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1课时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1课时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将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教学共分三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以及全等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它是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其他判别方法的核心内容,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学情分析
由于初二的学生对几何的认识还很有限,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这是第一次系统的学习三角形,本节课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以及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并初步学会运用,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类思想、有条理地思考、分析、表达,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并初步学会运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分析以及探索思路的选择。
为突出重点:我安排了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练习题,以引导学生熟练的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
为突破难点:利用分类思想引导孩子通过画图、观察、比较、推理、交流,在条件由少到多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最后结论。
五、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探索式教学”、“启导式教学”。
2、学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六、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展示玻璃打碎的情景。
2、提出以下问题:
(1)该如何配一块和原来一样的玻璃呢?
(2)两三角形全等需概念的所有条件都满足吗?如何尽可能的少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回顾已学知识,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索,诱发新知。
(二)交流讨论,探索新知
1、探索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几个条件,在学生对导学案的处理的基础上,我组织以下教学活动:
活动一: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察下列三角形:
只给定一边时(多媒体出示不同的三角形):
只给定一个角时(多媒体出示不同的三角形):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从而认识到:
只给出一个条件时,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简单的情况入手,通过动手实践验证只满足一个条件时是不能画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从而引出活动二。
活动二:
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照下面的条件做一做(师提示).
①、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为3cm.
②、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50°.
③、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cm、6cm.
对于活动二先让学生汇报(导学案)有几种情况,体会分类讨论的必要性,然后把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分别去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再让各组学生展示学生所画的三角形,并交流解决的方法及获得的结论。
小组一:解决问题①、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为3厘米。
画出的三角形几乎都不一样。(多媒体演示)
结论:这三个三角形不全等。
小组二:解决问题②,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0°和50°,画的三角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样。(多媒体演示)
结论:这两个三角形不能重合,即不全等.
小组三:解决问题③、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cm、6cm,所画出的三角形也不全等。
(多媒体演示)
师总结:只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那么给出三个条件时,又怎样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思想,有两个条件满足时两个三角形能否全等,应该如何去划分(两边、两角、一边一角)本环节也是为下一活动满足三个条件是两三角形是否全等做铺垫。
活动三:
接着提出以下问题: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
引导学生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在三角形的3个角和3条边中取3个条件,有几种情况。让学生体会分类讨论的方法。本节课主要研究给出3个角和3条边的情况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边、边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8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4cm、5cm和7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对于问题(1)鼓励学生去思考,只要学生能列举出反例即可,多媒体演示下图:
对于问题(2)先引导学生交流画法,多媒体演示画法,然后鼓励学生去画,并将所画的三角形剪切与同伴的是否重合。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你能发现什么结论?你是如何获得的?若改变三角形三边的取值,你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
学生活动:几个同学一组画三角形,并将所画的三角形剪切,判断其能否重合,并总结所获得的结论。
师总结: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边边边”或“SSS”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用分类思想,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这里老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动手去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合作交流激活学生思维,感受反例的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归纳总结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新知,探索性质(多媒体展示)
1、如图,AB=CD,AC=BD,△ABC和△DCB是否全等?试说明理由。
2、如图,D、F是线段BC上的两点,AB=CE,AF=DE,要使△ABF≌△ECD,还需要条件
设计意图:安排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练习题,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和能力。
以上是研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
活动四:
取出课前用长度适当的硬纸条和大头针自制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并拉动它们。(多媒体演示,展示生活中的应用)
得出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应用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发散思维,强化新知
1、如图,AB=AC,BD=CD,H是BC的中点,指出图中全等三角形,它们全等的条件是什么?
2、四边形ABCD中,AB=CD,AD=BC。△ABC和△CDA是否全等?∠A=∠C吗?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面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尝试独立解决,显现出个体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实现有差异发展,达到共同提高。
(五)师生小结,反思提高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存在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内容,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六)布置作业,反馈新知
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1课时说课稿】相关文章: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案设计10-15
小学数学《分数乘法》第1课时 说课稿02-20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08-04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05-03
全等三角形的识别说课稿08-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制作说课稿10-25
全等三角形的识别说课稿3篇08-06
全等三角形教案05-25
《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说课稿02-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