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光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光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光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科学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的第三课内容。教材主要让学生在观察光影关系的认识基础上,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特点,从而可以回过头较为科学的解释影子的成因,并且为“光的反射”这一传播特点埋下伏笔。
2、学情分析:学生每天和光接触,对光的一些性质有他们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如他们知道光可以穿过透明物体,光可以起到照明作用等。生活中他们也接触了一些利用光的原理制作的玩具和仪器如万花筒、照相机等。并且,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光与影关系也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能力。而教材也对光学传播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着重突出了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3、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掌握光是直线传播这一特点。
(2)过程与方法:首先是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再是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然后通过是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结论;最后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和善于思考的能力;懂得推测要有依据;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设计实验并通过分析实验中的现象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2)难点:在推测光的传播路径时学生能否为其推测给出依据。
5、实验器材:分组器材: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
教师演示:空心弯管和直管、纸质弯管
二、教学程序
根据本册教材“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依据”、“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等教学要求,我安排了以下教法:鼓励学生观察和感受并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利用五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调动他们对本课内容的探究兴趣;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和小组讨论交流,从实验现象和小组讨论分析中得出结论,自我分析和总结。在学生学法方面主要是观察想象、小组实验和小组讨论。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
1、新课导入:(教师事先关上教室的灯以及拉上窗帘)问:同学们今天的教室是不是有点不同?(答:是)是不是太暗了让同学觉得有点看得模糊不清了?(答:是)呵呵,那老师还是让教室回复以往的光亮吧。(教师重新打开教室的灯光和窗帘)。导:同学们,无论是来自太阳的自然光还是人造的灯光都为我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你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到达被照亮的物体上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光是怎样传播的)(设计思路:从身边常见现象引入课题易让学生接受并可引起思考、研究的兴趣,也可培养学生爱思考勤观察的习惯。)
2、推测光是怎样传播的:
(1)教师出示两幅图画分别是“阳光下的墙”和“电筒照射下的街道”贴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画出图上光传播的路线并说明其依据。(板书:推测)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请两个同学在两张图上画出他们各自小组的意见并解释原因。
说明:在解释推测依据时,学生可能会局限于教科书插图的解释即“舞台上的灯光”和“从云中透过的太阳光”(出示图片)。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已学的光影关系及种种现象中寻找更多的证据如: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源的位置和方向发生改变时,影子则发生相应改变;光不能被透明物体挡住,物体只有向光的一面才是明亮的,而背光的一面是黑暗的等都可以作为光是直线传播的依据。当然,当有学生推测光不是直线传播时此时也不给出“判断错误”的评价。(评价:完成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推测应有依据,突破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导入:同学们,你们同意上面两位同学的意见吗?(学生意见可能出现分歧)不管你们的意见是什么,我要说明一点,科学课是要以事实和证据说话的。再多的言语解释也抵不过一个实验的验证。(板书:实验验证)
(2)实验设计:教师先用电筒照射黑板,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光斑,然后照射纸屏在纸屏上也形成一个小光斑。说道:同学们,你们已看到了。在使用电筒照射物体时,光经过一定的路径到达被照射物表面时会在其表面形成一个光斑。请同学利用每小组的器材做这样一个实验:在屏前面按一定距离摆放好三张打了孔的卡纸,把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要求电筒的光能够穿过前面三张卡纸的阻碍在最后的屏上形成一个光斑。并注意记录当光斑在屏上形成时前面三张卡纸的摆放位置以及不能形成光斑时三张卡纸的摆放位置。
(3)小组实验(设计思路: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要进行巡视,要注意观察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如是不是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情绪积极热情,小组成员之间是否合作密切等,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4)得出结论:当打了孔的卡纸排成一条直线时才能在屏上形成光斑。即证实了光是直线传播的。(板书:得出结论:光是直线传播的)
说明:实验过程是以学生自行操作为主,教师则是从旁观摩指导。由于学生能力的个体差异,对完成实验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引导,如让学生想想还有哪种位置没有尝试摆放,思考不成功的摆放方法都有怎样的共同特点等。(评价:完成了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完成教学重点。设计思路:改良了原有的实验步骤,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把卡纸的小孔排成一直线,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在试验中总结和发现,这样得出的“光是直线传播”这一实验结论会被学生掌握得更牢固。这一发现式学习过程也更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科目标.)
(5)过渡:同学们,科学的结论往往是需要反复验证的。除了以上的实验请想想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6)小组讨论交流意见(设计思路:教师对学生意见不过多干涉但出现基本原理错误时要给予指导)
(7)教师演示师:同学们,老师也有另一种方法来再次证实我们的结论。教师用电筒照射直管的一端,另一端有光射出并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光斑。而用电筒照射弯管的一端,另一端没有光亮射出。再次证实结论。
4、利用本节内容解释影子的成因:
(1)小组讨论,学生解释
(2)教师小结解释: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后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评价:完成了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的教学目标,展现了教学内容上的前后连贯性。)
5、总结内容、埋下伏笔。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是直线传播的。那请大家看看这个现象。(教师拿出自制的纸质弯管用电筒照射其一端,另一端竟有光射出并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光斑。)问:同学们,难道是我们的结论错了?不,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其实奥秘就在老师的这个小弯管中。至于奥秘是什么?这个啊就留待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光的另一传播特点。(设计思路:遗留问题式的结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对下次课的关注度。本节内容也是基于前文光影关系而产生的,同时又与下文光的反射联系紧密,这种承上启下的结束方式也体现本节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
板书设计
光是怎样传播的
贴图
推测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光是直线传播的
三、教学亮点
我认为本课的亮点在于改变了教材的实验程序和观察目标,使实验突出的重点发生了变化。教材原实验是直接“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观察的目标是“我们在纸屏上发现了什么?”很容易让学生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形成的光斑上”而忽视了“同一直线”这一重点内容。改良后的实验是教师直接告知学生屏上要形成斑点,观察的目标是当屏上形成斑点时卡纸摆放位置的特别之处。学生关注的焦点就都被集中到了“位置关系”上了,即本课的教学重点上了。此外,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验的难度,改善了实验过于简单学生不认真对待的问题。
【光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光的传播说课稿11-24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课稿02-17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课稿11篇02-17
种子传播大班科学说课稿08-20
中班动物怎样过冬说课稿06-08
怎样让纸飞起来说课稿11-03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说课稿11-0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09-01
光的传播教学反思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