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方图说课稿

时间:2024-08-22 13:14:3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直方图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直方图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直方图说课稿

  直方图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在前面学习用条形图、扇形图与折线图描述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比它们更复杂的一种统计图,同时频数分布直方图也是后面统计知识的基础,对后面将要学习的数据的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的意义。

  ②根据实际问题,会选择合适组距对数据进行等距分组,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

  ③会画简单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并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用统计思想思考和解决问题。

  ②通过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

  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②初步建立统计观念,培养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对数据进行合理分组,列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难点:组距的确定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而确定重难点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而确定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掌握用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的,他们对统计知识已有所了解,所以学生对本节内容并不陌生。但是列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特别是决定组距,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必须要调动好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初一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善于形象思维,而本节课的设计正好是以学生熟悉的实例为背景。

  三、说教法

  常言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索、小组合作、效果反馈的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节课里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学习方法,我想这样更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堂结构: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练习巩固,应用深化;总结反思,纳入系统;当堂达标,矫正提高五部分。

  (二)教学简要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20xx年我校的广播体操比赛又一次拿了全县第一名,今年为了蝉联冠军,再创辉煌,我校决定从七年级109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80名同学参加比赛,你知道应该怎样选择吗?为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会从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已知我校109名学生的身高数据,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你知道怎样做才能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吗?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活动,教师深入小组,并参与小组活动,及时了解学生思维变化情况。学生以组为单位表述结论。

  设计意图:

  ①直方图是本学段学习的一种新的统计图,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入手,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选出符合要求的队员,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确定人选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系统学习,进而为下个环节奠定了基础。

  ②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③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学课本P164—P165的内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总结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一般步骤,同时教师强调注意的问题(如何决定组距?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的意义?)【板书一般步骤和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设计意图:

  ①通过学生自学和归纳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自学和归纳总结能力。

  ②通过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的一般步骤;会列频数分布直方表和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③在具体情景中感知概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统计中的作用,体会它们的含义。

  (3)例题分析:出示例题p186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答案。

  设计意图:了解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过程,给学生以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习统计知识的积极性,建立学好统计知识的信心。

  3、练习巩固,应用深化

  在例题中,对数据进行分组时,组距取0.4,把数据分成9组,或者组距取0.2或0.5,那么数据分成几个组?这样又该如何列频数分布直方图。

  师生活动:在学生对立解决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看法。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积累用统计解决问题的经验。

  4、总结反思,纳入系统

  (1)请同学们想一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2)对本节课所学习的问题,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请提出来我们议一议。

  师生活动:学生个体小结,小组归纳,集体补充。

  设计意图:

  ①让学生以反思的形式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与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数学学习品质。

  ②注重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养成“爱提问、敢质疑、富联想、善应变”的好习惯。

  5、当堂达标,矫正深化

  必做题:选做题:

  设计意图: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让后进生吃的着,让优等生吃的饱。

  六、几点说明:

  1、关于评价:本节课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多表扬学生的表现,并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思考回答。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关于课本的处理:本节课中我采用学生所熟悉的广播体操比赛的实例来引入,主要是这样的例子比较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用图片展示,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从而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3、板书设计说明: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回顾与反思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清晰的思路,从而达到将知识系统化的目的。

  直方图说课稿 2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第一课时,由于前一课时已经介绍了频数,频率的概念,以及根据设计好的分布表怎样来统计频数,计算频率,分析相关信息。本节课要掌握自己制作频数分布表,并根据分布表来制作直方图和折线图。制作频数分布表,我们在操作时最好让学生亲身感受收集数据的过程,即收集、整理、分析身边的数据。而且这个情境的可操作性强,便于老师操作。制作过程中摆在学生面前的首要问题——如何分组。以多大组距来分段,应根据考察对象的需要分的组数来定,通常要经过反复试验确定。

  这节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安排了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其目的是将统计图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作为处理数据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死记制作统计图的步骤。情境选择统计我的身边的数据,重在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进而整理、分析、决策等。这节课的.难点在于合理分组,在组数、组距的确定这一块要好好引导,切忌记忆分组的步骤。最后要总结目前我们学习的四种统计图,总结其优劣,而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一个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1. 能根据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2.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能从中获取有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3. 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数据能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难点:合理分组,确定组距和端点,确定组中值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会列频数分布表来统计数据,在此基础上,由老师的引导,经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来解决如何合理分组。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学曾经学过哪些统计图来分析、整理数据并做出决策的?

  2、什么叫频数?如何计算频率?

  二)创设情景:

  【引例】:调查全班50位同学的身高情况,(课前统计好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单位:CM)

  150 148 159 156 157 163 156 164 156 159

  169 163 170 162 163 164 155 162 153 155

  160 165 160 161 166 159 161 157 155 167

  162 165 159 147 163 172 156 165 157 164

  152 156 153 164 165 162 167 151 161 162

  【学生讨论】:

  (1)分析这组多而且杂乱无章的数据,有什么方法可以反映这个班级的身高情况?

  (2)讨论、研究分组的方法及其合理性.

  三)讲授新课

  师生共同完成制表过程:

  1:统计相关数据:

  ① 样本容量是50;

  ② 这些数据中最小值是147,最大值是172,它们相差25; 引导学生分析制作分布表的关键是如何确定组数和组距。

  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

  【教师指导】:

  (1)、通常数据越多,分的组数越多,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可分成5—12组。以多大组距来分段,根据考察对象的需要分的组数来定,通常要经过反复试验确定。

  (2)、为避免一些小数不知在哪个分数段,可使分点比数据多一位小数,并且把起点稍微减小一点。

  (3)、每组距离相等。 以分9组为例,尝试得出组距定为3,师生一起协作将上述数据分别“划记”到相应的组中,统计每组中相应数据的频数

  2:练习巩固:

  【练习1】识图:某班学生体重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该班有多少学生?

  (2)、哪一组频数最多?它的频率是多少?

  (3)、体重超过59.5kg的学生有多少?它占的百分比是多少?

  (4)这个班体重为55kg的有3人,则这个班体重超过55kg的有多少人?

  (5)、班级平均体重是多少?

  (设计意图:本题不但考察频数和频率的概念,更考察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在最后一问中更是考察了频数折线图的用法,可谓一举多得。)

  【练习2】在某中学举行的电脑知识竞赛中,将七年级两个班

  参赛学生的成绩(得分均为整数)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绘制出如下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已知图中从左到右的第一、第三、第四、第五小组的频率分别是0.30、0.15、0.10、0.05,第二小组的频数是40。

  ⑴求第二小组的频率,并补全这个频数分布直方图;

  ⑵这两个班参赛的学生人数是多少?

  (设计意图:本题是中考中统计里面的老常客,主要是让学生掌握

  每一组频数、频率和总数三者的关系,学生必须重点掌握)

  【练习3】.在我校“情系灾区,爱心相助”捐款活动中,某班50名学生捐款数如下(单位:元):

  19 20 25 30 28 27 26 21 20 22

  24 23 25 29 27 88 27 30 l9 20

  5 100 30 45 32 57 68 40 12 30

  22 48 59 90 100 30 28 25 39 10

  55 12 21 30 40 50 50 10 101 100

  班主任老师准备将这组数据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以表彰他们的爱心.制图时必须先计算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_______;若取组距为10,则应分成_______组;若第一组的起点定为4.5,则在24.5~34.5范围内的频数______,请列出频数分布表并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

  (设计意图:本题重点考察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四、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制作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的绘制步骤是什么?关键是什么(确定组距,适当分组)

  3. 统计图常见的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和直方图,它们从不同角度清楚、有

  效的描述数据。请你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并与同学交流。教师归纳。

  五、作业设计:书本习题P149-150 1,2,3

  六、对本节课的几点想法:

  1、本节课应该是一节让学生探讨与教师点拨相并重的一节非常轻松的课,当如果没有组织好,可能效果很差,就比如刚开始的量身高,不可能真的一个一个去量,但有的学生就是记不住自己的身高,老师教学前要让学生做好准备。

  2、本节课难点就在于分组和端点的确定,故我们分了两课时,我们选择的是第二课时。

  3、这样的课难度不大,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差生。只有在容易的课上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难度大的课上,他们才会参与进来。故这节课对老师和差生都是一个机会。

  直方图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中的内容。直方图是一种展示数据分布情况的重要统计图表,它能够直观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通过学习直方图,学生将进一步提升对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为后续学习统计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收集、整理的基本方法,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直方图这种新的统计图,学生可能会在理解和绘制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过,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引导得当,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直方图的概念,掌握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能从直方图中获取有关数据分布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经历绘制直方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对直方图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从直方图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

  组距和组数的确定。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法:讲解直方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直方图的绘制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确定组距和组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学法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初步了解直方图的相关知识。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直方图的绘制,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探究如何从直方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3 分钟)

  展示一组数据,如学生的身高数据,提问学生如何更直观地展示这些数据的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思考它们是否适合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直方图。

  讲授新课(15 分钟)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决定组距和组数。

  列频数分布表。

  绘制直方图。

  讲解直方图的概念,强调直方图是用小长方形的面积来表示数据落在各个区间内的频数。

  结合实例,详细讲解直方图的绘制步骤:

  重点讲解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组距和组数的选择对直方图的影响。

  课堂练习(15 分钟)

  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直方图的绘制,并展示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直方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强调直方图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布置作业(2 分钟)

  教材习题xx第xx题。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组数据,并用直方图进行展示。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直方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组距和组数的确定还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同时,应多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感受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直方图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4-14

说课稿05-15

信息技术说课稿_说课稿03-20

实用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通用11-27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模板范例04-20

《蓝树叶》说课稿蓝色的树叶说课稿05-18

美术说课稿09-21

牧童说课稿09-22

《翠鸟》说课稿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