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数概念》说课稿

时间:2024-09-16 00:24:2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数学《导数概念》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导数概念》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数学《导数概念》说课稿范文

  《导数概念》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导数的概念是高中新教材人教A版选修2—2第一章1.1.2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物理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背景下,以及前节课所学的平均变化率基础上,阐述了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的关系,从实例出发得到导数的概念,为以后更好地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导数的应用奠定基础。

  新教材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有很大变化,它与旧教材的区别是从平均变化率入手,用形象直观的“逼近”方法定义导数。

  问题1气球平均膨胀率——→瞬时膨胀率

  问题2高台跳水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大量的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动手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

  ②通过问题的探究体会逼近、类比、以已知探求未知、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动的观点体会导数的内涵,使学生掌握导数的概念不再困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导数概念的形成,导数内涵的理解。

  难点:在平均变化率的基础上去探求瞬时变化率,深刻理解导数的内涵。

  通过逼近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来突破难点。

  四、教学设想(具体如下表)

  教学设想(具体如下表)

  五、学法与教法

  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

  (1)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如问题2的处理)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动口、动脑、动手参与数学活动。(如问题3的处理)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新知。(如例题的处理)

  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计算器

  教法:整堂课围绕“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原则,突出①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索。②导——教师指导、循序渐进。

  (1)新课引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理解导数的`内涵——数形结合,动手计算,组织学生自主探索,获得导数的定义。

  (3)例题处理——始终从问题出发,层层设疑,让他们在探索中自得知识。

  (4)变式练习——深化对导数内涵的理解,巩固新知。

  六、评价分析

  这堂课由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再到导数,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数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计算观察、发现规律、给出定义,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再发现的过程,促进了个性化学习。

  从旧教材上看,导数概念学习的起点是极限,即从数列的极限,到函数的极限,再到导数。这种概念建立方式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但学生很难理解极限的形式化定义,因此也影响了对导数本质的理解。

  新教材不介绍极限的形式化定义及相关知识,而是用直观形象的逼近方法定义导数。

  通过列表计算、直观地把握函数变化趋势(蕴涵着极限的描述性定义),学生容易理解;这样定义导数的优点:

  1.避免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学习间的矛盾;

  2.将更多精力放在导数本质的理解上;

  3.学生对逼近思想有了丰富的直观基础和一定的理解,有利于在大学的初级阶段学习严格的极限定义。

  《导数概念》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来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师说》,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七方面来展开我本次说课。

  一、地位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内容之一,等比数列是在学习了等差数列后新的一种特殊数列,在生活中如储蓄、分期付款等应用较为广泛,在整个高中数学内容中数列与已学过的函数及后面的数列极限有密切联系,它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此,设计本节的数学思路上:

  利用类比的思想,联系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的学习方法,采取自学、引导、归纳、猜想、类比总结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现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思想、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等比数列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等比”的特点。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

  “等比”的理解及利用通项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预习自学环节。(8分钟)

  首先让学生重新阅读课本105页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并出示预习提纲,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122至P123例1上面。

  回答下列问题

  1)课本中前3个实例有什么特点?能否举出其它例子,并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

  2)观察以下几个数列,回答下面问题:

  1,,,,……

  —1,—2,—4,—8……

  1,2,—4,8……

  —1,—1,—1,—1,……

  1,0,1,0……

  ①有哪几个是等比数列?若是公比是什么?

  ②公比q为什么不能等于零?首项能为零吗?

  ③公比q=1时是什么数列?

  ④q>0时数列递增吗?q<0时递减吗?

  3)怎样推导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课本中采取了什么方法?还可以怎样推导?

  4)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与函数关系怎样?

  (二)归纳主导与总结环节(15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回答为主体,教师引导总结为主线解决本节两个重点内容。

  通过回答问题(1)(2)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并强调以下几点:①定义关键字“第二项起”“常数”;

  ②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定义:=q(n≥2);③q=1时为非零常数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引申:若数列公比为字母,分q=1和q≠1两种情况;引入分类讨论的思想。

  ④q>0时等比数列单调性不定,q<0为摆动数列,类比等差数列d>0为递增数列,d<0为递减数列。

  通过回答问题(3)回忆等差数列的推导方法,比较两个数列定义的不同,引导推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法一:归纳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并从次数中发现规律,培养观察力。

  法二:迭乘法,联系等差数列“迭加法”,培养学生类比能力及新旧知识转化能力。

【《导数概念》说课稿】相关文章: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06-07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10-04

函数概念说课稿08-22

函数的概念 说课稿11-14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09-15

棱锥概念和性质说课稿01-06

棱锥的概念和性质说课稿07-18

二次函数概念说课稿08-10

《棱锥的概念和性质》说课稿优秀08-20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说课稿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