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科学说课稿模板(精选1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幼儿园科学说课稿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篇1
一、情况分析:
幼儿生活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当中,一切东西都会吸引幼儿的心灵,从而焕发起无穷的好奇心,在《纲要》中,科学教育的内容从幼儿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风是幼儿在日常触及到的最多的自然现象,本活动通过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探索风的形成,让幼儿在活动中更为直接地体验风的存在,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引发孩子们对风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二、说教材
(一)、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要从孩子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科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和爱好;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主动探索的技能;发挥科学的教育作用。科学活动《风》就很好地落实了这一教育任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感知风的存在,快慢、强弱。
2、能力目标 :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 : 让幼儿想象风的奥妙,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这是一次科学活动,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学常识教育。但教学仍以科学教育为主。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尝试感知风的存在上。感知活动通过小朋友与风对话,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尝试的形式是利用材料来寻找看不见的朋友。因此,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风的形成是这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准备: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 空间准备:操作桌子10张呈直角摆放在侧面和后面,便于操作评价。
2、 物质准备:电风扇、扇子、吹风机、气筒、纸板、吸管、气球、吹气玩具、吹风玩具、 书、雨伞、风车、有关龙卷风的碟片等。
3、经验准备:已经知道空气的存在;活动前在户外感受风。
三、说教法新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演示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产生风的趣味性、多样性,让幼儿在看一看、用一用、试一试中获得感知风的存在。第二次操作是试一试、比一比感受。
四、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认识、锻炼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比一比、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想一想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风有更深的印象,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寻找风朋友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体验、感受风存在的,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继而去应发幼儿对风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期间,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的方法,表达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五、说活动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寻找风朋友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感知风的存在--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探索风形成--与幼儿交流探索结果--运用生活经验及观看录象带,感知风对人的好处与坏处,交流有关风的经验。
(一)激发兴趣(利用找看不见的朋友,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我根据教材实际,创设兴趣情景,来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活动开始,利用问孩子:"你们喜欢交朋友吗?"然后让幼儿闭上眼睛"有个看不到的朋友想和我们班的下朋友做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从形式上、内容上都深深吸引着孩子。
(二)自由探索(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探索风的形成)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中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活动,我引导鼓励幼儿利用各种物品扇动感觉风,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教师在一旁给予支持、鼓励及指导,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三)、交流结果(对幼儿获取风的经验进行整理)在前一过程中,孩子获得经验是零碎的,那怎样进行加工整理呢?在探索活动结束后,幼儿最想的就是把自己所发现的寻找风的方法告诉给其他幼儿和老师,如:她是用什么方法做的?发现各种东西制造出来的风吹到身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把自己在探索中所得到的经验与老师几同伴讨论交流。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们就通过幼儿介绍,集体讲评的方式,对幼儿获取风的经验进行整理。
(四)丰富经验(利用生活经验和看录像感知风对人的好处与坏处)引导幼儿回忆自然界的风,运用生活的经验感知风对人的好处和坏处(好处:可以吹干衣服、风力发电、热的时候会觉得凉快等等;坏处:龙卷风会把人吹飞、房子会吹,给人类带来危害等等),为了使幼儿的兴奋点上升,我给幼儿看了有关龙卷风的录像,其动感使孩子感知龙卷风的力量,替代了图片死扳不动的传统方法。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了学习过程的快乐。教师适时赏识又给每个孩子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此环节较好地将艺术融入了科学,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
(五)幼儿自己探索到的有关风的经验知识)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了情感、语言、能力、动作、发展等多方面的随机评价和阶段评价,总结丰富幼儿有关风的经验知识。并采用幼儿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达到师幼、幼幼互动作用,以使教育更好地为幼儿发展服务。
(六)活动延伸关键是引导幼儿持续不断地对风产生兴趣。我把本次活动的物品投放到活动区,这样更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这次活动以及幼儿的兴趣、经验和需要,进行生成活动。在活动的组织中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以积极的体态语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用生动的语言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始终能围绕活动内容积极思考,从而将本次活动推向了最高潮。最后,让幼儿轻快地走出活动室,到户外寻找风、感受风,结束本次活动。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篇2
1、课件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1)本环节我首先让幼儿观看“时装表演”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模特身上的服装是用什么做的?”再让幼儿猜想“是怎么做的?” 既让幼儿复习了各种纸的名称,又能激发幼儿想制作服装的兴趣及进行时装表演的欲望。
(2)交流讨论:“你想做什么样的时装?”“用什么材料制作?”
2、操作探索,拓展经验
(1) 自选材料,初步感知
本环节我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纸来做服装,并介绍自己的发现:“请你说说你选了哪几种纸,有什么发现?”使幼儿感知到纸除了名字不同,还有厚薄不同、光滑粗糙不同、硬软不同等。
(2)操作记录,交流分享
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幼儿互相说说,“想用什么办法来做纸服装?”而后提出要求:“用喜欢的纸边做边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把发现记录在纸上。”这样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在孩子操作过程中,我针对能力不同的孩子进行不同的.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比较,而且依次记录;而对于能力弱的幼儿用1—2种方法比较纸的特性,最后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向同伴交流自己的记录发现,这时,我只充当一名观察者、倾听者,巧妙点拨幼儿活动中的闪光点,并在此基础上,师幼共同小结出纸的共同特性与纸的不同特性。这样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联系生活,展开讨论:
启发幼儿说一说纸在生活中什么用途?我们要注意什么?教育幼儿爱惜纸张和书本,并且注意卫生与安全。
4、时装表演,体验快乐
《指南》中指出:“运用整合的思想,根据目标、内容恰当地采用适宜的组织形式,以达到最优化的结合。”本环节中,我充分挖掘本活动的教育价值,将艺术领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幼儿穿着自制的服装,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展示自我,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5、活动延伸: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类活动,并注意各类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要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因此继续围绕纸的主题开展,如“美术欣赏——纸制品”、“音乐活动——有趣的纸乐器”“体育活动——报纸变变变”区角活动:“科学区——制作纸”“手工区——纸艺制作、纸浆玩具”“科教VCD——纸的燃烧”等。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篇3
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空气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都是因为有空气的的存在,,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说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说活动重点:
利用有趣的科学操作活动,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科学启蒙的关键,它将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学习的热情。因此,我把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做为重点,精心的呵护和培植。
说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通过老师的示范操作实验,从中找到空气,我班幼儿年受其原有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的影响,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大的表面性和片面性。
说教具和学具:
皮球、透明玻璃杯、粉笔、透明盛水容器、蜡烛、打火机、碎纸屑、卡纸
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等,使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2、学法:幼儿在与老师互动中通过猜谜,实验操作、观察获得认知能力的。
说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猜谜语,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猜猜它是谁?
谜语:
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空气)
出示皮球,让幼儿说出皮球为什么会鼓起来?谁住在皮球里?(空气)
(二)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1、寻找空气: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出示皮球,让幼儿说出谁住在皮球里?(空气)
2、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
(三)实验操作,探索活动。
1、身体里的空气
请幼儿伸出一只手,嘴对着手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或用手捏住鼻子闭上嘴巴,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粉笔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粉笔头放入盛水容器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说出来。
(四)做实验,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师示范)。
(五)倒不出来的水。
1、出示玻璃杯和厚卡纸。给玻璃杯倒满水,盖上卡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你能使杯子里的水不倒出来吗?成功的和失败的一名代表来演示。通过对比,幼儿知道只有使杯内无气泡(杯内无空气),才能将杯子倒过来。幼儿再次进行试验,直到获得成功。
2、是谁在帮忙。为什么杯子里没有空气,水才不会倒出来?究竟是谁在帮忙?谁那么有力量?
引导幼儿交流:杯子里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会不让水从杯子里流出来。
3、将蜡烛点燃请一幼儿用玻璃杯罩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幼儿作答,把碎纸屑放在桌子上,幼儿分组:用手在周围煽动,观察纸屑的变化。让幼儿感受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只是我们看不见它。
反思:
本活动让幼儿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产生兴趣,在实验中让幼儿反复玩,使幼儿在操作;探索的基础上获得经验,玻璃杯中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会把水压入杯中卡纸就被吸住,水不会倒出来。同时我在这课添加了用杯子去盖点燃的蜡烛,一下蜡烛就灭了。空气可以支持燃烧。这样吸引幼儿的注意,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建立一个探索、尝试与交流的平台。幼儿容易理解。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幼儿通过猜谜语——寻找空气——试验操作的教学环节,让抽象的自然想象变得具体化了,课堂气氛很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通过科学探索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利用简单的科学实验使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也是这次活动的亮点,让幼儿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空气无处不在,只要有空隙的地方就有空气。也培养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职业理论的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及学生学习的特点,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园各年龄班科学教育的目标。
2.能够针对幼儿园各年龄科学教育的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科学教育活动。
3.掌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并知道其重要性。
我将了解幼儿园各年龄班科学教育的目标;掌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并知道其重要性,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则定为,能够针对幼儿园各年龄科学教育的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科学教育活动。
三、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
四、说教学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所以我尝试使用讲授法、交流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法进行教学。
讲授法是对教学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适当的讲解,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以达到解惑的目的。
交流讨论法是指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就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案例分析法,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的分析、审理、讨论。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幻灯片使抽象理论直观化,提高课堂效率。
五、说活动过程
1.导入:复习旧知科学的含义?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
2.学习探索新知识
(1)对幼儿园各年龄班科学教育目标的分析总结:因此,幼儿对同一内容理解、掌握的层次是不完全相同的,我们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目标。
(2)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类型(学生看图,讨论具体哪些活动类型,不同类型的活动主要目的是什么?)
(3)常用的方法
3.案例点评
(1)这一活动属于什么类型的活动?
(2)活动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教具?
(3)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
总结:以上的案例分析一般只是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分析,并不是全面的分析。实际上对于任一案例,不仅可以从活动设计的方法、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如教育理念的体现、活动目标的确定、活动结构的安排特点、使用的教育手段、教学技能等,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活动设计应注意的方方面面。
4.组织要求
【学生讨论】作为未来的一名幼儿教师,你应该具备哪些知识,满足什么的要求,才能够组织好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
5.课后拓展
以"有趣的石头"独立设计一次活动六、说教学反思以职业能力为向导,突出能力的培养;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加强职业素质的养成。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内心、体现人文精神的理念,培养学生在学前教育职业向导中的人文情怀。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篇5
一、 设计意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是幼儿最熟悉的东西之一,几乎每个幼儿都喜欢玩水,水的透明感、流动性、溶解性等特点使幼儿对水产生浓厚的兴趣。纲要中指出:幼儿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我从幼儿的身边事物着手,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设计了本次活动,充分创造条件,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
二、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中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分析,从认知情感技能三方面制定了以下两个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了解水的基本特性,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 知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培养环保意识。
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在:尝试操作,了解水的(三个)基本特性(即透明的、流动的、能溶解物质)。
三、 活动准备
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服务于本次活动达到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 两只鱼缸(一只有(水、)金鱼,一只内有(米、)塑料球)
2. 人手一个塑料篮子、有洞的塑料袋、有洞的小容器、半桶清水、一根搅拌棒
3. 每组一份糖、盐、菊花精、
四、 活动过程
以目标为指导,我吧本次活动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1.出示鱼缸,对比观察。 2.分析讨论,大胆表述 3.幼儿操作,探索解决 4.观看图片,引发思考。
第一环节,同时出示两个鱼缸,对比观察,引起探索欲望(1)小朋友们,看老师带来了两个鱼缸,这两个鱼缸里有什么呢?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后说出一个鱼缸里有水,水里有鱼;另一个鱼缸里有米。开始部分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幼儿有针对性地观察两个鱼缸,简洁明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以及探索的愿望,为下一环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引导幼儿分析讨论,大胆表述,感知水的透明感。)老师提问:米里会有什么呢?请一名幼儿到米里找一找,找出一个塑料球来。老师继续提问:)为什么你能看到鱼在水里游,却看不到米里面有塑料球呢?(根据老师的提问,先让幼儿自由表述自己的观点,随后老师小结提升:水是透明的。)通过两个物体鲜明的对比,让幼儿直观的感知到水是透明的,打破了以往教师给幼儿灌输知识的原则,而是幼儿自主观察探究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则是作为一名引导者。
第三环节,幼儿操作,探索解决,在试试、玩玩中了解水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这一环节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两个操作实验。
1.流动性实验,幼儿人手一个塑料篮子、有洞的塑料袋、有洞的小容器、半桶清水,教师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用来盛水,(1)谁来说说看,刚才的小实验你成功了吗?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状况)在幼儿讲述过程中,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幼儿想说,敢说。这一环节,教师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人翁意识。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提供的都是一些会漏水的材料,因此幼儿就更能充分的体会到水是具有流动性的。最后,老师加以小结: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水是会流动的。加深了对水的特性的认识
2.溶剂性实验,教师给幼儿每人提供一根搅拌棒,每组一些糖、盐、菊花精、刚刚做实验用的'那半杯水,教师请幼儿自主选择一些材料放入水中,用搅拌棒对其进行搅拌。
(1)谁来说说看,刚刚你放了哪些东西?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说说水的颜色和实物在水中的变化)(师小结:原来有的东西会被水溶解。)
(2)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东西也是可以溶解的吗?把幼儿在实验中又拉回到了现实生活,符合幼儿的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可溶解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也巩固了幼儿对溶解的含义,(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水溶解呢?回去后再研究研究。老师以一个追问,拓展幼儿的思维,使活动更具延伸价值。)
第四环节,观看图片,引发思考,在想想、议议中知道水的重要性
(1)(水真神奇,透明的,流动的,还能溶解很多东西。如果没有水,会怎么样?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没有水的危害。
(2)如果水脏了、被污染了,会怎么样呢?请幼儿观看一组图片:干枯的稻田、渴死的青蛙、盼水的孩子、污水河里的死鱼。观看后请幼儿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3)随后老师小结:水很重要,动物、植物、人都需要他,如果没有了水,或者水被污染了,地球上的一切都不能生存。)
(4)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资源)呢?(引导幼儿说说,如节约用水、不乱认垃圾等,初步培养环保意识。
本次活动中,我注重了一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一、以幼儿为主的操作实验。
老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充分与材料互动,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
二、以教师为导的小结提升。
在科学活动中,老师的小结非常重要,能帮助幼儿提炼、加深印象。在每一个观察、实验后,我都注意简明地小结,提高科学活动的严谨性。
三、以情感为续的活动价值。
本次活动设计不仅注重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知识、技能的提高,同时注意激发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愿望,懂得了水的重要性,使活动有可续性发展。)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中班科学《有趣的水》的说课内容,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电动玩具》是属于中班的科学活动,选自《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要求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培养其探索的兴趣,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四岁的孩子对理论知识较难明白,但如果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老师的讲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 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去了解电池的作用并学会正确使用电池。
2、 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利用语言向人表达。
3、 培养幼儿积极探索事物的奥妙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
前面两顶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后面一项是本活动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活动的对象是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以情景式教学方法为主,努力给幼儿创造一个可以供探究的环境,如我要把场地布置成一个电动工厂,可以让幼儿在这一环境中自由去安装玩具,同时我还采用了参与法,讨论法,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了更好地达到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目标,我在这一活动中还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拆一拆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我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里我采用了谈话进入:以嘟嘟玩具城的总经理给老师打来电话,说他们的玩具城明天就要开张,可是玩具城里的玩具有的却还没安装好,所以他们想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帮忙,问小朋友是否愿意去帮忙,以这种形式进入可以让幼儿感觉亲切,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二部分: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的所在,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这部分的设计,这里我也分了两小点:
1、 引导探索
在这一部分,我请配班老师扮演经理,由经理请我班的幼儿进玩具生产工厂参观,但在参观前经理要先向幼儿提出要求:在参观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摸一摸,拆一拆,做一做这些玩具,但要找出这些玩具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并在参观完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和老师,这样的的组织可以让幼儿带着目的去参观,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再次探索
在幼儿初步了解电池作用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电池,这里就请幼儿开始去帮助安装还没完成的电动玩具,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再一次的操作去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电池安装进去了玩具仍无法动起来?这时老师可以在旁边给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们去看看玩具会动的小朋友,他们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由他们观察出来的结果引入到观察电池的外部特征,如请玩具不动的幼儿想一想:你用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你安装电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再请玩具会动的幼儿示范安装电池。
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注意观察、别人,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里,我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负责安装电池,另一组幼儿负责检查,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一个沟通讨论的机会。
4、扩散经验
在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总经理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过渡到让幼儿想一想电池还能使什么东西动起来?这一环节我打算:因为孩子帮经理解决了问题,所以经理要送他们每人一对电池,让他们尝试拿着电池去让我们身边的某些物体动起来。这样我可以让孩子学习环境从课堂转移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以达到让幼儿主动去观察周围事物的目标。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篇7
本次活动,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活动方法、说活动流程等方面向各位评委加以说明。
首先说教材:
本次活动是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孩子有时会缺乏科学性,希望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以事实为依据得出推理,懂得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中的道理。《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依据《指南》的要求,结合幼儿的认知基础、年龄特点和本次活动的内容,我拟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在积极动手探索中,感知 现象 ,初步了解原理。
2.能力目标:学习用图画或其它符号记录探索结果。
3.情感目标:萌发幼儿对现象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使幼儿主动参与探索活动,了解 现象。
活动难点是:
幼儿能创造性地用图画或符号来表现自己的发现。
以上我说的是教材,下面我说说活动方法。
先说教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我采用观察指导法、演示法、谈话法、记录法等方法开展本次活动。新《指南》提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活动中教师除了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以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还采取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
再说学法:
在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指南》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操作法、记录法、体验交流法等。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幼儿的认知基础,我做了以下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 、记录卡、记号笔等。
我解说的第三个方面是活动流程:
根据本次的活动内容及中班幼儿的认知基础,围绕活动目标、重点和难点,结合《新指南》精神,我把活动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猜测活动,引起兴趣。
刚开始,我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这一环节我先让幼儿自由讨论。幼儿在同伴中讨论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同时也能够吸收到别人的知识,从而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小朋友讨论完以后,我又让他们大胆地把自己的见解在集体中发表,并加以肯定和鼓励。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和源泉,通过谈话,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望,进而顺利地进入下个活动环节。
二、自主探索,获得感性经验。
我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我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因为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我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感知和了解 现象,完成重点目标。
三、再次探索,记录操作结果
由于我准备的记录表的形式是第一次使用,此时我会边出示记录卡边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然后我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标志,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做好准备。通过记录,使幼儿对 一目了然,还为后面的总结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
此环节我通过再次探索,并记录探索结果,让幼儿充分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快乐,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突破了难点目标。
四、交流结果,验证总结。
我这样给孩子提出要求:请你看着自己的记录表,说说你是如何操作的,又发现了什么呢?
在这里,我尽量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记录结果,尽情表达交流,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五、引导归纳,拓展延伸。
利用开放式提问,在问答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用比较清晰、准确的语言归纳自己所学的内容,然后,教师再围绕活动重点和活动方法进行最后的归纳和总结 ,最后,在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 )这样使活动并没有完全结束,让他们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其目的是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自主创新能力。 本次活动我遵循了“玩中学,学中乐”的幼儿教育理念,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等身份,通过操作体验、启发式提问法、演示法、记录法等教学方法,为幼儿创设了自主探索、交流发现、感知体验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总之,在设计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我自觉运用《指南》的教育理念,积极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尊敬的专家评委,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鞠躬,擦掉黑板。)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篇8
导读:
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些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现象凭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
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从能来到户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现象。现在正值春天,是孩子们探索风的好季节。我们江南春天的天气,就如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白天的气温很高,到了晚上却会突然刮起大风来,气温也骤降。在幼儿园,会听到大班孩子们在议论:我看见迎春花的花瓣被风吹到了地上;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清洁工人又要重新打扫了;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就让大班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奥秘”的活动。
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些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现象凭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希望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培养幼儿对现象能进行客观描述,以事实为依据得出推理,懂得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而不是教师的头脑之中。
说目标:
考虑幼儿对风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制订了以下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在活动中能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每日记录天气预报,并着重关注风的内容;
(2)根据风力的'不同,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体验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录;
(3)请家长予以配合,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
2、物质材料的准备:
(1)每组一块分类板
(2)吹风机、扇子、垫板、打气筒、纸板、书、气球、风车、鸡毛、棉花、小纸船等
(3)“笑”与“生气”的脸谱图各一张。
3、环境资源的准备:
选择有微风的天气。
设计思路:
教师在幼儿探索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关于风,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来证明风的存在,通过实验来证明风的大小、判断风的方向,甚至可以尝试着用常见的工具制造风,使孩子真正接触自然,发现自然界的奇妙。在这个活动中,遵循幼儿自主探索的原则,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幼儿自主地收集信息(书、网络、实验或询问家长),让幼儿在动眼看、动嘴说、、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扩展有关“风”的经验,并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一些问题,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习得方法。
活动过程:
一、自然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师:过几天我们就要去出游了,我知道大家都和关心天气情况。那么,谁来向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两天的天气情况呢?
师:“偏北风2—3级”,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你怎么知道有风?(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感受)
我的提问可能会使孩子回忆以往的经验会说“国旗、树叶??”这时孩子的讨论中对风的感受肯定还不充分,适时地带孩子到户外去感受风的存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风来的时候自然界有着各种奇妙的变化:花瓣迎风飞舞,池中的水会泛起波纹,彩旗会迎风招展。
二、感受发现风力(6分钟)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幼儿用图画形式记录下来,并向大家说说)
(出示分类板)请幼儿将自己的图画记录进行归类,要求幼儿之间互相讨论后再分类。 幼儿归类、集体检查。
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关注风力变化的积极性。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后的探索活动,在中级风、大风到来时,让他们自发地到户外去感受,然后将自己的体验与发现用图画、表格的形式记录并分类。
师:风有风级,不同的风级表示风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断风向(10分钟)
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北风,这是什么意思?(北风就是从北边来)(是风向)
“用什么方法判断?”用这样的话题引发孩子的小组讨论,然后到户外活动,引导孩子用他们的方法证明风来的方向。如:观察旗杆上的国旗飘动;让孩子将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场中间,让它们随风滚动??让孩子通过活动,真正明白“风真的从北边来”。
了解风是有方向的这一特征后,鼓励孩子想办法把“风向”记录下来。就方法让孩子展开讨论:可以标汉字,也可以标箭头,记录不求精确,只要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录方式。
四、尝试制造风的方法(10分钟)
师:(拿出风车)这些风车在活动室能玩吗?
孩子们肯定会疑惑地说“怎么玩,没有风!”我就一句话燃烧孩子制造风的热情:“没有风不可以制造点儿风啊?”怎样制造风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寻找材料,如吹风机、电风扇、扇子、气球打气筒??孩子们可以用纸板、扇子扇,把气球吹鼓后撒气??鼓励孩子用各种方式尝试制造风。虽然他们没有真正看到风的形成过程,但是我想这些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将具有深远意义。
活动延伸:(3分钟)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制造了风,那你们喜欢风吗?为什么?(幼儿讨论)
课后通过孩子自己不断地收集信息与资料,让孩子逐步发现风能帮人类做许多事情,利用风可以发电、传播种子等等,但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我想,了解风的利与弊有助于孩子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篇9
一、说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
《纲要》中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而随着地球环境的急剧恶化,土地沙化的现象越来越频繁。沙漠的无情,正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来自沙漠的沙尘暴,已对我国北方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让幼儿认识沙漠、了解沙漠的特征,知道沙漠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树立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探索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以及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茫茫的沙漠》这一堂科学课。根据幼儿爱听故事的特性,我自编了一段小故事《地球村》,让幼儿从故事中更形象的了解沙漠的形成及危害。新纲要也指出:“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儿童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而沙漠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我们也不可能带幼儿去感受真实的沙漠,我运用了沙池这一现成的场地,将它布置成一个“沙漠的模型”,幼儿可以通过到“沙漠模型”里走走,比比等活动,使他们对沙漠有更深的认识与了解,更好的感受到沙漠的特征及危害,同时也激发了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二、说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沙漠的形成及特征,知道沙漠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体验和讨论,感受沙漠与平地的不同,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情感目标:激发探索大自然的愿望,感知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我把认知目标做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三、说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游戏中,我做了以下的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沙漠已有一定的认识,初步了解沙漠中动植物的特征。观看过有关沙漠的录象片段。
2、环境材料准备:将沙池布置成一个沙漠模型;自编故事《地球村》及地球、沙漠的图片各一张;各种废旧材料若干。
3、为了让幼儿能直直接更形象的了解沙漠,我将沙池布置成一个沙漠模型。正因如此,所以我的整堂教学课都是室外进行的。
四、说学法、教法
一位教育名家说的:幼儿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天天在变,日日在长,因此,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就是最佳的方法,虽说教无定法,但是较必有法,简单归纳一下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讲解法:通过倾听故事,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对沙漠的认识。
2、游戏法:幼儿的学习源于游戏,让幼儿在沙漠模型中“走一走”、“比一比”的游戏中,幼儿能从沙漠模型中亲身感受到沙漠与平地的不同,知道沙漠中只有骆驼才是最好的交通工具,最后通过“议一议”讨论出如何不让我们的土地变成沙漠。
3、动手操作法:在幼儿通过讨论之后,让幼儿自己动手,运用废旧材料“绿化地球”。
五、说过程
我把本次活动分为三大部分:开始部分——游戏部分——结束部分
(一) 开始部分
1、根据图片倾听故事《地球村》,提问:
a、故事中,地球村最后变成了什么?
b、漂亮美丽的地球村怎么会变成沙漠的呢?
c、沙漠生气的时候会怎么样呢?
最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地球资源,乱砍乱伐,破坏草原,破坏地球环境,使土地沙漠化形成了沙漠。沙漠的沙尘暴给人们带来了很严重的危害。这时,我会趁热打铁,继续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沙漠吗?你见过的沙漠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沙漠里有什么吗?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再次充分的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
2、观看“沙漠模型”
“今天,老师也带小朋友们去看看沙漠!”带领幼儿来到沙池边,为了让幼儿不将沙漠模型误以为沙漠,我会对幼儿加以解释“这个不是真正的沙漠,只是沙漠模型,真正的沙漠就想小朋友们刚才说的一样里面有很多沙呢!”而后我会提问:
(1) 沙漠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沙呢?他们怎么来的呢?
(2) 为什么沙漠中没有小动物,我们也不能在沙漠里生活呢?
(二)游戏“走一走”、“比一比”、“议一议”
1、首先让幼儿通过到沙漠中“走一走”,体会在沙漠中走路的感觉,并表达出在沙漠中走路的感受。
2、其次将幼儿分成两队分别在沙漠与平地进行接力比赛,以及两名幼儿在沙漠与平地中骑自行车的.比赛,通过这两个比赛让通过游戏再次感受在沙漠中行走的困难,体会沙漠与平地的不同。
3、最后“议一议”中,我先根据之前的比赛,提出问题
a、为什么在我们在沙漠中走路没有在平地上走路快而稳呢,有的小朋友在“沙漠“里走路老要摔交呢?
b、为什么在沙漠里骑自行车,小朋友在怎么用力自行车就是骑不动呢?
c、那在沙漠中应该使用什么交通工具?怎么样才能将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到沙漠中走走呢?
抓住这一思维我立刻将最关键的问题抛给幼儿“如何防止沙漠的扩张,如何将沙漠合理利用,如何将“沙漠变为绿洲”通过集体商讨、小组讨论、个别提问、教师巡回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的知识在这里作一个大汇总。最后我会根据幼儿的回答作一个总结:不能乱砍乱伐,不破坏森林,要多种树木和草地。初步让幼儿感知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以上的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原来沙漠那么可怕,如果我们的地球都变成了沙漠,我们就没办法生活。刚才我们小朋友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现在我们就去试一试,把美丽的地球村变回来吧。”带领幼儿来到沙池边,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如塑料瓶子、皱纹纸、泡沫盒子、废报纸等给沙漠模型进行绿化,给沙漠种树、做草皮。
六、延伸活动
环境保护是一项重大工程,在让幼儿懂得如何保护环境的同时,教师必须做一个很好的典范。我会从平时的学习中从点滴做起,时刻向幼儿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传达保护环境的意识。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篇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常识活动中,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2、培养中班幼儿热爱科学,乐于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1、两个金鱼缸(一缸水内有苹果,一缸米内有桔子)。每组一份白糖、盐、沙、黄豆、石子、果珍。
2、人手一条毛巾,人手半杯水。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课题
1、请幼儿猜一猜:水里、米里有什么东西?
2、师:小朋友看看老师前面有两个金鱼缸,一个缸里装着水,一个缸里装着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讲出水是透明的,能看见;米不透明,看不见)
二、让幼儿动手操作
1、请小朋友用米箩及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米箩和有洞的塑料袋,请你们用它们来盛水,看看能不能把水盛起来?为什么?(请幼儿讲出结果,使幼儿明白水是会流动的')
2、请幼儿把桌上的白糖、盐等物品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从桌上选几样东西放在杯子里,然后告诉大家你放了哪些东西?(请部分幼儿回答)
3、请幼儿用小棍搅拌,看看结果怎样。
师:请小朋友用小棍在杯子里搅一搅,看看会怎样?
4、请幼儿讲述实验结果。
师: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的杯子里还能看到几样东西,还有几样东西到哪里去了?(引导幼儿讲出几样东西被水溶解了。)
5、扩散性思维: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东西会被水溶解。
6、请幼儿把杯中的水全倒入前面的金鱼缸里。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过几天,水里的东西会怎样?水又会怎样?(引导幼儿讲出豆子会腐烂,会发芽,水会变黑变臭)
三、教师总结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把自己杯里的水全倒进了金鱼缸里,水立刻变浑了,过几天,水还会变臭,我们就说水被污染了。以后我们小朋友出去玩的时候就记住了,千万不要把东西扔进河里,不要污染我们的小河,我们要学会保护环境,好吗?
中班常识活动“有趣的水”充分体现了尝试教学的精髓“先练后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活动开始请幼儿猜谜,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情绪,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由此引导幼儿认识到水是透明的这一特征。
尝试1:
提供给幼儿米箩,有洞的塑料袋,幼儿通过尝试,发现水会流出来,米箩和有洞的塑料袋盛不起水来,由此得出结论:水是会流动的。
尝试2:
提供给幼儿半杯水、小棍及各种物品,幼儿通过放物品搅拌、观察,发现石子、沙还在,而糖、盐不见了。引起幼儿探索、尝试的兴趣,理解什么叫溶解,并让幼儿利用生活经验来进行讲述还有哪些东西能被水溶解。
活动结束:
让幼儿将杯中的水倒入鱼缸,结果水变浑,幼儿理解到水是如何被污染的,激发了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篇11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美丽的彩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园多元能力实践课程大班下册科学领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活动目标、活动的重点与难点、活动准备、教学与学法、活动过程六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先说一下我的设计思路,正如《纲要》中所要求的,选取事物要贴近幼儿生活,就拿"彩虹"这一自然现象来说吧,它常常出现在夏天雷雨后,云层中的水珠大量聚集时,经过阳光的折射,就会在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但往往孩子们还未仔细欣赏时,它转瞬即逝,犹如昙花一现,让人难以捉摸。根据以上情况便生成了《美丽的彩虹》这次活动。
接下来我对幼儿现状进行分析:大班的孩子探索欲望强,能够相互合作也有竞争意识,而且喜欢动手,敢于尝试。在生活中感觉自己很棒,信息十足。《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设计了此次科学活动《美丽的彩虹》。
二、说活动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引和导向作用。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生活经验,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彩虹,了解它有七种顺序排列的色光。
2、能力目标:尝试用多种方法制造"彩虹",产生对自然界奇妙现象的兴趣。
3、情感目标: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达成以上活动目标,我制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彩虹,了解它有七种顺序排列的色光。
教学难点是:尝试用多种方法制造"彩虹",产生对自然界奇妙现象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游戏中,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选择晴天开展活动2、物质准备:课件一份,镜子人手一份,盆中装满水,圆珠笔,色拉油,白纸,三棱镜,放大镜,泡泡等。
五、教学与学法《纲要》提出:
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大胆尝试,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提问法:教师有意识地提出幼儿所关注的、感兴趣的、有益于发现某种关系的问题为幼儿指引了探索的方向,减少了探索的盲目性。
2、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操作活动,是幼儿获得并理解知识的最好的方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
2、尝试探究法。在活动中,幼儿通过不断地尝试失败,最终在探索中获得成功。使孩子们懂得真理存在于客观事实之中,并体验探索的乐趣。
3、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六、活动过程
为了达到以上活动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活动的过程:
猜谜语,激发幼儿探究欲望--认识彩虹,了解它有七种顺序排列的色光。--学习动手制造"彩虹"--交流总结--延伸活动。 我是让孩子们在操作探索中亲身体验,认识彩虹,了解它有七种顺序排列的色光,克服重点和难点。具体过程如下: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会以猜谜语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带入活动中。(弯弯一座桥,挂在半天腰,七色排的巧,一会不见了。请你猜猜我是谁?引导幼儿根据经验猜出谜底--彩虹。)第二个环节是认识彩虹,了解它有七种顺序排列的色光。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以下三个小环节来实施:
1、幼儿自由玩镜子。幼儿在玩中和同伴说说从水中的镜子中找到了什么?
2、引导幼儿在水中把镜子对着太阳照射。
3、说说自己的发现。数一数有几种颜色?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我开始的直接提问是让孩子们拿着镜子在水中自由玩耍,讨论自己的发现,幼儿讨论的问题肯定不充分,之后我用语言提示他们"在水中把镜子对着太阳照一照",这样有目的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彩虹"这一奇妙的自然现象:镜子中能反射出七彩的颜色。
第三个环节是学习动手制造"彩虹"。
经过前一环节的介绍,幼儿对"彩虹"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么漂亮的彩虹一会就没有了,怎么办呢?"我直接把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想办法解决,孩子们肯定会说:"我们可以自己做一条'彩虹'呀?那怎么制造'彩虹'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寻找材料,如:泡泡、放大镜、三棱镜、圆珠笔、白纸……幼儿自由地尝试用多种方法制造"彩虹",教师用问题设置的方法边观察幼儿操作,边及时地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幼儿在尝试操作过程中交流、合作。本环节是运用了尝试法和操作法,也是活动的难点之处。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篇12
一、教材分析: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教师应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教育的契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
中班幼儿会对水本身感兴趣,但他们的兴趣只是停留在玩水上,科学活动《水不见了》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自己探索“水不见了”的原因。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要求幼儿了解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有些东西不容易吸水,能吸水的东西在吸饱水后(饱和后)也就不能吸水了。一般来说,孩子对理论知识较难明白,但如果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老师的讲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们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有些东西不容易吸水,能吸水的东西在吸饱水后(饱和后)也就不能吸水了。
2、尝试用获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二、 教学准备
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们根据《纲要》对科学领域的要求,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记录科学的能力,注重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为此,我们准备了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
1、每位幼儿一个杯子,记录表一张。
2、每桌上有一盆水、餐巾纸、海棉、石头、泡沫材料若干,两个空箩筐让幼儿分类用。
3、大记录表一张。
三、教法学法
这一活动的对象是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根据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探索式教学法,满足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同时还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穿插运用了讲述法、启发联想法、参与法、讨论法、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四、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们主要分为以下个部分: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入——实验、观察、交流区分哪些东西能吸水,哪些东西不能吸水——发现能吸水的东西的饱和现象——用学到的东西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首先创设了一个变魔术的情景,通过一个神奇的宝瓶,不仅吸引住了幼儿的注意力,更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幼儿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知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幼儿在强烈探究欲望的趋使下,主动地去探索“水不见了”的原因。
第二部分:幼儿实验,区分哪些东西能吸水,哪些东西不能吸水。
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有些东西能吸水,有些东西不能吸水,幼儿自主参与,探索新知识 这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能力。
第三部分:发现能吸水的东西的饱和现象
在此我故意向幼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师刚才在你们做实验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你们说毛巾(海绵)能吸水吗?(能)可是为什么我发现这个杯子里的水没有被毛巾(海绵)吸掉呢?
这这个部分我们运用了讨论法、讲述法来让幼儿了解饱和现象。
扩散经验,这样让幼儿学习环境从课堂转移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以达到让幼儿主动去观察了解自然物的目标。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篇13
认识人民币说设计思路:
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是在自我探索、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纲要》中也指出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选择认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民币,让孩子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用一用的方式去认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的特征,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玩中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目标从两方面设定。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能正确辨认三种面值人民币,能用钱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
2、方法与过程---------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说教材: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它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认识人民币》是大班数学中重点章节内容,学习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初步知道人民币的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幼儿动手"做"数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幼儿创设实践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把这一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钱币。
教学重点:
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教学方法:
幼儿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在数学活动中完成,幼儿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经过自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获得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所以通过用钱币进行商品交换的.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认识人民币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过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认一认,我准备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选择这三种是因为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带小朋友认识后,请小朋友通过观察想办法快速分辨钱币,这一个环节主要是认识钱币,让小朋友对这三种钱币有初步印象,第二个环节是个小游戏,通过这个小游戏孩子们可以进一步熟悉钱币,第三个环节我准备了很多分别贴有1元、5元、10元价格的玩具,另外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三种面值的钱币,让孩子们在前面两个环节学习的基础上运用钱币,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里的钱币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个环节要求小朋友要会分辨钱币面值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主要是巩固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个环节可以体验到运用钱币交换商品的乐趣,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结,让小朋友知道人民币 有很多面值,而且还有其他种类,钱币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 整节课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做到了让孩子们"玩"中学,"做"中学。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篇14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奇妙的静电”这一活动,正是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操作愿望而产生的。让孩子们认识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激发幼儿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2、幼儿现状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脱衣服时听到过噼噼啪啪的声音;梳头发时头发被梳子吸起来了,创设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这些静电现象,知道物体摩擦后会产生静电。
3、目标定位:
一、乐意探索,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
二、能够运用各种材料大胆探究,细致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三、知道物体摩擦后会产生静电。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物体摩擦后会产生静电
活动难点:能够运用各种材料大胆探究,细致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已经能够在生活中初步感知摩擦起电现象。
(2)物质材料准备
铅笔、塑料尺、彩笔、梳子、木筷子、吸管、绸布、碎纸屑、记录卡等实验材料。
(3) 环境准备:幼儿围坐成6小组,每组6人。
二、说教法与学法
活动教法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演示法 、提问法等教法。
幼儿学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记录法、交流表达等学法。
三、说活动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为以下5大步骤,依次是魔术导入,激发兴趣;尝试实验,感知静电;设想材料,记录结果;实验验证,交流表达;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一)、以变“魔术”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要把小纸屑沾到尺子上面,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小纸屑粘到尺子上?(用双面胶、胶水、透明胶布、水等方法)更深层次提问:如果不用双面胶、胶水,也不用胶布,谁能想一个更好的办法,让尺子把纸屑吸起来?(尺子不要挨住小纸屑,但能把小纸屑吸起来)通过这个魔术导入,充分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
(二)、幼儿尝试——“小纸屑被吸起来了”
教师出示绸布、尺子和纸屑,让幼儿自己先想再尝试,之后 教师引导幼儿尝试。 提问:为什么尺子在绸布上摩擦后会把小纸屑吸起来呢?(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接下来教师示范,让幼儿感知静电的时间在尺子上停留的时间很短,所以纸屑很快掉下来了。进一步提出问题:尺子在绸布上摩擦后能产生静电吸起小纸屑,那它还可以在什么地方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吸起小纸屑呢?(衣服上、头发上、裤子上、袜子上、皮肤上等。)幼儿尝试用尺子在衣服、裤子、头发、皮肤上摩擦看会怎么样?这一环节教师提问步步升入,引导幼儿先动脑再动手。
(三)、 猜一猜——“还有什么东西通过摩擦后能产生静电,也可以吸起小纸屑?”
幼儿对可能“摩擦起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可以再提出新问题:“除了尺子在绸布上、衣服上、裤子上、头发上等,摩擦后产生静电,还有什么东西通过摩擦后也可以产生静电,吸起小纸屑呢?(幼儿猜想:如铅笔、筷子、吸管、彩笔、梳子等。)这一环节体现了教师面对问题提出假设。
(四)、试一试——“看看我的想法对不对”
也许有一些小朋友和别人的预测结果不一样,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验证预测的答案呢?(做实验)。于是老师出示不同的材料,积极支持幼儿验证,让幼儿自己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交流表达。动手实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目的是证实和推翻实验前所提出的假设,让孩子亲自操作、动手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得出结论。记录实验信息,幼儿记录实验结果用“√”和“×”来表示,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还可合作进行再次试验,直到得出初步一致的'结论。表达交流,幼儿把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交流,如:彩笔在头发上,皮肤上、桌子上摩擦能产生静电等,孩子们积极主动、有很高的探究热情和交流愿望,这一环节进一步把探究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同时也使幼儿学会了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经验和分享合作。
(五)、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摩擦起电现象。让小朋友们以后要注意观察,看看什么东西摩擦后也会产生静电,把它记录下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四、说活动特色:
1、内容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所用的材料也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如:铅笔、梳子、尺子、彩笔、吸管等,只不过孩子们从未观察、探索过这些材料摩擦后发生怎么样的变化,用孩子们并不陌生的内容和熟悉的材料,引发孩子们仔细观察、主动操作和主动思考,符合“做中学”的思想。
2、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做中学”的四大环节:
①面对问题提出假设
②动手实验
③记录实验信息
④ 表达交流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篇15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科学课《磁铁的穿透力》。
一、说教材
首先我先对本次的教材进行分析,先说一下我的设计思路,就像《指南》中所要求的,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本次活动的取材——磁铁,它正是来源与生活且是孩子们身边比较常见的。我们不难发现,中班的孩子经常会在学习性区域中把玩一些关于磁铁的游戏,例如:米中找物、猴子爬树等等。但在孩子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又会发现,孩子对该类材料熟悉但不了解,知道却不会针对性的运用,而指南在领域明确提出了: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标。所以教师何不合理设计,将其变成课堂中的教育选材,与孩子一起深入的挖掘其中的教育内涵。因此有了《磁铁的穿透力》这一节科学课,希望孩子能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去发现、思考、解决各种问题,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观察和思维能力。
二、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磁铁能隔着一定厚度的物体吸铁的特性。
2、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并能进行简单记录。
3、乐于参加科学活动并能进行各种大胆的尝试。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从认知、技能情感三个维度进行制定的,在这里我将“了解磁铁能隔着一定厚度的物体吸铁的特性”设置为我的知识重点,期望通过整个活动让幼儿掌握磁铁的这个基本特性。
4、此外,我结合中班第二学期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来分析,我将本次活动的难点定位为“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并能进行简单记录。”因为中班孩子的思维发展还是比较直观的,他们都比较乐于操作,但是他们不会将自己观察到的进行表达和记录,即他们会做但不会表达与记录。但在科学活动中,操作的结果都是要用讲述或记录的方式进行展现的,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表述、记录的机会,通过多说、多记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表达能力。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的活动准备:
1、幼儿第一次的操作材料:每组若干硬纸板、塑料垫板薄木板若干:每人几枚铁质回形针、一块直径1厘米的小磁铁。
幼儿第二次操作材料,每人一本厚厚的杂志、一块厚木片;一块鼠标垫、一块直径1厘米的小磁铁。幼儿相对应的记录纸1份。
2、教师演示材料:以上材料各一份。
这些材料都比较简单,而且容易操作,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参与到环节中,从中获得相关知识经验。
四、说教法、学法
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因此,在本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动作来感染幼儿以外,还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于是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观察指导法:教师通过观察,能及时、有针对性的`对幼儿的实验操作进行观察与个别指导,帮助幼儿获得正确的知识经验。
(2)提问法:善于运用启发性提问法来引导幼儿有目的的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并鼓励用自己的语言大胆描述。
(3)演示法:将正确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给予幼儿最直观的操作经验。
3、因为我要体现的是尊重幼儿为前提,以幼儿发展为导向,充分体现了本园“以幼儿为本”的理念,所以在幼儿的学法上,我采用的主要是:
(1)操作法:
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丰富、操作性强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
体验法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
记录法:让幼儿将探索的结果记录下来,为幼儿讨论、交流活动提供依据。
五、说活动流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活动环节,本次活动主要分成了:设置疑问,激发兴趣;自主探究集体交流;全课小结,拓展延伸三个环节。
1、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关键提问:一枚回形针会不会被磁铁吸住?要在回形针和磁铁间加入另外的物体,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把回形针吸住?(这边我用到了提问法,第一个提问的目的首先是要帮助幼儿回顾磁铁能吸铁制品的特性,接下来的提问是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充分激发幼儿动手验证的欲望,为后期的探索活动奠定基础。)
2、自主探究,集体交流(这一环节是我的重点环节,为重难点的突破而服务,因此我又具体将其分成6小步来实施))
(1)幼儿大胆猜测、自由探索操作
结合教师提问,教师交代操作要求、提供第一份操作材料,幼儿进行第一次的自由操作、教师巡观察并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这边我用到教法是观察指导法,教师通巡回观察,及时、有针对性的对幼儿的实验操作进行个别指导,幼儿则运用到了操作法,在第一次的自由操作过程中,让幼儿能够自主的对磁铁的穿透力及正确的实验方式进行探索。)
(2)交流结果,集体验证
教师请给个别幼儿讲述实验结果,与操作的经过。教师进行演示。根据实验记录得出结论,小磁铁能够隔着塑料片、硬纸板、薄木板吸住回形针。
(幼儿通过交流法,幼幼互动,获得一些相关的经验,好处在于,孩子个体差异的存在,通过互动来激发所有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梳理“可以”或“不可以”的经验。结合教师的梳理,同时解决上一环节“在回形针和磁铁间加入另外的物体,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把回形针吸住”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采用的演示法,也给与了幼儿操作的直观经验,避免幼儿一些不正确的操作手法影响最后的结论。)
(3)变换操作材料,引发猜测
关键问题:小磁铁能够隔物体吸住回形针,我将物体换成厚书和厚木板,或别的东西,你猜小磁铁还能吸住回形针吗?(这边用到的同样是提问法,但是与第一次不同的是教师变换了操作的材料,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新的悬念,幼儿因为有了前期的操作经验,所以就能充分调动起了幼儿再次动手验证的欲望)
(4)、演示记录单的使用
教师对幼儿第二次操作提出记录要求,启发幼儿对记录表进行观察,并演示记录表的用法,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这边幼儿的学习方法是比较常见的记录法,对于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记录卡的使用还是比较有意义的,能够帮助让幼儿将探索的结果记录下来,为幼儿讨论、交流活动提供依据。同时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的要求,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5)、幼儿的第二次操作与验证
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记录。教师巡观察并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这边我用到教法同样是观察指导法,教师通再巡回观察,及时、对幼儿的操作、记录进行指导,指导时的有效提问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影响磁铁穿透力的因素:例如,这次吸不住了,是什么东西变了?你看看变得怎么样了?等。而幼儿则通过操作法,在操作过程中,探索物体厚度对磁力穿透力的影响。这一环节为突破本次重点目标的关键环节。)
(6)、交流结果,集体验证
教师请幼儿上来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集体验证,教师再次亲自演示后得出结论,原来磁铁不能隔着厚厚的书和厚木板吸住回形针但能通过鼠标垫吸住回形针。关键提问:猜猜同一块磁铁为什么不能隔着木板吸住回形针,但却能隔着鼠标垫吸住回形针?(幼儿通过交流法,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演示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到了实验的结果,得到了正确的实验结论。同样关键的提问给予了幼儿隐形的提示。)
3、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结合幼儿的两次操作教师小结:同一块磁体的穿透力会因为隔离的物体厚度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吸住或吸不住)。(教师对两次的实验结果进行经验上的提升,帮助幼儿总结磁铁能隔着一定厚度物体吸铁的特性,)
2)经验拓展
关键提问:刚才我们发现,原来我们的小磁铁不能隔着厚厚的书吸住回形针了,如果想让磁铁透过厚厚的书吸住回形针,你有什么好办法?(巩固幼儿对本课时的经验,同时充分调动了幼儿再次探索的积极性,为下次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六、说特色
教师采取做中学的方式,提供的科学经验来源于幼儿在生活中对事物的兴趣、疑问和关注而产生的问题,符合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特点,满足了幼儿的经验奠基的发展需求,突出的是孩子的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提高。反观教师,整个活动教师始终是以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于创设学习氛围,调动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以及设疑与总结,始终注意把活动的空间还给孩子。活动突出了幼儿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篇16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科学课《小树叶找妈妈》。
教材分析:
新《纲要》中科学领域提出了:
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
《小树叶找妈妈》这一活动是在平时到户外散步的时候,小朋友对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所以结合本季节开展的主题:金色的秋天,我设计了一系列关于树叶的活动,本次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瑞吉欧教育理念之一,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层层深入开展活动。我们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来发现问题。在摆摆说说的活动中,他们的想象力发展了,会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对家的认识。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动目标为:
1.引导幼儿观察、对应、和比较,认识树叶的不同。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思维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的兴趣。
2.教师对幼儿进行保护树木教育,知道树木对人类的重要性。
3.激发对周围事物的关心,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获得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
难点:观察、对应、和比较,认识树叶的不同。
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观察树叶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对应的方法帮小树叶找妈妈,最后通过送小树叶回家,巩固对树叶特征及名称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
2.磁带一盒;
3.物质准备:叶标本三种;杨树、柳树、枫树的挂图;彩纸若干张。
四、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讨论、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树叶时享受探索的快乐、在帮树叶找妈妈时,享受助人为乐得乐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本次活动以幼儿喜欢的帮助小树叶找妈妈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
2.问题设置法:
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
如:激发兴趣的提问:这些树叶是从那里来得?
激发情感的提问:小树叶离开了妈妈会怎样呢?
我们可以帮它做些什么?使幼儿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进取。
3.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与实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用小树叶拼贴出美丽的图画。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发兴趣(拾落叶)
播放音乐,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片从树上飘落的叶子,配合音乐模拟叶子飘荡。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活动一开始幼儿小树叶随音乐做动作,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小朋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树叶。
(二)幼儿观察树叶(发现树叶的特征)
请幼儿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树叶做朋友并说一说它像什么。(幼儿自己寻找、想象)
〔在这一环节中是启发幼儿合理想象。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象,我们能看到他们大智若愚的稚嫩童趣,一片树叶可以引发他们不同的想象。例如:“这片树叶(杨树叶)像什么?”“扇子”“它还像什么?”教师可以再次启发幼儿的想象,让他们深入思考,出现各种奇思妙想。〕
(三)自由探索
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请小朋友找一片你喜欢的树叶和自己做好朋友。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你的好朋友它像什么?
是什么颜色的?
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我们可以帮小树叶做些什么?
它的妈妈是谁?
(四)体会成功的喜悦(课间操)
帮助小树叶找到妈妈,并于它们一同跳舞。
(五)知识拓展(知道树的种类、作用)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幼儿了解其他树的种类。
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并讨论树木有什么作用,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
树木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做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六、延伸活动(制作叶子画)
这一环节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创造制作,对孩子们来说,这种充满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样具有想象、创造性的成分,
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可以使幼儿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尝试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创造向前推进一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篇17
说设计思路:
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是在自我探索、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纲要》中也指出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选择认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民币,让孩子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用一用的方式去认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的特征,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玩中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目标从两方面设定。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能正确辨认三种面值人民币,能用钱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
2、方法与过程---------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说教材: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它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认识人民币》是大班数学中重点章节内容,学习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初步知道人民币的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幼儿动手"做"数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幼儿创设实践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把这一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钱币。
教学重点:
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教学难点:
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教学方法:
幼儿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在数学活动中完成,幼儿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
经过自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获得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所以通过用钱币进行商品交换的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认识人民币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过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认一认,我准备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选择这三种是因为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
带小朋友认识后,请小朋友通过观察想办法快速分辨钱币,这一个环节主要是认识钱币,让小朋友对这三种钱币有初步印象,
第二个环节是个小游戏,通过这个小游戏孩子们可以进一步熟悉钱币,
第三个环节我准备了很多分别贴有1元、5元、10元价格的玩具,
另外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三种面值的钱币,让孩子们在前面两个环节学习的基础上运用钱币,
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里的钱币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个环节要求小朋友要会分辨钱币面值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
这主要是巩固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个环节可以体验到运用钱币交换商品的乐趣,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结,让小朋友知道人民币有很多面值,而且还有其他种类,钱币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
整节课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做到了让孩子们"玩"中学,"做"中学。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
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篇18
一、说教材
《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纸,有彩色的腊光纸、有薄薄的毛边纸、有光滑的纸、有粗糙的纸……它们有着自己不同的特性,也有着相同的特点:易燃、易撕、易湿、易皱等。正因为纸的品种多样、用处广泛,所以它一直是幼儿最喜欢的物品之一。平常与幼儿的交流与观察中收集到有关幼儿许多关于纸的疑问与话题,如:“为什么在腊光纸上不好画画呢?”“为什么皱纹纸放在水里会退色?”“为什么宣纸放在颜料水会变颜色?”“你们瞧,纸会飞起来!”……这是幼儿的兴趣点。因此这一课题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当前需要——探究纸的秘密,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激发其创造的意识,且其教育资源丰富,有孩子们爱看的图书、有爸爸妈妈爱看的报纸、有色彩鲜艳的包装纸……孩子们喜欢用纸折飞机、做纸球、折扇子、写字、画画等,对纸充满了好奇与探究。
根据《指南》科学领域水平目标中提出:“尝试运用基本的科学方法探究问题,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以及本班幼儿探索欲望强,喜欢动手操作,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和交流,会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来看,我将《纸》定位为一个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神奇的纸》是系列活动之一,着重让幼儿在玩中体验、感知、发现各种纸的不同特性,寓抽象的知识于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这与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孩子的学习要来源于游戏,来源于生活。”的情况相吻合的。
根据以上分析及本班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发展水平与潜在能力的差异,制定本次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发现纸的不同特性。
2、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乐意与同伴交流。
3、培养幼儿探究精神与分享经验的愿望。
活动中引导幼儿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探究纸的不同特性,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 师生共同布置时装表演的舞台
2、经验准备:
(1)教育的整合应该把一日生活看着是一个教育整体,因此,活动前让幼儿了解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并知道各种各样纸的名称、种类。开展了体育活动《扔纸球》《揪尾巴》,美术活动《染纸》《撕纸》等。
(2)幼儿有记录、操作活动的经验。
3、物质准备:
(1)时装表演的VCD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纸、浆糊、钉书机、剪刀、水彩颜料及记录用的笔、纸等。
三、说教法学法:
1、课件激趣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活动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以看课件“时装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 “模特身上的服装是用什么做的?”再让幼儿猜想“身上的服装是怎么做的?”通过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纸服装,让幼儿了解纸时装的材料及制作方法,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及进行时装表演的欲望。
2、记录比较法
《纲要》中指出:“通过探索操作,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在头脑中有许多刺激、动觉的经验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处于半意识状态东西,通过思考和适当的方式表达(如绘画、记录表等)形成想法。”因此我采用了记录比较法,它可让幼儿把在探索中的发现及时地记录下来,并通过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秘密。活动中,我向幼儿抛出这样的问题“请你们用这些纸边做边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把发现记录在纸上。同时,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我引导能力强的幼儿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比较,而且依次记录;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用1—2种方法比较纸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记录发现,在相互的分享中,师幼共同归纳出纸共同的特点与不同的特性,从而突破活动的重难点。
3、多感官观察发现法:
《指南》的科学领域中提出“学习运用各种感官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且大班幼儿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幼儿能主动参与,积极性高,能有效的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我们在整个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探索、实践,如:用眼看看“模特身上的服装是用什么做的?”用手摸一摸,感知纸材料存在着光滑、厚薄之间的不同,动手折一折、撕一撕发现各种纸之间的差异等。这样幼儿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因自己的成功发现而增强自信心,也激发了幼儿参与下一个活动环节的积极性,从而为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打下铺垫。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09-02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06-06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范文06-11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优秀01-23
关于幼儿园科学说课稿范文05-21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07-05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06-20
《科学探究》说课稿09-14
科学说课稿09-30
关于科学的说课稿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