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铁索桥上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站在铁索桥上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站在铁索桥上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首先来谈谈我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我站在铁索桥上》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遗迹”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体裁各异的文章。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2、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二、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我说一说设计这节课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
教学中我采用的是以教师有指导地自读自探自悟式教学方法为主,以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为辅,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而进行的。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读感悟、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认识的目的。基于以上的一些理论指导,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睹物思人。是啊,每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禁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代过上好日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同学们,还记得咱们上节课学习的一首现代诗吗?”教师以这样的一段叙述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书课题后,全班齐读一遍。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全诗共四节,开头和结尾反复吟唱。开头营造了很美的意境,轻轻摇晃的桥身、飘过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结尾同样的景物,却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这两节诗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顺序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
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引出新课的学习,提出问题:“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先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继而由问题导入到第1节诗的学习中。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此时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一幅静止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再想象、再加工、再创造,就变成了鲜活的、动态的场面。这里,对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倾听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所体现。
“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由这样一个问题把学生引到第4节诗的学习当中去。请学生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再自由地朗读感悟第四节诗。通过指导朗读、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小节诗描写的内容差不多,但第4节比第1节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
这两节诗的学习中,我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比如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等。在所有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很讲究韵律和节奏。所以朗读自然就成为综合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领略文章的最主要部分内容或重点段落,体会表达的情感。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诗歌的2、3小节,而重中之重就是第2小节。“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第2节诗。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难以理解。学生初步感知后,先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然后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再现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让学生们进入到诗句所描绘的具体的情境中去。再回过头来细细体味诗句,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出第2节诗中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利用课件出示,深入理解。“攀着、冒着、冲破”这三个动词直接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思想感情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第3节诗的内容是让学生在小组里和小伙伴合作学习来完成的,这一部分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隔不远,不难理解,我主要还是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地读,指名读;经过想象画面后的读;观看影片片断后的读;理解重点词句后的读;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读。读的层次一步步上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在逐步加深,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是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此时,学生在经历了感知、感受、感悟到感动的情感体验过程后,教师引导朗读全诗,他们在学习中积累的强烈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教学的全过程也体现了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1、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
四、说板书
本课教学抓住重点段落的理解,通过三个重点词语“攀着、冒着、冲破”,体会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我站在铁索桥上
攀着冒着冲破
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我站在铁索桥上说课稿2
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读中感悟入境生情”,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站在铁索桥上》。我的说课将按照:立足文本说教材、结合实际说学情、依据大纲说目标、打造特色说策略、力求高效说流程、突出重点说板书这一程序来进行。
【说教材】
首先来谈谈我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我站在铁索桥上》是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英雄赞歌”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体裁各异的文章。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说学情】
要上好一节课,除了透彻地理解教材外,还要做好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仍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教学中我将重点指导他们总结理解词句的方法,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本表达的情感。
【说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册教材的重点,以及本课书所在单元的学习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目标:
1、会认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流畅地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确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努力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说教学策略】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的学习特点,这节课我具体采用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教法:
1、朗读感悟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采取了“以读为本,自读自探自悟”的教学模式,将师生各种形式的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旨在强调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读为前提,也就是要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有得。
2、想像感悟法:在教学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像的闸,在研读中体验文本,既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3、情景教学法:我借助歌曲欣赏,配乐朗读、展现画面,播放视频等方式,再配合充满感染力的语言,紧紧扣住学生心弦,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文本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4、评价激励法: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之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
学法:
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基于以上的一些理论指导,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前多媒体播放歌曲《我站在铁索桥上》
(因为音乐是具有强大感染力的',让学生在歌曲渲染的情境中走进课文,既能激起自读课文的兴趣,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调)
2、导语激趣
我设计的导语是:“俗话说:睹物思人。是啊,每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到雄壮的国歌嘹亮地响起时,不禁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代过上好日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曾经就有一批英勇的革命战士,用他们的英雄虎胆在铁索桥上谱写了壮丽的诗篇!(板书课题:我站在铁索桥上)板书课题后,全班齐读一遍。
(我以这样的一段导语引入,意在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下文和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全诗共四节,开头和结尾是反复吟唱。开头营造了很美的意境,轻轻摇晃的桥身、飘过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结尾同样的景物,却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这两节诗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顺序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引出新课的学习,提出问题:“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先对全诗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继而由问题导入到第1节诗的学习中。
(1)首先,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接着,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一幅静止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再想象、再加工、再创造,就变成了鲜活的、动态的场面。这里,对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倾听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所体现。
2、“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由这样一个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到第4节诗的学习当中去。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
(2)再自由地朗读感悟第四节诗。通过指导朗读、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小节诗描写的内容差不多,但第4节比第1节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
这两节诗的教学中,我以图画的展现,音乐的渲染,创造了与课文相通的具体可感的生动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得到属于自己的真实感悟,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想象,在无限的想象中读出自己的体验,感悟到语言的魅力。在所有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很讲究韵律和节奏。所以朗读自然就成为综合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中,我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比如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等。优美的音乐配上动情的朗读,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境界,也体会到了老师工作的艰辛,也进一步激发了尊师爱师的情感。
3、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领略文章的最主要部分内容或重点段落,体会表达的情感。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诗歌的2、3小节,而重中之重就是第2小节。“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我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第2节诗。本节中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难以理解,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我让学生初步感知后,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
第二,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再现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让学生们进入到诗句所描绘的具体的情境中去。
第三,回归文本,细细体味诗句,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出第2节诗中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我利用课件出示这一重点句,细细品味,深入理解。抓住“攀着、冒着、冲破”这三个动词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
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此时,我来了一段激情的演说:铁索桥高高的架在江水之上,桥下水流湍急,别说是用手抓住铁索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会不寒而栗,可是红军战士个个是英雄好汉,他们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边前进边铺板,冲进了对岸漫天大火的桥头堡,冲破了敌人的火网。真是铁索桥上显威风啊!这一段声情并茂的描述,再配上多媒体音画的感染,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入情入境,有了最深刻的体验,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不再枯燥,思想感情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就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第3节诗的内容是让学生在小组里和小伙伴合作学习来完成的,这一部分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隔不远,不难理解,我主要还是进行朗读的训练。
我是这样指导的:是呀,没有烈士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因此,我们要——缅怀先烈、珍爱生活。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敬佩之心、崇敬之情来缅怀他们,有感情地读第三小节。此时,学生在经历了感知、感受、感悟到感动的情感体验过程后,教师引导朗读全诗,他们在学习中积累的强烈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
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经过想象画面后读;观看影片后读;理解重点词句后读;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读。读的层次一步步上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在逐步加深,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是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也体现了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
2、回顾全文,全班感情朗读。看到:头上云雾,脚下白浪;想到:红军强渡(冒着、攀着、冲破),又想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者怎能不“心潮汹涌激荡”呢?让我们和诗人一起高声歌唱吧!
3、教师总结:一座索桥,一个故事,同学们,那些参加铁索桥战争的战士的生命已离我们远去,唯一不变的是桥上那13根冰冷的铁链,让我们记住他们的身影,铭记发生在这座铁索桥上的故事,记住作者带给我们的优美诗篇吧!
四、巩固练习,拓展积累
1、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2、课后欣赏。(本诗的歌曲演唱、毛泽东诗词《长征》、萧华的诗《飞渡大渡河》)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四年级阅读教学要求重视词句的教学,注重词句的积累。可以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语言,同时还要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在生活中积累。所以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走出书本的局限,走向更宽广的语文天地,充分利用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架起学习与生活的桥梁。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板书设计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可以突出知识的重点与关键,给学生以启迪和美的享受。所以我在本课教学中抓住重点段落的理解,通过三个重点词语“攀着、冒着、冲破”,体会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印象。
我站在铁索桥上;
攀着冒着冲破;
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结束语:“云无定姿姿万态,教无定法法自在。”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是我们每位教师不断探索的目的所在!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我站在铁索桥上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读中感悟读中激情”,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站在铁索桥上》。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首先来谈谈我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我站在铁索桥上》是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英雄赞歌”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体裁各异的文章。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中我重点指导他们总结理解词句的方法,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本册教材的重点,以及本课书所在单元的学习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第二课时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说目标】
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说教学特色】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采取了“以读为本,自读自探自悟”的教学模式,将师生各种形式的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旨在强调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读为前提,也就是要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有得。
【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我说一说设计这节课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
教学中我采用的是以教师有指导地自读自探自悟式教学方法为主,以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为辅,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而进行的。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读感悟、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认识的目的。
基于以上的.一些理论指导,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睹物思人。是啊,每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禁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代过上好日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同学们,还记得咱们上节课学习的一首现代诗吗?”教师以这样的一段叙述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书课题后,全班齐读一遍。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全诗共四节,开头和结尾反复吟唱。开头营造了很美的意境,轻轻摇晃的桥身、飘过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结尾同样的景物,却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这两节诗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顺序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
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引出新课的学习,提出问题:“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先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继而由问题导入到第1节诗的学习中。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此时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一幅静止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再想象、再加工、再创造,就变成了鲜活的、动态的场面。这里,对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倾听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所体现。
“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由这样一个问题把学生引到第4节诗的学习当中去。请学生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再自由地朗读感悟第四节诗。通过指导朗读、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小节诗描写的内容差不多,但第4节比第1节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
这两节诗的学习中,我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比如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等。在所有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很讲究韵律和节奏。所以朗读自然就成为综合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领略文章的最主要部分内容或重点段落,体会表达的情感。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诗歌的2、3小节,而重中之重就是第2小节。“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第2节诗。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难以理解。学生初步感知后,先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然后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再现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让学生们进入到诗句所描绘的具体的情境中去。再回过头来细细体味诗句,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出第2节诗中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利用课件出示,深入理解。“攀着、冒着、冲破”这三个动词直接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思想感情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第3节诗的内容是让学生在小组里和小伙伴合作学习来完成的,这一部分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隔不远,不难理解,我主要还是进行朗读指导。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地读,指名读;经过想象画面后的读;观看影片片断后的读;理解重点词句后的读;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读。读的层次一步步上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在逐步加深,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是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此时,学生在经历了感知、感受、感悟到感动的情感体验过程后,教师引导朗读全诗,他们在学习中积累的强烈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教学的全过程也体现了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1、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
3、课后欣赏。(本诗的歌曲演唱、毛泽东诗词《长征》、萧华的诗《飞渡大渡河》)
四年级阅读教学要求重视词句的教学,注重词句的积累。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语言,同时还要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在生活中积累。
【我站在铁索桥上说课稿】相关文章:
我站在铁索桥上说课稿5篇04-18
我站在铁索桥上说课稿3篇12-31
我站在铁索桥上的教案03-05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优秀05-06
《我选我》说课稿02-24
我的家说课稿05-23
《我想》说课稿01-12
《我长大了》说课稿02-03
我很整洁说课稿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