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初中

时间:2024-10-07 17:16: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初中模板汇总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初中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品】说课稿初中模板汇总七篇

说课稿初中 篇1

  今天我说的班会课主题是:航标与航向!

  首先谈谈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

  主题分析:一个人没有目标,就无法成长。尤其学生进入初二,初一时的新鲜感没了,而随着个人所经历的各种人和事及在班级中的影响的确立,很多人就容易走入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对任何事都没有动力的境地。一首打油诗真实的反映了这种现象:刚进学校想发奋,不到一年开始混,一看书本头发昏,是否自己真很笨?这就象长跑已至中途,轮船已到江心,如果跑步没了终点,轮船没了码头,你是否能想象将会怎样?而这终点,码头,对于我们人来说,就是目标。况且,初二的学生有了初一思想政治的基础,对于心理学的问题已有初步感悟,这时再进一步强化目标对个人的影响,很有必要!

  班会设计:通过这节课应该让学生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找到显示自己才华的目标,就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要让学生明白,给自己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生活就是由一连串的目标组成的,只要目标明确,就能挖掘自己的潜力,就能有望得到成功。正基于此,我从认识目标的重要作用,了解科学的目标体系构成,学会正确地选择和设置目标这三个方面设计这堂课,力求有层次的,潜移默化地引发,导向,激励学生,使学生落实近期具体目标,从而去扎扎实实的去完成每一个目标,一点点的去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班会程序:

  1.首先由主持人简单导入,引发学生交流探讨: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有那些事情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而取得成功,在那些事情上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而导致了失败。并要求各组一名同学在班里介绍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感性上对目标的重要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然后小品展示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的著名实验:毛毛虫实验,并配上背景介绍,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目标的重要性,再由主持人介绍卡耐基的关于人生目标的科学调查结果,从科学的层面强调目标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理需要:我要制定目标!并提出:制定目标的关键是自己设置的.目标是否合理。从而给出人生目标金字塔,介绍科学的目标体系。

  3.接着进行第三环节,现场操作,制定目标。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黄,绿 三种颜色的纸制定自己长期,中期,短期目标,并在小组内交流{自愿原则},并对自己的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议,或同学交流评议,再转化出自己的月,周,日目标。

  4.最后教师再次小结目标的重要性,并勉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实践自己的目标,并举行目标落实于行动的签字仪式及目标督导小组成员的选举。并落幕。

  说课结束,不当之处,请指正!

说课稿初中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的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二节《速度》。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速度》这节课的内容,属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二个二级主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基础上,进一步来学如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也为八年级(下)密度的学习、九年级(上)热值的学习等做准备。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本节教材首先展示了飞奔的猎豹和慢慢爬行的蜗牛,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而提出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问题。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和“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该活动为学生设置了真实的物理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并体验探究物理问题的乐趣。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材首先提出了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也首次提出了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规范,同时教材上的有关资料也说明了物理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的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材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以学生熟悉的现象为基础,通过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并用它来解决问题。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学情分析

  认知水平:在教学前,学生对速度的概念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不能把握其本质。有的学生在实验中只重结果,难以从路程和时间的角度概括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学生对复合单位的还属于初学内容,不清楚换算方法。而有些学生本身对长度和时间单位换算不够熟练,在初学阶段容易出错,在测量纸片下落时间时,因纸片下落时间较短,大脑还有一段反应时间,使得下落时间难以测准。根据公式进行计算时,学生受习惯方法的影响,代入时单位遗漏,或错写位置。

  年龄特点:初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很强,情感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较大;思维已经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初二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不久,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较低,还需要经验的支持。因此,在教学中,选用提问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实现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结合学情、课程内容和《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别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物理意义、单位(换算)、计算、会看汽车速度表和路牌;应用速度概念测量速度。

  (2)、过程和方法目标:A、经历“比较运动快慢”和“测纸片下落速度”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方法。B、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对待速度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B、通过学生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心认识,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情感。C、通过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加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D、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建立速度的概念,在活动中学会如何测量速度,练习用公式分析简单的问题。(之所以这样确定教学重点,是因为:本节内容第一次提出了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也首次提出了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规范,第一次出现用物理公式描述物理现象)。

  难点:因为在教学前,学生对速度的概念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不能把握其本质。学生对复合单位的还属于初学内容,不清楚换算方法。而有些学生本身对长度和时间单位换算不够熟练,在初学阶段容易出错,所以,确定“找到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进行单位换算”为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

  教与学是一个相互配合、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针对学情及重点、难点,为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准备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观察、边分析、边讨论、探究,要多思考、多猜想、多推理和理论联系实际,多媒体课件展示,并用物理语言进行小组交流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准备给学生提供以下机会:(1)独立观察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与分析归纳;(2)操作、尝试的机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这一教学理念。

  教学器材:秒表、米尺、形状大小不同的两块纸片(质量相同:可以避免学生认为纸片的质量会决定纸片下落的速度)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播放图片激趣,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猎豹、鹿、赛车等运动的情景,激起学生说出物体运动是有快慢之分的,由“你通过比较什么知道猎豹比鹿运动的快?”引出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所展示的画面为学生营造了探究物理问题的情景,使课的一开始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很快转到探究点。)

  (二)进行新课: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活动一:学习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两位同学一组,取两张16开的纸,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两边可向上叠起一部分,若将他们从同一高度释放,先猜想一下,那张纸片将下落的比较快?然后动手实验,观察、思考,说明小纸片下落的快,采用了怎样的比较方法?教学中采用动画进行点拨,动画中展示两个情景:

  情景1:经过相同的'时间,小汽车比拖拉机运动路程长;

  情景2:经过相同的路程,小汽车比拖拉机用的时间少。

  由此情景的提示,学生会概括出比较运动快慢可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和“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然后要求学生用这两种方法说出是如何比较纸片下落快慢的。

  (估计到学生在找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有困难,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恰当的方法来点拨、化解教学难点,恰到好处的构建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强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

  将问题推广到最为一般的情形:两纸片下落的高度不同,下落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用纸片下落的路程除以纸片下落的时间,比值大的运动的快。这样比较为什么可行呢?可引导学生说出该比值所反映的物理意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进而回归到这种方法的实质是采用“相等时间比路程”。(在分析不同高度的纸片下落,如何比较纸片下落快慢时,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想法。学生的创新思想很宝贵,教师要悉心加以保护,这样才能有助于形成锐意进取的氛围。)

  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提供一组测量值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A、纸片从1.5m高处落下,0.75s落到地面。

  = 2m/s(运动快)

  B、纸片从1.3m高处落下,1.01s落到地面。

  = 1.29m/s(运动慢)

  (通过数值运算,学生能更直观的理解该比值的含义,至此,速度概念的建立以水到渠成。且将物理过程用简单的图形表示,更简洁直观,有利于对学生作图、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到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有关,领悟到为了与他人清晰地进行交流实验结果,需要对物理量进行定量测量和计算。)

  2、速度:

  活动二:学生自学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教材中的速度值(P113——P114,要清楚人造卫星绕地球速度和人步行的大致速度)。

  集中讨论: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公式,速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如何读?常用单位是什么?你认为速度这个复合单位换算的方法是什么?

  讨论中弄清:(1)速度单位的含义。(2)公式的由来。(3)速度单位的读法和写法。(4)复合单位换算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下列单位换算,以突破难点,使学生明确要注意换算的“方向”,明确进率,然后让学生仿照例子书写。学生了解了这种方法后,再稍作练习即可掌握。)

  (在教学前,学生对速度的概念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留有“空白”,采用学生先自主学习,再经过讨论弄明白疑难问题的方式,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并且创设条件让学生自动建构知识,。再者,有关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教会学生会学,教师不可包办代替,要树立“教”为“学”服务的原则,以“导”引“学”,变“教”为“诱”,变“学”为“思”,在教师道的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的认知状态和情绪才能最大限度地被激活。。对于一个物理量的学习,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它: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包括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换算、测量,并养成一种学习心得物理量的习惯。通过阅读“一些速度”,知道现代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培养学生了解科学、热爱科学技术的情感。)

  3、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活动三: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为了使学生能运用速度公式,进一步理解速度的概念,教师指导学生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1)根据测量原理和要求测量工具。

  (2)讨论测量方案和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A、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制片下落的时间要稍长一些,还应选择大纸片;B、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需要重复测量三次以上;C、刻度尺垂直于桌面放置,读数应加上桌子的高度,所测数据要及时记录。

  (3)学生通过实验收集证据。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归纳总结,也可以让学生评估。

  (设计活动三的目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设计表格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实验中的缺点并迅速度地想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的新课程理念。)

  (三)教学例题

  学生自学例题,然后引导学生弄清速度表的读法纪标志牌上数值的含义。

  解决问题:书写格式、带单位运算。通过例题的讨论训练学生解题的规范。

  (四)课堂小结

  教师可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先让学生回忆本节学到的知识;再让学生从思维方法去总结最后教师可以肯定学生的成绩,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体现成功教学的激励机制。

  (五)布置作业

  (1)阅读P115生活·物理·社会

  (2)书面完成P116“WWW”中1、2题

  (3)合作完成P116“WWW”中3题

  第一条作业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加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生产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条作业,目的是为了学生及时地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体会到自然界的奇妙,体验到生活离不开物理。

  第三条作业是为了促进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另外,通过这个作业的完成,为后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提供素材。

  作业批改和辅导指导:

  阅读作业可通过下节课提问或独立作业来加强督促;书面作业中第一题可以正面结果评价反馈,第二题应以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制作型作业,在下节课上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得到自我价值的提升。

  对于“学困者”教师要及时指导,并注意个体内差异评价,有利于减轻“学困者”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力;也可以通过学习小组来互相帮助。

  六、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构建知识体系,突出教学的重点,本节课的板书,由师生共同完成。

说课稿初中 篇3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英语第三册第50课,本课为口语阅读课,整个说课我将分三部分进行讲述,即教材分析、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50课以详实准确的数据围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当代人类最关注的人口问题,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人口教育,不仅在本单元占据主导地位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素材。根据新课标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口语及阅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我校要突出英语优势打造枫叶品牌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设计为一堂口语阅读课。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依据

  为了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数词的表达法。

  2、能力目标:

  a.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材料的准确度

  b.能自如表达本课重点话题人口增长问题。

  c.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展开丰富地想象力流畅地表达其他相关内容。

  3、情感目标:

  通过一些有力地事实、数据和图片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意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人人有责!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我确定本课重点为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水平。我采用英语趣味i教学法,采取图片导入、方法解析和逐步检验的方法使其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

  2、难点:口语水平的提高。我班的学生都来自公立学校,长期以来,传统的外语教学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使许多学生不敢开口、羞于在人前表达因而口语薄弱。我通过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和师生共同讨论、记者采访专家等新颖方式,以及不断鼓励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学生具有无限的潜力,需要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本节课中我尤其侧重训练学生通过合作探索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并注重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寻求知识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我讲解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国家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要由过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结果向注重知识发展及知识的传授过程而转换。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让他们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在预习中就接触了大量的信息,他们必须具有相应的选择能力和重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这恰恰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教学程序

  1、课前对话:

  师生问候之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围绕数字进行自由对话。每天3-5分钟口语练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新课标指出口语是在人与人交流时即兴脱口而出的,会话双方都必须对听到的语言快速做出反应,才能使谈话继续。同时由于口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合作学习

  的成效对口语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这些都要求为学生的口语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良好的训练。

  两人一组是为了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去说,而数字的表达法是本单元的知识要点,我可以提示学生讨论一些世界之最,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亚马逊河的长度、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南极冰川的后度、中国人口的总数、伊拉克战争的时间等等,这些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达到了对数字表达法的巩固。

  给学生展示这样两幅图片:

  一个平衡的杠杆上,一些人在左,我们的地球在右;第二张图上左边新增的人使杠杆不再平衡。之后问学生:看了这两幅图,你会想到什么?又是什么引发了这个问题?学生会表达一些自己的见解,这时不论他们的见解是否正确都要给与鼓励和表扬,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每一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全世界会新增加多少人口?学生会很有探究答案的欲望,这时很自然地让学生打开书去阅读50课的文章STANGDING ROOM ONLY 并找出我给出的这张表格的答案。由于本课是以大量数据为主反映人口问题的,因此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此表,那么全文的重点内容就迎刃而解了。而且我认为采用图片导入法远比直接让学生翻书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3、拓展与巩固

  通过讲解我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如猜词悟意法、略读扫读法、找中心句和关键词等方法,之后要检验一下学生是否掌握此方法,于是我问学生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会引发那些严重问题呢?在学生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后为,我再给学生一篇文章进行快速阅读,这也是本节课的课堂检测,我会当堂进行面批面改。然后对于这篇关于人口急速增长带来的一些后果的文章,我让学生来进行讲解,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合作与发展

  接下来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组关于由于人口太多而导致资源匮乏、污染严重、食品短缺、空间拥挤等的图片,看着这些图片问学生:你们对哪一方面感触最深?你还想到了其他那些方面?想不想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又想不想知道在座老师们的看法?以这种方式充分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将其分成6个小组,先组内讨论发表个人见解然后鼓励他们去采访在场听课的英语老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1)先让学生自行讨论可以避免受教师的想法所局限没有自己的见解。(2)采访老师既可以让学生能够用英语去实际交流,达到学以致用。有可以让学生从英语教师那里获得更多信息和掌握更多的英语表达方式(事实上,有些表达如果让他们完全国独立进行是有些难度的),有由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平时机会不多,因此会让学生感到很新鲜很有趣味性,在与老师交流时也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3)我认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既能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有锻炼了与他人的合作,并在探索中有其个性思维发散的空间。

  5、交流与分享

  让学生推选各组代表组成专家团坐在教室前,选一名同学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专家们”,使其把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与大家交流共享,其小组成员可以作为后援团补充些观点,这样既可以使口语较好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起到拔高作用,又可以让口语较弱的学生也有参与的机会并能向他人学习。最后按事实丰富、语言准确、表述清晰程度评出最权威专家和最积极后援团,通过这种方式可让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6、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当学生慷慨激昂地探讨完这些现状后,我会问他们,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我布置这项作业的依据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写作需有明确的动机和积极的态度,写作的题目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是他们具有写作的愿望这样他们才能了与写作才能重返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为了应付教师而做的作业。

  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预测

  100%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90%的学生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课下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

  一、Introduction(导言)

  英语说课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衡量一位英语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分析及教师本人对上课进程的宏观控制能力的有力手段,能从理论上指导教师贯彻教学大纲,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将教材、大纲、教师、学生、课堂融为有机整体,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有着突出的作用。

  二、说课的基本原则

  1. 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明确说课内容。把握说课与上课的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教材、教案说课、上课之间的层进关系,走出说课即是“说教案”的误区。

  2.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

  3.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体现说课的完整性。

  4. 与教案相结合,体现其可操作性。

  三、说课的基本程序

  1. 说教材:科学分析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说学生:谈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明确说课内容的难易程度。

  3. 说教法:谈谈本节课要实施的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具的使用。

  4. 说学法:谈谈学习方法的运用以及将要实现的目标。

  5. 说教学程序:说为什么要设计该程序?目的、意图何在?结果如何?

  6. 说板书设计:谈谈板书设计的根据和理由,力求体现说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和艺术性。

  四、注重说课信息和反馈与总结

  说课的对象可以是专家、同行甚至是学生。向说课对象征询意见、获取信息,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

说课稿初中 篇4

  一、说教材:

  《石榴》这篇文章是在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均属于状物类散文。其单元说明要求,阅读这类文章,要把握作者笔下的事物的特征,并由此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同时要学习作者观察,描摹事物的方法和优美生动的语言。根据这一要求及状物类散文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由于这单元的文章是学生进入初中首次接触到状物类散文,《石榴》这篇课文又放本单元的第一课,所以,对本课文的学习方法的把握,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单元后三篇文章《海燕》《白鹅》《鹤群翔空》的学习及今后对状物类散文的学习。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的及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①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②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特色。

  2、难点:①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②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二、说教法: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已不再是起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作用,而是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导,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

  根据状物散文的特点及《石榴》这篇课文自身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引导法。通过课件、实物摆设等手段,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在上课之前,我要准备的东西有如下这些:

  1、多媒体课件,内容以有关石榴的图像为主;

  2、在教室前边摆上几盆石榴;

  3、班级出一期以石榴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板报。

  三、说学法:

  新课改倡导学生的学习应是自主、合作、探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课堂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默读或小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选择独立思考或与人讨论,解决问题。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由他们质疑,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同学或教师共同探讨。总之,在学习方法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培养自学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及教学重难点,这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几个程序:①引入②预习检查③作者简介④课文学习⑤学生质疑⑥小结⑦布置作业

  1、引入:(3分钟)

  因为课前已对课文进行预习,班级出了一期有关石榴的板报,教室内又摆了几盆石榴,所以学生对石榴已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所以,引入就由一位学生谈谈自己对石榴的印象。

  2、预习检查:(4分钟)

  课文有无预习,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所以在课文学习之前,我常安排预习检查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开明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课课通练习册中的“自测关”来检查。

  3、作者简介:(3分钟)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要对部分名作家要有所了解。郭沫若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这篇文章,又是我们首次学到的郭沫若先生的文章,所以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他的相关情况。对作者的介绍,不是由教师完成,而是由学生来完成。相信已有部分学生在上课前已找到了这方面的材料。

  4、课文学习:(27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7分钟)

  对文章结构层次的理清,可能有点难度,这有必要向学生作提示,通过幻灯片提出:在横线上填入一个动词

  石榴 → 石榴 → 石榴。

  (2)分析、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结合文后练习题进行)。(10分钟)

  先找出课文中描写石榴的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语句,然后说说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在这里,有必要点出描写、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

  在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后,幻灯片放出相关的图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以上内容分析完之后,就引导学生探讨整篇文章作者所要寄寓的思想感情。这有必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介绍,同样也由学生来介绍。

  最后简要归纳托物言志这种写法。

  (3)品味语言特色。(10分钟)

  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所认为写得比较优美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

  对于优美句子,学生可能会找那些拟人句,所以,在学生交流中,有必要引到文后练习题三。

  5、学生质疑。(6分钟)

  由学生提出自己还存在的疑问,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共同解疑。这边值得一提的是,肯定会有学生提到文后练习题二,即为什么作者说石榴花是“的心脏”。这样一来,也就可以把课文的另一个难点解决了。

  6、小结:(2分钟含布置作业)

  综述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引申到课文所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说是主题。

  7、作业:

  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花草树木,写一两段话加以描写,并抒发自己的感情。

说课稿初中 篇5

  说教材:

  《信客》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信客》出自声名显著的学者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讲述的是民国时一位老信客因失信于人,自感“名誉糟蹋了”,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轻人,年轻人最终不好回绝,当了第二代信客。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受到人们的敬重的故事。

  说教学目标:

  因为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学生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并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感知课文内容,概括人物性格、领悟秋雨散文的质朴而典雅,提高语言鉴赏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景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信客的风雨生涯中,感悟人生。

  说教学重难点:

  余秋雨的散文,把感性的生命体验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内涵丰富,打动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又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因此我把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内涵,体味学者厚重的语言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关爱和敬重社会上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教学难点:揣摩质朴、典雅而又警辟的语言。

  说教法学法:

  为了调动每位同学的学习热情,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我制定了如下的“教法学法”。教法:情境创设法、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学法:通读感知文意、品读赏析语言、精读探究拓展。

  教学过程:

  包括“解题导入”“探究感悟”\“品读赏析”“拓展延伸\“总结感言五个环节。下面,我具体讲一讲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俗话说:“科技改变生活,知识改变世界。”当今电信业的迅猛发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而在20世纪初的浙江余姚乡间,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很长时期内,信客沉重的脚步成为乡村和城市联系的纽带。“他们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秋雨的“信客故事”,去解读信客的平凡人生。(此导语的设计,使学生从感性上对信客生涯有一个整体印象。)

  二、探究感悟:

  此环节是通过三个逐层推进的小组活动,来完成对整篇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我利用早读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解决了生字、词,熟读了课文,初步感知文意,为活动的进行提供了需要的准备。)

  活动一:“焦点访谈”要为信客做一期特别节目,题目暂定为“平凡人生”。请同学们客串编导,速读课文,小组交流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两位信客的人生历程。附:老信客的一生:有信→失信→后悔弥补。

  信客的一生:从业缘起→信客生涯→转行之后(此活动使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感知文意,并把握了全文的脉络。)

  活动二:“创意大比拼”——人生“焦点访谈”栏目组对“平凡人生”这个题目不太满意,请同学们伸出援助之手,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出最佳创意。要求: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

  (师提供事例,抛砖引玉)苦涩人生;工作劳苦:终年跋涉;生活贫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此活动使学生立足文本,抓住典型事例,对人物形象进行多角度把握,并为揭示信客品质做好需要的铺垫。)

  活动三:“小人物-----大精神”由两个问题引出:1.如果时光倒转,你会做信客吗?2.你认为信客应具备哪些品质?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作结,归纳“信客品质”: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善良厚道(此活动使学生不仅感悟到信客精神品质,而且也能审视自己,达到德育的目的。)

  (此环节三个活动,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轻松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交流,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品读赏析:品味语言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我选了臧克家的《老马》做比较阅读。(播放配乐朗诵《老马》)比较:两篇文章在主题上同为赞美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美德,但语言风格不尽相同。除了《老马》语言的朴实,《信客》的语言又多了些什么?我重点指导学生从本文中画出佳句、诵读佳句、点评佳句,并作需要的点拨:不同的题材、不同的作者个性气质、不同的语言习惯决定着不同的语言风格,我们可以从表达(记叙、描写、议论等)和修辞等多方面赏析语言,看看课文是如何通过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精神和性格的,又是如何通过精彩的句子提升文意的。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秋雨散文“质朴而典雅”“警辟而畅达”的语言风格。(比较阅读可让学生了感受到不同的语言风格,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二)“学以致用”,接下来我趁热打铁,请同学模仿本文语言,为两信客写“墓志铭”。全班展示交流后,师出示“墓志铭”示例。写“墓志铭”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

  为了引导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我还提供了余秋雨的相关资料及作品,编排作品名,连接如下:“《行者无疆》,从书房《出走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特别是《文化苦旅》,推荐学生阅读,扩展视野,并巩固本课所学。

  五、总结感言:

  苍凉孤寂原是生命的一种底色,信客的人生充满了坎坷磨难,但历史的沧桑演绎着一个不变的真理:好人终有好报!祝天下所有任劳任怨、宽厚善良、默默奉献的人们一生平安!

  本课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过程,教师仅作点拨引导,而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讨论探究为主,旨在实践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阅读欣赏水平!

说课稿初中 篇6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如何讲礼貌》是北师大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第2站内容。学会如何讲礼貌是文明交往前提,是做一个文明人基本要求。如今中学生在文明礼貌上存在很大欠缺,本课学习会对学生文明礼貌素质形成具有正确引导作用,这将为学生今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这一课在全书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如何讲礼貌》上一站内容主要向学生说明了礼貌是什么?为什么要讲礼貌?这一站内容则从不同角度说明如何才能做到讲礼貌,承接了上一站内容。同时,讲礼貌也是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前提与基础。因此,本站内容在教材编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如何从态度、语言、行为、仪表方面做到讲礼貌。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讲礼貌中对态度、语言、行为、仪表方面要求,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并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礼貌在人际交往中重要性,从而自觉树立文明礼貌意识,养成文明礼貌行为习惯。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课内容学习及学校、家庭教育,学生对礼貌知识有一定认识基础;随着年龄和知识增长,七年级学生也具有了一定分析辨别能力;另外,七年级同学正处在身心发展过渡时期,思想行为方面具有极大可塑性。为此,根据七年级同学还具有乐于表现、擅长直观形象思维特点,我将采用合适教学方法让同学较好地掌握本节课内容。

  而七年级同学又存在不定性,所谓不定性包括两方面:

  ①七年级同学还未深刻意识到学习重要性,导致上课时定力不足,容易开小差、走神;

  ②当今社会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现象,加上家长对礼貌教育忽视,致使一些同学受到不良环境影响,很难自觉养成文明礼貌好习惯。[page]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结合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同学知道如何在语言、行为方面做到讲礼貌。

  确立依据:语言和行为是同学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易受影响,也是能最快从课堂教学上得到实效方面。

  教学难点:针对同学在生活中很难自觉养成文明礼貌习惯情况,我本节课教学难点就确定为:如何让同学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文明礼貌好习惯。

  在教学中,我将对同学身边不礼貌案例进行分析,加强教学针对性;开展课堂活动,进行情境表演,让学生获得切身体会;并通过课后作业,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自觉养成文明礼貌习惯。以此争取突破重、难点。

  五、教学方法

  1.教法:基于本节课内容具有很强实践性,为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讲解为辅”教学原则,结合学情,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法:①案例分析法 ②情境教学法 ③直观教学法。

  2.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内容,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方面有以下方法:①自主探究法 ②总结反思法。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3-4分钟)

  课堂讨论——《“变质”牛奶》

  一名客户来到餐饮店,要了一杯热牛奶、一杯柠檬汁。他在热牛奶中加进柠檬汁,发现牛奶结了块。他大发雷霆,责问服务员:“怎么是变质牛奶?”服务员很有礼貌地将“变质”牛奶端走,微笑着送上一杯新奶。她对客人说:“热奶加柠檬会起反应,您最好分开喝。”客人听了,面露愧色,连声道歉。

  提问:①这位客人为什么会面露愧色,连声道歉呢?

  ②你喜欢这位服务员吗?为什么?

  ③这位服务员从哪几个方面做到了讲礼貌?

  设计意图:运用有趣故事导入,在课堂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也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礼貌魅力;通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得出结论:要从态度、语言、行为方面做到讲礼貌;锻炼了学生分析能力,也为后面知识点具体展开做了铺垫。

  (二)讲授新课(约35分钟)

  ☆态度应诚恳(板书)

  案例分析——《志强与志辉故事》

  志辉因为别人误解而郁郁寡欢,为了排解心中烦恼,他向好朋友志强诉说自己苦闷,希望能得到志强帮助,可是志强却态度冷漠,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帮助志辉解决问题,还不如对他敷衍了事。志辉见他如此态度,只好黯然离去。以后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对志强无话不说了。志强也觉得很委屈。

  提问:①志强与志辉两人渐渐疏远,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②如果你是志辉,你能接受志强态度吗?志强应该是什么态度?

  设计意图:这个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兴趣;通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找到问题根源,从而明白态度诚恳重要性,达到对这个知识点理解和掌握。

  ☆语言应文明(板书)(重点)

  1.漫画欣赏——《买书》

  提问:①为什么李明先到书店买不到书,而后到那位同学先买到了书呢?

  ②李明和后面那位同学用称呼有什么不一样?听人感受有什么不同?

  2.小品表演——公交车上芳芳同学踩到另一位乘客脚??

  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两种情况出现?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漫画很形象、直观,符合七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学生很容易理解;漫画中故事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设计问题可以让学生马上意识到语言文明重要性。再用小品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更加生活化,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及我点拨,达到对知识点巩固与强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行为应得体(板书)(重点)

  1.视频观看——你有过这样行为吗?

  提问:①平时生活中,你是否看到过或自己也有过类似行为?

  ②这些行为对吗?它们会造成什么样影响?

  ③我们应该怎样改正?[page]

  2.情境演示——遇到以下情况怎么办?

  ①遇见同学时,应该?? ②回答老师问题时,应该??

  ③进入别人房间时,应该?? ④家中来了客人时,应该??

  ⑤同学走上颁奖台领取奖品时,应该??

  ⑥上课迟到了,进教室前,应该??

  ⑦在图书馆看书时,应该??

  ⑧立正时,应该?? ⑨坐时,应该??

  ⑩行走时,应该??

  设计意图:这两个活动设计意图在于通过视频可以让学生很直接地看到不得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从而意识到行为得体重要性;情境演示中通过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将意识转化为行动,从而规范自己行为。也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仪表应大方(板书)

  1.案例分析——《有个性》

  初一学生小强自认为有个性,长时间不理发,不洗澡,牛仔裤穿三个月不洗,甚至连每天刷牙洗脸都嫌麻烦,他认为这才是男子汉象征。可是正当他洋洋得意于自己与众不同时,却发现周围朋友开始远离他,班里没人愿意和他同桌。

  提问:①故事中小强是真有个性吗?

  ②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

  2.大家来找茬——错在哪?

  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仪表规范和不规范图片,让学生对比找出错误,再由学生对自己及班上其他同学仪表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这两个步骤通过一个简单案例分析锻炼学生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也能从中能得出仪表要大方知识结论;第二个步骤则是对这个知识运用,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找出图片中错误,并引起反思看看自身仪表是否符合规范,不符合要怎么改正,从而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课堂小结:(2-3分钟)

  以学生为主角,让他们说说自己在这堂课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最后,以一首歌曲《我们从小讲礼貌》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同时在总结感悟中使知识在学生心中得到升华。

  (四)作业布置:(1-2分)

  ①请自己爸爸妈妈指出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不文明、不礼貌地方,把它们记下来,并思考自己将怎样改正?

  ②观察生活,分别举出两个你所看到讲礼貌例子和不讲礼貌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课后作业,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对别人观察,在生活中学习,从而自觉养成文明礼貌习惯。也有利于突破本课难点。

说课稿初中 篇7

  一、说教材

  《狼》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本文是一篇文言文,短小精悍。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和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说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

  能力目标

  1、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学习本文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屠户内心世界变化的过程;

  2、认识狼贪婪凶残和阴险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作斗争。

  (2)说教学重难点

  1、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领会文章主旨;

  2、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阐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突破方法:为解决重、难点,通过换位、分角色等多种朗读方式和小组辩论,感受故事情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精神,在理解中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说学情

  初中生的注意力较难长时间集中,对文言文艰涩难懂有些畏惧,但这篇课文是一篇短小精悍、扣人心弦的小故事,字词较易理解,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抓住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加上这之前对文言字句的积累,在诵读中较易梳理词句和翻译课文。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设想: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激趣法、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加以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自主疏通课文时,让学生提出学习中的难词、难句,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组组交流,加以点拔,从中悟出规律方法。

  第二方面,针对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方面的疑难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以达到进一步把握主题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共两个课时,在这以第二课时为主。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按照以下6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激趣导入

  我设计的导语是:从前,有一个人,他在教书之余,在路边摆了一个茶摊,无偿为路人提供茶水,但他有一个特殊的条件:他要喝他茶水的人就为他讲一个故事。这个人就用这种方式收集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他把故事加以想象,再创作,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不朽的文化遗产,他就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则有趣的小故事《狼》。

  环节二:走进课本,了解作者

  检查学生对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知识点的预习情况。

  环节三:诵读课文,梳理字词

  通过多种的诵读方式,在读中梳理文中的疑难字句,掌握故事情节。

  环节四:研读赏析,妙点揣摩

  我在此环节设计了四个问题,突破重难点:

  问题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的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

  这一问题的设计,使学生们认识狼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为下一问题分析屠户心理做铺垫。

  问题2:文章中如何来刻画屠户这一形象的?(从人物描写方法上,并以课文例句来分析

  这一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们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妙处,让学生们在思考的过程中理解屠户由俱狼、御狼到杀狼一系列心理变化的过程和善于斗争的精神。

  问题3: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的设置,是在问题1、2理解的基础上的升华,通过合作、讨论揭示文章主题:狼虽贪婪凶狠、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勇敢精神的人的面前,终究难逃死亡的命运。同时学习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问题4:“只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则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这一问题的设置,使同学们更深刻的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能存在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会保护自己的人,同时还要善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

  这四个问题的设置层层相扣,一脉相承,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难点。

  环节五:探究合作,互动质疑

  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两个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展示探究结果。

  环节六:说板书

  板书设计力图全面、简洁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清晰、直观的掌握课文的主要脉络,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又突出文章的两种描写方法。

  狼

  蒲松龄

  贪婪凶恶 心理描写

  狼 屠户

  狡诈阴险 动作描写

  以上,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四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初中】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说课稿02-03

初中地理说课稿05-15

初中物理说课稿09-26

初中物理的说课稿06-30

初中说课稿数学03-04

初中政治说课稿07-23

初中地理说课稿08-26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05-31

初中体育说课稿10-01

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