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小小的山村》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板块“美丽的乡村”的第一篇文章。它是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坐落在山谷里的美丽的小山村的描写,抒发了对美丽的小山村的喜爱之情。语言质朴,用词准确,比喻贴切,首尾呼应。
作者以问句开篇,用一个“山环水绕”就勾勒出了小山村的总体特点。作者运用贴切的比喻、拟人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小小的山村的喜爱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到了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仍不可忽视。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默读,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
三年级的孩子,刚刚尝试独立识字写字,还不能够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教师还应做适当的引导;对于文章不理解的地方还不能有效地提出疑问,教师也应恰当的点拨。
结合以上内容,我是这样确立《小小的山村》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喜爱乡村,感受自然之美和语言文字之美。
2、认识七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舍”。
3、通过品读文章,了解小山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尝试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所表达的自然之美和语言文字之美。
综上所述,我是这样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流程的: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游玩,去哪呢?去这里:(板书课题)小小的山村,学生齐读课题。
2、师问:(板书)你爱我们这山环水绕的.小山村吗?引出下文。
设计意图:引入直接,直奔主题。本节课上我没有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为我想打造一节与小山村风格一致的绿色、低碳的语文课堂。
二、初读课文,正音正字。
1、交流识字方法。
2、自读课文,独立解决生字词。
3、游戏:带小猪回家,巩固生字词。
4、书写:猪,师生同写,互评。
5、生字回文。
设计意图:学生对全文有个整体感知大致把握后,为他们在部分中的学习搭起一个认知背景面,并为部分学习时紧密联系整体找下底座,使学生的学习更趋丰富。
三、分析研读,感受文章所包含的自然美与文字美。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聆听感受小山村的风光。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小山村的所闻与所见。
3、汇报交流。
4、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片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品读感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进入了角色,他们的情感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通过默读、自读,引导学生找到重点语句,划出重点词语,把它们作为语言训练的依托点,引导学生组织、转化语言,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如:通过“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提领而顿、促使学生主动读书。从自主性读,到感悟性读,再到评价性读,学生自然的感受到小山村自然淳朴的美丽风光,此时课文的语言已积淀于心,进而转化为他们的语言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研读将语言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理解和运用、深处的思维和情感”都得以多元协调的发展。
四、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在处理教材上“炼真金”,洞悉各类课文的个性,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大胆剪裁,精心重组,可以将课文转化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块式材料”,以专题性的块材料,替代以篇为特征的语言材料形式。这样既有利于减少头绪、构筑张力点,取点成面,也便于引导学生凭借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进行自主实践,探究性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意义不断生成与发展的过程,成为学生对学习意义探寻与创造的过程,成为积淀语言、培养习惯、发展智力、人文熏陶的过程。
我认为一堂好课应当是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应当尊重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以一种分类关心、个别引导、全员帮助的态度来积极营造和谐、互学、相帮的教学氛围,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我会为此而不断努力!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9页例1、例2。
2、教材地位及作用:
学生在三年级已初步认识分数,但那时所学的分数都是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所以,学习这节内容,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数概念与培养对分数的数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所以教育也要追随时代发展的步伐。遵循课标提出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理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①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②通过学习真分数、假分数,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③使学生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特征;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⑤使学生在思考中、讨论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5、教学准备:
数张正方形纸片
二、说教法和学法
这是一节数学概念的教学,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认知建构都是从直观到抽象的,所以我主要采用“激趣——探讨——建构——深化”的教学主线进行教学,运用直观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课标指出: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所以说学习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求知欲强,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我大胆放手让他们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程序
四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复习:什么叫分数?
2 .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出示教具)
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 .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这些分数比1 大还是比1 小?并说明理由。
2 .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
学生:(第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这样的4份也就是一个整圆,表示1 ,而阴影部分只有1 份,所以比l 小。
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3 .老师指出:像上面的4 个分数都是真分数。我们过去接触过的分数,大都是真分数。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吗?
4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5 .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
6 .老师再出示例2 中图形的教具。
7 .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
8 .比较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与1 比较。学生观察图,试着进行比较,与同桌交流。老师指名回答: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整个圆,所以等于1 ;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1个圆还多,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2个圆还多,所以和都比1 大。
9 .老师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
请学生举出一些假分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多举一些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数。
10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0 页的“做一做”。
(l)学生先独立完成第1 题,然后订正。
(2)学生再独立完成第2 题,引导学生观察: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
(三)思维训练
1、在分数中,当a小于()时,它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
2、在分数 (a0)中,当a小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 当a大于()时,它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是的最小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4、 写出两个大于的真分数()和()。
5、 判断正误.
(1)小于1的分数是真分数. ()
(2)假分数大于1. ()
(3)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
(4)真分数小于1. ()
(5)大于1的分数是假分数. ()
(6)等于1的分数也是假分数. ()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数相等,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通过学习,要会正确区分哪个分数是真分数,哪个分数是假分数,并会正确应用概念灵活解题。
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东西南北》。
2、 教材简析:《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起始课。本课通过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简单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路线图奠定基础。新课标明确指出,“窨欢是创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没有窨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此,从小学会正确的辨别方向,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人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学好本课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3、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位置,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借助现实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 教学重难点
5、 (1)教学重点:给定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策,能准确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位置。
6、 教学难点: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
二、 说老教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交流互动、游戏活动等既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趣味性的方式构建新知。融观察实践、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学习方法和气探究。
三、 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加强同生活的联系,所以,我们强调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 ---实践---迁移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发现能力,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全身心地设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四、 说教学过程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 游戏活动,导入新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民民主课一开始,我就抓游戏住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完成“上下、左右、前后”的复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举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
(二) 实际观察、感受方位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是从“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来的吗?”谁说:你是怎么找到东的?“”你还能找到其它三个方向吗?“为引子,从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辩认学校的四个方向,并和同伴找一找,说一说这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最后让学生随意转身,面向各个方向指指说说。如”我面向东,我的后面就是西,左面是南,右面是北等等。在这一 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和合作与互助,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三) 室内辩认,学以致用。
基于学生爱玩、爱动、喜欢游戏的特点,我在这一环节回归生活、玩中强化中高计了“我说你做”的游戏如:让同学们面朝()面,后面是()左面是(),右面()这是为后面学习地图方向做准备。
其次,我让学生玩“超级模仿秀”的游戏,如:学青蛙向南蹦两步;面向西学公鸡迈几步;超凡脱俗东扮孙悟空;向北点点头等。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在兴奋、愉悦的氛围中感情辩论方向。
(四) 整理记录,实现迁移。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学校地图,由于绘制的地图方向不一致,人们难以根据地图找到要去的地方而产生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必须有统一的方向才使人们看得懂地图,不会混乱。在这一问题矛盾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讨论,最后得出: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明白了地图上的规定,再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定对自己绘制的地图进行修改,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五) 玩中练习,拓展应用。
方向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堂上的学习很不够,需要在生活中观察、应用,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在第五环节体验收获、拓展延伸中,我设计了森林之家这一情境练习。首先对学生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找到小动物的家吗?你是怎样找到的?其次让学生说说:想去哪只小动物家?该怎样走?这样巩固了学生对地图上方向的认识。最后的课堂总结让学生说说学会了什么?有什么好处?并鼓励学生搜集辨别方向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正所谓“课虽尽,思未了。”
整节棵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日环食,使学生大气学、乐学、让学生在欢愉、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大量的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我跟月亮做朋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课的内容。本课学习是让学生在情境中说说我和月亮之间的故事并运用构图、形、色彩知识大胆地进行叙事性创作绘画,属于“创型、表现”的学习范畴。课堂活动让学生天马行空地说故事是绘画创作的基础,采用拟人的手法进行绘画,画出“我”和月亮之间的亲密关系、生动故事、将想法进行绘画表现。
二、教学目标:
1、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和月亮的相关故事,能突出绘画主题。
2、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大胆自由的表现自己和月亮相关的事。
难点:在绘画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设备、教学范图等。
学具:水彩笔、油画棒等。
五、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以图片、语言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应查找资料,掌握有关月亮的故事、歌曲。将月亮变化的自然常识及突出主体绘画构图意识自然地融入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认知、技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增长。课堂采用说说我和月亮的故事,让学生交流感受,相互评价。教师还可以从画面故事情节、我和月亮的装扮、主体是否突出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激励评定,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并巩固绘画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师
创设情境——启发训练——欣赏感受——想象表现——交流评述。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自控能力差,要让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本课中我设想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画,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来和你们猜谜语,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这样东西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弯弯的刀。有没有人知道是什么?
生:月亮
师:真棒。我们今天就来和月亮做朋友。
板书“6.我跟月亮做朋友”
放课件一。
2、新授
师:同学们,你们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形状?
生:圆圆的、弯弯的、椭圆的。
师:除了你们说的形状,我们来看看还有什么其他形状的.月亮呢。
放课件二。
我们看到屏幕上有这么多形状的月亮,我最喜欢这个弯弯的月亮了,你们看,老师把它画到黑板上来,这两个月亮是老师朋友,那我现在要是不是要给我的朋友画上五官和表情呢?你们看,这个朋友有大大的眼睛,卷卷的头发。另一个朋友呢,最爱睡懒觉了。
师:现在老师请四个同学上来挑选一个月亮朋友,要像老师那样,加上眼睛鼻子,不然他们就不能和你们一起玩耍了。下面的同学给你们两分钟时间,也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月亮朋友画到纸上。
师:画好了,我们来一起和月亮玩耍,老师最想给月亮梳辫子,旁边还有星星哥哥。同学们你们告诉老师,你最想和月亮干什么呀?
生:踢球、跳舞、上课、拔河、打电话、梳头、跳绳。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棒,都很有创新。老师画了一副想给月亮梳头发的画,还有一副是老师和伙伴们在月亮船上玩耍的作品。我和月亮是主角,所以老师把我们俩画的很大,其他的就很随意。我们来看看其他同学的画,他们和月亮有怎样的故事。
放课件三四五六七。
放课件八。同学们觉得这三幅画,哪副最符合我们今天,我和月亮做朋友,这个主题呢?
答案是第二幅,我和月亮做朋友,我们俩都是主角,对不对,所以要把我们画的大大的,同学们等会在画画的时候要注意这个问题哦,记得自己和月亮才是重点。
3、作业指导
师:刚刚我们的同学有了很多和月亮玩耍的想法,请你们把这个画出来提出作业要求,放课件九
4、展评,拓展
(1)学生作品比赛
(2)总结
说课稿 篇5
《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组古诗。这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紧扣单元主题“用我们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我重点从目标的制定和难点的突破两方面说说这一课的教学。
一、说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有了了解诗文大意的能力,因此在本次教学过程中开始尝试让学生自己了解诗句的意思,新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的大意。”因此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们继续抓识字写字教学,并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材分析:《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是写思乡的,不同的是它们的表达方式。季节的变化最能触动游子思乡的情怀,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萧萧梧叶送寒声,江山秋风动客情”,一个“绿”,一个是“萧萧”,这两个词描绘了触动人们心情的景物,《夜书所见》对思乡的表达是触景生情,由情展开想象,看到了童年熟悉的捉蟋蟀的场面,诗人不由得沉浸在遐想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不难理解,每逢佳节都是人们团聚的日子,节日的活动很丰富,但是亲人不在身边就会多一分思念。在教学中如何将这些积极的情感转化成学生们的体验和感受,是我们情感目标的主要任务。
鉴于以上几点,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落实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识记“促、忆、异”等7个二类字。写好“促、插”两个左右结构的一类字。
2、 扎实程序性知识,反复诵读古诗,在熟读和理解的过程中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3、 夯实策略性知识,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抓住“茱萸”和“萧萧”想象画面,体会诗句所包含的思乡之情。
点评: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教学特点,抓住“茱萸”和“萧萧”两个重点词,引导学生由词想画面,在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中,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在十个一类字中,以学生的现状为起点,重点写好“促、插”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凸显了新课标提倡的多识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
二、说重点难点
本课的生字不算多,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诗歌意思的理解上,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思乡的不同表达形式,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主要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因为孩子还是三年级,关于思乡之情还没有切实的体验,所以难点定位为:在诵读中,感受美丽的秋天,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点评:情、读、悟,看似不相关,其实为一体。读中悟情,情中悟读,读是悟情之手段,读不离悟,悟中生情。本教学难点以诗情、以学情而定为诵读,符合三年级儿童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成长。
三、说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多媒体播放古典音乐,图片出示秋天的一些活动,如“捉蟋蟀,斗蟋蟀,
做糍粑,重阳登高”等一些传统童玩活动。让学生 “爱上秋天,用自己的笔写下美丽的秋天”。
引导联想法:古诗的教学必须有丰富的想象。通过吟诵和背诵,让诗句的意境在学生的联想中生成,让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诗句展开联想,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感情。 拓展积累法:古诗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学生学习古诗,要从学习一首诗,领会其他同类诗歌的一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来学习古诗。落实教学中学会用注释理解诗意,感受思乡的美好情感。
点评:多种教学方法的交融,凸显三个维度的融合:一是文本作者的抒写之情,二是教师的传递之情,三是学生的体验之情,最终交汇、融合到学生的情感上,这正是文字的彼岸所在。
四、教学过程
本次教学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古诗,理解诗意识字写字。第二课时以感受情境,体验感情,拓展学习为主。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这一课时要运用具体的教学策略突破前面提到的教学难点。
(一)情境导入,认识思乡
诗歌的教学首先需要营造一种意境,要将意境结合在教学的始终,所以在导入时,我用多媒体播放《阳关三叠》的音乐,在学生欣赏音乐中随机展示古代儿童在秋天的一些童玩活动,将学生带入一种悠悠的古文化当中。
点评:诗,很美。它总是轻轻触动人心灵的琴弦,让人一辈子难忘。开课伊始,以音乐与图片在学生的内心建构起一方精神家园。
出示古诗《夜书所见》。让学生先试着理解诗题。读一读古诗,回答问题: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小朋友在做什么?诗人在哪里?理解“客”指什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文大意。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形式,学生对这一方法比较陌生。当课堂上有学生提出“老师,这个是什么意思?”我就引导大家看古诗下面的注释,告诉他们借助注释可以帮助学习古诗。
“借助注释,我们试着来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出示填空这个拐杖,让学生边读边填空: 夜 _(时候),客(诗人),萧萧_(看见,听见),_(心里感到)。知_挑促织(想到),(心里感到。)
学生说不出来的需要老师用拐杖来帮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够理解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用注释来理解。在理解诗意中有了对诗文的`直观感受。
点评:以注释为拐杖,以填空为拐杖,降低学习要求,让学生初知大意,由看到的引导到想到的,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熟读成诵,理解诗句意境
古诗的教学在于语言的提炼和情境的感受,只有整体阅读,整体感知,才能走入诗的意境中。采用教师范读,自由读,同桌互读,小组读,个人背诵等形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受古诗的语言魅力。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以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为主。
第一个的问题就是“说说诗句的大意”,让学生自己在读中领悟,并在多名学生的补充中完善诗句的意思。
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离开自己的父母来到学校读书的心情)走进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抓重点词语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古诗的语言非常精妙,一个字一个词都是点睛之笔。《夜书所见》抓住一个“送”字,提问“秋风给诗人送来了什么?”学生会说是(寒冷、孤独、冷清)
面对此情此景,“动客情”,诗人会想到家乡的一切,想到家乡的树,家乡的河,家乡的人,家乡的故事,而眼前只有什么?
抓“挑”字,这个字能让你想到什么?(引导学生明白儿童捉蟋蟀的专注有趣),童年的活动多么有趣,诗人的心早飞到了遥远的故乡。
点评:该诗的解读,教师共用三招。第一招,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走进诗人的世界。将心比心,融情想象,让学生身临其境;第二招,抓住“送”字,营造环境;第三招,抓住“挑”字,让学生感同身受。学生的角色,由旁观者转为参与者,每个学生都走进了文本,这一刻,情动于中而辞发于外,教师的引导自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抓住一个“独”和“倍”。请学生给“独”组词,(孤独,单独)。 提问:诗人外出求学,重阳节到了,每个地方都有传统的活动,登高,赏菊,插茱萸,可热闹了。为什么是人觉得孤独呢?(引导学生明白这热闹是在异乡,不是诗人的,外面越热闹,诗人的内心更加孤独,也就更加想念自己的亲人。
点评:本环节紧扣一个“独”字。孤独裹挟着满腔的凄凉与愁绪,一个“独”字,上承游子的孤独,下启思乡的“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也。
(四)拓展学习,丰富积累
在古诗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扩展诗文阅读空间,让学生在阅读诗文中理解我国的灿烂文化。让学生的古诗文功底在“量变中引起质变”。拓展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拓展相同主题的古诗,另一种是展示诵读。 多媒体播放古诗《泊船瓜洲》《天净沙﹒秋思》《人日思归 》、《杂诗》,交流体会诗中的思乡之情。
提问:在诵读古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那一首诗触动了你?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积累,进一步感受古诗的表达感情方面的语言魅力。用古诗句接龙的方法进行展示:咱们来比一比,谁积累的古诗比较多,一个同学背上句,另一名同学背下句,背不下来的就自己想出一首诗接上,不能重复哦。小火车开起来。
这样就让学生将积累古诗变成一种乐趣。
点评:古诗教学因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学生的阅历背景太浅,古诗语言与现有学生语感相去甚远,而成为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多数古诗教学仅仅满足于诗意的疏通,但本环节,教师以一篇带多篇,把阅读过程演绎成了发现的过程,更演变成了游戏的过程,让学生在乐中学,教学的重难点也在学生的朗朗诵读中迎刃而解。
(五)作业设计
结合本组古诗的学习,感受美丽的秋天
“两首古诗写的都是思乡,第一首诗写的是思故乡,想起了自己童年挑促织的情景,第二首诗写的是在异乡过重阳节,让诗人倍加思念自己的亲人。这些活动在诗人心里念念不忘,可见活动是多么有趣,要是让我们来写这些活动,你觉得可以怎么写?(写细节,写人物心理活动)
可是诗人仅仅说“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就让我们觉得有趣了。原因是什么?因为联想,诗人营造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环境。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让我们想起了什么场景?引导学生联想,说说自己的想象。
用自己的笔写一写有趣的秋天。
点评:整堂课,始于想象的读,终于想象的写。先在特定的情境中展开想象,后在特定的心境中展开想象,想象的角度与广度都在增加,唯一不变的是心中的情。正是想象,让平面的文字立体,给予了它生命,让文字有了温度,有了灵性,同时打开了学生的心灵之门。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专家:早上好!
我是 职业中专从事旅游专业教学的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导游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一、本课教材分析
“导游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是选自陕西旅游出版社董宪民主编的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专用新编教材《旅游法规》第三章第二课的内容,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导游人员的权利与义务,能够利用法律作好旅游服务工作和自身利益不受侵害。本课是在认识了“导游人员考证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最重要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导游业务》,对导游人员的业务有了一定的了解,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有很强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已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求知欲强烈。
三、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本课是培养学生运用旅游法律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预设为:
【知识目标】
1、掌握导游人员权利及其行使该权利的条件。
2、掌握导游人员的义务及法律责任。
3、能够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与义务作好旅游服务工作和保护自己权益不受侵犯。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驾驭法律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自我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正义感,学会尊重他人和自己以及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导游人员的义务及其相应法律责任。
教学难点:导游人员的四大权利及其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
四、教法分析
依据本课实践性强和学生文化基础扎实、自信张扬的特点,在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性教学原则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着重采用了情景模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基于任务的探究式教学法。
情境模拟教学法:让学生模拟旅游实践中发生的真实案例,提出自己的困惑,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案例中的复杂关系,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由模拟准备、模拟表演、教师总结评价三步完成。我是在教学环节第一步“教学导入”中采用
小组讨论法:以模拟案例为导向,在小组中激烈讨论,随时提出具有启发和挑战性的问题,让讨论步步深入,并将发言要点比较总结讲评,以此来突破本节难点。我是在教学环节第三步“分组讨论”中采用
基于任务的探究式教学法:提出导游在带团时比较困惑的法律问题,通过学生探究式的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突出重点。我在教学第五个环节“任务探究”中采用
五、学法分析
1、对照比较前后联系:采用这种方法是根据本节知识点多,前后联系紧密的特点和教法而定的,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重点内容。
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入模拟真实案例,促进小组合作讨论以此来突破难点
六、教学程序分析
我的教学过程共分为八个步骤:
1、课前准备:我在课前查阅相关的参考书,收集大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准备模拟案例的表演。
2、教学引入:2分钟
我请学生模拟表演在旅游实践中发生的真实案例:导游小李在带团时被游客要求讲黄段子拒绝后遭刁难寻求法律保护的经过,引出导游人员权利及其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引入新课。
3、分组讨论:10分钟
我提出引导性问题:(1)小李拒绝游客讲“黄色”笑话,是否属于服务缺陷,为什么?(2)游客为找失物,搜包行为侵犯了小李的什么权利?小李应该怎么做?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小组开始讨论,小组主持人协调对偏离教学内容的话题进行调整,记录人快速记录每个学员的发言内容。发言人把本组讨论的意见归纳综合,准备汇报发言。我巡视观察,掌握完成情况,随时提出具有启发和挑战性的问题,把讨论步步引向深入,来突破难点。
4、汇报检查:10分钟
由各小组的发言人用简练、概括的语言汇报本组讨论结果,我将各组发言要点及时记录在黑板上,进行参照比较,然后总结讲评来完成难点的突破。
导游人员的权利维护途径受理机构
人格尊严受到尊重
人身安全不受侵犯有权拒绝
寻求保护旅行社、旅游行政机门、公安部门、人民法院
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必备四个条件旅行社
对旅游行政部门的行为不服申请复议上一级旅游行政机关
对旅游行政部门的行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
5、任务探究 :10分钟
提出导游在带团时应履行什么义务及其相应的法律责任问题,通过学生制作表格将每条义务和相应的责任对照起来,促进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突出重点。
导游人员的义务法律责任
义 务责令改正罚款没收非法所得暂扣导游证吊销导游证给予公告
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 √
经旅行社委派√1000-3万√ √√
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 √√
遵守职业道德
严格执行接待计划 √1-5万 3-6个月√√
做真实说明和明确警示,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4000-2万
不兜售物品,不索要小费√1000-3万√ √√
不欺骗、胁迫消费√1-5万√ √√
佩戴导游证√500以下
6、辩论升华:8分钟
我和小组长组成评价团与学生代表举行“辩论赛”,共同探讨“导游人员在带团中该不该收小费”的问题,让课堂教学得到升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布置作业:1分钟
(1)通过分析多个小案例巩固本节内容。
(2)布置下节课预习提纲和需要准备的材料。
8、小结:1分钟
本节课通过探究讨论和动手制作,掌握了导游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学会了合理合法进行旅游服务工作以及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
七、板书设计:
1、教学引入时放多媒体(案例课件)
2、任务探究时放多媒体(教学重点内容)
3、教学检查时在黑板记录各组的汇报要点
4、教学总结时放多媒体(课堂小结)
八、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案例、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课堂小结.
工作页:教学案例思考讨论问题、强化练习题、下节课预习安排(教师准备学生填写)
黑板:记录各组汇报要点,比较分析,反思效果。
九、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回顾本节课的课程预设,我做到了以学生的“学”贯穿始终,紧扣课程标准,做到“心中有理念”,优化教学情境,做到“手中有方法”,加强实践训练,做到“眼中有学生”。
教学启示:知识与技能本是同根,有了知识的支撑,技能完全可能是学生心智生长的结晶。
问题思考:探究问题不应泛化、随意、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小组讨论不能成为学生的“避风港”,教师的“课中休息”,教室的“微缩课堂”。
我的说课结束,敬请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9-10
说课稿05-15
实用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通用11-27
信息技术说课稿_说课稿03-20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模板范例04-20
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07-25
小班常识说课稿 动物的尾巴说课稿08-11
《蓝树叶》说课稿蓝色的树叶说课稿05-18
《秋天》说课稿08-24
《春酒》说课稿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