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时间:2024-08-02 06:05:0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腰三角形是在学习了轴对称之后编排的,是轴对称知识的延伸和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是探究线段相等、角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工具,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把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为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创设问题和解决问题来突出重点。把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建立定为本课的难点,通过折纸实验和小组合作探究来突破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好奇爱问,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并已初步具有对数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能力。

  2、三维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我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性质的探究活动和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发现真理的方法(探究——猜想——归纳——论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观察、试验、归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 感受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我确定本课主要的教法为探究发现法。采用“问题情境—探索交流—猜想验证——建立模型”的模式安排教学,并在各个环节进行分层施教。

  2、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观察——猜想——归纳——验证——反馈——实践”的主线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流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本节课我分以下六个环节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多媒体展示房屋人字架、艾佛尔铁塔、龙塔、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的图片,问:你认识图片中的建筑物吗?图片中存在哪些几何图形? (等腰三角形、四边形、梯形)

  2、四幅图中都有哪种几何图形?(等腰三角形)

  (通过实例的电脑展示,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创造一种探索的情景。在学习中,只有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内在动机,才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以饱满的热情来学习新知识。)

  (二) 观察实物,形成概念。

  活动1:学生通过观察自带的等腰三角形纸片认识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接着,我利用电脑演示等腰三角形定义的数学语言表达方式。

  (让学生归纳定义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给出数学语言的表达,是为了培养学生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2

  一、说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等腰三角形,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通过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反映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关系,并且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直观反映(三线合一),对以后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学习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和三线合一的特征,使学生会用等腰三角形的特征进行证明或计算,逐步渗透几何证题的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联想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几何证明题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亲自动手,发现“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和“三线合一”特征,对学生进行数学美育教育。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

  (2)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特征的运用是本课的难点。

  4、教具准备:

  为了使学生了解这堂课,本节课要求学生自制若干个不同等腰三角形和一般性三角形纸片模型。

  二、说教学方法: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轴对称图形,对轴对称图形的分析相对比较好,再加上七年级学生思维的感官性,所以本课由学生通过翻折等腰三角形纸片去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特征,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我通过实验观察,采用教具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中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和“三线合一”这两个特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翻折不同的等腰三角形,如顶角是锐角、钝角或直角的等腰三角形,以及一般三角形的模版,从而让学生逐步通过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变换探索出相关的特征。针对“三线合一”这一特征,学生不容易引起重视,而它又是本课的难点和今后的广泛应用,故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例题进行教学,重在引起学生对这一特征的巩固和掌握。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二)、构设悬念,创设情境

  (三)、目标导向,自然引入

  (四)、设问质疑,探究尝试

  (五)、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三、说学生学法: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了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以及刚刚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三角形内容,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对于图形的直观性容易接受,所以本课安排学生通过翻折等腰三角形去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特征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习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和三线合一的应用有难度,学生不易灵活应用,容易造成应用中的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灵活结合学生练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

  ⑶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以及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灵活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⑷在心理上,老师抓住学生对数学课兴趣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1、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

  (首先教师提问了解前置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动脑思考、口答。)

  (二) 、构设悬念,创设情境:

  3、一般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三条边、三个内角、高、中线、角平分线)

  4、等腰三角形除具有一般三角形的特征外,还有那些特殊特征?

  (把问题3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4给学生留下悬念。)

  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3

  一、 说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定理,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平行线性质、命题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特点之一是它揭示了同一个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特点之二是它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互为逆定理;特点之三是它为我们提供了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新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证明和计算依据,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所以本段教材承上启下、至关重要。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八年级数学教材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将本节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会阐述、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过程与方法:学会比较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综合应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过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4、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

  5、教具准备:作图工具和多媒体课件。

  二、 说教法分析

  新课程理念强调我们的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它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使教学成为一种对话、交往,一种沟通,合作与共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两种教法:

  1、引导探索法: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分析、去归纳、去总结,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探索精神。

  2、情景教学法: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难题。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远教资源中的媒体资源设计出可视的图形运动轨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意图。

  三、说学法分析

  本节课按照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感受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学习过程,也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将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合作交流和抽象概括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我现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再展示出自学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加强自主探索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讨论交流——探索分析、科学引导——得出结论、反馈教学——加深理解、拓展延伸——综合运用六大教学版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结合课本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并出示大屏,展示这一实际问题,再结合形象的图形展示给学生。“如图,位于在海上A、B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O处的遇险报警,当时测得∠A=∠B。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 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产生悬念,使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自然地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2、提出问题——大胆猜想

  我首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他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并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

  3、讨论交流——探索分析

  然后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让学生画一个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观察,通过他们实际动手折叠与测量,学生不难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发现两边的关系,看它的两条边有什么关系?再引导他们分组讨论、交流和分析,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它?说一说你的想法?

  4、科学引导——得出结论

  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结合教材实际,引用了远教资源中的媒体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感知这一过程,再引导学生通过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方法一:过点A作AD平分∠A得到∠1=∠2 ,从而推出△ABD≌ △ACD,证明AB=AC。方法二:过点A作AD⊥BC得到∠ADC=∠ADB,从而推出△ABD≌ △ACD,证明AB=AC。通过两种不同方法的推证,我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总结这一规律,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给出提示,达成共识后得到结论。

  5、反馈教学——加深理解

  在学生得出这一结论之后,我再给出课前提出的救生船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反馈于教学,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此时,学生就不难发现两行船将同时到达O点,同时我用了一道典型例题,本题也是课本中的例2,旨在考查学生对平行线性质定理和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6、拓展延伸——综合运用

  这一题型的设计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有机的结合起来,重在培养学生对两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7、课堂小结

  在小结部分,我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学到了什么知识?二是这个知识有什么作用。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归纳出学习内容。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围绕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和归纳来展开教学。

  说课综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适合发展的学习环境,创设一种有利于思考、讨论、探索的学习氛围。本节教学充分发挥远教资源的便利,在例题的设计上、在思考题、拓展练习的编排上,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合理而有效的使用了远教资源,使数学教学与远教资源的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整个教学环节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融基础性、灵活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注重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把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质疑、猜想和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提高能力。

【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相关文章:

八年级数学上等腰三角形说课稿03-04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范文08-13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说课稿 吆喝说课稿08-23

八年级英语上册说课稿06-17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教学反思08-02

八年级上册思品说课稿 合作竞争说课稿06-02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07-01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07-22

《爱莲说》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09-04

《背影》说课稿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05-13