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顶纸板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顶纸板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产生:
大班孩子对平衡现象和平衡体验并不陌生,在骑童车、打雨伞、踩高跷、过平衡木、顶沙包等日常的生活、学习过程中,他们的肢体平衡能力逐步发展,也时时体验着平衡带来的乐趣。本活动立足于孩子的兴趣与需要,密切联系孩子的实际生活,充分利用孩子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促使孩子在回顾和利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观察、推理、比较、预测、沟通、实验等科探方法,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
说活动目标:
本活动制定以下教育目标:
1.感知每块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学会寻找纸板的重心位置,积累使物体保持平衡的有益经验。
2.培养手眼协调能力、初步的探索、比较和推理能力及与同伴的合作能力。
3.体验游戏与合作的乐趣。
本活动的教育目标比较完整,分别指向认知、情感、社会三方面。同时,目标具体化,能体现幼儿活动后达到的效果,并能通过幼儿的外在行为对目标的达成度加以测评。目标也能根据教育内容的特点有所侧重,其中目标一的实现是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部分。
说活动准备:
本活动的经验准备均来源于孩子的日常生活积累。
物质材料准备有: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包括:带点的规则图形的纸板、无规则图形的纸板、铁罐、胶棒、标签、记录笔、纸杯等。)及场地布置。
其中,纸板、铁罐为废旧材料,纸杯和胶棒均可再利用。物质准备体现就地取材的原则。
说活动流程:
本活动按以下步骤展开:
1.用肢体顶纸板,积累平衡体验;
2.用胶棒顶纸板,寻找重心位置;
3.感知、比较不同物品顶纸板的稳定性;
4.在比赛中提升使物体保持平衡的经验。
环节一、用肢体顶纸板,积累平衡体验。
“杂技演员能顶缸、顶碗、顶酒杯、顶椅子。我们也是小小杂技师,一起表演顶纸板。”
(教师启发孩子用头、膝盖、肩膀、脚尖、手背、臀部等肢体部位顶起纸板,同时关注孩子的互助行为。)
“你用什么部位来顶纸板?”
“你觉得用哪儿顶纸板最容易?用哪儿顶纸板很困难?”
(作为活动的导入部分,教师为每个孩子提供了探索、表现与合作的机会。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操作经历,体验到:虽然肢体的很多部位都能顶住纸板,但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头部、肩膀、膝盖、手背这些面积较大的部位能稳稳地顶住纸板,反之,手指、脚尖等部位易使纸板滑落。此环节为活动的深入提供了经验基础。)
环节二、用胶棒顶纸板,寻找重心位置。
“我们把胶棒分别顶在纸板的每个点上,在能让胶棒稳稳地顶住纸板的那个点上贴上红标记。”
分别展示正方形、正三角形、等腰梯形的纸板,师幼交流总结:
“我们都找到了能让胶棒顶住纸板的很重要的一个点。如果离开了红点的位置来顶纸板,纸板能不能顶住呢?这个红点就表示纸板的重心位置。正方形纸板的重心在它的什么位置呢?”
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以上三种纸板都是规则图形的纸板,这些纸板的重心位置都在它的最中间,即正中位置。
出示圆形纸板,请幼儿预测、验证它的重心位置。
继续出示剪成蘑菇、草、梨、云、鱼、树等形象的纸板,“它们的重心位置在哪儿呢?用咱们学会的好办法去试一试,同样用红标记表示出来。”
师幼交流分享:“我们不能很快看出这些纸板的重心位置,因为它们被剪成了不规则的形状。但多试几次,我们一样能找到它们的重心在哪儿。”
(作为活动的重点部分,教师分两个环节组织幼儿探索与发现:分别寻找规则形状和不规则形状纸板的重心。同时,在第一个环节,即幼儿形成规则形状纸板的重心处于纸板的正中位置这一经验后,教师采用预测与验证的方法引导幼儿找出圆形纸板的重心;并在不规则形状的纸板上不做任何提示,鼓励幼儿运用获得的新经验解决当前问题。活动组织遵循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育原则,并充分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引导幼儿带着问题操作、合理地进行预测、运用新经验解决新问题。)
环节三、感知、比较不同物品顶纸板的稳定性。
组织幼儿自选胶棒或铁罐进行顶纸板比赛,能稳稳地顶住纸板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你为什么首选铁罐来顶纸板?”
交换物品顶纸板,“哪个物品更能稳稳地顶住纸板呢?”
“为什么铁罐更容易顶住纸板?”
引导幼儿比较胶棒和铁罐的粗细,师幼交流分享:“铁罐粗粗的,它的脸很大,所以能稳稳地顶住纸板;胶棒细细的,它的脸很小,所以很难顶住纸板。”
(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价值,教师也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让孩子自选物品顶纸板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部分孩子会根据先前经验选择用铁罐顶纸板;部分孩子则选择胶棒顶纸板;二是所有的孩子都会选择铁罐来顶纸板。出现情况一时,教师会引导部分孩子在实验中积累、总结经验,出现情况二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孩子提升与表达经验认识。)
环节四、在“堆纸杯”比赛中进一步获得使物体保持平衡的有益经验。
比赛要求:幼儿两人一组,在用铁罐顶起的纸板上杯口对杯口、杯底对杯底进行垒高比赛,纸杯数量多且不倒者为胜。
这对幼儿经验的迁移和合作能力提出挑战。在纸板重心位置将纸杯垒高成一条直线是大部分孩子的操作方法,此外,孩子会有智慧的火光闪现吗?在确保纸板稳定的前提下,如何在相同的时间内增加纸杯的数量呢?在纸板重心位置的两侧同时堆放纸杯是个好办法,但这需要两个孩子协调一致的操作才能实现。及时引导孩子发现与借鉴同伴的好方法,并在试误过程中逐步积累使物体保持平衡的有益经验,从而改善操作行为是这一环节的指导重点。
“大家堆起的纸杯数量都差不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我们堆起更多的纸杯呢?”
每组一位幼儿负责统计、记录纸杯数,另一位幼儿欣赏、学习别组的堆杯方法。
幼儿的有效合作是确保比赛顺利进行的前提,如果所有的孩子在这一时段没有想出好办法或是想法未能付诸行动,教师应满足其继续探索的要求,鼓励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尝试。
结语:
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预设是教学的起点,它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但缺乏生成或是非预设生成的教学活动是会丧失课堂活力的。精心的预设和精彩的生成能实现教学相长。让教学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幼的智慧,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道具:带点的纸板、蘑菇状纸板、胶棒、铁罐、纸杯。)
【顶纸板说课稿】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04-02
大班科学教案《顶纸板 》03-25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顶纸板》含反思11-01
顶碗少年说课稿11-04
纸板购销合同09-14
顶碗少年教案07-30
《顶碗少年》的教案09-16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01-24
语文《顶碗少年》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