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说课稿九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⑵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运算(主要是整数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二、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一如既往的开展“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模式的教学。
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足球净胜球数)、开展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交流)、进行新的评价体系(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师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问题(几组有理数加法的符号与绝对值特征)、是否主动参与讨论(同号与异号的特征)、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概括);
省:在特殊实例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概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在实例讲解和自主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心得、反省得失(如:解后思)。
信:在本节课的探究法则与运用法则中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如在教师用数带正号球的方法得出(+2)+(+3)= +5后,学生按照此思路可以很快得出(-2)+(-3)等其它情形。又如以口答形式判断几组有理数加法的和的符号和在最后以“挑战老师”的形式判断一句话的正误)。
同时本节课在运用“正负抵消”和数轴探讨有理数法则时,教师只对第一个或前两个进行指导和示范,其它的留给学生独立得出或合作完成。
另外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环境里面体验数学的生活性。
三、说学法:
本节课同号两数相加学生易理解,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前面正数、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习为本节课提供了学习的前提;
第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合作和交流的能力,通过探究和合作获得成功基本上可以实现课程目标的;
第三、范例讲解和随堂练习始终是学以至用的有效方法。范例讲解与随堂练习都是学生强化理解法则、正确运用法则的地方。范例讲解时应引导学生步步说理,随堂练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省、小组评价、来克服解题时的错误,有必要教师给与规范矫正。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将“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法运用到教学中,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简述如下)
1、 引入新知---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今年恰好举行了世界杯,所以通过足球净胜球问题引入教学,情境活泼、自然。在学生回答(-1)+(+1)=0和(+1)+(-1)=0时渗透“正负抵消”的思想引入讨论整数加法的几种情形。
2、 探究新知---行
(1) 类比小学学习加法的“实物数数法”(1用一个 表示,-1用一个 表示,那么2就用两个 表示的方法)和“正负抵消”法形象直观得出一组有理数加法的结果,教学时除(+2)+(+3)教师示范得出外,其他几例均可学生自主得出,教师在聆听学生讲述自己的方法时及时给与积极的评价。
(2) 联系前面数轴,运用数轴也可以形象得出上述四组数的结果。在教学时要强调加法的“叠加性”,此处学生易出错。如在讲(-2)+(-3)时学生虽然明白-2表示从原点出发往西移动2个单位,但在加上-3时易犯“又从原点出发”的错误,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先讲点的移动再移动然后用数学式子表示,在此基础上出示其它几个算式,让学生运用点的移动说明运算结果;二是联系孩提时学数数(数手指)的方法进行类比。在此处的教学师应加强引导,在讲完第一个式子的表示过程后其他三个让学生依照刚才教师的方法和思路独立完成,在学生发表见解时师可以让其他学生给出矫正和评价。
3、 得出新知---省
在前面形象得出结果的基础上教师诱导学生从四个例子中发现一般的结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2)+(-3)=-5
(+3)+(-2)=+1
(+2)+(+3)=+5
(-3)+(+2)=-1
(-4)+(+4)=0
问: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一个有理数同0相加,和是多少?
在引导学生观察前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当中的讨论中,在讨论中师可诱导学生先看式子的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的关系,再诱导学生看和的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关系。如果学生有困难,师可引导学生分类:同号类、异号类、相反数类,观察符号与绝对值特征,再请学生发表自己或小组成员的见解。此处应肯定学生朴素的语言特别应表彰有独特见解和说得完备的学生。最后师生一起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
4、 运用新知---信
此处的“信”主要是指在运用法则解决问题时对照法则“步步说理”,从而树立学生学好法则用好法则的信心。特别是异号两数相加时更要着重强调、矫正、理清思路和步骤。然后师生一起“解后思”:在做题时应该注意什么(此处又是“省”),在随堂练习时教师关键是反馈矫正、积极评价,
5、 联系实际、小小拓展;
为落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此处可安排两道实际应用题:如:请根据式子(-4)+3举出一个恰当的生活情境;(此例有很多好情境,教师应对举例举得好的学生给与积极评价)。又如: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温度为-150度,白天比夜间高27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6、 教学小结、知识回顾:
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谈在这节课的得与失、感到困惑和疑难的地方、运用法则的关键和步骤等等。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再提炼。运算时的基本思路:①确定类型、②确定符号、③确定绝对值。
7、课外作业
为进一步巩固知识,布置适当作业。教师还可提问供学生课外思考以挑战老师:学习完今天的知识后,老师认为“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加数”,老师的说法正确吗?请聪明的你举例说明。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比金钱更重要》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则交通小故事,文中的我在一次驾车行驶中,不小心撞坏了停在路口的一辆车的反光镜,在车主不在的情况下,我主动留下了条希望车主和我联系。这位车主很感动,并打电话向我致谢。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耐人寻味的道理,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在学生心中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将促进学生的心灵向美好的方向发展,从而使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成为人的精神的培育过程。本文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精神情感的熏陶同构共生,从而为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所以我们选择这样一篇融思想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文章。并联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文章的特色,在教学时紧紧抓住诚实和信任这一学习主题进行,引领学生与课文进行阅读对话。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特点,通过指导学生研读课文,培养学生研究交流的能力,并重点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我与车主的对话,突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一难点,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好。
二、说教法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控制并尽量减少教师的课堂语言,这是塑造一个真实的学习课堂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学生才是学习和法展的主体,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在课一开始,我们就设计了一个价值大拍卖的活动,这个设计就是想通过活动,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这样的活动是别具一格的,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鼓励他们说出真实的思想,不束缚他们的个性,在拍卖的基础上,再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跟随老师一起到课文中感受一位司机身上的比金钱还重要的品质。在学习文中对话的段落时,我们通过情境再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和人之间的真诚和美好。
(二)、诵读法:读是理解文章的主要手段,是领悟文章思想的主要途径。
为了让学生能很好体会到我,勇敢地承担一切责任的,坚持赔偿的品质和小汽车的主人不但不要赔偿,还要向我表示感谢的`好思想,我们认真引导学生细读人物的语言及其行为举止,让学生很好感悟到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情感脉动。其中有对文章的默读,有对中心句段的引读,有对天色描写的对比读。
尤其是分角色朗读时让同学们品读我与小汽车主人的对话,注意揣摩双方说话时的心情和语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了直接对话。然后再根据当时的情景给对话添加不同的提示语,这里学生又一次与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在交流之后,学生充分体会到人们追求的并不是只有金钱,而还有那些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为学生的知识内化和情感升华创设一个空间,也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一个条件,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
(三)、比较引导法。
在学生初步感悟到我的诚实的品质之后,让学生换位思考进行体验,假如把文中的我换成我或者其他人,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许会怎么样?我们不强调统一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在与课文中的我进行比较后,体会我的诚实。
这个环节的创设情景完全以儿童为中心的,在分析事故原因和情景中猜测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的自我需要和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不断地体验、猜测中进行自我建构。
三、说学法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是学生语文学习常用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空间。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学生通过各种方法与文本对话,以圈圈、划划、批注、质疑等方法独立地阅读课文,同时还能自主地以小组同桌为单位,进行小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能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表演。我们不求学生表演的优劣,但孩子在表演中的自我理解感受。通过读、思、议、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四、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从总体感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原因,选取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认真导读,明确因果联系;再围绕人物的对话,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掌握,加深对人物思想品质的理解。最后的拓展延伸,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创设交流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
五、板书设计:
再看那简单明了的板书设计,只寥寥几笔,一座人格的天平,在学生的心灵里烙下了深深的痕迹,诚实和信任,就是这两个重重的砝码,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世上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这比任何的解释说明都更有说服力,最后加上老师的激情总结更使课堂教学充溢着人文魅力。
至此,整堂课的学习已经结束,但语文学习的大阅读观告诉我们:真正的语文学习并不仅仅停留于课堂中的学习,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语文。我们所要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活动中的学得,更要关注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中的习得。通过本文的学习,我相信在学生的心中已经激起了一片片涟漪,明白了精神财富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了辨别事物的能力,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的最终归宿。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一堂写作课《爱,一直都在》。
一、说教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课,“献给母亲的歌”。是在学习了课文胡适的《我的母亲》、课外阅读老舍的《母亲》之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通过本课多侧面的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全面了解母亲一生的酸甜苦辣,能够理性的思考母爱;培养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说学情
从年龄发展阶段来看,八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加速发展,独立性增强,他们对父母的教育方法有了自己的评价。但在心理上的不成熟又导致他们看问题的偏颇,从而引起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部分学生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爱而不知回报。
从写作实践来看,学生写作的困难主要是缺少素材或不会积累素材,尽管母亲是自己最熟悉的人,作文时还是搜肠刮肚、编织故事,文章干巴巴的,人物形象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我曾经在教学中总结过一个笑话:学生笔下的妈妈们统一干三件事,感冒发烧,半夜送医院,凌晨守床头;放学暴雨,送伞湿自己,背过臭水沟;考试砸锅,不但没臭骂,安慰暖胸口。
三、说教材处理
针对以上情况,我对教材进行如下处理:
1.将情感激发的重点放在了解母亲上。原来教学本课时,将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对母爱的体验上,但是这样缺乏了对现实生活中母亲的了解,这种对母爱的体验容易流于形式,变成了名家名篇名句做代言的局面。在本堂课的45分钟里,学生要做到透彻地了解母亲是不可能的,但我希望他们能意识到母亲的社会身份不仅仅是儿子的妈妈,她还是妈妈的女儿,丈夫的妻子,以及公司的职员等等。也就是说,母亲不是仅仅为儿女而存在的,她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她对儿女的爱不是天经地义的,是伟大的无私奉献。
2.将写法指导的重点放在如何观察和体验上。如何了解母亲,就从日常生活的观察入手,观察母亲的外貌、言语、行动等等,在观察的基础上,体验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对生活的态度,对自己的关爱。
四、说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
1.导入
老师深情讲述汶川大地震中的伟大母亲。当救助人员发现她时,她已经死了,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这是世上最伟大的死亡姿势:她双膝跪地,身子前倾,双手着地支撑身体,成匍匐姿势,身体被压得变形,成为人与大自然抗争的雕像。后来,救援人员在她的身子底下发现,有个孩子还活着。人们小心翼翼地清理开她身上的废墟,从她的身下抱出被小被子裹着的孩子,约三四个月大,孩子完好如初,还在安静地睡着。医生准备给孩子做身体检查,发现被子里有一部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妈妈留给孩子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这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一个伟大的母亲,纵使双膝跪地,身体变形,她也要撑起孩子那一方狭小的摇篮,让孩子甜甜地安然入睡!正是她的这个本能反应,让所有的中国人在这一刻记住了她——母亲。如果让我来歌颂世间最崇高、最伟大的人,那么我首先选择的就是歌颂母亲。今天,就让我们谈谈对母亲的了解,把感受到的母爱说出来,把对母亲的感激唱出来,把对母亲的爱写下来。
(学生学法:本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以深情的讲述激活学生的认知,,在事件的感染下自然地打开自己的心门。)
2.不同的母亲.相同的爱
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感悟深刻母爱。学生所说的母爱都是生活中最常态的母爱,来自于母亲的天性,如何让他们体会到母爱的无私博大,无处不在的资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从新闻报道、影视音乐、文学作品三方面查找有关深层意义上的母爱资源。设定如下任务:边浏览边将感动你的内容保存下来,可以选一张感人的图片,写上自己的心里话,或是摘录一段文字,配上自己的感受。
学生制作好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将学生在动手制作中对母爱的深刻领悟,加以总结提炼:原来生活中的母爱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脉脉温情,又有着理性的光辉。
(学生学法:这一步,由浅入深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积极参与中感知、感受母爱)
3空气.母爱
一千位母亲有一千种爱,一千种爱却是同一种情怀。从同学们的感受中老师不难发现:即使有时儿女们再不能理解母亲,,母亲依然会用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然而沐浴在母爱中的你们真正了解自己的母亲吗?
其实妈妈也曾年轻过,也曾美丽过,不,应该说一直很美丽,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现在让我们的'记忆回到最初的年代,那个属于妈妈的青春年华!我们的妈妈漂亮吗?大家的手里都有一张妈妈昔日的照片,和大家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吧!
为妈妈昔日的照片题写标题,说说妈妈年轻时对于事业和生活的梦想和追求
展示母亲对孩子倍加呵护的图片
(学生学法:配以课件展示一个孩子从摇篮中婴儿蹒跚学步、学会走路,再到背起书包去上学这一成长阶段中母亲精心呵护与照料的画面,让学生重温童年生活的美好,感受最初的浓浓母爱,拉近与母亲的距离。)
布置任务:仿写汪国真《感谢》中的一段诗文,把你对母亲的独特认识与感恩之情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4以后.我的爱
有了上面情感的层层深入,转而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其实,妈妈从你们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送给了你们。作为回报,你们又做了些什么呢?从而完成了对学生由知识到行为意识的引导.
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哭着。当你3岁的时候,她怜爱地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你把一盘她做的菜扔在地上。 当你4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下彩色笔,而作为报答,你涂满了墙与饭桌。当你们14岁时,作为报答,懂事乖巧的你们为自己亲爱的妈妈洗了一次脚。有没有哪位细心的同学留意过妈妈当时的表情?(有些难为情?感动?欣慰?)想知道你们的妈妈会对你们说了些什么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学生学法:课前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任务,给妈妈洗脚。用视频记录母亲的幸福瞬间和灿烂的笑容,给学生以最直接的感官冲击,此时配合舒缓的音乐,将课堂的气氛推到高潮。)
最后以书写叶片型的卡片的形式,让学生的情感得以释放,此时的他们写作已经不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种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地位、作用
《剪纸》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17课,本节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内容和题材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在本课的创作行为中,不需要事先设定某类形象,学生主要是凭感觉和想象来进行造型,并从中获得快乐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剪纸是在纸上通过剪刻镂空成纹的一种古老的民间美术形式之一,其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剪纸历史悠久,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泛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剪纸材料易得,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为生活增彩,添喜,创作出受欢迎的作品。
本节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剪纸的艺术美,发扬剪纸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帮助学生了解民间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方法。我在教学中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将民间剪纸艺术发扬光大。学生可根据自己头脑中了解的物体表象,进行设计构思,再加工,来表现或想象创造新事物。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能促进学生美感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希望通过学生在动手操作、尝试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简单的美术理论及技法。
认识目标-----欣赏剪纸作品,了解剪纸的一般常识和中国民间剪纸的特点。
技能目标-----进行剪纸练习,学习剪纸的简单技法和创作设计方法,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了解剪纸的图案特点和用途,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大胆展开探究性学习,摸索剪纸小窍门,运用折、剪等技法进行形象表现,激发学生的表现力。
难点: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连接与完整性,做到线线相连、面面相接。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三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三年级学生对剪纸比较陌生,虽然拥有比较熟练运用剪刀的经验,但他们对剪纸的点、线、面相连的表现方法依然难以适应。因此,剪纸教学须将繁杂的内容分解后逐一学习,以达到较好的学习结果。
三、教法的选择及依据
《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三年级设计应用类型的课提出了一条活动建议: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对于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主张是,要让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去学习剪纸的知识,而不是先把理论教给学生,再在理论的轮廓里实践。我主要运用两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
感知新知时,以创设情境法为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开始,我运用“海洋世界要举办时装会”为主线,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欣赏各种各种各样的剪纸造型。学生从课堂开始就被剪纸的氛围所包围感染,也通过课件的欣赏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剪纸。有趣的场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了学生的思维想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解、学习新知时,以引导发现法、深入探究法为主。教师并不急于引出本课的理论,而是让学生欣赏更多的剪纸作品——剪影。让学生对剪纸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剪纸的特点。然后通过教师提供素材,进行从剪纸到剪影的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剪纸。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剪纸,由浅入深的教学模式让原本复杂的教学变得简单。能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求知欲会更强,在欣赏和讨论中不知不觉地学习美术知识,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形成技能时,以辅导法、练习法为主。学生在学会剪影的同时,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引导学生在这种情感的愉悦中释放创作的原动力,将更多自己的想法表现在剪影上。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过程保持敏锐的监控能力,指导学生突破学习障碍,攻克学习难关。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稍加点拨,解决学生的困惑;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即时表扬,给学生鼓励与肯定。
评价、拓展时,以多元评价法、激励评价为主。创设宽松、民主又积极的评价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老师给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四、学法指导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剪纸的制作技巧,感悟作品,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引导学生在学习剪纸过程中逐渐形成技巧并赋予巧妙的构思从而用合适的表现方法转化成作品,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从而获得知识。
五、教学设计及依据
(一)创设情景,导入剪纸。
1、教师创设情境,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以“海洋世界要举行时装舞会”为整节课的线索,引导学生观看视频。
【海底世界视频】
2、播放鱼形的`课件:“艺术大师把这些可爱的海洋生物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是哪种艺术表现形式?你最喜欢哪张,为什么?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剪纸》
【设计意图】:在本课之前,我利用海洋世界的一段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年级学生并没有接触过剪纸。而观察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课件的展示,能让学生更多的欣赏到剪纸作品,更加了解剪纸。以“海洋世界的时装舞会”为整节课的线索,能激起学生的创作兴趣。
(二)初步了解,欣赏感知
1、教师示范,学习剪影制作方法
教师先展示一些剪影图片,让学生欣赏了解“剪影”的含义。(剪影可以作为剪纸造型的一个突破口。)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剪影的制作方法。
教师总结:这种把海洋生物外形特征表现出来的剪纸方法叫做剪影。
2、然后课件出示一张海洋生物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海洋生物的外形特点。教师在纸上展示整个剪影的制作过程。
教师演示并讲解剪影制作步骤:以金鱼为例:
(1)、仔细观察金鱼特征,在纸上尝试用铅笔画一画;
这个环节提醒学生注意: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构图要大。只有构图大,后边的剪纸环节才能更顺利的施行。
(2)、可以对造型进行夸张、变形(这一步鼓励大家大胆想象,勇于尝试);
这个环节可引申前面一课学过的关于对称美秩序美的教学内容,提示学生可以进行对称造型设计,叫做对称剪。而教师介绍的这种单独的剪影方法,叫做单剪。
(3)、用剪刀将画好的轮廓剪下来,并加上眼睛(强调眼睛是由两个半圆形成的,不能刻断)
小结设计步骤:看一看——画一画——改一改——剪一剪
【设计意图】:剪影可以做为剪纸教学的突破口。先从外形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总结绘制出剪影。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思考,从而画出造型新颖的剪影。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剪影的制作方法,并从中得到启发画出更有创意的剪影。
(三)交流分享,深入研究
1、深入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制作剪纸。提问:“一样的剪影有些单调,还能做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在剪影上添加花纹使之成为一幅完整的剪纸作品。
教师出示剪纸常见花纹:
(1)锯齿纹:常用来表现刺、草以及类似的东西。特点:较硬。
(2)鱼鳞纹:用来表现鱼鳞、波浪以及类似的东西。特点:柔和,具有动感。
(3)月牙纹:用来表现衣纹皱褶、头发、纹路以及类似的东西。特点:用途广泛,变化多端。
教师补充和总结:除了上述三种花纹外,还有橄榄纹、剪刀纹、半圆纹等。在我们的剪影中,加上这些花纹。能让剪纸更加生动,漂亮,具有艺术性。
2、教师出示刚才的剪影,示范花纹的剪法:
(1)、教师取花纹中的一至两种进行简单介绍,克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无从下手的问题:画:1、利用对称美秩序美的方法来设计海洋生物身上的花纹
2、同学们也可自己设计更漂亮的花纹
剪:1、怎样剪?可以分为折剪和单剪两种。
2、要做到线线相连,面面相接。
(2)、拿出另一张不同剪法,相同图案的剪纸,简单介绍阴剪和阳剪。
教师小结:
阴剪:图案上的装饰纹样被(剪)去,形成镂空效果,一般要求线线相断。
阳剪:将图中的装饰花纹留下,花纹以外的部分剪(刻)去,要求线线相连。
综合剪:一幅漂亮、完整的剪纸作品往往是阴刻、阳刻相结合的,它们互相连接,互相映衬,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
3、欣赏同年龄学生作品,看看其他同学运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作品】【学生作品】【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介绍最常用的几种剪纸花纹,以此激发学生无穷的创造力。明确剪纸的花纹多种多样,没有固定唯一的答案。通过欣赏更多的同龄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体会剪纸设计的巧妙;另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制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的进行剪纸制作。
(四)拓展思路,动手动脑
教师出示课件,创设情境:“让我们也来为海洋世界的海洋生物们设计一身漂亮的衣服吧。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神奇的生物层出不穷,可能有些我们还没见过呢。同学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设计一个海洋新生物的时装。”
提出作品要求:1、用剪纸的形式为海洋生物设计一套时装
2、发挥想象设计不同图案的时装,比比谁的金点子最多
3、不能与老师做的重复,越新奇越好。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同时循环播放剪纸作品。
【设计意图】:理解了剪纸后,再次创设情景,利用评选“金剪刀设计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在愉快,放松的状态下,更好地完成本课的作业。
(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展示评价:“海洋世界时装舞会”,将学生作品直接贴到做好的海底情境板上,以采访形式让作者上台介绍作品。其他同学提建议。未完成或失败作品也可说说原因。
2、课堂小结:剪纸也可以运用到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我们的衣服图案,文具的装饰,房间的美化等等。通过今天学习,同学们更深刻感受到剪纸的魅力,今天我们还要介绍和剪纸有关的另一件艺术品:过去,人们把剪纸往灯光下一照,觉得很好看,人们就把这种叫做灯影。后来人们用牛皮、驴皮等材料在上面剪刻画,制成各种各样的戏曲人物来进行演出。这个艺术就叫做,皮影。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也加强了形成性评价,旨在通过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原有水平的发展。课后的拓展作业,可让对本课感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探究剪纸的魅力,从而增强了本课的实效性和延续性。也为下一课皮影的学习做了铺垫。
建议:
1、 在规范中说出亮点,呈现出个性化的东西。
2、 用自己的语言说,而非读稿子。
3、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说透,不要大而化之,如“激发兴趣”,如何激发,目标达成否,用何种手段解决等。
4、 说课件占10%。用课件比不用课件好,好在哪儿?要将我们的设计体现出课件的优势。
5、 教态自然,最好能脱稿说。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一) 教学目的
针对文章特点,本组课文训练重点及课文在本组中的安排,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为: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基于此,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为:
1、读准生字字音,正确认读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的不同评价。
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引导学生感悟父母的不同评价。
二、说教法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形式的形成。”前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也曾指出:“让学生们自己提出目标,拟定行动计划,可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使他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务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基于此,结合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从看题目质疑入手导入新课,以亲切、平等的谈话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激励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力求建立起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三、说学法
1、课前:回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你做过的一件事,父母却有截然相反的评价。如果有这样的经历,请写在日记里。这一环节的安排,既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伏笔,又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
2、课上:自主、合作、探究。具体表现在自主选择读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自主选择探究的方式。通过读、思、议、写学习课文。
3、课后:自学生字。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下面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直接板书课题,生看题目质疑。
在这一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探究者。并且,为学生初读课文指明方向,激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
教师对有价值的问题及时予以肯定并过渡到下一环节: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爱动脑。那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到哪里去寻找呢?
(二)带着质疑时所提问题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小声读,也可以默读、站起来读。
读的方式的自主选择给了学生宽松的自读自悟的空间,而且有效缓解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情绪。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后的收获。教师相机点拨。
3、小结,引出本课时重难点,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通过自读课文,我们了解到面对孩子的诗,父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一个说“精彩极了”,一个说“糟糕透了”。此时,你的脑中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呢?(生答)是呀,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这第二次质疑,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氧化铝,氢氧化铝,铝盐-明矾等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金属铝的化学性质,以及金属钠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基础上,对金属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它侧重于使学生理解怎样去学习金属元素和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元素和其化合物的应用价值,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理解化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也是化学概念和理论的用武之地,为以后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过渡】接下来说一说我所面对的学生。
二、说学情
学生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铝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模式,这为本节课学习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奠定了基础。但两性化合物这个概念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要想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个概念,就需要利用好化学学科的典型手段——实验。教材中对铝的化合物性质的探究,尤其是对氢氧化铝两性的探究,是这一块内容的重点,在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要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对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过渡】结合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氧化铝的主要物理性质;
(2)学会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及Al3+的鉴定方法
(3)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掌握Al2O3和Al(OH)3的分别与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4)知道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用途,知道明矾的相关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设计实验来判断两性化合物并验证其性质,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设计实验,体会通过实验发现物质性质的过程;分析铝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学会辩证的认识事物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Al(OH)3的制备
【难点】
Al(OH)3的制备,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过渡】根据新课标倡导的学生观及教师观,为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及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我将本节课的教育教学方法做了如下设计: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展示内容与先前学习的知识形成冲突认知冲突进行导入,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随堂实验、多媒体展示、启发法、比较、归纳分析、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在学习中要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在教学中要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体验;在探究中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做事。
本节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利用已学习的铝的化学性质,来动手实验获得氧化铝两性的知识。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动手实验来完成氢氧化铝的制备,并获取氢氧化铝的两性知识。充分利用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多种探究活动来完成学习目标,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
【过渡】接下来重点谈谈我的教学过程设计。
六、说教学过程
教与学是有机结合而又对立统一的,良好的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此环节中我准备用创设情境法进行导入。在课程开始前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铝制产品的图片。这与学生已学过铝的性质很活泼形成了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活泼的铝,怎么可以应有的这么广泛,激发对铝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探讨,开启了课堂教学。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接下来进入新课教学环节。此环节我将并应用已学的铝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借助实物、学生动手实验的方法进行教教学,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参与新知的建构。
1.实操结合,形成概念。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观察氧化铝粉末实物,来认识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再通过结合导入时应用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哪些物质可以腐蚀这些产品。学生已有的铝性质的知识,进行动手实验,获得氧化铝两性的新知识。
2.实验探究,深化概念。
教师出示生活实物胃舒平,引发学生制备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铝,开启氢氧化铝知识的学习。
接着让学生围绕着氢氧化铝的制备进行讨论,学生得出有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到氢氧化铝,(1)用Al2(SO4)3溶液和NaOH溶液来制备。(2)用Al2(SO4)3溶液和氨水来制备。学生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得出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在制备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氢氧化铝可以溶解强氧化钠得新知,学生通过用氧化铝性质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实验验证,获取氢氧化铝两性的知识。最后教师总结,并补充氢氧化物的又一化学性质-不稳定性。
通过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学生已经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所以在铝盐知识的学习中,教师知识通过新闻实例引入明矾,学生自主学习的到铝盐的化学性质。
这一环节的设计中主要是使用了层层逼进进行探,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到淋漓尽致。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理解化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加深了学生理解和掌握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知识。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在铝的重要化合物知识学完后为学生呈现两个题,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1.可溶性铝盐与NaOH溶液互滴时,其现象有何不同?你能否画出生成的沉淀与滴加溶液间量的图像关系并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若是偏铝酸盐溶液和盐酸互滴时现象又会如何呢?
2. 请完成下列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图,并写出上述转化图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对本节内容加以巩固延伸。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
采取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目的在于:
1、训练学生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
2、实施以主动建构为基础的精简教学策略,以图表的方式直观让学生清楚本节的内容要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布置作业:
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本节课的课后作业预留了必做题及选做题的方式。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采用的是纲领式的板书,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7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注*提教材第十二册第 课《古诗词四首》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下面我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该诗内容明白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的感情的自然流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根据对教材的粗浅认识,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古诗;
2、自学自悟,理解故事含义,体会古今词义的不同;
3、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4、通过学习,掌握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古诗时代久远,让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和学习诗歌中流露出的爱国主义情怀,理解把握本课的思想主题是本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我首先引领学生:与诗人对话。在课前,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大量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从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到本诗的写作背景,再到诗人的其他作品,以及从古至今人们对于诗人诗作的评价。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重要的是这样在学习这首古诗时学生才能体会诗人那种流离漂泊生活的悲苦;在谈话导入,理解诗题,了解作者之后,我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反复诵读,体会古今词义的不同,串词成句,串句成篇,理解古诗,体会诗人闻喜讯时悲喜交集、欣喜若狂的复杂心情;通过交流,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为了激活课堂,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激发情感,我进行了情境创设,如运用电教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在音乐,画面的烘托下拉近时代距离,刺激学生的感观,从而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当年身处的艰苦环境。由此引导学生走近诗人,走进诗人生活的时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课外诗歌的延伸整合加深对诗人流离之悲、闻讯之喜的体会感悟;链接诗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情之深,爱之切;引导学生涵咏诗篇,体味诗人丰富的情感,与诗人同悲同喜,加深理解和感悟。总之,对话、感悟、迁移、运用的教学策略,将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炼,琅琅上口。古诗的这些特点都要让学生欣赏、体会。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教学中由学生的'初读,到老师的引读,再到学生的感悟吟诵这一系列的读诗过程都意在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当然,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一些辅助教学手段,赋予诗歌生命,触发学生的情感。如配乐朗读,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心灵更加贴近诗歌贴近诗人,情由心生,有感而发。同时对学生在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进行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朗读古诗的方法。这样,变着法子让学生读,学生在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古诗教学也要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证明,“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古诗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使学生真正成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关于本课板书,我这样设计:在黑板上方正中书写诗题及作者。下方以“喜欲狂”这个情感线索为中心,四周分别是“喜欲狂”的各种表现:涕泪交加、漫卷诗书、放歌纵酒、归心似箭,后面用箭头指示课文的中心思想:爱国,并用红色粉笔标示,更加醒目。这样既简明扼要的突出了古诗的大致内容,又点明了中心,揭示了古诗的思想内涵,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说课稿 篇8
今天有幸聆听了聂老师执教了《植物的睡眠》的第一课时,张老师在执教本堂课中有许多成功之处和诸多的靓点,值得学习。她对学生进行了学科学、爱科学、研究科学的教育。我对本堂课作一简评:
第一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密,使用了四环节教学。先出示具体的学习目标,再出示自学辅导1:(1)自读课文,看课文介绍的植物有哪两部分的睡眠情况不一样?哪些段落是写叶子的睡眠?(2)哪些段落是写花的睡眠。完成任务后又出示了自学辅导2:(1)思考再读课文,看叶子、花朵睡眠的植物有哪些?怎样睡眠的。在完成新课学习之后,将老师带全班同学总结全文,让学生明白了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
第二教学过程详细。
聂老师,利用图片边看图边引导孩子自主提问时做得还不错,先问问孩子你是怎样睡觉的?孩子纷纷发言,然后引导孩子自主提问: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题目,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呢?孩子纷纷举手: 植物为什么要睡眠?有哪些植物需要睡眠呢?植物睡觉时的样子怎样呢? 聂老师再讲课时重难点突出,充分利用图片资源,课下搜集资料,看看他们有哪些奇妙的变化。培养和激发学生探求大自然奥秘的情感,受到了爱科学的教育。
总之,聂老师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教态自然,课件字体清晰、问题明确、逐步展开、次序性好,使我们深受教育和启发,这是一堂成功的优质课。
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鸿门宴》。下面我将从说理念、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理念:
高中语文课标的基本理念最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重视人文性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因此在《鸿门宴》教学中应注重教师与学生情感的沟通,学生与文本情感的沟通。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及作用和地位:
《鸿门宴》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节选部分主要叙述了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在新丰鸿门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的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2、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理解句子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的观念审视作品内容和思想倾向。单元要求:学会抓关键词,理清文章叙事脉络,提高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合大纲和单元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提高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学习史传文学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客观、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情感和价值目标:
感受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认识项羽悲剧的原因,明白性格对于成败的重要影响。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我设置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字、词类活用及重要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学会客观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
(2)教学难点:
学习史传文学描写人物的方法。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养成思辨的习惯。
三、说学情: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但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的积累学习。加之其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主体意识逐步增强,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活跃开放的课堂氛围,使文言文教学突破传统的枯燥、沉闷。
四、说教法:
新课程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据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法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体味叙事散文的简洁之美。
2、点拨归纳法重点字词、句式教师点拨,学生归纳。
3、情景表演法再现课文内容,形成深刻情感体验。
五、说学法: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的学法如下:
1、圈点、勾画、批注法。
2、演绎法。
3、自由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文言知识丰富,文章内容丰厚。因此我将用三个课时来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要点:泛读课文,理解文意,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知识。
第二课时要点: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第三课时要点:精读课文,客观全面评判历史人物,总结文言知识。
第一课时:
1、课堂导入:
导入时我们学习新课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好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达到老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因此,我的开场白是这样的:“霸王别姬的爱情故事凄美动人,让无数人潸然泪下,人们为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悲剧唏嘘不已,但除了哀叹,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为什么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会枭雄末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鸿门宴》,去寻找答案。”
2、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鉴于学生在初中已接触过司马迁的作品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对司马迁本人及其写作特点有一定的了解,本课由学生先行总结,教师最后全面阐述。
3、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首先学生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结合文中注释,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以突破教学重点。
然后让学生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复述大意,并以六字句概括故事情节。
最后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文言文语言的凝练之美。
第二课时:
1、复习巩固
对上节课所讲的重点文言字词、句式进行抽问检测。
2、人物性格形象分析:
(1)文本解读,详细分析人物性格形象特点。
学生浏览课文,选取自己喜欢的人物并勾画出最能表现该人物形象特点的语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提示学生从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细节、典型环境、情节发展等方面入手,找出相关描写语句,仔细揣摩分分析。在此教师可适当例举一两个例子如:
语言描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此句反映了项羽草率冲动、坦率的形象特点。
动作神态描写:“哙即带剑拥遁入军门,瞠目是项王”此句反映樊哙护主心切、勇敢无畏的形象特点。
通过具体例子,学生得到启发,会很快找到相关句子,进行分析,比较深刻的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2)学生小组交流,整理分析结果
项羽:
弱点:
草率冲动:一听“沛公欲王关中“便勃然大怒,不假思索就要”旦日“发兵”击破沛公军“。一听项伯替刘邦说情就不加考量,改变主意,许诺”善遇之“
优柔寡断:自己明白其“志不在小“,自己也已扬言攻打,宴会上也有杀刘准备。范增”举所玉玦以示者三“可他”默然不应“
胸无城府“曹无伤告密本为最高机密却轻易泄之,使内应遭杀,自断臂膀也断他人投诚的去路。
粗枝大叶:刘、张离席前后半个时辰,却不闻不问,不把对手放在心上,致使放虎归山。
不能调节内部矛盾:杀刘、放刘,意见不一。
优点:
勇武强大:“兵四十万“,刘邦也承认”固不如也“
心胸坦荡:明令军士“为击破沛公军“;刘邦一句”有小人言“便毫无戒备地说出”曹无伤言之“;樊哙闯帐,不但不生气,反而”壮士“”赐之卮酒“;明知范增指桑骂槐责备自己,却不生气。
刘邦:
优点:
虚心改过、能屈能伸、当机立断、小心谨慎、领导力强
缺点:
轻信他人、伪装不够
3、总结人物分析方法:
(1)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2)细节描写法
(3)对照法
(4)在矛盾中描写人物的方法
4、课下组织《鸿门宴》情景剧表演,下节课表演。
第三课时:
1、同学们《鸿门宴》情景剧表演
2、评价刘邦、项羽两位历史人物
学生自由发言,阐述个人观念。然后教师诵读司马迁、杜牧、王安石、李清照、毛泽东、刘邦等人对项羽的评价,学生仔细思考,并对比自己的观点检查思想的漏洞之处,完善自己观点。此过程意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客观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3、知识点汇总:
通假字:距、内、蚤、要、郤、倍、坐
古今异义:黄河、山东、非常、鱼肉、婚姻
词类活用:军、籍、目、道;兄、翼;活;善
句式:宾语前置(沛公安在?)介词结构后置(具告以事)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掳)
3、作业:许多读者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谈谈你的看法。该作业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检测学生学习本课后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我的为一课时的板书,此板书主要展示的是故事发展脉络(时间、情节),六字句简单明了,便于学生识记。
宴会前:无伤叛主告密(缘由)—范增力主进攻—项伯夜访张良—刘邦卑辞谢罪
宴会上:范增蓄杀刘邦—项庄奉命舞剑—项伯翼蔽沛公—樊哙闯帐护主(高潮)
宴会后:刘邦逃席至军—张良留谢项王—刘邦力诛无伤(结局)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9-10
说课稿05-15
实用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通用11-27
信息技术说课稿_说课稿03-20
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07-25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模板范例04-20
《蓝树叶》说课稿蓝色的树叶说课稿05-18
小班常识说课稿 动物的尾巴说课稿08-11
《秋天》说课稿08-24
《比尾巴》说课稿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