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说课稿汇总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大纲》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2、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作用:《桃花源记》是试用修订本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散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3、教学的重点、难点:由于初一年级学生知识积累的有限,形象思维能力仍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学生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桃花源记》的教学重点、难点可以这样确定: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4、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熟读成诵,理解文章的内容。
能力目标: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二、教学设想
1、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般的社会,和平恬静,怡然自乐。它是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因此,我把本节课设计为赏析课,以“美”为突破口,开展教学,突出重点。
2、为突破难点,我设计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启发学生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弄清“桃源”是“世外”的,而不是现实的。
3、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CAI)课件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才能。
4、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法指导
教法的根本是学法,只有把“学法”教给学生,才能达到不教,正所谓“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1、诵读法:朗读是学生习得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桃花源记》是一篇美文,只有让学生熟读成诵,才可能习得语感,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优美意境。
2、想象法: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虚构故事,教学时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领会作者的意图,评价桃花源社会。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主动参与学习,摄取知识,培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以朗读为纽带,以桃源‘美’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其教学基本流程如下:教师导:诵读感知 —— 分步品读 —— 积累迁移 。学生学:感受“美”—— 欣赏“美 —— 创造“美”。
具体操作如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约2分钟) 好奇心是想象的起点。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口述桃花源的故事,创设情感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约10分钟)从认识的心理过程来说,这一环节是学生的感性认识阶段,它是学生进行想象的基础。设计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扫清字词的障碍,习得语感,积累感性材料。其具体步骤是:① 学生听配乐朗诵,以此为示范向导,让学生进入情境; ② 学生自由读,读法自定,或朗读,或默读,甚至可以吟唱。这是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个性,引导他们乐于去读。此时,教师用幻灯片把一些易读错的字(如阡陌、语云、郡下、诣、骥、邑人)投影出来,供学生参考。③ 小组内互评,看谁读得最清楚、流利。通过讨论比较优劣找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读”后让学生写出一句话,把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受表达出来,并与本组的同学交流,看谁写得最简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三、分步品读,理解、欣赏文章精妙的意境之美(约法20分钟)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我将充分利用中学生好想象特点,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认真揣摩课文中所表达的形象,通过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环节分两步进行:
(一)带领学生欣赏桃源的自然美。这一环节的设计以“桃源美景”为核心,让学生入情入境,展开丰富的想象;绘声绘色,进行创造性的描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让学生个别朗读课文第一、二段,启发其他学生思考:渔人在河两岸以及从山口进入桃花源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并要求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接着,我在屏幕上投影出桃源风景的图片,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然后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点用下列句式进行描绘。句式:这里的……美,你看(听)……。教师注意对描述中词句理解不正确的地方,予以指正,鼓励有创造性的描述。我也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学生:听了大家的描绘,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图,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通过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体会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画卷——社会美。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理解桃源的社会美,才能真正理解本文的主旨。因此我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理解“世外桃源”的内在美—社会美,深化学生的美感,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具体的做法是:先启发学生思考:“桃花源除了景美,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美?”学生回答之后,在屏幕上投影幻灯片,让学生以渔人或村人的身份讲述这里生活的美。目的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去发现“美”,创造“美”,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生讲述之后,进一步追问:这里的首领是谁?衙门在哪里?这地方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让桃源中人乐不思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这里没有战乱,没有阶级,没有纷争,没有忧伤,处处恬静,人们过着怡然自乐的生活,是一幅幸福、快乐的美妙生活画卷。此时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把全文再诵读一遍,使学生加深对桃源“美境”的体验。在学生还陶醉在环境幽美、其乐融融的桃源胜景时,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四、整合评读——理解评价作者的理想
这是教学的难点,主要通过启发思考和学生自己的讨论来突破,同时使用多媒体幻灯片辅助教学,提供背景资料。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涵,通过想象诱导学生的发散思维,从中得出有规律的认识,即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具体的做法是: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第四、五段,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我提供的背景,联系历史知识思考,并分组讨论:这么美的地方它存在吗?你有什么根据?如果不存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虚构呢?此时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思路、表达等方面点拨。并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理想的启迪和熏陶,启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陶渊明的理想社会能实现吗?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五、归纳总结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文章的认识已从开始的感知形象过渡到理性的认识。此时由学生自我总结已是水到渠成,因此我通过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谈学习这一课的感受,也可以谈学习方法等等。在学生正感受到“收获”的满足感时,我让学生在以下的三件事中作出选择,把“收获”变为创造。这三件事是:① 选一段你最喜欢的文段有感情地读给全班或本组的同学听 ② 用你的笔画出你心目中的桃花源。画好之后,如果学生愿意,就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给全班同学看。③ 制作知识积累卡:可以摘抄文中优美词句,也可以把本节课的心得体会、学习的方法写出来。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把心中想象的“世外桃源”或者用心读出,或者用绘出,或者用笔写出,使课文蕴涵的美育价值在学生的读、写、画中充分显现出来,实现“美”的再创造,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六、课后延伸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从认知心理来说,这是学习的必然,也是能力的延伸。因此我将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把学生对桃源美的感受延伸至课外,开阔视野,了解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闪光的艺术魅力。具体说就是要求学生课后选读以下诗作:《桃花源诗》(陶渊明)《桃源行》(王维)《桃源图》(韩愈)《桃花溪》(张旭)《桃源行》(王安石)。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桃 自然美 :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人间
花
源 社会美 : 和平恬静 怡然自乐 乐园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文中的对话很多,也很适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因此,我们组选择这课为本次教研活动的教学内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欣赏描写目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说教学方法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将学生分为6个学习小组,让他们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受到熏陶使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三、说教学步骤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为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几步来设计:
(一)谈话中设疑
课始,教师揭题后让学生围绕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脉络,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论,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后交流读书收获,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3、从哪此地方可看出他爱积累?哪些地方写他爱幻想?
4、生再读课文,找出相关内容并读出来,这样不仅检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也检查读书情况,一举两得。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1)质疑
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所以提出问题的水平高低也不一样,有的问题是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开动脑筋提出来的具有很高的研讨价值,往往理解整篇课文的最佳切入点,教师要善于把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引导他们自读、自悟、自得。
(2)根据学生质疑情况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小组选择学习目标并说说打算怎样完成这一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展示
在这一个大环节设计中,我们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让各个学习小组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再朗读,再领悟,然后相互交流,充分发表意见和汇报展示,这样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个性得到了尊重,提高了个体学习的`能力,既培养了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以发挥了群体的集体功能,达到了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的目的。
(四)总结作业
课后收集描写山水星月等诗句,比比谁积累的多,这一作业设计不仅是课外的延伸,也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主动积累的习惯。
四、说板书设计(略)
各位评委,以上是我们这一节课的教学设想,主观上我们力求体现“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以主动发展”这一精神,客观上由于我们理论和实践的水平有限,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有许多地方不尽如人意,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同分母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为本节课设计了一下三个教学层次: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在教学中我会通过旧知引入新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打基础。
2、合作探究,自主建构:课堂中安排学生同桌或前后进行交流和操作,在合作中认知,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团队合作的品质。
3、巩固内化,拓展创新:让学生通过填空、改错、竞赛等一系列练习,进一步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三、说教法过程
下面我重点阐述一下我的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层次: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首先我给出一组题目,让同学们回顾同分母的加减法及其运算规则,并让学生说出处理算理,为后面传授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起了很好的引导。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第一层次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特别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强化“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二层次: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1、用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类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情境中的数据,提出问题:(1)废金属和纸张垃圾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2)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
引导并指名学生列式: 1/4+3/10 3/10-3/20 (板书算式)
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呢?揭示并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①异分母分数加法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
②你觉得自己可以算出来吗?可以就试试,还要为你这样算找到道理。
2、学生交流汇报。学生边说课件演示。
3、归纳小结: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再进行计算。
4、练一练:(口答形式)进一步强化训练通分的过程。提出计算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5、引导学生用刚才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3/10-3/20。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算。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
6、总结计算方法
【第二层次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前面的教学铺垫,较容易想到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让学生从中自己找出计算的算理,体验成功获取知识的乐趣。借助媒体演示,让学生看到“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的事实,有利于学生清晰地理解算理,牢固地掌握算理。】
第三层次: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与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完成教科书112页做一做。
【第三层次设计意图:编排层次分明的练习,由浅入深,螺旋上升,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既落实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培养了学生数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增长智慧。】
四、说教学反思
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后,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
在“知识回顾”环节,让学生明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在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让学生从自然状态,进入到有序、有规律、有数学思维的状态。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学习任务,让课堂高效。
说课稿 篇4
《小兔运南瓜》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一册中的口语交际内容。这一话题的训练重点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训练把话说清楚,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围绕这一重点,本节课我主要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本节课一开始,我便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动物头饰营造氛围,并用小动物的语气进行交流,学生一下便进入了情境。这样,在后面的环节中,学生不仅敢于说,想说,而且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际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主交际的.意识和习惯,也调动了语言的积累。同时,我在这节课中也注意了角色的定位。课标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学生的交流活动中,我不是领导者,也不是旁观者,而是始终以森林中“小鹿姐姐”的身份参与学生对话。不仅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宽松、平等、活泼的氛围,也使他们加深了对角色的情感体验,受到友善、互帮互助的教育。
2、鼓励想象,学会交流
这节课,我适当地运用了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地让他们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增加交流的信心。在交流活动中,重视学生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让他们对听到的内容进行点评、评议,培养倾听能力,提高倾听水平。学生对所听内容能作出积极的反应,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通过协调合作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的教学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里说话,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
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过程分析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三课时“解方程(一)”,是在学生学习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今后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植树问题等内容时都要直接运用。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2)
过程与方法:
体验迁移、分析、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方程与生活中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解方程的方法及检验,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确立解方程的`一般思路。
二、说教法
1.演示操作法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同桌合作、交流,自主探寻发现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这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
三、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比较、交流、分析等过程,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2、自主学习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去思考、动口去表达。通过交流、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基础训练,激趣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探究了哪些规律?
巩固方程及等式的性质,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准目标,指导自学。
1、 那我们学习解方程就要充分利用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解方程(一)
2 、学生自学教材67~68页例1、例2、例3内容,让学生初步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原理,学完后记录疑问。
(三)合作学习,引导发现。
1 、出示课件例1,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怎样列方程?
x+3=9
2、如何解这个方程呢?课件出示利用等式的性质分析的图示。
学生观察图画,同桌交流自己的观察结论,并通过讨论明确解方程的方法。
x+3=9
解:x+3-3=9-3
x=6
3、点名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老师归纳:解方程实质就是把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要注意解方程步骤的规范书写。
4、认识、区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并学会验算方程的解。
5、学生独立完成例2、例3的内容,并相互检验对方的结果。
老师再次强调要注意解方程和验证步骤的规范书写。
(四)变式训练,反馈调节。
课本67~68“做一做”。
强化重点,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分层测试,效果回授。
随堂练习册36页《解方程(一)》第一、二、四、五大题
(六)课堂小结
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七)布置作业
1、课本练习十五第1题。
2、课本练习十五第4题。
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的是浙江版小学思品第五册以“爱公物”主题的内容——《爱护公用设施》。课文按照哪些是公用设施,为什么要爱护公用设施,怎样爱护公用设施这样三个要点来设计教学内容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人都要爱护公用设施。
下面,我简单地谈谈学情:三年级孩子年龄较小,他们虽有爱护公物的好习惯,对他们进行以此为主题的教育,无疑对他们思想品德的提高是有帮助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个体的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来实现。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爱护公物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公德。
2、能力目标:能自学爱护公用设施,培养爱护公共财物的好品德。
3、知识目标:知道在我们学校和居住地区有哪些公用设施及公用设施与国家建设、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明白公用设施及公用设施与国家建设、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并能自学维护。
教学难点:不损坏公用设施,并能自觉地去爱护公用设施。
思想品德学科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一门综合课程。新课标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应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注意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观去观摩、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因此,本课的教学以“生活化、活动化”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我上课前,让学生仔细观察学校及居住地区的公共设施,并了解它们的作用。下面我重重谈谈预设的几个教学流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首先,我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喜欢公园的美景吗?教师随即出示几幅公园美景的课件。我顺势出示下面一图画,小红跟妈妈一起到公园游玩,妈妈带小红荡秋千、过山车等,小红玩得很开心。为了表示对妈妈的感谢,她随即摘了朵花送给妈妈。看了后,你有什么感想?
这时,我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分析、判断、让他们充分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以便为教师及进调整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做好铺垫。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必须要有道德情感的参与,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迫,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在导入部分,我先用课件出示公园景色,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同时让他们通过看看、说说把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学好本课的主题打好基础。)
活动二:看图片,说说作用。
1、说说自己身边的公用设施,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周围有哪些公共设施吗?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教师随机出示课前拍下的周围公用设施的图片(如邮箱,果壳箱,公用电话,健身器材,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等。)
2、补充说明公园设施
刚才同学们明白了身边的这些公用设施跟我们生活密切联系。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让同学们看看,你能说说图上出示的还有哪些公用设施吗?它有哪些作用?(教师依次出示公园、图书馆、影剧院、堤坝、铁路等。)
3、从反面说说公用设施的作用。
是呀,公用设施是公共财物,可是老师经常从电视上看到有些人偷通讯光缆、挖窨(yìn)井盖等破坏公用设施的行为。你能说说这些公用设施被损坏的后果吗?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出示图片):有人放风筝了线路,造成停电,使得工厂停工,街道晚上一片黑暗,老人摔了路,学生不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做作业。另一幅图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因为没了窨(yìn)井盖了,摔到窨井里,当场死亡,窨井成了城市的杀手。许多老人、小孩就是因为它而离开人世。还有一幅图:因为交通标志遭到损坏,两辆货车相撞,造成人员伤亡。
公用设施的损坏,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还给国家财产遭到破坏,甚至给危及人民生命安全。
(教材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和范例,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本活动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把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并借助多媒体,使教学内容由静态转向动态的、具体可感的、形象的画面。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获得道德认识:公用设施对人民生活国家建设的作用很大,我们应爱护它,从而为自己的道德行为打下基础。此时,本课的知识和情感目标得到了落实)
活动三:结合实际,说说怎样爱护公用设施
学生获得一定的道德认识后,为了让他们把这种认识转化为行为准则,我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首先,我出示本地居民区健身器材遭破坏,公路两边的公园里的草坪被踏的镜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当学生颇有感触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到人人都应爱护公用设施时,我趁热打铁,“那么,我们应怎样保护公用设施呢?
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这样参与面广,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此时,我积极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中,通过反馈,教师适时点拨,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爱护公用设施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公德,是少先队员应尽的责任。
然后,我让他们回到小红在公园摘花给妈妈的案例,说说你现在的想法,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爱护公用设施要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
最后,教师出示《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0条,第25条的有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人人都应自觉爱护公用设施。否则将违反法律。
(新课程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本活动我采用生活的案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思维、体验、巩固他们已形成的道德认识,并把这一认识转化为内在的准则。使本课的重难点得以突破。能力目标得以完成。
活动四:课后延伸
课后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自觉爱护公用设施,做一个好少年”的中队活动。(如擦洗街上的信箱,给有关部门反映公用设施存在的问题,给市民写一封倡议书等。
新课标认为:教学的空间不应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情境,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现社会生活,并通过这一活动,把课内外结合起来,进一步使他们在宣传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巩固、内化爱护公用设施这一道德行为。
板书设计:
爱护公用设施
应从身边做起
爱护一草一木
保护每一项公用设施
说课稿 篇7
教学目标:
1、经历根据色彩、形状、用途等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个标准进行简单的分类;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即掌握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找到合适的分类标准;
教具准备:
各种颜色的`立体快、铅笔等。
教学过程:
师: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是懂礼貌、爱整洁的孩子。而且老师还知道你们今天每个人都会表现的非常乖。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分类需求
那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出示第一幅图)。仔细观察后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1:书架上的书很乱;
生2:玩具到处都是;
生3:笔、桌上、地上都有…
师:很乱。那孩子们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很乱呢?请生自由回答。
师:孩子们说的都对。小猴自己也说了,好乱呀!播放课件。
师:Ppt出示第二幅图
师:孩子们,下面我们看看小猴整理后的房间,你感觉怎么样?生自由答。(整齐)很舒服(或很整齐)。
那孩子们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很舒服呢?
师:回答的真不错。所以呀,我们平时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共同学习。
之前老师已经请小朋友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预习了关于分一分的内容。
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听清要求:(2、3个同学)你是怎样整理自己的书包的?(出示课件)(善于捕捉学生回答问题的信息,灵活处理)
生自由汇报:语文放在一起,数学放在一起,文具放在一起等。
师引导总结:把书放在一起,作业本放放在一起,学具放在一起等。
师:看来呀孩子们真能干,学会了整理自己的书包。真了不起!
三、练习
1、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把桌子上的小棒自己独立的试着分一分;
老师看哪些同学能干,分好用坐姿告诉老师。(老师巡视,捕捉信息,灵活处理)
2、请同学们把小棒快速地放到桌子的左边然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那下面我们来展示展示你们的本领。老师相信你们行。
3、练习(出示课件)
(1)把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涂色。
师:请同桌之间小声地相互讨论,然后再回答问题。(生自由答。)
(2)整理玩具,分类摆放。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4-14
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11-02
小班常识说课稿 动物的尾巴说课稿11-03
高教版乐理说课稿 跳动的节奏说课稿11-03
《鲸》说课稿06-24
蜡烛说课稿06-25
《石榴》说课稿06-25
《冰花》说课稿06-26
铁的说课稿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