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七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教学内容:8、9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8、9的加减法。
2.初步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8、9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棒、方块、多媒体课件、展板。
教学过程: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同学们,我们一起到水帘洞看看,调皮的小猴子又在干什么呢?你来说。
说得真好,小猴子们在做游戏呢。你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
你来说。
他看到了岩石上左边有5只小猴,右边有3只小猴。
你来说。
这位同学还看到了小花,有5朵红花、4朵黄花。
同学们观察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把你的问题说给同桌听一听。
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来,谁有不一样的问题?你来说。
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1)一共有几只小猴子?(2)还剩几只小猴子?(3)一共有几朵花?
二、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1.求一共有几只小猴子该怎样列式?
你来说。你认为应该是5+3,你能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说得真好,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就是要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
该怎么计算呢?自己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再和同桌说一说。
谁来说说你的算法?
你说。真好,用摆小棒的方法。左边摆5根小棒,右边摆3
根小棒,合起来是8根小棒。得出5+3=8。
你来说。哦,你是用摆方块的方法解决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这位同学是用数手指的方法解决的。先伸5根手指,再伸3根手指,合起来是8根手指。得出5+3=8。
你还有不同的方法,你来说。真棒,你会用数的分与合来算,5和3合成8,5+3=8。
同学们都很了不起。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2.还剩几只小猴子?怎样列式?
同学们都认为这样列式8-3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用减法算吗?
说得真好。从一个数里面去掉几,要用减法。
你能独立想出怎样解决这道算式吗?试一试,用你的方法算一算。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你来说,谁又不一样的,你来说,你再来。
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可以摆小棒、摆方块、数手指,也可以利用我们学过的数的分与合,还有的同学想到了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因为5+3=8,所以8-5=3。表扬孩子们,你们真的很了不起。
现在我们比较一下,以上的几种算法,哪种方法算起来更快、更方便呢?
是的,孩子们,第一、二、三种算法虽然比较直观,但是比较费时,第四种算法最快、最方便。10以内数的分与合大家已经掌握的比较熟练了,所以利用数的分与合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3.一共有几朵花?你能自己解决吗?
你来说。5+4=9(朵)。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同学们真棒,能够很正确的解决这个问题。
三、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自主练习题,比一比谁做的又对又快。
1.先看第1题,请你自己在课本上写出算式,然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2.第二小题,直接写得数,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够全部算正确。
3.一起来看第三题,这道题有两幅图,谁能说一说图画的意思?
你能列出算式吗?
4.看第四题的这两幅图,给同桌说一说图画的意思,然后再在书上填一填。
谁来说一说你的算式?有不一样的吗?你们真棒,能够把这些题目全部做正确。
四、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给同桌说一说吧,比一比,谁的收获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买东西看什么》。首先,我来谈谈我对教学背景的分析。
随着现代经济生活的繁荣,孩子们已成为社会消费的主流群体,不少孩子在购买食物时只图好吃,而不讲究食品质量卫生,加上长期在校门口出现的无照流动商贩,导致孩子在买了这些食品后常常出现肚子痛等不适症状。近段时间在对我班孩子作的食品购买调查中也发现,有一半多的孩子不知购买食品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也不知怎样正确地选择安全食品及对发票的了解和利用,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购买食品和树立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便成为一种迫在眉睫的需要,所以本次品德与社会课的主题我选择了买东西看什么。
本次课题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主动消费的萌芽期,许多消费领域都开始渐渐涉足,其消费价值观尚处于模糊阶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本课的内容正符合孩子实际生活需要,因此,是孩子们乐学、愿学的。多数学生对于购物、消费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实践,但仍然缺乏较系统的认识,特别是对食品的购买,在他们的实际购买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所以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了解发票的作用,初步树立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消费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买东西看什么是属于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的第二主题“购物有学问”中的第二小节,在之前的学习中,孩子们已经理解了各种各样的商店,所以《买东西看什么》这一主题,能促使学生走进商业场所,走进社会,了解购物这种常见的社会现象,通过调查、比较商品的安全性,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并体验活生生的社会生活。
鉴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什么“三无”产品,了解发票的作用和一些买东西的简单知识,具有购买商品的初步常识,增强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能力目标:学会看食品包装外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安全标志以及基本了解购买其他一些物品的方法,知道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认识并注意索要发票,具有简单的消费者自我保护的`认识和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课前调查、感受体验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购物安全性的重要。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引领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实践,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实地调查、体验购物,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有助于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课内以小组合作、教师引领、对所学知识当堂训练等学习方式,开展开放性教学活动;并且利用多媒体穿针引线创设情境,穿插教学始终,辅助教学。
根据遵循儿童社会生活等一系列原则,让学生在主体的参与中通过体验感知、自主探究等多种手段初步认识到买东西应该看什么,具有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下面我来说说我对本次课的设计,我从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现状出发,对教材内容稍稍做了调整,拟定了以下四个的教学框架: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二、交流汇报,体验生活
三、消费者要自我保护
四、儿歌总结,指导实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开发潜能的钥匙,一些学者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研究表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上课伊始,我便播放了两段有关购物的小动画(链接),让学生通过观看后想说些什么?激发其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然后点题:买东西可不是件简单的事,这之中可大有学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买东西看什么》(板书课题)
(二)交流汇报,体验生活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孩子利用四、五分钟把课前就准备好的食品在小组内交流,总结自己在买这些食品时注意了什么。
紧接着,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交流,提醒大家注意识别包装袋上的信息,然后教师拿出一包食品,请学生上台看是否符合标准。继而给出什么是“三无”产品的定义,一看商标、二看厂家厂址,三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否则是“三无”商品,并让学生介绍怎样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最后揭示包装袋上还有什么信息呢?(链接条形码)你们知道条形码有什么用吗?揭示。
最后提醒学生在购买小摊贩的食品时,要注意有无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知道在购买小摊贩的食品时,还要看是否真的卫生,如钱物是否分开、带没带工作帽、周围环境是否卫生等。
这种交流活动使学生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并实际参与加深体验,更切实地学习到购买食品的方法。
当学生已经了解食品的购买法时,教师可为学生拓展一些其他物品的购买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老师所带的日用品、服装、文具、药品等物品,让学生了解到由于商品的特点、用途不同,所以包装袋上的信息也有所不同。
最后进行揭示:买东西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一定要仔细购买(板:仔细购买),尤其是食品更不能粗心大意,只有做到仔细购买,才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板:货真价实)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内容都是以学生汇报介绍为主,教师只起到引领的作用。
(三)消费者要自我保护
通过投影创设情境:云云妈妈最近花了120元前在商场给她买了双鞋,只穿了两天鞋头就“张口”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从而引出可以找消协解决和利用发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发票及其作用,并了解消费者协会是专门为保护消费者而设立的一个组织如果买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可以拨打消协12315投诉,用法律保护自己。(板:运用发票 消协投诉 保护自己)
在创设的情境下,让学生贴近生活,学会利用消费的权利保护自己,唤起学生的消费权益意识。
(四)儿歌总结,指导实践
教师利用播放购物知识的总结儿歌,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基调中记住购物技能,从而指导实践生活。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为一个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力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体验,并在生活中实践。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自读课文12课《郑和远航》一课时的内容。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深度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有限的文字来理解郑和远航的壮举,从而感受郑和的伟大之处,感受灿烂的古代文明。引导学生用怎样方法的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差距,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5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场景及经历,最后两个小节写了郑和七次远航的时间跨度、到过的国家以及远航的重大意义。 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沓,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
本课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于是我和部分学生在课前收集了《郑和远航》的资料,如:郑和的生平、海洋知识、远航历程以及首航的盛况、后人的纪念等等,通过筛选、组合,供孩子们浏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另外五年级孩子具有烈好奇心与求知欲,郑和远航的历史应该能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入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拓展性阅读就显得很有必要。
三、教学目标:
1、认读6个字。
2、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和收集到的材料,理解重点段落的意思。
3、了解郑和首次远航的.壮观景象,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郑和首次远航的壮观景象,产生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进行了环球航行,而我国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了100多年,他是谁?(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提示: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三)、紧扣结尾,引导细读感悟。
1、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文中有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评价,你找到了吗?
(1)出示句子“郑和首航比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了100多年,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2)理解“顶峰”:什么是顶峰?(山的最高点)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地位高,独一无二)
(3)质疑过渡:郑和远航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课文哪里告诉了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看。
(4)请大家默读全文,思考上述问题,再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简要的批注。)
2、全班交流
1)感受规模大(1—3自然段)
(1)郑和远航规模之大你是从那体会到的?指名读画出表示规模大的词句。(根据学生回答而定)
(2)指导朗读:谁来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把句中的数字读好,突出宝船气势的雄伟。)
(3)六十多艘宝船,多庞大的航海队伍啊!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船只随行吗?(:生:有。)有战船,有粮船,有水船,总共——“200多艘”。难怪课文第三自然段中说这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5)除了船多,你还从哪看出这次远航的规模很大?(根据学生的回答而定)
(随行的人多:上面载有27000多人,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送行的人多:人山人海。)
(6)这么庞大的船队即将启航,想一想他们的指挥郑和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发号施令呢?(练习朗读)
2)体会时间长。
(1)过渡:从上面所说中我们确实能够看出这次远航的规模非常庞大!那时间到底有多长呢?
(2)指名交流:1405年至1433年,达7次。
(3)历时28年,出洋次数多达7次,这么长时间(板书:时间长),这么多次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3)学习范围广。
(1)郑和下西洋到底到了哪些地方?范围有多广呢?(板书:范围广)介绍郑和的航海路线和所到的国家。
3、总结: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确确实实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引读)
4、想想郑和远航还是怎样的远航呢?(指名说)
(郑和远航是一次友好的,凶险的远航)
体会友好交往:
(1)从那看出是一次友好的远航呢?(可以抓住句子或词语)
(2)指名交流(互赠礼物,商品交易)。 师生演一演
(3)小结: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友好往来。”)齐读 。
战胜风险:
(1)想想航行中船队都遇到了哪些凶险,郑和是怎样克服的?
(2)交流(风浪,海盗)
(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和是怎样与风浪搏斗的?
出示“在大海上,……一次次化险为夷。”
有这样镇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领导者,还惧怕什么?
(4) 面对海盗的袭击,郑和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回答)
(5) 小结:在漫漫的航行途中,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战胜了凶险,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郑和远航的意义。
(6)最后以自然段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交流指导)
5、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把它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四)、升华情感,回读全文。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郑和远航!自由读课文。
五、学习效果分析:
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和师生扮演郑和各地人民的友好交往感受到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伟大壮举,理解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为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而感到骄傲自豪。不足之处是在学习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壮举时只抓住一些数字和图片让学生感悟,没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理解,体会得不够深入。课内自读课应该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适当点拨,不应以老师的讲解为主,今后的备课需要更加深入,全面地研究教材。
六、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在教学中,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以《郑和远航》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点: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课上以疑导学,激发兴趣,再以趣激情;课后以情促趣,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深化。通过“读”、“演”、“写”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板书 : 12、郑和远航
规模大
时间长 达到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范围广
友好 凶险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第11课。这组课文是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来编排的。《新型玻璃》一文在这组课文中起着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和热爱。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说明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词句对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作了具体介绍,一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二是通过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爱。要想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必须达到以下知识与技能目标。
1、自学本文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3、了解课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4、放飞想象,设计发明一种神奇的玻璃。
二、说重难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学习作者介绍新型玻璃的表达方法,正确区分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三、说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采用情境创设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教学法并用的教学方法。
1、五年级学生好奇心强,认识事物能力、走进课文加深理解能力有限,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召开玻璃展销会的活动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当推销员,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让语文走进生活,因为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大,充分利用广阔的语文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而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表格,小组合作将每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在全班交流。
2、理解课文内容,读是最重要的,引导学生读中学说,读中学写,读、说、写结合,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读能领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体会新型玻璃用途之广,作用之大,有意识地把认识事物、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和重点词句,如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就重点引导学生读3至5自然段。
3、拓展延伸,学后所悟,大胆创新,放飞想象,自己设计一种神奇的玻璃。使之达成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的教学任务不仅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老师走下讲台,让学生走上学台,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实行师生平等交流,民主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和作者一同感受美好,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并从中学习作者语言,学会表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本课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生字,理解文中新词,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从中感受本段的语言魅力,弄清楚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与作用。并为后面的4种新型玻璃的介绍的理解打下基础。第二课时让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去理解4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也就省时轻松高效了。并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这里我重点说说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流程。
1、先让学生回顾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4种新型玻璃的介绍、了解其特点和作用,以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活动形式找出4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感受科技产品的神奇。
2、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了解课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如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
3、拓展延伸,放飞想象,把自己设计发明的玻璃运用说明方法进行小练笔,介绍给大家听。
4、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行课堂总结,感召学生,只要刻苦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一定能让自己的奇思梦想成为现实结束本课教学。
七、说板书
形式简洁,讲究艺术,书写工整,给学生留下清晰明了的印象。
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可能性”,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本节课的教学正是以这样的理念来设计的,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我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很容易被新异的事物所吸引,从而产生学习动机,然而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利用评价手段,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2、通过小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尝试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表达事件发生的情况;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表达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五大环节: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选用了“石头、剪子、布”这一项师生互动的游戏来导入新课,这项游戏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在他们猜测了老师和自己谁会赢之后,师生共同进行游戏,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游戏结束后,从同学们的记录结果和开始猜测的结果的对比中得出结论,自然的引出一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游戏的形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在本环节中设计了一组摸棋子的游戏,共将此环节分成三个板块来进行,一是让学生感知“一定”与“不可能”在课前教师为每组的同学各准备一袋大小个数相等的棋子。要求各组的同学分别进行摸棋子的游戏。要求摸到黄色棋子最多一组同学获胜。实际上,分发到各组的棋子袋中,有四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白色,而有一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黄色,在同学们高兴的游戏,到失败的叹气,再到对比赛规则的猜疑中,教师适时点拔,让学生打开口袋看一看,在同学们对“如此比赛不平”的抗议声中,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总结出在全是黄棋子的袋里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一定是黄棋子,那其他小组没有获胜的原因是在全是白棋子的袋里不可能摸到黄棋子。在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用眼观察,评析结果的过程中,感知了“一定”和“不可能”,随着教师的适时提问:“这样的游戏公平吗?怎样才能使比赛公平呢?”将教学推入本环节的第二和第三板块,体验“可能”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也就是说出“在一个袋既要有黄棋子,又要有白棋子。这样才公平”之后,教师适时引导,“这时我们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会怎样?”点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了对可能性的大小进行验证感知,此时教师将一袋白棋子和一袋黄棋子中的一颗棋子进行对换,强调如果游戏规则不变,还是摸到黄棋子多的为胜的话,你愿意到哪组的袋里来摸棋子呢?为什么?并让学生再次进行摸棋子的游戏,并做好记录,实际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连,使所学过渡自然进入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此环节的设计来源于联欢会情境图的启发,依据学生的分组情况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各种水果和托盘,来进行“水果拼盘”的竞赛,共设立了五项内容A.一定是桔子B.一定不是桔子C.可能是桔子D.很可能是桔子E.桔子的可能性很小,让学生在托盘中摆出相应的答案。实物的再现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动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体的意识,对所学的知识达到了贯通,进入教学的第四环节。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一定、可能、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进而完成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动手操作、实践感知”让学生用手中的圆形纸制做摇奖转盘,并用顾客或商场经理的不同的身份来设计,再次感知所学。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尝试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完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和指正。
说课稿 篇6
《荷 花》是苏教版教材第6册第4单元的第2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 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4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 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能背诵2、4自然段。思想感情方面: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和1至3自然段。第2课时学习4、5自然段,背诵2、4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我简要讲一讲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2、学习1—3自然段,能用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写话;展开想象说话。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重难点:感受荷花的美。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三、品读第一至三段。
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会用手势表示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引 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 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挂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 读。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课文中没有对 “姿势”进行具体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 得。
五、录音欣赏,回归整体。
六、课外拓展,写画并用。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图片,表示了作者的思路,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思路。
课堂教学我想首要的就是真实性,其次是科学性,最后才能谈得上艺术性。我一直在遵循着苏教版“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学理念。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迟到》是北师大版小语九册七单元中的一篇主题课文。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叙事散文。文章以倒叙方式,回忆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学因赖床而挨打的往事,写出父亲对“我”管教很严厉又很疼爱,表达出“我”对深沉父爱的理解和感受。
散文是写父爱的,父爱既严厉又慈爱。但文中写父亲的笔墨并不多,突出一个“严”字。叙述“我”赖床,写“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父亲严得似乎很无情。接着写父亲打“我”,逼“我”上学,打得真是又严又狠。后来写父亲又到学校送花夹袄、铜板给我,也很简单,没有笑容,没有安慰的话。可是细细品读,就能感受到那无言的父爱,如山的父爱,深沉的父爱。父亲的爱有时是严厉的,有时又是一种深深的疼爱。正因为作者对这份爱的理解,所以才会改掉迟到的习惯,才会有了精彩的人生。
二、说目标
本课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目标:
1、自学生字,理解恐惧、狼狈、耻笑等词语意思。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3、学会质疑。
第二课时目标:
1、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2、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角度的阅读和思考,理解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体会严即是爱。
三、说教法
本课时我结合教材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并用的形式穿插于整个教学之中。主要教法有:
1、词句品悟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多角度理解思考,在读中理解父亲狠狠打“我”和到学校为“我”送东西的用意,感悟父亲严和疼都是爱。
2、媒体辅助法:运用多媒体PPT课件,创设氛围,增加信息,把学生带入文本情境,通过静思、讨论的过程,在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交流碰撞中使学生对父亲狠狠打我是为打掉我的坏习惯,是爱我这样的思想情感经历层层深入地变化。
四、说学法
经过五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预习的习惯,大多数学生能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体验等)进行自主阅读,能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并有了质疑的欲望。有了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简单整理的能力。
因此,本课学生在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学习理解文章。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基本了解。现在,谁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文本。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请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2、抽生读:我的父亲很疼爱,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了……
3、出示句子:我的父亲很疼爱,但是他管教我很严。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了……
4、比较两个句子,感受表达情感的不同。
5、感情朗读。
6、你能用两个字来概括父亲给我留下的印象吗?板书:“疼、严”。
7、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部分:
(一)体会父爱的严厉
1、我是怎样犯下错误的?读2—3自然段,勾画出写我犯的错及犯错原因的词句。
2、全班交流,师引导小结。
3、面对错误,我又是怎样的态度?找出写我对待错误态度的词句来。
4、交流答案,进行品读和理解。
5、父亲怎样管教我的?文章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的严,请同学们边读边划出表现父亲很严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1)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感受到父亲的严?(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方面去理解)
a、生说
b、指导看图
2)谁能把父亲的严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a、试读——指名读——评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小结:父亲的一个眼神,一番训斥,让我们感觉到他对我的管教。板书:“很严”。
3、当我被父亲从床头打到床尾,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号哭,我躲避,你能把作者这种被挨打的感受,感情读出来吗?
a、个别读
b、齐读
小结:正因为如此,我会说,父亲对我的管教,很严很严。
刚才我们通过读感觉到父亲的严,难道父亲一点都不爱我吗?
(二)、体会父亲的爱
1、请同学们闭眼想想,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想想早上发生的那一幕:我被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身上留下一条条鼓起的鞭痕,接着自己又像一只狼狈的小狗一样到了学校。课上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留的功课有没有没做好?今天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的道别了吗?……”请同学们睁下眼睛,听了老师的话,你想到了什么事?心情会怎样?
2、指名说:(伤心、难过、委屈、愧疚)
3、正在这时候,爸爸那瘦高的身影出现了,爸爸来学校做什么?
4、父亲为什么在如此狠心地打我之后,又来给我送东西?
5、引读:爸说了什么?那又做了什么?
6、想象说话:
a、爸爸,什么也没有说,拿出花夹袄,看着我穿上,从他的眼神和动作中,我知道:他多么想对我说:“____”
b、然而,爸爸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拿出两个铜板,递给我,从他的眼睛和动作中,我感到:他多么想对我说:“____”。过渡:这,就是很疼我的父亲,当她听到我痛苦地哭号,看到我身上红肿后的伤痕,他哪里放得下心呢?鞭藤打在我的身上,疼在爸爸的心头,他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站在我面前,却什么话也没有说。
c、我穿上花夹袄,拿着两个铜板,望着父亲,我多么想对父亲说:“____”然而,他们什么也没有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7、再读18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我”经历了了件事后,后来怎样了?
2、齐读最后一段。
3、我有如此大的变化,除了受父亲影响,还有什么原因呢?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正因为小海音读懂了父爱中的“疼和严”,才从迟到变成了早到。其实,改变的又何止是上学到呢?由此改变的还有小海音的未来和人生。
2、出示交流林海音的有关资料。
3、小结,没有当年父亲这样的“疼和严”,就没有林海音今天的成就。多少年后,她再次回忆起到这件事,现次回忆起她的父亲,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篇文章,写下了这段话。
齐读第一自然段。
当父亲远离林海音而去,当她已年过古稀,对到这件事仍念念不忘。
4、齐读林海音的话。
5、读了这篇文章,你能用一句话来谈谈你的感受吗?
四、作业
读了本文,写出你的感受和认识。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9-10
说课稿05-15
实用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通用11-27
信息技术说课稿_说课稿03-20
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07-25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模板范例04-20
《蓝树叶》说课稿蓝色的树叶说课稿05-18
小班常识说课稿 动物的尾巴说课稿08-11
《秋天》说课稿08-24
《比尾巴》说课稿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