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海底世界》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海底世界》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底世界》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线描画: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可以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班幼儿在通过简笔画的训练基础上,再进行线描画的练习,会使其绘画的精细方面和手眼协调方面,有很大发展。不仅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同时能提高幼儿专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在欣赏、工程部工作总结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能将幼儿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而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在大班开展线描画,能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所以,我把线描画作为这学期我班美术特长训练的主要内容。由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20xx党建工作总结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三、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
2、画好的线描画作品、其他小朋友画的线描画鱼
3、欣赏老师的作品
4、白纸,铅笔
四、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则更为简洁、生动,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幼儿感受到鱼宝宝身上线条的纹样美、图案美;
2、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幼儿既形成了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幼儿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鱼宝宝?为什么?"使幼儿在审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经验,为下次经验迁移做准备。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宝宝的?"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达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幼儿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海底世界》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中若只让学生知道课本上的点滴动物、植物〃在学生脑海中要形成广而深〃并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难度的〃因此必须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研究”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广博的海底世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探究课文第2~6自然段〃通过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2、通过多样化的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1、过程开放〃体现探究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它突破传统的限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⑴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在广阔的海洋里生活繁衍着无数的生物〃神秘而又美丽的海底世界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赞叹。学生乐于亲近海底世界〃因此创设“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他们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⑵角色的转换《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⑶资源的拓展
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调查、访问。例如要求学生课外查询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如课外书籍、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大世界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例如在教学中播放海底世界的录像、出示海底世界的图片等。
二、挖掘内涵〃注重人文性
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学生生命价值、尊重学生文化及其多样性〃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语文教学必须实现学科顺应学生〃必须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生命的本性〃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保持和加强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⑴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
通过放录像〃把蓝色的海水、凶猛怪诞的大鱼、美丽的珊瑚……这些奇妙的东西尽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优美音乐的解说词〃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神奇、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画出一幅幅美丽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等的重点研读。 ⑵体现课堂交流中的人文性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⑶渗透课堂作业中的人文性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如: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我们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发挥你的想象〃请你写一写。” “关于海底的奇异景色〃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课外查寻、搜集相关的资料〃你自己来写写《海底世界》。”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三、感悟运用〃突出个性化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1、个性化地体味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学生对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理解;又如对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这个词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研读〃强化个性体验。
2、多样化地语言表达
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所以要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地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开阔学生的视野。
例如学生对“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用图片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三、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
创设情境观察〃交流对话↓ ↓
引导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引导表达读说写评↓ ↓
引导拓展搜集、处理信息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起探究兴趣
1、假期里〃有些同学跟着爸爸妈妈游览过大海〃欣赏了美丽的海水〃海滩〃不过〃你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现在〃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乘潜水艇〃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那儿的奇异景色。(出示录像〃并配乐朗读)
2、你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主要特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录像展示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调。
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氛围〃与儿童的情感、心理会发生共鸣而契合。它所关注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追求的是儿童在课堂中的快乐生活。)
(二)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特点
1、自由读课文第2~6自然段〃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师巡回指导。
3、呈现探究成果。(出示一份中等学生的填写表格)体味句子。(随机出示句子)
①“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②“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依然”是什么意思用一个近义词表示〃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③海底有光吗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光点”的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讨论:“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
④“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a、什么是“窃窃私语”?
b、听录音〃听一听海底世界动物的窃窃私语。
c、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d、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
e、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f、“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⑤“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a、“已经知道”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
b、出示填空练习。
________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________每小时能________〃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________。
________自己不动〃能________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c、填空后指读句子〃体会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⑥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
⑦“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导探究〃让学生在信息重组、比较分析、多向开放、合理想象、自由质疑的提问和情境中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阔的、更活跃的探究平台。问题的解决〃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又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不断钻研〃在良性循环中〃最终形成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
随机点评:你是怎么理解的能说一说吗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真能干=你和作者一样会观察、会分析=
他是读中有所发现的〃你也能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你认为奇异在哪里他提供的材料有什么不足
鼓励多种表达:
还有与这份不一样的吗再交流。
疏理学法:
引导学生归纳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1)思——问题。
(2)画——重点句。
(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设计意图: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我们老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在这儿〃老师再也不是传统定义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了〃更像一个专业的主持人。)
五、引导表达
1、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2、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写话。
(1)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表现在哪些地方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或“有……有……还有”来说一说吗
(2)仿写一段话: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我们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发挥你的想像〃请你写一写。
(3)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物产如此丰富。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海底〃你要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这儿〃通过展开读、说、写、评等活动〃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六、拓展整合
关于海底的奇异景色〃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课外查寻、搜集相关的资料〃请你来写一写《海底世界》。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从探究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的程度〃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延伸整合〃引领其向更远更广阔的境界提升〃为学生打开更多现实生活世界的窗户〃拓宽学生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课外阅读、社会调查、民间采风〃就是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深入的体验感悟〃从而建构起良好的语文背景。)
附:板书设计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黑中有亮(黑暗—光点)动物各有各的
植物多彩多样
静中有声(宁静—窃窃私语)矿物多种多样(设计意图: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亮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同时〃随机板书也作为一种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海底世界》说课稿3
主题:注重语言实践性,提高课堂实效性
背景:
《海底世界》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第4自然段介绍了5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它们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有的速度极慢,有的速度极快。就在这进与退,动与不动,快与慢的鲜明对比中,突出了他们的活动方法不同,充分说明是“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教学时,采取哪些活动方式,使学生既能了解海底动物的不同活动方式,又能促进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在活动中还能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请看下面一则片断:
细节:
师:大海里的动物很多很多,每种动物的活动方式都很有趣,同学们想知道课文中介绍了哪些吗?
生:(齐声回答)想。
师:下面请大家欣赏CAI课件,看后说一说影片中有哪些动物是你熟悉的,它是怎样活动的,好吗?
(学生看到海底神秘、奇异的景色惊叹不已,被各种动物不同的活动方式所吸引。看完后,进行交流。)
生:我知道那种黑黑的动物叫海参,它是爬行着活动的,而且爬得很慢。
生:海参不是爬行,是身体伸缩蠕动,像蚯蚓一样。
师:你们的观察真细致,知道得也真多。
生:那种身子细长的鱼叫梭子鱼,它游得很快,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呢。
生:乌贼和章鱼是一边向前方喷水,一边向后面倒退着游动的。
生:贝类动物最懒惰,自己不肯出力,光依靠别人四处活动。
师:听同学们这么一说,海底世界真是有趣极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上是怎样介绍这些动物活动方式的,找出来读一读,你喜欢哪一种就读哪一种,好吗?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个个读得绘声绘色)
生:我想读写海参活动方式的句子。(生读得慢条斯理。)
师:听你这么一读,我仿佛看到海参正在懒洋洋地蠕动,爬得可真慢呀!
生: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式很奇特,我也想来读读。
生:我也想来读这一句。(生读)
师:两位同学读得都很好,一个赛一个。
生:我想读一读贝类的活动方式。(生读)
师:其他同学喜欢不喜欢贝类这个“懒鬼”,想不想读一读?(生齐读)。
生:我还想读一读写梭子鱼的句子。
师:你也读得很好。同学们刚才读得都很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代表这几种动物作一个自我介绍。刚才我们看过了录像,介绍的时候可以先把它们的样子说一说,然后把它的活动特点讲清楚。可以边说边加上动作。
(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兴趣盎然地准备着。)
师:老师准备了几个动物头饰,你想表演哪一种动物就挑一个戴上。(生开始表演)
生:小朋友们,你们好。我的名字叫海参,我长得黑黑的,样子很像一条大毛毛虫,身上还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别看我长得不起眼,营养价值可丰富啦!哎,不过我从小就养成了做事慢吞吞的坏习惯,在海里,要数我游得最慢了,因为我是靠肌肉伸缩来爬行的。你们想知道我每小时能游多少米吗?告诉你,我每小时只能游4米。
生:我叫梭子鱼,我的身体是流线型的,体积又小,所以嘛,我游得可快啦!在大海里,游泳大王一定是我。我攻击别的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你们一定想知道我每小时能游几公里吧?哈哈,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我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快吧?如果有人问你谁游得最快,可千万别忘了我哦!
生:我是乌贼,和章鱼是铁哥们儿。我肚子里有一个墨囊,里面装满了墨汁。如果有敌人来攻击我的话,我就会向前方喷墨,施放“烟幕弹”,然后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乘机逃走。
生:我是贝类,身穿美丽的外衣,大家都称我“免费旅行家”。如果我想去各地走一走,我就会紧紧地巴在轮船底下,做一次免费的长途旅行。你们说我聪明不聪明?
师:同学们演得真不错。你们从课外读物中还知道哪些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生:我知道大海里有一种蝴蝶鱼。蝴蝶鱼身上点缀着各种色彩斑斓的花纹。尾巴前上方长着一块黑色的斑点,斑点四周镶着黄色或黑色的边,看上去像是鱼眼。而真正的鱼眼则藏在它头部的黑斑里,蝴蝶鱼爱在水里倒退着游动,其他鱼把它的尾巴当成了头,把它的倒游看成是前进。于是,有些凶猛的鱼朝它的“头”扑去,呀,没抓到,眼看着蝴蝶鱼朝反方向飞快地逃走了。哈,上当啦!
生:在20xx米深的海底世界有一种鼎足鱼,它的身子是白色的。它靠三条“腿”支撑身子站在海底,这三条“腿”分别是一对胸鳍和一个尾鳍,看上去就像一只古代的三足鼎,鼎足鱼就靠这三条“腿”在海底爬行或跳跃。
生:大海里有一种会飞的鱼,它伸展着一对又长又大的胸鳍,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飞翔。它可以在离开水面的空中飞行几十米,甚至二三百米,还能连续几次在水面上时飞时落,人们还称它“水上小飞机”呢!
师:同学们,我建议黑板报就出一期介绍海底动物世界的专辑,大家说行吗?
生:(异口同声)行。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赶快写下来。
结果:
上述案例正是遵循这样一种教学思想,努力使《海底世界》的教学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看影片说熟悉的动物活动”,由于影片画面绚丽、声音悦耳、形象生动,又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学生自然兴趣盎然地进入了学习情境。接着我以“课文中介绍了动物的哪些活动方式,你喜欢读哪一种就读哪一种”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朗读”活动中,把“要我读”的指令变成了“我要读”的内需。同时,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不断地采取激励措施,因而学生的朗读热情高涨,一个想比一个读得更好。然后,我提出了新的要求,把语言实践活动由“读”转换成“说”——分别说说几种海底动物的特点和活动方式。为了使学生能积极投入这项活动,我让学生扮演成自己喜爱的动物角色,戴上头饰进行介绍,并提出边说边加些动作的要求。这样,这个“说海底动物形状特点和活动方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就具备了游戏的性质,又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而积极投入活动之中。为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我又让学生说说他们从课外读物中得知的一些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这下,课堂气氛更活跃了,学生争着说,抢着讲,“有条理地说海底动物的形状特点和活动方式”的训练在积极而又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了落实。最后向课外拓展提出了出一期介绍“海底动物世界的专辑”黑板报的建议,让学生把说的`内容自然转化为写的训练。
评析: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践。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不是一张白纸,三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许多语言材料。教师反复的讲解不但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而且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的语言实践过程,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时间。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先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取得知识,形成能力。教师应多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给他们充分的动脑、动手、动眼的时间和空间。语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感到“有趣”,要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因此,语言实践活动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以他们喜爱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全部热情,发展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而且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敞开,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语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感到“有用”,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听、读、说、写等能力。因此,努力使语文阅读教学成为学生“理解、积累、转化、运用”的语言实践过程,势在必行。
《海底世界》说课稿4
【说教材】
这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一个问句总领全文,激发读者的兴趣;最后一个自然段针对第一自然段的提问作答,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中间2——6自然段具体讲述了海底的景色和物产。文章生动有趣地讲述了海底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以此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唤起学生海洋环保意识。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三、四自然段的学习,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学习本文作者抓住事物特点,仔细观察并运用对比、拟人、数字说明等表现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了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唤起学生的海洋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难点是指导理解三、四自然段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说教法、学法】
《海底世界》虽然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但由于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所以毫不枯燥乏味,反而显得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因此,本课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所掌握的知识程度、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我设计了“激趣、范读、重点指导、示范自学、随文识字”的教法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触类旁通、说说、想想、画画”的学法。这样设计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通过带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习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审美意识,增进学生对海底知识的了解,唤起学生向往、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意识。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蔚蓝的大海无边无际,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澎湃,鱼群在海中游弋,轮船在海面航行,海鸥在空中飞翔,给人以襟怀开阔的壮美,令人陶醉和向往。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领略大海的壮阔和美丽。(稍停)海面上这么美,可你们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请大家随着老师的朗读到海底世界去游一游。( 这时教师范读课文。)读完之后,指导学生观看海底美景图,并导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要学习的内容:23、海底世界。(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解课文
由于本篇课文的结构是“总起——分述——总结”,所以在教学新课时,我将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先对海底世界有一个总的认识,再从整体到部分,具体学习中间2—6自然段分述的内容,最后再回到整体认识上来。
其具体做法是:
(1)首先教师引导:听了老师刚才的朗读,并联系刚才看到的景象,想一想:海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词。)
(2)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课文开头是一个什么句式?这样的开头方式叫__________开头法。
b.回答课文第一自然段提出的问题是哪一句话?
c.其它几个自然段分别围绕哪两个方面在写?(景、物)
d.这样的课文结构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去读课文首尾两段。其中教师应给学生讲:这叫设问式开头。这样的课文结构是总起——分述——总结。在回答 c这个问题时及时板书“景、物”两字,并引导学生区别“奇异与奇怪”这两个词。
三、阅读赏析,落实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并不是说要贬低以至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依靠教师善于正确发挥主导作用。但讲读课文也并不是老师“整堂讲,满堂灌”,教师应掌握一个适当的度,导得恰当,放得适度。虽然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过一些阅读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过一些讲读课文,但这些学生还处于中段学习状态,他们的智商还有待开发,知识经验也不丰富,不可能完全掌握学习的方向、内容和方法。因此,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仍然离不开教师相应的辅导。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是这样做的:
(1)谈话导入:刚才同学们说2—6自然段是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方面来写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自然段是写景色奇异,哪些自然段在写物产丰富。
(2)学习“景色奇异”的部分。
让学生齐读2、3自然段,再回答问题:
a.从哪个方面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异?(黑暗却有光点闪烁,宁静却有各种声音。)
b.课文是怎样写海底很黑暗的?
“阳光射不到海底,”(黑暗的原因)
“有许多光点像闪
烁的星星”(以明衬暗)(板书:黑暗—光点闪烁)
c.课文是怎样来描写海底很宁静的?
“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很宁静。”(依然—依旧,对比衬托)
“风浪只能影响到海面下几十米深。”(宁静的原因)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是否——是不是,设问,总领全段,承上启下。)
d.海底有哪些声音?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窃窃私语”一词把物当人写(拟人),段中用了4个打比方的句子组成一组句子(排比),用了3个拟声词,对海底动物的声音进行了具体描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板书:宁静——许多声音)
e.写海底很宁静可为什么又要写有许多声音呢?
“宁静但不是死寂”,援引古人“蝉鸣山愈静”的手法,以声衬景更显寂静。)
小结:黑暗中有许多光点闪烁,宁静中有许多声音共鸣,这就是海底景色的奇异之处。
(3)学习“物产丰富”的部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老师刚才指导的分析课文的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学4、5、6自然段。
列出自学提纲:
a.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海底物产丰富?
(动物.植物.矿物)
b.海底的'动物着重写了哪几种?它们的活动方式是怎样的?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梭子鱼——比火车还快,
乌贼、章鱼——利用喷水而后退;贝类——巴在船底……)
c.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
(植物:多种多样、色彩各异)
(矿物:煤、铁、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
d.写动物、植物、矿物用了哪些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相机板书:(动物、植物、矿物)
让学生先独自自学,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讨出较为正确的答案,教师稍作评讲。
总结:写海底物产丰富时,作者抓住特点,归类分述,详略得当,生动形象,相得益彰。
(4)课文第四自然段。
让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进行联系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句与句间的紧密联系,学会分析句子逻辑,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5)总结全文: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浩翰的大海,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十分之七,海中生物有二十多万种,仅海产品年产量可供三千亿人食用,而地球上目前只有五十三亿人,是人类的天然粮仓。陆地上的矿物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几十年就会开采一空,而海底是个巨大的聚宝盆,已经探明的白银有数百万吨,黄金有一千万吨。人类未来发展的出路,就是走向海洋。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进一步探索海洋的秘密,将来去开发海洋,造福人类!
四、合作探究,深化主题
任何一篇课文都是情感与载体的和谐统一。我们在教学时,要把语言文字训练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给学生介绍海底知识,还让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入手,再配以画面,辅以音乐,深化主题,从而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海洋的神奇富饶。
(1)说说:海底美景图及问题:海底是这样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假若你拥有了整片大海,你将怎样去开发利用它,让它最合理的被人类利用而不受到伤害?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讨论,再选代表发言。
(2)想想:除了课文中所述的海底美景,你认为海底还有什么美景和物产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利用?
(3)画画:假若我们以后的生活空间要转移到海底,你将准备怎样去营建你的新家?请把你的设计图画出来。
(课后作业)
五、板书设计
(先出示整个板书,再在讲解的过程中用有色字显出板书顺序。)
海底世界
黑暗 光点闪烁
景宁静 许多声音
海底世界
动物 动态各异
物植物 色彩各异
矿物 种类丰富
《海底世界》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七课《大家一起放风筝》的教学内容。因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景的需要,我将课题改为《美丽的海底世界》。本课是关于画图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技能。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工具的名称及基本用法,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选取工具的使用方法。小学生对色彩非常感兴趣,丰富的色彩可以创建美丽的画面,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计算机画图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其实,学生学习需要的就是兴趣和动力。
此课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画图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唤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培养学生富有情趣、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因此,这节课整合了信息技术教育、环保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与操作能力,而且想象力已经接近现实生活。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有不甘落后的心理,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所以对他们学习时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根据以上的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选取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对图形进行移动、复制、等操作。恰当选择自选图形联系生活实际综合绘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在两次分组中合作交流、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图形的`移动、复制操作;
四、教法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
1、用美丽的海底图片导入新课,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2、根据信息技术学生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及时做相应的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
3、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学习能力,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等多种操作方法。
充分利用计算机课堂双主体结构的特点,本节课的设计也体现了双方体的要求。
五、教学准备:
硬件资源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和投影机。
软件资源准备:Windows98或以上的操作系统。
资源素材准备:用幻灯片制作的课件。
六、教学过程
根据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注意力以无意识注意为主。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水平,本课设计要形象、儿童情趣浓厚、易于感知,把抽象的知识寓于实践操作、动手练习之中,设计任务时加入学生平时喜欢的图画,适时出现,使学生始终维持较久的注意力,有益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全程。具体教学程序如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展示一个美丽的海底世界画面,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识到画面的多姿多彩。教师抓住时机导入本节课内容。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易于感知色彩艳丽的形象、热衷于对海底世界向往的心理趋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二)尝试学习,完成任务
(课件演示:一幅只画了一条热带鱼的范画)
出示任务一: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这幅画,你们想一想,要画出这样的鱼,我们都需要用到画图软件中的哪些工具呢?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直线工具、曲线工具、椭圆工具、油漆桶工具。
教师过渡: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画一条这样的鱼呢?
该任务设计的目的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完成。
(教师进行指导、评价。由于此项操作简单,教师只需根据学生操作、探究的过程和方式予以表扬、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要求:尝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教材和课件中的范画进行学习。
该任务设计的目的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在颜料盒中取色、自定义编辑色彩的方法。学生不易完成的部分教师及时引导、更正、补充。
(教师进行指导、评价:小朋友,大家画得都很不错,你们真棒!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加油!)
(课件出示两条一模一样的鱼,老师说: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会多出一条小鱼来呢?)
出示任务二:
探究两条一模一样的鱼是怎么来的?进而学习选取工具的使用方法。
出示课题:选取工具定义图像
教师进行演示并讲解选取工具的使用方法。
该任务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选取工具的三种用法,对不能完成的部分教师及时更正、引导、补充。
(课件出示一幅自己设计的海底世界图:小朋友,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谢谢你们,我这还有一幅美丽的画,看!{展示一幅用本节课知识画出的图片},我相信小朋友们也能画出这么美丽的图片,我们来一次比赛……)
出示任务三:
发挥你的想象力,创作一幅图画,用选取工具把你设计的海底世界画出来,看谁的画面颜色漂亮,看谁的画得小鱼最多,可能单独作战,也可能小组合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或向老师求助来解决。
该任务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践、综合应用、探究学习,发展学生创作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集体讨论、交流、评价
该环节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能整体理解全课知识点,并迁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培养审美情趣,促进思维,促进学生素质综合提升。
本节课教师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能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方法和使用选取工具的目的。在这一环节中,使用优越有效的评价制度(画得好的学生奖励掌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作热情和鉴赏能力,并能够简单叙述创作意图,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丰富内涵,陶冶情操。
(三)课外延伸、学习总结阶段
1、环保教育,注重情感
(师:你们说的很好!是啊,如果我们再不保护环境,保护大海,也许有一天就看不到美丽的海底世界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共同从保护环境开始做起,好吗?)
2、课件展示:拥抱大海的图片。
七、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注重体现以下理念:
1.学科整合。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就本课内容而言,三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学生变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愉快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获取信息,掌握操作技能。
《海底世界》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的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全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的深刻印象。
二、说教法、学法
1、激发兴趣
《海底世界》一课着重描写了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们精心制作了一套动画课件,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
2、突破重点
《海底世界》一课,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之处,但这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海底那静中有声,动静结合的奇异景色。为了便于学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我创设了和谐情境,即通过CAI让每位学生亲自去领略一番。
①进行海面和海底的对比:利用动画先后演示海面上波涛澎湃(伴有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和海底悄然无声的对比情境,并分别提问: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个什么词来形容它?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澎湃”和“宁静”这两个词的意思,更体会到了大海动中有静的奇异之处。
②整体感知,加深印象:通过CAI欣赏海底美丽的景色,再次整体感受“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立下大志,长大探究海洋奥秘的情感。
这样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创设和谐情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外显为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强化训练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
我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是这样进行训练的:
(1)观察训练。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CAI课件,把文字介绍转化成动态画面。要求学生在观看画面时,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内容,这促使学生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特点,积极进行思考。
(2)说话训练。观察解决了言之有物的问题,而说话应该是培养学生表现事物的能力。在进行说话训练时,我是这样做的:
①看画面,说图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第2自然段的语言描述用对比的动态情境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用学过的观察方法仔细地看了画面以后,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意思。由于说话训练是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生在表达观察时都能做到有条有理。
②看画面,练复述。在学完课文后,出示总起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通过电脑把海底美丽奇异的景象呈现于学生面前,要求学生看着画面,用上总起句和板书上的重点词语说一说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同时又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通过CAI创设和谐情境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兴趣盎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三、教学程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4课,你们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海底是怎样的世界?那么,海底景色的奇异表现在哪里?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里?这一节课,我们再一次去探索一下。
(二)创设情境,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共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细读交流
①讲读第一、二句(板书:宁静)(相机出示课件)
②讲读第三句(板书:有声音)(相机出示课件)
③讲读第四句(相机出示课件)
④讲读第五句(相机出示课件)
⑤引读第六句
3、齐读第二自然段。
小结:海底的.景象就是这么光怪陆离,这么千奇百怪。
(三)讲读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第三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2、请同学们自由读,看看你对哪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最感兴趣,说说它的活动特点。(相机出示课件)
3、选择读。
小结过渡:为了写动物活动方式的多种多样,作者选取了五种动物来具体说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由于这些动物不同的活动方式,也使海底世界奇异无比。海底植物的风采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四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学生再自由读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色彩多样,形态各异)
3、欣赏美丽的海藻。
小结过渡:海底植物真是千姿百态,奇观异彩,不仅丰富了海底的物产,使海底的景色也如此奇异。海底除了我们所看到的动植物,还有什么?
(五)讲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板书:矿物、丰富)
2、齐读。
(六)总结课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是一个生气勃勃的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
1、欣赏海底的美丽和富饶。
2、齐读课文,出示练习。
3、已经有不少探险家、研究海洋的科学家到过海洋,还把奇异的景色拍成电影、电视,但是,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还要想办法打开这座神秘的宝库,这就需要科学知识,需要勇气。
(七)作业。
1、继续阅读有关海洋的书,准备交流。
2、运用本课已学过的先总后分的写法,写一片断: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
附:板书
景色 奇异 宁静
有声音
海底世界 动物 活动 有特点
物产丰富 植物 色彩 多样
形态 各异
矿物 丰富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首先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无论是全文的教材处理,还是一个自然段读的训练,都采取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其次,遵循了实践性与主体性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和谐情境中去理解与体会,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再次,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发展。
《海底世界》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海底世界》是人教版美术教材第四册第六课的课题。本课题主要通过让学生欣赏海底世界图片和学生优秀作品等,使学生对色彩有了初步的视觉感知,进而认识冷色。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运用色彩对海底世界进行大胆的创新描绘,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表现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逐步培养学生认识各种色彩,学会运用冷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实际认知水平等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领域:初步感受和认识冷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2)、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大面积的冷色表现美丽的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表现能力。
(3)、情感领域: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已经明确,那么知识点自然就凸显出来了,那就是认识和运用冷色。因此我拟定: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冷色,运用大面积的冷色表现大自然中的美。
但是,我们的施教对象是年龄较小的小朋友,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会相对的弱些。考虑到以上因素,我将教学难点定为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能运用冷色描绘美丽的海底世界。
四、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很感兴趣,而《海底世界》正好迎合了他们的猎奇心理,在这片丰富多彩、无奇不有的海洋天地里,有着他们想知道又不太了解的各种东西。因此在这基础上,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适度地为他们解惑,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进而激发他们表现海底世界的欲望。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差一些,我们可通过引导想象和教授方法步骤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期待进一步拓展和升华。
五、教、学法分析:
我认为教学本课时不能够作过多的的说教,毕竟小学生很难有耐心也不容易理解你的说教。所以我主要采用的是复习巩固和直观演示教学法。因为教学本课之前我们已学习了《温暖的阳光》这一课,该课题讲授的是暖色调的色彩知识,而本课学习的是冷色调的色彩知识,它们相互关联又各有千秋。因此,通过复习可加深理解并延伸到本课,起到一个承前起后的作用。另外,这是一种动手绘画的课题,由于年龄特点的原因,学生需要简要明了的方法进行学习,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表现,而且通过演示,学生可知道如何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表现生活中的美。因此,直观演示教学法非常适用于本课,它让学生一目了然且容易掌握。另外,学习过程中的最佳状态是眼、脑、手并用,只要做到这三者并用,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会得到提高。因此,我将本课的学法归纳为:看——欣赏图片,感知冷色。想——展开想象、认识冷色。做——运用冷色、大胆表现。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教具、学具准备: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了海底世界图片若干,也让学生准备油画棒、白纸、橡皮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本课时,巧妙成功的导入是学习的关键,而生动正确的引导更是必不可少。因此,结合本课的知识要点和对学生的大致了解,我特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首要条件,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导语:
同学们还记得吗?不久前我们学习了《温暖的阳光》这一课的色彩知识,那热烈的暖色令我们兴奋不已。同学们学得都很好、大家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大家还记得暖色有哪些颜色吗?(红、橙、黄等)。那么今天我们也是学习色彩知识,但是它跟《温暖的阳光》中的暖色有所不同,它是暖色的'“对立”色——冷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运用冷色来表现海底风光,好吗?揭示学习课题——《海底世界》,以此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引导观察,感知冷色。
在学生兴趣正浓的时候,抓住时机,出示海底世界的图片进行欣赏、引导:同学们知道吗?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71%的面积是蓝色的海洋。而在这广阔无垠的海洋深处的海底世界里,还生存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它们丰富多彩,形态各异。富丽堂皇。那么,如果让大家用色彩来表现这个美丽的海底世界,你们会选择哪些颜色呢?进一步激起学习热情。引导观察:海水——蓝色,海洋生物——绿、青等。认识冷色:蓝、绿、青等。然后启示:这些颜色给人宁静、沉寂、寒冷的感觉;像冰雪,像夜晚,像海洋一样,让学生进一步从客观上认识冷色,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
3、演示方法,引导创作:
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冷色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运用大面积的冷色来描绘海底世界,教师演示:用基本形(圆、半圆、椭圆、三角、梯形、扇形等)想象组合海底的生物形态。提出创作要求:运用冷色调进行描绘,大胆发挥想象,套用基本形表现海底世界生物。教师巡视指导。力求画面丰富饱满,体现出学生心中的海底世界。至此,教师再提出: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各种冷色,学会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去解读生活中的所见,进而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4、作品展示与课堂总结。
在学生创作完成以后,收集部分比较突出的优秀作品和一些相对较差的作品来展示,先让学生来自评或赏析,鼓励他们说出创作意图,然后教师再作指导总结。主要从他们对冷色的运用,画面的布置安排以及造型能力等方面进行比较,指出它们好在哪里,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另外,肯定和表扬优秀者,同时鼓励相对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后创作,力争有更好的表现,让他们重获信心,或通过创作感受和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大自然。以此来拓展本课的教学目标,使目标得到进一步延伸.
结束语:今天我感到非常愉快,因为我看到大家学习很认真,也创作出许多令我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不过大家不能因此而骄傲起来。我们应当再接再励,更多的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更多的美来,好吗?
七、板书设计:
科学合理的板书设计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学生的认知过程也很轻松。考虑到本课的知识点比较集中,因此,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海 底 世 界
一、感受冷色——欣赏图片
二、认识冷色——蓝、青、绿等
三、运用冷色——表现海底世界
四、表现海底生物——套用基本形
《海底世界》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美文。课文以生动、有趣、准确、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美丽的海底世界。文章虽没有华丽的词藻,也不见雕琢的痕迹,但却以自然流畅的语言为基调,给人以亲切、热情的感受。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不难体会到作者对生命、对整个大自然的热爱。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光线、声音、动物、地貌、植物和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深刻的印象。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通过多样化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对课文的精读品味,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因此,教学重点为: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繁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三、说教学对象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校生活,已初步形成了主动识字的意识和习惯,逐步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积极地搜集、整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同时,三年级学生接触计算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们也不再仅仅满足于这些静止的资料,而是渴望自己去探寻。因此,我将尊重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海底世界展览会”、“海底世界”新闻发布会等环节,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树立实践创新意识。
四、说教法
1、情境创设法
教师就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的、积极的去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海底景色是怎样的奇异,物产是怎样的丰富”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海底世界》一课着重描写了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显得很苍白,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将运用一套制作精美生动的动画课件,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直观、和谐的学习情境。湛蓝的海水、美丽的珊瑚、五彩缤纷的植物……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是多么令人神往!当这些美妙神奇的东西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一定会引起他们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强烈地感受着海底世界的神奇美丽,一定会加深对具体情境的体验和领悟,使认知和情感更加协调地发展。因此,情景创设法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2、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语文教学中,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书,主动地融入到阅读情境中去,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四肢五官,要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彩虹。要让他们“走出”课堂,“跳出”文本内容,愉悦地进入自我学习中,丰富自身感受,从而自觉地运用语言,积累语言。因此,我设计了自由分组、小组讨论、组间竞赛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驰骋想象,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有迎合了学生之间精神交往的需要;既使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得到了结合,又实现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不断超越。因此,自主探究学习法是这节课的另一个主要教学方法。
3、突破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之一就是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但这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难以理解海底动中有静、黑中有亮、静中有声的奇异景色,学起来也比较枯燥乏味。为了便于学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我创设了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即通过动画课件让学生亲自去领略一番。
(1)进行海面和海底的对比。利用动画课件先后演示海面的波涛澎湃和海底的悄然无声,并分别提问: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澎湃”和“宁静”的词意,还体会到了大海动中有静的奇异之处。
(2)感受黑暗深海中的点点星光。利用动画课件假想一名小潜水员,随着潜水深度的增加光线越来越暗,最后是一片黑暗。鼠标点击光点会变成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这样,学生对海底黑中有亮的体会一目了然。抽象乏味的科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富有童趣,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3)倾听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利用动画课件演示一个插入海底的水中听音器,并配有各种声音,同时提问: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呢?谁能模仿课文的说法运用排比的方法把同学们说的这些声音连起来。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仅亲耳倾听了海底奇妙的声音,还在表达的过程中培养了想象力、创造力,并通过模仿课文的说法理解了比喻、排比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真可谓一石三鸟。这种实践性练习,使学生觉得亲切自然,很好地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4、突破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繁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我主要采用情境创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我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具体设计了读、看、说、演四步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旨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一读:这段文字浅显易懂,不需过多讲解、分析,因此,我重在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熟读成诵,在读背中领悟语言,积累语言。二看:通过动画演示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直观感受活动方式多、有趣,为下一步的说做铺垫。三说: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充分交流,谈出自己对海底动物种类繁多、活动方法有趣的体会,从而领悟到课文采用的是列数据、做比较、打比方等写法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四演:让学生自己上台表演是激发学生读、看、说兴趣的引子,又是对学生练读、练观察、练说效果的检验。这四步学生动了口、动了眼、动了脑、又动了手,循序渐进,步步落实,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了实处。
五、学法
“读一读,找一找”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其次,“感情朗读”能够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出海底景色的奇异,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形象表演或者声音模仿既是对抽象文字的具体反应,又是培养学生其他能力(比如表演能力)的一个契机。
六、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谈话导入,激趣探奇。
通过欣赏海底世界,再提出疑问,看完影片之后,你们想说些什么?从而揭题,并齐读课题。
(二)、理清思路,检查预习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理顺文章结构,理清课文思路。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二、三自然段:以让学生动手划一划,交流,感悟,模仿、指导感情朗读等方式,抓住重点句段“海面上波涛澎湃时,海底依然宁静”,“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的理解,体会海底黑暗之中有亮光,宁静之中有声音,的奇特、美丽。并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依然”“窃窃私语”的意思。
2、学习四、五、六自然段:用“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海底动物多,植物多,矿产多,从而体会海底世界物产丰富。指导学生以动物的身份介绍自己的活动方式,并辅以多媒体动画帮助学生形象感知,让学生了解到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多种多样,体会景色的奇异。
(四)、欣赏品味,深入理解
媒体演示:“海底世界”视频,使学生对海底有更深的了解。
学了课文,看了那么多的资料,这时你想说什么?
(五)动手实践,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畅游了神奇的海底世界,你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呢?课后通过上网,查阅书籍资料,从媒体上收集更多的海底的知识,让我们一起办个“海底世界”的展览。
七、说板书
板书是执教者教学过程的体现,它分为板书什么和怎样板书两部分。我们设计的板书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结构、写作顺序来板书的。
这样的板书设计,条目排列有序,内容层次分明,形式简洁大方,它既概括了本文的知识要点,又体现了文章结构、写作顺序和本堂课的教学轨迹,将海底世界的特点一目了然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清晰的体现了作者由景到物,由总到分再到总的写作思路。在教学中,这样的板书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理清教材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形成。
《海底世界》说课稿9
一、教给同学“整”的方法,实现“合”的优化
教材说明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的目的,一是让同学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二是让同学在美的享受中,发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学习目标据此,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和目标定位在:
1、利用网络互动优势,引导同学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因材施教,建构新的`知识点。
2、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了解海底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
3、利用网络开放优势,想象文章描绘的情景,熟读成诵,分层发散,实现同学个性化发展,引导同学自主探究,使其学会高效率的合作学习。
优秀教案根据目标定位,我把分为短期、长期两个层面。
短期:在网络教室集中教学,时间为两课时。首先,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同学探究兴趣,围绕“你认为海底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让同学自主提出问题:例如:我认为海底世界是个奇妙的世界(或美丽的世界,物产丰富的世界,神秘的世界……),针对这些问题,引导同学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叙述顺序。然后,借助网络资源引导他们合作学习,理解重难点,在文中或利用网络找出你想象的海底情景,想象文章描绘的“神奇”情景,并做到熟读成诵。最后,通过分层扩展,启发形成新一轮探究兴趣。
长期:为利用主题网页分散教学,活动时间设计为一个月。同学围绕“潜水剧乐部”、“海洋生物研究所”“小小潜水员”等主题活动,师生一起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以短期教学促发长期探究,以长期探究引向生活积累,让语文学习真正做到为生活服务。
整合的课堂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渠之清冽源自活水,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网络资源这一源源不时的活水,才使同学发生孜孜不倦的探究欲望。对《海底世界》一课,我就是这样利用资源导新的。
活水要留入渠中,还少不得教师有价值的引导。
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
这正是同学个性化发展的壮阔景象。
在《海底世界》的重难点教学中,我借助网络的互动优势,实现同学个性化的学习,为其构件了自主探究的平台。
正所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里,我用李白的千古绝句作比,是想说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妙,当然,合作的学习少了太白先生的孤寂,多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快慰。
三.“春城无处不飞花,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为同学展开多维度评价和发散性的扩展,让小朋友的心中对语文的热爱、对知识的探究始终“总是春”般的感觉。
我的反思
整合是大势所驱,作为网络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多考虑些什么?
《海底世界》说课稿10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自然段。并摘抄优美的词句。
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感受海底世界的神奇美丽,物种繁多,物产丰富。并学习作者怎样把种类繁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科普知识性美文。课文以生动有趣、准确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美丽的海底世界。
教学对象
三年级学生接触计算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们不再象低年级儿童那样满足于观赏一些美丽的图片,而是渴望自己操作计算机,由于学生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体验,感悟语言文字有着鲜明的个性。于是我尊重学生的个性,安排了“课文”“阶梯练习”“知识宫”“讨论”等模块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使之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方法
说演结合,加强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当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然后自主评价,来唤起学生内心的表达冲动,使他们的语言如涓涓细流,在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中潺潺流淌,呼之欲出。同桌演练、集体演练,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说、演的.机会,培养了每个学生的口语表达的能力。
情境创设法:古希腊学者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去学。
自主探究式学习: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书,主动融入阅读情境,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四肢五官,要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彩虹,要让他们“走出”课堂,“跳出”文本内容,愉悦地进入自我学习中,丰富自身感受,从而自觉地运用语言,积累语言。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驰聘想象,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又迎合了学生之间的精神交往的需要;既使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了结合,又实现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不断超越。
观事物的联系,充分感觉语言的形象美,音韵美,在学习中通过单行朗读,整篇诵读,学生从对具体单一的画面理解,
教学过程
(课文学习与课件资源紧密结合,其中有三个模块是亮点:“课文”“阶段练习”“讨论”)
一、利用媒体,引入揭题。
1、在“导入”模块中,用播放影音录像的方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生动自然的引入新课。
2、创设情境:“小导游培训”:让孩子们乘坐“魔力方舟”进行海底探秘。回来后正是录用。激发孩子们极大的学习热情。
二、运用网络,探究学习。
1、让孩子们两人一组、三人一组组成学习合作小组,进行自主学习。
2、在“课文”模块中,有课文内容、影像图标、声音图标、图片按钮、名词解释等等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性地进行学习。
三、进入题库,自主练习。
1、在“阶段练习”模块中,设计了基础题、跳一跳、新挑战,三个分层阶段练习,可以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2、检测过关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下一模块的学习,还没过关的学生可以回到“课文”模块继续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学习。
四、浏览资源,拓展延伸。
在“知识宫”模块中,设计了“电影”“图片”“故事”“友情链接”四块内容。学生不仅可以浏览到大量的教学资料,还能通过友情链接直接到英特网上遨游。
五、网上交流,实时反馈。
在“讨论”模块中,学生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为他人作答,还能跟老师请教。真正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体现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海底世界》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生命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深蓝色的海水中生长着花纹漂亮、形状多样的鱼类,它是儿童最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本课就设计了“对称剪刻、游戏活动、绘画表现”三个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感受、表现鱼和海洋生物的形状特征和海底世界的各种色彩变化,从而了解对称和不对称之间的区别,并在创作表现中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象。
2、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海底世界》是一节集欣赏设计、造型表现、合作探索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用颜料、彩笔、剪刀等工具进行作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的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折纸、剪纸方法。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折、画、剪、粘等方法来进行创作,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3.课时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本课的知识容量,我把前两个活动“用对称剪法剪纸鱼、剪手摆鱼”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活动三“用绘画的形式展示海底世界”为第二课时的内容。我现在做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的两个活动。
4、本课的教学目标:
我根据美术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形状,并能画、剪各式各样的鱼。
(2)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绘制方法。
过程与方法:新课标强调,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探究过程,选择的过程,制造的过程,是学生形成基本美术素养、创新精神以及逐步形成正确世界观的过程。这节课就是让学生亲历观察,尝试自己探究,动手制作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鱼,经历亲自动手的过程,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感受创作表现的成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良好品质,提高观察、想象、探究、联想的能力,培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用对称法剪刻各式各样的鱼。
教学难点:绘制鱼的不同形状以及使用剪刀、刻刀剪出鱼形和花纹。
二、教 法:在教学本课时,我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
1、情境体验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地探究与发现,并用启迪、暗示、设疑、点拨、讲解示范等方式,展示学习全过程,充分发挥师生间的互动作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努力营造一种民主、自由与和谐的教学氛围。
2、激励评价法 评价时遵循“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维和多级的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差异,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学 法:
1、自主探究法 这是提高学生内驱力的有效方法。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欣赏、感受、观察、体验、发现、对话、思考、讨论、尝试以及表现等活动,体会到了美术学习的乐趣,发展了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了设计意识与创新精神,陶冶了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2、互助学习法 让同伴之间典型带动,互助合作,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具、学具:,我根据学生以形象为主的思维特点,准备了几种海洋鱼成品以及半成品,绘制了《海底世界》挂图;为让学生自主探究,还给每组准备了2份鱼的模型,装进信封中。同时准备视频仪、剪刀、刻刀、胶水等工具,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视觉效果,为扎实掌握技能提供条件。 学生自备彩纸和旧挂历纸数张以及剪刀、刻刀、胶水等工具。
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经验形成的过程,它指向经验的产生,又是经验得以生成的情境。因此,教学过程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反思,推动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学实施中,我本着“以学定教”的课程教学过程观,运用“作品引入感知美-----剪刻创作表现美——课堂延伸创造美”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成为合作、探究、表现的主体,成为美的创造者。
(一)作品引入 感知美
1播放课件,展示海底鱼类让学生欣赏。提问:看到这各种各样的鱼儿你想向大家说些什么?
2.谈话交流
(1)谈收获。
(2)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后小结:大海真是一个色彩斑斓,充满生命活力和神秘色彩的世界,当你看到这么美的世界时,你不想把它描绘出来吗? 现在老师就把这海底世界请到咱们教室,(出示海底世界图,激发审美期待)你发现这海底还缺点什么?今天,咱们就用自己的双手,来装扮这海底世界。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美的事物总是给人以向往与憧憬。当看到千姿百态的小精灵鱼儿以及色彩斑斓的植物时,无不被鲜活的生灵所感染,所震撼,无不渴望进入那神奇的海底,触摸海的脉搏。激发起探究的兴趣和动手制作的冲动,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剪刻创作 表现美
1、学习剪纸鱼
谈话:海底世界这么丰富多彩,我们先做什么呢?
板书:剪鱼
⑴ 检查材料及工具准备情况
谈话:要想剪一条漂亮的鱼该用到哪些工具和材料?你准备好了吗?
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教师把自己多准备的补充给学生。
⑵ 观察模型,分析鱼形及制作步骤和方法
谈话:“小鱼儿想和大家交朋友呢,它早就跑到大家的课桌上的信封里了!打开看看。我们要剪出鱼的哪几部分呢? 要想顺利剪出漂亮的鱼儿需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然后让学生合作观察探讨,教师提示学生为了观察得更仔细可以把作品拆开、合并反复研究。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利用课件帮学生梳理鱼形特点,总结制作过程并板书:
对折-----画------剪
⑶教师重点引导点拨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为什么要对折?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老师做小结:“看,(出示剪好的形状对称的.小鱼)象这样两边大小,形状一样的物体属于对称形,剪时,先对折是个好办法,这样省时省力,剪出的鱼儿才美丽大方。观察一下,图上这几条鱼哪些是对称的,哪些是不对称的?”
②在哪边画,画什么?了解鱼的多样性,避免错剪。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因势利导:“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鱼的形状,你可知道,全世界有2万多种鱼儿呢,画图案时,你大胆想象一下,心目中最美的鱼儿长的什么样,把它画下来,这一步可决定你剪的鱼儿是否漂亮。在哪边起笔鱼儿才不会被剪碎?”边说边演示绘制时要在不开口的一边起笔,这样才能保证把小鱼剪成功。
③剪刻时你能提醒大家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教师提醒:小鱼儿的衣服可以用剪刀剪,也可以用刻刀刻;用刻刀时应该垫上垫板,以防损伤课桌;剪刻时要均匀用力,不要伤到手。
(设计意图:形象的作品最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冲击学生的视觉效果,因此,学生欣赏模型鱼时也会兴趣盎然,产生动手制作的欲望。制作的过程及方法都是让学生去发现,去总结。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感觉到我的发现得到大家的认可,我的存在很重要。再加上教师的及时性评价,让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拿做来教方为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为实学.)
⑷学生剪刻 教师指导
尽管通过观察和点拨理清了剪刻的步骤及方法,但鉴于目前学生动手操作少的特点,剪刻的过程仍是教学的难点。在剪刻过程中我采用典型带动、互助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实践,即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随时找出操作熟练的学生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的绘制及剪刻进行帮扶。
⑸评鱼赏鱼 分享快乐
展示成果是学生获得最大满足的过程。为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展示自己的作品,我采用三个步骤:展鱼-----摆鱼-----评鱼。
展鱼 是每位同学把自己的作品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并尽可能的介绍自己作品的特点。
摆鱼 是每个小组选择有特点的作品摆在老师绘制好的海底世界图上,剩余的作品各小组可在课桌上摆出一幅海底世界鱼儿嬉戏的场景。让孩子们给亲手剪刻的鱼儿选择一个舒适的家。
评鱼 是让学生对黑板上的作品和各小组的作品进行互评、自评、师生评。剪的那条鱼最漂亮,色彩选择是否合适,形状姿态是否生动,剪刻的是否精致,你认为怎样改进可能更好一些等方面进行品评。在品评的过程中一方面创造美,感受美,另一方面让学生展现自我,分享快乐。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作品的展示、品评,既提高了审美能力,又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表现欲。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力求使孩子在自己的劳动中体验到感受到自己的荣誉、自尊,能为自己的成果而自豪。)
2、制作手摆鱼,体验动态美
这一环节既是制作的继续,又是课堂的高潮。为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亲自剪出那么美的鱼儿,看,真正成了鱼的海洋,成了充满生命力的世界,还真感谢你们这些小巧手,创造了这么令人心动的作品。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鱼儿游动起来?”以下四个环节层层深入,将活动推向高潮。
(1)演示 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出示事先备好的手摆鱼让学生演示。
(2)制作 观察成品,放手让学生制作,教师讲解注意事项,重点是三个方面:A对折后要画整条鱼的形状;B剪出的鱼形比手要大;C粘和时鱼尾不要粘在一起。
(3)表演 用手中的鱼编演海底世界的趣味故事。
当学生还沉浸在自己创作的成果中,我因势利导:看,一条条活泼可爱的小鱼游得可真快乐,有的像在寻找妈妈,有的像在游玩,有的像在捉迷藏,大家何不编演一个小故事,让你的鱼儿玩得更有趣?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演得生动形象?谁欢迎老师加入你们的行列。赶快行动吧!
(4)评价 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谈话:“哪个小组最先展示自己的成果呢?其他同学当好小观众、小评委,我们还要选出今天的‘表演奖’‘口才奖’‘创新奖’‘小巧手’呢!”然后师生共同在海底世界这个大背景下表演节目。评价时学生先对自己今天的表现进行自评,并说出该获得的奖项,也可自己命名;然后再评价他人的表现。教师综合各组成员的表现进行点评激励,延续他们的创造热情。
(设计意图: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这一环节,师生共创浓郁的文化情境,创设有声有色的美术课堂,用画面,用语言,用音乐,激起学生创造的火花,推起学生爱护美、呵护美的波澜。)
(三)课堂延伸 创造美
1、谈话:“今天的课咱们把海底世界搬到了课堂上,下课以后就得把它搬走。你想搬到哪里去呢?”
教师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基础上提议:
大家可以把海底世界搬到走廊的墙壁上,让其他同学也能欣赏到海底世界的美丽景色;
大家可以把海底世界搬到你的卧室里,让海底的鱼儿与你一同入梦。
2、“除了用剪刻的方法外你还能想出哪些方法来表现海底世界?”
那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创造海底世界的美丽吧!
3、课堂寄语:
同学们:你的智慧就在你的手指尖上。让我们充分利用美术课堂给我们这双小手赋予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记住:一点点时间+一点点创意=无穷无尽的快乐、美丽、温馨,并让我们珍惜呵护这美丽的家园,热爱神奇的大自然。
4、温馨提示:课下请同学们小心收拾好工具,把制作材料装进方便袋,增强学生爱护教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设计意图:课标中指出,美术课程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此环节的设计,就为学生的自由呼吸和翱翔创设了一片碧草蓝天。)
六、板书:
本节课把《海底世界》图张贴在黑板的正中作为板书的主体,增强学生的视觉效果,让他们在丰富图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海底世界的多姿多彩。制作鱼的步骤在一侧板书,便于学生掌握制作的过程。整个版面既简洁明快,又突出主题,既加深学生的记忆,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以上几个环节只是活动开始前的周密设计,但师生互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将不断生成,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将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我会用十二分的耐心和爱心,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充满乐趣的课堂!
《海底世界》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海底世界,紧扣本单元的主题。本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讲述的是海底世界的环境、动物、植物和矿产资源。课文结构严谨,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海底世界,让学生对海底世界的面貌有了大致的了解。课文总体难度不大,运用列数字,比喻的手法进行介绍,语言生动活泼。
(二)教学目标。
1.自习生字,掌握10个会认的字,12个会写的字,读准一个多音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3.了解说明文的写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文章主旨。
难点:总结作者把海底世界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
这篇文章难度不大,要让学生通过诵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对海底世界的环境、动物、植物和矿产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生动地描述,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同时结合课堂上展示的图像等资料,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2.练习法
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课文运用列数字,作对比等手法来介绍海底世界,句子生动活泼。通过课堂仿写句子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内容,展示海底世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三、说学法。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了解课文内容,对不认识的生字学会自己查字典,对不熟悉的词语自己标记出来,在课堂上提出来集体讨论。对课后习题在预习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诵读品味法
这篇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是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要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海底世界相关的图片。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出示海底世界的一些图片,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并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电视里或是海洋馆见到过的关于海洋的景象,让学生回答自己关于海底世界的印象,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上来。
第二部分:整体诵读,梳理结构。让学生根据录音范文诵读,把课文读流利顺畅。在朗读过程中找出课文的生字和不熟悉的词语。并思考作者是怎样介绍海底世界的。
第二课时:
第三部分: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习文段。
1.要求学生回答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再提问:说说课文是怎样介绍海里的动物和植物的,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2.让学生读课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句子中词语运用的妙处。
“海底世界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些句子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海底世界动物的活动描写得十分生动,学生要学会将这种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展开想象。让学生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课外所见和所收集的资料,进一步感知海底世界的精彩。
第五部分:归纳总结。回归整体,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再次体会课文的主旨,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了解。
五、说课小结
本课是一篇十分生动地说明文,向我们展示了海底世界的精彩。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海底世界和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本课难度不大,作者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分别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环境、动物、植物,简要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矿产。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旨,要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结构,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课文的主旨。
《海底世界》说课稿13
师: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平静。可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加上对词的理解。
生:开始练读课文。
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在他读的时候注意配音。
生:读课文。同学们做动作理解“窃窃私语”,配音理解“嗡嗡”、“啾啾”、“汪汪”、“打鼾”等词。
师:同学们对“窃窃私语”和“汪汪”理解的真好!请你听听我这是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和“打鼾”的声音吗?学三种动物的声音。
生:不像。
师:为什么?
生:蜜蜂“嗡嗡”叫的声音太重了,小鸟“啾啾”应该这样叫“啾-啾啾,啾-啾啾......”
师:说的真好!而“打鼾”的声音像什么?像不像驴叫?所以,同学们应该注意要把声音模仿得像。下面请同学们边感情朗读课文边加声音,齐读这段。
生:齐读。
师:要求学生练习背诵。
生:齐背课文。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段背熟了。
师: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作者在这里写了几种?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读
边画出这几种动物。
生:自读课文,画出几种动物。
师:同桌配合,边读边加动作,看哪两个同学加的最像。
生:自由练读,加动作。
师:检查配合情况,请一同学读课文,一同学加动作。并指名表演好的同学到前台表演。
男女展开朗读比赛:男同学读时,女同学做动作,女同学读时,男同学做动作。
师:引背“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就是惊人!我看同学们把两部分连在一起,能不能背下来,为了保证背诵的正确性,还是请同学们认真快速地再读两遍吧。
生:自读。
师:检查背诵。
孩子的记忆速度是我没有料到的。看看下课的时间未到,我便让孩子抄写了自己喜欢的语句。
《海底世界》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生活着新奇的生物。它同样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孩子们往往会被这种神秘与新奇所吸引。而作为今天的欣赏名师作品和手工,今天要挖掘的是孩子们观察欣赏的能力和手工技能。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好奇心强,对未知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想象和向往。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海底世界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
本次活动《海底世界》以此为内容题材,分别通过剪贴的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引导幼儿认识鱼的形状特征,色彩变化,从而了解海底世界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之间的差异以及表现时方式方法的不同,使之在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加以区别,并在此基础上促发幼儿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的能力,让幼儿通过剪贴的学习活动,用自己的作品来表现自己对马蒂斯作品《海底世界》的理解和对海底世界的美好、丰富的想象。
二、说活动目标
这次的活动目标是:
1、感受马蒂斯剪贴画作品简洁、夸张的造型艺术风格,尝试用概括、夸张的剪影方式表现海底世界
2、体验创作剪贴的乐趣。
三、说活动准备
首先是材料准备:
工具与材料是美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恰当地选择工具将会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创作。本次活动中,我供给了彩纸、剪刀、胶水。
其次经验准备,在活动前让幼儿知道大海里的各种生物。
四、说教法:
在此次活动中,我所用的教学方法有
1、引导发现法:在活动的开始,老师引导幼儿欣赏海底世界,所用的方法就是引导发现法,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孩子的引领者,要引领孩子主动的去观察、去发现。
2、观察法: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观察作品的特点。
3、个别指导法:在幼儿进行创作的时候,老师个别指导一些美工基础较差的幼儿,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对于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使用多种颜色,达到有层次的教学的目的.。
五、说学法:
1、观察法
2、尝试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了解剪影的艺术特征,引发联想
1、、我首先出示剪影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通过观察、讨论了解剪影的特点。
2、通过对剪影的认知,初步感知剪影的艺术形式。
通过让幼儿观察马蒂斯作品的一个片段,从而了解到剪影是用很简单的图形来表现的。
二、欣赏马蒂斯的剪贴画《海底世界》,感受作品的风格,表达自己的认识
1、出示画家照片,介绍画家及作品名称。
2、幼儿分组欣赏、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欣赏自己创作的海底世界,互相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
《海底世界》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生活着新奇的生物。它同样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孩子们往往会被这种神秘与新奇所吸引。而作为美术活动,今天要挖掘的是它的绚丽斑斓的色彩。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好奇心强,对未知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想象和向往。而且大班幼儿在绘画、泥工、剪贴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对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特别爱好。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海底世界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
本次活动《海底世界》以此为内容题材,分别通过剪贴和绘画的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引导幼儿认识鱼的形状特征,色彩变化,从而了解海底世界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之间的差异以及表现时方式方法的不同,使之在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加以区别,并在此基础上促发幼儿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的能力,让幼儿通过剪贴、绘画的学习活动,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对海底世界美好未来的丰富的想像。
二、说活动目标这次的活动目标是:
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海底探究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挥幼儿的想像大胆绘画,同时形成良好的美工活动习惯和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
三、说活动准备首先是材料准备:
工具与材料是美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恰当地选择工具将会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创作。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供给彩纸、剪刀、固体胶、水彩笔和蜡笔外,还提供了记号笔和多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及大号的水粉笔,便于幼儿表现大面积的色块,尝试多种作画方法,可以用记号笔描线,可以用蜡笔勾边,也可以用油水分离法。这样一来,无疑又构成了美术创作中的形式美。
其次经验准备,在活动前让幼儿知道大海里也生活着鱼,而且是色彩斑斓的鱼,而且掌握了画鱼的基本技能。
四、说教法:
在此次活动中,我所用的教学方法有
1、引导发现法:在活动的开始,老师引导幼儿欣赏海底世界,所用的方法就是引导发现法,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孩子的引领者,要引领孩子主动的去观察、去发现。
2、观察法: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各种鱼的不同外部特征。
3、个别指导法:在幼儿进行创作的时候,老师个别指导一些美工基础较差的幼儿,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对于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使用多种颜色,达到有层次的教学的目的。
4、情景法:教室布置就是一个海洋世界的背景,还有海底世界的大背景图,让孩子置身于海底的感觉。
五、说学法:
1、观察法
2、尝试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我首先出示光碟,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播放光碟,让幼儿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
2、通过提问和观察图片,引导幼儿想像各种鱼的不同外部特征。
在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几个提问:刚才小朋友在画面里都看到了那些鱼?它们是一样的吗?身上有什么样的颜色和花纹?在幼儿回答后让幼儿观察各种鱼的图片,了解鱼的种类很多,每种鱼的身体形状和颜色花纹都不一样。有的鱼身体形状和花纹是对称的,有的鱼是不对称的。
3、在幼儿了解到鱼的一些外部特征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可以让幼儿大胆发挥想像的问题:海底里除了鱼还有什么?让幼儿说一说海底的各种各样海洋生物。
4、隐性示范,幼儿思考海底这么美,那把我们的教室也布置成美丽的海底怎么样?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在次过程中让幼儿思考怎么布局?颜色怎么搭配?海底有哪些海洋生物?
5、介绍操作材料,幼儿动手操作带领幼儿参观活动室的四面墙,介绍每一面墙旁准备的不同材料,简要讲解不同材料操作时的注意事项,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进行操作,通过剪贴、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丰富海底世界。老师巡视整个操作情况,适当进行提醒。由于准备充分,材料选择得当,幼儿美术功底较好,又是幼儿自由选材,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自主性的发挥,所以每个幼儿表现都很出色,特别是集体作画的幼儿,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气。
6、幼儿欣赏自己创作的海底世界,互相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
活动反思:
《海底世界》这个活动我发现幼儿兴趣非常高,而且很快乐,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我对整个活动进行以下反思。
选择的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海底世界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海底世界图展示了海底的各种生物,形象而且丰富,神秘的海底世界给孩子们带来无限遐想,让他们画海底世界实际上给了他们自由创作的机会,所以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作画的材料新颖,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这次活动让幼儿在纸盒上画《海底世界》,画时纸盒是拆来了平面的,画好后把纸盒再拼好,立体效果很好,幼儿感受从平面到立体的神奇变化,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整个活动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导入部分花费了很长时间,海底世界图生动形象,幼儿都能看出来,不用一个幼儿只说一样。在幼儿尝试示范好后,老师在装饰上再示范又花了很久,幼儿作画时比较紧凑,有些幼儿来不及,色块不明显。而且在作画前要求提的不够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