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升和毫升的说课稿

时间:2024-10-01 03:40: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认识升和毫升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升和毫升的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升和毫升的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升和毫升》。

  一、教材分析

  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教材设计了两个数学活动,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二、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接触与“升和毫升”有关的事物,如早餐喝的牛奶、服用的液体药、饮用的矿泉水、各种饮料等,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这同时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参与"玩水"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

  教学难点: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五、说教法

  依据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基本理念,本节课我采用探究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六、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来参与教学活动。

  七、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量杯(量筒)、大、小玻璃杯、玻璃瓶,以及水盆、水、饮料等。

  八、教学设计: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节课我设计如下四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本节课由生活实际入手:教师出示两个玻璃杯(一个又高又细,一个又矮又粗)通过比较引出“哪个杯子装的水多?”的问题,让学生观察、猜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亲身体验,探究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此环节我设置以下两个活动:

  活动一、玩一玩,了解容量的概念。

  1、对学生提出的猜测通过"玩水"的实验活动进行验证。这个活动要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在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怎样判断的。学生的实验过程可能有多种方法,比如:把甲杯子装满水,倒入乙杯子里,甲杯水如果剩下,就说明甲杯装水多,乙杯装水少,如果乙杯不满,就说明甲杯装水少,乙杯装水多;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盛哪个杯子水的水面高,就说明哪个杯子装水多。除了这两种方法外,学生如果有其他办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出容量的概念,告诉学生:哪个杯子装水多,就说哪个杯子容量大;两个杯子装水同样多,就说它们的容量相等。

  活动二、量一量,认识容量单位。

  1、教师拿出两个高度一样,装的饮料高度不一样,但粗细不同的瓶子,提出“哪个瓶子装的饮料多”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怎样比较。

  有了前面玩水的经验,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把饮料倒进同样大的杯子里的做法。在这种思维的启发下,学生还可能说出把饮料倒进更小的杯子里,哪瓶饮料倒的杯数多,哪瓶的饮料就多。教师可以作为学习的参与者提问“要想知道多的比少的多多少怎么办?”自然引入测量容量的工具“量杯和量筒”。

  2、认识量杯和量筒。学生观察量杯和量筒,发现其特点是都有刻度,细心的同学还会发现: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在量杯上同样每格代表25毫升,宽度却逐渐减小,为接下来的读数做准备。在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后指出: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作单位,认识“升”、“毫升”及对应字母,说一说在哪见过升或毫升。

  3、用量杯或量筒测量两个瓶里的饮料的多少。教师操作,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读出饮料液面所在的刻度并把读出的数写在黑板上。读刻度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这个环节可以让读对的学生说自己的方法,实现学生教学生。要想准确读出液面所在的刻度,首先要弄清每个刻度代表的数量,实现学生教学生。为减少读数时的误差,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量杯中容量的正确方法,即视线要与量杯的液面保持水平。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精心设置了不同层次的内容:

  1、看图填空;通过观察填出三个量杯中各有多少毫升水。

  这个练习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完成填空,继续巩固正确读刻度的方法。

  2、找三个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先估计杯子的容量,再实际测量。

  先分组进行,再小组合作完成,既可以强化学生对容量概念的理解,又为学生提供估计的测量的机会,丰富课程的资源。

  3、怎样使两个瓶子里的水同样多?这个练习是比较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学生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通过这几道有层次的练习,力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四)、归纳总结,提高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读刻度时应该注意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此时注意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热情及时评价。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进而让学生调查家中用升和毫升作单位的物品记录下来。这样又把学习延伸到生活实际,了解升和毫升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巩固和提高。

  以上几个环节,我多处运用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具有实用价值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参与数学活动。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九、板书设计:

  板书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为此我的板书设计以简单明了为根本宗旨,重在突出重点,清晰易记。

  以上是我对《升和毫升》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当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认识升和毫升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认识升和毫升》教学反思07-10

《升和毫升》的教学反思07-08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07-17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09-15

《容量和升》说课稿范文02-23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05-27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08-10

关于认识毫升的教学反思09-26

认识毫升的教学反思范文06-26

《认识圆柱和圆锥》说课稿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