格操作的录像,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设计思想〕
(1)通过布置这样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打开课件,并作如下任务布置
(1)自学单元格、行号、列号、单元格地址、单元格区域地址、单元格选定的方法。
(2)将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与小组其他成员交流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将问题提交教师
〔学生活动〕根据布置的任务进行小组内的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1、巡视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接受组长提交的疑难问题并辅导个别学生。2、观察研究统计小组协作有效的和无效的各组各种因素。
〔设计思想〕以上(1)、(2)两步是本节课的教学核心,也是我整个“任务驱动,小组协作”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学生的自学,自己解决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来达到相应的教育活动目的。让学生自学问题还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个性,避免个性的压抑。同时解放教师,让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大的教育活动时间和空间。
3、自学反馈
值日小组讲解单元格、行号、列号、单元格地址、单元格区域地址、单元格选定的方法,以及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学生活动〕值日组讲评,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自学的具体情况进行简单的讲评,在知识方面和小组自学活动方面。
4、练习
〔学生活动〕打开课件,根据要求做练习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练习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讲评和学习行为表现讲评。
5、课后总结:对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情况(以鼓励表扬为主),并对学生下一步学习提出更高要求。
6、布置作业: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布置作业。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4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
3.信息的时效性
(1) 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
4.信息可以共享
萧伯纳名言
(1) 信息资源共享。
(2) 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 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来自云南人民出版社的云南普通高级中学信息技术实验教材第一册的第四章第一节“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就这节课而言,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联系。我将从“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流程”、“课堂回顾”、“课后学习”和“教学反思”七部分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计算机
网络与信息化的联系。
2、过程和方法:启发学生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认识计算机网络,从不同行
业来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化中的应用和计算机网络与
信息化的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个情感的体验,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
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现代网络技术的知识解决
身边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严谨的科学观,以及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等等。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通过计算机网络基知识和发展速度的学习,启发学生探索计
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进而学习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联
系。
2、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联系。教学方法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学、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参与、注重合作学习、注重联系实际、注重鼓励质疑。
教学流程:
1、情景设计
通过中国网民数量的庞大和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的ipv4地址数量
的增长和以太网的快速发展三个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网络发展速度是十分迅猛的,提出“是什么原因造成他如此快的发展速度?计算机网络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从而引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通过同学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得联系。
2、新课讲授:
2.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1)网上资源的共享
通过让同学们浏览新浪网首页的截图,请同学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后,通过老师的总结得出计算机网络具有资源共享的'功能,并且资源共享是计算机最本质的功能。
(2)经济的构成计算环境
当网络中某台计算机的任务负荷太重时,可以将任务分散到网络中的其它的计算机上进行,或由网络中比较空闲的计算机分担这个任务,这样既节约了资源,又节约了经济。对于大型的任务需要用到大型计算机计算时,但是使用大型计算机的费用又非常的高,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将计算任务分给多台普通计算机进行,这样就可以节约计算成本和时间。 (3)配置高可靠性的应用系统
可以在网络上做一些备份,保证当某个设备出故障时,网络的应用仍能可靠的运行。
(4)更方便、更强有力的通信手段
比回答可以得出计算机网络能更方便、更快捷的实现通信,让用户不用受时间和距离的限制。
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四点功能的介绍,让同学们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强大的
功能,同时也解释了“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2.2、计算机网络的与信息化的联系
启发同学们结合学习和生活中使用信息化的例子思考计算机网络的与信息化的联系,然后请同学们列举学习和生活中使用信息化的例子。
老师从同学们的列举中总结出信息化又包括“办公自动化、生产自动化、
广域信息查询和信息传输”三方面的内容。再从这三方面去解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联系,最后得出计算机网络是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条件,没有计算机网络平台,谈论实现信息化实际是空谈,没有任何意义。
课堂总结: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1)网上资源的共享
(2)更经济的构成计算环境
(3)配置高可靠性的应用系统
(4)更方便、更强有力的通信手段
2、计算机网络的与信息化的联系
课后学习:
课后同学们应该对老师讲解的内容加强思考,对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加深记忆,认真观察学习和生活方面有关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案例,加深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作用,并且适当的做一些相关习题,以帮助同学们理解知识。
教学反思:
虽说教无定法,但启发、互动仍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要充分让学生去思考一些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事例,让学生在对事例的分析中去学习,引发思考,总结归纳,最终达到好的效果,同时,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的讲解始终起到启发、点拨、纠偏、示范的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使他们“听”有所思,“学”有所获。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03-20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2-13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12-14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01-15
信息技术说课稿_说课稿03-20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常用9篇]05-17
信息技术说课稿12-30
高中说课稿06-17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